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 永寿县 >> 常宁镇 >> 杜家村

杜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杜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杜家村简介

  杜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清初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现有1个村民小组,54户243人,耕地面积643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10426102 712000 -- 查看 杜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杜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杜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华村

  新 华: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5公里处。1958年组建大队时取名新华。辖王家沟圈、强堡、贺家3个自然村。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强堡村为强堡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4个村民小组,326户1327人,耕地面积2713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为主,辅以养殖业。  

直家宫村

  直家宫: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4公里处,辖直家宫、买家2个自然村。据传,唐王李世民北征突厥时曾在此宿营,故名直家宫。又传该村原名茁家宫,系“茁家沟”之谐变。现有3个村民小组,117户523人,耕地面积1718亩,该村以粮食生产、栽植果树和发展牛、羊、猪等养殖业为主。  

强华村

  强 华: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7公里处。其村名来历无考。现有2个村民小组,133户528人,耕地面积130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  

安德村

  安 德: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原名安得,即得到安居之意。“德”系“得”的谐变。现有4个村民小组,1688户983人,耕地面积2538.9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  

杜家村

  杜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清初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现有1个村民小组,54户243人,耕地面积643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  

刘家村

  刘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7公里处。清代中叶以居民姓氏得名。辖刘家、南何家、陈家庄3个自然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152户631人,耕地面积1611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2005年新栽青苹130亩。  

陈家村

  陈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城镇开发腹地。以居民姓氏得名。原来和袁家、房家合称城关大队。1984年分设。1949年10月至1952年6月为陈家乡人民政府驻地。现有5个村民小组,382户1692人,耕地面积2985亩,该村临近镇区,运输、餐饮、商贸业发展较快。  

袁家村

  袁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居民姓氏而得名。1952年6月至1961年8月袁家乡人民委员会、袁家管理区驻地。现有2个村民小组,197户822人,耕地面积1138亩,种植中药材200亩。该村临近镇区,加工、运输、餐饮、商贸业发展较快。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房家村

  房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238户992人,耕地面积1257亩,该村临近镇区,加工、运输、餐饮、商业、加工发展较快。  

官庄村

  官 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3公里处。唐末,因村中有关帝庙而得名,后将“关”谐误为“官”。现有2个村民小组,142户580人,耕地面积89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  

高侯村

  高 侯: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8公里处。辖高家、白家、侯家三个自然村,1958年组建大队时,取高家、侯家两村名首字而得名。现有3个村民小组,167户685人,耕地面积155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  

荔家咀村

  荔家咀: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6公里处。辖荔家咀、罗家咀2个自然村。清朝中叶,以居民姓氏及所处地形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98户435人,耕地面积135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栽植果树和发展牛、羊、猪养殖业为主。  

炎家山村

  炎家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4.5公里处。清初,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得名燕家山,后讹误为炎家山。辖炎家山、穆家山、马家咀3个自然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107户498人,耕地面积2032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为主。2005年新栽青苹323亩。该村荒山荒坡面积大,养殖业成为其优势项目。  

北屋村

  北 屋:位于镇政府驻地北7公里处。传云当时此处以北再无村庄,故名北无。后将“无”谐变为“屋”。辖北屋、那坡、沟南里、南北4个自然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230户987人,耕地面积2523亩,该村荒山荒坡面积大,除以粮食、苹果生产为主外,畜牧业发展较快。2005年实施了北屋、那坡两个自然村的移民搬迁,2005年新栽青苹400亩。  

左家村

  左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2公里处。元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39户501人,耕地面积1095亩,该村以粮食生产、苹果为主。  

朱家咀村

  朱家咀: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处。清初,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得名。1个村民小组,40户160人,耕地面积408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和养殖为主。2006年计划实施整体移民搬迁。  

穆家村

  穆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西2.2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68户618人,耕地面积2180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劳务经济为主。2005年新栽青苹600亩。 穆家村与新华村、直家宫村、强华村、安德村、杜家村、刘家村、陈家村、袁家村、房家村、官庄村、高侯村、荔家咀村、炎家山村、北屋村、左家村、朱家咀村、果纳村、西班白村、东班白村、姜家村、南章村、东邑村、折楼村、龙子沟村相邻。  

果纳村

  果 纳: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处。辖上果纳、下果纳2个自然村。“果纳”一名含义不详,疑为少数民族语言汉译。藏语汉译“果纳”为山口、转弯之意。该村地处沟边,与转弯意相近。现有3个村民小组,150户651人,耕地面积160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苹果为主。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  

西班白村

  西班白: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3.5公里处。明代称班北,后衍变成班白。清时,因人口增多,分为东西两村。居东者取名东班白,居西者取名西班白。现有2个村民小组,132户550人,耕地面积1170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养殖和劳务经济为主。近两年建设了移民新村,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2005年新栽青苹136亩。  

东班白村

  东班白: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处。1949年10月至1955年7月为东班白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2个村民小组,86户369人,耕地面积1031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为主,辅以养殖业。  

姜家村

  姜 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5公里处。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88户361人,耕地面积1050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为主,辅以养殖业。  

南章村

  南 章: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3公里处。清代中叶,以南、章两姓居民姓氏得名。辖胡家岭、南章、蒙家3个自然村,现有3个村民小组,107户433人,耕地面积1642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为主,辅以养殖业。  

东邑村

  东 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2公里处。据传,该 村村民多为东边骞家村移民,故名东移。后因人口增多,分为两村,居于地势较高者取名上东邑,较低者取名下东邑。“邑”系“移”的同音雅化。现有2个村民小组,124户494人,耕地面积1376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和养殖为主。2005年新栽青苹240亩。  

折楼村

  折 楼:位于镇政府驻地北4.7公里处。相传过去有一条南北道路,在村旁向东折去,故名折路。后将“路”谐变为“楼”。清末因人口增多,分为东、西两村,居东者取名东折楼,居西者取名西折楼。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为折楼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4个村民小组,191户754人,耕地面积1911亩,主导产业以粮食生产、苹果为主,辅以养殖业。  

龙子沟村

  龙子沟: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据传,该地原名龙尾沟,以处于沟之尾端,且沟壑狭长弯曲,状如龙尾而得名,后衍变成龙子沟;又传,古时有一巨龙飞止此处停歇,故名龙止沟,俗称龙子沟。现有3个村民小组,118户506人,耕地面积925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 龙子沟村与新华村、直家宫村、强华村、安德村、杜家村、刘家村、陈家村、袁家村、房家村、官庄村、高侯村、荔家咀村、炎家山村、北屋村、左家村、朱家咀村、穆家村、果纳村、西班白村、东班白村、姜家村、南章村、东邑村、折楼村相邻。  


杜家村特产大全




杜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