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潭村位于裴营乡西北,邓罗路西侧,3个自然村,505户,总人口2204人,总耕地4060亩。
近几年,向党委政府根据上级要求,依靠市场引导村路里各项产业不断有新的进展,村支两委高度重视群众致富,干部党员率先致富,在养殖业上,现共有下蛋鸡两户6000只,养羊大户一户150只,种植上的种植范围主要以烟叶为主,共种植200亩,效益可观。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81305 | 473000 | -- | 查看 七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和谐社区 |
和谐社区388户、1765人,生产用地2498亩,“两委”干部7名。搬迁以来,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促进移民后续稳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谐社区先后荣获南阳市增收致富一等奖,邓州市五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被省移民办确定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移民新村社会管理试点村和全省“强村富民”示范村,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一些切合移民实际的经营模式。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充分依靠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移民发展生产,构建和谐社会。2014年村级换届选举顺利选举产生了“三委”干部,并选举产生了由52人的民主议事会、5人的民主监事会和12人的民事调解委员会等“三会”组织,并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明确了目标任务,奠定了移民发展稳定的基础。 二是多措并举,促进发展。邀请专家教授实地指导移民社区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按照“精致、特色、高效”的原则,研究确定了“以农兴业”的思路和举措,科学制定了适合本社区发展的近远期产业规划,切实引领移民增收致富。移民赵福禄等5名经济能人在群众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互助合作经济组织。采取群众入股的办法流转土地800亩,发展以林果采摘、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林果业,种植晚秋黄梨160亩、中华寿桃30亩、日本五熟葡萄80亩、美国蛇李30亩,实现亩效益6000元。投资2000余万元,发展养殖业,建成100亩的养殖基地,养殖肉牛200头,奶牛230头,养鸡3万只。解决近100名移民群众的就业问题;社区干部赵正江带头成立了应时香菇专业合作社,投资200余万元,种植香菇25万袋,实现年净利润100万元,吸纳7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移民刘建玲创建了林源花卉合作社,流转土地112亩,投资100万元,种植月季、黄杨、玫瑰、红叶石楠等林木花卉,实现亩净效益4000元,带动周围30户移民发展这一产业;移民曹龙勋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养牛场一处,养牛200头;刘银虎养殖鹌鹑2万只;刘建进养羊150只;刘德强养殖簸箕虫1000余斤;赵国喜等40余户移民先后开办了餐饮、副食、特色种植等致富项目。 三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社区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一流的标准把社区当景区来建设。先后举办文体活动、义诊活动,丰富移民群众文化生活。成立社区物业管理机构,实行管理常态化,抓好社区绿化、环境治理,建设“畅、亮、美,绿、富、稳”的美丽移民新村。 在乡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和谐社区发展势头旺盛,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成立了富路养牛、源头肉牛、应时香菇、林源花卉4个合作社、2个公司,安置移民就业500余人,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万元以上。 |
刘楼社区 |
邓州市裴营乡刘楼社区位于乡政府驻地西边,邓罗公路穿境而过,生产用地1746亩,居民278户,1225人,现有耕地面积1684余亩。种植晚秋黄梨、美国蛇李等果树,风景树苗圃等。与河南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6000万,建设100亩的奶牛场,进行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农民自筹自建资金成立永发生猪养殖合作社,年出栏300头肉猪。社区主干道路全部为硬化道路,通行情况良好。 |
裴营村 |
裴营村位省道S248线,邓罗公路、夏裴公路交汇处,为裴营乡政府所在地,是裴营乡的政治、文化中心。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总人口4920人,总耕地9170亩,党员57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裴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2家,辐射带动了15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500余万元。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51户,种杨树2200亩。发展烟叶、棉花生产,使烟叶面积有了恢复性增长,全村种烟360亩,棉花1700余亩。基地建设,全村种良种小麦5699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张道楼水泥制品厂、旭日毛衫厂、珍珠米加工厂、木板厂和木材家俱厂,改造扩建了裴营面粉厂和丰奇集团生物有机复合肥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争取上级改造改建中小学危房资金项目14万元,自筹配资金13.7万元,盖起了教学楼。投资15万元,建成了裴营中心幼儿园。在村庄整治中,投资10万元,修建水泥道路5.5千米,挖下水遒3600米,建沼气池109个,安装太阳能120台,建小游园、文化大院、标准化医疗室各一个。“空心村治理”拆除旧房32户,房屋150余间,腾出耕地近230亩。 裴营乡连年被评为文明新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红旗支部”。 |
张闸村 |
张闸村位裴营乡东北5公里除,省道S248线东侧,邓罗公路西侧。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总人口1190人,总耕地2541亩,党员21人。村支两委5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张闸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三种人”带动作用,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劳务输出,全村300多人外出务工,年创经济效益300万元,在家的闲散劳动力组建了两个建筑队,安排了50多个人为附近的村庄农户建房。年创效益30多万元。二是发展林业,全村共种杨树300多亩。三是种粮大户共260多万斤,在发展粮食的同时,种烟70多亩,棉花200余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鹏达食源有限公司,棉花加工厂、钢筋加工厂、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全村建文化茶社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标准化医疗室各一个,商业网点十余家。 |
玉皇村 |
玉皇村位于湍河北岸,距市区5公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总人口2643人,总耕地3043亩,党员42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玉皇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争取运用 “4+2”工作法,“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8家,辐射带动了1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200余万元。二是发展种植业,发展高效经济田,蔬菜种植户5户,扩大烟叶、花生的种植面积,烟叶面积有了恢复性增长,全村种烟150亩,花生1500亩,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面粉加工厂,有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支部村委多次商量,争取上级改造资金15万元,自筹10万元,改造改建了玉皇东西两个幼儿园,是家长学生都方便多了,在村庄整治中,投资40多万元,建立村标准化医疗室一个,方便了本村群众就医问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能0完成计生部门下达的各项人口指标任务。 |
闸刘村 |
闸刘村位于省道S248线,为裴营乡政府东百呢3公里处,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总人口2910人,总耕地5323亩,党员42人。村支两委5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闸刘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3家,辐射带动了12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350余万元。二是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31家,种杨树1600亩。三是发展烟叶、棉花生产,使烟叶面积有了恢复性增长,全村种烟150亩,棉花1100余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张闸面粉厂、门窗加工厂、床垫加工厂、超市、副食品收购、建筑业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村在建设新农村中,修建村村通水泥路面投资45余万元,共3.8千米,在村庄整治中,投资25万元,修建水泥路、沙石路3.3千米,挖小水道2800米。建沼气池93个,安装太阳能86台,建小游园、文化大院、标准化医疗室各一个,彻底改变了村的面貌。 |
张庙村 |
张庙村位于裴营乡西北,邓罗路西侧,西与胡丁、东与七潭比邻,北与赵集镇相邻,全村4个自然村,10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214人,总耕地3680亩, 张庙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3户下蛋鸡7000多只,经济效益50万元,在村领导下,办起了灰沙砖厂,投资6万余元,又重建了大队部,人均收入达4080元。 |
许营村 |
许营村位于邓州市湍河北岸,隔河与邓州市相连,省道S248线横穿全村,是裴营乡的南大门,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总人口4161人,总耕地4003亩,党员71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和平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7家,辐射带动了20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450余万元。二是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12家,种杨树1000亩。三是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全村种大棚9户,大棚数量31个,一年四季都可以出售新鲜蔬菜,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水泥制砖厂两家,水泥预制厂两家,投资25余万元美化了村部建设,办起了文化茶馆,开通了宽带上网,使村部的面貌焕然一新。 争取上级改建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0万元,自筹资金30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座,办起了学校幼儿园,全村安装太阳能87台,标准化医疗室四个,村庄整治两个自然村,修水泥路2公里。 |
幸福村 |
幸福村位于裴营乡西北部,于赵集乡交接,邓罗路斜穿而过,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总人口2240人,总耕地4760亩,党员29人。村支两委5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 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1家,辐射带动了1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60余万元。 二是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15户,种杨树600亩。 三是发展烟叶、棉花生产,使烟叶面积有了恢复性增长,全村种烟30亩,棉花600余亩。村小麦3500亩,外地务工人员260人,人均收入260万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灰沙砖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争取上级改造改建中小学危房资金项目15万元,盖起了教学楼,改造了学校的面貌,有了新的气象。投资18万元,修水泥路2.4公里,建沼气池15个,安装太阳能20台。“空心村治理”拆除旧房15户,房屋60余间,腾出耕地近160亩。计划生育工作0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乡党委的好评。 村支两委两袖清风,公正廉洁,收到群众好评。 |
辛家村 |
辛家村位于湍河北岸,东临和平村,北至胡丁村,南至屈湾村,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总人口3078人,总耕地面积95151亩,党员26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辛家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 一、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3家,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280余万元。 二、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26户,种杨树1200亩。经济种植大户10家,生态林大户16家,有效改善生态平衡。 三、发展烟叶,全村种烟124亩,棉花450余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村先后办起了4家灰沙砖厂、解决了村部分闲散劳动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争取上级改造改建资金,在村主街道西侧建体育游乐广场,村庄整治中,在贾庵组已硬化道路1.2公里,建沼气池8个,安装太阳能50台,在各项工作中,积极完成任务,深受乡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 |
滕楼村 |
滕楼村位于裴营乡政府西3公里处,邓罗公路横穿其中,辖16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总人口4648人,总耕地6820亩,党员59人,群众代表58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滕楼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蔬菜种植为支柱产业,建立了粮食经销协会,支柱产业产值占全村的70%,农民收入来自支柱产业,比重达75%,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以上。 二是,实现了生活宽裕,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公共、通有线电视、通邮、通自来水、通远程教育、通电话等“八通”。全村安装宽带138家,户户通上自来水,生产资料登记超市25家,村幼儿园两个,村级标准化医疗室4个,文化大院一个,文化茶馆4个。 三是实现了乡风文明,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文明守法,计划生育保持在100%,实行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农村五保供养率达到100%,全村无重大违纪违法事件。四是村容村貌整洁,抓好通道林和围村林建设,抓好庭院种植,花草绿化分布合理,村整体规划协调美观,生活垃圾有专人清理、填埋。太阳能进村入户268台,沼气池建设96座,文化茶馆与公共场所文化氛围浓厚。五是强化了村务公开,实行了民主管理,村支两委按照“4+2”工作法实施村务政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充满活力,社会治安形势良好,消防设施完善,无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上级重要决策,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举措,以先进村为榜样,加快发展步伐,争先创优,务实苦干,办新农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
魏寺村 |
魏寺村位于乡政府西南10公里处,东临玉皇村,西与屈湾村相接,南靠湍河,北与寇营村相连,城区五路公交车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总人口1979人,总耕地2757亩,党员21人。村支两委5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魏寺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 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2家,辐射带动了1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200余万元。 二是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12家,种杨树30亩。 三是大力发展种植业,发展高效经济田,全面提高土地效益,扩大烟叶和花生、棉花生产,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养牛场、养鸡场、木材加工厂、制砖厂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村支两委多次提议,运用“4+2”工作法,自筹资金20余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座,改善了办学条件,投3万元,改造了村幼儿园,投资6万元,修建连接村外的大桥一座,方便了广大群众的出行,在村庄整治中安装太阳能20台,修建沼气池10余户,建标准化医疗室一个,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
小刘营村 |
小刘营村村位于夏集乡与裴营乡6公里,和寇营、辛家、常营乡交界处,夏裴公路南700米。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总人口3176人,总耕地6138亩,党员35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小刘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动作用,发展支柱产业。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4家,辐射带动全村部分村民,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260余万元。全村大小鱼塘9个,面积约50余亩(其中一塘养殖金鱼),年创效益12万元。全村共有林业大户7户,种杨树、垂柳、黄杨300亩。全村种烟50亩,棉花300余亩。 近年来,办面粉加工业3家,榨油业2户,各类经商13户,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村有两所学校,投资40万元,盖起了两栋教学楼。在村庄整治中,修沙石路5500米,投资25万元,新建蓄水池一个,面积17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计划3个月修水泥路面1500米,投资25万元,建沼气池4个,安装太阳能46台,0完成了计划生育任务,也达到了计生标准。 村支两委干部,公正廉洁,两袖清风。 |
汤集村 |
汤集村位于邓州市裴营乡政府一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总人口1976人,总耕地3473亩,党员42人。村支两委5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汤集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一是村委支持成立了建筑队伍近300人,在各地承包工程,年收入400万元以上,外出办厂、经商、修理、务工人员,达465人,年收入900多万元,二是在市乡指导下,发展杨树经济,种杨树610余亩。种烟100亩。三是狠抓种子基地建设,全村种良种小麦260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砖厂、面粉加工厂、养猪厂、养鸡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争取上级资金项目20万元,自筹资金2万元,办起了汤集村幼儿园。在村庄整治中,投资20万元,硬化水泥路2600米,下水道2300米,使秦营380人的自然村修成水泥路面。0完成了计划生育制定的人口计划目标。 村支两委干部是强有力的班子,是团结群众的班子,能够带领群众将汤集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
青冢村 |
青冢村位于邓州市北5公里,裴营乡政府南3公里,省道S248线穿村而过。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总人口3326人,总耕地6142亩,党员26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青冢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3家,辐射带动了12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300余万元。二是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36家,种杨树1100亩。三是发展棉花生产,全村种植棉花1600余亩。四是狠抓种子基地建设,与市种子公司签订合同,全村种植良种小麦3800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海波家具有限公司,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正在筹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学校建设上,共向上级争取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24万元,自筹资金12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座,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8.5万元,改造了学校幼儿园,在村庄整治中投资45万元,修建水泥路道路3.6公里,建标准化医疗室一座。 村支两委干部,公正廉洁,务实肯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目标,和平连年被评为文明新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五好支部”。 |
东丁村 |
东丁村位于邓州市湍河北岸,与市区一河之隔,焦枝铁路纵贯全村,土地肥跃,地下水源丰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总人口3650人,总耕地3335亩,党员69人。村支两委及大学生村官8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2005年以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二是发展支柱产业。 一是蔬菜种植,我村每年蔬菜种植达上千亩以上,产值350玩。 二是蛋鸡、奶牛、生猪、肉鸭养殖年产值达500万,有效地增加了村民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水泥制品厂,沙发加工厂,蜂窝煤厂,方便了村民,社会效益良好。 争取上级改造改建中小学危房资金项目28万元,自筹资金30玩盖起了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改善了教学环境,硬化水泥路10公里,在村庄整治中,建沼气池25个,安装太阳能51台,计划生育工作每年都能0完成工作,收到党委政府表彰。 |
七潭村 |
七潭村位于裴营乡西北,邓罗路西侧,3个自然村,505户,总人口2204人,总耕地4060亩。 近几年,向党委政府根据上级要求,依靠市场引导村路里各项产业不断有新的进展,村支两委高度重视群众致富,干部党员率先致富,在养殖业上,现共有下蛋鸡两户6000只,养羊大户一户150只,种植上的种植范围主要以烟叶为主,共种植200亩,效益可观。 |
前郑村 |
前郑村位邓州市正北10公里,裴营乡政府东南3公里处,西靠S248线省道,北邻夏集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总人口4920人,总耕地9170亩,党员57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小学两所,村级卫生所一个,村办企业面粉厂1个。 近年来前郑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行村庄整治工作,整修公路。已整修三个自然村,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建沼气池90个,安装太阳能130台,村内两条主要干道畅通无阻,完好无损。 在“三抓”带动下大力发展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兴办村办企业,个体企业发展迅速,鞠柏根和营面粉厂经营良好,年储粮300万斤,村办面粉厂储粮400万斤;全村建筑队5个,现浇队3个,制管厂1个;鞠忠玲大型水泥砖厂效益可观,以上个体企业解决本村闲散劳动200余人,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养殖发展较快,郑浩养鸽专业户已初具规模,在他的带动下,现全村发展十几户养鸽专业户意见成效,收入客观。 |
寇营村 |
寇营村位于裴营乡西南边远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总人口2860人,总耕地5660亩,党员32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寇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存粮大户2户,存粮80多万斤。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林场养羊100头,寇营养猪80多头,年创效益300多万元。三是大力发展林业,全村总林业面积380亩。四是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全村种植棉花700多亩,在边远地区生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运用“4+2”工作法,农民集资、集体投资,建设中性桥三座,生产桥十几座,群众集资修水泥路面800多米,修沙石路700多米,建文化茶馆一个,标准化医疗室一个,村镇建设已上规模。 对计划生育能0完成各项任务,村庄整治正在进行,村支两委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完成市乡两级党委政府交给的一切任务。 |
锞郑村 |
锞郑村位于邓州市北4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总人口3129人,总耕地5120亩,党员33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该村2004年至今,连续七年被评为“红旗支部”“南阳五好支部”“省抗非典先进集体”“省法制先进村”,支书被市聘为副科级功勋支书。 锞郑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村两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全村种植杨树1800亩,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3200亩,国家粮油备增计划种植花生1000亩,烟叶300亩,并挂牌成立了穰源农业合作社科部办事处,更大规模的促进该村向科技农业,环城化种植,高产高效示范产业迈进。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该村办起了市公司授签500万元大型灰沙砖厂,邓州市99石材厂存储处,养殖业有千只养鸡场、石头养猪厂、20头养牛场等,粮食农资集贸市场购销火爆。 村容村貌整洁,通道交通便利,商品化传销通常,油路、沼气、自来水、太阳能通到千家万户,游乐场、文化广场。规范化合作医疗室、集贸连锁店、压榨、饭庄、铁竹手工艺加工等给市场带来了无限生机。 村支两委团结务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干部公正廉洁,作风硬朗 “4+2”工作法运通得手,各项工作名列前茅。收到各乡级好评。 |
胡丁村 |
胡丁村位于邓州市裴营乡西北边边界之处,西邻文渠乡,北邻赵集镇。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总人口1692人,总耕地2684亩,党员34人。村支两委6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和平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 一是发展上规模的种植户6家,种退耕护岸林杨树200多亩,辐射带动了10余户杨树种植300多亩。 二是发展养殖业,全村共养能繁母猪70多头,存栏肉猪200多头。 三是发展棉花,全村种棉花450余亩,年收入客观。 四是狠抓科学种植小麦,全村多年来相信科学种植,村2400亩小麦均是使用有质良种,有效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我村在村庄整治中,投资20万元,整治了5个自然村,挖下水道2600米,整治坑塘4个,修水泥路6.5公里,建沼气池10个,安装太阳能17台,使新农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计划生育走上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运用“4+2”工作法规范各项工作,各项事业得到了长久发展。 |
花园村 |
花园村位于裴营乡政府外3公里,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总人口4106人,总耕地7150亩,村支两委6人。 花园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村涌现出了几个种植大户,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全村种烟200余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先后建起了养鸡场、养鸭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有效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我村群众自筹资金百万元,盖起了标准化教学楼,又修通了从我村到乡政府的沥青路,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村庄整治中,修建水泥道路3.6千米,有线电视进村8户,使群众事业更加开阔。 |
军杨村 |
军杨村位于裴营乡政府南1.5公里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省道S248线侧南而过,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总人口3743人,总耕地6976亩,党员35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军杨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我乡在发展上规模养殖大户8户,养鸡场2个,养鸽厂2个,养猪厂4个,投资在10万元以上,其中种植大户15户,达到1200余亩,烟叶200亩,棉花1400亩,与种子公司签订了良种种植,基本上全部良种种植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先后办起了家具制造厂一个,组建建筑工程队8个,争取上级改造中小学危房资20万,自筹15万,盖起了教学楼,在村庄整治中投资80万元,修建水泥路6.8米,新建沼气池15个,安装太阳能100余个,计划生育工作0完成了各项的任务。 军杨村两委干部公正廉洁,军杨村人民勤劳、朴实、善良,军杨村社会、文明、和谐、稳定。 军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和平村 |
和平村位于邓州市西北边,环绕着湍河岸北边,远离裴营乡6公里,和寇营、辛家、常营是临近村,处在三村之间,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总人口2051人,总耕地4888亩,党员37人。村支两委6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和平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3家,辐射带动了50余家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300余万元。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35户,种杨树160亩。发展烟叶、棉花生产,使烟叶面积有了恢复性增长,全村种烟200亩,棉花1200余亩。四是开展经商户,全村开百货超市、五金店4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砖厂、使我村农民建房更加方便,木业加工厂3家,养猪厂2家,养鸡场2户,使村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争取上级改造改建中小学危房资金项目12万元,硬化水泥路5公里,投资6万元,改造了和平幼儿园。在村庄整治中,投资50万元,建沼气池23个,安装太阳能40台,建小游园、文化大院、标准化医疗室各一个。“空心村治理”拆除旧房25户,房屋90余间,腾出耕地近140亩。0完成了计划生育制定的人口计划目标任务。 村支两委干部,公正廉洁,务实肯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目标,和平连年被评为文明新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五好支部”。 |
耿营村 |
耿营村位于裴营乡西南部三公里处。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村,总人口3580人,总耕地6540亩,党员35人。村支两委7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耿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 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3家,辐射带动了10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200余万元。 二是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25家,种杨树880亩。 三是发展烟叶,全村种烟200亩,棉花1000余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晋公粉条厂、小麦加工厂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争取上级改造改建中小学危房资金项目25万元,自筹配资金15万元,盖起了教学楼。在村庄整治中,投资18万元,修建水泥道路5.5千米,挖下水遒2300米,建沼气池40个,安装太阳能45台,“空心村治理”拆除旧房25户,房屋100余间,腾出耕地近120亩。 耿营村连年被评为文明新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
房营村 |
房营村位于裴营乡南部,邓州市西北3公里处,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其中,回民3个自然村736人,总耕地4484亩,党员43人。村支两委及村干部大学生共8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村内有台资企业邓州市天和建材有限公司,兴华禽业有限公司,宏达面粉厂,机械办加工厂等企业,村有回民小学,一座标准化医疗是一座。便民超市一家,幼儿园3班。 近年来房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争取上级资金14万元的基础上,群众集资20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座,修建沥青路、水泥路共14公里,达到各个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更是“三抓”带动,全村以养殖屠宰及蔬菜种植为主要经济发展的支撑点,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余元,充分体现了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 村支两委干部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发扬成绩,运用“4+2”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
大丁村 |
大丁村位于邓州市裴营乡南端,湍河北岸,紧邻市区,一座湍河大桥拉近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村,总人口1720人,总耕地2900亩,党员36人。村支两委5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大平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尤其是我村的林果业多年来长久不衰,一直占领者邓州市场,种植桃树100亩,杏树50亩,由于地理位置优势,餐饮业近年来发展到30余家,形成了餐饮一条街,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休闲、娱乐,他们乐意而来,满意而归! 近年来,先后办起了服装厂一家,水泥制品厂5家,木材加工场1家,蜂窝煤1家,运输企业的兴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高效益的发展迅速,百头以上的养猪厂6家,带动小型养殖户50余家,养殖业的发展,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另外大丁是邓州市花生基地村之一,种植花生有800多亩,玉米500亩,棉花300亩,其他农作物400多亩。 大丁是邓州市丁氏家族的始祖地,丁氏祠堂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邓州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丁村支两委是具有开拓进取观念,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务实肯干,公正廉洁。热烈欢迎各界人士到大丁参观、投资兴办企业。 |
大曾村 |
大曾村位于裴营乡的最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西、北、东边赵集镇乡邻,辖14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总人口2460人,总耕地3545亩,以黑枯地为主,现有党员40人。村支两委6人,交叉任职, 大曾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大曾村科学运用当地人力资源充足优势,大力发展劳务输出,输出劳力700人,年收入300万元,经济种植业以小麦、棉花、烟叶为主,小麦面积2500亩,亩产可达1000斤,棉花700亩,烟叶面积逐年增加。林业方面以发展杨树为主,现杨树面积900亩,有通道林和片林。畜牧业,以发展能繁母猪为主,特别是近两年在上级优惠政策引导下,先农民散养母猪300余头,产幼猪6000余头,创收12万元,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群村4个自然村,其中3个通上水泥路,房屋建设按照村镇规划,99%以上的农民都已上线,门前道路与水泥路打通,大大的活跃了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多方便,现在一部分农户装上了太阳能,用上了沼气池,一副新农村画卷逐渐呈现出来。 现在村两委班子正在以“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立发展当地经济,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
屈湾村 |
屈湾村位于裴营乡西南部,与文渠想隔河相望,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总人口2643人,总耕地3035亩,党员30人。村支两委6人,交叉任职,支书、主任一肩挑。 屈湾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运用 “4+2”工作法,认真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抓”带动,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发展上规模的养殖大户3家,辐射带动了50余养殖户,全村养牛、羊、猪、禽年创效益200余万元。二是发展林业,全村共有林业大户30家,通道林200余亩,片林。滩地1200亩,三是发展种植业,我村从外地引进蔬菜种植技术,每亩效益3000余元,现已发展到500余亩,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争取上级改造改建中小学危房资金项目10万元,投资45余万元,盖起了教学楼、村幼儿园。在村庄整治中,建沼气池50个,安装太阳能100台。 村支两委干部公正廉洁,运用“4+2”工作法这把金钥匙,把我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