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庄村位于邓州市都司镇西北部,西与林扒镇相接,东北两面有排子河环绕,南有环省道穿过,总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一个交通方便,民风淳朴的小村。
索庄村下辖有付营、索庄、高店等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170亩,水塘面积约40亩,土地肥沃,农业种植条件优越,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村现有人口1200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勤俭务实、睦邻友善,自古有索(索庄)牛(高店)付(付营)李(秦集)不分家之说。
索庄村建村十几年,在历届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坚决执行上级的决策,使本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统一了自然村规划,使村庄排列有序、整齐划一。村支两委正在策划、筹备各自然村联通水泥路,并在路两旁种植物树经济林,现已种植树近80亩(达60000余棵),不但美化了环境,也获得了经济效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81110 | 473000 | -- | 查看 索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刘洼村 |
刘洼村辖10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1978人,4893亩耕地,36名党员。1998年以来,连年被市委命名为“红旗党支部”,先后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五好”党支部称号,被南阳市委命名为“五好党支部”、邓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村民自治示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小康村”、“邓州市计划生育先进村”、“南阳市生态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以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为动力,扎扎实实地开展争创“红旗党支部”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党支部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社会大局高度稳定。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320万元,集体经济经营收入38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90 元。该村重点培育畜牧养殖业,现有300头养殖场1处,50—100头养猪场3处,5000只养鸡场6个。该村村庄整治全面完成,其中王堂自然村被市委、市政府树立为村庄整治典型村,市委书记刘朝瑞、市长刘树华主持在该村召开现场会。该村自来水工程两处,全村群众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
索庄村 |
索庄村位于邓州市都司镇西北部,西与林扒镇相接,东北两面有排子河环绕,南有环省道穿过,总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是一个交通方便,民风淳朴的小村。 索庄村下辖有付营、索庄、高店等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170亩,水塘面积约40亩,土地肥沃,农业种植条件优越,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村现有人口1200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勤俭务实、睦邻友善,自古有索(索庄)牛(高店)付(付营)李(秦集)不分家之说。 索庄村建村十几年,在历届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坚决执行上级的决策,使本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统一了自然村规划,使村庄排列有序、整齐划一。村支两委正在策划、筹备各自然村联通水泥路,并在路两旁种植物树经济林,现已种植树近80亩(达60000余棵),不但美化了环境,也获得了经济效益。 |
索程村 |
索程村有耕地5000亩,总人口2160人,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8名村组干部。以种植为主、养殖为副。全村养猪专业户10户,养兔专业户7户,养蜂专业户2户。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新农参合率100%。 该村的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劳务外出300余人。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有幼儿园、文化茶馆,村民在劳作之余能够开展健身、娱乐活动。 |
鲁家村 |
鲁家村位于都司镇西南部4公里处,与湖北省襄樊市、老河口市接壤。全村有2个自然村,1938人,10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5368亩。有党员51人,村民代表30个。鲁家村著名的鲁家寨始建于晚清,四面环水,为邓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鲁家村支部、村委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决策,从村情出发,全面推广“4+2”工作法,大力开展村庄整治,现各自然村已整治完毕。针织企业家有4家,拥有设备560台,年创收200余万元。最大的针织厂为国杰针织厂,有设备300台,安置就业人员320人,一年创收100余万元。在畜牧发展上,鼓励个体户办养殖场;其中鲁江涛养了17头能繁母猪,鲁秀群现在正建百头猪场,现有母猪19头,仔猪30余头。这些典型带动全村畜牧业发展。 |
户张村 |
户张村位于都司街东2公里处,省际通道穿过村中间,,有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干部7人。党员42人,村名代表30人。2008年底,共有517户,2523口人,劳动力1032人,耕地5075亩,人均耕地2.01亩。主要支柱产业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棉花。村针织企业2家、刘晓静,宏丰针织厂厂长,机器200多台,花机50台,其中手机150余台,能容纳劳动力250人余人。电话:03776283189,手机:15038723692。田永怀针织厂,机器40余台。手机:13271378618。养鸡场有10余家,其中大型养鸡场有张义宾,手机:15938423938,4万只蛋鸡,日产蛋.3.5万余枚。王电伟:13462640291,养鸡8000只。王正体:037762862689。养猪户有刘万立:13037647803.张平安:13525151520 |
冯王村 |
冯王村位于都司镇西北部,距镇政府四公里,南邻湖北省老河口市,西邻林扒镇,全村总耕地2100亩,总人口1200人,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6名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一名),10名组干部,19名党员。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推行“4+2”工作法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对三、四、五组靠近省际大通道开展整治,三个组打通主次干道五条,3000多米,实行硬化。2005年市政府确定该村为村级重点集镇,街道安装了路灯20盏。户户装上了有线电视,20多户安装了网络电视。引进了毛织厂两个,投资50万元的楼板厂一个,养殖场两个。该村由原来收购站(点)1家。现发展到6家。 |
赵桥村 |
都司镇赵桥村位于都司镇北1公里处,全村辖 5个自然村,1950人,10个村民小组,总耕地3776亩,29名党员。该村一方面积极发展粮食生产,一方面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村现有百头养猪场两处,1000只以上的养鸡场3个,带动家家户户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赵桥村与刘洼村、索庄村、索程村、鲁家村、户张村、冯王村、张洼村、姚李村、小河刘村、程营村、户庙村、陈元村、昌岗村、八里村、都司村、丁集村、大罗村、宣庄村相邻。 |
张洼村 |
都司镇张洼村位于都司镇西北3公里处,与湖北省毗邻,全村辖4个自然村,2180人,10个村民小组,总耕地4300亩,党员36人。张洼村除积极发展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传统作物外,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全村现有百头养猪场6个,5000只养鸡场2个,带动家家户户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
姚李村 |
姚李村有3个自然村, 16个村民小组,5656亩耕地,2445人。37名党员、30名村民代表、6名村干部。近年来,该村运用“4+2”工作法开展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村庄整治通过争取项目资金、自筹资金、自愿捐款方式筹措资金搞村庄整治工作,姚李村实现了村村通,去年王庄自然村在村庄整治中修路1.2公里。修桥3座,使30多户居民实现了户户通。 村里筹措资金打机井,实现了自来水户户用。在村级重大事项上,如发展规划、土地流转林地承包、集体经济经营、公益事业建设、公益活动开展、种粮补贴、合作医疗、计生、宅基地指标分配与审批、低保、全保户的确定等。全部通过“4+2”工作法的程序进行民主决策,营造了团结和谐的局面。 |
小河刘村 |
小河刘村位于都司镇北三公里,南与赵桥村接壤、东接姚李村、西至排子河、北邻户庙村,村内南北长2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平方公里,邓都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过。豫鄂省际大通道从中部穿越东西全境,全村辖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14人,全村共有党员48人,村民代表60人。 几年来,该村在支部,村委的正确带动下,利用“4+2”工作法,先后对大岁营村进行了空心村治理,对康庄自然村进行了村庄整治,共硬化水泥路5条,修下水道800余米,优化美化了人居环境。 河刘村的邓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岁楼寨自然村位于该村的西北部,寨内有东南西北四个寨门,还依稀存在。 河刘村西为黄土,东为浅岗坡地,土地肥沃,属丹江水库灌区,自流灌溉面积达4000亩,坑塘堰坝20余处,水面面积达300余亩,为发展高效农业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
程营村 |
都司镇程营村位于都司镇东北2公里左右,东与八里村相邻、西与刘洼村相邻、南与户张村相邻、北与姚李村相邻。总人口1700多人,总耕地面积3954亩,有4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 程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因为离集镇很近,适宜发展本村经济。特别是适宜非农业经济的发展,比如:家庭养殖、蔬菜种植等。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为主;兼有芝麻、辣椒等,该村机械化程度偏高,村内经济较发达,现有大型机械6台、手扶车200台、卡车3部。 该村特色产业为养蜂业,本村有5户养蜂专业户,养蜂年代悠久。主要以蜂胶、蜂蜜、蜂王浆、花粉、蜂毒为支柱,收入颇丰。 |
户庙村 |
都司户庙村位于都司镇镇北,与陶营乡交界,共有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人口2400人,耕地面积5113亩,党员49人,村民代表31人。该村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支柱产业以建筑、建材为主,有2个预制场,建筑施工队6个,给村里360人带来就业机会。 该村的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严格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促进了在农村低保、秸秆禁烧、杨树经济、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宅基地划分及村庄整治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扎实开展。 |
陈元村 |
陈元村位于都司镇东5公里处,东与构林镇相邻,南与湖北省襄樊县毗邻,1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880多户,3866人,耕地面积8664亩,现有党员60名,村支两委干部配备齐全。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等为主。 在镇党委政府正确的领导下,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务实重干,充分应用“4+2”工作法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本村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10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村庄整治工作进展有序,现在已完成了朱庄、张庄、张点、西索、何东等自然村的村庄整治,基本上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 |
昌岗村 |
都司镇昌岗村位于都司镇东北部,与陶营乡、构林镇交界,共有3个自然村,8个村小组,人口1300人,耕地3030亩,党员28人,村民代表30名,该村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3000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场3家,百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2个。该村的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严格按照“4+2”工作法程序决策实施,有效推进了村级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落实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村党支部的工作方向明确了,干部的思路清晰了,群众的心气顺畅了,干群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经济发展也加快了。 |
八里村 |
都司镇八里村位于本镇东4公里,2个自然村,人口2000人,7个村民小组,476户,现有党员38名,耕地面积4201亩。 自2005年9月,推行“4+2”工作法以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村庄整治方面,已完成了1组、2组、3组、4组、5组,丹淅村已基本实现了户户通,修水泥路6000余米,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出路问题。2008年全村已全部又上了自来水,村内引资打了机井2眼,解决了历史以来本村饮水难问题的问题。村支部充分运用“4+2”工作法,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完成,参合率达100%。计生工作井然有序,出生率及各项指标均已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村建5000只养鸡场2个,1000只养鸡场5个;发展针织厂3个,针织设备120台,安置就业人员130人,年创收200余万元。 |
都司村 |
都司村位于都司镇中心,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人口3786人,827户,3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耕地6500亩,村支“两委”干部8名(包括大学生村官),0党员49名,村民代表60人。 都司村利用集镇,大力发展商贸、建筑、运输、餐饮、蔬菜等产业,80%以上家庭都有致富项目。同时,该村还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全村有毛织厂4个、员工210名;养鸡场4个、存栏26000只;养猪场3个、存栏320头;特色养殖黄粉虫,有孟家返乡女大学生孟玲霞创办,养殖黄粉虫2000箱,并利用黄粉虫副产品喂鸡,建5000只蛋鸡场一座,年收入20余万元。 |
丁集村 |
丁集村位于都司镇北部,距都司街6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60人,耕地4609亩。 丁集村历史悠久,曾经繁盛一时,是当时著名的农村产品集散地,每逢集日,各地客商云集于此,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丁集村盛产粉条,粉条制作已有数百年历史,在村里几乎家家制作粉条,当地土地肥沃,矿物质含量丰富,水源充足,种出的红薯甘甜可口,营养丰富,丁集粉条使用本地生产的优质红薯,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外型粗黑有光泽,入口滑爽,弹性十足,味道鲜美,回味悠久,深受周边群众喜爱,每到粉条生产季节,往往供不应求。 近年来,丁集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和谐发展为不懈追求,运用“4+2”工作法,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结合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努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每户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实现了村内道路硬化,用了清洁能源、太阳能和沼气,并建了游园。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事调解、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上级肯定。 |
大罗村 |
大罗村总人口3780人,耕地面积9154亩,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大罗村大力鼓励农户养猪、养羊、养鸡,根据各组的情况不同,村里都给予支持和帮助,为养猪,养鸡户提供场地,帮助借贷资金,联系预防员,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张桥涌现出了数十个养猪户,存栏生猪400余头,年出栏数百头。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养猪户也得到实惠。村里重点扶持了杜红彦,程传鹏两个养鸡场,杜红彦养蛋鸡8000余只,年收入10万余元 ,养鸡大户程传鹏是养肉鸡为主,一茬3000只,一年能养5茬,净获利润6万余元。 |
宣庄村 |
都司镇宣庄村位于都司镇东北,是陶营、龙堰、构林、都司的交界处,共有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人口1570人,耕地3560亩,党员34人,村民代表32名,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3000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场2家,百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4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