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店村位于邓州市东7.5公里处,北依湍河,邓汲公路穿越全境。总人口1720人,365户,总耕地1100亩,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干部7人,其中大学生村官2人,村民代表38人,组干部10个,全村党员51人。该村支部委员3名,村委委员5名,交叉任职3名。
该村属沙质土壤,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烟叶,小辣椒,芝麻、花生等粮食作物、经济油料作物。
腰店集镇历史悠久,商贸流通业发达,形成不同的专业市场3个,主要有蔬菜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日用百货批发市场。2008年建成兴龙商贸城,容纳各类商户150户,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的商贸城。
腰店村工业起步较晚,主要以粮油加工为主,有面粉加工企业3家,榨油厂6家,灰砂砖厂2家,板材加工企业2家,预制板厂2家。
该村不断提高党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均在全乡先进行列,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围绕“街道”做文章的发展思路,狠抓街道集镇建设及烟叶生产等,使该村及早步入了小康,多次受到了市、乡两级的奖励,连年被评为先进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11381318 | 473000 | -- | 查看 腰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前齐村 |
前齐村位于腰店乡西南边陲,南边桑庄,西边龙堰,西北城郊乡,拥有土地5160亩,黄粘土占65%,黑粘土占35%,总人口3300人,其中党员39人,村民代表55人。企业家2户,经济能人10人,优势农户15户,我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等,人均收入达到4560元。 近年来我村实实在在地推行“4+2”工作法,理清发展思路,理顺群众情绪,形成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积极发展经济,在较短时间内使全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养猪规模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2家。建成一家灰砂砖厂,解决20余人就业。在村庄整治工作中,我村建成了村级卫生室、小游园、救助站、文化茶馆等设施,方便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 我村结合“4+2”工作法要求和本村实际,完善了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的程序和内容,国家惠农政策补贴、村干部工资、集体财务收支、党员发展、计生指标、宅基地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每半年公开一次,重大事项随时公开。 |
赵楼村 |
赵楼村下辖4个自然村,1052人,7个村民小组,1800亩耕地,农业以优质小麦和树麦、麦棉套种为主,是农业部确定的转基因抗虫棉繁育基地和邓州市优质小麦繁育种子基地。几年来我村利用“4+2”工作法在全村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村庄整治工作通过整治村内已打通并硬化1横4纵5条2000米主次道路,打通入户道路5条2000米,拆除旧房60间,全村共安装太阳能22台,建成沼气池17座,村卫生室、文化茶馆。目前,全村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上的农村新气象。 腰店乡福尔康养牛场,位于腰店乡赵楼村,邓新公路北边,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计划投资450万元,现已投资380万。 该场从2008年6月开始建设,以优质肉牛屠宰加工为龙头,蓄位数1300头,年出栏1000头以上,年产值1000万元,投资收益率19.45%,投资回收期6年,采取“公司+农户”(优质肉牛生产协会)的合作形式,以现代化畜牧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化装备为手段,繁育养殖加工无公害、绿色有机质牛肉,实现农牧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农民增收。 赵楼村花卉种植基地,占地32亩,以杭白菊、玫瑰为主,产品远供邓州、新野、南阳、襄樊等地。 |
腰店村 |
腰店村位于邓州市东7.5公里处,北依湍河,邓汲公路穿越全境。总人口1720人,365户,总耕地1100亩,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干部7人,其中大学生村官2人,村民代表38人,组干部10个,全村党员51人。该村支部委员3名,村委委员5名,交叉任职3名。 该村属沙质土壤,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烟叶,小辣椒,芝麻、花生等粮食作物、经济油料作物。 腰店集镇历史悠久,商贸流通业发达,形成不同的专业市场3个,主要有蔬菜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日用百货批发市场。2008年建成兴龙商贸城,容纳各类商户150户,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的商贸城。 腰店村工业起步较晚,主要以粮油加工为主,有面粉加工企业3家,榨油厂6家,灰砂砖厂2家,板材加工企业2家,预制板厂2家。 该村不断提高党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均在全乡先进行列,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围绕“街道”做文章的发展思路,狠抓街道集镇建设及烟叶生产等,使该村及早步入了小康,多次受到了市、乡两级的奖励,连年被评为先进村。 |
燕店村 |
燕店村位于邓州市东9公里,辖燕店、李洼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534户,2184人,2650亩耕地。全村党员51人,该村支部委员5人,村委委员7人,交叉任职3人。人均收入7800元。 2003年建成了南阳市首家村级工业园区,占地1000亩,现拥有企业38家,涉及粮食加工、棉花加工、板材制造、服装、建材、油脂等行业,企业年产值3.4亿元,可实现利税4260万元,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2700余人就业。 2006年以来,该村启动“4+2”工作法,修街道4条1200米,美化亮化街道800米,铺设彩砖2400平方米,开挖下水道3800米,安装路灯78盏,建成了村级卫生室、小游园、救助站、文化茶馆、并通了公交车。 村有小游园、医疗室、幼儿园、文化茶馆和救助站等,并安装了有线电视。该村年度整体工作和单项工作均处于本乡前3名,2002年被南阳市评为 “五好”村党支部,2003年被省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该村党支部;2001年——2007年连续被邓州市委评为“红旗支部”。 以园区企业为龙头,按照“公司+农户”模式,推行订单农业,发展粮、棉、菜等特色产业,使园区周边的广袤土地成为工业的第一车间,实现了企业农户双赢,园区的发展带动市场繁荣,依园区而建的集镇面积达2.25平方公里,工商户276家,餐饮服务10余家,大小营运车辆187辆,常驻人口8000余人,逢集上市2万余人,成为辐射方圆4个乡镇,80平方公里的中心集镇。 |
闫堂村 |
闫堂村辖10个村民小组,396户,1622人,6个村干部,党员20名,群众代表30人,耕地1622亩。我村有经济能人19个,养猪规模在100头以上的3户,养鸡规模在1500只以上的5户,养兔规模在300只以上的3户,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常年种植棉花一百余亩,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近年来我村实实在在地推行“4+2”工作法,理清发展思路,理顺群众情绪,形成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全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村结合“4+2”工作法要求和本村实际,完善了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的程序和内容,国家惠农政策补贴、村干部工资、集体财务收支、党员发展、计生指标、宅基地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每半年公开一次,重大事项随时公开。 |
薛营村 |
薛营村位于腰店乡东南3公里处,下辖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人口1331人,耕地2887亩。薛营村党支部、村委会共有干部6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组干部10人,全村共有党员23人,村民代表30人。 薛营村小学位于薛营自然村中部,学校现有教师7人,学生67名。在薛营村西,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初中——腰店乡第一初级中学。第一初中占地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三座教学楼,一个标准化操场,四个篮球场,22个乒乓球台,单双杠,高低杠等其他体育文化设施。学校教师行为人师、学为世范,是腰店乡的文化中心,是全乡学子心中的最高学府,每年全乡通过中招开始选拨的优秀学生中,一半以上都来自腰店乡腰店乡第一初级中学。 我村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板材加工也为辅,全村人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实干兴业,快速发展,至目前,拥有成品板厂1个,半成品板材厂2个,养鸡场3个,养猪场3个。全村发展经济能人8人、企业家3人,代帮农户13户,人均收入4680元。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广“4+2”工作法,2009年累计治理坑塘1个、打通一横五纵道路长2300米、修下水道2230米,村部建设初见成效,随着“4+2”工作法的不断深入和更加完善,薛营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将更加发展! |
夏楼村 |
我们夏楼村北距腰店乡政府南1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有2200多人,其中育龄妇女540 人,外出打工 460多人。有3400亩耕地,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支部委员3人,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24人,08年预备党员1名,09年入党积极分子2名,在校和已毕业的大学生25人。优势农户4家(郭传岑、郭廷先、任银太、赵建学),经济能人有12人(杨豪申、丁书珍、魏秀建、魏秀提、任无本、魏玉伟、魏玉文、王显斌、孙荣典、刘家富、魏玉存、魏俊生等),企业家有3家(任天富、侯玉峰、魏宏全),特困户有3家(任新坤、任随坤、李清秀)。 我村的主要农产品和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烟叶、棉花、大豆等。因有种烟叶的习惯,近两年新兴起烟菜套种成为我村的传统支柱产业。 |
五龙村 |
五龙村位于湍河南岸,距离腰店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离名镇汲滩1公里。 五龙村3335人,305户,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8名村干部,41名村民代表,经济能人30户,优势农户15户,养鸡规模在2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3户,养猪规模在30头以上的有4户,养猪规模在50有以上的有5户,养猪规模在100头以上的有3户,养猪规模在200有以上的有2户。 利用离湍河比渐近河沙资源十分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沿河开办了沙场。在省政府关闭粘土砖窑的高压形式下,在拉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又办起了灰砂砖厂,年产灰砂砖5000万块,提供了了120个就业岗位,产生经济效益1500万元。同时交通运输发展迅猛,解放重卡等商用车拥有量已达27辆。小型拉砖车更是不计其数。摆脱土地的束缚,走上第二、第三产业的致富道路的农户,正迈步走在新农村新小康的幸福大道上。 村有小游园、医疗室、幼儿园、学校、文化茶馆,藏书3万册农家书屋一个,生产资料超市1,生活小超市1个等文化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8台,安装有线电视23户,建成沼气池64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路通、街亮、树绿、配套设施齐全的农村新面貌。 09年以来,我们运用“4+2”工作法,做了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三夏秸杆禁烧、修路等工作。 |
土楼村 |
土楼村位于腰店乡西南边,东临燕店村,西临丁营村、南临前齐村、北临赵楼村,紧邻邓新公路,交通便利。总人口1939人,耕地面积2760亩,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干部6人,组干部8人。其中党员34人,村民代表30人。企业家1人,经济能人10人,优势农户20户,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为主,人均收入达到4560元。 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有凝聚力、战斗力强,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高,社会大局稳定。该支部坚持两手抓,在繁荣经济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运用“4+2”工作法开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抢抓机遇发展特色产业,村内已建成土楼脱绒厂,年产值达8000万元。有一家奶牛养殖场,有奶牛6头,年产鲜奶60吨。养猪规模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4家。这些企业的建立,不仅转移闲散劳动力,而且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我们在全村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村庄整治活动,新修道路4条1200米,开挖下水道1000米,建成了村级卫生室、小游园、救助站、文化茶馆等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
孙楼村 |
孙楼村辖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656户,2754人,3953亩耕地,党员43人,村干部7人,组干部14人,村民代表63人,企业家1户,经济能人16人,优势农户20户,经济特色有烟叶、菜,人均收入5054元。 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有凝聚力、战斗力强,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村支书朱建恒,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原则,工作中兢兢业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思想为指针,团结干群,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带领广大干群致富奔小康,推进全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2000年至2005年一直被乡党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高,社会大局稳定。该支部坚持两手抓,在繁荣经济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计划生保持市委、政府命名的合格村荣誉;村大局稳定,社会治安良好,连续三年被市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文化娱乐设施比较全,无封建迷信和-等不良现象,村民精神生活健康充实。2005年获市“文明村”称号。连续五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综合工作一等奖、2004-2005年被邓州市评为“五好”党支部。2006年获市“红旗支部”荣誉称号。 孙楼村位于腰店东4公里,北依湍河,属沙壤土质,是优质烟叶的最优种植基地。2009,我村的烟叶生产在市乡两级的关心支持下,全村落实烟叶面积1002亩,亩均效益1500元。仅此一项,全村群众人均增收500元,在烟叶生产工作中,我们把合理流转土地、探索规模化经营、进行大方种植作为发展重点,群众都说“要想奔小康,种烟最吃香”。 |
赵营村 |
赵营村位于腰店乡东南7公里处,北与邓汲路相邻,南交桑庄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物产丰富,是农业部确定的优质小麦种子培育基地。全村下辖前李、后李、张庄、赵营、曹营5个自然村,人口2089人,450户,耕地面积3956亩,15个村民小组,其中有村干部6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40人。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全村人民负重拼搏、实干兴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目前拥有经济能人3人,优势农户10家,带动全村困难群众生活稳步提高,特别是推广运用“4+2”工作法以后,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迅速健全,目前村内小游园、医疗室、幼儿园、文化茶馆等设施一应俱全,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进村入户。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相信,赵营人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一定能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 |
绳营村 |
绳营村北距腰店乡政府东南3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绳营行政村辖绳营、小姜营、小卢营、袁庄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568人,396户。全村耕地2750亩耕地,腰新渠贯穿全境,是全村的主要水系和全村的主要灌溉水源,灌溉面积2400亩。 绳营村村支“两委”6人,大学生村干部1人,交叉任职3人,共有党员31 人,群众代表30。人均收入4860元。 绳营村小学是邓州市远近文明的小学,早在20年前是腰店乡的中心小学。学校坐落于前绳营自然村和小姜营自然村之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教师11人,学生142人。学校建有标准化的操场,拥有乒乓球台,篮球场,羽毛球场,单双杠等其他体育器材设施。校内环境优美,法国梧桐郁郁葱葱,各色花草点缀其间。更有竹园一个,园下有大理石象棋一副。学校最有名的要数挂钟的参天古柏,据老人民说,此树已有300高龄了。 绳营村村部位于后绳营和小卢营之间,和绳营村小学一道是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绳营村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烟叶、蔬菜等;以及其他小杂粮红薯、大豆、绿豆、芝麻等。在满足自己食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向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粮补、棉补等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大家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加强田间管护,提高粮食单产,挖掘增产潜力。 绳营村内有2家杨木板材加工厂、1家养猪厂,43家养鸡厂。养鸡历史悠久,是邓州市规模化、标准化养鸡比较早的村庄之一,现全村鸡存栏4万只,年产蛋150万斤,禽蛋、禽肉主要供应邓州市、新野县等城镇,仅此一项年产生效益500余万元。 |
曹桥村 |
曹桥村位于乡政府南500米,腰桑路穿村而过,下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505人,328户,耕地面积1973亩,村支两委班子健全,有村干部6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8个组干部,党员28人,村民代表31人。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运用“4+2”工作法开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抢抓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全村共有企业家2人,经济能人10人,优势农户5户,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亩,人均纯收入达4210元。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公益事业稳步推进,目前村级医疗室、小游园、文化茶馆、幼儿园和救助站等设施一应俱全,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村。 目前全村群众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实干兴业,积极运用“4+2”工作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麦仁村 |
麦仁村位于腰店乡东3公里,邓汲路北,交通便利。全村下辖5个自然村,1407人,2145亩耕地。全村有党员24人,群众代表30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5人,民主理财小组3人。麦仁村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常年种植小麦、烟叶、花生、玉米等作物,年产无公害蔬菜2万吨。该村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有3000只以上养鸡场5个,养猪200余头,养殖业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4520元。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该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保护,其剪纸等民间艺术得到发扬广大。村支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运用“4+2”工作法积极处理各项重大事宜,促进全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稳步发展。至目前,全村各类小游园、卫生室、幼儿园设施完善,人民群众生活安居乐业,正实干兴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刘营村 |
刘营村人口2382人,512户,耕地4128亩,5个自然村,村干部5人,组干部15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32人,创业家5人,经济能人14人,优势农户8户,经济特色有烟叶、菜。09年以来用“4+2”工作法解决了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修路、秸杆禁烧等问题。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小辣椒;主要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大豆。 2008年,村两委在腰店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建设优质小麦良种基地,为省农业创优工程、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和优质良种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推广示范。在去年的小麦种植中,示范区全部实现统一机耕、统一测土配方、统一施肥、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六个统一”。现在的农业高效示范园区,是农业部确定的转基因抗虫棉繁育基地和邓州市优质小麦繁育种子基地。园区内实现了路通、桥连、林成网、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格局。 |
焦林村 |
焦林村辖4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村干部7人,组干部12人,党员43名,总人口3200人,耕地2800亩,12个村民小组,村干部8人,组干部12人,党员46人,村民代表41人,经济能人45人,优势农户25户支部书记张光辉,出生于1962年2月,1985年7月入党,1997年担任支部书记。该村支部委员3名,村委委员7名,交叉任职3名。人均纯收入5200元。去年以来,在乡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五个好”为目标,推动了全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焦林村党支部2003年-2005年连续三年被邓州市评为“五好支部”;2006年、2007年邓州市“红旗支部”,2007年获邓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4月获南阳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7-2008年获邓州市计划生育先进协会和先进村;2008年4月获南阳市平安建设先进村。09年以来用“4+2”工作法,解决了村庄整治、修路、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事项。 |
黄营村 |
黄营村位于腰店乡政府所在地南2.5公里处,南与陈寨村、黑龙村相邻,北隔北沙渠与夏楼村、草寺村相望,东西两面分别被腰桑路、夏燕路相围。 全村辖东黄营、中黄营、西黄营、小陈营、小赵楼五个自然村,总人口2374人,534户,耕地4374亩,10个村民小组,村干部7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党员46人,村民代表56人。 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内有北沙渠、南沙渠、幸福渠、刁北分干一支渠经过,灌溉便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小辣椒;主要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大豆。该村特色产业是杨树种植业,林业种植大户10户,面积500亩。养殖业有奶牛养殖达15头的2户0,养猪大户2户,养鸡大户3 户。该村有灰砂砖厂2家,年产值130万,板材厂1家,建筑施工队5个。 2007年以来,该村利用“4+2”工作法,千方百计筹集资金90万元,修建了2公里长的“村村通”水泥路,建成沼气池150余个,建成了小游园,安装了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便利条件;对全村进行了绿化、美化;同时改造农网5个台区,远程教育入户达50户以上,手机普及率达80%。 |
黑龙村 |
黑龙村位于腰店乡南4公里,辖黑龙、新庄2个自然村,2302人,3927亩耕地。在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村积极运用“4+2”工作法开展工作,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快速推进村庄整治。在村庄整治工作中,运用“4+2”工作法,筹资60万元,全面开展村庄整治。现已打通并硬化18条6380米主次道路,呈棋盘状分布,配套开挖下水道4150米,打通入户道路31条11000米,拆除旧房193间,整治坑塘3个,安装路灯58盏。建成了占地9.7亩的小游园,已安装健身器材5台(套)。新庄自然村结合“空心村”治理,拆除旧房子76间,整理出土地40亩。全村共安装太阳能36台,建成了村卫生室、文化茶馆、幼儿园等公益设施并已投入使用。 二、顺利建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08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我村范围内规划5条路,5600米,需占地80亩。经支部会提议后,在村支两委和党员大会上得到通过,最后在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时,一些群众认为这么多年都过来了,现在修路占用土地不说,即使建成后,能否高产增效等等,群众心存疑虑。我们邀请市农业专家当面对群众进行了分析论证,随后再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获得了高票通过。同样在企业发展用地上,运用“4+2”工作法,土地问题迎刃而解。 目前已建成庆乐、黑龙两家面粉加工企业,1家面条厂、1家胶合板厂、3家杨木板材加工厂,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内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作物规模种植得以实现,被农业部确定为转基因抗虫棉繁育基地和邓州市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农民收入迅速增长。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
房营村 |
房营村总人口3100人,共680户,有9个村民小组,540亩耕地。现有党员36名,村干部7人,优势农户36家,经济能人20人。 2008年,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的工作方式,共引进4家企业,一家富丽制衣厂,一家蒸气砖厂,两家大型灰沙砖厂,其中富丽制衣厂和一家灰沙砖厂已开始生产,蒸气砖厂和一家大型灰沙砖厂正在试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不仅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工作岗位,而且为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走上二三产业的快车道,提供了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2008年,村两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腰店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腾出2900亩耕地作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优质小麦良种基地,为省农业创优工程、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和优质良种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推广作用。去年的小麦种植中,示范区全部实现统一机耕、统一测土配方、统一施肥、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六个统一”。现在的农业高效示范园区,是农业部确定的转基因抗虫棉繁育基地和邓州市优质小麦繁育种子基地。园区内实现了路通、桥连、林成网、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格局。 房山秦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市东南腔北调11.5公里,腰店房营村房山组北侧。墓地为砂丘,长1500米,宽8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文物部门初步查明,有战国到汉代墓葬余座出土文物很多,常见的有铜蒜头壶,铜鼎、灰陶茧形壶、陶狗、陶鸡、陶鸭等。1979年不当地群众发现一座残空心画像砖墓,为东汉早期墓葬。出土两块大型空心画像砖。一块长工1.32米,宽0.25米,另一块长1.30米,宽0.24米,厚0.15米。两块均陶制、模印、中空、正面上刻朱,下刻门吏画像、模印技法为剔底浅浮雕。构图新颖、线条流畅,制作工艺较高,为研究汉代美术史及汉代葬俗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
丁营村 |
丁营村位于腰店乡南面,辖五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该村有2100人,2900亩耕地,村支两委5人,交叉任职3人。共有党员36人,人均收入4760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有凝聚力、战斗力强,走群众路线,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运用“4+2”工作法开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抢抓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以优质小麦和蔬菜种植为主。该村区位优势明显,群众有传统的种菜习惯,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利用丁营村的优势,引导该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一是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二是成立专业蔬菜合作社。2005年获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称号。村内有1家杨木板材加工厂已形成较大的规模,解决了30余人的就业问题。1家养猪厂,2家养鸡厂。几年来我们利用“4+2”工作法在全村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村庄整治活动,现已打通并硬化4条2100米主次道路,并建成了一个小游园,已安装健身器材5台(套)。全村共安装太阳能23台,建成了村卫生室、文化茶馆、幼儿园等公益设施并已投入使用。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09年以来用“4+2”工作法解决了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修路、秸杆禁烧等问题。 |
崔菅村 |
腰店乡崔菅村位于腰店乡东南部,距腰店乡6公里左右,总耕地面积4504亩,总人口2433人,辖五个自然村,分别是高渠、郭营、崔营、聂庙及安子营,11个村民小组,村支两委人员共6人,党员30人,村民代表46人。其中高渠人口最多,崔营有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及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气象站一个。我村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部分养殖业和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村里有一家民办面粉厂、三家较大规模的养鸡户和两家养猪大户,还有一个投资1060万,占地50亩的大型养猪厂现已修建完毕,计划10月就要投入运行。另外投资800万的养牛厂正在施工中。我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通王集汲滩、南通桑庄高速口、西通工业示范园区燕店,北通腰店,而且条条道路都是宽敞的水泥路,道路两旁香樟树与冬青树交叉辉映,风景优美,这些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发展我村产业链条上的其它农业深加工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由于我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被评定为省级高效农业试范园区。 |
陈寨村 |
陈寨村辖6个村民小组,一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382人,耕地面积2875亩.我村南接燕店、房营村,北与黄营村接壤,东与黑龙村相接,西与赵楼村为邻。村南有村村通公路横贯东西。该村以种植业为主,种植小麦、玉米等。主要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等。近几年来杨树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该村一大经济支柱。现已建成一个板材加工厂,解决了20余人的就业问题。 存在的问题:我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整体工作长期处于落后被动状态,人们思想守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容村貌与邻村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运用“4+2”工作法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矛盾。 采取的措施 1、加强干部素质教育,提-部工作水平。在全村村组干部中开展学习党的理论教育,使之尽快适应村级工作,通过加强干部教育,使村组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乡政府保持高度统一,使全村的各项工作能有序稳步推进,在此次秸秆禁烧工作中,该村没有发现一起秸秆焚烧事件,得到了广大干群的好评。 2、强力推行“4+2”工作法,村内的各项重大事务决策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在低保对象的确定、村庄整治决策上,按照“4+2”工作法的要求,一道会一道会的开,一件一件事情的办,使广大群众能自觉的参与到工作中来,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谐了干群关系。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全村群众负重拼搏、实干兴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并积极投身到村庄整治工作中去,建成了村级卫生室、小游园、救助站、文化茶馆等设施,方便了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 |
草寺村 |
草寺村北距腰店乡政府南1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有1580多人,其中育龄妇女325人,外出打工266多人。有2700亩耕地,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支部委员3人,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24人,08年预备党员1名,09年入党积极分子2名,在校和已毕业的大学生25人,30名群众代表。 全村优势农户10家,经济能人有12人,企业家有2家,特困户有2家。 我村的主要农产品和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烟叶、棉花、大豆等。因有种烟叶的习惯,近两年新兴起烟菜套种成为我村的传统支柱产业。 |
四龙村 |
四龙村位于腰店乡东南4公里,人口1903人,430户,耕地3308亩,辖四龙、水寨、王营、李半、小李五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干部6人,党员31人,村民代表31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7人,民主理财小组4人。我村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有饭店1个,磨面机2个,大马力机械2个。我村有张殿斌建筑队、王玉柱建筑队、张中义建筑队、张金猛建筑队,养猪规模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张艳辉养猪场、张桂林养猪场、张铁林养猪场,养鸡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张学高养鸡场、张来仓养鸡场、张保春养鸡场、李路才养鸡场, 09年以来用“4+2”工作法,解决了村庄整治、禁烧麦茬、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问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