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咸阳市 >> 旬邑县 >> 清塬镇 >> 班村

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班村谷歌卫星地图)


班村简介

  班村位于镇政府以东2公里处,辖5个村民小组,262户1064口人。耕地面积2980亩,其中果园面积480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2290元,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之一。今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新农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县、乡包抓领导和包建部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新建示范村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统筹规划,建设和谐新村。在新村建设规划上,村上打破了过去以小组为界、小范围分散划拨的方式,实行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特别是针对车渠梁群众因地质灾害影响的实际,村上统筹规划,邀请国土资源部门现场勘查地块,建设中心村。该村规划建设207户,涉及车渠梁、上班、坳里等组群众,既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为下年老庄基复垦和土地回陇提供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新村建设的品位和特色,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择布局合理、经济实惠、美观大方的建筑户型,做到了新居建设功能齐全而各具特色。先后投资860万元建设了新居主体工程,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
   二是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今年来,村上先后投资160万元对公益事业为基础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工程进行了规划修建。投资30万元建设占地364m2的村委会办公楼一幢,投资20万元建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村内文体娱乐广场1600m2,新修排水渠3500米,硬化和整修绿化带5200m2,新建村口花园1800m2,建设门前绿化带2140m2,栽植各种花卉苗木2.3万株,安装果皮箱30个,新建吊炕68铺,沼气池40口,水冲式公厕1座,完成农户改厕82户,新修居民用水管网2860米,改造低压线路3300米。极大地改善新村人居环境,彰显新村卫生、和谐、靓丽、环保之特色。
   三是倡导新风,高效经营管理。村上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理财会,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卫生公约等制度。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新风尚。特别是借力今年农业产业化发展之机,举办生猪养殖培训班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速成班,通过实地察看和讲解,确保每户群众至少掌握1-2门生产致富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和拓宽致富门路,以培育新农民为核心,高效经营管理新农村,巩固和发展新村建设成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610429110 712000 -- 查看 班村谷歌卫星地图

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石门村

  石门村位于清塬镇以东15公里处,旬耀路穿村而过,现有人口577人,191户,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762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2680元。该村群众主要种植土豆、洋葱,玉米等农作物,畜牧发展上以养殖黄牛、猪等为主。  

郝村

  清塬镇郝村在镇政府驻地,由原来的郝村、蒲舍、庄合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辖7个村民小组,493户,1930口人,耕地面积259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学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07、08两年建成了郝村新村。蒲舍新村以初具规模,庄合新村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形成了政通人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受到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赞誉。   

班村

  班村位于镇政府以东2公里处,辖5个村民小组,262户1064口人。耕地面积2980亩,其中果园面积480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2290元,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之一。今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新农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县、乡包抓领导和包建部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新建示范村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统筹规划,建设和谐新村。在新村建设规划上,村上打破了过去以小组为界、小范围分散划拨的方式,实行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特别是针对车渠梁群众因地质灾害影响的实际,村上统筹规划,邀请国土资源部门现场勘查地块,建设中心村。该村规划建设207户,涉及车渠梁、上班、坳里等组群众,既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为下年老庄基复垦和土地回陇提供了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新村建设的品位和特色,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择布局合理、经济实惠、美观大方的建筑户型,做到了新居建设功能齐全而各具特色。先后投资860万元建设了新居主体工程,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    二是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今年来,村上先后投资160万元对公益事业为基础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工程进行了规划修建。投资30万元建设占地364m2的村委会办公楼一幢,投资20万元建设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村内文体娱乐广场1600m2,新修排水渠3500米,硬化和整修绿化带5200m2,新建村口花园1800m2,建设门前绿化带2140m2,栽植各种花卉苗木2.3万株,安装果皮箱30个,新建吊炕68铺,沼气池40口,水冲式公厕1座,完成农户改厕82户,新修居民用水管网2860米,改造低压线路3300米。极大地改善新村人居环境,彰显新村卫生、和谐、靓丽、环保之特色。    三是倡导新风,高效经营管理。村上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理财会,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卫生公约等制度。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新风尚。特别是借力今年农业产业化发展之机,举办生猪养殖培训班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速成班,通过实地察看和讲解,确保每户群众至少掌握1-2门生产致富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和拓宽致富门路,以培育新农民为核心,高效经营管理新农村,巩固和发展新村建设成果。   

曲家湾村

  曲家湾村地处清塬镇政府以东4公里处,辖3个村民小组,130户(文明户10户),537口人,其中劳务输出为75人,参加合疗人数为489人,村小学有教师5人,学生98人。2008年新发展党员2人。耕地面积1598亩,种植、养殖是该村主导产业,特别是全村养殖牛30头,羊20头,猪20头。2008年村级财政收入50万元,村级债务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0元。曲家湾是县委、县政府09年确定的新建重点村之一,今年新村续建规划34户,累计投资280万元。    新村北靠旬耀公路,与曲家湾新村以路相隔。2009年计划完成34户住宅建设任务。设计村内宽15米主水泥街道2条,10米卫生街2条,1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1处,栽植绿化苗木雪松1500余株,住宅户型采用县上今年确定最新户型,单户投资6-8万元。在积极实施中心村建设工程的同时,乡村两级大力实施配套工程和项目建设,先后建成沼气池5口,吊炕2座,电话宽带入户个数明显增加。随着工程进度的加快,新村规模已基本成型,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壕村

  南壕村位于清塬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处,全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6户,1234口人,全村耕地面积2600亩。该村在旧改工作过程中,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改建结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旧村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产业明晰,发挥群众建设的主体作用。种植业是全村主导产业,其中小麦800亩,玉米1150亩,烤烟150亩,苹果500亩,建成百头生猪养殖户4户,养殖大户10户,形成了种植、畜牧、果业三大特色产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预计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880元,人均增收500元。在旧村改造中,坚持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旧村改造工作的全过程。   二、科学规划,增强做好旧村改造工作的针对性。围绕旧村改造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村情,聘请县城建局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科学制定旧改规划方案,分层进行规划设计,编制设计图纸4份,规划说明书1套。提高了规划对旧改工作的指导性、操作性,为旧村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重点,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旧改工作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投入58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6万元,部门帮扶6万元,其中县国税局5万元、县广电局1万元。硬化村内街道600米,修筑排水渠1200米,改造危墙、粉刷墙面2670平方米,设立了垃圾处理点,垃圾箱,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医疗服务站、便民超市一应俱全,新栽绿化苗木1000余株,整理绿化平台3200平方米,动员群众种草养花,提升了绿化水平。同时,围绕“改灶、改厕、改圈”等,建成了室内卫生间、吊炕等,使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村庄服务整体功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赵家村

  赵家村辖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98户,805口人,耕地面积1331亩。其中果园面积630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890元。2008年被县上列为全县旧村改造重点村。    一、强化宣传,统一思想。村上以思想发动为切入点,利用村上广播宣传30余次,张贴标语52条,悬挂横幅5条,大力宣传旧改意义,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组织部分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旧改先进村经验,现场感受,转变了群众思想观念,引导群众投入到旧改工作的热潮中来。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改造中,村上聘请专业规划设计人员,并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规划设计,依托村情民俗,拓展视野,创新思维,力求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做到规划的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    三、狠抓质量,快速推进。按照“质量第一,效果最佳”的思想,在县级包抓领导房县长和县纪委的支持指导下,乡村两级共筹资9.8万元投入旧村改造。止目前,清除村内占道屋棚11间,危漏房屋5间、厕所27个,改造土围墙200米,土门楼2个,整修街道5条,水泥路基处理625米,刷新墙面425平方米,刷写固定标语32条,修建花园2个,建成休闲广场1个,亭子1座,栽植风景树木512棵,花木108平方米,使旧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强化措施,巩固成果。一方面,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素质,引导群众掌握科技知识;另一方面,制定《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村上设立5名环境卫生监督员,培养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现代文明新风尚。   

新合村

  清塬镇新合村村位于乡政府下部塬区,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13户,815口人,耕地面积2600亩,200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960元。    该村地处苍儿沟流域的阳坡,土地贫瘠,广种薄收,自然条件极差,农民生活十分贫困。该村主导产业以玉米、小麦为主,同时,种植其它夏、秋粮作物。在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该村因地制宜,挖掘优势,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形成了年固定种植烤烟600亩特色种植区,有种植大户30多户,烤烟收入人均达400元。烤烟已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支柱产业、朝夕产业。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该村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部入户,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由于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通行不畅一直因绕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2006年,清塬乡党委、乡政府抢抓省市通村公路建设补贴的有利契机,筹措资金18万元,修筑旬耀路至趄洼子组通村公路2.3公里。因资金短缺,仍有3.3公里通村公路未修。针对这种情况,乡上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撑,决定2007年修筑剩余3.3公里油路。目前,已完成了通村油路的勘察设计、工队确定及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陈家村

  陈家村辖3个自然村,共分4个村民小组,人口1209人,耕地面积1890亩,其中果园面积840亩。2012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元。    今年以来,村两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包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农村各项中心工作,重点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以新村建设为主抓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旧村改造工作上,以环境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3万元,先后完成粉刷改造围墙1600多平方米,补砌道沿、排水渠460多米,改换砖用墙210米,栽植绿化苗木180棵,刷写标语28条。同时,结合旧村改造,对耀旬路沿线环境进行了整治,清理果园房54座68间,清理“三堆”20余处,旧村改造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    在新村建设上,先后完成了规划设计,新村建设用地土地调整,果树补偿,调整置换土地30亩。目前,已完成新村街道320米水泥路铺筑、38户主体建设和外墙粉刷任务,640米的排水渠砌筑工程已接近尾声。   


班村特产大全




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