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南阳 >> 邓州市 >> 小杨营乡 >> 姜胡营村

姜胡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姜胡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姜胡营村简介

  姜胡营村位于邓州市小杨营乡东南,西与刘集镇夏营相接,东北面与新野县上港乡相邻,该村拥有耕地4617亩,2482人,辖胡营、姜营、路河、黄太寺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姜胡营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种植大村,人均2亩耕地,以种植小麦、棉花、玉米为主,今年来,投资成立了规模养殖小区,养鸡30000余只,养猪、养牛等10余家。
   近些年来,新野棉纺发展势头强劲,用工量不断增加,不少闲置在家的姜胡营村妇女,纷纷进厂务工,由于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不少在南方打工的也闻讯返乡,就近上班,目前,新野务工人员收入也成为姜胡营村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姜胡营村支部书记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办起了“恒发面粉有限公司”面粉销往广州、四川、湖北等地,不仅自己富裕了,还先后带动本村30余人先后走上了致富道路。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381316 473000 -- 查看 姜胡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姜胡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姜胡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十字村

  十字村位于小杨营乡政府所在地西南1公里,全村共有2197人,耕地面积为4337亩,辖12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    十字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搞新农村建设,现在全村全部通了水泥、油路,解决了群众下雨出门难的问题,村里办养猪场3个,养鸡场3个,其中一个是现代养鸡场,修建沼气池100多个,解决了群众生活问题,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全村已打机井80多眼,使全村4000多亩农田,实现了旱涝保丰收,群众生活宽裕了,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全村有一部分干部、党员、群众办起了小型养殖厂,有养牛的、养鸡的、养鸭的、养鹅的、争先恐后,也有一部分群众看中了种植业,承包土地上百亩,种植特色产业,十字村大力发展蔬菜业,现有大棚20多个,实现了政府号召的“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目标。    总之,新农村建设,只是刚刚走完了第一步,还需要努力,不断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建设更美丽的家园。  

白庙村

  白庙村位于小杨营乡西5公里,邓新公路穿村而过,现有人口1684人,460户,土地面积1800亩,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党员32名,代表40名。    在村庄整治中,充分运用“4+2”工作法,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多方面调动群众积极性,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集体拿出一点,个人捐一点,修筑水泥路2条1500米。几年来,畜牧业的迅速兴起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至目前,大型养鸽场2家,年出栏20000余只,肉兔场1家,年出栏5000余只。  

东楼村

      东楼村位于小杨营乡南4公里处,省际通道串村而过,东楼村现有人口2022人,478户,土地面积3010亩,辖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在村庄整治中,抓住“群众”这个主体,充分运用“4+2”工作法,让群众参与讨论,参与方案的制定,参与工程的实施,使村庄整治成为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必须要干的事,激发了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2个自然村全面开展整治,打通主干道11条,1860米,修水泥路19条2290米,沙石路890米。    几年来,我村畜牧业迅速发展,为让本村村民搭上畜牧业增收致富的这班快车,提高办养殖场的积极性,村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条件给养殖户,全村现有年出栏5000头无公害养猪场1个,百头以上养猪场7个,奶业在我村也迅速成长起来,一个500头的养猪场在本村已建,年底部分农户能得到奶牛养殖效益。    和谐是发展的基石,干群关系亲,班子成员热心为民服务,2000年至今连续十年被南阳市委、邓州市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其中,2004年被南阳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2006年被南阳市政府授予“民主法制示范村”。   

郭坡村

  小杨营乡郭坡村位于乡政府北2公里处,辖13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总人口3316人,耕地6364亩,村支两委成员共7人,交叉任职5人,共有党员52人。    村庄整治工作居于全乡前列。现已投入资金86余万元,打通村干道6条260米,次干道11条370米,修水泥路3200米、沙石路1900米,下水道5400米。建卫生室2个,文化茶馆2个,商业网点3个,宽带网16个,建沼气池58个,安装太阳能42台,体育场一个,在全乡乃至全市起到好的带头作用。“4+2”工作法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林业生态市”建设位于全乡前列,达到全市信息村标准。按照市委提出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要求,发挥本村优势,积极推行“双加”模式,建立了一个“支部+加工业协会”模式。至目前,该村共有养猪大户6户,养牛大户2户,养羊大户2户,养鸡大户2户,养鸡大户6户,板材厂扩建投资60万,投资120万的黄牛场正在筹建中。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以10%的速度增长,农民纯收入达4700元。    2006-2008年被评为 “五好”村党支部;2007年被邓州市评为“平安建设新村”。  

姜胡营村

  姜胡营村位于邓州市小杨营乡东南,西与刘集镇夏营相接,东北面与新野县上港乡相邻,该村拥有耕地4617亩,2482人,辖胡营、姜营、路河、黄太寺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姜胡营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种植大村,人均2亩耕地,以种植小麦、棉花、玉米为主,今年来,投资成立了规模养殖小区,养鸡30000余只,养猪、养牛等10余家。    近些年来,新野棉纺发展势头强劲,用工量不断增加,不少闲置在家的姜胡营村妇女,纷纷进厂务工,由于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不少在南方打工的也闻讯返乡,就近上班,目前,新野务工人员收入也成为姜胡营村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姜胡营村支部书记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办起了“恒发面粉有限公司”面粉销往广州、四川、湖北等地,不仅自己富裕了,还先后带动本村30余人先后走上了致富道路。  

角门村

  小杨营乡第二大村——角门。位于小杨营乡政府东2.5公里处,由2个自然村构成,杨新路东西贯穿中心,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650户,总人口2860人,耕地5500亩,人均1.96亩,党员34名,代表56名。    村办小学1所,文化茶馆1个,新农村合作医疗1个,粮食加工户2个,商户20家。    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农闲之余,全村粮食收购、经营户60余人,构成村经济收入的一大特色。    几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运用“4+2”工作法开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开办养猪场3个,年出栏2000头,1个养鸡场,3个小型养牛场,2个300头的大型养牛场正在筹建中,发展杨树经济600余亩,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安众村

  小杨营乡安众村位于小杨营乡东北部4公里,与新野相邻,邓新公路穿村而过,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0人,耕地面积309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村支两委成员5人,交叉任职3人,共有党员52人。    在文明新村建设中,村两委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求真务实,负重拼搏,引导广大干群逐步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金光大道。    农副产品加工与购销,支柱产产业为主,全村有面粉加工厂一个,花生剥壳场4个,粮油购销网点6个。围绕支柱产业培育了两个村级专业合作组织,其中一为粮油加工购销协会,其二为粮油运输专业合作社。在这些协会中,其中成员达100余人,辅助额达到50万元,是远近文明的粮油集散地。农民80%的收入来自这一支柱产业。    村农民生活宽裕,村内主次干道全部为水泥路硬化长度3公里,修下水道6千米,今春又修一条1300米的水泥路,硬化长度为1.2公里,下水道1000米,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全村安装路灯47盏,建立新村支部楼房两层18间,文化舞台1个,游园1个,沼气池76个,安装太阳能86台,同时整治坑塘两个,对沿坑四周进行硬化、绿化,着力打造“北方水乡”。村内电话、手机普及率达90%。宽带、有线电视安装率达60%。村内有超市一个,标准化卫生室、幼儿园和高标准的教学楼,学生入学率达100%,农民参合率达100%。    在文明村建设中,村支部以党的文明思想和高标准来要求,不断宣传新风气、新思想,开展文明新风教育活动,树立新风气新气象,计划生育率达100%,五保供养率达100%,村民尊老爱幼、遵守村规民约,无重大违法案件和-、吸毒等丑恶现象发生。    全村村容整洁,村整体规划布局科学合理,民居整洁,大力发展杨树经济,发展片林700亩,超额完成乡下达的生产目标,绿化覆盖率达到全市前列。    自2005年以来,连续4年被评为红旗支部,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新村”。  

水牛村

  水牛村位于邓州市小杨营乡东南部,西、北两面均与该乡姜胡营村搭界,南与刘集镇隔刁河相望,东与新野县上港乡接壤,该村拥有耕地3621亩,1700人,辖水流清、燕庄、王渠3个自然村, 8个村民小组。    水牛村历来是一个典型的种植大村,人均2亩多耕地,只要精耕细作,填饱肚子是没啥大问题的,习惯种植小麦、棉花、玉米,近年来,由于棉花经济效益的严重下滑,小麦、玉米轮作成为当地最主要的耕作模式。近年来,养殖业如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八组王中进、中辉兄弟先后投资办起了规模养鸡场;二组高志勇投资办起了百头规模的养牛场;八组郭东伟投资办起了500头规模养猪场…眼见养殖效益不错,不少水牛人怦然心动,坐卧不宁,跃跃欲试。    近些年来,新野棉纺发展势头强劲,用工量不断增加,一张张招工广告贴到水牛村口,一条条招工信息在电视上滚动播出,开始水牛人不以为然——工资虽说不算低,咱清闲惯了能受的了人家的约束?毕竟还是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一个月后拿着工资回家,村里顿时炸开了锅——乖乖,一千多块,那女娃还恁精神,咱也去试试?如今,近三百人的劳务大军活跃在新野以棉纺为主的各个行业,不少在南方打工的也闻讯返乡,就近上班,由于技术熟练,待遇还特别好,目前,新野务工收入成为水牛村的一个主要的经济来源。由于纺织工人多为青壮年妇女,妇女在家中的地位也有了明显提高,男人说话的底气再没有以前那么足了。    一带刁水,绕村而过。农闲之时,河边便成了人们的好去处,孩子们戏水、钓鱼,大人们在茶馆里喝茶、聊天、打牌,悠闲自得,多少不快在欢声笑语中消解殆尽。近年来,    茶馆里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科普宣传栏有了,各类报刊杂志有了,农业技术讲座有了…人们玩得更尽兴了,也更有品味了,人们学的更带劲了,也更有方向了。由于水牛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由于茶馆服务水平的逐渐提高,方圆十里八里的人们慕名而来,可学海泛舟,可抛丝垂钓,可一展牌(棋)技,可品香茗,可尝美食…天色已晚,总有五七人还没走的意思,嚷着“喝两盅”,“喝两盅再回”…  

砖桥村

  砖桥村位于小杨营乡最北端,与桑庄镇相连,邓新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人口2750人,耕地4285亩。    几年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我村的村庄面貌和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推行“4+2”工作法以来,使我村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都非常融合,解决了以前很多老大难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村庄整治    我村拥有农用车近百余辆,农忙季节服务农业,到农闲季节,全部经商运输,是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村党支部运用了“4+2”工作法先后召开了党支部会议、村两委会议及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论证和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执行、集中规范、统一指挥、统一规划,成立了村庄整治领导小组,经济财务由村民代表管理,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村民们对村庄整治的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很多经济条件好的村民带头捐物、捐资,在广大村民们的支持下,我村一举打通道路5000多米,并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从根本上解决了我村出路难的问题,使我村的运输和商户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教育面貌变化大    我村自古以来就有“一村两校”之称,形成生员少,教师分散,校舍陈旧,造成教学质量差,群众意见很大,几代村领导班子都没有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通过推行“4+2”工作法,新校与3月份已破土动工,预计年底将完工落成,不久将来,我村将有一座完整、合格的学校,展现在村民的眼前。  

孙庄村

  小杨营乡孙庄村位于乡政府西6公里处,辖16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总人口3940人,耕地6622亩,村支两委成员共8人,交叉任职5人,共有党员87人。    村庄整治工作居于全乡前列。现已投入资金65余万元,打通村干道8条500米,次干道10条380米,修水泥路4500米、文化茶馆2个,超市3个,万头养猪场1个,路灯28盏,安装太阳能65台,在全乡乃至全市起到好的带头作用。“4+2”工作法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林业生态市”建设位于全乡前列,达到全市信息村标准。按照市委提出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要求,发挥本村优势,积极推行“双加”模式,建立了一个“支部+养殖协会”模式,成立了“党群信用联合体”。该村历来有养牛传统,以一家一户分散养殖为主,近年来又兴起了万头养猪场,村支部书记孙成焕便是其中的代表、领头雁。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支两委正在村东桑刘路西侧筹建黄牛、猪养殖小区,建立养猪协会,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该村通过乡农业中心邀请南阳市畜牧局专家进行黄牛养猪培训,使养殖户开了眼界,掌握了技术要领,大大激发了养牛的积极性。该村农户黄志,返乡创业,投资800万元兴办年出栏10000头养猪场,在乡村两级的协调帮助下,顺利流转出建场用地,还顺利贷款100万元,弥补了资金不足,建了一座大型沼气池,变废为宝,朝无公害化生产,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至目前,该村共有养猪大户6户,养牛大户2户,养羊大户2户,养鸡大户3户,初步形成了以养猪为主,牛、羊鸡养殖并进的畜牧发展新格局。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以10%的速度增长,农民纯收入达4610元。    4、农民群众反映好,该村党员干部尊重和爱护农民,关注民生,注重民意,积极为农民办实事好事,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在党员群众中威信高,民主测评党员和群众“综合评价”得“好”票率分别达到99%和98%以上。    5、村支部阵地建设标准高。村支部有规范化10间办公楼房,设备齐全,制度健全,规范、整齐、统一、有序。党员活动室内有版面、有党旗、有制度、各种档案资料保存完整,专柜存放,党员远程教育和信息化设备齐全,运转良好,村部基础设施完善,庭院实现绿化、硬化,村部“五个中心”作用发挥好。    该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高,社会大局稳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有生活保障,达到市级平安“零发案”村标准,村镇规划科学合理,居住环境好,农民生活富裕,达到市生态文明村标准,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    该村年度整体工作和单项工作在本乡位于前列,1998-2003年连续5年被评为市“五好”村党支部;2005年被南阳市评为“安建设先进村”。  

文昌村

  文昌村位于邓州市小杨营乡西南部,东邻新野,南邻刘集镇,刁河串心而过,现有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干部9个,组干部19人,党员59人,38个村民代表,总户数655户,2872人,耕地面积3726亩,近年来,我村一部分经济能人投资兴办养殖场,我村外出打工的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二。    宋相理,男,0党员,回乡办养牛场,投资200多万元,占地20余亩,养奶牛150头,搞奶牛一条龙生产,    宋汉果,男,0党员,建养猪场1个,占地近10亩,养猪200头,年收入客观。    宋有奎,原组干部,思路开阔,办养猪场1个,占地10余亩,养猪150头,又搞蔬菜加工。    六组宋汉江,种植红辣子,10余亩,年收入超万元。    一组宋子朴,种植棉花20余亩,亩均收入千元以上。    二组宋汉江、三组宋先法、宋银宽等种植洋葱10余亩,产量可观,经济收入喜人,宋金龙、宋金虎等种植花生20余亩,经济收入客观。    近年来,我村干部按“4+2”工作法,实施“四议”“两公开”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认识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借助当前上面给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2005年市组织建起了党员活动室5间,修复了多年破烂的刁河大桥。  

伍仲村

  伍仲村位于小杨营乡政府南4公里处,由2个自然村构成,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35户,总人口2026人,耕地3361亩,党员28名,代表30名。村办小学1所,文化茶馆2个,新农村合作医疗点1个。农业以玉米、小麦、花生为主。    几年来村支两委致力于经济发展,种植优质速生杨950亩,植树34000棵,全村养牛户8家,年出栏600头,养鸡场1个。积极运用“4+2”工作法,推动村庄整治工作,打通村干道5条150米,次干道8条210米,修水泥路1950米,  

禹山村

  禹山村位于小杨营乡政府所在地西南3公里处,桑刘公路穿境而过,禹山至伍仲分道横贯全境,全村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耕地1729亩,总户数311户,总人口1300人,人均耕地1.33亩,全村共有党员22人,村民代表30人,有长龙木板材、相然家具厂2个。   

杨营村

  杨营村辖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人口2700人,耕地5090亩,其中村干部8人,党员62人,村民代表44人。    几年来,村支“两委”一班人致力于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2007年以来,发展杨树经济500亩,植树2万棵,养猪场2个,年出栏100多头,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运用“4+2”工作法搞好本村的村庄整治工作,几年来,共修水泥路3公里,完成街道下水道修建任务,安装路灯50盏,学校修葺任务也完成,村计划规划文化中心1个,整在筹建,办好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发放20多万元,农村合作医疗100%人员参保,农村低保运用“4+2”工作法完成低保人员105人,38户,得到群众好评。  

杨岗村

  杨岗村位于小杨营乡政府北3公里处,由3个自然村构成,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45户,总人口1480人,耕地1790亩,党员21名,代表36名。村办小学1所,文化茶馆2个,新农村合作医疗1个    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花生、棉花为主;以养鸭为龙头的畜牧业快速发展,年出栏10万只。几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运用“4+2”工作法开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开办养猪场2个,年出栏1500头,1个养鸡场,养鸭场8个,发展杨树经济1200余亩,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宋楼村

  小杨营乡宋楼村位于乡政府西2公里处,辖7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总人口1706人,耕地3087亩,村支两委成员共4人,交叉任职3人,共有党员40人。    该村大力发展杨树经济,去年超额完成乡下达的目标任务,成活率达到98.5%。    村庄整治工作居于全乡前列。现已投入资金160余万元,打通村干道13条260米,次干道11条370米,修水泥路4300米、沙石路1900米,下水道9000米。建卫生室2个,文化茶馆2个,商业网点3个,宽带网16个,建沼气池58个,安装太阳能68台,在全乡乃至全市起到好的带头作用。“4+2”工作法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林业生态市”建设位于全乡前列,达到全市信息村标准。按照市委提出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要求,发挥本村优势,积极推行“双加”模式,建立了一个“支部+种植协会”模式,成立了2个协会。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以10%的速度增长,农民纯收入达6300元。    该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高,社会大局稳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有生活保障,达到市级平安“零发案”村标准,村镇规划科学合理,居住环境好,农民生活富裕,达到市生态文明村标准,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    1999-2004年连续5年被评为市“五好”村党支部;2005-2008连续4年被评为邓州市“红旗党支部”;2006年分别被南阳市委、邓州市委命名为文明新村,2007、2008年被南阳市评为“五好”党支部。  


姜胡营村特产大全




姜胡营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