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天水 >> 秦州区 >> 大门镇

大门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门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门镇简介

  大门乡位于秦州区南部,东南接娘娘坝镇、西邻汪川、天水两镇,北与平南镇接壤。距秦州区63公里。全乡处在梁峁沟壑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海拔2010米,最低海拔1700米,年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19.5℃,年无霜期160天,年平均降雨量645.7毫米。樊罗、刘大公路穿越境内,交通较为便利。
  全乡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400亩,森林面积121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大马、葵花等。该乡雨量充足,土地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劳务输出及竹编生产在全乡经济中占一定比重。大门每逢农历一、四、七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竹木农具、日杂、百货、禽蛋、蔬菜、水果为主,规模较大。
  大门,传说在明正德二年,今大门下街朝阳观下有一门,今上街李家台也有一门,故称大门。乡政府设在上街村,乡-、乡长:刘汉杰,联系电话 0938-8551007。
  全乡有23个村委会、100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4077户,农村人口20557人,男10689人,女9868人。农村劳动力7131人,男4543人,女2588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615人,初中1720人,小学3562人,文盲半文盲1234人。
  全乡23个村都通上了路、电、邮。
  全乡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31人,在校学生482名,小学21所,专职教师79人,在校学生3318人。
  全乡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16人,床位5张。乡所在地还有供销社、粮站、信用社、兽医站等单位。
  该乡主要土特产品是竹木农具。
  200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5元。
  200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7276吨,农业总产值1783.4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78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78平方公里 620502113 741000 0938 查看 大门镇谷歌卫星地图

大门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上街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上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街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下街村谷歌卫星地图
彭寨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彭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柴山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柴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关峡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关峡村谷歌卫星地图
阴湾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阴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田于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田于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山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南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于山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于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白寨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白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穆河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穆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湾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张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高坪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高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合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三合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官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长官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沟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王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袁寨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袁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陈村 ·秦州区旅游·秦州区特产·秦州区十大特产·秦州区十景·秦州区 0

----

查看 郭陈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门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城街道

  大城街道位于甘肃省天水秦州区。下辖:   620502001001 111 进步巷社区   620502001002 111 光明巷社区   620502001003 111 奋斗巷社区   620502001004 111 共和巷社区   620502001005 111 罗玉新村社区   620502001006 111 向阳社区   

七里墩街道

   七里墩街道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东部,东起麦积区、西至罗峪河,南北与玉泉镇接壤,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有居民24698户、74094人,驻有省、市、区属行政企事业单位76家,有九个社区,是秦州区最大的一个街道。街道具有厂矿企事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家庭多、流动人口多、城乡结合部多的"五多"特点。 近年来,七里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夯实基础、强化服务、提升水平、迎接挑战为工作思路,在街道党工委一班人的正确领导和街道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街道",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再就业先进单位"。   该村思想宣传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共创建文明单位48家,文明社区7个,五好文明家庭1859户,文明楼院30个,并组建了南山飞歌艺术团、海林豫剧清唱团,岷山秦腔清唱团等8支文体娱乐队伍。为了城市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9支由400多人组成的义务清扫保洁队伍,加强了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做到了辖区环境卫生常清扫、常保洁、常整治。社会保障工作健康开展,截止目前,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900多本,失业证410多本,有300多人受到相关的税费减免,让辖区300多名无业人员在本地实现再就业,向外地输送务工人员60多名。低保工作坚持"分类施保,应保尽保"的原则,实现了低保的规范化、制度化、动态化管理,累计共发放低保资金1500多万元,解决了3000户8000多人的生活困难问题。  

东关街道

   东关街道位于秦州区中心城区。东起东桥头,西至南坑体育场,南起藉河北岸,北至罗玉河畔。区域面积1.54平方公里,下辖尚义巷、十方堂、忠武巷、盛源、仁和里五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有建设路、合作路、泰山东路、环城东路、新华东路等主次干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房地产开发、医疗卫生等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繁华街区。辖区有常住人口8876户,26803人;驻辖区单位62个,街道党工委下设1个总支,1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55名,其中男225名,女130名;在职党员51名,离退休180名,下岗待业90名,纯居民党员34名;流动党员22名。   近年来,东关街道被省、市先后评为"省级文明街道"、"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双拥模范先进街道", "天水市社区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 "天水市2002年春节文艺调演优秀组织奖"、 "天水市迎新春强体魄建小康"公路自行车活动"优秀组织奖"、"卫生先进单位";尚义巷社区被共青团甘肃省委评为"五四先进团支部"、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全文明社区"、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评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同时,东关街道选送的《俏花旦》节目,参加了中央文明办和文化部在江苏杨州市召开的全国文化进社区表彰及经验交流会,并同时荣获全国第四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获得民间艺术文艺展铜奖,选送的《太极剑》、《唱着号子奔小康》两个节目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分别评为一等奖、二等奖。   东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构建和谐东关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使"三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城街道

  中城街道位于甘肃省天水秦州区。下辖:   620502004001 111 自治巷社区   620502004002 111 重新街社区   620502004003 111 伊民巷社区   620502004004 111 绿色市场社区   

西关街道

  西关街道位于甘肃省天水秦州区。下辖:   620502005001 111 西站社区   620502005002 111 聚宝盆社区   620502005003 111 永庆路社区   620502005004 111 环西社区   620502005005 111 解放路社区   620502005006 111 自由路社区   

石马坪街道

  石马坪街道位于甘肃省天水秦州区。下辖:   620502006001 111 东团庄社区   620502006002 111 石马坪社区   620502006003 111 莲园社区   620502006004 111 西河南路第一社区   620502006005 111 西河南路第二社区   

天水郡街道

  天水郡街道位于秦州区西郊,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现有居民9358户,27498人,驻辖各类企事业单位79家,各级文明单位37家,街道下辖6个社区。街道党工委下设1个总支,8个支部,26个党小组,706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55人,离退休党员475人,下岗失业党员74人,流动党员94人。   天水郡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发展一方、管理一方、服务一方、平安一方为己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明确"三抓、两创、一实"的工作思路(抓党建带社建、抓班子带队伍、抓服务转观念;创现代化社区、创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紧紧围绕社区建设,以凝聚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为目标,以服务社区群众为切入点,不断拓宽社区党建工作领域,扩大社区党的工作覆盖面,在辖区单位的支持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大丰收。街道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先进单位"、被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街道"和"双拥模范街道"、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街道"、"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街道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在"一居一特"主题上下功夫,在充分调研6个社区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各社区党总支(支部)分别开展以"党员闪光在社区,一人一岗展风采" 、"党员闪光在楼道,温暖社区孤老残"、"图书银行"、"绿色社区"等为主题的"一居一特"活动。在"企社共建"内涵上下功夫。以党建联席会为平台,以企社"携手共办社区服务、携手共兴文化体育、携手共美社区环境、携手共保社区平安、携手共创文明社区"的"五携手"活动为载体,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党员队伍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三高一流"即党员觉悟高于群众、党员技能高于群众、党员业绩高于群众的主题活动,要求广大党员结合实际,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争创一流。   街道党工委时刻把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根据辖区内破产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岗位不足,稳定性差,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难以实现再就业等实际情况,街道一方面加强对社区社保员的管理,给他们肩上压担子,积极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利用街道就业服务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办理各类证件、证明、职业介绍等多项服务。今年以来,已成功为84人找到了就业岗位。  

玉泉镇

  玉泉镇位于秦州区北郊,东接北道区廿里铺乡,南与皂郊镇相连,西与太京镇接壤,北与中梁乡和北道区南河川毗邻。地势呈西北高而东南低,平均海拔1300米,年最高温度38℃,最低气温-19.2℃,年无霜期18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500毫米左右。华双公路及316国道线穿越全境。    全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1317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经济作物种植苹果、西瓜、蔬菜等。藉河川道有川地一千亩,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为秦城区蔬菜生产产区,蔬菜生产和乡镇企业是全乡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    玉泉镇以“玉泉观”而起名,镇政府设在区内吕二南路23号,镇党委书记:刘天波。镇长:王曙辉,联系电话 0938-8214320。    全镇有42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和2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32036人,农村总户数3009户,农村人口13184人,男6197人,女6987人,农村劳动力6432人,男3367人,女3065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417人,初中2277人,小学3310人,文盲半文盲428人。    全镇42个村全部实现了通电、通水、通邮。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有各类卫生人员36人,床位20个。    全镇有小学8所,专职教师118人,在校学生1505人。还有供销社、信用社等单位。.  

太京镇

  太京镇位于秦州区西部,东接玉泉镇、皂郊镇,南邻牡丹镇、店镇乡,西与西口镇接壤,北与中梁乡毗邻。距秦城区15公里。全镇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南北为黄土低山,中间为籍河谷地,最高海拔1500米,最低海拔1200米,该镇地处籍河流域,年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19℃,无霜期180天,年降雨量550毫米。天牡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该镇地处籍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全镇总面积14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800亩,森林面积235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蔬菜、苹果、梨、桃、杏、西瓜等。该镇川地面积大,灌溉条件好,发展农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秦城区在境内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区,为发展农村经济打下了良好基础。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以蒜苔、大蒜、胡萝卜为主的蔬菜已成为全乡两大支柱产业。所产果品、蔬菜品质好,运销全国不少省市。   太京镇民国称而立镇,以距城三十里取“三十而立”的语意。1949年以境内有太京山而命名太京乡。镇政府设在甸子村,镇党委书记、镇长:李子园,联系电话 0938-8310223。   全镇有33个村委会,109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6139户,乡村人口27658人,男14382人,女13278人,农村劳动力12084人,男6485人,女5599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1428人,初中3146人,小学5443人。   全镇33个村都通了路、电、邮。11个村通了自来水。   全镇有农林中学2所,专职教师73人,在校学生1200人,小学37所,专职教师340人,在校学生4700人。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17人,床位6张。     该镇主要土特产苹果、大蒜。   境风名胜古迹有佛公桥,是城郊的浏览地,该处有古遗址三处,属省级文物保护的西山坪遗址,属市级保护的有杨集寨,师赵村遗址。.  

藉口镇

  " 藉口镇位于秦州区西北部,东靠太京镇,南连牡丹镇、秦岭乡,西与关子镇接壤,北与北道区凤凰乡毗邻。距秦城区23公里。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927米,最低海拔1326米,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20.3℃,无霜期175天,年降雨量586.6毫米。籍关等公路穿越境内,交通便利。藉河、西源支流在境内交汇,水资源较为丰富。   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8900亩,森林面积22989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蔬菜、苹果、桃、梨、杏、西瓜等。该乡川地面积较大,灌溉条件较好,发展农业生产有很大优势。秦城区在境内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区,为发展农村经济打下良好基础。该乡特别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已成为全镇支柱产业,各种果园面积已达13200亩,是秦城区的主要产区。所产苹果色鲜味美、享誉秦城、畅销全国。   藉口因位于藉河上游两支流的交汇处,夕阳口子之下,故得名藉口。镇政府设在郑集寨,镇党委书记、镇长:杨波涛,联系电话 0938-8320230。   全镇有34个村委会,118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4990户,乡村人口24075人,男12519人,女115562人。农村劳动力10018人,男5269人,女4749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576人,初中1939人,小学4387人,文盲半文盲3116人。   全镇34个村都通上了路、电、邮。白草滩、放牛、许家河、石泉、湾合5村通了地下水。   全镇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102人,在校学生1389人,小学31所,专职教师157人,在校学生3670人。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11人,床位8张。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6元。   2000年全镇粮食产品达6111吨,农业总产值1942.4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780万元。   该镇主要土特产品苹果、大蒜。   境内文物遗存较丰富,有山坪里、黑土岭、上户坪、杏树坡、西庙岐、杨家湾等 ,齐家古文化遗址,均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皂郊镇

  "  皂郊镇位于秦州区南部,东接北道区甘泉、二十里铺两乡,南连齐寿乡,西邻店镇乡、平南镇,北与太京镇、吕二乡接壤,距秦城区15公里。地处南沟河峡谷,山多川少,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2059米,最低海拔1600米。年最高气温   35℃,最低气温-19℃,年无霜期168天,年平均降雨量639毫米。国道316线贯穿境内川区,交通便利。境内的南沟河(古称赤山谷河)为籍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全镇总面积17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1000亩,森林面积280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苹果、核桃等。该镇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起步早,以苹果为主的各种果园达18500亩,成为秦城区苹果生产主要产区。     皂郊农历每逢二、五、八为农贸集市日、兴隆每逢一、四、七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日用杂货、百货、水果、禽蛋、蔬菜为主。   皂郊镇地名历史悠久,南宋称皂郊堡,明清及民国称皂郊镇,1949年设皂郊乡,镇政府设在皂郊村,镇党委书记:胡波,镇政府镇长:任 栋,联系电话 0938-8301223。     全镇有32个村委会,92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4491户,农村人口21028人,男10934人,女10094人,农村劳动力8794人,男4919人,女3875人,劳动力文化分组,高中以上739人,初中2572人,小学5055人,文盲半文盲428人。   全镇32个村都通上了路、电、邮,川区5个村通上了水。  全镇有中学2所,专职教师62人,在校学生857人。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工3人,床位5张。还有供销社、信用社、兽医站、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等单位。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7元。   200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7519吨,农业产值220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409万元。   该镇主要土特产品、苹果、核桃。   该镇利用城市幅射功能、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成绩显著。   境内有煤、铜矿各1处,但储量少、品位低,无开发价值。名胜有太阳山新洞寺,林木丛生,风景雅致,为远近群众游览地。.  

汪川镇

  "  汪川镇位于秦州区西南部,东靠大门乡,娘娘坝镇,南邻徽县麻沿乡,西与礼县宽川,白关乡相连,北与天水镇毗邻,距秦城区72公里。地势东高两低,形成一条狭长河谷地带。最高海拔1944米,最低海拔1520米,年最高气温35.1℃,最低气温-20.2℃,年无霜期为160天,年平均降雨量623.7毫米,境内汪川河、为西汉水支流。樊罗公路,汪苏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48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荞麦、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胡麻、葵花、苹果等。以苹果为主林果业在本乡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汪川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禽蛋、日杂、百货、水果蔬菜为主,规模较大。   汪川镇以姓氏和自然地理实体位置得名,镇政府设在汪川村,镇党委书记:张千红,镇长:孙百祥,联系电话 0938-8521007   全镇有30个村委会、134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5423户,农村人口27198人,男13909人,女13289人,农村劳动力12529人,男6938人,女5601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1059人,初中2925人,小学6007人,文盲半文盲845人。   全镇30个村都通上了路、电、邮,通上了电话的村25个460多户。   全镇有中学一所、专职教师68人,在校学生1295人;小学29所,专职教师131人,在校学生4255人。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一个,各类卫生人员15人、床位8张。镇政府所在地还有营业所、邮电所、供销社、粮管所、信用社、派出所、法庭、工商所、税务所等单位。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6元。   200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8959吨,农业总产值2654.5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837万元。   该镇主要土特产苹果,面积大,品质较好,销售畅。   ".  

牡丹镇

  " 牡丹镇位于秦州区西南部,东接店镇乡,南邻华岐乡,西与秦岭乡、礼县马河乡接壤,北与藉口、太京镇毗邻。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其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023米,最低海拔1581米,年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20℃,年无霜期152天。年平均降雨量643.2毫米。境内稠泥河流经西南部。随着天牡、罗牡公路的拓宽改造,交通便利。   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72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复种少量荞麦,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夏粮收获后,种植胡萝卜、洋葱。面积大,销路畅、收益好。牡丹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禽蛋、日杂、百货、蔬菜、水果为主。   牡丹,传说在牡丹村有一白音寺,院内有牡丹花盛开,闻名远近,牡丹镇由此得名。镇政府设在牡丹村,镇党委书记、镇长:张雪亮,联系电话 0938-8331007。   全镇有40个村委会,161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4905户,农村人口27248人,男13896人,女13352人,农业劳动力10871人,男5906人,女4965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978人,初中1885人,小学4172人,文盲半文盲788人。   全镇40个村委会都通上了路、电、邮。   全镇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65人,在校学生800人,附中33所,专职教师30人,在校学生600人,小学31所,专职教师245人,在校学生2830人。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有各类卫生人员12人,床位12张。乡所在地还有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工商所、兽医站等单位。  200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1140吨,农业总产值3765.6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7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6元。   该镇主要土特产品洋芋、胡萝卜、洋葱远销四川、广州、海南一带。   境内的“木门道”,两边高山,林木丛生,中间很长的狭谷,地势险要。自古传说,三国时期,蜀魏之战,诸葛亮在这里制造木人木马、运筹粮草,与魏摆阵打仗。宝峰山寺院山高、风景优美,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  

关子镇

平南镇

  " 平南镇位于秦州区西南部,东接齐寿乡、娘娘坝镇,南连大门乡,西与天水镇、华岐乡接壤,北与店镇乡、皂郊镇毗邻,距秦城区37公里。境内地势起伏,其走向东西高,南北较平缓。最高海拔1840米,最低海拔1600米,年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20.5℃,无霜期149天,年降雨量642.4毫米。徐礼公路和稍平公路纵横穿越本乡20公里,交通便利。   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9200亩,森林面积3759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等。该镇雨水充足,土地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1989年该镇率先推广地膜玉米,取得了显著效益,现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亩,占粮田面积的五分之一。   平南镇原称平梁川,后由于地理位置在秦城南部、故改为平南。镇政府设在平南村,镇党委书记:任保平,镇长:李世合,联系电话 0938-8491007。   全镇有43个村委会,134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7357户,乡村人口36698人,男19082人,女17616人,农村劳动力14724人,男8282人,女6442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1048人,初中2352人,小学6649人,文盲半文盲4675人。   全镇43个村都通上路、电、邮。   全镇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96人,在校学生1300人,小学42所,专职教师241人,学生8981人。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16人,床位4张。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0元。   200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10045吨,农业总产值2459.8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551万元。   全镇经济发展较快,以从事建筑业为主体的劳务输出队伍已达七千人左右,成为该乡主要产业之一。   境内有云雾山寺院,内存元代年间碑刻一座。   ".  

天水镇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   天水镇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部,西汉水上游。东接平南镇,南连汪川镇、大门乡,北与华岐乡接壤,西与礼县盐关镇毗邻,距秦州区50公里。境内地势南北多山,东西平缓,平均海拔1470米,年最高气温35.3℃,最低气温-20.2℃,年无霜期为15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544毫米。西汉水从东到西流经川区8公里。省道徐礼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   -   面积   全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8400亩,森林面积3674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苹果、梨等。该乡川区面积大,水资源较为丰富,有着发展农业的优势和条件,秦城区在天水川区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区。全镇以工商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天水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农贸集市日,主要交易的品种有日杂、百货、蔬菜副食、木柴山货、农副产品等五大类。   -   历史及人口   天水镇古属西犬丘、西县、西晋属始昌县,北魏属黄瓜县,五代设天水县,明清及民国时设天水镇,1993年改为天水乡。2005年以后又更名为天水镇,镇政府设在天水村。   全镇有34个村委会,132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6010户,农业人口28746人,男14117人,女14629人,农村劳动力10621人,男6296人,女4235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1093人,初中2337人,小学4185人,文盲半文盲1461人。2008年经国务院颁布的免除农村教育阶段学杂费以后。全镇小学,中学入学率都大度提升。文盲半文盲率大幅度下降。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全镇34个村都通了路、电、邮。   -   教育及古迹   全镇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71人,在校学生1200人,小学31所,专职教师137人,在校学生4200人。   全镇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9人,床位7张。还有供销社、粮站、工商所、税务所、营业所、信用社、派出所、法庭等单位。   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到8465吨,农业总产值2188.4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93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6元。   名胜古迹   天水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境内有姜维坟、铁堂峡、曹操堡、杜甫草堂等景点,还有龙头寺、庙坪古代建筑群,庙坪现存有宋、清时碑各1座,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娘娘坝镇

  " 娘娘坝镇位于秦州区南部,东接麦积区麦积乡,南邻徽县麻沿乡,西与平南镇,大门乡接壤,北于齐寿乡、北道区甘泉乡毗邻,距秦城区43公里。境内地势起伏较大,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169米,最低海拔687米。该镇地处西秦岭南麓,长江流域,地域广阔,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年最高气温33.6℃最低气温-21.4℃,年无霜期154天,年平均降雨量691.3毫米。国道316线贯穿全镇,并有娘李、樊罗、董甘、刘大四条公路穿越全镇,交通方便。境内有娘娘坝和钱家坝两条河流,娘娘坝河发源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的齐寿山,为嘉陵江的源头。   该镇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铝、铜、赤铁、硅矿产物,近年不同程度有了开发。   全镇总面积22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500亩,森林面积171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核桃、松籽等。娘娘坝农历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木料、山货、禽蛋、日杂、百货、蔬菜为主,集市规模较大。   娘娘坝、传说明朝曾派花圣母娘娘镇守过境内牡丹山,故起名“娘娘榨”,后传音为娘娘坝。镇政府设在娘娘坝,镇党委书记、镇长:安建强,联系电话 0938-8401007。   全镇有28个村委会,89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3788户,农村人口18829人,男9791人,女9038人,共有按农村劳动力7525人,男4388人,女3137人,劳动力文化分组,高中以上655人,初中1142人,小学2405人,文盲半文盲299人。全乡28个村,村村通路、通电、通邮。   全镇有中学1所,专职教师27人,在校学生658人,有小学32所,专职教师83人,在校学生2946人。中学及 小学建起教学大楼二处1200平方米。镇级有乡卫生院1个,现已建成三层,医院大楼840平方米,有各类卫生人员12人,床位4张,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还有营业所、信用社、工商所、税务所、林业检查站、养路站等单位。   娘娘坝镇小城镇建设步伐快,街道宽大整齐,街两旁楼房排立。初具规模,改善了农村面貌。   200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75元,农业总产值1479.26万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79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7521吨,油料总产量113吨。.  

中梁镇

  " 中梁乡位于秦州区北部,东接玉泉镇,南邻太京镇,西与北道区凤凰乡接壤,北与北道区渭南乡毗邻,距秦城区11公里。境内从东到西逐渐平缓。最高海拔1806米,最低海拔1272米,年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20.5℃,年无霜期169天,年平均降雨量531.8毫米。省道定天公路横穿境内20公里,交通便利。罗玉河从凤凰山发源流经境内。   全乡总面积8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6400亩,森林面积112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葵花、苹果等。建筑、装璜、劳务输入在本乡经济中占一定比重。   中梁,因位于藉河和罗玉沟河中间的山梁上,故名为中梁。乡政府设在何家湾村。乡-、乡长:唐秀成,联系电话 8730013。   全乡有35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3840户,农村人口18054人,男9424人,女8630人,农村劳动力7997人,男4403人,女3594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540人,初中1296人,小学2915人,文盲半文盲3246人。   全乡25个村都通上了路、电、邮。   全乡有农村中学2所,专职教师52人,在校学生785人,小学20所,专职教师91人,在校学生2647人。   全乡有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36人,床位8张,乡所在地还有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农电所等单位。   200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8元。   200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4812.8吨,农业总产值完成1564.9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59万元。    该乡主要土特产苹果。   

杨家寺镇

  " 杨家寺乡位于秦州区西部,东接秦岭乡,南邻礼县红河乡,西与礼县固城乡接壤,北与铁炉乡毗邻,距秦城区43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走向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454米,最低海拔1670米,年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23℃,年无霜期限146天,年平均降雨量683毫米,秦杨公路穿越境内,交通较为便利。峁水河发源于本乡刘家大庄和芦子滩,流经本乡20公里,为礼县红河水库的主要水源。   全乡总面积12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9400亩,森林面积158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复种少量荞麦,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苹果、梨等。劳务输出在全乡经济中占一定的比重。杨家寺每逢农历二、五、八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山货、百货、蔬菜、禽蛋、水果为主。   杨家寺以姓氏而取名。乡政府设在杨家寺村,乡-、乡长:王小鹏,联系电话 0938-8600007。   全乡有30个村委会、77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3230户,农村人口15353人,男7983人,女1370人,农村劳动力7844人,男4151人,女3693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872人,初中1798人,小学2215人,文盲半文盲2959人。   全乡30个村都通上了路、电、邮。   全乡有中学1所、专职教师48人,在校学生470人;小学24所,专职教师128人,在校学生1250人。   全乡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12人、床位8张。乡所在地还有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兽医站等单位。   200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0元。   200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5293吨,农业总产值1489.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77万元。   杨家寺盛产窝窝梨,其皮薄肉脆,味甜核小,享誉秦城、驰名省外。   

齐寿镇

  齐寿镇位于秦州区东南部,东靠北道区甘泉乡,南与娘娘坝镇相连,西与平南镇接壤,北与皂郊镇毗邻,距秦城区40公里。全乡地处西汉水上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是一个山多川少的高寒阴湿地区,境内最高海拔2164米,最低海拔1690米,年最高气温34.3℃,最低气温-21.5℃,年平均降雨量703.6毫米,年无霜期为143天。国道316线直贯南北,稍平公路横穿东西,交通便利。 全乡总面积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6400亩,森林面积19465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荞麦、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核桃 等。该乡由于雨水充足,土地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以建筑为主手劳务输出在全乡经济中占一定比重。   齐寿,是以乡境内有“齐寿山”而得名。乡政府设在廖集寨,乡-、乡长:张良,联系电话 0938-8291015。 全乡有21个村委会,86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4494户,农业人口21617人,男11240人,女10377人,农村劳动力9770人,男5783人,女3987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508人,初中1509人,小学5798人,文盲半文盲1955人。   全乡21个村都通上了路、电、邮。   全乡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32人,在校学生690人,小学22所,专职教师79人,在校学生3190人。   全乡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8人,床位6张。乡政府所在地还有供销社、信用社、邮代站等单位。   200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7667吨,农业总产值1736.9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元。   该乡主要土特产品洋芋、核桃。   境内齐寿山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西汉水发源地。为秦城南部屏障,区政府在齐寿山顶峰立有长防林建设重点地区纪念碑,山峰有庙院一座,周围山峦叠翠,云海滔滔,素有“蟠冢岛浪”的美誉。.  

大门镇

  大门乡位于秦州区南部,东南接娘娘坝镇、西邻汪川、天水两镇,北与平南镇接壤。距秦州区63公里。全乡处在梁峁沟壑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海拔2010米,最低海拔1700米,年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19.5℃,年无霜期160天,年平均降雨量645.7毫米。樊罗、刘大公路穿越境内,交通较为便利。   全乡总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400亩,森林面积121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大马、葵花等。该乡雨量充足,土地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劳务输出及竹编生产在全乡经济中占一定比重。大门每逢农历一、四、七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以竹木农具、日杂、百货、禽蛋、蔬菜、水果为主,规模较大。   大门,传说在明正德二年,今大门下街朝阳观下有一门,今上街李家台也有一门,故称大门。乡政府设在上街村,乡-、乡长:刘汉杰,联系电话 0938-8551007。   全乡有23个村委会、100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4077户,农村人口20557人,男10689人,女9868人。农村劳动力7131人,男4543人,女2588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615人,初中1720人,小学3562人,文盲半文盲1234人。   全乡23个村都通上了路、电、邮。   全乡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31人,在校学生482名,小学21所,专职教师79人,在校学生3318人。   全乡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16人,床位5张。乡所在地还有供销社、粮站、信用社、兽医站等单位。   该乡主要土特产品是竹木农具。   200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5元。   200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7276吨,农业总产值1783.4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78万元。.  

秦岭镇

  " 秦岭乡位于秦州区西南部、秦岭山脉西麓。东接牡丹镇,西与杨家寺乡接壤,南邻礼县红河乡,北与藉口镇、铁炉乡毗邻,距秦城区32公里。境内地势山峦起伏,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912.4米,最低海拔1677米,年最高气温34.4℃,最低气温-23℃,年无霜期151天,年平均降雨量695.7毫米。天牡公路、秦盐公路穿越乡内1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全乡总面积7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4200亩,森林面积9488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复种少量荞麦,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境内雨量充足,土地湿润,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该乡还利用土地面积大的特点,实行草田轮作、以草养地、以草促牧,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关家店村每逢农历二、五、八为农贸集市日,上市商品主要是粮、油、菜、禽、蛋等农副产品。   秦岭,因地处秦岭山脉西麓,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而得名。乡政府设在关家店村,乡党委书记、乡长:王新强,联系电话 0938-8600007。   全乡有25个村委会,76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3038户,农村人口14420人,男7498人,女6922人,农村劳动力6769人,男4061人,女2708人,劳动力按文化程度分组,高中以上1015人,初中1692人,小学2640人,文盲半文盲1422人。   全乡25个村委会都通上了路、电、邮,有2个村232户通上自来水。   全乡有农村中学1所,专职教师27人,在校学生390人,有小学21所,专职教师105人,在校学生2039人。   全乡有乡级卫生院1个,各类卫生人员19人,床位18张。敬老院1个,工作人员3人,入院老人8人。还有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等单位。   200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5228吨,农业总产值1547.3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9元。   该乡主要土特产品是洋芋,品质好,销往省外。    秦岭乡政府所在地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奇观著名的分水阁有“一屋两水”之美称,一面流入长江流域,一面流入黄河流域。   

华歧镇

  天水市秦城区辖乡。1949年设华岐乡,1961年改为公社,1983年复设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市区27.5公里。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2.1万。有公路通过乡境。辖刘坪里、海头、安集寨、余坪、赵家崖湾、李家山、下马、白家山、白家庄、宋家湾、董湾、窝驮、火石沟、韩山、辛家大庄、汪家团庄、文家集、文家石、草滩里、罗台、李沟、王家北山、杨草沟、范集山、谢家山、小岭、秦家沟、李集寨、常家沟、姚宋、刘河、杜新、杜老、上王家、下王家、梁家山36个村委会。地势北高南抵,东南连山。农业主产冬小麦、玉米、薯类,盛产胡麻、葵花子等。.  


大门镇特产大全




大门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