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镇位于渭北平原泾水两岸,地处泾、礼、咸三交界。是礼泉县东部农业大镇,果业强镇之一。所辖30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总人口达29828人,耕地面3545.2公顷。
农业:2004年,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扩建温室大棚142座,发展设施杂果、反季节蔬菜20公顷,修复投运抽水站3座,新打机井19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00公顷,衬砌“U”型渠道16公里,绿化复垦荒坡地80公顷。植树150000株,推广优果“四大技术”,完成大改形果树修剪1877.7公顷,建设领导干部示范园200公顷。农业和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苹果、酥梨等果品的优果率大大提高。
畜牧养殖业:以“小应村奶牛养殖小区”为龙头,年内新增奶牛800头,新建沼气池280座,发展沼气施肥100公顷。
招商引资及运输业:投资680万元的烽火村与外商合资的电子玩具厂试产投运。以烽火村为重点,个人集资200万元,争取国家扶持信贷资金300万元,购进大型货运车辆100多辆,运输能力大大提升,劳务输出多渠道、多门类发展良好,长年性外出务工人员超过2000余人,年内经济效益突破5亿元,镇域经济繁荣,果、畜发展两旺,人文政通商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98万人 | ·礼泉县旅游·礼泉县特产·礼泉县十大特产·礼泉县十景·咸阳品 | 610425104 | 712000 | 0910 | 查看 烽火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街道 |
城关镇辖3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33公顷,总人口73490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1.6亿元,乡镇企业产值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积极实施优果工程。完成果树大改形333公顷,果品纸套袋率达到70%以上,全镇优果率达到60%以上。二是积极落实“双百双万”工程。全镇新增设施农业大棚50余座,初步形成黄甫村、钞里村、张家村等几个养牛基地,发展奶牛350头,肉牛400头。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和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镇从事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二、三产业的人数达到4600人,以食品和果品包装材料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各类纸箱厂发展到150家,各种餐饮娱乐摊点210家。 重点工程建设:全镇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完成投资200余万元的红星副食厂宿办楼开发工程。投资500余万元的汤房村大型建材市场工程及投资260万元的城关镇企业办综合楼开发工程。投资160万元的西徐水站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投资120万元的裴寨第三产业商业街改造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开展了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全镇领导和干部记写学习笔记300余本,共写心得体会500余篇。并充分利用广播、墙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举办讲座等形式,在全镇各村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先后邀请专人在东关村、裴寨村、黄甫村等开展宣讲活动6次。二是开展了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在整顿中,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集中整改的工作原则,将工作重点向村级倾斜,先后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150余份,发放民主测评表450余份,召开座谈会.群众会30余场。 基层组织建设:年初针对汤房村、柴市村、北关村、北堡村等矛盾突出、群众-事件增多的情况,对这些村的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促进了这些村的经济发展。在全县下半年村级组织集中整建中,对杜家咀村、苟家村、康店村3个村进行重点整顿,辐射带动其他后进村尽快转变提高。在整建活动中,共召开干部培训会5次,新增和完善工作制度3个,发展农村党员6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0名。. |
史德镇 |
史德镇辖27个行政村,人口3.8万人。2004年,财政收入完成458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元。果类总产量5000万吨。 四大产业区建设:经西北果树研究所专家学者科学论证,提出了史德镇四大产业区的规划设想:即西北片以榆村为中心,建设533.33公顷蜜桃基地;西南片以阜家庄、纪村为中心,建设20公顷设施大棚油桃,大棚蔬菜基地;东北片以莫耳、石家为中心建设奶牛肉牛养殖基地;东南片以八一3村为中心建成面食加工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发展四大产业基础,镇上充实了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成员,3月份又召开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年内全镇优质苹果达到200公顷,鲜桃发展到533.33公顷,奶牛发展到1000余头,羊发展到1万只。 优果工程:2004年重点抓了优质苹果基地和鲜桃基地建设。全镇实现了套袋无光果这一目标,套纸袋666.67公顷,膜袋533.33公顷。以优质苹果示范园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强苹果生产多个环节的管理,尽快促使果园作务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果园管理技术,镇上全年组织大规模科技活动5项,培训人员18000人(次),其中2004年2月28日,镇上聘请杨凌农业科技大学教授,向全镇所有基层干部及村上的技术人员在程家村传授果树修剪和施肥技术。3月17日镇上又请来有影响的3家农药公司和县植保站技术员在史德街道逢集之日向广大群众传授了有关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4月份,县科技局又在史德镇组织了科技文化“四下乡”活动,3项活动规模大,群众反响好。 劳务输出:为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一是成立了组织机构,健全了多种账表卡册,制定了有关规定;二是投资3000多元,整修了办公室,配齐了办公用具,做到制度上墙;三是抓好宣传工作,镇上召开劳务输出宣传会议4次,印发招工信息、宣传资料上万份,镇村两级都设有固定的宣传信息栏。全年共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240人。 村镇建设:2004年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集中整治村容村貌,5月16日全镇在小寨村召开了治理“脏、乱、差”现场会,并参观了莫耳,曹蔺村的村容村貌,年初整修了4条乡干路,阜家庄争取县上资金5万元,铺设了全村街道并修复了大棚油桃基地的路段两公里,曹蔺、李游集资整修了全村街道。. |
西张堡镇 |
西张堡镇地处县城以东10公里处,全镇共辖27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979人,总户数6035户,总耕地面积32047.9公顷,年内人均纯收入2306元,是全县主要的粮果生产基地之一。 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优果、增杂、兴畜菜、强招商”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使生产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果树作务四项关键技术,沿阡礼路、旅游路建成果树大改形示范园两个,全镇共完成果树大改形面积800公顷,以刘林村优质短富基地为示范,发展名优果品933公顷。同时发展桃、李、杏等杂果133公顷。“养殖工程”在原有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引导扶持兴隆、卢家、白村等群众发展奶牛养殖,同时还发展养羊、养猪,使全镇奶牛存栏达到450头,猪、羊存栏分别达到5000头、4000只。“绿色花卉工程”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思路,在白村、兴隆等村建绿色花卉基地两个,其中白村、兴隆各3.3公顷。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修建维修道路10公里,其中三姓村铺砂石路3公里,南土村辅砂石路4公里,白村维修油路3公里,改善了乡村交通条件。二是在桑家新打180米深机井一眼,解决了该村及邻村的农田灌溉。 劳务输出:按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做大做强的工作思路,加大宣传、服务培训和协调力度,全年共输出剩余劳动力190名。 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外资100万元建成果蔬气调冷库1座和兰州军区后勤部在西土村征地9.33公顷,投资1000万元筹建军队老干部疗养所。. |
阡东镇 |
礼泉县辖镇。1961年建阡东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3.1万。有公路南通西兰公路,北接礼(泉)泾(阳)公路,为城(关镇)阡(东镇)公路终点。辖临泾、东桃堡、西桃堡、提戈、力土、北寨子、杨家、陈家、大韩、韩家店、接骨、王禹、阡东、段张、灰堆、朱赵、梁家、下梁家、底照王家、底照吴家、便子、新庄、赵堡、崔家24个村委会。工业有面粉、纸箱、砖、环糊精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苹果。. |
烽火镇 |
烽火镇位于渭北平原泾水两岸,地处泾、礼、咸三交界。是礼泉县东部农业大镇,果业强镇之一。所辖30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总人口达29828人,耕地面3545.2公顷。 农业:2004年,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扩建温室大棚142座,发展设施杂果、反季节蔬菜20公顷,修复投运抽水站3座,新打机井19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00公顷,衬砌“U”型渠道16公里,绿化复垦荒坡地80公顷。植树150000株,推广优果“四大技术”,完成大改形果树修剪1877.7公顷,建设领导干部示范园200公顷。农业和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苹果、酥梨等果品的优果率大大提高。 畜牧养殖业:以“小应村奶牛养殖小区”为龙头,年内新增奶牛800头,新建沼气池280座,发展沼气施肥100公顷。 招商引资及运输业:投资680万元的烽火村与外商合资的电子玩具厂试产投运。以烽火村为重点,个人集资200万元,争取国家扶持信贷资金300万元,购进大型货运车辆100多辆,运输能力大大提升,劳务输出多渠道、多门类发展良好,长年性外出务工人员超过2000余人,年内经济效益突破5亿元,镇域经济繁荣,果、畜发展两旺,人文政通商活。. |
烟霞镇 |
烟霞镇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万公顷,总人口33000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8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实现农业总产值6772万元,同比增长16.8%,实现财政总收入1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0元。 优果工程:大力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技术,完成果树大改形786.67公顷,在北二、卢家河、赵崖、大阳、西一等村建立了优果工程示范园。发展梅、杏、柿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杂果200公顷,推广果品纸套袋666.67公顷,优果率达到80%以上。 奶畜养殖: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理念,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建成了赵崖村山立奶牛科技示范园,发展赵崖、马崖、上韩、东道、下高5个奶牛养殖专业村,辐射带动全镇奶牛养殖数量迅速增加,奶牛实际存栏数超过1100头。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万元,完成上古、赵崖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整修道路10公路,新打各类机井5眼,衬砌“U”型渠道23.4公路;东周、东道、袁坡等8个村完成了低压整改任务;东坪村30户移民搬迁工程顺利竣工,下韩村60户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北部山区各村退耕还林190.67公顷,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30万元。 教育教学成绩喜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软、硬件教学设施不断完善。配合上级教育部门完成了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并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复验,另外有恢复建成了刘古愚初中和烟霞实验小学,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计划生育:以提高人口素质,开展优质服务为目标,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人口学校阵地作用,计生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镇出现“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快富比赶帮”的良好生育文化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围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一是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字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不失时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二是围绕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教育活动,形成了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的社会新风尚。. |
赵镇 |
赵镇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110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共辖25个村,137个村民小组,7400多户,29200多人,耕地面积2866.67公顷。赵镇为全县最早的建制镇之一。经济、文化、商贸都十分活跃,全镇以果业生产为主。此外,赵镇张平功的五香陈醋、新寨的烙面、文家河的酥梨、泔河的黄瓜、堡里、小召高、小召杨的红枣、胡寨的大红桃均为赵镇的特色产品。 主要工作:果树大改形533.33公顷,强拉枝0.07万公顷,套袋0.1万公顷,建设施大棚300座,优果率达60%以上。计划生育通过资源报名,择优录取,专业培训的原则整建了村级专干队伍。全镇计划生育率达96%以上,人口出生率为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实效。全年劳务输出1580人。征收、清收农业税及尾欠55.1万元,解决了部分财政经费及干部工资严重拖欠的问题。通过专业队伍征收,共兑付基金会股金13.6万元,消除了股民的波动情绪。 其他工作:开展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使城乡街道面貌大大改变。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增强了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信心。开展了机关思想作风纪律整顿 ,使机关同志思想统一起来,增强了工作责任心。. |
叱干镇 |
叱干镇位于礼泉县城北35公里处,2002年元月由原叱干镇、东庄乡、相虎乡三乡镇撒并而成。辖43个行政村、2.7万人。全镇有56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42个,其他支部14个;有一类支部48个,二类支部8个;党员875名。 农村支部班子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该镇从整建村级班子入手,花大气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该镇定期邀请省、市、县科技专家到叱干“三下乡”,请县委党校、县级,涉农部门熟悉农村政策的教师和领导干部做报告,并从农村后备干部中挑选优秀干部送到日本进行技术培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先后有两批优秀干部学成归来,为做大做强叱干镇苹果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保障。针对目前农村无职党员中存在的思想上无责任、无压力,工作中不参与、不奉献及党性观念淡化、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现状,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
南坊镇 |
礼泉县辖镇。1958年建南坊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5.5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1.4万。礼(泉)淳(化)公路过境。辖水平、苏家、安坡、北坊、土东、北岭、黄村、五井、中信、南峰、中峰、东峰、北峰、东桥、东里15个村委会。工业有建材业,主要产品有砖、楼板。农业主产小麦、苹果。. |
石潭镇 |
礼泉县辖乡。1958年建石泉公社,1961年更名石潭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乡政府驻夏侯村,距县城11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2.6万。礼(泉)淳(化)公路过境。辖上石、赤邢、苟家、夏侯、罗家、杨铁、李家、刀东、刀西、南刘、贺家、虎沟、小坳、西店头、石泉、杨家、董家、杜家、高家、北其、南其、车家、铁罗、小河杨、宁家岭25个村委会。工业以建材生产为主。农业主产小麦、苹果。. |
昭陵镇 |
撤昭陵乡、建陵镇合并设昭陵镇 2004年,昭陵镇党委、政府结合昭陵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优果、还林、增杂、兴畜、活商”的十字方针,经过乡村两级干部及广大群众的辛勤努力,各项事业进入两性循环的轨道,经济发展呈现为不断上升的的趋势。 建设水源井:昭陵乡尧召村投资350余万元,打深机井4眼,使昭陵乡礼相公路沿线的10个村的旱地有望变成水田,同时为设施大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优果工程:2004年,在全乡推行果树四大关键技术,礼相公路、刘昭路,马铃道3条主干路沿线,强拉枝大改形0.2万公顷,大改形0.24万公顷,纸套袋0.19万公顷,在全县大改形活动中获一等奖。[退耕还林工程]昭陵地区由于典型的地理环境,退耕内还林的面积相当大,全乡31个行政村,已有20个村实施了退耕还林,以任池村、肖山村两村为重点,形成了礼泉县万亩退耕内还林示范基地。2004年,万亩示范基地迎接了全国人大代表范肖梅、崔林涛和市、县领导多次的检查指导。 杂果基地建设:杂果生产是昭陵乡广大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庄河村的千亩御石榴基地,尧召村的53.33公顷黑奥李基地,2004年陆续建成了前山村新疆软籽甜石榴基地,尧召村芦133.33公顷花椒沟基地,牧鹿村133.33公顷酸枣接大枣基地。. |
骏马镇 |
骏马镇位于礼泉县东南部,与咸阳接壤,兴平为邻,是礼泉苹果、粮食、蔬菜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全乡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0.33万公顷,辖28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万人。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因地制宜、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科技支撑、综合服务、共同富裕”的工作思路,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协调、稳步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果品生产以发展设施优果和优果工程为重点,投资28万元建成东庄头村日光温室金太阳杏生产基地,新建杂果中棚70座,投资50万元完善“三付”千亩优质葡萄基地建设任务,发展“美人指”、“巨美—2000”、“户太8号”葡萄53.33公顷。其中付南20公顷,付西20公顷,付北13.33公顷。同时,在三郑村继续发展“沙红桃”10公顷。全乡推广果品“四大技术”33.33公顷。蔬菜生产以调整种植结构为重点,重点抓反季节生产,在设施蔬菜基地推广种植结构调整,变“一年一茬”为“一年多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此外,先后发展晚番茄100公顷,创收300万元。畜牧生产以奶牛养殖为重点,不断增加数量,投资47万元为郝家群众购回优质奶牛63头,曹谈天力养殖场新增奶牛38头,北庄、北吴、南城、西庄头、大范发展黄牛138头,全乡奶牛饲养量达760余头,并建成马里、西庄头、付西、东庄头、上南宁5个养殖专业村,发展生猪4000头,同时积极完善畜牧配套设施,投资20万元为曹谈村建成畜牧用料紫花苜蓿基地,初步发展6.67公顷,与西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联系在郝家村设立鲜奶收购点。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年来,始终围绕“五个好”的目标,不断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尤其是农村后进党支部整建工作,在全乡各基层党支部当中广泛开展“三创一争”活动,使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全年创建模范村两个,先进党支部5个,优秀支部-6人,党员示范户20户,同时先后完善解家、尚寨、骏马中心校、骏马初中等支部班子,全乡发展党员18名,处理坡南、小石、付北不合格党员3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