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家镇位于长武县境南部。东连亭口乡支村,南邻甘肃省邵寨镇,西北与枣园、冉店乡以黑河流域为界。镇域面积77.8平方公里。全镇总耕地面积31332亩,户数4017户,人口15701人。辖2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巨家村,北距县城30公里(水平距离18公里)。因古时居住的部族为巨姓而得名。1998年5月撤乡建镇。地形中部塬面平坦开阔,西北部边缘为山坡沟壑地带,土壤较肥沃,地形复杂,人均土地面积较多,宜于农林牧业全面发展。境内有县办红星林场、马成寺庙、潘家寺、化阁寺、佛爷殿、常家周文王寺庙、韩党村东汉墓群、赤峪东汉御史宝遗址、湾李村老虎沟新石器遗址、强村新石器遗址等人文景观。黑山晋枣是其特产。长巨路、亭巨路、巨枣路穿境而过,交错纵横,交通便利。每旬三、六、九逢集。镇驻地有中小学、医院、兽医院、农机站、供销社、农行营业所、信用社、粮站、税务所、工商所、派出所、电管站、电信所、邮政所、敬老院16个企事业单位。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74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449万元,财政收入6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元;全镇果园总面积10350亩,大家畜存栏5388头,其中牛4125头,猪1263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2947.5吨,人均产粮393公斤。全年招商引资完成11个项目,到位资金572万元。全年劳务输出4872人,实现经济收入445万元。全年工作评比有14项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镇上被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57万人 | 77.8平方公里 | 610428102 | 712000 | 0910 | 查看 巨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新家坡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新家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强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强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成寺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马成寺村谷歌卫星地图 |
赤峪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赤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荣兴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荣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常家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常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车圈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车圈村谷歌卫星地图 |
西王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西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韩党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韩党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家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马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四合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四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尧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三尧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六股路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六股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巨家村 | ·长武县旅游·长武县特产·长武县十大特产·长武县十景·长武县 | 0 |
---- |
查看 巨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昭仁街道 |
昭仁街道位于长武县境中部。南隔黑河与枣园乡相望,东接冉店乡,西连丁家镇,北依地掌乡、彭公乡,面积47.6平方公里。人口3.1964万人,耕地27620亩。全镇辖25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是长武县城所在地,历为县治城区,唐至德二年(757年)设宜禄驿,为"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和盐马交换关市之一。宋代地置宜禄县。明初改设宜禄驿·承署·递运所。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于宜禄镇复置长武县,宜禄镇因唐代名刹"昭仁寺"在东街,改名昭仁镇。清末民初成为秦陇交界物资集散地。解放后,为城关区、乡、管区、公社所在地。2001年12月,原罗峪乡并入昭仁镇。地势西北稍高,东南偏低。镇区近郊土壤肥沃,田园平整,农业生产条件好。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镇域经济三产并进。农业主导产业为苹果生产和畜牧业,年产值近3000万元。近年来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商贸流通活跃。镇驻地有中小学、医院、信用社等机关事业单位及较为完备的公共福利设施。境内的"灵泉晨曦"和"宜山秀水"为"长武八景"中的盛景。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2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685.4万元,财政收入52.86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756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元。苹果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750亩。畜牧养殖业不断扩大,黄牛存栏达到865头,奶牛存栏达到502头,羊存栏1324只,生猪存栏817头。 近看来,昭仁镇先后被省委、市委命名为“小康乡(镇)先进党委”、“文明乡镇”、“教育强镇”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先进乡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二等奖”。. |
相公镇 |
相公镇位于长武县城北部偏东,东隔泾河与彬县相望,南临鸦儿沟毗邻冉店乡,西依彭公乡,北连芋元乡。面积33.3平方公里。全镇辖17个行政村,3435户,13030人。镇政府驻地相公村,西距县城14公里(水平距离10公里),相公镇因隋尚书牛弘故里相公庄得名。地形呈缓坡状,西北高、东南低;沟壑多、河滩地少,农林牧副业发展较快。胡家河有民国时期修建的广仁自流渠。1974年建朝阳水电站于胡家河村-沟口。长宁公路穿镇而过,长(武)宁(县)大桥功能显著。镇驻地有小学、中学、医院、兽医院、农机站、供销社、银行营业所、邮电所、税务、工商所、广播站、书店、剧场、舞台和文化站各1所(处),有水泥预制厂等乡镇企业509户,龙头村设有粮站。镇北有牛弘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公镇集市形成于清末,每旬二、五、八逢集,宁县、正宁、彬县接界乡民赶集众多。随年成季节变化,粮油、畜禽、瓜果、-、旱烟及农付产品,交易相继活跃。1998年撤乡建镇,城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客商往来繁多,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苹果、烤烟、大棚菜,是该镇的主导产业。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88万元,工农总产值达到3047万元,财政收入完成34.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409元,全镇果树面积13617亩,其中挂果7460亩,年总产量1.5万吨,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2004年底,牛存栏488头,生猪存栏1012头,羊存栏1023只,鸡存栏3694只,年内出栏1200头(只),总产值达258万元,全年种植优质牧草142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500吨。 2004年1月,被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评为“2003年党管武装先进单位”;3月份,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3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6月份,被县委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获得党内法规竞赛三等奖;8月份,被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促进就业先进单位”;12月份,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创建工作先进乡镇一等奖”。. |
巨家镇 |
巨家镇位于长武县境南部。东连亭口乡支村,南邻甘肃省邵寨镇,西北与枣园、冉店乡以黑河流域为界。镇域面积77.8平方公里。全镇总耕地面积31332亩,户数4017户,人口15701人。辖2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巨家村,北距县城30公里(水平距离18公里)。因古时居住的部族为巨姓而得名。1998年5月撤乡建镇。地形中部塬面平坦开阔,西北部边缘为山坡沟壑地带,土壤较肥沃,地形复杂,人均土地面积较多,宜于农林牧业全面发展。境内有县办红星林场、马成寺庙、潘家寺、化阁寺、佛爷殿、常家周文王寺庙、韩党村东汉墓群、赤峪东汉御史宝遗址、湾李村老虎沟新石器遗址、强村新石器遗址等人文景观。黑山晋枣是其特产。长巨路、亭巨路、巨枣路穿境而过,交错纵横,交通便利。每旬三、六、九逢集。镇驻地有中小学、医院、兽医院、农机站、供销社、农行营业所、信用社、粮站、税务所、工商所、派出所、电管站、电信所、邮政所、敬老院16个企事业单位。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74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449万元,财政收入6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元;全镇果园总面积10350亩,大家畜存栏5388头,其中牛4125头,猪1263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2947.5吨,人均产粮393公斤。全年招商引资完成11个项目,到位资金572万元。全年劳务输出4872人,实现经济收入445万元。全年工作评比有14项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奖励,镇上被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 |
丁家镇 |
丁家镇位于长武县境西南部2.5公里处,北临洪家镇、地掌乡,西连洪家镇、甘肃省泾川县,南接甘肃省灵台县独店镇和长武县枣园乡。东依昭仁镇,镇政府驻地丁家村,东距县城3公里。解放前属昭仁镇,解放后为城关区丁家乡管区。地形北部为广阔平坦塬面,南部为残塬沟壑,黑河川道为台田滩地。面积32.9平方公里。312国道穿境而过,长(长武)灵(灵台)公路横贯中部各村,是秦陇通衢,经济繁华之重镇。交通方便,林茂果香,土沃粮丰,民风淳厚。 全镇辖1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609户,10393人。(其中:农业人口9665人,总劳动力4803人。)总耕地面积17427亩(其中:塬地10421亩,山地4319亩,滩地1884亩。)全镇粮食作物面积为13323亩,果树面积3139亩(其中:挂果面积2813亩,杂果面积293亩),全镇年可生产优质苹果200多万斤,远销全国各地,产业以农、牧业生产为主。果品面积占粮食面积的25.7%。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特产有苹果、大枣、核桃、花椒等;畜牧业是该镇新兴的产业。全镇现有奶牛、黄牛713头,生猪1568头。. |
洪家镇 |
洪家镇位于长武县西部,距离县城6公里。与甘肃省泾川县窑店镇接壤。全镇辖21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3481户,14128人(其中:农业人口13486人).耕地面积25770亩。历来是陕西的边陲重镇,是长武县地势最为平坦,地形地貌相对最好的乡镇。西兰公路横贯东西,全镇交通便利,电力、通讯畅通。镇政府所在地关路村,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服务中心,是陕甘交界处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全镇有学校12所、卫生院1处、农机管理站1处、工商所1处。主导产业是果、畜、粮、烟。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1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1元;全镇果树面积达到13800亩,奶牛存栏850头,黄牛存栏1860头,羊只存栏3250只,生猪存栏4700头,鸡存栏2.5万只。. |
亭口镇 |
亭口乡位于长武县东南部,东临泾河与彬县水帘乡车家庄相望,西邻巨家镇,北靠冉店乡,南与彬县永坪乡、甘肃省灵台县邵寨镇以地权为界,面积118.7平方公里。全乡辖39个行政村,4965户,2.1万人,是长武县人口和面积第一大乡。乡政府驻地亭北村,西距县城20公里。据考证,亭口因泾、黑两河在此交汇,是汉以来出使西域的必经渡口。又因距彬州(现在彬县)、甘肃灵台县邵寨镇、彬县北极镇、长武县城各40里,古代40里为一亭,故取名为亭口。境内四季分明,光热、水力、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35.3亿吨,占彬长煤田的56%。2002年山东淄博煤业有限集团开发亭南煤矿。地形以沟壑山坡为主,西南少数村为平坦塬面,形成了川塬坡咀相间,沟壑纵横的地貌。2001年11月撤乡并镇时,将原路家乡并入亭口乡。全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312国道穿越东北部,交通便利,1999年修建的黑河大桥高89米,长962米,为西北桥梁之最。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以苹果、酥梨、核桃、柿子、大枣为主,尤以盛产柿饼远近闻名。境内有县办安华苗圃,乡驻地有中小学、医院、兽医院、农技站、供销社、农业银行营业所、信用社、税务所等企事业单位。粮、果、畜为其主导产业。为新时期长武县重点发展的乡镇,亭口工业园区的建成,将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580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408万元,财政收入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9元;全乡果树面积达到8204亩,粮食总产量达到了8800吨。畜牧业逐步形成规模,全乡黄牛存栏2780头、羊存栏3294只、生猪存栏2259头、兔存栏1083只。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个,引进资金610万元。全乡多项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招商引资、党管武装、创建“五个好”党委、计划生育省级综合服务县创建、纪检、监察被评为先进单位,还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
彭公镇 |
彭公镇位于长武县境北部。东与相公、芋元乡接壤,南与昭仁镇以鸦儿沟为界,西邻地掌乡,北至泾河流域以地权与甘肃省宁县分属,面积48.6平方公里。全乡总户数4397户,人口16962人,辖行政村17个。乡政府驻地彭南村,西距县城7公里(水平距离5公里)。解放前属进贤乡,解放后属于相公区,为彭公乡管区,公社驻地。全乡地势平坦开阔,南北边缘有山坡和川道、谷滩地。主产粮、果、油等作物。林业生产基础雄厚,方庄林场一九九九年受到国务院嘉奖。畜牧业发展前景好。全乡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长宁公路穿越塬面,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马坊、七里水库等景点。方庄、彭南、丰头等村发现古遗址,出土文物较多。乡驻地有中小学、医院、兽医院、农机站、信用社、公安派出所、书店、文化站、广播站,另外还有建材厂、水泥预制厂等乡村企业。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3542.4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02.5万元,财政收入48.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7元;全乡果树总面积16907亩,粮食总产679.94吨。牛存栏1066头、羊存栏838只、生猪存栏915头。. |
枣元镇 |
枣元镇位于县城西南部残塬沟壑区,距县城跨黑河13公里。东与昭仁镇、冉店乡相连,南与巨家镇相接,西与甘肃省灵台县吊街乡接壤,北与丁家镇相邻。地形属梁峁沟壑区,中部塬面狭长,两侧临南河、黑河,至河川口村交汇,长灵公路(长武县至甘肃省灵台县)贯穿其境,乡村道路畅通,交通便利,面积58.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枣园村。现辖18个行政村、2162户、8673人。乡政府驻地有信用合作社、农机管理站、兽医站、邮政所、电信所、中心卫生院、九年制小学、粮站、税务所、烟站、供水站等事企业单位;境内有枣园建材厂、李家洼水泥预制厂等集体、私营企业。街道饮食服务摊点20家。农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等为主。主导产业为烤烟,面积约5000亩。同时,枣元乡是全县万寿菊生产典型基地。境内有西河遗址、张家沟遗址、郭村唐代墓葬遗址等文物古迹。2004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7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52万元,财政收入8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9元;全乡果树面积达到6800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14万斤,万寿菊920亩;全乡大家畜存栏1010头。全乡烤烟种植3010亩,收购烟叶80.9万斤,实现产值286.7万元;完成了一条梁人饮工程,新修了牛王、李家洼、张家沟、贾家咀人饮工程,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全乡劳务输出2368人,增加农民收入947万元。全年招商引资完成了13个项目,引进资金727.5万元。总长3.5公里的安家河村道路硬化已投入使用,完成移民搬迁20户,建成蔬菜大、中棚23座,并投入使用。“一条梁”林道硬化工程已建成通车。2004年2月,市委市政府授予枣元乡政府“2003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3年烟叶生产收购工作先进乡镇一等奖”,4月,县委县政府授予枣元乡政府“2003年度农村小康建设先进单位”,7月,县委授予枣元乡党委“五个好”乡镇党委,10月,县政府授予枣园乡政府“烤烟生产一等奖”、“万寿菊种植一等奖”,12月,县委县政府授予枣元乡政府“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创建工作先进乡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