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原名梨园镇、黎阳镇) 位于淳化县中部偏南,总面积89.4平方公里,辖城关、枣坪、庄头、高家岭、董桥、罗家庄、辛店、东撑底、三里村、崾岘、土官、王家咀、屯庄、北柳沟、南柳沟、-、下南村、北村、安社、新庄、西渠、冯家咀、中咀、老桥、上丁户、下丁户、九倾塬、崔家塬、南崾岘、雷家岭30个村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和枣坪、城关2个居委会,2005年10月并村后为16个村民委员会。共3453户,13348人。农业人口占95%。1958年组建时,命名为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淳化并入三原县,属淳化公社淳化管区,1961年淳化县制恢复,以公社驻地县城北关得名城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根据陕西省民政厅陕民发(1984)99号文件通知,城关公社改为镇建制,行政区域不变。2002年撤乡并镇时,将原南村乡并入。镇政府驻地县城北关。该镇辖地处渭北黄土高塬沟壑区,东北山岭起伏,梁峁阶梯,西南冶峪河两岸,支毛沟纵横,沟深坡陡,东北山梁突起,西北塬面支离破碎,海拔791-1,295米。主产苹果、小麦、玉米、油菜、洋芋、荞麦、豆类次之,总耕地40680亩,其中旱地39391亩,水浇地1289亩。建库容55.3万立方米的辛店水库一座,库容20万立方米营盘水库一座,辐射井14眼,抽水站六处,供人畜用水处,还可灌溉面积1699亩。全镇30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全镇有荒山荒坡面积42003亩,止2002年底,共造林42558亩,其中用材林14728亩,经济林27830亩(苹果11366亩)。镇内驻有县属单位142个。镇属单位有粮站、卫生院、小学17所,中心小学23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4万人 | 89.4平方公里 | 610430001 | 712000 | 0910 | 查看 城关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街道 |
城关镇(原名梨园镇、黎阳镇) 位于淳化县中部偏南,总面积89.4平方公里,辖城关、枣坪、庄头、高家岭、董桥、罗家庄、辛店、东撑底、三里村、崾岘、土官、王家咀、屯庄、北柳沟、南柳沟、-、下南村、北村、安社、新庄、西渠、冯家咀、中咀、老桥、上丁户、下丁户、九倾塬、崔家塬、南崾岘、雷家岭30个村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和枣坪、城关2个居委会,2005年10月并村后为16个村民委员会。共3453户,13348人。农业人口占95%。1958年组建时,命名为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淳化并入三原县,属淳化公社淳化管区,1961年淳化县制恢复,以公社驻地县城北关得名城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根据陕西省民政厅陕民发(1984)99号文件通知,城关公社改为镇建制,行政区域不变。2002年撤乡并镇时,将原南村乡并入。镇政府驻地县城北关。该镇辖地处渭北黄土高塬沟壑区,东北山岭起伏,梁峁阶梯,西南冶峪河两岸,支毛沟纵横,沟深坡陡,东北山梁突起,西北塬面支离破碎,海拔791-1,295米。主产苹果、小麦、玉米、油菜、洋芋、荞麦、豆类次之,总耕地40680亩,其中旱地39391亩,水浇地1289亩。建库容55.3万立方米的辛店水库一座,库容20万立方米营盘水库一座,辐射井14眼,抽水站六处,供人畜用水处,还可灌溉面积1699亩。全镇30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全镇有荒山荒坡面积42003亩,止2002年底,共造林42558亩,其中用材林14728亩,经济林27830亩(苹果11366亩)。镇内驻有县属单位142个。镇属单位有粮站、卫生院、小学17所,中心小学23所。. |
官庄镇 |
官庄镇位于淳化县西部偏南,总面积为96.2平方公里。辖刘家坳、仙家、孙家、北张家、官庄、占张、上塬、席家、李家、皇城、庄子头、张村、梁家、南邢、沟渠头、焦家、北庄坳、北庄、申阳、南庄、党家、寨里、王家河、景罗、上坳、火石梁共26个村民委员会。48个自然村,2005年10月并村后为19个村民委员会,3970户,16694人。1958年组建时命名为超英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官庄街),辖今官庄、胡家庙。1961年重新组建,以驻地官庄镇得名官庄公社。1966年5月改为红旗人民公社,1970年5月2日恢复官庄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更名官庄乡,1998年撤乡建镇改为官庄镇。明代始为集镇,名官庄镇,清时废,民国复立。官庄镇交通方便,211国道穿境而过,淳(化)-礼(泉)公路贯通南北,境内村村通沙石路。北部地势平坦,南部被支毛沟切割成四块小塬面,海拔900-1168米。主产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油菜、苹果为主。苹果为该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荒山荒坡面积27650亩,用材林10万亩,经济林28万亩,其它杂果3400亩。2004年工农业总值5781万元,人均产粮540公斤,人均纯收入1484.3元。初步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格局。镇驻地有初级中学、粮站、营业所、税务所、小学20所。. |
方里镇 |
方里镇位于淳化县东部。总面积102.2平方公里,全镇共辖方西、方东、桃渠、西坡、北居寨、南居寨、辛留、田壕、高家、南山麻、北山麻、蔡家、安塬、党家、桥辛留、东柳、朱登、徐村、常村、强村、野狐咀、官庄、二王庄、魏村、华家山、桐树渠、陶家庄、夕阳、山里村、余家硷、兴安岭、唐家硷、宁塬、汉寨、汉寨咀、吕家沟、张家村、余寨、黄花坪、宋家山、冯寨、陈家咀、寺前村、寺前村庄子、南沿渠、田家咀、秋社47个村民委员会,67个自然村,2005年10月并村后为25个村民委员会。5500户,22365口人。方里街原属作坊之地,成村后称坊里,后改称方里。清末民初发展为集贸镇,1949年6月划归本县(原属三原县辖)。1958年组建时,命名为东风人民公社,辖方里、固贤、夕阳三个管区,1961年区划调整因驻地在方里街而命名为方里镇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更名为方里乡,1997年撤乡建镇时改名方里镇,2002年撤乡并镇,与原夕阳乡合并,仍用名方里镇。方里镇自然资源丰富,农作物以小麦、玉米、高梁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苹果、油菜、杂果为主,用材林主要以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为主,中药材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海拔716-1295米,全镇现有耕地48000亩,苹果20380亩,其中挂果面积13000亩,年产果品3200万斤,产值1300万元。全镇大家畜存栏3000头,畜牧业总产值达920万元,镇办有纸箱厂、砖瓦厂、水厂、造纸厂、粉石厂等骨干企业7家,年收入480万元,镇境内交通便利,方圣公路、方洪公路、淳方公路、南胡公路在此交汇。镇驻地有中学、粮站、信用社、国税所、地税所、医院等企事业单位23家,并有文化站、影剧院等文化设施。. |
润镇 |
润镇位于淳化县中部,总面积47.5平方公里。全镇辖北村、背后坡、东胡同、东北胡同、南场里、王家沟、郭家堡、沟东、郑家、居集坳、东步上、西步上、粱家、甘沟、草地、后旨头、寨子、下寨子、寨子渠、枣刺坡、湫池沟、张家岭、西坡、善花24个村民委员会,38个自然村。2005年10月并村后为14个村民委员会。该镇地处县境中心,为本县商贸大镇之一。西汉末期已有集镇,迄今2000余年。初建镇于通深沟(坡),后拓展至北老城。清同治年间,街镇房屋焚后,移建于今西街与新城内。明万历间(1573-1619),商贾云集,物贸繁荣。建国后,集镇日趋繁华。1956年为其兴盛时期。每逢三、六、九为集。1958年组建时,名为红旗人民公社(公社驻地润镇街),1959年淳化并入三原县后,属淳化公社润镇管区。1961年淳化恢复县制,以驻地润镇得名润镇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更名润镇乡。1998年撤乡建镇,更名润镇。,2004年,全镇共有4063户,15656口人。39105亩耕地,人均耕地2.5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全镇共有劳动力7762人。该镇塬面宽阔,地平路畅,211国道横穿东西,润(镇)-卜(家)、车(坞)-甘(沟)公路贯通南北,村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全年工农业总收入3177万元,大家畜存栏1310头,90%的村通自来水。. |
车坞镇 |
车坞镇位于淳化县中部偏南,总面积50.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车坞村,距县城直线距离4.3公里,辖皂角树、何村、南胡同、北居集、南居集、居集岭、西撑底、车坞、贤仓、张寨、龙虎11个村民委员会,27个自然村,2005年10月并村后为6个村民委员会。2124户,7925人。农业人口占99.5%。1958年组建时属红旗人民公社(公社驻地润镇街)管辖。1959年1月,淳化县并入三原县,该乡为淳化公社车坞管区。1961年淳化县制恢复,成立车坞公社,以公社驻地车坞村得名。1984年政社分设后更名为车坞乡。该乡地处渭北高塬沟壑区,南面依山,沟壑纵横,谷深坡陡,北部塬面丘陵起伏,塬面占总面积的22.8%,山坡沟占总面积77.2%。东南最高海拔1,198米,西北最低海拔920米。主产苹果、小麦、玉米、油菜、洋芋、荞麦、高梁、豆类次之,总耕地23685亩,其中旱地22302亩,水浇地1383亩。机井4眼,主供人畜用水外,还可灌溉1594亩。水电设施齐备,村村道路实施沙石化。全乡荒山荒坡宜林面积大,有乡办林场1个,苹果园1个,大家畜存栏3280头,羊存栏6081只。村民家庭副业收入除靠羊猪、鸡、兔等养殖业外,还搞筐、笼为主的多种编织业。乡内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7所,有乡供电站、供销社、卫生院、兽医站。. |
铁王镇 |
铁王镇位于淳化县北部。全乡总面积41.6平方公里。辖铁王、南相屋、北相屋、肖咀、西咀、赵家、大圪塔、塔尔寺、寇家、古城、下堡子、南塬、北塬、胡家、小池、核桃沟、红崖、崖窑、小沟畔、程家堡、董家、凉武帝、英烈山、武家山24个村民委员会,39个自然村,2005年10月并村后为11个村民委员会。1895户,7673口人。1958年组建时,命名为先锋人民公社(公社驻地铁王街,辖今铁王、秦河乡)。1959年淳化县并入三原县,属淳化公社铁王管区。1961年分县后,成立铁王公社,以驻地铁王镇得名。1984年政社分设更名为铁王乡。乡政府驻地铁王村。铁王是一个以农副产品交易为特色的农村贸易集镇,该乡北高南低,北部沟壑纵横,起伏较大;南部塬面狭窄,起伏略小。最高海拔1468米,最低海拔1028米。年平均气温9-10℃,村村通水电,乡村道路沙石化。全乡总耕地28080亩,其中旱地27920亩,水浇地160亩。以农林牧为主导产业,主产小麦、玉米、油菜、洋芋、豆类次之。苹果面积11054亩,核桃、杏、枣等杂果面积1200亩。其中省级苹果示范园120亩。全乡荒山荒坡面积5373亩,2002年底全部造林,均为用材林。境内乡建库容为70.6万立方米的武家山水库一座,并建抽水站一个,打机井9眼;主供人畜用水。乡办企业有砖瓦厂、煤石厂、自来水厂、建筑队等4个;村办企业有小砖厂、油房共17个。乡村企业年总产值301万元。全乡有大家畜1821头,羊2750只。乡境内有县属地段医院、粮站、税务所、邮电所、百货商店、兽医站等企事业单位。乡有初中一所,小学13所,境内凉武帝村有汉甘泉宫遗址,大圪塔村有勾弋夫人墓,均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有集市,逢阴历二、五、八为集。. |
石桥镇 |
石桥镇位于淳化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43.1平方公里,辖石桥、金川湾、刘家硷、鱼车、鱼车山、引安、大槐树、史家塬、白家咀、咀头、闫家沟、富德、高家河、杏园、李塬、雒家16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 2005年10月并村后为9个村民委员会。1700户,7082人。明、清以前,石桥之名即有之。1958年组建时,名为“钢铁人民公社”(公社驻石桥街),1959年淳化县并入三原县后,属淳化公社石桥管区,1961年淳化县恢复,成立石桥公社,,以驻地石桥村而得名,1984年政社分设时将宋村、西柳、林庄、米仓、东洛坊、秦庄、旧堡子、寺村、夏村、文家庄、肖家、炮留、九庄、西洛坊、沿村十五个村划出,组建秦庄乡。其余村仍为石桥乡管辖。该乡分为南北二塬,冶峪河穿境而过,北部原面沟壑纵横,南部依仲山北麓,山高坡陡,形成槽形阶梯,海拔130-1,283米。境内交通方便,三(原)――(正)宁公路穿境而过。该乡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油菜、豆类、中草药次之,苹果生产起步较早,是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2004年底,全乡总耕地面积为21283亩,苹果总面积8100亩,工农业总产值为1984万元,人均纯收入1325元。乡驻地有县属粮站、信用社、派出所等单位,有初级中学、高小、乡卫生院、兽医站、供销社。. |
十里塬镇 |
十里塬镇位于淳化县西北部。总面积81.1平方公里。辖十里塬、刘家堡、中咀、崾岘、和家山、马家山、肖家、高硷、张家、蒙家、下庄子、上庄子、白家、粱家庄、宁家、魏家、沟圈、北城堡、蒲家、上马山、半截沟、赵家、关道、赵家硷、王家、王家堡、三里塬、细咀、崔家、干咀、仙家河、刘家咀32个村民委员会,55个自然村,2005年10月并村后为17个村民委员会。4239户,17887人。农业人口占99.5%。1958年组建时,命名为超美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十里塬街)辖今十里塬乡、马家镇;1961年重新组建十里塬人民公社,以公社驻地十里塬街得名;1984年政社分设更名为十里塬乡。2002年原北城堡乡并入,仍称十里塬乡,驻地未变。十里塬是集市贸易的自然镇,旧街位于今址东北,老街道为南北走向单条街。街道狭窄、店铺,公房与民居混杂;1979年开始,集镇逐渐搬迁于城外以南,为东西大街。该乡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高山纵起,坡势险陡,南部塬面平缓。海拔1,000-1,691米。主产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经济以苹果、杂果、畜牧为主,马北油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境内有县属粮站、营业所、税务所、邮电所、地段医院、乡属初中2所,中心校2所。1998年建成小康乡,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8917万元,人均产粮667公斤以上,人均纯收入163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