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商丘 >> 睢县 >> 孙聚寨乡

孙聚寨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孙聚寨乡谷歌卫星地图)


孙聚寨乡简介

  孙聚寨乡位于睢县西南15公里,东邻惠济河,西邻祁河,51号省道(民太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该乡辖30个村委,76个自然村,276个村民组。人口45762人,耕地面积48525亩。东接河堤、白庙,南邻平岗、潮庄,西与长岗接壤,北与河集毗邻。自古以来,孙聚寨乡是睢县西南部的重要集镇。全乡总面积85平方公里。
   孙聚寨乡交通十分便利,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民太路51号省道已拓宽建成国标二级公路标准,与孙平道、红星道在孙聚寨交汇,成为睢县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乡区域内平行贯穿东西的五条主干路与平行贯穿南北的五条主干路相交相汇,形成规则的交通网络,将土地划成方块田,连结成方,为规划种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开发高效农业。
   孙聚寨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四季分明。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蔬菜有白菜、莲菜、菠菜、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几十种;中药材有芦芭籽、板兰根、红花、白芍等;农、林、牧、渔等产品多达数百亩。近年来,该乡又引进了美国凯特杏、日本斤柿、油桃、苹果、香瓜等稀有的品种,建成乡科技示范园区——叭蜡庙杂果基地,产品已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近年来,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工业立乡、商业强乡、民营兴乡、依法治乡”的战略方针,各项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截止2005年,该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617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986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832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15065 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25万元 。财政收入完成 615 万元。 招商引资完成12500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58万人 85平方公里 411422203 476000 0370 查看 孙聚寨乡谷歌卫星地图

孙聚寨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刘六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刘六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东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孙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马庄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马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尧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刘尧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郭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小郭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寨董庄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孙寨董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袁店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袁店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桥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张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代集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代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寺前李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寺前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屈楼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屈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太和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太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杨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后杨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西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孙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楼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刘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八蜡庙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八蜡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周坦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周坦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寨常庄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孙寨常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刘庄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刘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滑楼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滑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庄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寨朱庄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孙寨朱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寨贾庄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孙寨贾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袁尧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袁尧村谷歌卫星地图
经楼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经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李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东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李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西李村谷歌卫星地图
一刀刘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一刀刘村谷歌卫星地图
司洼村 ·睢县旅游·睢县特产·睢县十大特产·睢县十景·睢县名人·睢县 0

----

查看 司洼村谷歌卫星地图

孙聚寨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长岗镇

  长岗位于睢县城西南17.5公里处,辖2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8.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856亩,人口35000人。该镇交通方便,电力充足,通讯设备齐全,多年来已成为睢、杞、太交界区的物质贸易集散中心。   该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土壤淤质,比较肥沃。该镇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和大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资源。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建成肉牛、生猪、肉兔、肉鸡、蛋鸭等生产基地,建成有大型配套冷库一座;泡桐、棉花、牛皮、板山羊皮为该镇著名特产。    该镇工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相继建成了面粉厂、砖瓦厂、建材厂、电线厂、造纸厂、彩印厂、塑料编织袋厂、农机修造厂、糖果加工厂和木材深加工厂,这些厂家与省内外企业有着广泛的业务往来,是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镇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成了睢后路长岗段及付阁桥,西长路长岗段及北郭庄桥,通车里程达到了312公里;先后清理整治了辖区内的三条河流,投巨资修建了李庙闸,打机井600多眼,全镇灌溉面积达3万亩,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基本上旱涝保丰收;继村村通电话以后,镇政府又引资建成了联通信号塔,搬迁了中心校,重建了敬老院,在镇中心繁华地段建成了商贸楼,修建了农电楼、重建了政府办公楼,装修了镇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等等,总之,改革开放以来,长岗镇的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成绩斐然,此不赘述。.

平岗镇

  平岗镇地处豫东平原,位于睢县南部边缘地区,距县城20公里,素有""睢县南大门""之称,是睢、杞、太、柘给合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全镇25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总面积43.13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民族大多是汉族,回族近千人,耕地4.05万亩。   平岗镇人杰地灵,历史悠久。镇内有殷商古文化遗址;有汉代农夫扶犁救刘秀的犁岗;有唐代建筑无忧寺旧迹及尚存的半截宝塔;有明代的""双风齐鸣"";有清代的""一门双璧"";革命战争时期有0最早的支部,也是睢、杞、太革0据地之一……惠济河、蒋河贯穿全境,沟渠纵横如织,机井星罗棋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土质肥沃,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林茂粮丰。小麦、棉花、蔬菜、杂果、药材为五大支 柱产业。     1986年撤乡设镇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镇区主要街道全部柘宽、硬化,呈""三纵三横""格局;办公、教学、居住楼房林立,街面店铺鳞次栉比;程控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逐步发展;粮管所市级储粮库一千万公斤以上容量,惠济河畔的中心卫生院环境优美。   全镇全部完成电网改道;现有柏油公路长达40公里,2002年将实现村村通油路,交通四通八达;10个农贸市场一派繁荣。全镇各级乡镇企业达298个,养殖业有长足发展,养殖专业村6个,养殖专业户达1000多户,苗楼村是长毛兔养殖发展基地。平东村豫东波尔山羊的改良繁育平岗分场,被0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定为实践基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的""一园四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平岗镇党委、政府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要求,带领全镇干部奋力拼搏,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各项工作位于县先进行列。9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市""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乡镇"";2001年被评为""三好""乡镇党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农业结构调整""、党员教育""等先进乡镇。.  

周堂镇

  周堂镇位于睢县城东南部,距县城7公里,辖24个行政村,含36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0881亩,总人口3.1万人,总面积45平方公里。   周堂镇交通十分便利,睢县至张弓公路,帝胡公路贯彻东西南北,柏油路村村相通,路路相连,开通公交线路两条,有线电视,光缆通讯遍及各个村庄,有11万千瓦变电站一座。   银杏、牛蒡、药材等农特产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特别是5000亩银杏基地倍受省内外商家关注,乡镇企业星罗棋布,主要有银杏茶厂、修造厂、养殖厂、毛板厂、防伪瓶塞厂、衡器制造厂、制囤厂、抽纱厂、养殖厂、砖瓦厂等近百家企业,年产值近2亿,新改制的银杏制品有限公司设计年产值超千万元,农机修造厂建厂近20年来,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周堂镇防伪瓶塞厂科技含量高,其产品设计1997年已获国家专利,周堂镇种鸡场形成工贸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大型娱乐饮食服务设施齐全,外来投资企业挂牌保护,环境十分宽松。.  

蓼堤镇

  近些年来,蓼堤镇府利用良好的农业基础,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实施“提高农业,推进工业,繁荣市政,扩大招商,加速发展”决策,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使镇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科技农业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比例年年提高,体现出平原乡镇的发展风貌,引起广大外商关注。    蓼堤地好、水好、气候好,十分适宜科技农业发展。目前,全镇已形成优质大蒜、优质小杂果、优质专用小麦、色素用辣椒,优质品种猪、反季节蔬菜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农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外商已发现蓼堤这块土地,源源不断参加高科技农业开发,近期已有商人前来签协议,计划投资搞种养和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开发。.

西陵寺镇

   西陵寺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最西部,东距县城15公里,距尚屯镇10公里,南与匡城乡接壤交界,北与廖堤镇毗邻,西与开封市杞县接壤,距杞县邢口镇8公里。郑永、马开两条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西陵寺镇总面积68.3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总人口4.6万人,耕地面积6.8万亩。   农林牧业   西陵寺镇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小麦年产量3.5万吨、玉米年产量2.9万吨、花生年产量1.5万吨。该镇林业资源比较丰富,3000亩的榆厢林场坐落在该镇境内,其中泡桐200万株,速生杨500万株,木材积蓄量50万方。  畜牧养殖也是该镇一大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全镇养殖大户不断涌现。麒麟乳业和远桥肉牛养殖场规模都在千头以上,初步形成养猪专业村8个,专业户3000户,总饲量35万头,年出栏20万头,鸡、鸭、鹅饲养总量50万只,禽蛋产量90万斤。   -基础设施   西陵寺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村村通油路工程全部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齐全,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确保了农业大丰收。程控电话已经普及,有线电视覆盖率90%,农村电网已经改造,兴建了西陵寺镇农贸市场和物资交流市场,繁荣了西陵寺镇的经济。   -对外招商   西陵寺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这一天字号工程当作工作重中之重,相继出台了西陵寺镇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实行全民大招商,一大批省外企业驻入该镇工业园区,为该镇的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夯实了基础。   -教育卫生事业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卫生等事业也不断进步,教育事业基本实现了“六配套”,顺利通过了省、市“两基”验收。卫生事业有了新的进步,西陵寺镇中心卫生院被省卫生厅评为省“百佳乡镇卫生院”光荣称号。  

城关镇

  睢县城关回族镇地处县城和睢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永公路、民太公路、睢柘公路在此交汇,通惠渠贯穿全境,西距省会郑州市140公里,距七朝古都开封市90公里,东距陇海、京九黄金十字架--商丘市仅60公里,全镇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44个村民组,7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9610人。近年来,该镇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先后被省市命名为“河南乡镇之星”、“全国农村改革商丘试验区试验点”、“商丘市特别改革试验镇”、“商丘市文明乡镇”“商丘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辖区内乡镇企业众多,全镇已形成皮毛制裘、制革、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主导产业,盛荣皮业集团生产的裘皮服装、羊剪绒制品远销欧美、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展成为拥有进出口自主权的省内较有影响的皮毛制革企业。这里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丰富,有省级重点文特保护单位--袁家山、汤文正公祠、粟裕将军的睢杞战役指挥所-东关清真寺等,风光优美的城湖4000亩水面,碧波荡漾,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该镇立足工业立镇,商业强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思路,诚邀天下客商,四方宾朋来我镇观光、旅游、洽谈项目、投资办厂,共同发展。.  

潮庄镇

  潮庄镇位于商丘、周口、开封三市交界处,距县城西南20公里,民(权)、太(康)公路贯通镇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镇区结构合理,是商丘市重点小城镇之一,也是周边市县最大的粮食、棉花、辣椒生产基地和集散地,这里回汉同胞团结和睦、热情好客,商贸繁荣,已日趋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重镇。   全镇总人口3.26万,其中回族人口占7%,镇区人口10.7万。全镇辖29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本着""工业立镇、商业强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思路一,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被省、市、县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被市、县命名为""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乡镇企业""强乡镇""。2001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36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220元。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境内沟渠、路、井、桥涵呈网状分布,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综合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全镇共发展了麦椒套6000余亩,产品中椒6号面向武汉、郑州、南京几大批发市场,银杏、何首乌等药材套种2000亩,优质麦20000亩,大棚蔬菜200亩,三樱椒、优质大蒜3000亩,完成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整体布局。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区域优势,积极探索市场取向,发展养殖和加工。目前,已形成养鸡、猪、兔、肉牛、羊专业村15个,2000只以上,鸡场30个、山棉羊出栏25万只,大牧畜出栏2000头,并完成了初步加工。同时依托粮食交易市场,建成面粉系列加工厂两座,日产量60吨,产品销往吉林、辽宁及邻近10多个省市。何首乌、银杏系列保健品也面向市场,广开渠道,取得初步经济效益。脱水蔬菜厂为结构调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产品脱水蒜茸、三樱椒远销欧、美、东南亚、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饲料厂、塑料厂、予制厂等企业也相继增加科技含量,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多样化产品,其中聚乙、聚丙烯颗粒在木兰节产品展销会上赢得市场青睐。截止2001年底,全镇乡镇企业已达300多家,其中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8家,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12家。.

尚屯镇

  尚屯镇位于豫东平原的商丘西部,睢县城西三公里。历史闻名的运粮河(惠济河)斜穿全境,郑永公路横贯西东,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辖区25个自然村,居民3.9万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给这片几近贫瘠的土地降下了甘霖,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使这块待琢的璞玉放射出了夺目的光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曾先后获商丘市、睢县乡镇企业先进乡镇,“红旗渠精神杯”竟赛夺杯乡镇,市科技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2001年全镇财政收入4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82元。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境内耕地达4.8万亩,因惠济河流经,区位优势明显,浇灌条件较为优越。仅“九五”期间,全镇就累计投入300万元,用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打机井210眼,整修堤坝5600米。投资80万元购买中型配套机械20余部,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了农田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显著提高。为增加农民收入,尚屯镇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政府引导下,在郑永公路产业带种植长效药材10000亩,西瓜、棉花套种12000亩,经济带的成功开发,取得了喜人的经济效益。世纪之初,镇政府又争取扶贫资金40余万元,以郑永公路经济开发带为依托,以尚屯等四个行政村为中心,引进栽种优质冬枣,建成了睢县5000亩冬枣基地。同时镇政府又根据我镇农户善于养殖的优良传统,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聘请专家为养殖户讲经传道。目前已建成大型种猪繁育基地两个,养殖专业村五个,300余规模养殖户效益可观,带动了全镇的畜牧业发展。   乡镇企业发展十分迅速。立足于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遵循加大投入、大上项目、增加后劲、加快发展的原则,大力引进外资,鼓励办厂建业。“九五”计划以来,大,经济实力雄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镇个体工商户达1200个,四级企业473个。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塑料制品的生产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后台乡

  后台乡位于睢县西南边陲,距县城18公里,南与太康接壤,西与杞县为邻,辖16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2.8万人,3.8万亩耕地,是睢县近年来依据区位优势,发展乡域经济,使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乡镇。   后台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处,现存有春秋时期的后台岗遗址,北宋时期的闫庄圣寿寺塔。后台乡属豫东著名老区,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926年大革命时期建立的豫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睢县第一届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旧址。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的后台乡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便利、气候温和,盛产优质专用小麦(年种植1.2万亩,总产600万公斤),辣椒(年种植5000亩,总产500万公斤)、玉米、棉花、大蒜、西瓜等,尤其是棉花生产,年产量达200多万公斤,且质好绒长,被誉为""豫东棉花大乡""。300余亩高效农业示范园,无公害生产瓜果蔬菜,四季生产反季节优质草莓、杏、桃。新建百亩鲜花基地,常年生产名优鲜花和苗木。安庄、夏堂两个杂果基地面积千亩,既生产杏、桃、李、柿、葡萄等鲜果,又供应苗木。畜牧业以养鸡为主,南村、北村、闫庄养鸡专业村,蛋鸡存笼量达35万只,日产鲜蛋达12吨,后台乡是睢县养鸡第一大乡;王庄、王行、现王养牛专业村,年出栏肉牛达10000头;单庄5000头良种猪养殖场,年出栏商品猪20000头。乡镇企业以面粉加工、棉花加工、塑料半成品加工、劳务输出为主。   后台乡环境优越。西距106国道2公里,境内已修成两纵四横的村村通柏油路网络,拥有通县城公交车15辆,交通非常方便。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宽阔整洁,大街绿化亮丽,路灯装饰考究,排、供水设施齐全,楼群鳞次节比,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齐全,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程控电话装机2500部,农电网改造结束,电力充足。乡政府""十五规划"":撤乡建镇。.  

河集乡

  河集乡位于睢县城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7公里。东与白庙乡、北与城隍乡、西与尚屯乡、范洼乡、南与孙寨乡接壤。 下辖39个村委,66个自然村,180个村民组。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3万人,是睢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省道民太公路贯穿全境,乡政府所在地北距陇海铁路27公里,310国道15公里,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河集乡是睢县教育大乡和科技大乡,全乡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全乡拥有小学16所,职业高中1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所,各类文化、农业科普站8处。全乡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341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8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1871人,能工巧匠遍布全乡,从事木工、泥工、条编、刺绣等行业人员15815人。建筑专业队64个,个体工商户1500多户..  

孙聚寨乡

  孙聚寨乡位于睢县西南15公里,东邻惠济河,西邻祁河,51号省道(民太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该乡辖30个村委,76个自然村,276个村民组。人口45762人,耕地面积48525亩。东接河堤、白庙,南邻平岗、潮庄,西与长岗接壤,北与河集毗邻。自古以来,孙聚寨乡是睢县西南部的重要集镇。全乡总面积85平方公里。    孙聚寨乡交通十分便利,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民太路51号省道已拓宽建成国标二级公路标准,与孙平道、红星道在孙聚寨交汇,成为睢县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乡区域内平行贯穿东西的五条主干路与平行贯穿南北的五条主干路相交相汇,形成规则的交通网络,将土地划成方块田,连结成方,为规划种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开发高效农业。    孙聚寨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四季分明。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蔬菜有白菜、莲菜、菠菜、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几十种;中药材有芦芭籽、板兰根、红花、白芍等;农、林、牧、渔等产品多达数百亩。近年来,该乡又引进了美国凯特杏、日本斤柿、油桃、苹果、香瓜等稀有的品种,建成乡科技示范园区——叭蜡庙杂果基地,产品已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近年来,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工业立乡、商业强乡、民营兴乡、依法治乡”的战略方针,各项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截止2005年,该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617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986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832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15065 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25万元 。财政收入完成 615 万元。 招商引资完成12500万元。.  

白楼乡

  白楼乡位于睢县的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睢、柘、宁、太四县的枢纽,共辖26个村委,56个自然村,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33153亩,24755人。    全境地势平坦,惠济河呈西北东南向流经全乡境内,流程7.5公里,蒋河在该乡南部流过,境内流程4公里。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药材、蔬菜为主,尤其是药材生产发展较快。副业以家庭养殖为主。乡镇企业有修配厂、家俱厂、水泥预制厂等,全乡已实现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 白楼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各种硬件建设齐全,是外地客商投资的理想之地。.  

河堤乡

  河堤乡位于睢县城东南16公里处,38000人,耕地40100亩。睢柘公路。石平公路纵穿全境,惠济河、利民河流经该30个自然村,这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泡桐、白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政策优惠,充满着无限生机。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壮大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拉长产业链条、多轮驱动""为指导思想,狠抓软环境治理,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现已建成两个个体私营经济小区。目前该乡拥有各类企业320个,乡镇个体私营企业总产值达8100万元。   建材加工是该乡的主导产业,主要产品是机砖和水泥板,全乡现有大型轮窑17座,年生产砖2亿块。予制厂9个,年生产各种类型水泥板10万块。建材业的兴起,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全乡以小四轮为主的远输车辆已达到350辆,砖、水泥板等建筑材料远销周边县、市。   木材加工业是该乡的又一支柱产业,全乡现有桐木、杂木拼板厂3个,年生产拼板6000立方,其产品远销日本、南韩和东南亚等国。有大型家具厂4个,生产的高级席梦思床、老板桌、椅、木质沙发等高档家具,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青睐。   生猪为该乡的传统优势产业,该乡以科技为依托,依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为基础,走""公司十农户""之路,现有生猪专业村5个,30头养猪户100户以上,年饲养猪35000头。为了拓宽生猪销售市场,该乡在党李村建成了两个生猪生产基地,生猪经纪人近百人。该基地以每公斤高于周边乡镇0.3元的价格收购生猪。使本地生猪源源不断地流向武汉、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该乡年出栏生猪在40000头以上。   另外,该乡的副食品加工、农机制造等行业也初具规模。罗庄青峰面粉厂加工的面粉远销平顶山市,姜庄农机修造厂生产的脱粒机、四轮车拖斗和农机配件除满足本县市场外,还畅销省内外10多个县市。   河堤乡正以开放的姿态走向繁荣,欢迎各界有志之士到河堤乡投资办厂,洽谈业务。我们期盼您的光临!.  

白庙乡

  白庙乡位于城东南7公里处,辖21个村委,73个自然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33996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烟叶、蔬菜等作物。   白庙乡邻城近郊,睢柘公路、石平公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有柏油惠济河、利民河流经白庙乡30多公里,全乡普及了程控电话,这里交发达,位置优越,土质肥沃,通讯便利,特别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科学种田,发展高效农业,加速了我乡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转化,从分散种植到集约种植的农业转变,提高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为解决能源,投资建成了3.5万伏电变站一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年我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又下定决心大搞小城镇建设,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相信白庙乡会借助改革的春风,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胡堂乡

  胡堂乡位于睢县东南部,东与中州名镇--宁陵县张弓镇接壤,西临睢柘公路,北有帝胡路与省道豫04线相接,帝胡路与孙胡路在境内纵横交错,贯穿东西南北,全乡辖19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人口22000人,耕地28883亩,总面积31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胡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推动了全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78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042万元,财政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75元。目前,该乡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政策引导,利益诱导,技术指导为措施,领导群众大力调农业经济结构,全乡形成了以三樱椒为龙头,以棉花、药材、烟叶、花生、无仔西瓜为特色的种植业;以养猪为龙头,以养牛、养羊为特色的畜牧养殖业;以窑业为龙头,以建材、运输、机械维修为特色的乡镇企业;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小集镇建设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力量来抓,立足高起点,着眼跨世纪,制定了具有农村特色的""一体两翼,强心活边""小城镇发展战略。胡堂乡小集镇建设一步到位,实现了四通,即""通公路、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开通了移动电话机站""。一个路面宽广,交通便利,楼房林立商贸繁荣的新胡堂已初步建成。.

尤吉屯乡

  尤吉屯乡位于睢县城东5公里,东与宁陵县为邻,郑永公路横贯全境。北距阮海铁路20公里,京九铁路40公里。全乡共辖29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8820户,耕地4.2万亩,辖区面积38.6平方公里。全境地势平坦,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蔬菜、瓜果为主,果树有苹果、梨、桃、杏等,副业以饲养为主。近年来,该乡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制革、桐木加工、塑料制品、花生制品、抽纱、建筑、化工、酿造、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大系列。.  

董店乡

  董店乡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湖之滨,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4.6万亩。民太公路和罗帝公路穿境而过,距商开高速公路入口处不足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110千伏变电所座落在罗楼村南50米处,电力资源丰富,目前全乡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和有线电视。   董店乡党委、政府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境内有金利食品厂和华利食品厂两个骨干企业。为了拉长农副产品加工链条,发展公司和农户的新格局,带动落后产业,抓好新项目建设,我乡与吉林省联合建立了干酱酿造厂,与广东省合建了食美园酱业有限公司,与浙江合建了宏发彩印厂,同时我乡还建成了永宏食品厂、宏发饼干厂等,他们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农民的收入,以罗楼要为中心,开发建立了金太阳和罗楼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了塑料大棚120座,日光温室大棚60个,引进种植了许多名、特、优、新蔬菜和瓜果。罗楼以北豆子营村还种植了金柿400亩,田孙庄种植紫杏300亩,培育经济林苗白杨5万株,国槐20万株,经济效益可观。发展经济作物有烟叶、大蒜、花生近万亩。我乡还在殷庄建起了一个大型花木园艺厂,占地50亩,截止目前,我乡四级企业达到960个,形成花生制品、蔬菜脱水、食品加工、酿造等四大经济支柱。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机关的北迁,民太公路的扩建,高速公路的开通,无疑为董店乡党委、政府利用各种方式,多渠道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为有志之士到董店乡合资办厂创造了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  

涧岗乡

  涧岗乡,地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农产品种类繁多,资源非常丰富。全乡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人口3.4万人,辖25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北依陇海铁路和310国道仅15公里,距离开高速公路不足6公里,东靠民太公路1.5公里,民西路横穿全境,已初具“油路村村通”的雏形,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涧岗乡不仅交通方便而且电力充足,通讯设施齐全,无线寻呼、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全国联网运行,贯通全乡66个自然村,家家户户有电话,男女老少信息灵。   涧岗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农产品十分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丰富的作物桔杆,使全乡的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全乡养猪、牛、羊、鸡、鸭、鹅、兔专业户2400户,养殖专业村占30%以上,猪、牛、羊、鸡、鸭、鹅、兔全年鲜肉产量达万吨以上,猪、牛、羊皮革30万张以上。近几年来,涧岗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目前,涧 岗乡是豫东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年产干、鲜香菇达300万吨,早、晚熟西瓜种植已初具规模且品种优良,年总产值30万吨,陈小楼、陈漫芝、老关张、路楼四个高效示范园区,各局特色,且产品不断向新、特、鲜迈进。   涧岗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可是发展迅速,龙头企业有豫东面粉加工总公司,陈漫芝花木公司,三得利桐木板材加工厂、香菇生产服务总公司、金器琉璃瓦厂、涧岗窖业服务总公司,天天旺花生制品厂、豫鑫面粉加工厂,兴农养殖厂,黄牛养殖服务总公司,日本斤柿苗圃等,产品销往日本、南韩及国内十几个城市。涧岗乡诱人的优惠政策,使小型私营企业如雨后纯笋,如今全乡个体工商户达200家。   务实高效求发展,与时俱进创辉煌,涧岗乡党委、政府将以优惠的政策、宽松、优良的社会秩序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有志之士前往涧岗兴办实业、务工经商、洽谈项目、共创大业。.  

匡城乡

  匡城乡位于豫东平原中部,睢县境西南部,西与杞县付集乡搭界,西北与西陵镇毗邻,东北与尚屯乡接壤,东南与范洼乡相连,西南与长岗镇互邦,全乡总面积30.33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6%,辖18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到2000年底,全乡共6142户,25059人。   匡城乡政府所在地匡城集距县城12.5公里,匡城乡已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匡城乡经济振兴奠定了基础。   匡城自建乡以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改革开放的政策路线,在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特别是95年以来,通过实施富民工程,全乡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至2000年底已形成了以粮棉套、瓜菜带一年多熟结构模式、塑料大棚、日光温室、食用菌生产等为主的种植业,以肉牛、生猪和肉蛋喂养为主的养殖业;以机砖、预制板加工为主的建材业;以汽车、四轮、机动三轮为主的交通运输业;以建筑、打零工、收购废品、粮油加工、经商为主的第三产业五业并举,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城郊乡

  城郊乡所在地位于县城,各村分布在城南、北、西、属城乡结合部,是睢县县委、县政府新址所在地。辖24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全乡面积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亩,总人口2.6万人。该乡地理位置优越,出路四通八达,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电力资源充足。今年完成营业收入5.1亿元,其中工业部产值3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近2亿元,财政收入390万元,年农民人均收入2540元,比去年增长7%。.  


孙聚寨乡特产大全




孙聚寨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