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渭南市 >> 澄城县 >> 韦庄镇

韦庄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韦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韦庄镇简介

  韦庄镇地处澄城、大荔、蒲城三县交界,距县城25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450米全镇总面积77.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万亩。辖2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8124户,总人口3.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是澄城县最大的乡镇之一
  韦庄镇内设机构有镇综合办公室、民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武装部办公室、妇联办公室团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八个;镇属事业单位有城建办、水管站、文化站、企业公司、财政所、农经站、五位一体办七个。
   韦庄镇领导班子现共有13人,其中男12人,女1人,班子成员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5人。全部为0正式党员。
   韦庄农业产业化园区是我县“一带三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园区设立于2003年2月,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园区的发展定位是依托产业建龙头。2003年陕西龙首油脂有限公司、渭南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牧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果渣加工厂三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入园,总投资达2.2亿元,并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83万人 77.25平方公里 610525107 714000 0913 查看 韦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韦庄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韦庄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街道

  蒲城县城关街道地处蒲城县城,渭清路和西禹路穿境而过,历史文化悠久,是杨虎成将军的故乡总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58140人。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63元,全镇6个村全部为小康村。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重要思想民,积极实施“一村一业一名牌”战略,按照“农业特镇、工业强镇、三产名镇”的发展思路,带领全镇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尤其是以旅游,城郊型经济模式为重点的镇域特色产业逐步确立,为建设经济强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优果工程已建立示范园26个221亩;畜牧产业建立了以达仁村为重点、多个家庭联户经营为主的奶羊养殖基地;苗木花卉产业已建生产基地3个320 亩;以优领先,以特取胜,结合城关实际,积极探索发展集生产、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郊型观光农业,达仁观光高效农业示范区已初步建立,全镇基本形成了农业、林、牧、副、经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南攻“天菊”牌面粉,北抓“渭河”、“双寺”牌水泥,2002年,全镇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9600万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全镇共投资1200多万元,硬化巷道35条,绿化巷道72条,修缮、安装路灯巷道46条,托出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新城关。镇政府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科教兴园”战略,投资1800多万元新建了一所初级中学和六所标化小学。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连年受到市、县表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良好,多次被评为市、县治安模范乡镇。1998—2001年镇党委、政府连续四年被县委表彰为“六个好先进乡镇党委”,2001年被市委命名为“奔小康先进乡镇党委”。.  

冯原镇

  冯原镇是渭北名镇,中国陕西外贸优质苹果第一镇,省级重点镇。距省会西安180公里,全镇辖27个村,188个村民小组,8250户,3500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30867人。   冯原镇位于澄城县城西北32公里处。北依黄龙山与陕北相连,南濒洛河水与蒲城县相接,东隔长宁河与本县刘王安三乡镇相望,西临马村河、孔走河与白水县毗临,素有“鸡鸣一声闻四县”之美誉。总国土面积154平方公里,属黄龙山系浅山区,南北狭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海拔721—1272米。   冯原镇辖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水偏少,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535.5小时,年平均气温11.4℃,全年无霜期平均201天,0℃以上活动积温4615℃。年平均降水567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地貌为黄龙山前冲积洪积扇,以中壤土为主。水资源总量为628万立方米,且埋藏较浅,易于开采,境内发源有长宁河、马村河、孔走河,适合于兴修水利。全镇耕地面积8.3万亩,宜林面积6.5万亩。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果木以苹果、柿子、花椒、红枣、核桃为主。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禽养殖以猪、牛、羊、鸡为主,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   农业劳动力13890个,占农业人口的45%,剩余劳动力较多,适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处石堡川水库首灌区,设施面积3.7万亩,镇南有百眼机井群,人均1.5亩渠井双保险水浇田。对农村进行了电网改造,建成35千伏安、九条馈路的变电站。省道201线、202线、西延铁路穿境而过,冯西、冯魏、冯赵公路四通八达,境内公路总长度110公里。电话总装机达到4000户,开设有移动、联通营业厅、安装了磁卡电话,实现了境内移动通讯无盲区。建成了冯原农副产品贸易园区,粮食、土特山货、钢木家俱、蔬菜、中药材五个专业市场初具规模,冯原商厦渭北一流,工贸市场为省级文明市场,沿街门店252个,逢二、五、八集日和每年的十月物资交流大会,是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及货物集散地。镇内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储蓄余额达到3400万元,银行可开展各类现代金融服务。镇区设高级职业中学1所,民办中学1所、镇办初中2所,小学6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5600多人,教职员工340名。有地段医院1所,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220名。镇有文化大院、老年大学,村有农民培训学校,科技文卫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互相促进。.  

王庄镇

  王庄镇地处澄城县县城西北16公里处,土地面积9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交通通讯发达,秦202线、县乡公路贯穿南北,电话装机3000门;水利条件较好,处石堡川六支、七支灌区,并有县西河、长宁河抽水站4处和数十眼机井作灌溉补充。全镇现有耕地6.7万亩,农业人口23678人。2003年人均纯收入1080元,有农业劳动力12513人,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苹果面积1.65万亩,是一个苹果大镇,年产值1500万元;烤烟面积5000亩左右,年产值500万元,粮食面积3.8万亩;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壮大,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4632头,1047头,7066只,牧业产值效益提高在农村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新建花椒、柿子、核桃等杂果经济林基地1.4万亩,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县上将王庄确定为生态农业示范园,王庄镇党委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服务经济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畜牧业和经济林产业,做优苹果产业,争资引项实施渠干配套扩建项目,改造基础设施条件;健全各级服务网络,聘请全国内、省内知名专家进行深入田间地头,培训指导苹果生产、畜牧业生产等,年培训5000人次,组织群众赴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管理经验,在全镇建立各类示范园、示范户500户;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协会的作用,镇有农民专业协会、村有各专业协会、经常开展技术经济交流,改进管理方法,提高效益,例如果树研究会每月学习两次,目前有苹果、烤烟、养牛、养猪、柿子等协会组织七类40多个;加大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苹果大改行等四大技术应用在全县率先进行规模到位率处全县前列;科学养牛、饲草青储面进一步扩大,猪快速育肥、新品种改良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生态家园计划正在实施;建成王庄百里绿色长廊,荒山开发、退耕还林与种草面积1.6万亩,王庄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尧头镇

  澄城县辖镇。1958年建尧头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与沟镇合并,改尧头镇。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8公里。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1.6万。澄(城)白(水)公路,澄合矿务局煤炭铁路专运线过境。洛河、县西河环绕。辖蔺庄河、权家河、石沟、桥沟、段庄坡、东村、尧头、杨家、浴子河、耀显、锁子头、曹村12个村委会。农产以小麦、蔬菜、红枣、苹果为主。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有澄合矿务局权家河煤矿、二矿、曹村煤矿、尧头斜井、尧头煤矿、陶瓷厂、电石厂、硫磺矿、水泥厂等企业。属县重点工业区。曹村于199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村”。.  

赵庄镇

  赵庄镇位于澄城北部沿山地带,北依黄龙,东临合阳,距县域19.2公里,版图眼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415亩。99年5月撤乡建镇,辖19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4270户,17585口人。     产业结构   1、资源优势。赵庄镇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和现代化特色的农业大镇,在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养殖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地处澄(城)黄(龙)合(阳)三县交界的黄金结合部,交通便利,讯息灵通,地理位置优越;二是靠山沿边,依山傍水,海拔高(960—1100米),昼夜温差大,阵雨量偏多(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北有黄龙做屏障,东有大浴河,西有县西河,形成天然“小气候”;三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宽广,人均占有耕地3.5亩,荒山荒坡面积3万多亩;四是地下水资源丰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良好。   2、产业格局。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基础强镇、产业富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和“稳粮、兴果、保辣、上莱、兴林、促牧”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粮、经、饲,种、养、加,企、商、贸、建、运、服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培养出粮食、辣椒、苹果、蔬菜、经济林、畜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优质玉米、外贸辣椒、优质苹果三个万亩农业商品基地,粮、经、饲种植比例达到3:4:3。尤其是苹果、辣椒两大产业,长短结合,互相支撑,良性循环,初具规模,显现出明显的特色优势。   特色产业   外贸辣椒。具有20多年的生产历史,全镇90%的户种植辣椒,并辐射相邻乡镇,种植面积稳定在一万亩左右,年产鲜青椒150万斤,干椒500万斤。主要品种有线椒、朝天椒、色素椒、板椒四大品类十多个品种。所产的成品辣椒具有无公害、无污染、味辣、色红、角型好、色素含量高等特点,产品主要销往四川、湖南等省市,远销港、奥、台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澄城第一宗农业出口创汇商品,是闻名渭北的外贸辣椒生产基地。   优质苹果。赵庄镇的苹果产业兴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种植面积以达1.1万亩,现已普遍进入盛果期,年产苹果1000万斤,主要品种有富士、秦冠,其他品种有:嘎拉、北斗、红星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下生产的苹果具有个大、色纯、桩高、味甜、含糖量高、耐储运等优点。.  

交道镇

  交道镇位于澄城县中部距城南10公里处,地势北高南低,镇址海拔615.6 m,最高海拔634.3 m(北社村东),最低海拔406.9m(卓里村西固市),年平均气温12.5℃,≥10℃的积温3935.6℃,年降雨量平均为532.8mm(最大降水量为950mm,最小降水量为388.9mm),无霜期210天(初日10月下旬,终日4月中旬),年日照时数为2547小时。15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5500户,2.4万人,地域面积为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5.6万亩,宜林面积2万亩,可灌溉面积2.3万亩。主要产业有:粮、棉油料、苹果、红枣、花椒、蔬菜;猪、羊、禽等。该地区属渭北高塬半干旱易旱区,是澄城县一带三园建设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区,多次被县上定为设施农业优胜乡镇。   (苹果)交道土地肥沃,光、温、水资源丰富,属优质苹果产区,86年发展苹果产业,目前面积稳定在6000亩,主要分布在温泉灌区南社、交道、杨家、北社、南尧、元里,早熟果占20%,红富士占70%,其它品种占10%,通过大面积矮化栽培和四大技术推广应用,新红嘎、粉红女士。套袋苹果质优、个大,光洁度好,受到消费者欢迎,年产量稳定在3500吨,年产值可达到350万元。商品主要销往广州、广西、四川、福建、浙江、湖南等  (红枣)该树种在该镇历史悠久,王村、劝母红枣很有名气,持果面积4000亩,主要品种有晋枣、脆枣、长枣、芒果枣、梨枣,南尧村千亩红枣基地梨枣多年畅销西安市场,15个村新引栽植雪枣、冬枣新品种,村村有枣吃,王村丰产年人均红枣收入500元,红枣是该镇经济的又一收入来源,年产值200万元。   (蔬菜)大浴河畔菜农蔬菜作务经验丰富,蔬菜走销县、镇集市,在新技术产业发展中2000年—2003年,该镇中社、交道、彭家河、樊家川、卓里、王村等八村发展设施塑棚220标准棚,年棚均收入5000元,好的突破万元,主要品种:黄瓜、西葫芦、圣女果、西红柿、礼品瓜,全部推广棚体育苗、基苫嫁接、应用营养液,搞无土栽培,中社一组赵国强2户,03年圣女果棚收入1.2万元,樊家川三组设施果树金寿杏和日本雪里红桃,04年棚收入0.8—1万元,雪里红桃棚收入1.7万元,设施农业年收入130万元。温泉水浇灌的蔬菜,瓜果品味好、质体优、无公害,设施农业已成为镇域经济的一个亮点,该镇连年成为全县设施农业优胜镇。.  

寺前镇

  交道镇位于澄城县中部距城南10公里处,地势北高南低,镇址海拔615.6 m,最高海拔634.3 m(北社村东),最低海拔406.9m(卓里村西固市),年平均气温12.5℃,≥10℃的积温3935.6℃,年降雨量平均为532.8mm(最大降水量为950mm,最小降水量为388.9mm),无霜期210天(初日10月下旬,终日4月中旬),年日照时数为2547小时。15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5500户,2.4万人,地域面积为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5.6万亩,宜林面积2万亩,可灌溉面积2.3万亩。主要产业有:粮、棉油料、苹果、红枣、花椒、蔬菜;猪、羊、禽等。该地区属渭北高塬半干旱易旱区,是澄城县一带三园建设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区,多次被县上定为设施农业优胜乡镇。   (苹果)交道土地肥沃,光、温、水资源丰富,属优质苹果产区,86年发展苹果产业,目前面积稳定在6000亩,主要分布在温泉灌区南社、交道、杨家、北社、南尧、元里,早熟果占20%,红富士占70%,其它品种占10%,通过大面积矮化栽培和四大技术推广应用,新红嘎、粉红女士。套袋苹果质优、个大,光洁度好,受到消费者欢迎,年产量稳定在3500吨,年产值可达到350万元。商品主要销往广州、广西、四川、福建、浙江、湖南等  (红枣)该树种在该镇历史悠久,王村、劝母红枣很有名气,持果面积4000亩,主要品种有晋枣、脆枣、长枣、芒果枣、梨枣,南尧村千亩红枣基地梨枣多年畅销西安市场,15个村新引栽植雪枣、冬枣新品种,村村有枣吃,王村丰产年人均红枣收入500元,红枣是该镇经济的又一收入来源,年产值200万元。   (蔬菜)大浴河畔菜农蔬菜作务经验丰富,蔬菜走销县、镇集市,在新技术产业发展中2000年—2003年,该镇中社、交道、彭家河、樊家川、卓里、王村等八村发展设施塑棚220标准棚,年棚均收入5000元,好的突破万元,主要品种:黄瓜、西葫芦、圣女果、西红柿、礼品瓜,全部推广棚体育苗、基苫嫁接、应用营养液,搞无土栽培,中社一组赵国强2户,03年圣女果棚收入1.2万元,樊家川三组设施果树金寿杏和日本雪里红桃,04年棚收入0.8—1万元,雪里红桃棚收入1.7万元,设施农业年收入130万元。温泉水浇灌的蔬菜,瓜果品味好、质体优、无公害,设施农业已成为镇域经济的一个亮点,该镇连年成为全县设施农业优胜镇。.  

韦庄镇

  韦庄镇地处澄城、大荔、蒲城三县交界,距县城25公里,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450米全镇总面积77.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6万亩。辖2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8124户,总人口3.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是澄城县最大的乡镇之一   韦庄镇内设机构有镇综合办公室、民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武装部办公室、妇联办公室团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八个;镇属事业单位有城建办、水管站、文化站、企业公司、财政所、农经站、五位一体办七个。    韦庄镇领导班子现共有13人,其中男12人,女1人,班子成员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5人。全部为0正式党员。    韦庄农业产业化园区是我县“一带三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园区设立于2003年2月,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园区的发展定位是依托产业建龙头。2003年陕西龙首油脂有限公司、渭南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牧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果渣加工厂三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入园,总投资达2.2亿元,并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安里镇

  安里乡所辖20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5409户24272人,共有劳动力13626人,其中男7377人,女6249人,总耕地为56120亩。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种植业粮经比有所改善,共有粮食面积45000亩,苹果面积7050亩。药材面积1020亩,油料面积800亩,棉花面积1500亩,其他经济作物750亩,畜牲业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牛存栏1114头,猪存栏11942头,羊存栏8961只,鸡存栏6.6万只。林业生产步伐加快。近年来,退耕还林面积达14000亩,三北防护林工程1200亩,路旁植树40余公里,零星植树32万株。100户沼气池建设还在投建之中,5个机砖场正在投建生产中,年产10万吨的乡办矿扩建之中。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乡相继成立了养猪协会、苹果协会。养猪协会加入会员200余户,网络健全,全国联网设有销售部、资金扶持部、信息技术服务部、防疫部、管理人员15人,辐射王庄、尧头、西社等乡镇,是集销售、服务、管理、调运一条龙服务的民办服务机构。苹果协会加入会员1280人,年培训人次达1万人次,协会设有培训部,销售部,技术信息服务部、年销量1000吨。两个协会的成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极大地促进了我乡的经济发展。.  

庄头镇

   庄头镇地处北纬34°55′45″-35°27′05″,东经109°04′30″-110°05′50″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平缓,平均海拔714米,年平均气温 12.2℃,年日照时数2616小时,年降雨574毫米,无霜期204天。耕地面积4.6万亩,耕地土壤以垆土、黄土性土为主,耕种土壤深达2米左右,耕层土壤质地中壤,过耕性较好,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该乡樱桃、苹果、花椒、葡萄、蔬菜、畜牧业等发展纷呈亮点,形成16个标准化专业示范村,是发展中的高科技农业园区。[4]   基础设施   庄头乡靠县近城,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自然、地理、资源等优势。这里西禹公路横贯东西,澄赵公路南北纵穿,西韩铁路近在咫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渭石库八支渠入境从北至南灌溉面积28000亩,永内水库、井站28处,灌溉面积13000亩,县西河、大浴河流经乡域内,贯穿11个村,水资源及农业水利设施条件优越;村村程控电话遍及;闭路电视已进入千家万户;区内学校、部队、工厂、商店、住宅区云集;饮食、旅馆、金融机构等服务周到。 [4]   产业发展   2000年以来,庄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完善合理。全乡粮经比已调整到3:7。樱桃、苹果、花椒、蔬菜、生态养殖等已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北部瓜果业,南部养殖业、两河流域林态产业,近城区工业小区的发展格局。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种产业协会相继成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自成一体。尤其是优质产业红樱桃,在全县异军突起,建起3000亩优质示范基地,被市上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引智基地。多年来,该乡先后被省上列入百名一村一品示范乡之列,被市、县确立为“优质红樱桃示范基地”、“万亩花椒基地”、“养殖业示范基地”、“优质苹果发展基地”等。[4]   企业结构   广泛动员全乡群众,不断促进全民创业向纵向深入。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划、建设了创业园区。完善了园区建设总则、指导思想、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措施、优惠政策等。结合企业的布局,把创业园区分为两个小区建设,一是涉农特色产业园区。二是家具建材工业小区。涉农特色产业园区以永内、郭家庄、宋家庄为基地,以红林生态、泉标豆业、丰盛元食品厂、宋女坊土布厂等涉农加工企业为载体,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生态观光、农家乐等涉农产业。家俱建材工业小区主要以庄头新街有的沙发、家俱、建材等加工企业为基础,发展家俱建材工业企业。园区的创建,迅速形成了煤炭、建材、家俱、食品、包装五大支柱产业。全乡截止至2009年有建材业9家,加工业23家,果贮、养殖业43家,煤矿3座,各类工商户804户,生产砖、楼板、纸箱、家具、木雕工艺品、面粉等产品30余种,除煤矿之外,年总产值达17152万元,实现利润735万元,完成税金149万元。[4]  


韦庄镇特产大全




韦庄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