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天津 >>宁河区 >> 丰台镇 >> 东赵村

东赵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赵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赵村简介

  丰台镇东赵村位于丰台镇东南部,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优势。距县城芦台镇30公里,距天津市区95公里,距天津港80公里,距离北京160公里,距离唐山市4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全村共有86户,238口人,农村劳动力106人;党员17名,村两委干部5名。
  东赵村耕地面积960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辣椒等少量蔬菜。建有占地面积6.7公顷养殖小区1个,2014年,生猪存栏537只,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718元。
  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20221104 301500 022 查看 东赵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赵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赵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李茂村

  李茂村位于丰台镇东部、还乡新河沿岸。村内居民210户,约700口人,其中党员27人,两委班子成员6人,村庄占地面积589亩。全村耕地面积约4196亩,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年产量达上百万吨。   李茂村位于丰台镇东部,距离镇中心4公里,距离滨玉公路2公里。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0公里,北接玉田5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庄民风淳朴,群众生产与生活稳定。   丰台镇李茂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藏书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同时新建村委会为村庄党员干部学习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东村村

  丰台镇东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优势,南与北村搭边,北与北村接壤,西与西村相邻。距县城芦台镇30公里,距天津市区95公里,距天津港80公里,距离北京160公里,距离唐山市4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全村共有385户、1098口人,其中劳动力445人;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64名。   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   东村占地面积144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辣椒等少量蔬菜,2014年平均亩产纯收入1500元左右。2014年在镇政府的引导下,集体流转土地1200亩,引进新奥集团光伏农业项目。   东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建有农家书屋、老年日常照料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配有棋牌室、健身室、保健室、休息室及辅助娱乐设施,为广大村民业余活动提供了良好休闲场所,于2011年分别荣获“市级先进卫生村”、“市级五个好村委会”称号  

西赵村

  丰台镇西赵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全村68户、200口人,其中劳动力170人。村耕地面积750亩,主要种植玉米、棉花、辣椒及少量蔬菜。西赵村有低保户3家,占全村家庭总数的4.4%,享受社会和城镇养老保险20人,占全村人数的10%,村民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20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素养较高,责任心较强。西赵村治安状况良好,民风淳朴,近年无各类案件及影响和谐稳定的事件发生。   西赵村位于丰台镇东部,距离镇中心1.5公里,距离滨玉公路1公里。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0公里,北接玉田5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内道路全部硬化,道路通畅。   西赵村拥有个体农产品深加工企业8家,主要农产品初步深加后销往南方城市,产量合计1500吨;农村合作社4家,从事种植养殖服务经营活动。建有养殖小区1个,以养猪为主。拥有一支50余人工程建筑队,主要承揽附近基础工程项目;西赵村土质肥沃,村南拥有一条长渠,水源供应充足。村内主要道路硬化,交通较为通畅。   村内建有供群众业余消遣娱乐的文体设施和场所。其中农家书屋占地面积70平方米,内部藏书上千余种,达5000多册;健身广场占地面积70平方米,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娱乐设施。西赵村连续10年无治安、刑事、群体性案件,全村呈现出了一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2010年—2013年村党支部连续4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村被天津市公安局评为一级治保会、被宁河县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14年被天津市妇联、农委、文明办联合评为“千村美院”创建村。   

韩其村

  丰台镇韩其村位于丰台镇东南部,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优势。距县城芦台镇30公里,距天津市区95公里,距天津港80公里,距离北京160公里,距离唐山市4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全村共有82户,226口人;党员21名,村两委干部4名。   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   韩其村耕地面积1075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以玉米、棉花、辣椒、豆角等农作物为主,粮食产量291吨,生猪存栏312头。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512元。   韩其村建有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便民服务基础设施,为广大村民业余活动提供了良好休闲场所。村内街道硬化、亮化,绿化率达到70%以上。建有村级环境卫生管护队伍,建立管护工作制度,每周定期清理垃圾、清扫街道,村容环境呈现崭新面貌。  

北埋珠村

  丰台镇北埋珠村位于丰台镇区南侧,蓟运河沿岸,毗邻宁河镇,村庄占地面积783亩。全村共有居民415户、约1432口人,其中,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6名。全村耕地面积4443亩,农业发展仍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北埋珠村民积极拓展致富渠道,畜牧养殖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   北埋珠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北埋珠村位于丰台镇西南部,距离镇中心1.5公里,距离滨玉公路1公里。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0公里,北接玉田5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庄民风淳朴,群众生产与生活稳定。   北埋珠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北埋珠村建立了一个藏书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同时新建村委会为村庄党员干部学习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陆庄村

  丰台镇陆庄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共有100户、310口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23名。全村耕地面积1732亩,集体收入5.8万元,没有发展设施农业园区、畜牧养殖小区等高效农业,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   陆庄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28公里,北接玉田45公里。村庄距北侧梅丰快速公路3.5公里。村庄区域位于滨玉公路两侧,交通极为便利。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陆庄村村风淳朴,治安稳定,多年来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丰台镇陆庄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陆庄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建设有占地200平米的村委会和1000余平米的建设广场。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陆庄村的主大街上上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窑头村

  丰台镇窑头村位于丰台镇西南部,邻近还乡河故道及蓟运河,有公路与滨玉线及梅丰线相接,交通较为便利。村庄现有居民528户,1685口人,其中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71人,村庄占地面积735亩。耕地面积5207亩,为镇内耕地面积最多的村庄之一,农业发展仍沿袭着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主要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近年来,经过“美丽村庄”工程的推进,村容村貌及居民生活便捷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升。   窑头村位于丰台镇西南部,距离镇中心1公里,紧邻梅丰公路。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0公里,北接玉田5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庄民风淳朴,群众生产与生活稳定。   窑头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窑头村建立了一个藏书10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  

西村村

  丰台镇西村位于丰台镇区内,滨玉线、还乡河故道贯穿其境,村庄面积约500亩。当前全村共有550户、1569人,村内中共党员66名。第九届村“两委”干部4人,其中三人为大专学历,全部为高中以上学历。全村耕地面积约4337亩,农业仍沿袭着传统种植方式,主要种植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丰台镇西村位于丰台镇中心镇区,紧邻滨玉公路。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0公里,北接玉田5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庄民风淳朴,群众生产与生活稳定。   丰台镇西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西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西村建立了一个藏书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  

大李村

  大李村位于丰台镇南部,全村105户、338人、耕地890亩、党员21人、两委班子3人、集体收入13.7136万元,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   丰台镇大李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大李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28公里,北接玉田45公里。村庄区域紧邻滨玉公路两侧,交通极为便利。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藏书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同时新建村委会为村庄党员干部学习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前棘坨村

  丰台镇前棘坨村位于丰台镇镇域东北侧,毗邻河北省。,共有314户,944人,现有党员54人,两委班子成员6人,耕地面积4815亩。村庄内建有泰达水务设施农业园区主体工程项目,占地5000亩,种植多种有机农作物。   丰台镇前棘坨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丰台镇前棘坨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2公里,北接玉田41公里。村庄区域紧邻河北省,丰李公路穿越村庄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前棘坨村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前棘坨村村风淳朴,治安稳定,群众生产与生活处于良性循环的环境内。   丰台镇前棘坨村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致富能手、孝老爱亲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村民树立文明道德礼仪、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同时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了文化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并配备了相应的建设器材和图书,全村广大群众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在全村营造了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和家睦邻、爱护环境等良好社会风气。  

孙庄村

  孙庄村全村共有168户,4687口人,农村劳动力148人,党员26名,村“两委”干部4名。耕地面积1029亩。   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   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总产量401吨,生猪存栏320头,人均收入12030元。2010年组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丰顺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占地1000亩,主要种植芹菜、西红柿等蔬菜,占地300亩,建有二代日光节能温室22座,双坡面日光蔬菜大棚11座,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50余人,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近年来,孙庄村结合生态村建设和清洁村庄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初见雏形。街道硬化率、绿化率达90%以上、路灯基本实现道路全覆盖;自来水管网户户通;建有老年活动中心,配有乒乓球、篮球等、棋牌等娱乐健身器材10余种,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兰庄村

  丰台镇兰庄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共有172户、550口人,村“两委”干部5人,全部交叉任职,党员43名。全村耕地面积2200亩,从业劳动力430人,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9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85万元。   兰庄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东距唐山41公里,南距芦台35公里,北接玉田50公里。村庄东侧有梅丰快速路通过,目前已完成征地工作。村风淳朴,治安稳定,连续两年无治安、刑事案件和非正常-事件。2012年完成农田水利暗灌改造,新打机井10余眼,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   原以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村两委在市级帮扶单位的帮助下,积极引导村民集中连片种植蔬菜、果木等高附加值作物,成立相应的村领办专业合作社,并规范运作,形成专业组织加农户的产业机构模式。村内有个体农产品深加工工厂3家,产量合计3000余吨。农业种植和养殖合作社各一家。有个体农户经营“津丰”牌深加工蔬菜销往津京冀及南方多个城市地区,利润较为可观。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藏书1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的健身广场上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李更村

  村庄面貌靓起来,村民生活比蜜甜。宁河县丰台镇李更村通过开展清洁村庄行动,使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宁河县丰台镇李更村,刚一进村,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环村林拥抱了整个村庄,村边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条条街道整洁干净,粉刷一新的米黄色墙体映衬得街道更加明亮,墙体上二十四孝瓷砖壁画散发出这个村尊老爱幼、崇尚和谐的气息,农户沼气灶上的火苗更加预示了农家生活的红红火火。扮美村庄,造福农民,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们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村民李永刚说:“我觉得我们村的环境不错,出来进去都干干净净,老百姓的心目中谁也不愿意把这个环境给破坏了。”   在“美丽宁河.一号工程”建设中,李更村从满足群众生活需求、改善村民环境入手,他们把村里近两千延米的主干街道全部硬化,并环村栽植了七百多棵风景树,集中清理了三条河道,掩埋一处垃圾坑,给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杜绝村庄前整后乱、“脏乱差”现象回潮的问题,这个村还固定两名垃圾清运员,对农户的生活垃圾进行户户分拣、集中堆放、统一清运,使村庄卫生环境管护常态化。李更村党支部书记付兴博向记者介绍说:“老百姓一看这环境,烂柴火也不烂堆烂放了,垃圾也不随便的这倒那倒了。往后,我们还要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制度上还要健全,坚持常态化管理,保持我们村美丽清洁的面貌。”   天津区县联盟广播宁河台记者杨莉、朱立臣   

小李村

  丰台镇小李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毗邻滨玉公路。小李庄村现有农户62户,186人,全村耕地面积890亩,从业110人,村“两委”干部5人,交叉任职1人,党员17名。享受社会和城镇养老保险25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3%;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186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00%。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成立有小李村合作社。   小李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28公里,北接玉田45公里。村庄距北侧梅丰快速公路1.5公里。村庄区域紧邻滨玉公路两侧,交通极为便利。2011年完成农田水利暗灌改造300亩,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小李村村风淳朴,治安稳定,多年来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丰台镇小李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   2014年小李村制订出台了《综合活动室管理规定》、《图书室规定》、《小李庄村绿化维护若干规定》、《小李庄村规民约》等四大项33小项的村庄制度规定。2014年全镇“七一”表彰会上被评为“优秀党支部”,获得了37年来党务工作的第一张奖状,2014年驻村帮扶工作组在被宁河县评为“优秀驻村帮扶组”;“第一书记”常华同志被天津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驻村干部”;2015年小李庄村被天津市妇联、天津市农委、天津市文明办评为“千村美院”创建村。2015年3月为了使小李村的村民能够得到健身休闲的场所,小李村在帮扶组的帮助协调下建成了“健身广场”,内设有12件健身器材,可供全村村民健身使用。  

高稳村

  丰台镇高稳村位于丰台镇东部,距离镇中心3.5公里,距离滨玉公路3.5公里。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0公里,北接玉田5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庄民风淳朴,群众生产与生活稳定。   丰台镇高稳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还乡新河沿岸,当前全村共有149户、470口人。其中,村“两委”干部5人,中共党员23名。全村耕地面积1787亩,集体收入6.5402万元。高稳村是宁河县发展设施农业较早的村庄之一,近年来,村里连续加大设施蔬菜大棚的提升改造力度,规划建设了占地300亩的设施农业园区1座。设施蔬菜大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同时减轻了菜农的劳动强度,“要想富得快,发展冷棚菜”也已成为高稳村民的共识。   高稳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高稳村建立了一个藏书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  

后棘坨村

  丰台镇后棘坨村位于丰台镇镇区东北部,共有512户、1521口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76名。村庄范围内由后棘坨中学、后棘坨小学,全村文化纷为浓厚。村庄耕地面积6700亩,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田水利设施完善,近年来后棘坨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   丰台镇后棘坨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均由较好的日照条件。   后棘坨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28公里,北接玉田45公里,丰李公路沿村庄南侧而过。农业上属于宁河县“东菜”板块,村域范围内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蔬菜种植及设施农业发展认可度高。村域范围内有后棘坨小学、后棘坨中学,全村文化氛围浓厚,群众建设和谐村庄热情度高。   后棘坨村一直将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作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村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棘坨村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后棘坨中学、后棘坨小学等文化阵地,利用“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全面促进村庄学法用法、孝老爱亲、保护环境等思想建设方面。同时利用村庄综合服务站、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在全村营造了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和家睦邻、爱护环境等良好社会风气,为建设和谐的李老村贡献力量。  

倚岸村

  丰台镇倚岸村位于丰台镇东南部,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优势。距县城芦台镇30公里,距天津市区95公里,距天津港80公里,距离北京160公里,距离唐山市4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全村共有216户,606口人,农村劳动力175人,党员41名,村两委干部6名。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   倚岸村耕地面积1900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辣椒等少量蔬菜。2010年建立“达意源狐貂养殖基地”,养殖蓝狐幼子400只,年收入30万元。2014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718元。   倚岸村建有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便民服务基础设施,为广大村民业余活动提供了良好休闲场所。村内街道硬化、亮化,绿化率达到50%以上。建有村级环境卫生管护队伍,建立管护工作制度,每周定期清理垃圾、清扫街道,村容环境呈现崭新面貌,2009年完成市级文明生态村建设并验收合格。  

岳秀村

  丰台镇岳秀村位于丰台镇区东部,还乡新河与小新河交汇处,毗邻岳龙镇,村庄占地面积469亩。全村共有居民130户、约439口人,其中,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38名。全村耕地面积1500亩,农业发展仍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勤劳朴实的岳秀村民积极拓展致富渠道,首届皮影雕刻大赛金刀奖获得者张慧敏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丰台镇岳秀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岳秀村位于丰台镇东北部,距离镇中心2公里,距离滨玉公路1.5公里。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0公里,北接玉田5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村庄民风淳朴,群众生产与生活稳定。   岳秀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岳秀村建立了一个藏书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  

北村村

  丰台镇北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共有550户、1347口人,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74名。全村耕地面积3098亩,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1元,村集体收入18.98万元。目前北村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农民增收显著。   丰台镇北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年无霜期196天,有效积温3927度,冬季寒冷月土壤最大冻结深度54厘米,全年平均降水637毫米。   丰台镇前棘坨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32公里,北接玉田41公里。村庄属于丰台镇核心镇区,交通设施完善。北村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北村村风淳朴,治安稳定,群众生产与生活处于良性循环的环境内。   在市级结对帮扶工作的帮助下,北村在农业基础设施上,先后投资50多万元,清挖干渠4条,清淤河道1条,动土1.2万方,平整农田路2000米,修建涵洞1座,架线1000米;同时自2013年开展清洁村庄行动以来,北村共计投入80万元,集中整治村庄环境,构建村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落实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2014年底,在县建委的帮助支持下,投资328余万元,使村内主路及里巷道路已全部硬化,并投资3.5万元,安装路灯67盏,投资30万元,购置健身广场场地1000平米;2014年底在市工商局的帮助下,投入120万元,修建北村民俗文化展馆并已竣工,目前北村正在积极筹建丰台镇北村民俗文化合作社,以农民合作社的形式运营年画、木版画、根雕等极具丰台特色的民俗文化产业,增加北村民俗文化发展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韩村

  大韩村位于丰台镇南部,现有党员19人,两委班子成员5人,人口95户,302口人,耕地面积1450亩,集体收入5.1595万元,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年产量达上百万吨。   丰台镇大韩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大韩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28公里,北接玉田45公里。村庄距西南侧滨玉公路3公里,交通便利。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村庄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群众精神面貌好,村风淳朴,建设和谐村庄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藏书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同时新建村委会为村庄党员干部学习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李老村

  丰台镇李老村位于丰台镇镇区东南部,共有农户115户,410口人,耕地面积1750亩,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16名。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但是近年来李老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   丰台镇李老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李老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28公里,北接玉田45公里。目前已完成规划的梅丰公路延长线从村庄西北侧紧邻而过,梅丰公路延长线的修建将李老村与宁河县主干交通动脉全部连接起来,交通将极为便利。李老村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   李老村为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文明道德礼仪、破除封建迷信思想,讲求农村法治文明、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在全村营造了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和家睦邻、爱护环境等良好社会风气,为建设和谐的李老村贡献力量。   

双树村

  双树村位于丰台镇南部,现有党员15人,两委班子成员6人,人口117户,415口人,耕地面积1217亩,集体收入5.8848万元,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   丰台镇双树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双术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28公里,北接玉田45公里。村庄距北侧梅丰快速公路1.5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村风淳朴,治安稳定,多年来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藏书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的主大街上上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东赵村

  丰台镇东赵村位于丰台镇东南部,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优势。距县城芦台镇30公里,距天津市区95公里,距天津港80公里,距离北京160公里,距离唐山市4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全村共有86户,238口人,农村劳动力106人;党员17名,村两委干部5名。   东赵村耕地面积960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辣椒等少量蔬菜。建有占地面积6.7公顷养殖小区1个,2014年,生猪存栏537只,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718元。   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  

小韩村

  小韩村位于丰台镇东南部,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优势。距县城芦台镇30公里,距天津市区95公里,距天津港80公里,距离北京160公里,距离唐山市4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共有120户、360口人,其中低保户6家、五保户2家、特困户1家,困难家庭占全村家庭总数的7.5%。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23名。   耕地面积144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辣椒等少量蔬菜。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375元。   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  

南埋珠村

  丰台镇南埋珠村位于宁河县西北部。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优势,南与板桥镇搭边,北与北埋珠村接壤,东与倚岸村相邻,西与宁河镇后帮村相接。距县城芦台镇28公里,距天津市区95公里,距天津港80公里,距离北京160公里,距离唐山市4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网络。   全村共有618户、2148口人,其中劳动力813人。村“两委”干部4人,党员62名。   南埋珠村耕地面积4198亩,经济以种植业、养殖业和五金冲垫业为主。共有养殖小区两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一个,养殖户15户;蛋鸡养殖小区一个,养殖户2户;工业小区两个,五金冲垫加工户100余户。五金加工业为村经济的主导行业。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7348元,村集体收入57.3万元。   近年来,南埋珠村结合生态村建设和清洁村庄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初见雏形。街道硬化率、绿化率达90%以上、路灯基本实现道路全覆盖;自来水管网户户通;建有老年活动中心,配有乒乓球、篮球等、棋牌等娱乐健身器材10余种,于2010年被市农委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2006至2013年连续8年被县委评为红旗党支部和县级先进党组织。  

西淮沽村

  丰台镇西淮沽村位于宁河县东北部,共有484户、1448人口,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50名。全村耕地面积4960亩,集体收入18.1万元,没有发展设施农业园区、畜牧养殖小区等高效农业,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豆角等传统农作物为主。   丰台镇西淮沽村属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1℃,年平均降雨量637毫米,自然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华北平原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年晴天数287天,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844.1小时,日照百分率64%。5~8月份日照时数在200~3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0%,平均每天日照8.6小时。   西淮沽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西淮沽村建立了一个藏书1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西淮沽村的主大街上上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南村村

  南村位于丰台镇中心,现有党员72人,两委班子成员5人,人口566户,1668口人,耕地面积3236亩,集体收入5.1595万元,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年产量达上百万吨。   南村位于宁河县北部,东距唐山45公里,南距芦台28公里,北接玉田45公里。村庄距北侧梅丰快速公路1.5公里。村庄区域紧邻滨玉公路两侧,交通极为便利。农田机电灌溉水利设施基础较好,土地水质等自然资源较好。南村村风淳朴,治安稳定,多年来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南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坚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南村建立了一个藏书1800余本的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手册、农村法律法规简明读本等实用性强的书籍。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南村的主大街上上总是一派热闹的景象,有伴随着旋律翩翩起舞的广场舞队,有活力四射的少年玩耍,也有闲适的老年人漫步休闲。  


东赵村特产大全




东赵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