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邓州市 >> 刘集镇 >> 钱湾村

钱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钱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钱湾村简介

  钱湾村位于邓州市刘集镇西南22华里处,地处湖、河两省三市交界处(即湖北省、河南省、襄樊市、邓州市、新野县),全村共有五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593户,25025人,耕地面积5720余亩,村西边有一座100余亩的水库。
  钱湾村原是个地处偏辟,远离城镇,道路阻塞,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序甚差,单一靠人力、畜力耕作农田,生产力低下,只有传统的种植业,产业结构单一,年人均纯收只有500元左右,是一个比较落后,经济贫困的村庄。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指导下,钱湾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通过多次会议充分研究讨论,深刻的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积极配备农业机械,才能改变钱湾村的面貌。于是党员干部带头,并引导广大村民购置农业机械,改变耕作条件的热潮,与此同时并大胆鼓励村民大搞养殖业的工商服务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奋努力,初步取得一定成果,现在全村拥有收割机13台,旋耕机配套播种机11台,大小汽车14辆,四轮车15辆,小手扶车500余辆;养猪大户4家,养鸡大户3家,养鱼大户5家;商店13个,面粉加工厂4个,木料加工厂1个,电焊修理3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解放了劳动力,又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工商、种养家的发展给广大村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初步推算年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左右。如今的钱湾村是道路四通八达,乡村组户通了水泥路。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钱湾村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英明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取更多的资源,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扩大农业机械和工商养殖业的规模,促进村民和谐,社会稳定,使各业健康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更上一层楼。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81112 473000 -- 查看 钱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钱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钱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郑赵集村

  郑赵集村位于邓州市刘集西南部与湖北省为邻,有5个自然村(喜神庵、赵集、郑家、上窑、移民新村),人口3286人,耕地8520亩,村组干部21人,党员62人,村民代表78人,民主监督小组6人,民主理财小组3人。   村内石营—魏集中心公路直通207国道,村村通北通余家村,南连钱湾村,村组之间90%的路面进行了硬 化,交通十分便利。   我村农业以大田种植为主,村内有农业合作社连锁店2家,基本上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农村新型医疗卫生所4家,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农村建筑队4个,楼板厂1处,安置农村闲散劳动力200多人,农村文化茶社2家,村内有万只现代化养鸡场1座,千只以上养鸡户10多家,百头以上养猪场1座,15头以上的养猪户30多家,中心公路沿线购粮大户4家,就是这些新型产业的崛起带动了我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高河村

  邓州市刘集镇高河村位于镇政府的东北隅,辖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21人,耕地5500亩,古老的刁河从村边弯延东去,美丽的高湾潭多少年来流传着动人的传说。   高河村地处南阳盆地的南部边缘,同新野县上港乡的戴楼村隔河相望。这里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并且远离工业污染,天蓝、云白、水绿。每年的春夏之交,田野里一望无际的小麦,就像绿色的海洋一般,春风吹过,万倾碧波。油菜花开招蜂引蝶,花香扑鼻,犹如一幅美丽的立体画卷!本村乡风文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这里盛产优质强筋小麦、棉花、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除农业外,大部分劳务输出、养殖业等为主,多种经营广开致富门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业生产得以快速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取代了传统的耕作模式,大型农机县解放了大批劳动,单位亩效益逐年增加,群众生活不断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强力推进,种殖、养殖、加工业得以长足发展。05年以邓州市委、政府及刘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展“杨树经济”,打造绿色银行。我村共栽植围村林、通道林、片林反田间林网等共计1000余亩。不但改善了人文环境,且调节了田间气候,到处是绿色氧吧,令人赏人悦目。目前长势茂盛,丰收在望。养殖业异军突起,以点带面,发展迅猛!目前我村除养猪、养牛、养鸡业处,还有养兔等特色养殖,现已颇具规模,效益可观。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发挥党员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筹资捐款,拆迁扩路,止目前全村大部都通了水泥路,一改过去晴天一路灰,雨天一路泥的状况,为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进入我村第一观感就是村容整治、道路畅通。民居水准不断提高,楼房磷次栉比,装修华丽,村民安居乐业,一派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高河村党支部、村委会携3700余父老乡亲,欢迎您来到我村作客!  

雷庄村

  邓州市刘集镇雷庄村地处豫鄂两省的交界处, 与省道公路毗邻,距二广高速公有4公里之遥。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总人口2778人,耕地面积5305亩。   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广大干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邓州市委提出的“4+2”工作法贯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全过程。大力实施科学种田,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获得了丰收。养鸡、养猪、板材加工已成为雷庄村的三大支柱产业。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突破5000元大关。如今的雷庄村田成方,树成荫,水泥路通过了村村户户,高标准的小洋楼鳞次栉毕。各种养殖专业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已经展现在雷庄大地上。   1998年雷庄村支部响应中央大力发展村镇企业,搞好粮食深加工的号召,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广大群众、科技带头人大力发展养殖业,同时村支两委还为专业户提供场地,解决资金困难等问题。目前成规模的养殖户达14家,存栏蛋鸡12万只,年出售鲜蛋180万斤。近年来,湖北、云南、广西等地的客商纷纷慕名而来采购鲜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7年,村民赵宗万牵头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猪,统一购进饮料,统一防疫,统一出售,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集体力量。近年来,雷庄村养猪专业合作社能繁母猪保持在500头,育肥猪存栏保持在2000台。   雷庄村周营村民小组由于地下水质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酿造黄酒有三百多年历史,酿造的黄酒远销湖、河两省。养殖獭兔、长毛兔的专业户也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户周村

  户周村位于刘集镇政府西北3.5公里处,东临市乡公路,西有董龙渠,刁南干渠横贯。全村共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面积11.5平方公里,765户,3146人,62名党员,65名村民代表,7069亩耕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刁南自流灌区。   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盛产芝麻、花生、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属粮棉油基地。   黄酒酿造,加工是我村特色产业,被市政府命名为黄酒专业村,全村有115户从事黄酒酿造、加工作坊11家,龙头企业1家,年产量1000余吨,“老户周牌”黄酒畅销省内外,被誉为户周村名片,经济效益占全村经济收入的四分之一。   养殖专业户13家,主要以养猪、羊、鸡为主,年收入200多万元。   全村大型农机15部,小型农机具470台,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型运输车辆(其中客运二辆)12台,水泥预制厂一家,年利润146万余元。   村基础设施齐全,以村部为中心,水、电路网络完善。连锁商店一家,远程教育播放室一处。学校设施全镇一流。  

杜营村

  杜营村位于刘集街北约2公里处,南面与刘集村接壤,北邻齐集村、东西分别与雷庄村、户周村相邻,全村共有六个自然村,下设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18人,总耕地4124亩,全村共有31名党员,下设3个党小组,村支两委共有5名村干部。   杜营村的交通十分便利,南有刘集(东)至207国道(西)省际公路,刘集至邓州市省际公路南北穿村而过,村内每个村民小组都通上了水泥路,其中有两个村民小组已达到了户户通水泥路,为杜营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生产方面:村支两委一班人马近几年未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春季生产主要抓好市种子公司的育种基地工作,每年夏季都能保质保量上交种子粮200万斤以上,每斤种子粮均比市场上粮食价值高出0.08-0.1元,反此一项全村就多收入20万元以上,秋季以玉米、大豆、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生产为主,近几年与南阳天冠啤酒厂签订了玉米生产合同,价格均比市场价格高出几分钱,为村民的创收打下了基础,二组村民还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和瓜类,既活跃了刘集的市场经济,又得了好效益两全其美。   其他产业方面:近几年来,村支两委十分注重兴办企业,招商引资,现在村办企业中,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计有毛纺厂、面粉厂、水泥制品厂、水泥砖厂各一家,另外还有杨树板材厂、加油站各一家,养鸡在千只以上的共有6家,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但解决安排了我村部的劳动人员,又每年为国家上缴了利税,为我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打下了基础。   在中央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杜营村村支两委一班人马在支部书记庄喜成同志的带领下,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带领全村广大干群,搞好农业生产,创办中小企业、种植、养殖两手抓,全村干群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创建富裕、和谐、文明的杜营村而努力奋斗。  

钱湾村

  钱湾村位于邓州市刘集镇西南22华里处,地处湖、河两省三市交界处(即湖北省、河南省、襄樊市、邓州市、新野县),全村共有五个自然村,八个村民小组,593户,25025人,耕地面积5720余亩,村西边有一座100余亩的水库。   钱湾村原是个地处偏辟,远离城镇,道路阻塞,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序甚差,单一靠人力、畜力耕作农田,生产力低下,只有传统的种植业,产业结构单一,年人均纯收只有500元左右,是一个比较落后,经济贫困的村庄。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指导下,钱湾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通过多次会议充分研究讨论,深刻的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积极配备农业机械,才能改变钱湾村的面貌。于是党员干部带头,并引导广大村民购置农业机械,改变耕作条件的热潮,与此同时并大胆鼓励村民大搞养殖业的工商服务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奋努力,初步取得一定成果,现在全村拥有收割机13台,旋耕机配套播种机11台,大小汽车14辆,四轮车15辆,小手扶车500余辆;养猪大户4家,养鸡大户3家,养鱼大户5家;商店13个,面粉加工厂4个,木料加工厂1个,电焊修理3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解放了劳动力,又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工商、种养家的发展给广大村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初步推算年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左右。如今的钱湾村是道路四通八达,乡村组户通了水泥路。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钱湾村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英明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取更多的资源,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扩大农业机械和工商养殖业的规模,促进村民和谐,社会稳定,使各业健康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更上一层楼。  

钱集村

  钱集村位于镇政府东南部,因主要村庄钱集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在后王营,地理位置在本村适中,辖:东楼、北头、钱集街、河西、后王营、康营、老夏营、苏桥、南王营9个自然村,18个村你好组,4212人,耕地面积6590亩,人均耕地1.56亩,有男女劳动力2800余人,人多地少。   钱集村境内有2条河道,黄龙渠横贯东西,白龙渠纵穿南北,流域总长度约4000多米,东部北部为黄壤土,西部南部为黑粘土,属刁南灌区,部分土地可自流灌溉,属亚热带气候,盛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芝麻、豆类等多种农作物,在村委会驻地有小学一所,在校学生近500人,教师24名,合作医疗定点卫生所2所,医生4名,村民年富力强在外务工者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劳务输出收益每年均百万元以上,本村所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芝麻、豆类均为优质品种,外商不断云集我地,竞相购买,农民收益倍增。近年来,楼房林立,存款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小康村已初显规模。   钱集村交通便利,有通经镇域的村村通道路,有通经邻县的南坡公路,因今年阴雨连绵,道路局部被压坏,现正在集资修复之中。   钱集村养殖业发展较快,有个体兴办的养牛、养猪、养鸡专业户20多户,有个体商店10多家,农资、日用品在本村范围内就能买到。   钱集村电力、电讯齐全,2台变压器,分钱南、钱北2个台区,居民饮水资源丰富,多为一家一台手压井,安装太阳能100多台,建筑安装工程队10人,大型金钢运输车5辆,联合收割机4台,配套齐全,为村机械化耕种提供了方便。   村支部、村委会全面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引导干群走勤劳致富道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决心在较短时间内,把钱集村建设成为富裕、稳定、和谐的小康村,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发展,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厚爱。  

刘集村

  刘集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居辖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人口3509人,耕地6657亩,931户,有村干部7人,组干部11人,党员60人,下设9个党小组,村民报代表60名。   一、位居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四通八达,西临207国道9公里,西临二广高建公路入口。北监邓东高建公路(许平南襄)入口,东临南—襄省级公路。南5公里同湖北省黄集镇接壤,有万亩松林居住周边公路,宽平快捷。   二、居镇商户星逻箕布。刘集现有各类商户上千家,市场繁荣,每天进出客车10余辆,流动人数上千人。本村主产粮食及经济为小麦、玉米、花生。是有志之士投资深加工的后备资源,本村为投资商提供最大的方便,欢迎前来考察、投资、办企。   三、本村现有中等养猪厂一个,位于村西边靠黄龙渠和刁南干渠旁。厂长王喜德欢迎您前来进行副产品深加工。养鸡厂3个,水泥砖厂2个,小型榨油厂4个,小型白厂1个,黄 厂2个。   四、文化娱乐丰富多彩。刘集村是刘集镇政府所在地,现有文化茶社3个,休闲场地1个,高档餐馆3个,活动中心1处。   刘集村支部书记刘焕亮偕全体村民热烈地欢迎您!  

何冲村

  邓州市刘集镇何冲村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刘集镇南部,西与邓州市构林镇接壤,紧邻107国道,北与构林镇右村相连,南与湖北省襄北农场及610航空试验基地相邻。现村总人口1400余人,土地面积4500余亩,耕地3200亩,南北宽3公里,东西长4公里。区域内有何冲水库一座,水域面积达600余亩,现正申报中型水库,经省级评估考察基本认可。网上可查到基本情况,将来中型水库建成,水域面积可达1800余亩。   近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精神,我何冲村大力发展杨树经济1500余亩,特别是水库正西侧,即水库上游栽植杨树1000余亩,即美化了环境,又净化了空气,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何冲水库水质优良,无任何污染,现养殖的淡水鱼,鲜嫩可口,畅销湖河两省周边县市,知明度很高,将来中型水库建成后,那真是山青水秀,是垂钓休闲的绝佳之地。   何冲村土地面积广阔,村有集体林场千余亩,为养殖业及水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休闲、娱乐、投资、开辟了广阔天地。欢迎各界人士到我村考察指导,我们愿以十分的真诚与你合作共创豫南新气象。  

厚桥村

  刘集镇厚桥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的东北方,属原厚桥公社旧地址,解放前期的邓南县所在地。古老的刁河串村弯延而下入注白河与新县相邻距该城9公里,与小杨营乡的东楼村、文昌村和姜胡营村隔路相望,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32人,耕地3647亩,村干部5人,党员50名。2008年农、工、商总产值近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千余元,综合经济实力保持本镇先进行列。   本村支柱产业:养殖和杨树经济林。止09年上半年累计:片林、围村林和通道林已发展到500余亩,本村地理位置优越,是两省、两县、两乡的交界之地。厚桥街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具有本地风味的特色小吃。本集镇是2005年邓州市重点改造的集镇之一。通过“六个一”工程的施实,街道平整宽畅,路灯明亮,游乐、娱乐场所设备齐全,医疗保障良好、教育设施配套完善,交通四通八达,每天发往邓州市和新野县城的班车10多个班次。   本村的工业、商业、养殖业发展速猛,已形成绕村区三大格局:村中心商业小区,有60多家商店和小超市,经营商品大、中、小齐全,7家医疗诊所,村南工业小区,一家面粉加工厂,一个免烧砖厂和一个木材加工厂,村西养殖小区,有4个中小型养鸡场,5个初具规模的养猪场。   本村有着他地不可比拟的特殊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发展空间和潜力,本村村委和全体村民热诚欢迎外地朋友来些投资发展。  

陈桥村

  陈桥村位于刘集镇西北部,西边以黄龙渠为界与构林镇接壤,北边为我镇五良村,东边是齐集村,南面为户周村,村部设在本村区域中央。   陈桥村现有总人口2968人,耕地面积5984亩。全村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约20平方千米。刁南干渠从本村王堤自然村西头流过,给本村土地灌溉提供了优先条件。   该村农作物,夏季以冬小麦为主,播种优质冬小麦5000余亩,能生产优质小麦约200余万公斤。秋作物以玉米、黄豆、花生、芝麻为主。该虽为黑粘土,但土地较肥沃,物产丰富,五谷丰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该村重视文化教育,于2008年新建教学楼一座共22间,附属楼房12间。教学条件师生生活学习环境优越,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余人,7个班级。   本村民风纯朴,人文历史久远。著名的钳炉陂遗址在我村陈桥村南,王堤村南100米处有著名的钬陂寺旧址。清末民初时庙宇气势辉宏,香火顶盛。   该村辖区内有“二广”高速公路,以西南东北走向纵贯南北,村部面前有东至新野县,西至邓襄公路的道路,交通非常便利。  

李谦桥村

  刘集镇李谦桥村位于三县、两省交界处,南面襄阳县,东面是新野县,北面邓州市,有两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组成,拥有土地面积4700亩,人口1800人,户数445户,村干部5人,组干部8人,党员33人,学校一所,村医疗室一个,村新建村部一座。   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广大干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邓州市委提出的“4+2”工作法贯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全过程。大力实施科学种田,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获得了丰收,养鸡、养猪、养牛已成李谦桥村的三大支柱产业。   我村从05年村村通油路修路以来,村民集资及募捐十几万元,共修油路2.5公里,07—08年2组、3组修上了户户通水泥路,07年村筹资给李谦桥学校建起了幼儿园及篮球场,08—09年村又筹资建了新村部。   我村在最近几年,植树栽片林三百多亩,通道林50亩,林网80亩。本村在农业机械方面:全村共有收割机10台,旋耕机11台,为我村“三夏”收割及秋收皤种提供了良好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迅猛发展的经济,为李谦桥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热情好客的李谦桥村人民竭诚为您提供优惠的环境。  

五良村

  五良村位于湖河两省三县交界处的邓州市刘集镇的最北部,西与构林镇相邻,北与桑庄镇接壤,东与小杨营乡隔刁河相望,新老百龙渠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刁南二分干渠刁河沿村边蜿延而过,南邓高速自东向西越境而过,构成了集农田排灌和交通便利的立体交叉网,全村共有1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702户,总人口2982人,6643亩土地,村内道路宽畅平直,水泥路油路四通八达,出行便利土地肥沃,人气旺盛,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商家投资理想之地,优美的居住环境是旅游开发的最佳选择,环村路、围村林,四通八达的道路渠河和村内一幢幢小楼和新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五良村自2005年以来立足本村实际,实践运用市委提出的“4+2”工作法,着力办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整修道路、修建学校,着力抓好生产结构调整,发展支柱产业,培育优质小麦生产,年产小麦640余万斤,优质玉米500余万斤,花生、大豆、芝麻等优质油料作物50余万斤,在抓好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村“两委”班子,-远瞩,着眼长远,大力发展私营企业,提倡村民办企业,发展私营经济,在村支书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养殖协会,大力发展养殖业,近两年时间新建养鸡厂5000只以上规模的6家,2000只以上的养鸡厂12家,小型养鸡户26户,养猪大户,百头以上的有14户,年出栏生猪4000余头号,仅养殖收入农民年收入增加了800余元,同时着力抓好其它投资项目建设,先后鼓励村民办起了建材厂2个,年利润40余万元,村里又办了两个便民小超市和文化茶馆,给村民农闲时间提供了休亲、娱乐和学习的场所,投资50余万元,新建了小学教学楼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培养优秀人材奠定了基础,村里又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党员活动室。如今的五良村正是人杰地灵、生机昂然,五良村的明天将会更加光辉灿烂。  

王赵坡村

  邓州市刘集镇王赵坡村位于刘集镇政府西部五公里,以王营、赵坡西自然得名,村部设在赵坡,刘集至胡李店省公路的村边东西而过。东边和单坡村接壤,南、西于构林镇岗岔村。贺营村毗邻,北于黄牛场连接,全村辖赵坡、王营、宋坡、刘庄、熊营五个自然村,六个村民小组,1903人,耕地面积4340亩,地处平岗,西高东低,西部为黄壤土,东部为黑壤土,盛产小麦、棉花、玉米、红薯、大豆、芝麻等粮油作物。地下水源丰富,全村有机井150余眼,灌溉面积4000余亩,共有手扶车400余台,三轮、四轮车40余辆,大型农用机械15台,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绿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杨树经济的感召下,全村充分运用“4+2”工作法,种植速生杨树1300亩,井水资源茂盛,长势喜人。本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07年进行了村庄整治,村容村貌整洁,水泥路贯穿全村家家户户。村有卫生所一处,小学一所,小游园一处,经济发展以高资服务,加工运输为主体,有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全面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村有股份制面粉加工厂一座,水泥制砖场一座,电力通讯复盖全村,安装太阳能150台,修沼气池30余个,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孙庄寺村

  孙庄寺村位于刘集镇政府东南4公里处,东与新野302省道接壤,南与湖北省襄樊市相邻,连接丹江,黄龙渠横穿村各中心,自西向东通入刁河,刁南四分干渠从村南部横穿田区,充分保证了4000多亩的灌溉。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环境优美。村委会辖10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450人,耕地总面积为5760亩,两委班子由8个村干部组成,其中含大学生1名,17个组干部,党员63人,村民代表65人。   村部座落在中心村东边,村环路两边,院内整洁,绿树成荫,健身器材齐全。环村路四通八达,路面硬化,交通便利。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五好村支部”、“红旗党支部”、“文明村”、“信息村”、“信用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省授予的“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光荣称号。   村内设合作医疗诊所1处,医师2名,个体诊所3处,医师3名,综合批发门市6处,餐饭服务4处,形成了销售、消费一条龙服务。   境内建有一座大型森禾木业加工厂,加工多种型号的建筑板材,年产值2000万元;小型木板加工厂4个;大型灰沙砖厂4个;大型面粉厂1座;市粮食储备库1座,储粮年产量达2000万斤;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厂2个;饲养3000只以上的养鸡厂10家;有资质的农民建筑公司3个,年安排闲散劳动力可达500多人。   村“两委”一班人共同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循市政府的“4+2”工作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对外招商引资,推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对投资建厂的提供优越、便利条件,欢迎社会有志之士到孙庄寺投资发展。  

秋树李村

  秋树李村位于刘集镇东南部两省三县交界处,可谓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宽阔平坦柏油路,干净整洁的居民房,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杨树通道林,一直延伸到村内深处,家家户户通上水泥路。   全村9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人口239人,耕地4800亩。村部设有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计生学校,2座教学大楼,1所幼儿园,电视入户率100%,电话入户率达80%,一部分农户安装电脑与宽带。   农民主要以种粮为主,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全村大型养殖场3个,新农村合作医疗室2个,还有农资连锁店、日用超市、文化茶馆、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收购站,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10余台,又成立了建筑队,村内建有养鱼池,给种子公司繁育优质强劲小麦品种9023,在周边县乡村,到我处购优良小麦新品种,受到当地农民的好评。  

农科组村

  邓州市刘集镇农科组编织为村级,位于刘集镇人民政府西北侧500米处,现有耕地770亩,人口392人,人均耕地1.95亩,人均纯收入3800元。   村领导班子现有3人,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兼有3个建筑施工队,1个面粉加工企业,右容纳上百人在农闲时出工,增强了农民从事第二职业的能力。   该村农业生产以春季繁育小麦良种为主导,秋季以种植玉米、大豆等杂粮为主,小麦年产量为40余万公斤,均以优秀良种销售外地(安微、湖北等地),在小麦良种培育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生产而又高产的路子,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抓播前工作。根据地块的不同进行整理:细耕细耙,突出“早”字,立足“保墒”,整出的耕地必须落实“五个字”即:深、碎、平、净、透。深:要求机耕深度6寸以上;碎: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平:地面平整,无起伏;净:灭净杂草和根茬;透:犁透、耙透、不留隔子。在整地同时重施有机肥,稳施氨肥,适量补磷肥,重点增钾肥,全面补微肥。播种前搞好土壤处理,防治病虫害。   其次是适时播种,精量匀播。播种过程全部用机播,匀播耧播种,使麦田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再次是做好田间管理。具体是及时查苗补种和剔稠补稀,镇压和松土,搞好化学除草,早浇涝排,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最后是适时收获。由于是种子麦,严把收运、翻晒、保纯关。   这一套方法措施是干群多年来总结出的一套成熟经验,很有参考价值。欢迎有关单位及个人到此投资,共谋发展。   该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村内全部硬化为水泥路,已达到了户户通。村内有诊所1个,娱乐场所1个,欢迎有关人士光临。  

曾家村

  曾家村位于邓州市刘集镇的东南部边缘地带,村辖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有68名党员,总距镇政府约8公里,东、南两边与新野且毗邻,全人口4460人,总户数1040户,现有耕地9355亩。   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广大干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邓州市委提出的“4+2”工作法贯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全过程。大力实施科学种田,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获得了丰收。养鸡、养猪、养牛已成为曾家村的三大支柱产业。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5700元大关,如今的曾家村田成方,树成荫,水泥路通到了村村户户,高标准的小洋楼鳞次栉毕。各种养殖专业户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已经展现在我村大地上。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奶、蛋、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早在1997年曾家村支部响应中央大力发展村镇企业,搞好粮食深加工的号召,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广大群众、科技带头人大力发展养殖业,同时村支两委还为专业户提供场地,解决资金困难等问题。目前成规模的养殖户达10家,存栏蛋鸡8万只,年出售鲜蛋300万斤。近年来,湖北、云南、广西等地的客商纷纷慕名而来采购鲜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村民夏晨功牵头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猪,统一购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出售,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集体力量。近年来,曾家村养猪专业合作社能繁母猪保持在300头,育肥猪存栏保持在1000头。在村支部的支持下,村民曾军来又建1000头养牛厂一个。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迅猛发展的经济,为曾家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曾家村真诚的欢迎四海宾朋,五洲商贾来我村投资办厂,兴办企业。热情好客的曾家人民竭诚为您提供最优惠的服务。  

余家村

  余家村位于刘集镇西南4公里处,地处豫鄂两省三市交汇,远离尘嚣的市区,堪称豫西南最幽静的乡村之一。现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705户,3006人,耕地面积达6030亩。   早在2001年,余家村就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当时的余家村只有传统种植业,产业结构极其单一,人均收人只有1500元,但当时余家村就有一个崇高的理念,就是要在村组干部的领导下,结合传统与现代,融汇省内与省外,努力发展种植和养殖,这个理念已经实现了。今天,余家村已发展成了一个具有特色产业的综合性乡村,在种植方面,针对以前种植结构单一的缺点,村领导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本地特点,确立了以传统种植为主,多种经济作物并行的发展模式,并鼓励村民大胆改革种植结构,经过多年不懈努,余家村的种殖业终于冲出樊篱,赢得了革命性的胜利,为村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另外,除了立足传统种植业,余家村还利用地处两省三市交汇以及毗邻国道的地域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此计划得到了市委及乡镇党委的一致支持。通过村组干部的正确领导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余家村的养殖业不断壮大,进一步加快了村民增收步伐。目前,全村发展年出栏三进头以上养殖专业户3个,年出栏两百头以上养殖户5个,一百头号以上10户,年出栏五十头以上18户,五千只鸡以上养鸡场3家,两千只鸡以上养殖户40家,截止目前,发展养殖户大小一共130多家。养殖已成为全村的特色产业,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齐集村

  河南省邓州市刘集镇齐集村位于邓州市最南边,东与古城新野接壤;南与湖北省相邻;西有二广高速、207国道及焦枝铁道;北与杨营乡隔刁河相望;刘邓公路横穿全村。全村辖10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100人,面积约8平方千米,全村有耕地5500多亩,党员35人,村干部6人,其中一位是大学生村干部。   村有医疗室2个,小腕子1所,幼儿园1个,在校学生20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共为我村输送大中专毕业生100多人。   村有未成型小集镇1个,副食批发门店8个,农资门市3个,机修门市3个,粮油经销门店5个,大型农机具10余台。村内有水泥砖厂2个,大型收蓄库1个,加油站1个,畜牧养殖场3个。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我村利用市优惠政策,普及太阳能用户90多家,沼气用户70多户,新修刁河灌区重要工程二分干渠3千米,使我村旱涝丰收田达3000多亩;又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新修村内水泥路5千米,整治坑塘1个,栽围村林500多亩,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自市委、市政府提高“4+2”工作法以来,我村充分运用“4+2”工作法开展农村各项工作,从而使我村的社会治安稳定,近年来无重大恶性治安案件发生,全村的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群众无怨言,无群众集体-事件发生,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由于我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农民收入还不高,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1、农副产品加工业;2、大型畜牧养殖业;3、高效农业示范方;4、小集镇建设及配套等。热忱欢迎各方有识之士来我村参观考察,投资兴业。我们村支两委将以宽松的投资环境,优厚的投资回报,双赢的投资理念,迎接八方来宾。  

单坡村

  刘集镇单坡村位于刘集镇西4公里处,与构林镇古村村、岗岔村接壤,毗邻两广高速207国道入口和焦枝铁路,省际大通道穿村而过。下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053人,5050亩耕地。2008年,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   [特色农业]单坡村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处,四季分明,所个温暖湿润,且土质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桐梓河、黄龙渠、刁南干渠绕村而过,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实现了“旱可浇、涝可排”。农业种植冬种小麦,夏季以芝麻、棉花、花生为主,种植面积超80%,是刘集镇“种子专业村”和邓州市种子公司指定的种子基地。2009年,实现小麦产量100万吨,为国家提供麦种子80万吨,帮助农民增收600元。   [三抓工作]近年来,该村积极实施“三抓”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壮大“三种人”队伍。止目前,全村共有杨树种植大户14家,种植面积300亩;种粮大户40户,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900亩;养鸡专业户5家,存笼8000只;经济能人40人,拥有各类大中型农机具30余台。三种人年创产值1200万元,创利250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48%,已成为村哉经济的主要支柱,也是带领本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村级经济发展的关健力量。   [劳务经济]本村人口2053人,外出务工人员1000多人,多集中在广东南海、中山等地,主要从事纺织、电子加工、家具制造等。每年可实现劳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单坡村党支两委充分领先和发动群众,运用“4+2”工作法,2007—2009年,三年时间共筹资200万元,硬化道路20公里,实现了组组、户户通水泥路,并整治坑塘3个,兴办村级标准化幼儿园、医疗室、游园各一个,且设施完善,服务到位。   单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单长占代表淳朴、热情的全村群众,诚挚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本村考察、投资,共同创业致富。  


钱湾村特产大全




钱湾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