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巴什乡位于拜城县县城西南、直线距离17.5公里。东、南依却勒塔格(山)与新和县为界,西接察尔齐镇,北与大桥、米吉克、康其、托克逊等乡隔木扎提河相望。东西长52.4公里,南北宽14.4公里,总面积688.6平方公里。农业区面积97.64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牧场,总人口14791人。乡政府驻托万温巴什村。
温巴什乡地处木扎提河中、下游南岸,海拔一般在1174米—13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7.4℃,无霜期为150—160天。年最高降雨量为151.2毫米,最低降雨量为50.5毫米。辖境为一个狭长地带,地势由西向东略有倾斜,土地较为平坦。境内引水灌溉便利,林木较多,乡南部有山区,却勒塔格为主要山脉。
全乡以农为主,兼有农、林、牧等各业。有耕地62127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油菜、胡麻和葵花。主要特产为甜瓜。该乡是全县主要产粮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3.5万亩以上,总产2.2万吨左右。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48万人 | 688.6平方公里 | 652926208 | 842300 | 0997 | 查看 温巴什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拜城镇 |
拜城镇位于拜城县中部。东邻康其乡,西南与米吉克乡相连,北与布隆乡接壤。辖区最长26.5公里,最宽10.5公里,总面积120.1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35公里,面积为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4371亩,海拔1234.91米,下辖5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3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地设在胜利路中段北侧。 拜城镇是拜城县党政机关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拜城镇地处拜城盆地中心,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夏天天气较为凉爽,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63天,年均降雨量96毫米,每年11月份结冰或降雪,来年3月初才解冻。冬季少风。历年最低气温-28℃,最高气温38.3℃,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5℃左右。有台勒维丘克河和喀普斯浪河从镇两侧由北向南流过,于镇南侧交汇流入木扎提河,使拜城镇处在两河所形成的三角形冲积地带之中。地下水位平均7米左右,水源充沛。库车—拜城—阿克苏(喀拉尤勒滚)公路从拜城镇穿过,勾通了各乡场的公路,使拜城镇成为全县交通的枢纽。 拜城镇是拜城县重要的设施农业(蔬菜、油桃)基地和工业区,目前全镇有温室大棚面积740亩(油桃100亩)。其中拜城镇温室黄瓜荣获自治区无公害产品称号。. |
铁热克镇 |
拜城县辖镇。1984年建铁热克镇。“铁热克”系维吾尔语译音,意为“杨树”。位于县城西北,距县城40公里。面积114.2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汉、维吾尔、回等民族,其中汉族占54.1%。辖铁提尔、吐孜贝希2个村委会。驻有地区直属火电厂、水泥厂、铁热克煤矿。经济以工业为主。已开采的矿产有煤、铁、黏土、萤石、页岩等。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以种植小麦、油菜、亚麻为主。境内有天然温泉多眼,水温50℃,水中含有以硫磺为主的多种矿物质,对治疗皮肤病有一定疗效。. |
察尔齐镇 |
察尔齐镇位于县城西南部,直线距离46.7公里。东与大桥、温巴什两乡接壤,西与温宿县毗邻,南与新和县隔却勒塔格山相对,北与大宛其农场及老虎台乡隔木扎提河相望,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有耕地117915亩。下辖全民连队9个,村委会12个,牧场1个,总人口14609人。政府驻地察尔齐巴扎。 该镇地处拜城盆地绿洲西部的木扎提河上游南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地系木扎提河冲积沙土而成。海拔高度在1369米—1688米之间。年均气温7.3℃,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32℃,无霜期145—150天。年均降水量96毫米。 全镇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甜菜、油料,为拜城县主要产粮区和甜菜产区之一。 ". |
赛里木镇 |
赛里木镇位于拜城县县城以东,直线距离28公里。东与克孜尔乡相连,南与新和县以却勒塔格(山)为界,西与托克逊乡接壤,北为天山中段南麓群山。东西宽15.5公里,南北长70公里,总面积为971.75平方公里。农区面积为141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委员会、1个牧场,总人口15095人,乡政府驻托喀其买里村。 该镇地处天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平均海拔高度1201—1396米。可耕地面积为51661亩,土质绝大部分为砂壤土。耕地面积为45574亩。草场面积33000亩,夏草场多分布在北部天山中高山区,冬草场多分布在低中山区。该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8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38.2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5℃,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5.6℃,7月份平均气温为23.8℃,全年无霜期150—160天左右。全年多为东南风,风力一般2—3级,最大风力为11级。该镇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盛产甘草等中草药野生植物。 全镇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为拜城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复播胡萝卜是该镇的特产,每年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2003年荣获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殊荣。 ". |
黑英山乡 |
拜城县辖乡。“黑英山”系维吾尔语译音,意为“桦树”。1958年建黑英山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96公里。面积5 544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有维吾尔、汉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占99.9%。辖喀赞其、明布拉克、墩其木然、亚吐尔、都维勒克、阿克塔什、尤勒滚亚喀、喀拉果勒、博斯坦铁热克、玉开都维、克浇勒、阿热盖买、米斯布拉克、博孜14个村委会。为半农半牧经济。主要种植小麦、油菜、亚麻。古迹有东汉永寿年间(公元155~158年)西域都护府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在喀拉塔格山崖下石刻遗址。. |
克孜尔乡 |
克孜尔乡位于拜城县东部,距县城直线距离47.3公里。北与黑英山乡毗连,西与赛里木乡为邻,东与库车县接壤,南与新和县以却勒塔格山为界。全乡南北长约44.4公里,东西宽约35.4公里,总面积为923.1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委员会,1个牧场,总人口8376人,乡政府驻地乌堂村。 克孜尔乡位于拜城盆地东端,地处喀拉克尔丘岭和却勒塔格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克孜勒河自北向南纵贯全乡汇入渭干河。海拔高度在1146—2130米之间,为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15.9℃,七月平均气温24℃,较县城稍高。无霜期150—160天,年降水量88毫米。乡农业区分布于克孜勒河两岸。地下水丰富,这里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土地平整。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全疆最大的人工湖“克孜尔水库”位于该乡南部的木扎提河与渭干河交接处。 该乡光热资源优越,特产克孜尔沙玉孜木葡萄,农区家家户户普遍栽植,目前面积已达10000亩左右。克孜尔沙玉孜木葡萄2002年获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殊荣,2003年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殊荣。 ". |
托克逊乡 |
托克逊乡位于拜城县东部,距县城直线距离18公里。北缘为天山山脉南麓,南部与温巴什乡隔木扎提河相望,西部与康其乡、亚吐尔乡接壤,东部与赛里木乡毗邻。东西宽16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765.4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1174—1680米之间。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牧场,总人口14952人,乡政府驻阿娜克孜兰干村。 托克逊乡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50—160天,年降雨量90—100毫米。平原土质为沙壤细土,地势由北向南略为倾斜。喀拉苏河流经托克逊乡全境。 托克逊乡境内,库拜公路以南,木扎提河以北,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宜于发展渔业。 托克逊乡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是拜城县主要粮油产区之一。 ". |
亚吐尔乡 |
拜城县辖乡。“亚吐尔”系维吾尔语译音,意为“沟岩边烽火台”。1958年成立亚吐尔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11公里。面积1 033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8.3%。辖亚吐尔、库木买里、喀孜干、塔格其、欧特贝希、英兰干、亚坦、布吉尕、伊希塔其、都干买里、帕什塔其、欧勒旁、托盖博依尼、古勒阿塔麻扎14个村委会。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戈壁、丘陵和山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亚麻、棉花。盛产杏子,尤以红杏闻名。. |
康其乡 |
康其乡位于拜城县县城以东,直线距离2.5公里。东与托克逊乡相连,南与温巴什乡以木扎提河为界,西与拜城镇、米吉克乡为邻,北与布隆乡、亚吐尔乡接壤,总面积为635.15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个牧场,总人口14755人,乡政府驻地库尔玛村。 康其乡地处拜城盆地中部,海拔高度1200—1360米。境内农区地势较为平坦,面积60.9平方公里。有耕地32091亩,土质为沙壤细土。靠引喀普斯浪河、台勒维丘克河河水灌溉,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5%。年降水量98毫米。全年最低气温—32℃,最高气温为37.4℃,年平均气温为7.4℃,无霜期为150—166天。 全乡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和制种玉米,特产黄油菜,以“油菜之乡”闻名全疆。 ". |
布隆乡 |
布隆乡位于县城北面,直线距离3.1公里。地处拜城盆地中部。东与亚吐尔乡毗连,西、南与拜城镇为邻,东南与康其乡接壤,西北与老虎台乡相连,北靠天山。总面积464.9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1个牧场,总人口9528人。乡政府驻欧吐拉布隆村。 布隆乡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分为平川,少部分处在山沟河谷之中。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6℃,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4.1℃,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1.4℃,无霜期163天左右,年降水量96毫米。乡农业用水主要靠天山冰雪水,境内水渠纵横交错,县红旗北干渠三支干横穿全乡,耕地几乎全是水浇地。 布隆乡以农为主,兼营牧业和小型工业。有耕地2.56万亩,主产小麦、玉米、油菜、胡麻。 ". |
米吉克乡 |
米吉克乡位于县城西南,直线距离8.3公里。东部、北部以喀普斯浪河与康其乡、拜城镇为界,南隔木扎提河与温巴什乡相望,西部和大桥乡毗连。东西最宽22.2公里,南北最长26公里,总面积为971.5平方公里。全乡辖13个村委会、1个牧场,总人口10708人。乡驻地为库木勒买里村。 米吉克地处拜城绿洲中部,海拔1390米左右。农区面积147.6平方公里,有耕地40535亩。年平均气温为7.4℃,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32℃,年平均日照2780小时,无霜期为16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96.2毫米。 米吉克乡以农业和渔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主要是制种玉米)、水稻、甜菜、油料等。该乡种植的土豆、水稻和制种玉米,因其种植面积大,产量、质量上乘,故有“土豆之乡”、“水稻之乡”和“制种玉米”之称;该乡水域面积大,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水产养殖得到突破性发展,全乡水产品年产量达到2500吨以上,占到阿克苏地区年水产总量的3/5强,水产业已成为该乡的重要支柱产业。 ". |
温巴什乡 |
温巴什乡位于拜城县县城西南、直线距离17.5公里。东、南依却勒塔格(山)与新和县为界,西接察尔齐镇,北与大桥、米吉克、康其、托克逊等乡隔木扎提河相望。东西长52.4公里,南北宽14.4公里,总面积688.6平方公里。农业区面积97.64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牧场,总人口14791人。乡政府驻托万温巴什村。 温巴什乡地处木扎提河中、下游南岸,海拔一般在1174米—13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7.4℃,无霜期为150—160天。年最高降雨量为151.2毫米,最低降雨量为50.5毫米。辖境为一个狭长地带,地势由西向东略有倾斜,土地较为平坦。境内引水灌溉便利,林木较多,乡南部有山区,却勒塔格为主要山脉。 全乡以农为主,兼有农、林、牧等各业。有耕地62127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油菜、胡麻和葵花。主要特产为甜瓜。该乡是全县主要产粮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3.5万亩以上,总产2.2万吨左右。 ". |
大桥乡 |
大桥乡位于拜城县西南部,距县城直线距离31公里,东与米吉克乡接壤,西与大宛其、察尔齐两农场相邻,南连木扎提河北岸,北依喀普其尕依丘陵。总面积为378.6平方公里,农区面积为85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1个牧场,总人口8378人。乡政府驻哈尼喀村。 该乡地处木扎提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中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1278—1400米之间。灌溉水源来自木扎提河及大宛其东部泉水,水源比较充足。年均气温6.4℃,一月平均气温—13.9℃,七月平均气温21.3℃,无霜期16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99毫米。 该乡以农为主,现有耕地面积41706亩,主产小麦、玉米、甜菜、油菜、葵花籽、大蒜、桃豆、马铃薯等。该乡所产桃豆、葵花子、大蒜、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上乘,严格按照标准化模式种植,于2002年、2003年先后荣获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称号,大桥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 |
老虎台乡 |
老虎台乡位于拜城县县城西北,直线距离56.8公里。地处山区。北靠天山支脉阿尔喀亚依拉克山,南以喀普其尕依丘陵为界与大宛其农场接壤,西南隔木扎提河与察尔齐农场相望,东与米吉克乡牧区和铁热克镇相连,西邻拜城县种羊场。总面积为929平方公里,其中农区占1/4。全乡辖6个村委会,1个牧场,总人口13370人,乡政府驻地亚木古鲁克村。 该乡海拔高度在1738—1947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土地肥沃,无盐碱。夏季温凉,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为120—135天。播种季节比平原地区迟15天左右,农作物生长受气候限制较大。有季节性缺水,年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夏季常有雨、冰雹,时有山洪暴发。 该乡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大乡。主产小麦、油料作物,是拜城县著名的粮油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