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天津 >>静海区 >> 独流镇 >> 南肖楼村

南肖楼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南肖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肖楼村简介

  南肖楼村现有185户,村民557人,党员24名,村民代表13名,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耕地面积677亩,2009年集体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10700元,全村以机械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要产业。
  村“两委”按照“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加强村容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多次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村容环境清整活动,清除堆放多年的柴垛,清运垃圾,硬化路面,修建水冲式公厕,同时成立清洁队,加强日常清扫,确保村内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洁,得到全体村民的好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20223102 301600 022 查看 南肖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肖楼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南肖楼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义和街村

  义和街有村民808户,村民2448人,党员80名,村民代表42名,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耕地面积3728亩,2009年集体收入52万元,人均纯收入10478元,全村主要以有色金属、五金、化工为主要产业。   村党支部坚持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生活为目的,积极想实招、办实事,努力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09年,村内积极推进“大社保”政策体系,把“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险”等服务延伸到每户农户。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多方筹措资金,年内全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全率达到100%。同时,组织党员认领义务奉献岗位,与困难群众建立帮扶对子,开展帮扶助困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先进性。  

民生街村

  独流镇民生街位于独流镇中部,距离静海县县城10公里,距离天津市市区30公里,公路畅通,交通便利。土地面积2790亩,其中耕地面积2425亩。全村共有农户525户,人口1484人,劳动力750人,人均耕地1.63亩,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年产量可达673000公斤,同时种植黄豆63.6亩,产量2000公斤,棉花174.3亩,产量34000公斤,均选用优种,种树13亩。全村主要从事农业,兼带工业、建筑业。有村内企业3家,主要生产电镀产品,肥皂和针织品。其中民生电镀厂和光明肥皂厂属街办企业,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有猪养殖场2个。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5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9744元。独流镇政府就坐落在此。1950年改名为民生街。   街“两委”坚持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想实招、办实事。按照“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全面加强村容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村容环境清整活动,为村民打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街内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购进大型机耕机械,方便村民用于农业耕种,并成立了天津市静海县庆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天津市静强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资3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和农民卫生保健站。  

生产街村

  生产街位于镇区西部,曾用名独流镇八街。新中国成立前夕,名为独流镇十三保和十四保。1950年改名为生产街。2007年,全街现有503户,村民1492人,党员64名,村民代表28名,村“两委”班子3人。   2007年,全街经济总收入500万元,其中工业收入350万元,种植业收入15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8176元。到2009年,耕地2739亩,人均收入9946元,全村以机械加工为主要产业。   全街有个体企业22家,其中机械加工19家,食品业3家,从业人员共700人。食品厂生产的“龙康”锅巴和永丰醋厂生产的“合力”牌老醋均为名优产品。   街“两委”始终坚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做到“三坚持、三过硬”。即坚持理论学习,做到思想上过硬;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民主作风过硬;坚持强化党员教育,做到党员作用过硬。街“两委”积极开展入户访谈活动,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努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并建立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维护民利的工作机制。2009年,投资40多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和村民卫生保健站。  

尚庄子村

  尚庄子村现有110户,村民338人,党员27名,村民代表10名,村“两委”班子5人,耕地面积515亩,2009年集体收入126万元,人均收入9911元,全村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要产业。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利用本地毗临104国道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建设“尚皇公寓”居民小区,建成商品楼50000平方米,即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同时,村内以种植蔬菜为突破口,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使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凤仪村

  凤仪村有村民162户,473口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11人,村“两委”班子有3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1010亩,2009年集体收入6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281元。   把“发展经济、致富群众”作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传统蔬菜种植优势,并积极借鉴山东寿光等地蔬菜大棚特点,丰富品种,扩大种植范围,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引导和鼓励村民先后建成第二代和第三代温室蔬菜大棚400亩,每年将新增收入10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独流地区不能生产反季节精细蔬菜的历史,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村内积极引导村民拓宽致富渠道,发展养殖业、运输业,使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北刘村

  在农业方面,北刘村原来主要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村“两委”班子针对全村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调研,经过认真分析市场,研究村情,找准了一条帮助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他们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以种植蔬菜为突破口,通过广播讲座、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印发资料等形式,引导村民逐步由种植粮食作物、大路菜向种植名、特、优新品种转变,扩大种植范围,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鼓足村民钱袋子。同时,围绕蔬菜种植发展需求,加大农业设施基础投入,在原有18眼机井的基础上,投资20.1万元打机井12眼,并全部配套;投资30多万元,按照低压改造标准,对老化农业用电线路全部进行了更新,修整了农业排水渠道。实施了村民浇地集体统一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解决了村民浇地难的问题。对田间路面全部进行了硬化,方便菜农运输蔬菜,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种植精细蔬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户村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种菜大户达到10多家。蔬菜品种由过去单一的芹菜为主,发展为香菜、油麦菜、菜花、芦笋等多品种支撑的格局。在工业方面,北刘村有12家工企业,主要是化工制造,塑料制造,胶管制造,机械交工等行业,从业人员达200多人。在工业、农业、养殖业、运输业等多业并举的情况下,村民的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年人均纯收入10100元。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长足发展,北刘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宽裕小康村,文明生态村。   近年来,应党中央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北刘村依仗自身优势,开始向城市化迈进。投资建立现代化小区——泰和园。该小区环境优美,绿化率高,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使广大农民在北刘村就能享受现代化生活。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扬民族艺术,北刘村于2002年组成建立了由四十多人参加的秧歌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村秧歌队被全国妇联和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巾帼文明健身队”。除此之外,北刘村还建立了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系统等。每当农闲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村民会前往农家书屋借阅书籍,寒暑假里,这里更是成为中小学生聚集的场所。  

王庄子村

  王庄子村现有366户,村民1202人,党员33名,村民代表24名,村“两委”班子有4人组成,耕地面积1593亩,2009年集体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814元,全村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要产业,并成立了天津市海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蔬菜市场行情,立足传统种植优势,加快种植结构改革,积极发展特色高效蔬菜,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村内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打深机井、修田间路方便村民蔬菜种植和销售。党员贾凤英带头发展芦笋种植,闯出一条靠特色种植致富增收的新路。  

团结街村

  独流镇团结街,位于独流镇南部,曾用名独流镇一街。新中国建立前夕,名为独流镇第一保和第二十保。1950年后,改名团结街。村委会位于镇政府南0.5公里处。   团结街距离静海县城10公里,距离天津市区30公里,公路畅通,土地面积2.8平方公里,没有山区,耕地3200亩。全村共有农户613户,人口1908人,劳动力930人,人均耕地1.46亩,主要以种植玉米芹菜为主,年产量可达350万公斤。全村主要从事农业,兼带机械加工和服装制造业。村内约有20家不同规模的企业。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8万元,人均年收入9906元。  

工商街村

  独流镇工商街现有630户,村民1719人,党员59名,村民代表41名,村“两委”班子5人,耕地面积2227亩,2009年集体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10366元。   今年以来,村“两委”按照“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全面加强村容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多次组织开展村容环境清整活动,同时,成立清洁队,坚持每天清扫街道卫生,为全体村民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苟家营村

  苟家营村有村民119户,341口人,党员22人,村民代表13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830亩,2009年集体收入31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866元。   多年来,充分发挥机械加工产业优势,千方百计为宏业摩托车配件厂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村民就业增收提供了可靠保证。村内先后投资80万元,加大街道环境卫生治理力度,搞好村庄内外绿化、美化。村内每年为村民上医疗保险,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福利待遇。由村干部带头,建立兼职的治安防范队伍,做好民事调解工作,确保村内无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件发生。2008年,村内投资30多万元建成村级活动场所和村民健身广场。  

胜利街村

  胜利街现有538户,村民1572人,党员58名,村民代表51名,村“两委”班子4人,耕地面积2822亩。2009年集体收入26万元,人均纯收入10019元,全村以建筑业为主要产业。   该街针对从事建筑行业人员多的优势,对建筑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成立了多个建筑公司,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建筑行业相关产业。通过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增值,有效解决了本街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培育新的增长点,又不断改善农业设施,铺设防渗管道、打深机井、配套农机具,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该街投资30多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  

建设街村

  独流镇建设街现有569户,村民1668人,党员53名,村民代表42名,村“两委”班子有4人组成,耕地面积3044亩,2009年集体收入6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814元。全村以机械加工为主要产业。   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从广泛开展“入户谈心”活动入手,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理清发展思路,制订村街发展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制订优惠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寻找到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2009年,建设街投资万元对原有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建设,并建成“农家书屋”,改善了干群议事和党员群众教育环境。  

北肖楼村

  北肖楼村现有村民351户,1031人,党员52人,村民代表23人,村“两委”班子5人,全村耕地1476亩。全村以机械加工为主要产业,2009年集体收入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33元。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把村级组织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重大事项坚持民主议事和公开。村“两委”扶持村民建设二代温室无公害蔬菜种植大棚,改善传统的种植结构,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民营经济。目前,有民营企业18家,总投资额达3000万元,有效解决了村内劳动力就业问题。村“两委”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办好事,2009年以来打深机井、建居民楼、建停车场,并定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群众,组织村民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农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南肖楼村

  南肖楼村现有185户,村民557人,党员24名,村民代表13名,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耕地面积677亩,2009年集体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10700元,全村以机械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要产业。   村“两委”按照“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加强村容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多次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村容环境清整活动,清除堆放多年的柴垛,清运垃圾,硬化路面,修建水冲式公厕,同时成立清洁队,加强日常清扫,确保村内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洁,得到全体村民的好评。  

下圈村

  下圈村有村民302户,1018口人,党员38人,村民代表20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1484亩,2009年集体收入3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0196元。   村“两委”班子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20字要求,积极工作。在农业上,以蔬菜种植为突破口,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同时,坚持多业并举、多种经营,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运输业,拓宽致富渠道,使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王家营村

  王家营村位于独流镇南部,距离静海县县城10公里,距离天津市市区35公里,公路畅。全村共有农户113户,387口人,人均耕地2.67亩,主要种植玉米,蔬菜,小麦等,年产可达600000公斤。   全村主要从事农业,兼带工业企业。村内有企业20家,主要生产机械部件。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7000余元。将是您投资建厂的理想选择,欢迎您来投资建厂。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王姓迁此,建村于军营之中,故名王家营。王家营村位于九河下稍,贾口洼东,经4次洪水变迁,建成现在王家营新村。党的十三大以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引领下,在上级领导和村领导一再的努力之下,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精神,以提高人均收入为目标,利用优势的地理位置,积极招商引资,在建立亿环机械部件加工,亿达机械加工等先进的工业企业。逐步将由以农业为主的村庄转化为以工业为主的新型农村。   为了继承本国的传统文化,发扬民族艺术,王家营村村从5年前投资建立了秧歌队,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了热情、热烈又具有现代气息的秧歌队,3年前投资建立了老人娱乐会,几年来老年娱乐会由单一的想起类发展成多层次多方位的老年娱乐会,不仅有多种棋牌,还有国画,书法等多形式适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每到逢年过节,便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好时候。表演队不仅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品位,同时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极大促进了和谐农村的创建。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时间,村里建立了文化室、电脑室、图书室,这里有图书、电脑等各种文化品,村民可以在此休闲,从而极大丰富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文化室、电脑室、图书室以来,村子树立了文明向上的和谐新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下一代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教育一直被作为头等大事收到村领导班子及全体村民的重视。小学生就读在苟家营中心小学,中学生就读在独流中学。小学位于村南部临近公路,距离中学3公里。小学共有教师12名,其中本科学历8名,专科学历2名,师资力量雄厚。中学共有教师43名,其中本科学历29名,专科学历14名,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0人,其中小学生30人,中学生30人。至09年10月已有70名大学生。   卫生所位于王家营村东,成立于1968年,现有病房2间,病床4张,专业医疗器械氧气瓶、血压计、血糖测试仪等共5台。现有专业卫技人员2名,依法执业,承担着公卫防保、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工作任务。   卫生所荣誉:计划生育先进村全村正在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至目前,全村自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387人,参合率达到100。  

和平街村

  和平街有村民589户,1631人,党员48名,村民代表34名,村“两委”班子有4人组成,耕地面积2790亩,2009年集体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10049元,全村主要以机械加工加工为支柱产业。   2009年,街“两委”按照创建“文明生态村”标准,全面加强村容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多次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中开展村容环境清整活动,清运垃圾、硬化路面,完成道路两侧绿化美化。村干部带领清洁队成员,清扫街道,确保村内垃圾日产日清,为全体村民打造一个整洁干净的生产生活环境。2009年,投资6万元对原有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建设,党员群众教育活动场所面貌焕然一新。  

刘家营村

  刘家营村共有281户,村民825人,党员38人,村民代表20人,村“两委”班子有4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2119亩,2009年集体收入1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0147元。   经济来源主要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特别是西红柿口感好、产量高,远近闻名,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特色农产品。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下决心改变村级场所低矮破旧、雨季街道排水不畅坑洼不平、村容村貌脏乱、群众-不断的现状。当年就筹资7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60平米,硬化村街环形路1000米,并新修下水道,新建两处公厕,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充分发挥蔬菜种植优势,改造旧大棚300亩,新建二代、三代温室蔬菜大棚200亩,形成规模经营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六堡村

  六堡村现有134户,村民476口人,党员30人,村民代表18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1150亩,2009年集体收入18万元,年人均收入9790元。   村“两委”班子注重自身建设,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团结共事、民主决策,定期向村民公布村务、财务,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村内投资15万元新打深机井两眼,完成村内机井管道配套工程。投资12万元完成1000米乡村公路和田间路建设。2008年,投资2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建起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定期召集党员群众学习农村适用技术,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杜嘴村

  杜嘴村有村民131户,428口人,党员23人,村民代表10人,村“两委”班子有6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490亩,2009年集体收入1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0187元。   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注重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坚持秉公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经过分析市场,村“两委”决定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丰富蔬菜种植品种,扩大大棚种植范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村内积极改善农业设施,打深机井,购进电泵等喷灌设备,并铺设防渗管道,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2009年,村内投资2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为干群议事、便民服务和党员教育培训创造了良好条件。  

九十堡村

  九十堡村现有371户,村民1188口人,党员16人,村民代表24人,村“两委”班子有4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2610亩,2009年集体收入56万元,年人均收入10017元。主要以种植蔬菜大棚为主。充分发挥蔬菜种植优势,不断扩大高效设施农业的种植面积,引导和鼓励村民建成第三代温室蔬菜大棚100亩,并为大棚区铺设机井管道,解决菜农用水难题。2009年铺设村中心路1000米,对全村卫生环境进行重点治理,做到柴草出村,垃圾集中,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  

十一堡村

  十一堡村现有337户,村民1065口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24人,村“两委”班子有4人组成,全村有耕地2015亩,2009年集体收入35万元,年人均收入10038元,以蔬菜大棚为主要产业。村“两委”班子自2006年上任以来,坚持真抓实干,以蔬菜种植为突破口,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蔬菜种植品种,扩大种植范围,发展特色种植和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村内投资20万元铺设管道8000米,改造全村饮水设施。  

八堡村

  八堡村现有村民368户,1208口人,党员33人,村民代表25人,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全村可耕地2452亩,2009年集体收入19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818元。   八堡村土地肥沃,种植的梨瓜口感甘甜、远近闻名,逐渐成为全村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他们发挥种植优势,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做大做强梨瓜种植这一特色产业,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工业、养殖业、运输业等,拓宽致富渠道,使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原有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2006年在市委、县委和镇党委的直接关怀下,村内新建成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冯家村

  冯家村有村民184户,558口人,党员19人,村民代表11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1295亩,2009年集体收入1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489元。主要经济来源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   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积极开展村干部入户走访活动,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内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村内新打机井两眼,并全部配套,修建村内通往蔬菜大棚区的田间路,解决雨天菜农运菜不便问题。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机械加工、养殖业、运输业,拓宽了村民致富渠道,使村民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李家湾子村

  李家湾子村共有560户,1796口人,4650亩耕地。在创建文明村活动中,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为指导思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对精神文明建设软硬件的投入,全面提升了村民的思想、文化和生活品位,形成了村风文明、治安稳定、环境整洁、生活富裕的良好氛围。  

七堡村

  七堡村现有597户,村民1928口人,党员40人,村民代表39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5285亩,2009年集体收入40万元,年人均收入9673元。以煤炭销售为主要产业。   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分析市场、研究村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种植蔬菜为突破口,发展特色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同时,依托西台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村民从事煤炭销售行业,2009年村内从事卖煤达30多家,用户辐射周边7个乡镇,既方便了农民群众,也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全村群众人均收入不断提高。2009年,投入3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和村民健身广场。  

友好街村

  友好街有村民508户,1554口人,党员66人,村民代表60人,“两委”班子有10人组成,耕地2235亩,2009年集体收入50万元,人均纯收入10523元。现有集体企业10个,拥有固定资产1.4亿元,实现年利税767万元。主导企业为天津市千里马建筑工程集团公司,属国家二级施工资质企业,2000年通过国际ISO9000质量认证。   近年来,街“两委”班子想实招、干实事,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由集体出资打机井、架电线、建扬水点、修防渗渠,并从法国引进产大型喷灌机各2台套。集体投资建街心公园,硬化大小街道,建纯净水供应站,并建成秸秆燃气站。多年由集体出资为村民上医疗保险,每月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让全街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南肖楼村特产大全




南肖楼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