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昌市长安街道
长安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0年,位于西昌市的西侧,北至华宁公司,南至大山坡西昌树脂有限责任公司,东至长板桥,西至小庙民政收容所,方圆为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单位119个,其中:中央直属单位5个,省属单位16个,州属单位40个,市属单位58个,总人口24668人。2003年,长安街道办事处有干部11人,工委-许晓川,工委副-、主任、武装部长苏荣平,副主任费碧英。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7万人 | ·西昌旅游·西昌特产·西昌十大特产·西昌十景·西昌名人·西昌 | 513401004 | 615000 | -- | 查看 长安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城街道 |
北城街道位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下辖: 513401001001 111 白塔社区 513401001002 111 府街社区 513401001003 111 大通门社区 513401001004 111 胜利北路社区 |
西城街道 |
西城街道办事处设立于1954年,1980年建市后,由西昌县城关镇划归西昌市管辖,隶属于西昌市城工办。现有干部11名,工人2名。是市政府在城区的派出结构。辖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东至东河,南至海河,西至西河,北至宁远桥街、下西街、上西街至东河。人口71428人。下辖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9个党政军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本辖区。 |
东城街道 |
0西昌市东城街道工作委员会、东城街道办事处位于西昌市胜利大桥东头,上渔市街42号;单位占地面积3亩,辖区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东至凉山州烟草公司,西至南桥桥中心,南到海河桥,北至凉山州精神病院。另外南街和涌泉街两个居委会被北城的上西街、府街、三衙街包围在中间。辖区共有机关、企事业单位168个,其中:省属单位9个,州级党政机关33个,市级党政机关13个,州、市企事业单位76个,金融机构5家,大中专学校2所,中学1所,小学5所,幼儿园4所。居委会4个,总人口31268人,划分为河东居委片区137个单位,23412人,其中居民1641人;南街居委片区7个单位;2878人,其中居民1193人;涌泉街居委片区2个单位,1813人,其中居民1464人;南苑社区22个单位,3165人。这里是凉山州委、州政府、州人大所在地,是凉山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长安街道 |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街道 长安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0年,位于西昌市的西侧,北至华宁公司,南至大山坡西昌树脂有限责任公司,东至长板桥,西至小庙民政收容所,方圆为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单位119个,其中:中央直属单位5个,省属单位16个,州属单位40个,市属单位58个,总人口24668人。2003年,长安街道办事处有干部11人,工委-许晓川,工委副-、主任、武装部长苏荣平,副主任费碧英。 |
新村街道 |
新村街道办事处位于西昌南郊泸山脚下,成立于1994年12月,现有干部9人,其中领导职数5人,现有领导3人,一般干部6人。所辖有单位57个,总人口数19714人,15种民族,其中省属单位8个,地州属单位21个,市属单位19个,10所学校(其中大专1所,中专4所,高初中1所、小学4所)约有学生7000余人,辖区战线长,涉及面宽,各单位居住分散,北至四袁公路、州木棕厂与海河桥,南至化工厂、西溪乡与西溪乡、经久乡相邻,全长35公里,辖区共有面积8882亩。 |
长宁街道 |
长宁街道位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下辖: 513401006001 111 长宁路南社区 513401006002 111 长宁路北社区 |
马道镇 |
西昌市辖镇。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50年置马道乡,1958年改经久公社马道管区,1961年析建马道公社,1984年复马道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8万,成昆铁路、西(昌)木(里)公路过境。辖大堡、马道、围墙3个村委会。企业有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加工、建材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副业以种植蔬菜、养鱼为主。境内有成昆铁路线上重要的二等编组站——西昌南站。西昌铁路分局在境内。. |
礼州镇 |
西昌市辖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50年建礼州区,1958年以区建公社,1980年析建礼州镇,镇社并存,1984年撤社建礼州乡,镇乡并存,1987年撤礼州乡并入礼州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23公里。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2.2万,成昆铁路和108国道过境。辖南街、城北2居委会和同心、田坝、陈远、白沙、街村、贵屯、桂林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饲料加工、酿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蚕、水果、蔬菜。境内有占地面积22亩的凉山州第一个大型农村综合贸易市场。. |
安宁镇 |
西昌市辖镇。1984年划六和乡的东山村、康宁村、和平村七、八组建镇,1986年六和乡与西乡乡马坪坝村并入建锅盖梁镇,1996年更名安宁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11公里。面积29.5平方公里,人口2.5万。成昆铁路、108国道由北向南贯穿镇境。辖东山、康宁、马坪坝、和平、-、土房、源兴、杨家、五堡、高堆、顺河11个村委会和安宁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油菜子、水果、甘蔗、蚕茧、蔬菜,红皮洋葱等早熟鲜菜远销全国各地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境内有西昌机场、西昌火车北站、州锌冶炼厂、塑料厂、西昌农业专科学校等单位。. |
川兴镇 |
西昌市辖镇。1951年建川兴乡,1958年将川兴等三乡合并建海滨公社,1984年建川兴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7.5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1万。西(昌)昭(觉)公路过境。辖新农、民和、新桥、合兴、三村、赵家、焦家、海丰8个村委会和川兴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蚕豆。副业以蔬菜和养鱼为主。境内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旅游胜地。有凉山大学、温泉娱乐城、莲池、月亮湾、青龙寺、太阳岛、临湖山庄等教育和娱乐设施。. |
黄联关镇 |
西昌市辖镇。1952年由范家、黄连、陈所三乡合并置黄连乡,1958年与黄水、阿七两乡合并建黄联公社,1984年置黄联乡,1986年建黄联关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30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1.1万。108国道和成昆铁路过境。辖鹿马、石坝、新镇、东坪、大德、哈土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厂、皮革厂、板材厂、粮食、饲料加工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烤烟、蚕、石榴。境内有土林旅游景点和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东坪汉代冶铜铸币遗址。. |
佑君镇 |
西昌市辖镇。1953年置河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同年划出佑君、老街、油碾三个村建镇,为缅怀丁佑君烈士,命名为佑君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31公里。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1.3万。西(昌)木(里)公路过境。辖佑君、老街、丁庄、四堡、纸房、油碾、站沟、金营、-9个村委会和河西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皮革厂、砖瓦厂等。农业主产水稻、蚕豆、小麦。副业以水果、烤烟、蚕茧为主。境内花岗岩、石英砂蕴藏量大。. |
太和镇 |
西昌市辖镇。1994年太和乡、九龙乡合并建太和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1.6万。西(昌)木(里)、西(昌)大(桥)、西(昌)琅(环)三条公路过境。辖麻柳、太和、李家坎、余堡、中心、转山、花树7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沙石厂、砖厂、香菇厂、卫生纸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蚕豆、小麦。养殖业以猪、家禽、鱼为主。境内有大型企业重庆钢铁公司太和铁矿,钒钛磁铁矿储量达8.9亿吨。. |
安哈镇 |
安哈镇位于西昌市中心东南30公里,地处二半山、高山地带,平均海拔二千米以上。幅员面积144平方公里。从境内最低处海拔1700米,到境内最高处海拔4182米,形成了北低南高的态势。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均日照2140小时,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安哈镇 下辖四个村,16个村民小组,计846户,总人口为4027人,其中彝族占99.9%,安哈镇辖区因受地貌及气候的影响,气候呈垂直分布状态,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植被种类丰富,从山谷到山顶植被呈立体分布,从而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2001年5月螺髻山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风景区。 安哈镇大力发展融民族风情、乡村旅游、彝家乐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使安哈镇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辖区内有已开发初具规模的螺髻山仙人洞旅游景点,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万人次,旅游业的逐步发展,第三产业开始逐渐起步,原生态彝寨风情旅游村会让你体验到斗羊、斗鸡、毕摩表演等浓郁的彝族风情。. |
西郊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以前为附城乡,1951年为西郊乡,1958年改西郊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2公里。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2.6万。108国道、西(昌)昭(觉)、西(昌)木(里)公路过境。辖河东、瑶山、龙眼井、张家屯、南坛、长安、宁远、北门、海滨、龙家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食品加工建筑服务行业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养殖业以家禽、淡水鱼为主。. |
高枧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建高枧乡,1958年改高枧公社管理区,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2公里,面积为14.5平方公里,人口1.3万。西(昌)昭(觉)公路过境。辖团结、中所、陈所、联合、王家、-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铸钢、茶叶加工、副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蚕豆。副业以家禽、养鱼、蔬菜、花卉为主。特产有西昌青鱼。. |
小庙乡 |
西昌市辖乡。1951年建双龙乡,1958年改小庙公社,1966年更名红旗公社,1981年复小庙公社,1984年置小庙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4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1.7万。成昆铁路、108国道过境。辖鲁溪、安宁、焦家、李家、小庙、泸川、袁家山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硅铁厂、水泥预制件厂、砖厂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兼产油菜子、水果、蚕。境内有攀钢集团公司西昌分公司。. |
高草回族乡 |
[乡情概况]高草回族乡距市区20公里,总面积25平方公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乡辖7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156人。耕地面积14098亩,人均耕地1.1亩。森林覆盖面积1180公顷,森林覆盖率41%。 [基础设施]乡域内设有电信分局和邮政代办所,各村光纤电视已全部开通,广播电视、通讯网络覆盖全乡。交通便利,西木公路横贯全乡,公路总里程45公里。商品交易方便,有农贸市场1个,为邻近各乡镇的物资集散地。有初中1所,小学6所,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2161人,在职教师1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所,村级卫生所7所。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2003年底,陆续完成全乡7个村的下湿田改造工程1万余亩,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概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高度1572米,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日照2413小时,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乡耕地总面积14098亩,水田12426亩,旱地1672亩。劳动力资源数7151人。 [经济发展状况]在2002年度全州乡镇经济50强评选中排名第38位。200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90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76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343万元,第二产业112万元,第三产业13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 [产业化发展]高草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大乡,粮食作物丰富,其中优质大米的出产远近闻名。蔬菜品种多、品质好,盛产生姜、侧耳根、莲白、蒜苔等,远销省内外。乡内回族农户素有养殖鹅、鸭的传统,具有回族特色的建昌板鸭、板鹅别具风味,早已供不应求,有待扩大规模。通过十数年的发展,烤烟、蚕桑种植已具规模,全乡现有桑园面积1000亩,烤烟种植面积1500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又陆续发展了石榴种植、奶牛、黑山羊养殖等产业项目,已逐步形成规模。全乡现有石榴种植面积3000多亩,出产石榴品质好、无污染,2002年成功申报无公害石榴品牌“安宁河红宝石”。. |
四合乡 |
西昌市辖乡。四川省科技综合开发试点乡。1964年建公社时属喜德县李子乡的一个大队,1973年分社时成立四合公社,1980年划归 ? 西昌市,1984年置四合乡。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3公里。面积56.1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辖四合、永定、团结、吉木德、马什洛5个村委会。乡办企业有皮革、涂料、桐油、稀土化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荞麦。养殖业以商品仔猪为主。境内有1958年飞播极为成功的松树林3.8万余亩。. |
月华乡 |
西昌市辖乡。原名羲安乡,1952年更名新华乡,1958年并入礼州公社,1961年析建新华公社,1981年更名月华公社,1984年置月华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32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4万。成昆铁路和108国道过境。辖新星、安宁、宁乐、新华、红旗、富裕、万古、月华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烤烟、蚕茧。. |
兴胜乡 |
西昌市辖乡。1952年合并陆兴、胜利两乡建兴胜乡,1958年为礼州公社兴胜管理区,1961年析建兴胜公社,1984年复兴胜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19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7万。成昆铁路和108国道过境。辖联合、新元、江管、花庄、小桥、双林、花园、德胜、团结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蚕豆、油菜子。兼产水果、蚕茧。. |
琅环乡 |
西昌市辖乡。1953年合并核桃、大营两乡建琅环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31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0.8万。太(和)琅(环)公路终点。辖桃园、琅环、红星、五星4个村委会。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有冶炼厂、硅石厂、石英砂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蚕豆,兼产水果、蚕茧。特产蜡虫。境内有2座装机容量1040千瓦的水电站。. |
民胜乡 |
西昌市辖乡。原名吉果乡,1956年改称民胜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40公里。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0.6万。太(和)民(胜)公路终点。辖西洼、白水、小沟、大水、柑桠、核桃、麻棚、麻塘、长梁9个村委会。境内森林、水能、矿产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小熊猫、锦鸡、獐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兼产烤烟。特产松茸、核桃、木耳、蘑菇。. |
西乡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撤西乡置六合乡,1958年归西钢公社新宁管理区,1962年改新宁公社,1981年更名西乡公社,1984年置西乡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10.5公里,距西昌机场2公里。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1.7万。成昆铁路和108国道过境。辖太平、朱木、柏枝、民源、古城、三百、群乐、凤凰、临河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鸿旺综合养殖场、预制件厂、花卉公司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蚕豆。兼产油菜子和水果,养殖业以猪、鱼为主。. |
樟木箐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为樟木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樟木箐公社,1984年置樟木箐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24公里,面积39.5平方公里,人口1.3万。太(和)琅(环)公路过境。辖李家沟、鼻马、字库、花生坝、大中、中安、两河、丘陵、麻柳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花生、油菜子、烤烟、蚕茧、水果,特产有黄心桃、樱桃、蜡虫等。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小水电站5座,森林覆盖面积23.9平方公里。. |
响水乡 |
西昌市辖乡。1972年由开元乡、民胜乡划出一部份组建响水公社,1984年置响水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27.5公里。面积164平方公里,人口0.5万。林区公路过境。辖阿嘎倮古、木耳山、响水、卢基、斯阿祖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水稻,兼产水果、烤烟。畜牧业以猪、牛、马、羊为主。境内水、森林资源丰富。. |
开元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为八甲乡,1957年更名解放乡,1972年改开元公社,1984年置开元乡。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18公里。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0.5万。西(昌)大(桥)公路横穿乡境。辖开元、甘洛、古鸩莫、瓦额、瓦都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水稻,兼产水果、蚕茧。畜牧业以牛、马、羊、猪为主。境内水利、钒钛磁铁矿等资源丰富,有著名的攀西兰花岗岩。. |
大兴乡 |
西昌市辖乡。1953年置大兴乡,1957年与川兴、高枧、海南合并成立海滨公社,1962年析建大兴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4公里。面积37.5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石安、新民、建兴3个村委会。川(兴)大(兴)公路过境。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蚕豆、油菜子,兼产水果、烤烟、蔬菜。优质烤烟和早熟蔬菜销往省内外,水果和野生菌远销东南亚。. |
海南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初为大石乡,1958年属海滨公社,1962年析置海南公社,1984年建海南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4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0.6万。108国道、西(昌)宁(南)公路、环海公路过境。辖缸窑、古城、钟楼、核桃4个村委会。企业以建材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蔬菜、水果。有养狐场和淡水鱼、螃蟹养殖场。. |
大箐乡 |
西昌市辖乡。原属大石乡,1956年更名大箐乡,1966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9公里。面积88.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西(昌)宁(南)公路过境。辖白庙、民主、胜利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水稻、荞麦,兼产烤烟、水果。畜牧业以牛、羊、猪为主。境内森林覆盖面积56.6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8平方公里,有装机容量28千瓦小水电站一座。. |
经久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建经久乡,1958年与西溪、马道三乡合建公社,1961年析建经久公社,1984年复经久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9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1.3万。成昆路铁纵贯乡境,大(营)经(久)公路、西(昌)木(里)公路新线从境内穿过。辖活龙、合营、大村、经久、马鞍、庄潘、皮柳、周屯、王家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子、水果、蚕茧、甘蔗。. |
西溪乡 |
西昌市辖乡。四川省科技示范乡,西昌市经济建设明星乡,西昌市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1958年建经久公社西溪管理区,1962年析建西溪公社,1984年置西溪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1.2万。108国道、大(营)经(久)公路过境。辖上乡、西溪、新营、营盘、牛郎5个村委会。其中西溪村是凉山州小康示范村。乡镇企业年总产值超过亿元,又称凉山州第一村。乡镇企业有建材、包装、冶炼、发电、复合肥料、劳保用品、食品饮料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水果。养殖业以猪、鱼为主。境内森林覆盖面积23.2平方公里,草场2.4平方公里。. |
黄水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建黄水乡,1958年与阿七、黄联合建公社,1961年析建黄水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41公里。面积92.5平方公里,人口0.6万。108国道、成昆铁路过境。辖鹿鹤、双龙、洼垴、书夫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厂、皮革厂及装机容量2210千瓦水电站二座。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兼产烤烟、核桃、花椒。畜牧业以猪、牛、马、羊为主。特产有“龙须菜”。境内森林覆盖面积52.5平方公里。. |
洛古波乡 |
西昌市辖乡。1953年更名石嘉乡,1966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洛古波公社,1983年置洛古波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0.4万。108国道过境。辖洛古波、署波西、柑子尔、俄池格则、打祖合铺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兼产烤烟、花椒。. |
裕隆回族乡 |
西昌市辖乡。1950年前属盐源县,1950年划归西昌县,1958年与九龙乡合建九裕公社,1961年析建裕隆公社,1984年置裕隆乡,1985年更名星宿回族乡,1989年更名裕隆回族乡。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19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0.5万。西(昌)木(里)公路老线过境。辖兴富、星宿、长村、三合、永兴、复兴、安全、六堡、裕隆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蚕茧、水果。牧业以牛、羊为主。. |
中坝乡 |
西昌市辖乡。市生猪生产基地乡。1952年建新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中坝公社,1983年置中坝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40公里。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0.9万。河(西)阿(七)公路过境。辖山咀、马厂、大树、大中、麻地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氢钙厂、纸箱厂和采矿、运输、印刷业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特产著名的“建昌板鸭”。阿七乡(Aqi Xiang)~ ? 西昌市辖乡。1950年划归西昌县建阿七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50公里。面积34.5平方公里,人口0.6万。河(西)阿(七)公路过境。辖阿七、桂花、螃蟹、大田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食、饲料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兼产蚕茧、水果、烤烟。特产有蘑茹、木耳。境内有装机容量285千瓦水电站一座。. |
阿七乡 |
自然条件:阿七乡位于西昌市南部距市区约50公里,东邻安宁河,西连荞地乡,南与德昌县阿月乡接壤,北与中坝乡、磨盘乡为邻,最高点雁鹅山海拔2370公尺,最低处小寨子海拔1472公尺。全乡总面积3415平方公里,下辖四个村,三十个村民小组(其中有两个彝族组)。阿七吊桥横跨安宁河,这里有建于清朝光绪初年的字库和战国时代的古墓,古墓为西昌市重点保护文物古迹之一。 人口:2002年底全乡总人口为6294人,其中农业人口6140人,非农业人口154人,彝族275人,白族30人,回族61人,蒙古族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计划生育率92%。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2695万元,GDP269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95万元,第二产业152万元,第三产业1148万元。 农业:2002年末实有耕地8697亩,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2002年农业生产总值2635万元,税收收入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9元。产要出产水稻、洋芋、小麦、烤烟、玉米。土特产有蘑菇、木耳、花椒、松茸。阿七乡三面环山,坡陡沟深,具有风小,山水无污染,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的特点,米质特优,有“泉水浇灌”之美誉。2002年阿七乡畜禽出栏为:生猪9925头,牛107头,羊505只,鸡28091只,鹅13066只,鸭6551只,兔1501只。同时我乡有塘库280多亩,可发展稻田养鱼。 个体企业:盛产白色大理石和铬矿石。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为160万元。截至2002年底有个体工商户65户,小型个体企业2个。 交通水利:2002年投资8万元对村级道路进行扩建,现每天有4辆中巴车(12班次)往返于西昌与阿七乡之间,同时对全乡塘库进行检查,培训了相关管理人员。 科技教育:全乡有中心校(含初中)1所,村小3所,共有教职工60人,学生920人。 社会生活:2002年改造了四户共计5200元,改造面积400多平方,充分利用下拨春荒、夏荒救济款13500元扶持贫困户200多户。充分利用生活最低保障金3000元解决了十多个贫困学生上学问题。 文体卫生:乡境内有文化站1个,卫生院1所,幼儿园2所。2002年全乡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0%,充分发挥老体活动场地开展各种丰富有益的活动。 . |
荞地乡 |
西昌市辖乡。1956年建荞地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52公里。面积128平方公里,人口0.4万。雅砻江沿江公路贯穿乡境。辖九道、高山、马桑、水塘、荞地、白塔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荞麦,兼产烤烟、花椒,盛产松脂、核桃、松茸、蘑菇等。. |
磨盘乡 |
西昌市辖乡。原属联合,荞地两乡,1972年从联合、荞地析出组建磨盘公社,1984年置磨盘乡。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45公里。面积164.5平方公里,人口0.6万。西(昌)木(里)公路过境。辖大厂、大坪、大椿、磨盘、巴山、蘑茹、铁匠等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小麦、荞麦,兼产水果、烤烟。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特产花椒、蘑茹、松茸等。境内森林覆盖面积14.4平方公里。. |
巴汝乡 |
西昌市辖乡。原名大桥乡,1951年为联合彝族乡,1957年更名为联合自治乡,1961年建大桥彝族公社,1981年改名巴汝公社,1984年置巴汝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53公里。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0.3万。西(昌)大(桥)公路过境。辖河边、大桥、中火、迦乌、俩谷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荞麦、马铃薯,特产核桃、花椒、松脂等。畜牧业以猪、牛、马、羊为主。境内水利、森林资源丰富,梯形水电站已初具规模,森林覆盖面积27.1平方公里。. |
银厂乡 |
西昌市辖乡。1951年建三合彝族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银厂公社,1984年置银厂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83公里。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马鹿、哨房、甘边、巴折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荞麦、玉米。兼产水果、花椒。森林覆盖面积95平方公里。境内矿产、水资源丰富,有著名的菜子地金矿。. |
白马乡 |
西昌市辖乡。1972年前为西昌县三合乡的一部份,1972年建白马公社,1984年置白马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61公里。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0.4万。白马银厂公路与西昌大桥公路相接。辖白马、马筐、沿江、庄子、土匠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特产蘑菇、花椒等。境内森林覆盖面积3.6平方公里,野生动物有小熊猫、花豹、野牛、黑熊等。. |
马鞍山乡 |
西昌市辖乡。1956年建联合乡,1966年改公社,1983年更名马鞍山乡。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58公里。面积152平方公里,人口0.5万。西(昌)大(桥)公路马鞍支线直达乡政府驻地。辖甘伍、沙士、天星、茶叶、幸福、马鞍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特产核桃、松脂、花椒。境内矿产、水、森林资源丰富,已探明有铁、铜、铅锌矿等。森林覆盖面积87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