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 米东区 >> 友好路街道

友好路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友好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友好路街道简介

  友好路街道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006001 111 龙泉社区
  650109006002 111 同心社区
  650109006003 111 众和社区
  650109006004 111 常乐社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50109006 830000 -- 查看 友好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友好路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友好路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化街道

  石化街道 代码:650108001 辖6个社区:中兴社区、朝阳社区、振兴社区、光明社区、奋进社区、老指挥部社区。  

地磅街道

  地磅街道 代码:650108002 辖7个社区、1个行政村:东山社区、碱沟社区、大洪沟社区、小红沟社区、芦草沟社区、健民社区、金河社区、卡子湾村。  

卡子湾街道

  卡子湾街道 代码:650108003 辖8个社区: 乌鲁木齐市东山区   育林社区、佳圆社区、象新社区、创业社区、虹桥社区、文化路社区、利民社区、小水渠社区。  

古牧地东路街道

  古牧地东路街道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004001 111 新星社区   650109004002 111 北苑社区   650109004003 111 南苑社区   650109004004 111 祥和社区   650109004005 111 益民社区   650109004006 111 永乐社区   650109004007 111 振兴社区   

古牧地西路街道

  古牧地西路街道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005001 111 新华社区   650109005002 111 园艺社区   650109005003 111 八方社区   650109005004 111 新园社区   650109005005 111 安居社区   650109005006 111 明珠社区   650109005007 111 西营社区   650109005008 112 兴业社区   

友好路街道

  友好路街道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006001 111 龙泉社区   650109006002 111 同心社区   650109006003 111 众和社区   650109006004 111 常乐社区   

古牧地镇

  古牧地镇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100200 111 上沙河村   650109100201 220 大破城村   650109100202 220 小破城村   650109100203 220 锅底坑村   650109100204 220 下沙河村   650109100205 220 西二渠村   650109100206 112 太平渠村   650109100207 220 西工村   650109100208 112 园艺村   650109100209 220 皇渠沿村   650109100210 220 团结村   650109100211 112 东工村   650109100212 112 振兴村   650109100213 220 下大草滩村   650109100215 112 菜园子村   

铁厂沟镇

   行政区域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91.8亩,由汉、回、维、哈、蒙古、东乡等7个民族组成,辖区内总人口12000人,农业人口4248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占526人。人均耕地不到4亩。   -   经济状况   经济发展   铁厂沟镇[1]经济发展思路:继续实施“优势转换,产业联动、优化结构、重点突破”的发展方针,进一步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优先开发经济带的机遇,以工业开发区为依托,以农区养殖和特色种植为重点,以旅游农业为突破口,以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为您增收,实现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全面进步.   农牧业生   2005年全镇农牧业生产总值247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1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7万元,牲畜存栏15461头(只),年育肥60000头(只),人均纯收入2522元。经济总量中一产占48%,二三产占52   铁厂沟镇地图   %。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契税占74%。经济发展思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的重要思想和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发展城郊畜牧业、特色林果优质牧草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餐饮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依托城郊优势,以畜牧富民、民企强镇、旅游壮村为奋斗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把铁厂沟镇建设成为文明富强乡镇。   -   工业发展   工业开发   铁厂沟镇工业开发区坐落在乌石化总厂于216国道交汇处的三角黄金地带,占地3.8平方公里。近年来,镇政 府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2800万元,实现了“三通一平”。截止2004年,铁厂沟镇共有乡镇企业498家,其中:工业企业69家、建筑业1家、交通运输业293家、批发零售贸易业52家、餐饮服务业83家。2004年乡镇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80500万元,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73900万元、建筑业累计实现产值1000万元、三产累计实现产值5600万元。计划2010年乡镇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62700万元,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52000万元、建筑业累计实现产值1000万元、三产累计实现产值9700万元。企业产值平均增长21.8%,其中:工业平均增长23%、建筑业持平、三产产值平均增长9.6%。工业、建筑业、三产占乡镇企业产值比例为95.9:0.4:3.7。   工业已成   为全镇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自全镇1998年国有企业改制以来的7年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3%。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6417万元,增长5.1%,高于同期全县GDP年均增速1.01个百分点。   工业整体   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县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21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47多万元。骨干企业成长壮大,产品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企业1家,超1000万元2家,其余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均在90万元以上。   优势产业   培育初见成效,特色工业框架基本形成。农畜产品、冶炼、建材、水能等已成为该县工业的重点行业,尤其是重点培育的民营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90%,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工业园区建设取得进展   全县的高载能和绿色食品两大工业园区已形成雏形,现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   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531.8万元,同比增长42.7%,完成年计划的25.53%;其中:县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57.5万元,同比增长22.43%。工业增加值完成1295.6万元,同比增长69.7%,完成年计划的14.6%。其中:县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57.5万元,同比增长22.43%。县直重点监测企业经济稳步增长,金谷油脂完成产值624.1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2.3万元,同比增长40.2%;金富达油脂完成产值959.2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2.7万元,同比增长2倍,亚麻厂、科克苏水电、双喜酒业等企业工业增加值也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261.6万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县属工业企业完成2190.6万元,同比增长1倍,全县平均产销率为104.23%。   -   畜牧业发展   铁厂沟镇养殖小区位于大草滩村、216国道旁,2002年被列为米泉市重点养殖小区。铁厂沟镇按照“强畜牧、增林草、兴旅游、重节水”的工作思路,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村副业经济。镇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50万元,实现了养殖小区“四通一平”,现集奶牛养殖、牛羊育肥为一体的养殖专业户达52户。截止目前,全镇农业产值达1752万元。牲畜饲养量达6.05万头(只),牲畜存栏1.95万头(只),奶牛饲养530头,禽饲养量达38.52万只。造林面积1820亩,种植饲草3080亩。到2010年,铁厂沟镇将以大草滩村、曙光下村两个养殖小区为依托,逐步形成一个以规模化、集约化为主的无公害现代模式基地。大草滩村将形成占地1500亩,养殖户200户的养殖小区;曙光下村将形成占地150亩,养殖户50户的养殖小区。牲畜饲养量预计完成8.1万只,牲畜存栏量完成2.3万只,奶牛饲养量完成710头,禽饲养量完成46万只。   -   旅游特色   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岑参便对地处天山脚下的这片热土情有独钟,留有“异域阴山外,孤域雪海边。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的绝代佳句。近几年,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指引下,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优势,把发展旅游农业作为加速二、三产业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生态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旅游产品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特色旅游战略,不断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农业。目前,镇峡门子风景旅游区已建成集饮食、住宿、射击、登山、滑雪、赛马、人工湖、钓鱼台、卡丁车、高尔夫俱乐部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及农业观光园为特色的国家2-旅游农业观光风景园。   截止目前,全镇“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已达76处,从业人数350余人,日接待能力7000余人。其中,规模较大、接待档次较高、设施设备较完善、娱乐项目较齐全、服务质量较好,集休闲、会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接待点主要有天汇山庄和天山丽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其投资额均近千万元,一次性可接待150人左右。此外,以天山村、八家户村为龙头的特色养殖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镇养殖土鸡、呱啦鸡、肉狗等特色养殖户已发展到30户。到2010年计划扩建4500亩,每年引进一个旅游项目,每年投资500万元,农家乐总数达到106户,旅游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将逐步建成绿色生态游园。   -   城镇建设   近年来,铁厂沟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自治区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除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外,还采取了农户进城带一点,面向社会集一点,出台优惠政策换一点,依靠银行贷一点,招商引资拉一点,义务投劳省一点等办法,下大力气狠抓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铁厂沟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先后完成了镇区克铁路、中心路、电站路等九条镇区道路的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了二横六纵一环的镇区道路网格体系,相继完成了供水、排水、供热、绿化、照明、桥涵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   据统计,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6894.85 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087.85万元,房地产投资3807万元),新增水泥及沥青砼道路九条,铺设路面面积为76880 平方米,埋设路沿石12816米,新增供水管网7900米,排水管网4000米,供热管网2600米,绿化管网8500米,新增绿地460亩,新建集贸市场1座,新建文化广场1座,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新增照明路灯232 盏,新增过路桥涵18座,拆迁房屋12000 平方米,拆迁和迁移各类通信、电力杆97个,线路4850米,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累计出动义务工31500工日,节约资金折合人民币110万元。同时,加强了沿街建筑的拆旧建新改造工作力度,累计新建楼房62栋,新增楼房建筑面积为63449平方米。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使得铁厂沟镇从原来结构单一、规模较小、设施不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小镇,变成现在初具规模、设施基本配套、经济日趋繁荣、绿树成萌、卫生清洁的新型工业城镇   -   教育文化发展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协作一心、真抓实干、使全镇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认真落实科技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胶鞋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2003年底,投资720万元建成的一所集教学、办公、实验、图书阅览、现代信息教育为一体、占地55000平方米的综合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各种教学设施均符合国家标准,在全州数一流水平。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镇政府先后投入资金近 万元购置了完备的室内健身器材和户外健身器材,8个行政村也分别建成了独立的文化活动场所,并配备了一定的文体器材,“八进村”工程得到全面落实,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近年来在教育上取得的成绩:   一是加强了对教育工作力度,广泛深入的宣传了义务教育法,依法执教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所小学相继建立了教学楼、实验室、配备了电脑、音体美等器材齐全,学校绿化、美化、硬化有了进一步提高,电暖设备齐全,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三是控制中小学辍学工作成效显著,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了100%;   四是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主要采取以以下措施一是以“双语”授课改革为突破口,在一校、三校、逐步推广“双语”教育学。二是狠抓了少数民族学校汉语语言授课教师的培训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五是注重抓好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工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汉语音课;   六是通过学校举办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强化汉语训练;   七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教师建设稳步发展。在各校开展了校长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制,各校也推行了教师竞争上岗,未位待岗,全员聘用,超编分流的方法,优化了教师结构,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长山子镇

  长山子镇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102200 220 马场湖村   650109102201 220 硷梁村   650109102202 220 梁东村   650109102203 121 吉三泉村   650109102204 220 吴家梁村   650109102205 220 万家梁村   650109102206 220 上梁头村   650109102207 220 解放村   650109102208 220 黑水村   650109102209 220 湖南村   650109102210 220 六户地村   650109102211 220 土梁村   650109102212 220 高家湖村   650109102213 220 大庄子村   650109102214 220 三个庄村   650109102215 122 土窑子村   650109102216 220 新庄子村   650109102217 220 二湾村   650109102218 220 下梁头村   

羊毛工镇

  羊毛工镇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103200 220 牛庄子村   650109103201 220 红雁湖村   650109103202 122 协标工村   650109103203 121 羊毛工村   650109103204 122 陕西工村   650109103205 220 雷家塘村   650109103206 220 东方村   650109103207 220 卧龙岗村   650109103208 220 西庄子村   650109103209 220 留子庙村   650109103210 220 新建村   650109103211 220 柳树庄村   650109103212 220 蒋家湾村   

三道坝镇

  三道坝地处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位于米泉市以北17公里,距离首府乌鲁木齐34公里,是新疆著名的“渔米之乡”,有着“塞外江南”之美称。其北部与农六师五家渠相连,吐乌大高等级公路斜穿东南部,市镇公路两条,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善,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镇。经济发展平稳,百姓安居乐业。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所辖,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东南部为丘陵山区,海拔    三道坝镇  650米至4233米;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418米至650米,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主要是粮食种植区; 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426米至630米,是市内的主要冬草场。全镇现有总人口14089人,辖17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6万亩,水稻2.66万亩,水产养殖1108亩,牲畜饲养量6.83万头,食用菌面积90.85万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镇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2004年生产总值22403万元,同比增长11.98%。其中一产增加值4860万元;增长7.02%;二产增加值11427万元,增长12.43%;三产增加值6166万元,增长15.37%;农民人均收入4928元,同比增加505元,增长11.1%。   镇党委、镇政府在农业生产上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狠抓三大结构调整,四大基地建设和四条产业链延伸,继续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   历史沿革   民国初年,新疆督办杨增新围地租田,以其长子的名字杨乾德,给属地冠名为乾德堂,建立乾德农场,形成乾德县(今米泉市)雏形,旧址便在今天三道坝镇的三道坝村,以湘乾文化为底蕴的三    镇政府大楼  道坝稻乡文化自此渊源流长。随后数年,以陕、甘、宁、青籍民潮为代表的北方文化,以江苏、安徽籍支边青年为代表的南方文化,加以博大精源的中原文化,在素有“塞北江南”美誉的乾德县大地上,再次撞击,形成了中国名镇三道坝独特的湘乾文化精髓。   -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 东南部为丘陵山区, 海拔 650米至4233米;中部为冲积平原, 海拔418米至650米,平原南部, 地势平坦, 水源丰富, 主要是粮食种植区;北部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 海拔426米至630米,是市内的主要冬草场。   山脉   境内山体属博格达山脉的西部末端, 北东—南西走向, 山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山体破碎, 山顶浑园, 起伏较小。最高峰为艾不里哈斯木达拉峰, 海拔4233米。高山区为夏牧场, 中山区为森林地带和冬草场, 低山丘陵为春秋草场和旱作农业区。   水系   市内有大小水流31条, 其中常流水河沟16条, 季节性洪水沟15条。分属南山、东山、平原三个水系。南山、东山水系分别发源于南天山和博格达山, 平原水系由地下潜水溢出补给。主要河流有: 水磨沟河、铁厂沟河、老龙河。地面水资源有 12476万立方米。   气候   米泉市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 夏季酷热, 光照充足,蒸发量大。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19.4毫米,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212.毫米。 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7.3℃, 元月平均气温—15.5℃, 七月平均气温24.1℃, 极端最高气温38.1℃, 极端最低气温—29.7℃。无霜期165天。 全年多西北风, 风力2至5级, 最大风力9级。   土壤   栗钙土; 分布在柏杨河、新地梁、北傲魏家泉中山地带, 占可耕地总面积的2.05%;棕钙土, 分布在天山村、柏杨河低同区, 占16.8%;灰漠土, 分布在古牧地、曙光、大草滩、十二户戈壁, 占 24.63%;潮土, 分布在古牧地、长山子、羊毛工, 占13.8%;水稻土, 分布在长山子、三道坝、羊毛工等水位高的地带,占 23.56%;盐土,分布在碱梁、高家湖、羊毛工、陕西工、柳树庄、西庄子、蒋家湾等地, 占19.16%。   -   农业简介   2004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718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3402亩;粮食作物中,    长势旺盛期的稻田  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种植面积19093 亩,优质品种秋田小町面积12000亩,平均单产 621公斤;经济作物面积11316亩,经济作物中蔬菜、瓜果种植面积 5167亩;食用菌以碱泉子基地为中心,三村鼎立辐射全镇,达90.85万平方米;畜牧业以碱泉子养殖小区为重点,带动全镇的发展。小区现已入住 129户。   

柏杨河乡

  柏杨河乡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200200 220 梧桐窝子村   650109200201 220 红柳村   650109200202 220 柏杨河村   650109200203 220 独山子村   650109200204 220 玉西布早村   650109200205 210 阿合阿德尔村   

芦草沟乡

   芦草沟乡位于乌市北效,是一个农牧结合的乡,总面积360平方公里,总人口12064人(其中:农业人口10954人),总户数3363户(其中:民族户1858户),少数民族735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1%(共11个民族组成;回、哈、维、东乡、撒拉、满、俄罗斯、克尔克孜、蒙、塔吉克、锡伯),全乡可耕地20885亩。乡属行政村5个(其中:3个农业村、2个牧业村、共24个生产队,村干部25人),辖区国有企、事业、行政单位共17个(其中:已创建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的6个、已创建为市级文明单位的9个、已创建为东山区级文明单位的3个、未创建的单位3个),非公有制企业15个;宗教场所13个(其中:8个回族寺、2个维族寺、3个哈族寺);全乡共有9个党支部(其中:5个行政村、乡机关、居委会、农机站、卧龙岗非公企业),共有党员297人(其中:预备党员7名、女党员64名、少数民族党员134名、60岁以上党员75名、大专学历48名、高中与中专55名),乡机关共设14个科室,机关在职干部52人(其中:挂职干部4人、公益性岗位2人、临时工3人、少数民族干部25人、占干部总数的48%、行政干部23名),退休干部19人(其中乡机关干部12人、林管站1人、兽医站2人、农机站3人、农经站1人);居委会4人;六站干部22人。全乡各单位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开展正常有序。  


友好路街道特产大全




友好路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