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镇位于天山中段南侧,东邻农二师223团,南靠乃门莫墩乡,西临哈尔莫墩敦镇,北与巴仑台镇接壤,是和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3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草场面积2.9万亩,林地面积2.5万亩,下辖4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现有总人口3857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9.63%),其中农村人口9687人,农村劳动力4084人。2004年,全镇农牧民总收入4352.82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3374元。
近年来,和静镇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地缘优势,注重发展以 特种养殖、特种种植、特种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逐步建立了巩哈拉村黄牛养殖基地、查开通沟村大棚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夏尔布鲁克村牛羊育肥基地和开泽村农产品加工基地。2004年,全镇牲畜存拦36712头(只),其中大畜6240头,占17%,小畜30472只;出栏牲畜46728头(只)、出栏率58.3%;全年产肉1162吨,产奶1125吨,禽蛋140吨。
私营经济是和静镇又一亮丽的风景线。现已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商贸城,并将原农贸市场扩建为3万多平方米的兴合市场,新建容量3000吨的保鲜库和每日可容纳3000万头(只)的活蓄交易市场。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97户,成为和静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镇共有5所学校,教师317名,其中汉族49名,蒙族93名,维族168名,回族7名。2004年,全镇小学入学率99.9%,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1.75%,被评为自治区“两基”验收达标单位、自治州“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和静镇先后荣获自治区卫生城镇、自治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合格乡(镇.办事处)、自治州精神文明单位、自治州花园式单位、自治州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全镇共有“十星”级文明户1195户,占总户数的52%,“五好文明家庭”325户、“新风户”406户,共建单位19个。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346平方公里 | 652827100 | 841000 | 0996 | 查看 和静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和静镇 |
和静镇位于天山中段南侧,东邻农二师223团,南靠乃门莫墩乡,西临哈尔莫墩敦镇,北与巴仑台镇接壤,是和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3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万亩,草场面积2.9万亩,林地面积2.5万亩,下辖4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现有总人口38576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9.63%),其中农村人口9687人,农村劳动力4084人。2004年,全镇农牧民总收入4352.82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3374元。 近年来,和静镇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地缘优势,注重发展以 特种养殖、特种种植、特种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逐步建立了巩哈拉村黄牛养殖基地、查开通沟村大棚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夏尔布鲁克村牛羊育肥基地和开泽村农产品加工基地。2004年,全镇牲畜存拦36712头(只),其中大畜6240头,占17%,小畜30472只;出栏牲畜46728头(只)、出栏率58.3%;全年产肉1162吨,产奶1125吨,禽蛋140吨。 私营经济是和静镇又一亮丽的风景线。现已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商贸城,并将原农贸市场扩建为3万多平方米的兴合市场,新建容量3000吨的保鲜库和每日可容纳3000万头(只)的活蓄交易市场。目前,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97户,成为和静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镇共有5所学校,教师317名,其中汉族49名,蒙族93名,维族168名,回族7名。2004年,全镇小学入学率99.9%,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1.75%,被评为自治区“两基”验收达标单位、自治州“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和静镇先后荣获自治区卫生城镇、自治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合格乡(镇.办事处)、自治州精神文明单位、自治州花园式单位、自治州社会治安集中整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全镇共有“十星”级文明户1195户,占总户数的52%,“五好文明家庭”325户、“新风户”406户,共建单位19个。 ". |
巴伦台镇 |
巴仑台镇位于和静县北部山区,东连托克逊县,西抵伊宁市,南至和静县城,北邻乌鲁木齐市,距离县城公路里程62公里,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2.36万亩,天然草场320万亩,耕地面积2200亩,是和静县主要牧业产区之一。全镇直属行政企事业单位18个,驻镇部队5个,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5381人,其中蒙古族占76%,牧业人口2152人。2004年全镇生产总值1960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562元。 巴仑台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夏秋天气凉爽,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131天,年降水量在11—28毫米之间。境内水资源丰富,黄水沟贯穿全境,年径流量2.57立方米,流域面积5768平方公里。 近年来,巴仑台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畜群结构,积极开展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目前,牦牛和绒山羊良繁基地已初具规模。同时,该镇种植的土豆、白菜、胡萝卜等特色蔬菜由于环保无公害、品质独特而远近闻名。巴仑台镇还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现定植晚熟杏150多亩。 巴仑台镇交通便利,国道218线、216交汇于此,南疆铁路贯穿全镇,是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城镇区商业发达,二三产业蓬勃发展。镇内有邮政所一个,区内电信、铁通、联通、移动均已开通,6个村中有5个村开通了固话,两个村开通了移动电话。全镇现有中小学2所,医院2所,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室6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在城镇区达100%,农牧区达85%以上。 巴仑台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目前发现有雪莲、天山贝母、麻黄、甘草等野生药用植物和雪鸡、黄羊、马鹿、熊等国家二、三保护动物,矿藏资源有铁、铅、锌、白云石、大理石等矿藏。 巴仑台镇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之胜地,拥有百年历史的黄庙位于该镇,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著名景点。 ". |
巴润哈尔莫墩镇 |
巴润哈尔莫墩镇位于新疆天山中部南麓,开都河上游南岸,距和静县城公路里程29公里,南接焉耆七个星镇,东连农二师21团,北与哈尔莫墩镇隔河相望,西与库尔勒市相交。全镇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万亩,草场4.5万亩,森林面积2.5万亩。全镇现有4724户23700人,其中农业人口19840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4%。镇辖9村、1场,2个街道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共有州、县驻镇单位28个。2004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72亿元,农牧民纯收入达到4640元。 巴润哈尔莫墩镇是和静县的经济重镇,2004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71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34万亩,粮食比例为1:2;完成复播面积1.1万亩,种植草料0.93万亩。加快实施以“牛羊为基础,育肥为主导,养猪为优势,珍稀特一起上”的养殖战略,养殖育肥大户发展到65户,年末牲畜存栏6.477万头(只),母畜比例达65%,大畜比例达8%。 特色经济是巴润哈尔莫墩镇又一亮点。现开发葡萄基地3.8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 2004年葡萄总产量达2600吨,销售收入650万元。以阿日勒村为主的3000亩大棚蔬菜基地,亩均产值达8000元,生产的蔬菜不仅能够满足本县人民生活所需,而且还远销到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吐鲁番、库尔勒等地,目前已申报4个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551家。 巴润哈尔莫墩镇共有9所中小学校,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8所,现有教职工361人,学生总数3887人。全镇现有1所卫生院,12家诊所,床位26张,共有医护人员23人,配有B超、X光机、心电图机、生化机、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目前,调频广播、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巴润哈尔莫墩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道218线横穿境内,县乡公路实现柏油化,乡村柏油路面骨架初具雏形。全疆最大的分水工程——开都河第一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在距镇政府以西14公里处,镇内建有南疆最大的农村集贸市场。 近年来先后荣获了“全国绿化造林百家乡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科技兴新小城镇示范镇”、“自治州‘六好’乡镇”等荣誉称号。". |
哈尔莫墩镇 |
哈尔莫墩镇位于和静县城西南部,距县城直线距离30公里,平均海拔1192米。全镇东西最长112公里,南北最宽47公里,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万亩,林地3.43万亩,山区与平原天然草场47.77万亩,人工草场3.61万亩。现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共有5782户20968人,其中农业人口19544人。境内驻有大山口电站、新天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原料基地、莫乎查汗扶贫农场等单位,2001年10月撤乡建镇。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5882.8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011.59万元,畜牧业总产值5208.33万元,林果业总产值378.47万元,二、三产业总产值2284.4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8.96元。 哈尔莫墩镇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2004年,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598亩,经济作物面积28647亩,,饲草业面积为5755亩,粮经草比例调整到43:48:9。年末牲畜存栏17.34万头(只),牲畜出栏20.6万头(只),出栏率129%,商品率达到94%。 哈尔莫墩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沿开都河北岸、小草湖及北部山区等地,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现开发有小草湖风情旅游、察吾乎沟古墓群历史文化旅游、小山口自然风景观光旅游、查汗乌苏小型狩猎旅游、小山口蝴蝶岛观光旅游等旅游景点。 全镇现有学校9所,农牧民技术学校1所,分校6所,镇级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室7个,组级文化室29个。目前,全镇已开通汉、维两种语言频道的调频广播,覆盖率达98%,开通有线电视频道18个,覆盖率达85%。并形成以镇卫生院为中心遍布各村的卫生网络。 ". |
巴音布鲁克镇 |
巴音乌鲁乡地处和静县城西北,距离和静县城公路里程260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总面积4392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467.1万亩,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乡。全乡辖7个村委会,共有837户3081人,其中牧业户733户2762人。2004年,全乡年末牲畜存栏11.77万头(只),牧民人均纯收入1909元。 巴音乌鲁乡水草丰美,高山湖泊面积达300平方公里,闻名中外的国家级天鹅湖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此,湖中有近百种野生飞禽,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旅游观光。 巴音乌鲁乡现有卫生所1所,医生3人,护士2名,有兽医站、文化站、电视台各1个,可转播发送八个频道节目,技术人员13名。 |
巩乃斯镇 |
巩乃斯乡位于新疆和静县西北天山中段林区,距县城公路里程255公里,东南与额勒再特乌鲁乡相连,西与新源县接壤,北与尼勒克县、乌苏县、沙湾县毗邻。全乡行政总面积2277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8.29万公顷,森林面积7.9万顷。全乡辖三个行政村,有蒙古族寄宿制学校一所,辖区内驻有巴州巩乃斯林场、伊梨新源县养路段、塔指石油疗养院等驻乡单位。全乡现有牧业人口336户1154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9%。2004年,全乡牧民人均收入仅为1027元,是一个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的纯牧业乡。 巩乃斯乡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拨达到1997米,年平均气温6.2 ,最低气温-37。C,夏季多雨,冬季积雪厚,年平均降水量达800毫米,最高年达956毫米,春季相连无夏季,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全县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饲草料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乡先后开发了阿尔先温泉、班禅沟等旅游景点。现阿尔先温泉景区已被列为自治区、自治州和我县“生态旅游景区”保护与开发计划之中。另一个著名景点班禅沟景区内5.507公里道路已修通,已于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每年来次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前景看好。 ". |
乃门莫墩镇 |
乃门莫敦镇位于和静县城以南,北与和静镇相接,东与农二师223团场和22团场毗邻,南靠22团,西与23团相望。全乡地处山前平原区,海拔在1088—1056米之间。全乡东西最长21公里,南北最宽10公里,面积160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18647亩,下辖3个村、1个种猪场和1个工付业队,现有1724户6330人,其中农业人口5898人,非农业人口432人。2004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3068元,年末牲畜存栏39262头(只)。 全乡现有中心学校一所,村级小学一所,乡办幼儿园一所,现有教职工180名,在校中学生351名,在校小学生458名。 建有乡科技活动中心一个,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室三所,乡文化站一个,村级文化室3个。 乃门莫敦乡交通便利,南疆铁路、省道206线横穿境内,数字程控电话也与全国并网,已有5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5%,并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
协比乃尔布呼乡 |
协比乃尔布呼乡位于和静县城南端,焉耆盆地中部以北,开都河下游北岸,北接乃门莫墩乡,东靠和硕县,南邻焉耆县,西与乌拉斯台农场相望,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拨高度在1058—1065米之间。乡政府驻地北距和静县城23公里,南距焉耆县城9公里,东西最长19公里,西北最宽9公里,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万亩。全乡下辖2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5137人,其中农业人口4634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2004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3414.65元。 全乡现有1所中学、2所小学,均为民汉合校。共有教职工73人,共2659名学生。有卫生院1所,实有医护人员10名,病床数12张,医疗设备配有有心电图、B超等。 乡内邮电业较为普及,98%的居民安装了电话设备。并开发开都河沿岸旅游资源,建成了晒经岛风情园。 全乡现有3个面粉厂,2个榨油厂,修理辅4个,商店10个,食堂2个,甘草厂、骨粉厂各1个,木材加工点1个和私营运输公司2个。 ". |
克尔古提乡 |
克尔古提乡位于和静县城东北部山地峡谷区,距县城92公里,海拔1902米,全乡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6万亩,草场面积60多万亩。全乡辖3个村,共有254户1254人,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99%。2004年,全乡生产总值327万元,年末人均纯收入1174元。 畜牧业是克尔古提乡的主导产业。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29867头(只),其中大畜3892头,小畜25975头(只),牲畜出栏率61%,商品率90%。 克尔古提乡现有小学1所,班级6个,在校学生64人,教职员工24人,牧民技术学校1所;乡级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室3个,乡卫生院1所,医生2名,护理人员2名,病床8张。有牧经站、兽医站、林管站、文化站、卫生院等事业单位。 ". |
阿拉沟乡 |
阿拉沟乡位于和静县东北部,距县城公路里程194公里,周边与乌鲁木齐市、托克逊县、和硕县相毗邻。全乡下辖3个村,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287.6万亩,森林面积2725亩。共有牧民503户1668人,其中蒙古族占98.74%。2004年,全乡生产总值达637万元,牧民人均收入1512元。 阿拉沟乡由高山峡谷和高山草原两部分,平均海拔2420米,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降水量200毫米,无霜期150天。气候特点风大、少雨雪、干旱。乡境内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有雪莲、麻黄、紫草、蘑菇和雪鸡、野兔、狼、黄羊等动植物及铜、铁、镁、石英石、白云石等。 畜牧业为阿拉沟乡的主导产业,2004年全乡牲畜年末存栏7.26万头(只),母畜比例达65.2%,商品率达90.38%。建成人工草场4350亩、围栏草场22197亩,牧民定居达412户,定居半定居率84%。目前,全乡累计安装电话287门,其中牧民安装电话272门;各村均安装了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乡政府所在地电视节目达到22套,全乡有47户牧民安装了户用型-接受设备,占全乡总牧户的9%。 阿拉沟乡现有蒙古族小学一所,村级教学点两处,在校学生135人,教师43人。乡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点2处,医护人员4人,病床10张。 近年来,先后开发乌拉斯台查汗村“草原人家”、乌拉斯台河度假村、布尔呼图等牧家乐旅游景点,现有旅游接待点4个。 ". |
额勒再特乌鲁乡 |
额勒再特乌鲁乡该乡地处天山中段腹地,平均海拔2501米,东与巴仑台镇毗邻,西至巴音布鲁克区公所,北接巩乃斯沟乡,南抵艾尔温根乌拉山,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5608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340.7万亩,乡政府驻地南距和静县城210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纯牧业乡。 额勒再特乌鲁乡气候独特,多风干旱、冷委漫长,冷季枯草期长达8个月,终年可见积雪,年极端最低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28℃,年平均气温-4.7℃,年平均风速3.7米/秒。 全乡辖3个村委会,共有人口387户1540人,其中牧业人口1297人302户,蒙古族为其主体民族。乡内驻有四个乡直单位和二个驻乡单位。乡境内有固定个体工商户8户,主要从事饮服、零售、修理业。2004年,全乡牧业总产值327.08万元,牧民人均收入1808元,牲畜存栏70647头/只,牧民定居190户。 额勒再特乌鲁乡现建有一座18.6千瓦光伏电站,开通了闭路电视,电视节目增至10套。目前,联通、移动通讯即将开通。 ". |
巴音郭愣乡 |
巴音郭楞乡位于巴音布鲁克区西偏南45千米处,距和静县城320公里,海拔2400米,全乡区划总面积203.5万公顷,草场总面积303.5万亩。是以蒙古族为主的纯牧业乡。巴音郭楞乡境内有奎克乌苏石林、原始森林,有新疆最大的高山瀑布—浩腾沙拉瀑布等风景区,阿尔夏特温泉,哈尔萨拉洗胃泉,是游人旅游的理想境地。 2003年底,全乡下辖6个村委会,总人口为2169人,共535户,总劳动力为845人。国内生产总值1265.17万,年末牲畜存栏达98934头(只),比2002年增加3314头(只),其中大畜17602头(只)、小畜80687头(只),母畜60439头只,母畜比列61%,出栏率44%,年末牧民纯收入为1735元,比上年增加80元。 巴音郭楞乡现有卫生所1所,医护人员8名,有兽医站、文化站、电视台各1个,有技术人员8名。2003年电信局开通了“中国联通”电话,个体私营24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