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密市 >> 伊州区

伊州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伊州区谷歌卫星地图)


伊州区简介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乡,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是哈密地区的驻地。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公里边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驻哈密市大营房。
  哈密市面积8.5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404公里,南北宽约322公里,约占全疆总面积的5.2%。城市规划区界定面积333.3平方公里,现建成区面积25.89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
  东汉时称伊吾卢,置宜乐都尉。
  三国时魏置宜禾伊吾都尉。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设伊吾郡。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后改称伊州。
  唐末归西汉金山国,后转附西州回鹘汉国。
  元代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
  元末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明朝置哈密卫。
  清康熙年间一度被蒙古准格尔部占领,后归附清朝,被封为一等札萨克,编旗设队。
  清乾隆年间设哈密厅,光绪年间改为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哈密县。
  1961年国务院决定以原哈密镇为基础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销哈密市,1977年1月恢复哈密市。1
  98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哈密县,政区并入哈密市。
  1984年5月完成撤县并市工作。
  行政区划
  下辖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2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东河区街道、西河区街道、新市区街道、丽园街道、石油新城街道;雅满苏镇、七角井镇、星星峡镇、二堡镇;沁城乡、乌拉台哈萨克族乡、双井子乡、大泉湾乡、陶家宫乡、回城乡、花园乡、南湖乡、五堡乡、德外都如克哈萨克族乡、西山乡、天山乡、白石头乡、城郊乡、柳树沟乡。境内有:三道岭矿区、园林场、伊吾军马场、兵团红星一场、兵团红星二场、兵团红星三场、兵团红星四场、兵团黄田农场、兵团火箭农场、兵团柳树泉农场、兵团红星二牧场、牙吾龙扶贫开发区、骆驼圈子开发区)
  交通运输
  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国道312线、兰新铁路、亚欧通信光缆横贯哈密。东北、华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该公路的建成将使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距离缩短约1400公里。312国道哈密—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哈密—罗布泊公路建设项目、哈密机场复航项目顺利完成,现已通航。哈密—南疆铁路干线的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哈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区共有铺装道路54条,道路总长约71公里,面积1377399平方米。主干道23条,次干道31条,形成了主次干道为主,支路为辅,内外相连,首尾相接,纵横交错的平面交通路网。市内共有公交车辆186辆(含4辆城市观光大巴),公交线路十五条,共有高、中档出租车近1000余辆。
  2004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9亿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0.24亿元,增长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1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2万户。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国第二;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仅次于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农业资源 哈密市的气候非常适宜瓜果作物生长,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产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全市无霜期182天。
  气温 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风能 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有发展风力发电的独特条件。
  由于哈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哈密市的植物分为农作物、花卉、中草药、林木和草源五大类,10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糜谷、荞麦、棉花、豆类、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枣、杏、梨、苹果等;野生中药材中面积较大的有党参、雪莲、柴胡、大黄、麻黄、甘草等150多种;林木中有落叶松、方松、胡杨、山白杨、梭梭、红柳、沙枣等天然林树种。
  哈密市域内动物分为兽、禽、蛇虫、鱼等4大类数百种,兽禽类主要有:羊、牛、马、骡、驴、骆驼、鸡、鸭、兔等。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雪豹、马鹿等,受国家保护禽类主要有雪鸡、天鹅、鹰、长耳鹗等。
  旅游资源哈密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星罗棋布,闻名瑕迩。雄伟的天山横贯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气温带,山北雪山草原风光、山南大漠风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风光缩影”之说。主要自然人文景观有雄伟的、神秘的、、等,其中享有瑞士风光的东天山名胜风景区,已被列为国家AA-风景区;同时还开辟有大漠风光探险游、“农家乐”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哈密市列为新疆四大旅游重点建设城市,星级宾馆10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哈密市东天山“新、奇、险、特”旅游线路的开放,是哈密市与吐鲁番、的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区建设为一线,互为补充,各具特色。 哈密主要旅游景点:哈密鸣沙山 ·怪石山 ·巴里坤湖 ·哈密回王陵 ·盖斯墓 ·白石头 ·丝路烽燧 ·哈密天山庙 ·松树塘 ·墩墩湾 ·口门子 ·哈密庙尔沟 ·喀尔里克冰川 ·哈密黑沟·拉甫乔克故城 ·五堡墓地 ·哈密博物馆 ·焉不拉克古墓群 ·佛教寺遗址 ·巴里坤古民宅2004年,市域生产总值完成45.1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产5.99亿元,增长6.5%;二产16.66亿元,增长2.5%;三产22.49亿元,增长13.7%。财政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7.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5.28亿元。2004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8.1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0.55亿元,增长30%;市域接待区内外游客59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又称。按照规定日期,在封斋一月满时开斋,开斋之日就是肉孜节。节日期间互相拜访问候。又叫就是宰杀牲畜祭祀“安拉”(伊斯兰教的真主),与亲友分享。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节日期间民间举行文体活动。按照习惯,回族过肉孜节比较隆重,而、等民族则把古尔邦节作为大节。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
  哈辉歌迷
  歌手哈辉的歌迷自称哈密,取名于谐音“哈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0万人 81793.94平方公里 650502 839000 0902 查看 伊州区谷歌卫星地图

伊州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东河区街道 0 0 可园社区 花园社区 胜利社区 迎宾社区 融合路社区 向阳路社区 安全路社区 青年南路社区 青年北路社区 青年路西社区 青年路东社区 复兴路社区 建国北路社区 广场南社区 阿牙社区 查看 东河区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西河区街道 0 0 团结社区 惠康南社区 建国南路社区 中山北路社区 天山西路社区 滨河路社区 老城社区 中山南路社区 惠康园社区 文化路社区 查看 西河区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新市区街道 0 0 天虹社区 惠秀园社区 启辰社区 光辉社区 光明路社区 田园路社区 天山北路社区 机辆路社区 祥和社区 阳光社区 启明新村社区 惠泽园社区 北郊路社区 查看 新市区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丽园街道 约4.55万人 10.57平方公里 新民社区 科苑城社区 新丰社区 新华社区 八一路社区 前进西路社区 友谊社区 七一路社区 建设路社区 丽园社区 查看 丽园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石油新城街道 0 27.6平方公里 西环路社区 中区社区 农场社区 东环路社区 南环路社区 支油区社区 北环路社区 查看 石油新城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雅满苏镇 约2900人 440平方公里

----

查看 雅满苏镇谷歌卫星地图
七角井镇 约3000人 10390.9平方公里

----

查看 七角井镇谷歌卫星地图
星星峡镇 约4000人 2726平方公里

----

查看 星星峡镇谷歌卫星地图
二堡镇 0 0

----

查看 二堡镇谷歌卫星地图
沁城乡 约1万人 9684平方公里

----

查看 沁城乡谷歌卫星地图
乌拉台哈萨克族乡 0 90平方公里

----

查看 乌拉台哈萨克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大泉湾乡 约1.08万人 1.3平方公里

----

查看 大泉湾乡谷歌卫星地图
陶家宫乡 约1.6万人 442.4平方公里

----

查看 陶家宫乡谷歌卫星地图
回城乡 约4600人 ·哈密市旅游·哈密市特产·哈密市十大特产·哈密市十景·大同十 阿勒屯村 查看 回城乡谷歌卫星地图
花园乡 约1.05万人 331.2平方公里

----

查看 花园乡谷歌卫星地图
南湖乡 约2800人 1.5平方公里

----

查看 南湖乡谷歌卫星地图
五堡乡 约1.19万人 17159平方公里 博斯坦村 查看 五堡乡谷歌卫星地图
德外里都如克乡 约2600人 2000平方公里

----

查看 德外里都如克乡谷歌卫星地图
西山乡 0 2000平方公里

----

查看 西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天山乡 约7700人 2247平方公里

----

查看 天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白石头乡 0 312.2平方公里

----

查看 白石头乡谷歌卫星地图
柳树沟乡 0 0

----

查看 柳树沟乡谷歌卫星地图
三道岭矿区 0 0

----

查看 三道岭矿区谷歌卫星地图
山南开发区 0 0

----

查看 山南开发区谷歌卫星地图
兵团红星一场 0 0

----

查看 兵团红星一场谷歌卫星地图
兵团红星二场 0 0

----

查看 兵团红星二场谷歌卫星地图
兵团红星四场 0 0

----

查看 兵团红星四场谷歌卫星地图
兵团黄田农场 0 0

----

查看 兵团黄田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兵团火箭农场 0 0

----

查看 兵团火箭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兵团柳树泉农场 0 0

----

查看 兵团柳树泉农场谷歌卫星地图

伊州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伊州区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乡,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是哈密地区的驻地。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公里边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驻哈密市大营房。   哈密市面积8.5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404公里,南北宽约322公里,约占全疆总面积的5.2%。城市规划区界定面积333.3平方公里,现建成区面积25.89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   东汉时称伊吾卢,置宜乐都尉。   三国时魏置宜禾伊吾都尉。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设伊吾郡。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后改称伊州。   唐末归西汉金山国,后转附西州回鹘汉国。   元代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   元末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明朝置哈密卫。   清康熙年间一度被蒙古准格尔部占领,后归附清朝,被封为一等札萨克,编旗设队。   清乾隆年间设哈密厅,光绪年间改为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哈密县。   1961年国务院决定以原哈密镇为基础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销哈密市,1977年1月恢复哈密市。1   98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哈密县,政区并入哈密市。   1984年5月完成撤县并市工作。   行政区划   下辖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2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东河区街道、西河区街道、新市区街道、丽园街道、石油新城街道;雅满苏镇、七角井镇、星星峡镇、二堡镇;沁城乡、乌拉台哈萨克族乡、双井子乡、大泉湾乡、陶家宫乡、回城乡、花园乡、南湖乡、五堡乡、德外都如克哈萨克族乡、西山乡、天山乡、白石头乡、城郊乡、柳树沟乡。境内有:三道岭矿区、园林场、伊吾军马场、兵团红星一场、兵团红星二场、兵团红星三场、兵团红星四场、兵团黄田农场、兵团火箭农场、兵团柳树泉农场、兵团红星二牧场、牙吾龙扶贫开发区、骆驼圈子开发区)   交通运输   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国道312线、兰新铁路、亚欧通信光缆横贯哈密。东北、华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该公路的建成将使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距离缩短约1400公里。312国道哈密—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哈密—罗布泊公路建设项目、哈密机场复航项目顺利完成,现已通航。哈密—南疆铁路干线的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哈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区共有铺装道路54条,道路总长约71公里,面积1377399平方米。主干道23条,次干道31条,形成了主次干道为主,支路为辅,内外相连,首尾相接,纵横交错的平面交通路网。市内共有公交车辆186辆(含4辆城市观光大巴),公交线路十五条,共有高、中档出租车近1000余辆。   2004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9亿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0.24亿元,增长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1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2万户。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国第二;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仅次于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农业资源 哈密市的气候非常适宜瓜果作物生长,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产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全市无霜期182天。   气温 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风能 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有发展风力发电的独特条件。   由于哈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哈密市的植物分为农作物、花卉、中草药、林木和草源五大类,10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糜谷、荞麦、棉花、豆类、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枣、杏、梨、苹果等;野生中药材中面积较大的有党参、雪莲、柴胡、大黄、麻黄、甘草等150多种;林木中有落叶松、方松、胡杨、山白杨、梭梭、红柳、沙枣等天然林树种。   哈密市域内动物分为兽、禽、蛇虫、鱼等4大类数百种,兽禽类主要有:羊、牛、马、骡、驴、骆驼、鸡、鸭、兔等。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雪豹、马鹿等,受国家保护禽类主要有雪鸡、天鹅、鹰、长耳鹗等。   旅游资源哈密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星罗棋布,闻名瑕迩。雄伟的天山横贯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气温带,山北雪山草原风光、山南大漠风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风光缩影”之说。主要自然人文景观有雄伟的、神秘的、、等,其中享有瑞士风光的东天山名胜风景区,已被列为国家AA-风景区;同时还开辟有大漠风光探险游、“农家乐”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哈密市列为新疆四大旅游重点建设城市,星级宾馆10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哈密市东天山“新、奇、险、特”旅游线路的开放,是哈密市与吐鲁番、的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区建设为一线,互为补充,各具特色。 哈密主要旅游景点:哈密鸣沙山 ·怪石山 ·巴里坤湖 ·哈密回王陵 ·盖斯墓 ·白石头 ·丝路烽燧 ·哈密天山庙 ·松树塘 ·墩墩湾 ·口门子 ·哈密庙尔沟 ·喀尔里克冰川 ·哈密黑沟·拉甫乔克故城 ·五堡墓地 ·哈密博物馆 ·焉不拉克古墓群 ·佛教寺遗址 ·巴里坤古民宅2004年,市域生产总值完成45.1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产5.99亿元,增长6.5%;二产16.66亿元,增长2.5%;三产22.49亿元,增长13.7%。财政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7.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5.28亿元。2004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8.12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0.55亿元,增长30%;市域接待区内外游客59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1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又称。按照规定日期,在封斋一月满时开斋,开斋之日就是肉孜节。节日期间互相拜访问候。又叫就是宰杀牲畜祭祀“安拉”(伊斯兰教的真主),与亲友分享。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节日期间民间举行文体活动。按照习惯,回族过肉孜节比较隆重,而、等民族则把古尔邦节作为大节。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   哈辉歌迷   歌手哈辉的歌迷自称哈密,取名于谐音“哈迷”   

巴里坤县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于天山东段北麓,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地理坐标为东经91°19′30″~94°48′30″、北纬43°21′~45°5′19″,。。东与伊吾县毗邻,西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相连,南与哈密市相接,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305公里)。东西长276.4公里,南北宽180.6公里,总面积38445.3万方公里。辖2镇、10乡,47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委会,县政府驻巴里坤镇。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2个农(牧)场。县城距乌鲁木齐市709公里。1995年末总人口为10 .08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占 28.43%,汉族占 69.78%,其他民族占 1.79%。   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西部、南部为天山山脉,中部为北天山及丘陵山区,由西向东倾斜形成起伏不平的波浪式谷地,东部、北部为平原地区。水资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和山间泉水。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温变化剧烈,南北气候差异明显,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年均气温3.6℃,年均降水89毫米。   行政区划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辖4个镇、8个乡:巴里坤镇、博尔羌吉镇、大河镇、奎苏镇、萨尔乔克乡、海子沿乡、下涝坝乡、石人子乡、花园乡、三塘湖乡、大红柳峡乡、八墙子乡。境内有:兵团红山农场、兵团红星一牧场、红星一牧场良种繁育场。县人民政府驻巴里坤镇。   巴里坤镇    代码:652222100 辖7个社区:广东路社区、广场巷社区、新市路社区、团结路社区、解放路社区、光明路社区、天山路社区。   奎苏镇   代码:652222103 辖10个村委会:奎苏村、二十里村、拐把头村、三十户村、南湾村、小柳沟村、板房沟东梁村、板房沟村、楼房沟村、牧业村。   博尔羌吉镇    代码:652222101 辖2个社区: 镜儿泉社区、二红山社区。   大河镇    代码:652222102 辖8个村委会:旧户西村、大柴沟村、干渠村、东头渠村、旧户东村、新户村、商户村、西户村。   下涝坝乡    代码:652222202 辖2个村委会:下涝坝村、小红柳峡村。   萨尔乔克乡    代码:652222200 辖3个村委会:苏吉西村、苏吉东村、自流井村。   石人子乡    代码:652222205 辖4个村委会:三十里馆子村、石仁子村、大泉湾村、韩家庄村。   海子沿乡    代码:652222201 辖3个村委会:海子沿村、尖山子村、卡子湖村。   花园乡    代码:652222206 辖3个村委会:花庄子村、南园子村、头道河村。   三塘湖乡    代码:652222207 辖4个村委会:中湖村、上湖村、下湖村、岔哈村。   八墙子乡    代码:652222209 辖1个村委会:阿格喜沃巴村。   大红柳峡乡    代码:652222208 辖3个村委会:大红柳峡村、花儿刺村、北山村。   历史沿革   巴里坤,一说系突厥语“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说系蒙古语“巴尔库勒”的谐音,意为“虎前爪”,以地势险要取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   巴里坤古称蒲类国,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为匈奴游牧地。东汉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属匈奴。北魏属柔然、高车。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建蒲类县。宋代属伊州。元代属别失八里行省东境,始称巴尔库勒。明代属瓦剌和硕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内附,改巴尔库勒为巴里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巴里坤直隶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清咸丰五年(1855年)裁府改设镇西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撒厅设镇西县。民国23年(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1954年恢复巴里坤县名,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现隶届哈密地区。   基本情况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特征为三山(巴里坤山、莫钦乌拉山、东准噶尔断块山)夹两盆(巴里坤盆地、三塘湖盆地)。山地占38.9%,平原占11.8%,戈壁荒漠占49.3%。有大小河流46条,地表水资源量为2.71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为2.33亿立方米。野生动物资源有雪豹、马鹿、盘羊、雪鸡等。野生植物和菌类资源有500余种,其中雪莲、蘑菇、催生草被称为草原“三宝”。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铅、铁、钛、金、铜、芒硝、盐等。   气候特点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属温带亚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O℃,极端最高气温33.5℃,极端最低气温-43.6℃,年平均有3.1五天日最高气温在30C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3213.l小时,≥10C的积温1735.0℃,无霜期102天。年平均降水量203.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621.7毫米。   巴里坤县光能资源丰富,为全国光能资源较优地区之一。太阳辐射每年一般在146.5—158千卡/平方厘米之间。由于地形的原因,辐射由北向南递减。一年中,总辐射以12月最少,从1月起逐月增多,5月或6月达到最大值,以后又逐月减少。巴里坤的日照时数以汉水泉最多,年日照时数可达3400小时左右,近天山区一般为2800小时。   森林资源   县境内共有林地493.3万亩   水资源   县境内有大小山水河46条,年径流量2.44亿立方米,加上泉水、坎儿井水,地表水径流量共3.42亿立方米。   巴里坤县矿泉水储量经自治区水质委员会测定,储量为13.377万吨。据化验,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锶,是全国少数含锶多的天然矿泉水(锶含量是崂山的2倍而且终年恒低温),但因交通、营销和广告宣传等因素,致使这纯天然保健饮料未能走向全国。它是一种深层地下承压水经长距离潜流后在下游隔水层中断的特殊地层排泄涌出。它的补给水源来自天山腰部林区。   野生植物资源   有500多种,可入药的达百余种,有优良牧草40余种,其中雪莲、蘑菇、益母草被称为草原“三宝”。   经济情况   该县以牧业为主,素有“古牧国”之称。现有耕地2. 86万公顷(42.9万亩)、森林32. 53万公顷(488万亩)、草场143.93万公顷(2159万亩)。畜牧业以草原放养为主,牲畜有羊、牛、马、骆驼等。农产品有小麦、青稞、大麦、豌豆、油菜、马铃薯等。工业以皮革和粮油加工为主。   交通旅游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3省道是其重要的交通干线。 2000门程控电话和哈巴(哈密——巴里坤)二级光缆干线已与全国联网。地处该县的季节性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对蒙古国的重要通商口岸之一。   该县的文化遗迹有东汉任尚碑、裴岑碑、唐朝大河古城等,风景名胜有天山松雪、镜泉宿月、黑沟藏春、百川西流、沙山藏营等。   

伊吾县

  伊吾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天山北麓东段,县境东西长215公里,南北宽175公里,国境线长274公里,总面积19519平方公里。县域地处高寒,群山环抱,最高海拔4888米、最低海拔260米,县城海拔1700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东西部气温差异大,最高气温43.5℃、最低气温-40℃。年降水量11.5—200毫米,年蒸发量2000—4378毫米;年无霜期最长175天,最短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3326小时,风、雪、洪、旱、虫灾经常发生,是自治区的易灾县,系五类高寒艰苦地区,属全国少有的少、小、边、穷县。   伊吾县辖五乡两镇、2个牧民扶贫搬迁定居开发区、32个行政村。2007年总人口21079人,其中,城镇人口7856人,农业人口13223人。   伊吾县是全疆21个牧业县之一。全县可垦荒地面积34万亩,耕地总面积9.038万亩,占可垦面积的26.58%;各类草场837.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28.3%;林业用地面积87.9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5%。农业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攻方向,种植业以哈密瓜、饲草、小麦、玉米、棉花、蔬菜为主;畜牧业以羊、牛、生猪、土鸡、鱼为主。2003年经自治区环保局批准,成为全疆第一个“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县”。目前,县域内829.62万亩天然草场及其放养的23.1万头(只)羊、牛、马、驼,淖毛湖镇3308亩哈密瓜、苇子峡乡3000亩野山杏、吐葫芦乡2300亩苜蓿、25000平方米天山野蘑菇,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南京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及有机转换期认证。已注册的“淖毛湖”牌晚熟哈密瓜和“途阔”牌哈密盐池羊肉享誉区内外。   县委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到2020年GDP翻四番的宏伟目标,努力建设“强而精、富而美、人口小县、经济强县”,“坚持一个战略(生态立县、科教兴县、品牌促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围绕五个率先(率先完成脱贫,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率先实现城镇化),打好三张牌(一是有机食品;二是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重点的资源型工业;三是特色旅游),实现六个新跨越(新型工业化、有机农业、特色旅游、生态建设、高科技节水、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狠抓打基础,调结构,治环境三件大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突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城镇化三大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农业、矿业、旅游、商贸等产业欣欣向荣。现已建成全疆最大的有机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水利、电力、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邮电、教育、卫生、环保等公益事业突飞猛进;路网遍布乡村,电网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林网化建设已通过自治区验收,卫星、微波、数字化通讯网络到村到户,国际国内信息通畅、快捷便利。预计2007年,完成伊吾县生产总值5.04亿元,同比增长20.9%。地主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1801万元增长到3600万元,人均财力1731元,同比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亿元,同比增长187.5%。招商引资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212.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11元,较上年增加596元。   基础设施   电力状况:伊吾县电网覆盖全县五乡二镇,目前输变电线路全部为35千伏,配网线路为10千伏和400伏。电源为火电和水电,火电由军马场输送,水电由峡沟水电站、吐尔干沟水电站、伊吾河南岸水电站输送。 全县有变电所6 所,主变电总容量为7950千伏安,其中,伊吾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000千伏安;淖毛湖变电所主变容量为3150千伏安、盐池变电所主变容量为1000千伏安、前山500千伏安、下马崖800千伏安、苇子峡500千伏安。全县最高负荷1600千伏安,最低负荷400千伏安,淖毛湖最高负荷700千伏安。 “十一五”期间,我县将坚持以园区建设为依托,围绕淖毛湖煤田综合开发项目,通过积极引进以优势资源加工为重点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发展以电力、高耗能为主的重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和矿产资源深加工等产业。2008年建成装机容量为2×30万千瓦的电厂和300万吨/年配套煤矿,同步建设二甲醚或-5万吨/年项目;2010年启动二期扩建工程,使电厂扩容至2×300万千瓦,配套煤矿年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二甲醚或-建设规模10万吨/年。建成新疆“西电东输”重要的电源辅助基地和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已与华电达成协议,拟投资煤变电、煤化工项目。   交通状况:“十五”期间,伊吾县把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力促伊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先行工程和重中之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近五年公路建设的投资额就超过上世纪后五十年伊吾公路建设投资额的总和。县域交通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省、县道为主干,连接各乡镇(团场)布局合理、功能较为完善的公路网络,改变了以往伊吾人行车难、出行难和乘车难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将以提高现有路网服务水平和抗灾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城镇道路功能为中心,以建设乡村经络、提高通达深度为着力点,全面优化公路网络的整体结构布局。伊吾县“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新改扩建道路723.2公里。其中,县乡道路87.2公里均为三级次高等级路面;乡村道路636公里,三级路面35公里,四级路面601公里。预计到2010年全县五乡二镇、3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道路黑色化,等级公路达到100%,计划内新增498.2公里道路。   自然资源    水资源状况:全县水资源自成体系,水资源总量为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577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存量为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0068亿立方米。县境内地表径流主要为大小27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年径流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的河流有3条,分别为伊吾河、吐尔干沟河(盐池区域)和四道白杨沟河(淖毛湖区域)。特别是伊吾河是哈密地区,乃至整个东疆唯一的一条常流河。    矿产资源状况:伊吾县境内已发现有煤、铁、金、铜、毛矾石、膨润土、石盐、石灰石、黄铁矿、铝、锰、玛瑶、等十几种矿种,二十余处矿产地。   ⒈铁矿。主要分布在淖毛湖琼河坝矿区,以磁铁矿为主。其中宝山铁矿 1999年探明储量272.3万吨,平均品位55%,低硫、磷,易开采,自1996年开始生产至现在,共计生产了近144.7万吨,截至2005年底保有储量为98.l万吨,预测储量为300—400万吨。琼河坝铁矿探明储量42万吨,现正在筹建中。两处矿点均由哈密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采,年生产30万吨,产值过1亿元。   ⒉煤矿。主要分布在淖毛湖北英格库勒一艾格孜苏一带,种类为长焰煤。探明储量为1360万吨,1994年新疆煤田地质局《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第三次煤田预测), 经初步预测,煤炭分布面积近2166平方公里,平均厚度10.87米,预测储量为282.6亿吨,且埋藏浅,易开采。目前,由伊吾县煤矿、淖毛湖农场煤矿开采,为露天开采,现年产煤30万吨。   ⒊金矿。主要为岩金,岩金点较多,有淖毛湖的北山金矿、苇子峡大、小金矿、均做过不同程度的工作。其中淖毛湖金矿矿区近50平方公里,其中淖毛湖北山金矿面积1.858平方公里,平均品位2.3克/吨,目前探明储量为 1079公斤,估计储量10-15吨。苇子峡大、小金沟、梭梭泉金矿已由地质六大队做过普查工作,矿区面积东西长17公里,宽6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平均品位6.48克/吨,预测金储量2.6吨。由外资企业伊吾县国兴矿业有限公司开采。   ⒋毛矾石矿。分布在淖毛湖,探明储量14.19 万吨。目前山伊河铝盐有限公司开采,原设计年消耗矿石1万吨,生产成品硫酸铝3000吨。   ⒌膨润土。分布在淖毛湖伊拉格勒克、白石湖、大盐池等地,为钠基膨润土,品质较好,伊拉格勒克膨润土蒙脱石含量达90%,初步探明储量4万吨。现山伊吾县膨通膨润土矿厂开采,年生产5000吨。   ⒍石盐。分布于淖毛湖、盐池,分为液体、固体。液体盐在盐池卤水中,初步探明储量有149万吨,固体盐产在大盐池、小盐池、比勒盐池等地。现正由伊吾县盐业公司开采。   ⒎砂石类。伊吾县境内古河道较多,砂石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县城、淖毛湖。目前有砂石厂3个,年生产砂石1.5万方。   ⒏粘土。主要分布在淖毛湖,现有砖场1个,年生产红砖300万块。   正在勘探的矿种还有锰矿、铜矿、石材类、铝矿、金、煤、石油等。尤其是分布在三一淖盆地的石油,近几年,已陆续开始开采。现位于我县境内共有58口油井,采油8万吨。   旅游资源   伊吾县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神秘的喀尔里克冰川,气势磅礴的红石头群,变幻莫测的军事古城堡,孤立大漠的胡杨,还有烈士陵园、卡尔桑遗址、下马崖清朝军事古城堡,拜其尔古墓群及出土青铜山羊、骆驼石岩画、硅化木遗址、卧龙山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中外客商浏览、探险、考察的胜地。   行政区划   伊吾县辖2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伊吾镇、淖毛湖镇、苇子峡乡、下马崖乡、盐池乡、吐葫芦乡、前山哈萨克族乡。境内有:兵团淖毛湖农场。   历史沿革   伊吾县,以古国而得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伊吾的维吾尔名称为“阿热吐鲁克”,即“中间的图古力克”或“中间的吐葫芦”,是维吾尔和蒙古语混合的地名;此名与“吐葫芦”有关,伊吾县城所在地周围又称“吐葫芦”,即“图古力克”(准语,物之圆者之意)的音变。   “伊吾”是隋唐以前哈密的古地名,汉称伊吾卢,隋、唐设伊吾郡,但都不是指今日伊吾县,而是指以哈密为中心及周围的地区。今之伊吾,于1929年废哈密王设哈密、宜禾、伊吾三县后转借命名。1935年7月建伊吾设治局,代行县政府职能,改设治局为县政府,1943年月1月升格为三等县。1949年9月26日,伊吾县与全疆同时和平解放,195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伊吾县人民政府。   革命历史   伊吾县具有四十天保卫战的光荣历史。1950年2月至3月,解放军六军16师46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奉中央命令,在全国战斗英雄胡青山副营长的率领下进驻伊吾。当时,伪县长艾拜都拉与匪首乌斯满及美蒋特务尧乐博斯勾结,企图以伊吾为据点,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3月27日,拉开了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的序幕,经过四十天的日夜奋战,我英勇的指战员先后击退了匪徒的7次围攻,一直坚持到大部队前来增援,粉碎了土匪三天拿下伊吾县城的狂妄梦想。保卫战结束后,彭德怀同志专门发来慰问电嘉勉二连。解放军西北军区及第一野战军授予二连“钢铁英雄连”的光荣称号。为纪念四十天保卫战中牺牲的二连烈士,1979年建起了伊吾县烈士陵园。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家定为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基地。1988年8月1日在园盘山上塑起了在伊吾保卫战中荣获三等功的军功马汉白玉雕像。   经济发展   伊吾县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瓜果、蔬菜为主,其中“淖毛湖牌”晚熟哈密瓜享誉区内外;畜牧业以牛、羊、骆驼为主,“途阔牌”哈密盐池羊肉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境内还有著名的鸣沙山,天山松涛、峡沟0、草原风光,八戒守城、喀尔里克雪峰、胜利峰、烈士陵园、胡-、卡尔桑古遗址、硅化木群等十几处旅游胜地和人文景观。   近几年,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新一届县委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重要思想,确定了“小而精,小而富,环境优美,条件优越”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立县、品牌兴县、矿业强县、旅游富县”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有效改善了伊吾的生态、生产、投资环境和干部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干成了多少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实现了伊吾人多少年来没有实现的梦想,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伊州区特产大全




伊州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