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泽村现有86户,村民286口人,党员18人,村民代表7人,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全村可耕地460亩,2009年集体收入5.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180元。高泽村土地肥沃,种植的小枣香脆可口、远近闻名,成为全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它的主要产品有冬枣、无核小枣和金丝小枣,其中以冬枣最为著名。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发挥种植小枣的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更好的做大做强枣树种植做了充足的准备,极大地提高了枣树的产量,增加了全村村民的收入。于2009年花费12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方便了村里组织办公、干群议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活动,存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20223106 | 301600 | 022 | 查看 高泽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谭村村 |
谭村共有150户,村民513人,党员34人,村民代表16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1225亩,2009年集体收入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320元。谭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金属制品加工、腌制品为主,主要产品有甜蒜、八宝菜、酱黄瓜、辣椒、萝卜丝等远近闻名。2009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下决心改变街道坑洼不平,村容村貌脏乱现象,还积极发动群众种植各种蔬菜,以便厂子的生产需要。新成立清洁队伍,村容村貌明显改变。自“两委”班子上任以来村民干劲十足,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
王官屯村 |
王官屯村现有795户,村民2370口人,党员51人,村民代表45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全村可耕地4000亩,2009年集体收入72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140元。近年来,村“两委”发挥真抓实干的精神,在发展好基本农业种植的基础上,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保证了村民群众的收入。同时,村“两委”还积极加大了对招商引资的力度,主要对腌制行业、服装行业、金属加工行业等进行了大力扶持,拓宽了致富渠道,使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
大赵家洼村 |
大赵家洼村共有389户,村民1063人,党员32人,村民代表22人,村两委班子由3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3000亩,2009年集体收入8万元,年人均收入7600元。 集体经济薄弱,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自2006年换届以来,新两委班子精诚团结,攻难关,克难题,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维修了活动场所,完成了集中供水、硬化村内街道的路面1000米,成立了清洁队,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改变. |
高泽村 |
高泽村现有86户,村民286口人,党员18人,村民代表7人,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全村可耕地460亩,2009年集体收入5.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180元。高泽村土地肥沃,种植的小枣香脆可口、远近闻名,成为全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产品。它的主要产品有冬枣、无核小枣和金丝小枣,其中以冬枣最为著名。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发挥种植小枣的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更好的做大做强枣树种植做了充足的准备,极大地提高了枣树的产量,增加了全村村民的收入。于2009年花费12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方便了村里组织办公、干群议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活动,存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
邹咀村 |
邹咀村共有227户,村民715人,党员26人,村民代表16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1657亩,2009年集体收入10.7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760元。的经济发展在全镇居中上水平。邹咀村民的主要务工方向是农业、工厂及小规模服务业,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粮食销售、工厂工资及个体经营收入。的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为主。有机加工、腌制厂等几类工厂,正成为带动村子发展及村民就业的新的动力。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为发展商业及服务业提供了条件,部分村民经营食品、超市、修理业等服务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
西钓台村 |
西钓台村共有515户,村民1684人,党员51人,村民代表35人,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6074亩,2009年集体收入73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450元。西钓台村以种植大棚为主,计划在3年内建成观光农业园。观光农业园规划占地4000亩,其中2000亩蔬菜采摘园、200亩林果采摘园、1700亩林区禽兔放养园、30亩垂钓园和70亩集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农家院式休闲园,以农村特色、生态特色、服务特色吸引各地游人驻足观光,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
袁村村 |
陈官屯镇袁村地处陈官屯镇南部,共有村民69户,村民247人,党员16人,村民代表7人,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面积547亩,2009年集体收入6万元,年人均收入8810 元,村经济发展在全镇属于中等水平。袁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粮食种植、个体经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部分村民种植的大蒜、辣椒等作物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袁村现有的喉箍厂、腌制厂等成为吸收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方式。2009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以来,面对村容脏乱、资金短缺等难题,村班子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完成了710米村内公路的铺修、村容清洁整治工作,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
高官屯村 |
高官屯村共有750户,村民2352人,党员62人,村民代表39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4048亩,2009年集体收入1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300元。的主要经济来源以金属制品加工、腌制品为主,主要产品有甜蒜、八宝菜、酱黄瓜、辣椒、萝卜丝等远近闻名。2009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下决心改变街道坑洼不平,村容村貌脏乱现象,还积极发动群众种植各种蔬菜,以便厂子的生产需要。新成立清洁队伍,村容村貌明显改变。自“两委”班子上任以来村民干劲十足,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
陈三街村 |
陈三街村共有580户,村民1485人,党员39人,村民代表26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土地4107亩。2009年集体收入2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630元。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养殖、企业为主,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使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主要养殖业以肉鸡、生猪为主,年出栏肉鸡30多万只,生猪2000头以上,已成为我县主要肉鸡养殖基地之一,使村民拓宽致富渠道,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
二街村 |
二街村共有530户,村民1349人,党员44人,村民代表28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3667亩,2009年集体收入17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438元。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特别是种植的大豆、玉米品种好、产量高,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下决心改变村街道坑洼不平、雨季排水不畅,村容村貌脏、乱、差现状,当年筹资6万多元对河沿街和永红路进行整理,成立3人清洁队,村容村貌明显改变,村两委的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2009年充分发挥蔬菜种植优势,积极推广订单农业,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
南长屯村 |
南长屯村共有342户,村民1098人,党员31人,村民代表21人,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2973亩,2009年集体收入2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050元。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蔬菜农产品为主。几年来,“两委”班子努力干事,种植各种树木1000余亩。2009年换届后,“两委”下决心改变街道坑洼不平,村容村貌脏乱现象,新成立4人清洁队伍,村容村貌明显改变。2007年在市委,县委和镇党委的关怀下,村内投资3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村级组织办公、党员教育培训的阵地,促进了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纪庄子村 |
纪庄子村现有763户,村民2421口人,党员60人,村民代表45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全村可耕地5743亩,2009年集体收入19万元,年人均收入8070元。纪庄子村地处南运河西岸,主要经济来源以腌制酱菜为主,全村有上百户都做酱菜。腌制冬菜有几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又开发出许多新产品,主要有“瑞祥牌”、“酱八宝”、“讲三祥”、“油粕黄瓜”、“泡椒”、“红宝塔菜”、“萝卜辣干”、“酱黄瓜”、“竹叶青”、“糖醋蒜”、“小青椒”,还有“成海牌”、“油焖港椒”、“麻仁金丝”、“香辣萝卜干”、“可口菜”、“黄油六味鲜”、“多味丁”、“四季香”、“油焖海白菜”等等,产品远销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广东、深圳等全国二十几个省市。 |
北长屯村 |
陈官屯镇北长屯村,地处静海县城正南11公里,104国道西侧。现有农户329家,人口986,其中党员46人,村民代表21人,北长屯村总区划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135亩,人均占有2、16亩。目前拥有个体企业15家,村股份制企业1家,其中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主要集中在调料食品、机械加工等行业。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90元。北长屯村主要经济来源以企业为主,特别是村集体企业,年收入达到80万元。2009年新一届两位班子上任后,下定决心改变村民吃水和村容村貌。今年筹资30余万元进行了上水改造,下一部计划硬化全村路面2000余,建公厕5处,成立3人的清洁队伍,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计划今年申报生态村。另外今年计划发展大棚20个,50余亩,形成规模种植,使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
曹村村 |
曹村现有298户,村民922人,党员33人,村民代表14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耕地面积2372亩,2009年集体收入14万元,年人均收入7800元。曹村地处陈官屯镇南运河西岸,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辣椒为主,曹村种植的辣椒品质好,销售量大,全国闻名,成为曹村农民收入的主要产品,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筹集资金硬化道路2公里,修建了健身广场,整修了党员活动室,今年又筹资50多万元,硬化村内道路3公里,防洪撤退路3公里,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村民出门,下地再也不走泥水道。 |
小赵家洼村 |
小赵家洼村现有169户,村民543人,党员19人,村民代表10人,村“两委”班子由五人组成,全村耕地面积160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8400元。小赵家洼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村“两委”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产业效益,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同时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工业、养殖业、运输业等,拓宽致富渠道,使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小赵家洼原有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2006年在县委河镇单位的直接关怀下投入2万余元,对原有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使其成为村级组织办公、干群议事、党员培训和全民服务的重要阵地,促进了小赵家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东钓台村 |
东钓台村共有560户,村民1887人,党员44人,村民代表37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3623亩,2009年集体收入35.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9441元。东钓台村的经济发展在全镇居中上水平。东钓台村民的主要务工方向是农业、工厂及小规模服务业,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工厂工资及个体经营收入。东钓台村的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为主。东钓台村有机加工、腌制厂等几类工厂,正成为带动村子发展及村民就业的新的动力。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村委会抽出专人负责,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做到了村内环境整洁,道路通畅,冬季村内无积雪。2010年春季在村内植各种树木棵,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化、净化的示范村. |
潘村村 |
潘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村“两委”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产业效益,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同时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工业、养殖业、运输业等,拓宽致富渠道,使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
小集村 |
小集村共有460户,村民1285人,党员40人,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4202亩,2009年集体收入69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460元。的经济发展在全镇居中上水平。小集村民的主要务工方向是农业、工厂及小规模服务业,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蔬菜销售、工厂工资及个体经营收入。的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为主。有纸箱厂、腌制厂等几类工厂,正成为带动村子发展及村民就业的新的动力。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为发展商业及服务业提供了条件,部分村民经营食品、超市、修理业等服务业,增加了村民收入。于2009年花费20余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组建了40余人的民间秧歌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投资70余万元,建设了2000余千米的乡村公路。 |
吕官屯村 |
吕官屯村共有586户,村民1797人,党员22人,村民代表28人,村“两委”班子5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3350亩。2009年集体收入3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710元。 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辅以奶牛养殖。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下决心改变村民种植方式,投资15万元给机井配套,投资21万元购收割机一台,播种机两台,旋耕机一台,新机械的购入使用大大减轻了农民劳作时间,播种、收割及时,使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为村民出行方便。还对全村街道坑洼不平,雨季排水不畅的问题进行研究,动员社会力量集资,将所有街道进行了整平顺通,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逐步提高人均年收入。 |
胡辛庄村 |
胡辛庄村现有515户、村民1684人、党员50人、村民代表34人,村“两委”班子由5人组成,全村耕地5819亩,2009年集体收入1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850元。胡辛庄村地处大洼地区,土地人均3亩以上,有种植露地园田基础,主导产业为粮食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主要经济来源小规模建筑劳务运输收入和农副产品加工收入。村原有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无法使用,2007年在市委、县委和镇党委的直接关怀下,村内投资12万元,新建成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村级组织办公、干群议事、党员教育培训和全民服务的重要阵地、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009年投资40万元进行环境卫生硬件设施建设,使道路环境卫生提升了更高的档次。 |
西长屯村 |
西长屯村共有500户,村民1400人,党员50人,村民代表27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4192亩,2009年集体收入10万元,年人均收入8960元。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西瓜、大白菜为主,产量高,口感好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特色农产品,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下决心改变街道坑洼不平,雨季排水不畅,村容、村貌明显改变,2009年充分发挥蔬菜种植优势,加强为民服务,积极组织修复机井4眼,保证群众浇水,今年种植西瓜1000亩,形成规模经营,村民人均收入会有很大的提高。 |
小钓台村 |
小钓台村位于陈大公路南侧南运河西岸,共有165户,村民457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10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全村现有耕地1332亩,2009年集体收入5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8660元。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企业收入,目前全村共有工业企业5家,主要涉及电镀、五金加工等行业,作为主导行业的五金加工制造业已经有近40年历史,是一个小五金加工专业村,全村共有五金加工企业4家,固定资产总值800万元,有车床、铣床、刨床、冲床的各种专业设备500台套,接纳及周围村街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主要产品为自行车零件、电动车零件及其他机械零件,年加工能力达20多亿件,09年小五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2009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村委会抽出专人负责,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做到了村内环境整洁,道路通畅,冬季村内无积雪。2010年春季在村内植各种树木棵,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化、净化的示范村. |
一街村 |
陈官屯一街村现有476户、村民1373人、党员49人、村民代表28人,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全村可耕地3444亩,2009年集体收入6.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一街村经济条件差,主要靠种地外出打工为生,有十几个蔬菜大棚,没有发展亮点。2009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先下决心改变村容村貌,硬化道路4公里,新建厕所3处,村容村貌明显改变。村内筹资建了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村级组织办公、干群议事,党员教育培训和全民服务的重要阵地,逐步促进了一街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张官屯村 |
张官屯村位于陈官屯镇南6公里、南运河边、户数230户、总人口799人、党员26人、村民代表18人、总耕地1175亩,村“两委”班子由4人组成,东临104国道,村民大部分以务农为主,主要以种大田为主,15%的劳动力外出打工。2009年村集体收入6.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6450元。村承租给个人企业一家,经营电镀行业,每年上缴村委会部分上交资金。另外,租用村土地经营的企业有三个,坐落于村南面的腌制厂占地24亩,经营各种酱菜。坐落于104国道旁的奇胜化工占地10亩,经营填充剂等化工产品。坐落于争光渠边的千禧化工厂占地6亩,经营橡胶等化工产品。 2009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首要问题就是整治村容村貌,投资100多万修建了中心路,修建垃圾池9处。进村路及中心路两侧绿化正逐步进行,成立了保洁队伍日常清理街道及垃圾池,村容村貌明显改变。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