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邓州市 >> 张楼乡 >> 孙渠村

孙渠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孙渠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渠村简介

  孙渠村位于张楼乡东南角四公里处,邓南公路南侧,我村既是一个自然村也是一个行政村,全村有十二个村民小组,400户,人口1695人,耕地面积3046亩,人均纯收入2500元.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产量稳而不高产。现在有一处大型养鸡厂。
  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对我村河东的王家组、许家组(实际是5、10、6、11、12组)进行了村庄整治,筹资3万余元,修礓石路2公里,于我村混凝土路相连接,解决了河东群众出路难问题。村里在邓南路建立起一处文化茶馆,为我村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现有沼气池12个,群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来台,卫生所一个,现有床位12个,建筑面积260平方。
  我村运用“4+2”工作法,使我村的工作都能顺利地开展。例如,近年的低保工作基本上是一榜定案,一次性成功,公布三榜基本没有多大变化,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如小麦种子、棉花种子的补贴都能按群众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要,群众非常满意。
  我村村支两委班子非常注意自身建设,加强学习,提-部的自身素质,以群众利益为己任,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群众之间的纠纷,尽可能在村里解决,近几年来我村基本上没有越级-案件。我们村干部轮换值班打更,为我村的治安工作保驾护航。近年来,由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村的治安管理工作迈出了以个新台阶,基本上没有出现治安事件,使老百姓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81301 473000 -- 查看 孙渠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渠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孙渠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刘楼村

  张楼乡刘楼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北2.5公里,交通便利,共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人口1832人,耕地3532亩,人均1.9亩,人均收入4000多元。2008年班子成员被评为优秀党员,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2005年以来,刘楼村按照乡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以“4+2”工作法统揽全局,充分发扬民主,调动了全村人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杨树经济,村庄整治,“一村一品”党建三级联创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的村级工作中,“4+2”工作法得到了充分运用和实施。特别是农村低保户的评定工作。严格按照“4+2”工作法的程序,由党支部酝酿出低保户的初步名单,然后村两委集体商议,再有党员大会审议,最后交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最后决议公开,低保户名单公示。全部过程完全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保障了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推动“4+2”工作法三年来,村支两委利用“4+2”工作法这个金钥匙,办成了几件大事,2007年以来,全村每人集资100,争取了上级的支持,修建水泥路5000多米,基本实现了每个自然村都通水泥路、砂石路1800多米,对百年老街孙寨街进行了改造规划,街路面全部硬化。农牧业方面,全村建有5个养猪场,年出栏800多头,年创经济效益5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共建沼气池16个,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到户34个,村级卫生室1个,文化茶馆1个,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近几年来,刘楼村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乡关于平安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实,保持了刘楼村社会、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不断探索和创新村级班子换届选举,村干部教育培训,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村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使全村各项事业都呈现出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刘楼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经过持之以恒的建设发展,在文明和谐和生态村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村两委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发现和弥补不足,积极探索运用“4+2”工作法,努力解决前进0现的问题,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在稳步推进。   

油坊村

  油坊村位于邓州市以北五公里处,5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人口2768人,耕地面积4645亩,人均纯收入4600元,油坊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道路纵横,是有志之士理想的投资之地,近年来村曾获南阳市“五好支部”,邓州市“五好支部”及“红旗支部”,在全乡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是全乡的一面旗帜。曾荣获计生、治安、烟叶、全面工作先进奖。   油坊村支柱产业在种植上,以烟叶为支柱,年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年产值在40万元以上,在畜牧养殖上,全村共有养鸡场3个,共有蛋鸡15000只左右,年产值可达300000元。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600人,争创收入可达5000000元。   新农村建设,共整修水泥路9000米,共集资540000元,治理坑塘4个,建文化茶馆2个,修建沼气池18个,购置太阳能热水器96台,有卫生所4个,建小游园2个,幼儿园2个。   运用“4+2”工作法取得明显成效,从五保户评议,低保户评议及各自然村修路等都采用“4+2”工作法,工作进展顺利,群众非常高兴。群众称赞说,村支部提议为我们办好事,又让我们当家作主,自己办自己的事,这样的工作方法太好了。   村镇企业方面:我村有日产30吨大型面粉加工厂一座,不但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也把面粉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800000元   关注民生和社会事业,为村民办好事。油坊自然村历年吃水困难,浅水含氧量高,水中含有害物质,人们吃后容易生病,村两委集资15万元,建造水塔一座,解决了人们吃水问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农民得到了实惠。   平安建设,我村历年重视治安民调工作,村里常年组织治安巡逻队,晚上组织巡逻,对重点户进行重点保护。对村里发生邻里纠纷,由村民调小组及时解决化解矛盾。近年我村未出现打架斗殴及邻里纠纷。   加强村班子自身建设,多年来,我们油坊村在村支书李秀文同志的带领下,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采用“4+2”工作法,处理村内事务,带领村委团结进取,务实拼搏。作风民主,勤政清廉,以身作则,取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受到了群众的爱戴。  

小丁村

  小丁村位于邓州市湍河北2公里,位于张楼西南3.5公里处,辖小丁、秦家、王营、陈楼、李洼、张马庄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35户,1867人,总耕地面积3360亩,平均每人1.8亩地,人均纯收入4200元。   支柱产业方面,多年来以旱地种庄家,响应国家在种植上一村一品号召,我们村多年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豆类为主,养殖上,建设以李洼村为中心的养殖小区,出栏数3000头,纯利50多万元。   新农村建设上,多年来,全村涌现出汽车3部,收割机3台,小手扶拖拉机320台,摩托车350多辆,电动自动车200多辆,小家电样样齐全,太阳能60多个,热水器50多个,卫生站1所,沼气池15个,修村村通筹资90多万,修5400多米水泥路,在村庄整治方面,我村的4个自然村,群众自发处理地基硬化,小丁已修好1750米,李洼已修好5450米,下一步打算在陈楼、小丁遗留处充分动员广大群众集资修路硬化道路,保证下雨也能出门做生意、做工。   运用现在邓州市市委、市政府大好形势“4+2”工作法,取得好的成绩,在禁烧秸秆、五保供养、低保发放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上,都把“4+2”工作法落实到位。   在平安建设上,在民事纠纷上,我们组织治安巡逻队到各村各户巡逻,得到群众的好评。在调解方面,我们组织村干部及时解决小问题,防微杜渐,真正为群众做好事。   加强领导,在我村的各方面建设中,努力打好基础,班子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做好各种事业,坚持党上级领导,今后对三农工作努力办好。  

吴集村

  吴集村位于老南邓路公路旁边,距离张楼乡东约有1.5公里,共有五个自然村,25个小组,2753人,总耕地面积是3941亩。村民们现在都按科学种田,所以有可观的效益,人均收入可达4400多元。村委人员都忠于职守、深入群众、顾全大局、体贴民情,受到群众的好评。因此广大群众也都支持村委工作,村委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2007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村民们种植以棉花为主,棉花效益高,一块块的棉花长得很茂盛,棉桃一串串似蒜瓣让人看了心花怒放,为了让人们出入方便,即交通方便、种收庄家方便、儿童上下学方便……修水泥路5700米;为节省能源修建沼气12个,装太阳能热水器14台,村有卫生所2家,群众若有头疼、发热的疾病可就近就医,儿童们娱乐学习的场地一所。   自从实施“4+2”工作法之后,我吴集村各项有益于群众的事都按“4+2”工作法执行,五保、低保户定对象时,村支部首先提出对象名单,村委班子商议,然后召开村党员大会,党员们审议后又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通过后把对象名单公告给全村村民,结果也公示。另外,今年我村所分的二胎证指标,也是严格按照“四会”、“两公示”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给五保户、低保户下拨抚恤补助一一落实到位,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们都皆大欢喜,概无怨言。星伦食品厂建在我吴集村,给村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农闲的时候,人们可以进厂做工,增加了经济收入,人们生活可以说是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   为了节省能源,节约开支,人们生活用品多都以电为主,想群众所想。09年我们吴集村又架高、低压线1.3公里,把我村原来仅有的一台50A的变压器换成了160A、80A的两台新变压器,使人们用电有了绝对的保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我们吴集村的班子成员都能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地为群众办实事,人人都能以党员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文营村

  文营村位于邓州市张楼乡东北方向,紧靠张、夏207国道,全村280户,1100人,耕地2150亩,人均纯收入3500元,近年来多次受到上级表彰,荣获先进党支部,村庄整治先进村,烟叶生产先进村,平安建设先进村,综合工作先进单位。   我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在种植业上,支柱产业以烟叶为主,村采取多种方式扶植烟农,大力发展烟叶种植,09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80亩。   在村庄整治方面,2003年建成26间的标准化教学楼一座,修油路1.5公里,05年村东及村内修水泥路1.8公里,08年村内及村外修水泥路2.3公里,新建价值1.5万元的大桥一座,文化馆2个,建沼气池12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5台,有标准化卫生所。   运用“4+2”工作法取得的成绩有1、打井11眼,2、五保户、低保户供养3、村庄整治各条进户路。   在平安建设上,在村组织治安巡逻队日夜巡逻,村配备矛盾排查专业人员2名。   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如烟叶上,帮助引导村民建标准化烤房9座,种植烟叶农户每亩烟苗补助10元。   展望未来,联想过去,我村在两委班子建设上认真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完善“4+2”工作法,使两委班子精诚团结,能很好的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孙渠村

  孙渠村位于张楼乡东南角四公里处,邓南公路南侧,我村既是一个自然村也是一个行政村,全村有十二个村民小组,400户,人口1695人,耕地面积3046亩,人均纯收入2500元.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以小麦、玉米为主,产量稳而不高产。现在有一处大型养鸡厂。   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对我村河东的王家组、许家组(实际是5、10、6、11、12组)进行了村庄整治,筹资3万余元,修礓石路2公里,于我村混凝土路相连接,解决了河东群众出路难问题。村里在邓南路建立起一处文化茶馆,为我村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现有沼气池12个,群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来台,卫生所一个,现有床位12个,建筑面积260平方。   我村运用“4+2”工作法,使我村的工作都能顺利地开展。例如,近年的低保工作基本上是一榜定案,一次性成功,公布三榜基本没有多大变化,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如小麦种子、棉花种子的补贴都能按群众的要求,满足群众的需要,群众非常满意。   我村村支两委班子非常注意自身建设,加强学习,提-部的自身素质,以群众利益为己任,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群众之间的纠纷,尽可能在村里解决,近几年来我村基本上没有越级-案件。我们村干部轮换值班打更,为我村的治安工作保驾护航。近年来,由于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村的治安管理工作迈出了以个新台阶,基本上没有出现治安事件,使老百姓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寺后村

  寺后村位于张楼乡以北3公里外,相邻207国道,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860人,耕地面积1260亩,人均出收入2900元,近年来,我村整体工作在张楼乡名列前茅,连年受到市乡两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近年来,村支两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确立了一村一品支柱产业,农业方面,重点发展杨树积极、品种烟叶和玉米产业,达到了种植规范化,提高了农业产业的效益。工业方面,引资建成饼干厂一个,养猪场两个,该村的畜牧养殖业初具规模、新农村建设方面,几年来,新修道路2条,全长1600米,治理坑塘10亩,沼气池28个,架设太阳能23台,组建村卫生室1个,文化茶馆1个,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平安方面,该村组建治安联防巡逻队一个,对重点企业,重点户采取技防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惠农政策落实方面,该村运用4+2工作法,发扬基层民主,遇事商量着办,达到民心顺、风气正,真正把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村建设方面,村支两委委员5人,其中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村班子团结民主,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想明晰,重点突出,班子成员素质高、作风正,工作积极、务实,自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很好。   

牛王村

  牛王村属邓州市管辖,地处张楼乡中部,辖8个自然村,全村250户,人口1079人,耕地2439亩,人均纯收入4300元,下面就我村目前的发展状况介绍如下:   一、农作物种植   我村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玉米、花生、芝麻等。玉米种植面积达1300亩,且产量均突破1000斤以上,不仅满足了本村及周边乡镇的饲料供应,同时还远销外省及各地。棉花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且产量高、品质好,高收入达到1200元之多,是我村村民发家致富、快步奔小康的主要支柱之一。芝麻是我村种植业最悠久的生产之一,加工出的芝麻油,色彩鲜艳,香味扑鼻,口感纯正。   二、畜牧业发展   畜牧养殖是我村的一大亮点,养猪户、养牛户日益增多,且品质好,不仅满足了当地的肉食供应,而且远销其它省市乡镇。   三、基础建设   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根据党中央及各级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加快速度发展建设的新农村,以服务为民,方便于民的宗旨,经多方协调、筹措资金数万元,修通了村民的多条公路,从而连接了全村8个自然村,方便了全村1000多人的进出,使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拥护,全村老少都了夸赞。   自从“4+2”工作法出台后,我牛王村各项有益于群众的事都按“4+2”工作法执行。五保、低保户定对象时村支部首先提出对象名单,村委班子商议,然后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审议,党员们审议后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村民代表决议后把定的对象名单公告给全村村民。如果有异议再重新确定,把最终结果公示给大家。另外今年我村所办的二胎生育证也是严格按照“四会”“两公示”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给五保户,低保户下拨抚恤补助一一落实到位。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们都感到满意。  

张坡村

  张坡村位于张楼乡的西南角,与裴营乡交界湍河北岸,和邓州市隔河相望,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有720人,耕地约为1400亩,年纯收入4600元以上。近几年,在市、乡两级领导的指引下,干部一心为群众办实事,体贴群众,引导群众致富,群众拥护干部,村办一些公益事业也都是群众的大力支持才办起来的。   我村现有免烧砖厂一个,大型养猪场和养鸡场各一个,两个文化茶馆,三个综合代销点,群众的生活、生产用品都非常便利,另外我村现在交通方便,水泥路南通邓州市,北通张楼乡,村北还修一条省级一级公路。本村村内要打通南北5条,东西一条全部硬化,南边是湍河游览区,我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投资和居住的好地方。   我村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全村村民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走自己的创业路,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重中之重任务。过去我村垃圾倒外头、房子碰破头,现在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楼房林立。全村百分之三十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和太阳能,村里还有卫生所、小游园,学生上学有车接送,非常便利,另外我村的村民生活也非常安定。自从实施“4+2”工作法,五保、低保户定对象时村支部首先提出对象名单,村委班子商议,然后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审议,党员们审议后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村民代表决议后把定的对象名单公告给全村村民。如果有异议再重新确定,把最终结果公示给大家。另外今年我村所办的二胎生育证也是严格按照“四会”“两公示”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给五保户,低保户下拨抚恤补助一一落实到位。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们都感到满意。   减少了干群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办,自己办好自己的事,社会治安也得到了稳定,村里成立了巡逻队,减少群众的财产流失,使我村村民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张坡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吕楼村

  张楼乡吕楼村,位于张楼乡政府东南3.5公里处,东与白牛乡扇刘村相邻,南与本乡大王村相邻,北边一公里是省道231线,南北有吴王路,东西有七沿路,交通便利。辖七个自然村,1915人,总耕地4008亩,人均纯收入2008年达4462元。近几年多次被乡政府评委优秀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村。   我村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小麦——棉花为主,畜牧养殖方面,有200头的养猪场一个, 2000只鸡的养鸡场一个。   近年来,在村支部村委的带领下,先后对土亭沟,白庙二个自然村进行了村庄整治,硬化道路8公里,挖建沼气池7座。102户安装了太阳能,现在村容整洁,道路宽敞。   支部村委运用“4+2”工作法,对全村所有的孤寡老人,低收入家庭办理了五保,低保。各项惠农政策,补贴款及时发放到户。   全村卫生所1家,办理新型合作医疗1892人,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村成立了以治保主任为队长,品德优良的村民4人,组成了治安巡逻联防队,坚持每天在村内进行巡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治安案件发生,民事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几年来,我村没有-告状事件。   村级两委班子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班子团结,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茶庵村

  茶庵村位于邓州市东部,与市区一河之隔、一桥相连。东靠207国道,S23省道从村中部穿过,有“邓州市东大门”之称;辖6个自然村,21个村小组,人口3200人,耕地5961亩,年人均纯收入6400元。自2005年以来,年年被评为“邓州市红旗村支部”,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五个好”村党组织、南阳市“五个好”村党支部。   茶庵村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是邓州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经济作物有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烟叶,其中玉米面积达3500亩。近几年畜牧业蓬勃发展,成立了茶庵村养猪专业合作社,全村有大型养殖场6个,常年存栏7500余头。二、三产业强势崛起,全村入驻企业32家,年工业总产值6.6亿元,有食品加工企业5家,面粉加工企业2家。沿S23省道,饭店、商业网点星罗棋布。   在新农村建设中,全村共筹资53.6万元,修路里程6.7公里,主干道均已硬化,建设文化茶馆2个,村级标准卫生室2个,小游园2个,沼气池55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40个,实现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全村运用“4+2”工作法,在空心村治理中,整理出土地350亩,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地储备;新建村部、文化广场占地8.08亩,共投资100万元;五保、低保、新农合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有效落实;现在我村综合治安一片良好,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村两委班子在村支书李士东的带领下,以“4+2”工作法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奋发进取,以开放的胸怀、优惠的政策、真挚的诚意,欢迎广大朋友,来茶庵村参观、指导、投资!  

李家村

  李家村位于张楼乡北2公里处,毗邻207国道西侧,全村2150人,下辖5个自然村,16各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476亩,人均纯收入2680元,近年来,该村整体工作在张楼乡名列前茅连年受到市、乡两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近年来,村支两委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确立了“一村一品”支柱产业。农业方面,重点发展杨树、品种烟叶和玉米产业,达到了种植规模化,管理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工业方面,引资建成饼干加工厂一个,建材厂一个,200只以上的养羊场一座,100头以上的养猪场一座,1800只以上的养鸡场一座,该村的畜牧养殖业初具规模。新农村建设方面,几年来新修道路5100米。治理坑塘25亩,建沼气池30座,架设太阳能220台,组建村级卫生站2个,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平安建设方面,该村组建治安联防巡逻队一个,对重点企业,重点户采取技防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惠农政策,落实方面,该村运用“4+2”工作法,发扬基层民主,遇事商量着办,达到了民心顺,风气正,真正把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村班子建设方面,村支两委6人,其中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村班子团结民主,有战斗力,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班子成员素质高,作风正派,工作积极务实,自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很好。   

老君村

  邓州市张楼乡老君村位于邓州市张楼乡政府所在地,邓南公路从村前经过,207国道纵穿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三个自然村2067人,九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700亩。人均纯收入3000元,2007年2008年均获得乡党委授予的先进党支部、先进村等荣誉。   老君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好每项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发展工农业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本村群众有种植烟叶的传统习惯,结合政府、烟草单位对烟农扶持,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烟叶生产上以种植大户为骨干,以区域化种植为模式,以群炉烘烤为依托,充分发挥紧靠烟站的优势,使本村烟叶生产得到发展群众从中受到很好的收益,富乡富民。   在工业方面,本村大力支持经济能人,利用本地及周边村盛产小麦的优势,发展粮食加工业,先后建起了粮食加工厂3个,棉花加工厂一个,针织厂一个,规模养猪场2个,特种乌鸡厂一个,这些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本村的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张楼自然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乡政府,从八十年代中期已开始陆续向交通方便,生活生产便利的国道两侧建房,至2008村内只有十几户在村内居住,并都有外迁思想,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利用“4+2”工作法,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现已拆除闲置旧房400余间,已完成空心村治理任务的四分之一,经过治理后,可人均增加半亩地。   五保户、低保户等政策落实方面,运用“4+2”工作法,贯穿始终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全村群众满意。   由于新农村建设,老君村自然村及张楼自然村几十户农户搬到新区后,无法用电,给群众带来了极大不便,村支两委积极协调电力部门的支持,在新区新安装一台变压器,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安全有保障的放心电。   老君村支两委,始终把群众所想、所思放在首位,着力倡导文明之风,成立了以支书为组长的治安调解小组,聘请在外工作离退休德高望重的人员,和本村老党员,老干部为骨干,发挥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处理农村事物的能力,做到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大力化解各种矛盾,本村今年无大治安事件,无-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的环境里生活。   在班子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热爱党,热爱国家,忠于人民,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建设美好新农村是重要的工作,使每一个村支两委干部明白工作目的任务,一切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首先加强自身修养,做到清正,廉洁,处事公道,自觉接受上级党委政府领导,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创造富裕农村努力奋斗。  

谷楼村

  邓州市张楼乡谷楼村位于南邓路和207国道交叉口,距邓州市内有4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385户人家,1700人, 3100亩耕地,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近几年,在市、乡两级领导的指引下,干部一心为群众办实事,体贴群众,引导群众致富,群众拥护干部,村办一些公益事业也都是群众的大力支持才办起来的。干群团结,遵纪守法,响应国家号召。2006年至2008年被乡评委综合治理先进村,引进企业先进村,养殖发展先进村先进党支部。   村民们种植以棉花为主,大块大块棉花都长势很好,棉花大又多,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村干部为群众出入方便,在每个自然村都修有连接公路的循环路,共计长达5000米。为节省能源修建沼气池16个,装太阳能热水器28台。群众若有病,有2个合作医疗点,并有治温症的祖传秘方,村办有文化茶社,娱乐场地,幼儿园。   自从实施“4+2”工作法,我谷楼村各项有益于群众的事都按“4+2”工作法执行。五保、低保户定对象时村支部首先提出对象名单,村委班子商议,然后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审议,党员们审议后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村民代表决议后把定的对象名单公告给全村村民。如果有异议再重新确定,把最终结果公示给大家。另外今年我村所办的二胎生育证也是严格按照“四会”“两公示”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给五保户,低保户下拨抚恤补助一一落实到位。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们都感到满意。   所在我村地处建有食品厂、木板厂、砖厂、彩印纸箱厂、聚炭厂、门窗厂、养殖厂、面粉厂等等,给村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一些务工人员不再去远方,就近都可以挣钱,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节省能源,节约开支,节省时间,村民们生活用品大都是用的电器。村干部看到这点,2008年我村又架高、低压线路2500米。增加2台变压器,带动一些农户办了加工厂和养殖厂,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我们谷楼村的党员干部经常认真领会党的政策精神,掌握致富信息,抓住有利地理位置,利用2条公路在我辖区长达2.5公里的优势。团结一致,同心协力,解放思想,创新意识,为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而努力工作。  

龚家村

  龚家村位于邓州市东北4公里,张楼乡西南3公里处,辖王庄、龚家、陈庄、金张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36户,867人,总耕地2107亩,平均每人2.4亩地,人均纯收入4200元。   支柱产业方面,多年来以旱地种庄家,响应国家在种植上一村一品号召,我们村多年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豆类为主。   新农村建设上,多年来,全村涌现出汽车2部,收割机2台,小手扶拖拉机130台,摩托车100多辆,电动自动车100多辆,小家电样样齐全,太阳能20多个,热水器20多个,卫生站1所,沼气池4个,修村村通筹资40万,修2000多米水泥路,在村庄整治方面,我村的4个自然村,群众自发处理地基硬化,在年终打算硬化路面,现王庄村修好的路面已达800米左右,陈庄村修好的已达300米左右,下一步打算在王庄村动员广大群众集资修路硬化道路,保证下雨也能出门做生意、做工。   自从实施“4+2”工作法,我龚家村各项有益于群众的事都按“4+2”工作法执行。五保、低保户定对象时村支部首先提出对象名单,村委班子商议,然后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审议,党员们审议后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村民代表决议后把定的对象名单公告给全村村民。如果有异议再重新确定,把最终结果公示给大家。另外今年我村所办的二胎生育证也是严格按照“四会”“两公示”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给五保户,低保户下拨抚恤补助一一落实到位。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们都感到满意。   在平安建设上,在民事纠纷上,我们组织治安巡逻队到各村各户巡逻,得到群众的好评。在调解方面,我们组织村干部及时解决小问题,防微杜渐,真正为群众做好事。   加强领导,在我村的各方面建设中,努力打好基础,班子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做好各种事业,坚持党的领导,今后对“三农”工作努力办好。  

耿家村

  耿家行政村属邓州市张楼乡管辖,地处张楼乡西北角,东与本乡刘楼村为邻,南与同乡油坊村连接,西及北边西半部与裴营乡交界,北边东半部与夏集乡接壤,焦枝铁路从我村自东向西南方向来往运行.楚河从我村中间自北向南穿村而过.全村辖10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530户, 2188人,耕地4194亩,全年人均纯收入高达4680元.我村目前的发展状况介绍如下:   一、农作物种植:   我村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玉米、花生、芝麻等。种植玉米面积3000亩,总产量在3百万斤以上。亩产平均高达千斤以上,不仅满足了本村及周边乡镇的饲料供应,同时远销外省及全国各地。棉花种植面积1500亩,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收入高达1200元之多,是我村村民发家致富,快步走向新农村的支柱之一。芝麻是我村种植年代最悠久的特产之一,加工出的芝麻油,色泽红里透黄,香味扑鼻,口感纯正,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极品,因此,自古都有滴滴香油香四海,瓶瓶香味漂全球的美誉。   二 、畜牧业发展   畜牧养殖业是我村的一大亮点,截止目前,全村共有6家百头以上养猪场,年存栏都在800-1000头以上年出栏量均在600头之多,因此不仅满足了当地的肉食供应,而且还远销他乡至其它县市及外省,年产值数百万之多。   黄牛养殖也是我村的重点之一,全村现有40多户饲养,目前存栏达百头以上,品种都是清一色的南阳优质黄牛,个头高,体积大,肉质好,不仅国内吃了称赞说好,而且外国人吃了伸出大拇指,年经济效益数万元,我村村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基础建设   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根据党中央及各级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据我村实际情况,加快速度建设好新农村,以服务于民,方便于民的宗旨,经多方协调,筹措资金数万元,修通了村民们多年都梦寐以求的4.1公里长的水泥路面。从而连接了十个自然村,方便了全村2000多人的进出,同时也联络了全村所有村民的心,该项工程的竣工,家家拥护,人人欢喜,全村老少齐夸赞。  

丁湾村

  丁湾村位于张楼乡南4.4公里,湍河北岸,辖3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785人,3034亩耕地,人均耕地1.5亩。近几年来,在上级市委、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获得多次表彰。2004年被评为五好村先进党支部,2005年被评为红旗党支部,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村,2007、2008年被评为畜牧、防疫,林业先进村,2008年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村等。   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市“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抓好村种植业的发展,我村推广优良玉米品种2个,种植面积2200亩,优质烟叶大方田2500亩。我村结合本期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百头以上养猪场2家,千头以上养鸡场3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在村村通建设中,我村共修沥青路6.5公里,大大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方便了农民生活,我村以陶李家村吴东组为重点,切实做好村庄整治工作,使农民群众出村难的困难顺利解决,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在陶李家村建立1个小游园,整治坑塘一处,在吴东组建立1个村级文化茶馆,在河湾组建立1个正规村级卫生所。我村共建沼气池12个,安装太阳能100台,既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基础,又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近几年来,在“4+2”工作法的指导下,我村的五保,调整土地,抗旱打井,禁烧麦茬等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充分发动了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践证明,“4+2”工作法。符合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了农村的各项疑难问题,有效阻止了-事件的发生,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农村提供了保障。   针对我村个别特困户生活问题,我村在经济特别困难的情况,每月每人发放50元生活补助费,吴改成老人房屋漏水,我村动员广大群众踊跃捐款,在村、组干部的牵头下,为他的房屋进行了修缮,解决了他的住房问题,在平安建设中,我村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将一些大案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为广大群众创造了一个平安舒适的环境。在村级班子建设上,我村把能力强,品质好的党员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中,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廉政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廉洁、团结、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大庄村

  张楼乡大庄行政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南4公里处,邓南公路穿村而过美丽的湍河游览区环抱我村。村域分布南北1.99公里,东西3.4公里,紧靠湍河,辖七个自然村, 2648人,耕地3311亩,年人均纯收入5200元。   根据邓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的指导方针,我村在以郑荣富为领导的一班人的带动下,在内广泛发动群众,在外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建起5个大型免烧砖厂,2个大型制板厂,2个上规模的饼干厂,太阳能厂1个,五菱之光汽车销售中心1个,豆制品厂1个,颗粒塑料厂2个,畜牧厂3个。农业以种植优质小麦为主,兼发展蔬菜大棚、棉花、烟叶。   村庄整治。我们重点治理袁家、大庄两个自然村,打通户道、主干道,共计6500米,筹资60000元,在袁家修水泥路220米,修建文化茶馆2座,卫生所1个,沼气池15个,安装太阳能150套,。   我村运用“4+2”工作法,解决了低保户、五保户的生产生活保证问题,把党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   凡企业进驻我村,我村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工作,热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想尽千方百计让企业主满意,让他们来时放心,乐于创业。   我村平安工作从基础抓起,干部包组,组包户,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认真予以解决。由于抓得好抓得实,进而使我村在07.08年两次被上级评为平安新村模范村。   在村级班子自身建设上,我们努力培养积极分子、骨干力量,把那些有文化、懂知识、品德好、有理念的好青年补充到我们队伍中来,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大王村

  张楼乡大王村位于张楼乡、白牛乡、腰店三乡交界处,湍河水沿村南而过,与腰店乡一水相间。全村有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93人,总耕地面积3226亩,2008年人均出收入4860元。近几年来,我村先后5次荣获邓州市五好村支部荣誉称号,计划生育、民调、平安建设等先后6次受到市乡计生、民政、公安等部门表彰。   在支柱产业,即一村一品方面,种植业: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导,经济作物烟叶、土豆、特别土豆,多年来以个大色鲜著称,受到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青睐,被誉为“大王”牌土豆。仅土豆一项,全村年度总收入(年种植面积近千亩)150余万元,人均800余元。畜牧养殖方 面,全村以猪、羊、鸡为主,猪年存栏1000余头,波尔山羊800余头,鸡6000余只,有面粉厂1个。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全村几年来新修水泥路面2000余米,总投资近50万元,空心村治理,新增土地近50亩,治理坑塘3个,新开1个,总水域面近20亩,全村建文化茶馆2个,沼气池8个,太阳能40个,热水器2个,计划小游园2个,现正在桂华中。   运用“4+2”工作法成效显著,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凡是村里大事,都运用“4+2”工作法,例如村容、村貌整治,筹款事宜,村村通道路修造的投资,无不彰显“4+2”工作法的力量。总之,近几年,由于“4+2”工作法的实施,我村没出现一户一人-人员,村民老有所养、邻里团结、家庭和谐,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了充分落实,“五保”、“低保”对象落实透明,使参保人心情舒畅,无参保户心里服气。   在乡村企业建设方面,全村有日产万余块环保砖厂一个,面粉加工厂1个,商业网点6个。   在关注民生社会事业方面,几年来,为在外务工人员讨回债务近10万余元,为返乡农民新开就业门路200余个,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小额担保款10万余元。   在平安建设方面,几年来,全村没出现被盗被抢事件,村民安居乐业,村容村貌整洁,邻里和谐,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在村风班子建设方面,坚持能上则上,因人制宜,从团结入手,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事必商,有问题必究,不做和事佬,遇事不活稀泥,村领导班子呈现出了一个团结、和谐,带领群众致富的好班子。  

门庙村

  门庙村位于张楼乡西南边,距张楼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东与油坊接壤,南与裴营乡大丁村接壤,西与裴营乡科郑村接壤,北与油坊村接壤,有东盛、门庙、白营、李寨、洪庄五个自然村组成,10个村民小组,人口1825人,耕地3340亩,曾于1970年获得过良种繁育先进村,1984年获得张楼乡黄牛养殖先进村,1994年春获得张楼乡先进工作集体,2002年获得文明先进单位,2007年获得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2008年获得烟叶先进村。   我们村以种植棉花和玉米为支柱产业,积极主动的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棉花和玉米, 2008年在全乡20个村中经济效益位居前列,2009年8月份以前安装太阳能70余台,修建沼气池4座,卫生所5个。   我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对东盛自然村进行整治,交通四通八达,楼房林立,对洪庄自然村进行了整治,新建房22座,估计在2015年以前能腾出耕地约60亩,并且整修路面约1000米,治理坑塘3个,白营村民白秀傲办起了文化茶馆,是文化、经济、信息有了3个好的联络地点。   我村运用“4+2”工作法,公平、公正地解决39户,75名群众的低保问题。粮种和农资综合补贴,很快兑现到村民手中,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我们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树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积极主动地运用“4+2”工作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100%的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并出现了一批优秀党员,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我村五组村民丁生殿投资10万元,建起了养鸡场,七组村民李清永投资10万元,办起了面点,八组村民洪正常喂养奶牛三头,经济效益可观,七组组长李全有种烟30余亩,七组村民谭显明种烟20余亩,八组组长李金瑞这三户烟叶烘烤很好,经济效益可观,给我们村村民带了一个好头。   我村村民关注我村的道路建设,急需修路4公里,这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成立一个专业的修路班子,来具体安排实施,决心在2010年前修通往邓州市公路20公里。   我村实施了巡逻制度,这几年没有出现什么案件,和谐门庙正在初步形成。村班子在盛飞峰同志的领导下,形成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各项工作走向正规化。按照“4+2”工作法要求,使门庙村的各项工作走在全乡前列而努力工作!  


孙渠村特产大全




孙渠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