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 达坂城区 >> 西沟乡

西沟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沟乡谷歌卫星地图)


西沟乡简介

  西沟乡位于乌鲁木齐县东面,天山博格达峰南坡下,乡政府在达坂城镇治所以北13公里处。乡境东靠东沟乡,南至达坂城镇,西同柴窝堡乡接壤,北临博格达峰南坡与阜康市相邻,面积502.35平方公里。西沟乡地处达坂城镇以北的山沟,因沟呈南北走向与东面的一条大山沟相对而得名。1993年,辖5个行政村,799户,3958人,其中回族3451人、汉族430人、哈萨克族77人。
   乡境是古代翻越博格达峰的主要通道,有南天池自然风景区。民国23年(1934年)属达坂城镇二保。新中国成立后,为迪化县七区二乡,1956年为西沟乡。1958年9月,为天山公社西沟大队。1977年,西沟大队分为西沟一、二两个大队。1984年,建立西沟乡。
   境内地势起伏,山地多,有耕地30 000亩,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蚕豆。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从阿克苏、高崖子干渠流经境内的水和博格达峰融雪水及地下水同白杨河、黑沟河、三个山河汇积,可浇灌上、中、下游的万亩良田、草场、林区。沟中林草相间,系四季天然草场。后山生长雪莲、党参等名贵药材,狼、狐狸、豹子、北山羊、盘羊、雪鸡等野生动物亦在此栖息,山沟里有煤、铜、铝、锌、锰、铁等矿藏。
   1993年,总产粮食4 044吨、蔬菜4 540吨、油料100吨,年末牲畜存栏18 892头(只),有林果282亩,农业总产值812.47万元。有乡办企业4家、村办企业2家、各类工商户35户,工商总收入123.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04.46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865.84元。 西沟乡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较快,1993年,有初级中学1所、全日制小学3所、教学点8个,在校学生631名,教职工58名;有乡卫生所1所,病床3张,医护人员2名,村级卫生所2所;农科站、供销社、文化站、广播站、兽医站也相应建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502.35平方公里 650107201 830039 0991 查看 西沟乡谷歌卫星地图

西沟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沟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艾维尔沟街道

   艾维尔沟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76年,位于乌鲁木齐市以南130公里,北有乌艾公路相通(103省道),东55公里与国铁乌鲁木齐库尔勒段的鱼沟相通,为天山系山间盆地,呈东西狭长,西高东低,南、北、西三面高山环抱,辖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   办事处下设两个社区居委会:七一平峒社区居委会和工人新村社区居委会。   工人新村社区位于艾维尔沟中心区域,只有一条主干道,艾维尔沟东街。东起污水站,西起电视台,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辖区内居民以新疆焦煤集团职工为主,共有住宅楼32幢,单身楼和新建单身公寓共5幢,居民总户数为1584户,居民总人口数为4596人,以汉族为主,维、回、哈等少数民族共有130人,其中常住人口4057人,流动人口539人。   辖区内驻区单位有:电视台、检查站、焦煤分公司、物业公司、电讯公司、邮局、移动公司、职工医院、乌市93中,艾维尔沟街道办事处、派出所、退管会等13家单位,共有65家个体经营户,宗教场所一处。   七一平峒社区居委会,位于艾维尔沟西街81号,东与焦煤集团电视台接壤,西至104团剪站,南北都环山,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在,总人口2680人,其中汉族2464人,民族216人,居住着汉、维、回、哈等少数民族,主要是工业产区,以产煤为中心,七一平峒井口是艾维尔沟煤矿第一生产矿,七一平峒社区居委会因此而得名。   社区共有两条街,分别是艾维尔沟西街和平峒北街。沿路有个体工商户,焦煤集团机修中心、八钢转运站、地磅、煤焦化公司、油库、0库、焦煤集团办公楼、电力公司、洁净煤公司、肥煤公司、化验室、物资公司、主焦煤公司等单位。  

乌拉泊街道

   乌拉泊街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辖5个社区:同心路-区、同心路西社区、福利路社区、柴窝堡社区、盐湖社区。街道办事处设立3个社区蔬菜直销点,为了让居民买到平价新鲜菜,乌拉泊街道积极与北园春蔬菜批发市场配送公司洽谈,由该公司作为一级批发,将蔬菜分拣整理,再由街道派车将蔬菜配送至各社区直销点。街道通过选定直销点,制作直销广告牌,确定供货商,落实各项资金等措施,保证了蔬菜直销便民点在短时间内运行。社区工作人员在人流密集处张贴通知,走家入户宣传直销蔬菜点。目前,乌拉泊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便民蔬菜直销点已开业,有西红柿、青椒、油麦菜等十几个品种的蔬菜,价格较市场便宜,受到辖区居民的称赞。[1]   

盐湖街道

  盐湖街道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下辖:    650107006001 111 盐湖社区   650107006002 220 柴窝堡社区   

达坂城镇

  达坂城镇东连吐鲁番市,南接托克逊县,西邻托里乡,北依西沟乡和东沟乡,土地面积536.6l平方公里。1993年,镇辖4个行政村,701户,3 241人,其中回族2 676人、汉族299人、维吾尔族207人,哈萨克族59人。    达坂城镇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南北疆之间的交通重镇。境内有峡口疙瘩城古迹和嘉德城遗址,是清代驻军屯田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反击外敌阿古柏的战斗、马仲英与盛世才军队的多次争夺战都在此地展开。民国23年(1934年)设达坂城镇,现域为当时达坂城镇一保。新中国成立后,为迪化县七区一乡。1956年,为达坂城乡。1958年9月,为天山公社达坂城大队。1977年,分为天山和达坂城两个大队。1984年,建达坂城镇。    境内有草场35万亩,种植面积8 067亩。水资源丰富,主要是博格达峰的千年积雪,有白杨河经镇中心的青年渠流经峡口,流入托克逊县境内。矿藏丰富,以煤、石膏、铜、铁、黄金等为主。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约40余种,有草豹子、猞猁、雪鸡等珍贵动物。盛产麻黄、雪莲、党参等名贵药材和蚕豆、杏、梨、苹果、无花果等。    该镇是一个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开发、商贸饮食服务和运输业并存的发展地区。1993年,农业生产总值281.7万元,其中牧业133.4万元,年底牲畜存栏5 928头(只);有防护林219亩、林木6.67万株,经济林(苹果、杏)242亩,水果产量123吨;拥有各类企业15家、煤矿12个,有各种拖拉机45台、农用车42辆、各种农机12台(架)。工业总产值244.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57.71万元,农村人均收入919.97元。    兰新铁路和312国道、乌(鲁木齐)一吐(鲁番)一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及亚欧通讯光缆均穿镇而过,为达坂城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境内设有区供销社、县银行达坂城支行、卫生院、粮站、县回民中学、达坂城邮电支局、自治区外办达坂城外宾接待站、达坂城中心农贸市场、镇中心小学、文化站、广播站、电视差转台等机构。商贸发达,镇区道路、供水、排水设施建设已经完成,一座新型小城镇已初具规模。  

东沟乡

  东沟乡在天山博格达峰南坡下,乡政府位于达坂城镇治所东北18公里处。乡境东接高崖子牧场,东南靠吐鲁番市,南至达坂城镇,西同西沟乡接壤,北临阿克苏乡,面积349.64平方公里。    东沟乡因处达坂城以北的山沟,在西沟乡以东而得名。乡境内有苇子街古城、东河坝古城遗址、王家庄子自然风景旅游区。民国23年(1934年),属达坂城镇三保。新中国成立后,为迪化县七区三乡,1956年为东沟乡。1958年9月,为天山公社东沟、东湖两个大队。1977年,东沟大队分为东沟一、二两个大队。1984年,建立东沟乡。1993年,下辖7个行政村,1151户,5 831人,其中回族4 574人、维吾尔族761人、汉族451人、哈萨克族45人。    境内有5座山、2条河、3个湖、23条山沟,水资源丰富。源于博格达峰的冰雪水和奇尔陶斯山脉的地下水,通过阿克苏、高崖子两河和汉湖、东湖、灰场子湖,可灌溉全乡大面积的耕地、草原和林区。山中林草相间,生长有雪莲、党参等名贵药材,还有豹子、狼、狐狸、北山羊、盘羊、雪鸡等野生动物。    东沟乡宜农宜牧,主产小麦,特产蚕豆,耕地面积19 816亩。199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9816亩,总产小麦1653吨、蚕豆2786吨、蔬菜l265吨、油料163吨;出售商品牛羊6041头(只),年底存栏各类牲畜18993头(只);有冷水鱼红鳟鱼养殖面积120亩,为市场提供高档鲜鱼20吨;林果面积429亩。农业总产值830.5万元。    建于1970年的东沟水电站坐落境内,装机容量250千瓦。1993年,有乡办企业煤矿、榨油厂等6家和村办企业3家,新架设输电线路25公里;有大中型拖拉机28台、小型拖拉机213台、农用汽车5辆,工业总产值114.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l 040.5万元,农村人均收入804.87元。全乡有全日制小学4所,学生715名,教职工60名;有乡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4名,病床6张,有村级卫生所7所,有农技站、广播站、电影放映队、加油站、信用社、供销社等机构。与红山商场联合开发的王家庄村田园风光度假村已全面投入营业。  

西沟乡

  西沟乡位于乌鲁木齐县东面,天山博格达峰南坡下,乡政府在达坂城镇治所以北13公里处。乡境东靠东沟乡,南至达坂城镇,西同柴窝堡乡接壤,北临博格达峰南坡与阜康市相邻,面积502.35平方公里。西沟乡地处达坂城镇以北的山沟,因沟呈南北走向与东面的一条大山沟相对而得名。1993年,辖5个行政村,799户,3958人,其中回族3451人、汉族430人、哈萨克族77人。    乡境是古代翻越博格达峰的主要通道,有南天池自然风景区。民国23年(1934年)属达坂城镇二保。新中国成立后,为迪化县七区二乡,1956年为西沟乡。1958年9月,为天山公社西沟大队。1977年,西沟大队分为西沟一、二两个大队。1984年,建立西沟乡。    境内地势起伏,山地多,有耕地30 000亩,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蚕豆。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从阿克苏、高崖子干渠流经境内的水和博格达峰融雪水及地下水同白杨河、黑沟河、三个山河汇积,可浇灌上、中、下游的万亩良田、草场、林区。沟中林草相间,系四季天然草场。后山生长雪莲、党参等名贵药材,狼、狐狸、豹子、北山羊、盘羊、雪鸡等野生动物亦在此栖息,山沟里有煤、铜、铝、锌、锰、铁等矿藏。    1993年,总产粮食4 044吨、蔬菜4 540吨、油料100吨,年末牲畜存栏18 892头(只),有林果282亩,农业总产值812.47万元。有乡办企业4家、村办企业2家、各类工商户35户,工商总收入123.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04.46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865.84元。 西沟乡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较快,1993年,有初级中学1所、全日制小学3所、教学点8个,在校学生631名,教职工58名;有乡卫生所1所,病床3张,医护人员2名,村级卫生所2所;农科站、供销社、文化站、广播站、兽医站也相应建齐。  

阿克苏乡

  阿克苏乡乡政府驻地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原址123公里。乡境东邻高崖子牧场,南连东沟乡,西接西沟乡,北和吉木萨尔县交界,该乡在高崖子牧场东南设置的大河沿村及其草场东南与吐鲁番市接壤。面积977.02平方公里。    “阿克苏”,哈萨克语意为白色的水。元、明时期,蒙古族部落居住此地。清末,哈萨克族迁居至此。    乡境内有潘家地城堡(大河沿村)遗址、哈姆斯特沟古岩画群。民国时期,隶属达坂城镇。新中国成立后,为迪化县十区三乡。1957年 ,成立摆布角勒、高崖子、八合特角勒3个牧业合作社。1958年9月,为天山公社阿克苏大队。1984年,建立阿克苏乡。    1993年,该乡下辖4个行政村,357户,2 078人,由哈萨克、回、汉、维吾尔4个民族成份构成,其中哈萨克族l 916人、回族121人、汉族27人、维吾尔族14人。    阿克苏乡地势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有草场107.24万亩、耕地5400亩,以牧业为主,是乌鲁木齐县的重要牧业基地之一。境内水资源丰富,发源于博格达峰的阿克苏河水量较大,向南流经阿克苏、东沟、西沟、达坂城、后沟流入托克逊县境内。矿藏有铜、铁、黄金、片石、石灰石等,野生动植物有狼、狐狸、豹子、北山羊、盘羊、石鸡、雪鸡及雪莲、党参等名贵药材。 1993年,年末牲畜存栏数26 104头(只),年产绵羊毛27吨、半细羊毛11吨、山羊毛3吨、山羊绒5.1吨、各类肉食305吨、牛奶78吨。农牧业总产值452.6万元,其中牧业391.9万元。兴办企业l家,产值18.6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8.73万元,人均收入831.75元。    新中国成立后,阿克苏乡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1962年,设全日制小学1所,到1993年已是高中、初中、小学班齐备的综合性哈萨克语学校,设5个教学点,在校学生404名,教职工21名。乡卫生院建于1958年,有医护人员2名,到1993年,有120平方米医疗用房,6张病床,3名医护人员。乡政府驻地还有粮站、供销社、文化站、广播室、信用社等。  

柴窝堡管委会

  柴窝堡管委会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下辖:    650107400001 123 管委会社区   650107400200 220 白杨沟村   


西沟乡特产大全




西沟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