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昌吉州 >>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 大石头乡

大石头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石头乡谷歌卫星地图)


大石头乡简介

  大石头乡距木垒县城20公里处,木——巴公路北侧1.5公里处,东与巴里坤相邻,南与鄯善县隔山,北与蒙古接壤,是木垒县的牧业大乡,1997年按照发展需要,在自治县县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整体异地搬迁,新建了4处牧民定居点,定居牧民1000户,6000多人。全乡总面积772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507万亩(可利用草场302万亩),耕地面积2.67万亩,乡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7896人,哈萨克族占98%,从事牧业生产的1222户6828人。全乡有村干部17人,有中小学9所,其中小学7所,在校生1391人,教职工132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3156.6元。
  大石头乡资源丰富强、环境优美、民风古朴。原始胡杨林群落,古老的森林硅化木,神秘的呜沙山都座落在其境内,境内生长着丰富的药用植物,有苁蓉、柴胡、甘草等。珍惜野生动物有:鹅喉羚、北山羊、野马、野驴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鸟地脯就生长在这里。大石头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石英、煤等二十多种,其中煤、铜的储量最大,有较大的开采价值。大石头乡交通便利,木巴公路贯通全乡,是木垒县东进东出的桥头堡。
  大石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也是一块末被开发的处女地,做为木垒县最大的牧业乡,其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草场,牲畜肉质鲜美,享誉全疆,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7720平方公里 652328205 831100 0994 查看 大石头乡谷歌卫星地图

大石头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石头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木垒镇

  木垒镇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该镇位于天山北麓照壁山下,东与新户乡毗邻,西隔木垒古道鲁华河与照壁山乡南闸村想望,南起交龙王庙水库,北至公路段,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占地面积7.05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社区居委会和32个居民小组,总户数5938人,15760人,有汉、哈、维等14个民族,其中汉族12299人,占总人口的78%,哈族2318人,占总人口的14%,维族811人,占总人口的6%,其他民族332人,占总人口的2%。辖区内共有行政企事业单位124个,民族宗教活动场所3处。    木垒镇特色产业    (一)畜牧养殖    1、在县城东梁计划建成了占地面积24亩的再就业养殖区。目前已建成养殖育肥大棚17座,养殖各类牲畜340头(只),整体建成后的养殖区可发展养殖户37户,年饲养牲畜可达2000头(只),年产肉150吨,年户均可增加收入10000元,可解决70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2、石家庄子2万只鸡养殖基地。目前已建成圈舍,饲养天山草鸡鸡雏10000只,与泰昆集团签订了鸡苗、饲料供给及回收合同,预计10月份即可上市出售,可获利5000元,该基地为10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再就业问题。    3、兔业养殖。目前全镇已饲养肉兔1500只,使部分低保户摆脱了贫困致了富。    (二)再就业综合市场   木垒镇再就业综合市场建成于2001年,今年以来,木垒镇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对木垒镇再就业综合市场进行了全面整顿,着力打造水果批发,服装经营,餐饮为体的综合市场,目前已解决下岗失业人员300人。    (三)家政服务部   成立于2003年6月的“木垒镇巾帼家政服务部”目前已在3个社区成立了家政服务部分部,为全镇各族居民提供包括保洁、餐饮、保安为内容的多方位多层次服务,解决30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四)阿魏菇产业   目前全镇已建成阿魏菇大棚7座,生产鲜菇23吨,阿魏菇种植户平均每户获利5000元。    (五)今年4月木垒镇在县城东梁体育馆南侧荒坡种植仁用杏50亩,成活率达95%,预计3年后可见经济效益。".  

西吉尔镇

  西吉尔镇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葛尔盆地东南缘,东天山北麓,距木垒县城以西23公里,东与东城镇为邻,南与乌孜别克乡接壤,西与英格堡乡、奇台县老奇台镇交界,交通十分便利,省道2916线绕道越境而过,是木垒县西三乡中心乡镇,是木垒县乡主要交通枢纽。境内有中国移动和联通两座接受发射塔,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境内有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水磨沟旅游渡假村,有装机容量为150千瓦的变电所一座。全镇总面积约122平方公里,镇辖4个行政村,共有汉、维、回等民族8385人,有耕地6.76万亩,其中水浇地3万亩,山旱地3.76万亩。有库容360万立方米库17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豌豆、玉米、大麦,经济作物有鹰嘴豆、花芸豆、黄豆、红花、大瓜、胡麻、菜籽、苜蓿等2003年牲畜饲养量达7.96万头(只),存栏4.2万头(只),是木垒县重点农牧业乡镇之一。几年来,西吉尔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动力,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使西吉尔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西吉尔镇先后获得州级文化工作先进乡镇、州级文明乡镇、自治区级体育先进乡镇、昌吉州小康文化先进乡镇、自治州畜牧业科技示范镇等荣誉称号。西吉尔镇被自治区确定为1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建制镇之一,被昌吉州确定的17个重点建制镇之一。    西吉尔镇作为木垒县重点农业乡镇之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以牧为主,农牧并举,紧紧围绕县委“三个首先,三个重点,三项革命”和实现“四大突破”,加快发展“十大产业”,实施“三借、三换、三进”及科技兴县战略,走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畜牧业富民、科技兴镇的路子,推动西吉尔镇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大发展。    在生态农业方面,西吉尔镇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以文冠果、山杏等树种为主,大力发展经济林,使西吉尔镇逐步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在畜牧业发展上,西吉尔镇抓住品种改良和产业化经营两个关键,""坚持种好草料养畜"",依托我镇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优势,在牲畜品种改良、早冬羔生产、土鸡、肉兔养殖和养牛业发展上作大文章,以维维集团在我镇建成鲜奶收购站为契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为了尽快在我镇形成以公司加农户发展奶牛养殖的模式,使奶牛养殖成为我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东城镇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城镇,地处天山北麓丘陵地带,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西偏南20公里处,东与照壁山乡相连,西与西吉尔镇为邻,南至天山深处与鄯善搭界,北与奇台县老奇台镇接壤,地势南高北低,由南至北分为山地、丘陵、戈壁三部分,平均海拔1240米,总面积576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村民委员会,在汉、哈、维、回、塔塔尔等7个民族,共有人口3780户,14264人;全镇拥有耕地面积10.15万亩(其中水浇地1.6万亩),人均耕地7.0亩;草场面积97.3万亩(其中牧区77.49万亩),是木垒县最大的农牧业乡镇,也是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乡镇。   历史悠久的东城镇地大物博、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有广袤的夏牧场,风景优美的马圈湾旅游景点,著名的四道沟原始文化遗址;有丰富的地下煤矿资源,10亩肥沃的可耕地。   近年来,东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艰苦奋斗,拼搏奋进,带领全镇一万四千多各族人民,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及区、州县经济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进一步改善人善人民生活,促进镇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2000年,东城乡撤乡建镇,现已完成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带动了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小城镇已初具规模。目前,东城镇已建起约万亩的咬牙沟绿色土鸡养殖基地,绿色土鸡已得到了县内外市民的认可,市场销售旺盛;建立起了东城口村生猪销售集散地,沈家沟村牛羊育肥基地,鸡心梁牛羊养殖专业村,积极与鄯善和乌市客商联系,拓展市场;建起了全县最大的阿魏菇生产基地,年产鲜菇700余吨,产值700万元,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2002年,年末存栏牲畜878358头,全镇经济总收入5464万元,其中牧业收入2250万元,农业收入1934万元,二、三产业收入1133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488元。   步入新世纪,该镇党委领导班子决心带领东城镇各族人民锐意改革,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积极实践“-”,把东城镇建成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   ".  

英格堡乡

  英格堡乡位于木垒县城西南38公里处,西与奇台县七户乡接壤,东与木垒县西吉尔镇为邻,南靠鄯善县,是一个由汉、哈、回等民族组成的""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乡,全乡总面积370平方公里,可耕面积5.65万亩,下辖7个行政村,5个总支,26个支部,共有1757户,7249人,党员349人。   二00二年实现生产总值3550万元,较2001年增长节19%,其中:农业总收入达1295万元,较上年增加5%;牧业总收入920万元,较上年增加47%;企业收入1335万元,较上年增加21%。人均纯收入2638元,较2001年增长21%。  2003年种植豌豆10080亩,玉米6166亩,鹰嘴豆10710亩,花芸豆1170亩,优质牧草2300亩,大麦710亩,退耕还林1634亩。牲畜饲养总量达92100头(只),其中:良种及改良种乳牛2212头,绵羊46977只,猪30428头。以伊普吕、奇卡为主的肉兔养殖达8600只,土鸡养殖20万只以上。    发展方向:   牢牢把握""三三四""发展思路,坚持以牧为主,牧农结合,开发林草,扩大菜篮子,促进二三产业,力求全面发展,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以经营,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切实抓好两个六大基地和6个1万亩的开发。在种植业上将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稳小麦,扩玉米,强畜牧,建大棚,上三豆,增林草""的农业发展基本思路,五年内建成1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白豌豆,1万亩鹰嘴豆,1万亩优质小麦,1万亩苜蓿,1万亩文冠果生产基地和年产3000吨的阿魏菇生产基地。畜牧业坚持""以小换大、以土换良""的战略思想,五年内建成1万头肉牛生产基地,1万只绒山羊,3万口生猪,2万只早冬羔,30万只土鸡和100万只肉兔生产基地,努力实现牧业强乡的目标。认真落实两个10%,扎实推进两棚一池,产肉两吨,两万元收入不出院。到2005年实现人均1头牛,4口猪或20只羊,20只肉兔,20只土鸡 ,人均产肉400公斤,纯收入4000元的目标。    特色产业:   在种植业方面,全乡已形成以阿魏菇、天山白豌豆、花芸豆、鹰嘴豆为主的特色产业。2003年生产阿魏菇14万公斤,天山白豌豆54.75万公斤,花芸豆23.4万公斤,鹰嘴豆67万公斤。.  

照壁山乡

  照壁山乡位于天山北麓丘陵地带,距木垒县城以南约1公里处,东与白杨河乡为邻,南与鄯善县接壤,西与东城镇相接,属城乡接洽的乡,交通便利,国道S303线从中穿过,是一个以农为主,牧农结合的农牧业大乡。全乡总面积530平方公里,拥有草场38.9万亩,耕地9.6万亩,其中水浇地15328亩,下辖11个行政村,由汉、哈、维、回、东乡等7个民族组成,2406户,9450人,其中少数民族278户1243人。截止到2003年底,全乡党员总数420人,设立党总支9个,党支部30个。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照壁山乡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加快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步伐, 逐步形成了以牧为主, 以农促牧的良好发展格局。 2003年末,全乡牲畜存栏6.6万头(只), 实现农 牧业总收入3298万元,人均纯收入3085元,较上年增收272元。     照壁山乡作为木垒县重点农牧业大乡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天山白豌豆、玉米、胡麻、菜籽等,特色农作物,鹰嘴豆、阿魏菇、苜蓿、中药材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在生态农业方面,照壁山乡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苗木主要以文冠果、土杏等树种,抓好经济林建设,实现农牧民双盈收入。在畜牧业方面,坚持“以牧为主,牧农结合,以种促养,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总方针和“种好草料养好畜”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抓好品种改良和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牛、羊、猪、禽四个重点,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2004年计划建立奶牛养殖小区3处,生产早冬羔3.6万只,养土鸡26万只,肉兔26万只。在特色农业方面,着力发展鹰嘴豆、阿魏菇及大棚蔬菜的生产和中药村的种植,发展特色农业成为照壁山乡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成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未来3年照壁山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把握市场导向,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坚持“三借、三换、三进”和科技兴县战略不动摇。.  

新户镇

  新户镇地处木垒县城北缘4公里处,东以大梁槽为界与白杨河接壤,西与照壁山戈壁毗邻,南接县城,北达红柳井子,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8公里,总面积361平方公里,是奇一木、木一巴公路交汇处。全乡下辖新沟、新户、三畦、头畦、霍斯章五个行政村,聚居着以汉、哈、维为主的八个民族,有2225户,8787人,其中,少数民族615人。全乡有可耕地面积10.3万亩,年实播面积9万亩左右,纯属水浇地,保灌面积5万亩,水源来自龙王庙水库。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豌豆、油菜等,是木垒县种植业大乡。近年来,新户乡坚持""以牧为主、牧农并举、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综合发展""的方针,实现了由种植业大乡向畜牧业大乡的转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00三年,全乡实播面积9.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达3.31万亩,三豆等经济作物4.32万亩,小麦面积1.5万亩,粮食总产量2447万公斤,实现种植收入2887万元。畜牧业上,坚持实施以养羊为基础,养牛为重点,鸡、兔为突破口,特色养殖为补充,以小换大,以土改良,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的思路。全乡牲畜最高周转量达到11.2万头 (只),其中:牛4767头 (良种奶牛1724头),土鸡22.4万只,生猪料26口,肉兔7000余只,肉食产量达1876吨。麦趣尔集团在新户、新沟两村各建鲜奶收购站1个,日收购鲜奶4吨,为新户乡奶牛养殖业注入了活力,目前,全乡已形成家家户户养殖奶牛和专业户养殖奶牛的态势,全年鲜奶产量达到2000余吨。此外,积极发展马鹿、肉鸽等特种养殖,实现畜牧业总收入2269万元,占到大农业总收入的46.3%。目前,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个体私营企业已达148家,其中富达食品厂、美佳毛绒制品厂小龙头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达到27.2%。在发挥城郊优势方面,重点发展了""秋延晚,春提早""的温室蔬菜生产和以阿魏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从今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分阶段建成蔬菜大棚400座,以增加农田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近年来,乡党委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全面实施党的建设""一个规划、六项工程"",狠抓""五好""村党支部的建设和党员""一带四""、""双强""带头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  

雀仁乡

  雀仁乡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西北部,距离县城53公里,西边与奇台县相邻,东边与巴里坤县相接,是1979年在原东风公社雀仁大队的基础上建立五棵树公社,1984年改制为雀仁乡。    全乡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70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2%,土地中宜耕地面积3.5万亩,目前全乡总播面积3.17万亩。    雀仁乡是一个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多民族乡,全乡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蒙古族等7个民族组成。全乡辖六个行政村,其中牧业村3个,农业村3个,全乡总人口1242户5330口人,其少数民族人口684户333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2.5%。(其中:河东村195户815人;托阿尔尕什村133户444人;乌克勒别依特村136户614人;雀仁村212产1120人;五棵树村194户962人;正格勒得村195户970人;机关及其它177户405人)    雀仁乡机关站所单位共有4个,包括,农经站,农机站、农科站、林业站。部门站所10个,包括,广播站、派出所、财税所、卫生院、供电所、水管所、信用社、土管所、粮站、兽医站。   雀仁乡是木垒县唯一的纯井灌区,地下水资源丰 富,在八十年代中期,水距地面6一12米,目前,水位己下降到16一20米,全乡拥有各类农牧业用井150 眼,其中农业用井142眼,牧业用井8眼。    雀仁乡地处沙漠边沿,冬季寒冷,最低温度达零下40度;夏季酷热, 最高温度达39一42度,总体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 800一1000米之间,一年四季无霜期长,可达 7一8个月,昼夜温差大,可达15度左右,适应种植西甜瓜、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雀仁乡种植的西甜瓜具有色香味具全,含糖量高等特点,深受全县各族人民的喜爱。    雀仁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著名的鸣沙山、胡杨林、天然水洞、千石滩等名胜均在雀仁乡范围内。还有大芸、锁阳、麻黄、甘草等中药材及国家级保护动物黄羊、野驴、羚羊等动物。新扩建的省道228线穿乡而过。给规模养殖、特种养殖、中药材种植等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特殊的气候、光热、水土条件,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投资者创造了宽松的政策氛圃。欢迎社会各界同仁来雀仁乡投资办厂,共图大业。   ".  

白杨河乡

  白杨河乡地处天山北麓,木垒县城以东5.8公里处,西与照壁山乡毗邻;东以阿其克苏(响水河子)为界,与博斯坦乡接壤,南至哈马尔梁,北连头道沙窝。南北最长34公里,东西最宽24公里,总面积477平方公里。于1979年成立白杨河乡人民公社,1984年12月后变更为白杨河乡。    白杨河乡地势南高北低,由山区、丘陵、平原、沙漠组成。山区岩石裸露,树木、杂草丛生,丘陵土层分布不均,凹处较厚,凸处岩石裸露,土层平均厚度15厘米,平原土层平均厚度30厘米。木一哈公路以南平均海拔 1700米;木一哈公路以北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水量250毫米右左,平均气温4摄氏度,极端高温可达33摄氏度,极端低温可达零下28摄氏度,平均风力4一6级,风向为西北风,全年无霜期在110一130天,有效积温2300一2500摄氏度,年日照时数可达3000小时,种植区土壤为棕黄土类型,有机质含量0.81%左右,全氮含量0.055%左右,全磷含量0.06%,土壤PH值约为8.7。地下水资源贫乏,储量180万方左右,由于地下水位低和经济条件所限,地下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灌溉主要以地面水为主,主要是白杨河。水源为山区裂隙泉水汇流而成。白杨河水库设计库容450万方,实际库容420万方,死库容16万方,现已基木完工。供应大石头乡定居点,白杨河乡、照壁山乡阿拉苏村三处的灌溉用水。    白杨河乡辖7个行政村,共有631户,2827人,其中汉族1312人,占总人仁的46%。民族1515人,占总人口的54%    白杨河乡大力发展养殖业,始终把畜牧养殖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要途径,狠抓落实,逐步实现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轨。二00三年度全乡牲畜最高饲养量达75100头(只),其中牛2002头,绵羊51833只,绒山羊15571只,其它5694只(匹),土鸡15300只,肉兔750只,扶持各类养殖大户96户,养殖规模创历史最高峰。人均收入达到2643元。    实施 ""现代畜牧业工程"",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大转变,进一步加大了品种改良、棚圈、草料基地、微贮池、青贮饲草工作力度,这些已成为我乡广大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共举,现已达到户均一棚一池的目标,部分农牧民达到两栅一池的标准。.  

大石头乡

  大石头乡距木垒县城20公里处,木——巴公路北侧1.5公里处,东与巴里坤相邻,南与鄯善县隔山,北与蒙古接壤,是木垒县的牧业大乡,1997年按照发展需要,在自治县县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整体异地搬迁,新建了4处牧民定居点,定居牧民1000户,6000多人。全乡总面积772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507万亩(可利用草场302万亩),耕地面积2.67万亩,乡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7896人,哈萨克族占98%,从事牧业生产的1222户6828人。全乡有村干部17人,有中小学9所,其中小学7所,在校生1391人,教职工132人。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3156.6元。   大石头乡资源丰富强、环境优美、民风古朴。原始胡杨林群落,古老的森林硅化木,神秘的呜沙山都座落在其境内,境内生长着丰富的药用植物,有苁蓉、柴胡、甘草等。珍惜野生动物有:鹅喉羚、北山羊、野马、野驴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鸟地脯就生长在这里。大石头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石英、煤等二十多种,其中煤、铜的储量最大,有较大的开采价值。大石头乡交通便利,木巴公路贯通全乡,是木垒县东进东出的桥头堡。   大石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也是一块末被开发的处女地,做为木垒县最大的牧业乡,其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草场,牲畜肉质鲜美,享誉全疆,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

  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多成立于1987年7月,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也是一个居住分散,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牧业乡。乡政府辖设三个村,分别为大南沟村、东沟村和阿克喀巴克村,大南沟、东沟两村位于县城西南60公 里的天山深处,自然条件比较艰苦,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 高,通路、通电、通水、通邮、通广播电视的五通工程尚未启动。全乡总面积1393平方公里,可使用草场面积104万亩,占总面积的49.76%,人均占有草场337.33亩,有耕地15000亩,人均占有5.1亩。   乡政府刚成立时设在大南沟村,下辖大南沟和东沟两个村民委员会,牧民主要从事的是 “逐水草而牧”传统畜牧业生产,为了改善广大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经自治县各级领导研究决定,1989年把乡政府搬迁到县城以北13公里处,建立了阿克喀巴克牧民定居新村。1989年、1997年、2001年先后三次大规模搬迁大南沟、东沟两面村牧民共267户到该村定居,定居后的牧民走上了“种养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全乡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2004年全乡共有人口591户3096人,由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六个民族构成。其中乌孜别克族997人,占总人口的29.9%牲畜最高饲养量12.5万头(只),年末存栏46500头(只),农村经济总收入933万元(主要是马鹿养殖场),财政收入13.8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650元。   2005年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工作思路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州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县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幅度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实力和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为核心目标。坚持“12345”发展思路,具体为立足一个优势(国家扶持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优势)主攻两个产业(畜牧养殖业,饲草料种植业);加大三个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实施四个转变(灌溉方式的转变,牛的饲养方式的转变,生产母羊方式转变,肥料观念的转变)坚持五个做好(做好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做好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博斯坦乡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辖乡。1958年建立地方国营红旗牧场,1972年更名为博斯坦牧场,1996年撤场建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1 596.9平方公里,人口0.4万,有哈萨克、维吾尔、汉、乌孜别克、回等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59.8%。有公路通县城,冬季交通不畅。辖博斯坦、三个泉子、萨尔色尔克、 喀夏霍勒、占布拉克5个村委会。南部为山区,北部是戈壁。以牧业为主,牧养羊、牛、马、骆驼。农业主要种植小麦。.  


大石头乡特产大全




大石头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