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村地处邓州市西南30华里,邓彭公路横穿全境,是高集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总人口2792人,耕地3841亩,四个自然村,十二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在市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支两委一班人,锐意创新,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先后兴办了:锦祥轧花厂、面粉厂,好运来灰沙砖厂、煤球加工厂等企业,就业人数462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60%。
我村要加大农业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提高群众收入,一定要大力发展烟叶、彩棉、蔬菜、杨树等高产农作物。烟叶、彩棉都是近年来通过检验的高效农作物,计划烟叶要发展500亩,彩棉发展600亩,蔬菜发展200亩。二是发展养殖大户;如:养鸡、养羊、养猪、养牛等养殖,要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发展加工业;如:粮油加工、板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加工业。四是发展劳务经济;为外出务工人员做好服务,使他们安心在外学习技术多赚大钱。
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重大举措。而农村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村靠紧集镇,发展明显。目前,大多数小组已迁及集镇,在此基础上大力搞好空心村治理,现已有韩庄组成功搬迁,还耕地120亩,建房占地17亩,刘西组现已还耕50亩,还有90亩近期内将要完成。架桥、修路、打通街道,使全村融入集镇一体。绿化美化集镇,实现门前硬化、排水畅通、整洁卫生、树立良好形象,改变脏、乱、差现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现已建成3500m2的大型文化广场,使广大群众有文化娱乐的场所。
创建和谐社会,强化社会治安,抓稳定,继续发挥治安联防组织作用,开展巡逻、打更、确保一方平安,为本村以及到高集投资的一切商户,创造一个平安宽松的投资环境,把高集建设得更加美好。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81311 | 473000 | -- | 查看 高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杨庄村 |
杨庄村属高集乡所辖,地处:东与城郊乡、北与文渠乡、南与张营村、西与杨营村相邻。全村2270人,耕地面积2260亩,其中回族人口500人,户数498户、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干部7名,党员36名,村民代表33人。 10个村民小组,组组通水泥路,修水泥路8.2公里,硬化游园2500m 2,外出务工人员600多人,大型农机6辆。 产业结构调整上,种烟叶100亩、棉花600亩,经济林480亩。 养殖业中:养鸡5户、500只以上。养猪4户,50只以上。 以上这些数字是杨庄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数据。 |
杨营村 |
杨营村:三个自然村,十五个村民小组,所辖陈营、杨营、苏庄,总人口3765人。耕地面积3810亩。它位于邓州市西8公里,高集乡政府东北部10公里,北邻刁河于文渠乡一河之隔,东邻邓州市湍河办。虽然本村人多地少,但土地肥沃,地下水源条件较好,适应种植多种作物,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烟叶,棉花、瓜果、疏菜;地处平整,环景优美,村村通道路东西横穿杨营陈营中间,三个自然村道路畅通,出行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优势条件,村内有私家面粉加工厂一个,标准化卫生所一个,解决了村民的吃饭、就医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里自行开办浴池一座,解决了卫生条件,人多地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村里办起了幼儿园,解决了外出打工村民儿女无人看管的难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村有文化茶馆一个,使村民们休闲娱乐和学习农业科技的好场所,现村民条件好,村内楼房林立。近年来,村建造通路林4.5公里,面积370亩,片林围村林200多亩,真是绿树成荫,空气新鲜,美化了村里的自然环景,又发展了经济。在种植、棉花、小辣椒的基础上又新发展烟叶500多亩,使村民在种植业方面增加了收入。户户通道路7.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其它是沙石路,村共安装太阳能60个,有线电视300多户,挖沼气池45座,使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我村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地平坦,适应于外界投资建厂兴办企业,发展养植,特色农业,欢迎社会各界来我方投资发展。 |
王庄村 |
王庄村位于邓彭公路北侧,辖10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人口3300人,耕地面积5327亩。近年来,王庄村班子调整频繁,不注意换思想,而是注意换人,遇事缺乏同群众商量,班子内部沟通少,主要领导办事武断,缺乏民主意识,失去了人心,支部班子失了核心,造成村民小组群众思想落后局面,各项工作落后。 今年以来,村两委班子,首先从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入手,讲团结,促发展、顾大局、讲信念作奉献,并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去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团结和谐的局面形成了工作有声有色。 为落实一村一品理清村经济发展思路和本度工作要点。 今年村工作思路是:加强班子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真抓实干、改善民生、开拓思想、科学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更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张营--村部硬化修路1500米、丁营、何岗、王庄--农校沙石铺路3000米,村庄整治复耕120亩。 2、抓好林业,改善环境,我村通道林4公里200亩,植树10000棵。 3、加强民生工程,安装太阳能40台,沼气池100座,有线电视安装200户,争取下半年全部安装有线电视,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4、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村以淡庙为中心,计划种植高产优质烟600亩,要求在2010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上千亩。 5、大抓养殖促发展,办养猪场,占地3000平方米,养猪300头以上。 以上这些项目已落实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再次发展,更上一层楼。 |
明池村 |
高集乡明池村位于邓州市高集乡西北约3公里处,全村有6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耕地6570亩,人均占有耕地1.8亩,总人口3650人。大型农机具近10台,中小型农用拖拉机近600台。 近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支两委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重要思想为宗旨,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目标,紧紧围绕“4+2”工作法开展工作。支书陈金甫,村长沙玉江和村委领导班了与全村村民一道协力,发扬不怕苦、敢吃苦精神,坚定发展才是硬道理,创业才有好出路的思想信念,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使得明池全村面貌有很大改观,整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首先村支两委思想认识统一,要搞活明池经济,科技必须走在前头,科技进步,教育是关键,二00七年春季村委抓住有利时机,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筹措资金近5万元,重建校舍14间,改建了校门。与教学大楼形成了整体配合,改善了办学条件,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在村村通工程中,我村向广大村民征集筹措资金处,还向在外地工作的老干部、老同志和有经济实力的个体户筹措了部分资金,修建了明池-沙湾;明池-刘楼;明池-舒营三段近5公里水泥路,加上原有的4公里柏油路,给村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为搞活地方经济奠定了基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村去年先后投资3万元,在舒营村和刘楼村开挖了两个占近10亩的堰池,可绪水近2万立方米,结合早期修建的水塔进行了配套整治,方便了两个自然村的近百亩烟叶示范田种植。也确保了其它农作物的灌溉。 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我村村民先后兴建了养鸡厂、面粉厂和奶牛养殖业。沙湾村民沙连伟所养蛋鸡超过3000只,年创收5万元,刘楼村民苑云超兴办的康苑面粉厂,年创收近50万元,同时也给本村带来了十几个就业岗位。沙湾村民沙建机、沙吉朋所养的奶牛已开始产奶,奶牛一年每头年创收近2万元。全村前几年发包的荒岗地所植杨树现已基本成材几百亩,上万棵杨树已引起了上级的关注。 一个沉睡多年的大坝,近年来也开始利用了,承包给个体户进行水产养殖,现在养鱼近万尾,鹅、鸭上万只,估计年创收近10万元。 村支两委很注意剩余劳动力的使用,积极组织中青年村民到外地做工,形成了两大派别,青年人到南方进厂做工,中年人到北方搞建筑,先后组织近千人外出做工,人均年创收近两万元。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在务工,主要是地方建筑,解决了自己的住房问题,提高了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村的面貌,真正体显了城乡一体化。 总上所述,近年来,我们村支两委在领导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努力,初见成效。这一切,归结于党的惠农政策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我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有这样一种信念。 一、不折不扣服从和执行乡党委政府指示精神。 二、关心爱护自己的百姓,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 三、不存私心,不搞特殊化,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倾听群众的呼声,只有群众放心,才肯与你合作,共谋发展之道。 四、思想要解放,敢于创业,敢于拼搏,不怕失败,敢于失败,从失败中站起,再接再励,至到成功。 乡党委政府,我村近年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只能说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密切联系群众,多听群众意见,吸收外地先进经验,为群众再多办些好事。 赢得群众的好评,就是我们的心愿。 |
任岗村 |
任岗村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60人,耕地面积4500亩,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9人,村民代表64人,我村在2009年度上半年中按照市、乡里有关要求,继续稳步推进“4+2”工作法,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村支“两委”“运用”“4+2”工作法,多次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深入地学习和运用“4+2”工作法,做到“4+2”工作法在全村家喻户晓,成人皆知的程度,使“4+2”工作法在我村的各项事业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社会主义和农村建设的大政治背景下,我村“三抓带动”“村村通”“村庄整治”“远程教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与基础工作全面启动,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烟叶、杨树为我村的两大支柱户业,两大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给广大村民带来了实惠。 我村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烟叶种植。我村、支“两委”成员看准了烟叶种植大有发展前景,运用“4+2”工作法,多次召开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动员村民种烟叶,有过去的几十亩到今年的500余亩。象我村党支部书记黄建国同志未务过农,今年就带头承包了二十来亩烟叶,给全村群众带了个好头。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种植二十几亩烟叶的就有十几户,现今的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村民高兴的说:明年要扩大种植面积。 为了使全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杨树经济,几年来我村根据市、乡政府的指标精神,首先沿沟、路、渠和老河道栽种杨树1200余亩,其次又动员村民对房前屋后和营边进行种植,约种植杨树50000余棵。我村以“4+2”工作法为载体,从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仅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也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
沈堂村 |
沈堂村基本情沈堂村位于邓彭公路南一公里处,下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395人,耕地面积2326亩。林业生产,有通道林56亩,围村林250亩,片林180亩。农业玉米面积2000亩,棉花面积1000亩,芝麻300亩。有1000只以上鸡场2个,50头猪场一个,大型农业机器4台。村卫生所一个,卫生室一个。太阳能50户,沼气池2个。 |
吕堂村 |
吕堂村位于邓彭公路两侧、距城区12公里。辖13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030户人家,人口4568人,耕地面积7460亩。有党员49名,村内私营灰砂砖厂1个;胶合板厂1个;3000只以上养鸡厂2个;学校两所:竹园分校和吕堂学校,学生400名,教师16人,村医疗诊所1个、村医疗室1个、大小医疗网点6个、私立幼儿园2所。 吕营街各类超市4家、面粉加工厂3家、榨油机4家、各类经商点50家。 村内大型运输车辆7部、桑塔纳5部、面包车3部、大型联合农机具8台、中小型农机具220台次。 村内文化茶馆1个、安装电脑6部、有线电视130户,无线电视700台,安装太阳能102台,沼气池30个,空调20台,三轮摩托36部、两轮摩托840辆、电动车120辆。 村年麦播面积7500亩、油菜100亩、玉米3000亩、棉花1000亩、黄豆500亩、花生1500亩、芝麻500亩、红薯300亩、其他400亩。 村通道林200亩、大小片林300亩、围村林600亩,年植树1万株以上,成活率在70%以上。 水利设施:村内支渠三条长5000米、斗渠15条、全长8000米,桥梁涵洞360座、深水机井30眼(待配套) 吕堂村村部座落于邓彭公路北侧,吕堂自然村西北侧、吕营粮站位于吕营街东侧。 |
李岗村 |
李岗村,全村有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546户,2670人,耕地4590亩,人均1.6亩,党员51名。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 在生产发展方面,李岗村的支柱产业是烟叶和养殖业,总投资600万元;两个年存栏200只以上的养猪场;全村成材林达100万元,固定资产300万元。在生产发展同时,2006年以来,为村累计投资100万元,高标准建设新农村。 修水泥路面3公里,共12条,其中7个村民小组实现户户通,4个小组达到组组通,全村水泥路纵横交错,形成道路网络化,居民入户道路硬化率80%以上,改变过去“人无路走,水无沟流”的落后状况。 全村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村部有远程教材、器材,村民电话、移动手机普及达60%以上。与此同时,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投资150万元兴建安全饮水工程,正兴建村级安全用水供水站1个,保证年底户户通自来水,安装太阳能40台,修建沼气池30个,建村级文化茶馆2个,准备建新农村书屋1个,新农村合作医疗示范点1个,农民参加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达100%,村有日用品、生产资料超市2个;村有幼儿园、小学,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其中后马营自然村以“三纵七横”为框架,按照“五化五改”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新农村,房前屋后有花池花带,路旁栽植垂柳、广玉兰,实现了“亮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 |
黄龙村 |
高集乡黄龙村位于高集街东南部1公里处,东邻李岗村、陶营乡徐楼村、陶营乡朱西村,南接林扒镇马营村,西邻大贺营村,北邻高集街,境内有一条水泥路绕道直通村部、学校。 全村有10个自然村(彭庄、茨园、候庄、黄龙庙、王营、赵中、唐营、贺东、新建、赵楼、廖家、岳庄。),17个村民小组,7个村干部,耕地6200亩,总人口3106人,正式党员50名。村民代表60名,村部12部(瓦房),学校教学楼三座。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烟叶、玉米、杨树为主。 区内引丹干渠贯穿全境,溉灌面积三千余亩,占整个耕地面积的一半。 全村未修道路4公里。 全村有养殖厂三处,以养猪、鸽子、獭兔为主,全村耕牛存栏300余头,羊5000余只。 |
贺营村 |
贺营村座落于高集乡政府南2公里处,下辖贺营等7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2640人,耕地面积5758亩。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支部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全村群众以烟叶、养殖、林业为主导产业,加上其它收入,人均年收入已增至3780元。 几年来,该村每年植烟面积都在500亩以上,仅此一项,就为该村带来年均15万元以上的纯收入。以贺建亭、王清彬等养殖大户为龙头,其它散养户为辅的养殖业,也为该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贺建亭、王清彬各自的养殖场也都正在扩建中。340亩林农套种,在不影响农业收入的前提下,杨树长势非常喜人。另外,利用荒滩、河地种植的杨树片林也已初具规模。 以刚营自然村为示范的新农村建设,受到市、乡 两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该村其它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也都已在筹划之中。 |
后李村 |
一、本村概况: 高集乡后李村地处邓州市西南,刁河沿村而过,和湍河办事处隔河相望,距城区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辖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98人,耕地面积2909亩,31个村民代表,0党员29名。 二、支柱产业: 1、运输经济:由于我村紧临城区,运输产业发达,全村共购置农用运输车13台,出租车5台,四轮运输车35台,仅运输一项收入总计可达60余万元。 2、杨树经济:几年来,我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广泛发动群众,利用刁河坡地和四房宅地、荒地先后栽植106.107中林46等速生杨400余亩,2万余株。目前,五龄杨树胸径已达10-15公分,预计五年后全村杨树积蓄量可达2万立方。 3、棉花产业:本村一直有种植棉花的习惯,几年前棉花面积达到每年700-900亩,我们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大面积种植杂交棉,亩产籽棉300公斤,并与市棉纺厂联系,随时收购。 三、新农村建设 本村通过引资修建桥梁3座,修水泥路约4.5公里,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群众进城务工经商。有线电视用户达200余户,宽带用户28户。 一九九九年九月新建教学楼一座及附属建筑,总面积1100m2,学校占地面积达10亩,包括操场在内实行全封闭,有小学阶段六个年级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00人。 后李村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广阔,投资环境极佳,在此,村、支两委及2000名后李群众诚邀全国各地有意合作创业的朋友随时光临,共谋发展,同时希望在外务工的经济能人回村创业。我们将热忱为您做全方位服务。 本村负责人电话:13683909566 本村运输协会电话:13782069887 本村棉花协会电话:13782030110 |
胡铁村 |
胡铁村隶属于邓州市高集乡,下辖2个自然村:胡铁自然村、肖营自然村;8个生产小组,人口1560人,耕地2980亩,刁南干渠横贯东西,干渠胡铁节制闸所在地。环乡道路纵贯,水利设施配套完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村经济主要作物--棉花产量达300公斤以上。杨树经济在本村得到很大发展。 总之胡铁村生态优美、交通便利,水利配套,土地肥沃,民风纯朴。宜居、宜农、宜工、宜商、欢迎有识之士来本村发展。 |
高集村 |
高集村地处邓州市西南30华里,邓彭公路横穿全境,是高集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总人口2792人,耕地3841亩,四个自然村,十二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在市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支两委一班人,锐意创新,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先后兴办了:锦祥轧花厂、面粉厂,好运来灰沙砖厂、煤球加工厂等企业,就业人数462人,占劳动力总人数的60%。 我村要加大农业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提高群众收入,一定要大力发展烟叶、彩棉、蔬菜、杨树等高产农作物。烟叶、彩棉都是近年来通过检验的高效农作物,计划烟叶要发展500亩,彩棉发展600亩,蔬菜发展200亩。二是发展养殖大户;如:养鸡、养羊、养猪、养牛等养殖,要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发展加工业;如:粮油加工、板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加工业。四是发展劳务经济;为外出务工人员做好服务,使他们安心在外学习技术多赚大钱。 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重大举措。而农村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村靠紧集镇,发展明显。目前,大多数小组已迁及集镇,在此基础上大力搞好空心村治理,现已有韩庄组成功搬迁,还耕地120亩,建房占地17亩,刘西组现已还耕50亩,还有90亩近期内将要完成。架桥、修路、打通街道,使全村融入集镇一体。绿化美化集镇,实现门前硬化、排水畅通、整洁卫生、树立良好形象,改变脏、乱、差现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现已建成3500m2的大型文化广场,使广大群众有文化娱乐的场所。 创建和谐社会,强化社会治安,抓稳定,继续发挥治安联防组织作用,开展巡逻、打更、确保一方平安,为本村以及到高集投资的一切商户,创造一个平安宽松的投资环境,把高集建设得更加美好。 |
高岗村 |
高岗村位于高集街东北部,东邻杨营村,南邻王庄村,西接明池村,北接文渠乡。 全村总人口3180人,耕地面积4100亩,有1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48名党员,60名村民代表,7个村干部,21个组干部,村部6间(瓦房),教学楼两栋。 全村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棉花、玉米为主,现有林地(片林)300亩。 境内有刁河贯穿全境,引丹渠流经全村,灌溉面积2000余亩,村内有水泥路三条,全长4公里。 全村现有大型养鸡厂一处(存栏两万只),全村耕牛存栏60头,养羊500只、猪1000头。 |
代岗村 |
一、本村概况 高集乡代岗村地处邓州市西南岗,西部与浙川县接邻、北部与九龙乡交邻。全村九个自然村,十六个村民小组,耕地5911亩,人口2537人,正式党员44名。 二、支柱产业 1、杨树经济:几年来,我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本村优势,荒岗面积大,全村荒地面积1700余亩,于二00二年至二00五年全部种植中林46.107.106品种,目前杨树长势良好,成为我村一大支柱产业。 2、棉花生产:本村由于土地面大,在种植结构上棉花生产已成为我村支柱产业,春夏两茬种植面积高达三千余亩。 3、烟叶生产:我村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有无到有,有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由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三百亩,预计明年达到500亩以上。 4、畜牧养殖业 我村居住分散,两千亩的杨树林业,林间养殖条件优越,我村大力倡导林间养殖。目前,在林间养殖户已达8户。种类有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已初具规模的5户:如王绪平的养猪厂;李建坡的养猪厂;王中明的养鸡厂;杨万奇的千头养牛厂;李玉银、廉子全的养牛、猪厂正在筹建。 三、新农村建设 1、我村积极响应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精神,在新民村实行“空心村”治理。目前,已腾出旧宅基地100余亩,在马北自然村,整村搬迁,估计5年间腾出土地100余亩,新规划占地10余亩地。 2、村村通修水泥路近3公里。 3、一九九八年新建成教学楼三座。代岗校部新建面积1600m2,占地18亩,实行全封闭,小学阶段6个教学班,学生200余名,新民分校300m2,代湾分校300m2配套齐全。 代岗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辽阔,发展前景广阔,本村外出务工的六百名村民,都是我们招商引资的义务宣传的推介员,在此,我们诚邀全国各地的有意合作兴业的朋友随时光临,我们将热忱的为您提供全方位服务!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