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庄镇位于滦南县北部沙区,距县城7.5公里,辖47个行政村,耕地10.25万亩,人口5.2万。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果品、蔬菜,素有“万亩果”、“万亩菜”之称。程庄镇在经济发展中,确立了“以奶牛养殖为主,壮大畜牧经济;以劳务输出为主,培育劳务经济;以招商引资为主,突破民营经济”的新思路,围绕果菜业、奶牛养殖业、劳务输出、民营经济和项目建设做好发展文章,全镇出现了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果品、蔬菜业:全镇共有果树8794亩,蔬菜28920亩,温室大棚620个。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和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获批准,2800亩爱宕梨种植己被市批准立项,引进了新品种黄金梨和圆黄梨,更新果树面积2100亩,新增果品种植面积132亩,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366亩,通过科学种植、合理用药、配方施肥和果实套袋等一系列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果菜的质量,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奶牛养殖业:现存栏奶牛18520头,日产鲜奶达120吨。为把奶牛产业做大做强,建立了梁各庄奶牛交易市场,保证了奶牛交易和流通;建立了奶牛疾病防疫体系,形成镇村两级奶牛疾病防控网络;扩大了饲料玉米的种植规模,种植面积8950亩;加大了挤奶厅建设投入,高标准挤奶厅已达到12座,为鲜奶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证;完善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对奶牛实行统一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抓好奶牛养殖协会的建设,依托协会作用,维护奶农权益,集中加强奶牛养殖的科学性、疾病防治统一性以及鲜奶销售的主动性。
劳务输出: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并配备了电脑网络系统,各村由一名村干部专职负责劳务输出宣传和组织,每周至少发布1-2次务工信息。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目标,建立了全镇劳动力资源和外出务工人员档案,每月召开一次劳务输出工作总结调度会,分析问题,寻找差距,研究部署下段工作。抓好务工者的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输出,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的“品牌化”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2万人 | ·滦南县旅游·滦南县特产·滦南县十大特产·滦南县十景·滦南县 | 130224109 | 063500 | 0315 | 查看 程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奔城街道 |
奔城街道位于河北唐山市滦南县。下辖: 130224001001 121 爱民路居委会 130224001002 121 友谊路居委会 130224001003 121 全兴胡同居委会 130224001004 121 学苑街居委会 130224001006 121 祥和路居委会 130224001007 121 冀腾小区居委会 130224001008 121 康乐小区居委会 130224001009 121 育才路居委会 130224001010 121 团结小区居委会 130224001011 121 文明街居委会 130224001012 121 西城胡同居委会 130224001013 121 罗城小区居委会 130224001014 121 便民路居委会 130224001015 121 千禧和平社区居委会 130224001016 121 曙光仁和社区居委会 |
奔城镇 |
滦南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建火箭公社,1961年更名倴城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唐山市区44公里。面积137.1平方公里,人口9.6万。坨(子头)(京唐)港铁路过境。辖谷家营、王庄子、西北街、西南街、东北街、东南街、牛东庄、王东庄、吴东庄、周东庄、靳营、新立庄、东八户、西八户、梁泡、高泡、钟泡、姜泡、北营、小屯、张泡、霍泡、皂户、龙湾子、张官寨、马官寨、汤官寨、吴官寨、王官寨、薛官寨、周官寨、徐官寨、松树、毛庄子、魏营、双柳树、张耿庄、李家寺、东石林、西石林、高曹庄、东张士坎、西张士坎、东上坡子、西上坡子、洪营、果园、李庄子、尹桥、余家岭、曹营、潘庄、前曲荒店、后曲荒店、宋各庄、麻各庄、李方各庄、新庄子、庞方各庄、高庙、东杜方各庄、西杜方各庄、三义庙、杨各庄、马方各庄、燕方各庄66个村委会和东工房、西工房、南工房、北工房、文化路、北马路、西大街、西环路、便民路、农贸路、罗城小区1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花生、蔬菜。乡镇企业有金刚石厂。. |
宋道口镇 |
滦南县辖镇。1958年属火箭公社,1961年建宋道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宋道口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8.5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5.1万。坨(子头)(京唐)港铁路和唐(山)汀(流河)、平(泉)大(清河)公路过境。辖宋道口、中麻地、前麻地、杜土、上曹营、代岭、王土、司营、史桥、西泽坨、东泽坨、庞清水、东清水、祁庄子、艾庄子、西桥、小集、丰信庄、南套、狮子营、小骆营、葛代坨、任西、任东、魏庄、张庙、王家庄子、小营、崔套、北套、西沙窝、东沙窝、郭城子、沙沟子、店子、陆营、崔董各庄、北新庄子、小二里、大二西、大二东、郭董各庄、杨董各庄、北侯各庄、南侯各庄、刘庙、赵家庄、杨顾庄、张营、李土、西小营、港北、张狼窠、阎武营、广东营、罗各庄、申营、龙落湾、速火庄、南连北店、北连北店、断火庄、南店6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钢锹等。农业主产小麦、水稻、棉花、蔬菜,有林果种植业。. |
长凝镇 |
滦南县辖镇。1958年建卫星公社,1961年更名长凝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82.6平方公里,人口5.1万。平(泉)大(清河)、长(凝)柏(各庄)公路过境。辖长凝、薛各庄营、前苏各庄、后苏各庄、西孙庄、柳行、夏庄、晏各庄、沙角湾、南孙庄、陈礼庄、北王各庄、小高庄子、毕庄、木梳庄子、宁庄、张鲁庄、罗营、小刘庄、大刘庄、陆庄、郭庄、乐营、大孟庄、大高庄、梁营、王营、西暖泉、东暖泉、邱营、彭庄、东染各庄、梁庄、黄庄、杨家坨、刘小桥、温庄、东赵庄、杨沈庄、新城子、后场、北城子、南城子、方泡、后麻地、马城、大王庄、老刘庄、翟庄、栗园营、糜庄、柏庄、南小王庄、贺庄、兴旺庄、大李庄、郝庄、桥头营、邸庄、马台、张台、田台、东营、湛店子、岗子、多余屯、东坨子6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材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蔬菜。有林果种植业。. |
胡各庄镇 |
胡各庄镇地处县城南13公里,辖33个行政村,拥有人口3.45万,耕地6.75万亩,东与京唐港相连,南与曹妃港相望,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近几年,胡各庄镇党委、政府托地理之优,依人杰之灵,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基础,培植优质行业,耐病总太萝卜、达赛莱克特草莓、金塔椒等定单农业落户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千亩。传统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奶牛、商品猪养殖小区面积达650亩。 作为国家、省、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党委、政府本关“传统企业提升规模,朝阳企业做大做强,新建企业高起点突破”的原则,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800家。造纸、大米加工等传统行业在质与量的拓展上得到了较大发展,以新型滤纸厂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从无到有,逐步扩大,基本开成了以资源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以新型科技行业为先导的多层、多方位的产业格局。. |
坨里镇 |
坨里镇是滦南县建制镇之一,镇政府驻地在县城南18公里处,位于坨里村东。南与南堡镇及唐海县接壤,北临胡各庄镇,东与姚王庄镇相连,西为柏各庄镇。全镇总面积30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9万人口,耕地面积3.8万亩。 坨里镇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京当冀都市圈,是承接曹妃甸开发区产业国徽和产业延伸的首善之区。 坨里镇交通便利,沿海高速孙庄出口位于镇政府南0.5公里处,于京沈、唐港—唐津高速互通,古柳公路和沿海公路交汇于境内,村村通油路,条条是通衢。 坨里镇农业基础发达,土质肥沃,生产设施完备,多年来形成了绿色水稻、设施果菜、畜禽及珍稀动物养殖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三草(草袋、草片、草绳)、虾油、食醋三大传达室统优势加工独树一帜。坨里镇已成为京津和海港开发区的重要副食品基地。 坨里镇民风淳朴,社会物序稳定,投资环境良好。近年来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主的“一建三改:(改圈、改而、改厨)工作。全镇50%的行政村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50%的村实施了沼气池项目推广,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白天绿树掩映,夜晚街灯通明。以闵庄、蒋各庄业余评剧团为主导的京剧票友联唱、评书、大秧歌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呈现出一派富有、文明、祥和的新农村景象。 坨里镇发展前景广阔,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经济建设拓展了广阔的空间,独特的区位优势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充足的土地资源为企业发展解决了瓶颈制约,“两港三区“的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热情好客的坨里人,正用求变革、求发展的精神,本着以农富民、以港兴业、以工强镇的发展思路,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中不断开拓创新,为创建临港型特色经济强镇而努力奋斗!. |
姚王庄镇 |
姚王庄镇位于滦南县东南部,总人口 16740人,国土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29400 亩。地处滦南、乐亭、唐海三县交界处,东、南分别与乐亭、唐海县接壤,西与胡各庄镇相邻,北距滦南县城17.5公里。美丽的青河自北向南从境内穿过,乐胡公路自东而西横贯全境。村村通油路的镇村交通四通八达。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传统的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镇村企业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姚王庄蔬菜批发市场、滦南县油脂化工厂、滦南县合成化学厂、艺海金属有限公司、前麻湾砖厂等骨干企业构成镇村企业的五大支柱。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产值3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 元。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姚王庄镇,是一个产业特色明显,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更加优美、理念更加开放的“蔬菜之乡”。 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 姚王庄是传统的蔬菜产业基地,蔬菜生产一直是当地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历史上的姚王庄大白菜远近闻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壮大规模、调优结构、提高品质、树立品牌”的工作思路,狠抓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施专业化生产,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全镇2.9万亩耕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45万亩。二是实施区域化布局,突出南北特色。南部各村以发展尖椒、甘蓝等错季精细菜为主,北部各村则重点发展传统的大白菜生产,并形成了以独屯村为中心的韭菜生产基地。三是实施设施化生产,发展高效农业。除裸地大白菜外,其它各类蔬菜均以日光温室形式为主,棚蔬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是全部蔬菜种植面积的83.7%。四是实施无公害战略,开展“绿色革命”。镇政府出台了《关 于规范和加强蔬菜无公害生产的实施办法》,指导和监督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建成了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五是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产品知名度。“清河沿”蔬菜品牌列全市十大农产品品牌之首,在京、津及东北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带动了产品外销。六是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采用“市场+协会+基地+农户”模式,运用经济、行政和政策手段,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生产和销售等全程服务,管理 规范的经济人协会和功能齐全的批发市场为促进蔬菜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龙头带动作用。蔬菜产业的不断规范和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最主要途径。. |
司各庄镇 |
滦南县辖镇。1958年建超英公社,1961年更名司各庄公社,1984年改乡,同年改镇。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19.1平方公里,人口4.3万。通公路。辖学旺庄、吴庄、四贾庄、老贾庄、西曾庄、刘家庄、西王庄、张庄、靳庄、白坨、东南集、西南集、东曾庄、兰坨里南、兰坨里北、司各庄东、司各庄西、司各庄北、柳店、贾林子、裴坨子、前孟各庄、后孟各庄、东项各庄、西项各庄、徐庄、侯花园、石庄、左庄、库司庄、王店、岳家庄、东兰坨、大兰坨、西兰坨、郭蒿坨、杜蒿坨、井东、井北、井西、周各庄、蔡各庄、邸家庄、姚蒿坨、石狮子、前张各庄、后张各庄、北高庄子、洼里、孙家坨、龙王庄、大陈庄、杜各庄、北刘庄、赵祁庄、杨家庄、东夏庄、东甲庄、东王庄5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轧钢、水泥、建筑、钢木家具为主。农业主产水稻、花生、玉米、小麦。有畜牧养殖业。. |
安各庄镇 |
滦南县辖镇。1958年属超英公社,1961年建安各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安各庄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1公里。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2.6万。倴(城)司(各庄)大(新庄)、青(坨营)安(各庄)公路过境。辖葛各庄、张横坨、刘横坨、郑南、郑北、高横坨、铁匠庄、马家庄、小薛各庄、安各庄东、安各庄西、霍庄、中姚各庄、西姚各庄、解庄子、大姚各庄、和尚坨、西一六、东一六、邢一、邢二、邢三、康各庄、大柳树、王洪林、裴洪林、狮子庄、北铁匠庄、崔洪林2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运输、造纸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有林果种植业、畜牧养殖业。. |
扒齿港镇 |
扒齿港镇地处滦南县西部,距县城10公里,辖42个行政村,3.8万人口,耕地面积10.4万亩。境内有唐港、徐张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近几年来,扒齿港镇以兴建高标准养殖小区为突破口,以品种改良为重点,不断推进奶牛养殖的产业化进程,使奶牛养殖这一朝阳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全镇奶牛存栏2.45万头,被誉为"河北奶牛养殖第一镇",所辖42个村,村村都有奶牛,日产鲜奶180吨,建有高标准养殖小区(场)35个,国内知名乳品企业伊利集团、蒙牛乳业、乐百氏集团、三鹿集团、北京三元乳业、天津津河乳业等均在该镇设有收奶点、挤奶厅。. |
程庄镇 |
程庄镇位于滦南县北部沙区,距县城7.5公里,辖47个行政村,耕地10.25万亩,人口5.2万。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果品、蔬菜,素有“万亩果”、“万亩菜”之称。程庄镇在经济发展中,确立了“以奶牛养殖为主,壮大畜牧经济;以劳务输出为主,培育劳务经济;以招商引资为主,突破民营经济”的新思路,围绕果菜业、奶牛养殖业、劳务输出、民营经济和项目建设做好发展文章,全镇出现了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果品、蔬菜业:全镇共有果树8794亩,蔬菜28920亩,温室大棚620个。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和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已获批准,2800亩爱宕梨种植己被市批准立项,引进了新品种黄金梨和圆黄梨,更新果树面积2100亩,新增果品种植面积132亩,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366亩,通过科学种植、合理用药、配方施肥和果实套袋等一系列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果菜的质量,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奶牛养殖业:现存栏奶牛18520头,日产鲜奶达120吨。为把奶牛产业做大做强,建立了梁各庄奶牛交易市场,保证了奶牛交易和流通;建立了奶牛疾病防疫体系,形成镇村两级奶牛疾病防控网络;扩大了饲料玉米的种植规模,种植面积8950亩;加大了挤奶厅建设投入,高标准挤奶厅已达到12座,为鲜奶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证;完善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对奶牛实行统一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抓好奶牛养殖协会的建设,依托协会作用,维护奶农权益,集中加强奶牛养殖的科学性、疾病防治统一性以及鲜奶销售的主动性。 劳务输出:成立了镇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并配备了电脑网络系统,各村由一名村干部专职负责劳务输出宣传和组织,每周至少发布1-2次务工信息。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目标,建立了全镇劳动力资源和外出务工人员档案,每月召开一次劳务输出工作总结调度会,分析问题,寻找差距,研究部署下段工作。抓好务工者的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输出,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的“品牌化”发展。. |
青坨营 |
青坨营镇辖40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8011人,耕地面积89925亩,人均耕地面积3.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79216亩,人均2.8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9066亩,粮食播种面积55326亩,其中冬小麦20286亩,玉米27182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284亩,其中花生25160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67069亩。 我镇在农村工作中,本着“面向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区域特色”的原则,做大做强奶牛养殖、瓜菜种植、食用菌培植三大主导产业。2005年底预计奶牛存栏达到16000头,比上年增长1500头,新上挤奶厅11座,总数达到24座;全镇瓜菜面积达到48211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4000亩,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300万棒。 我镇共有企业1197家,其中集体企业6家,私营企业10家,个体企业1181家。年创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包括:万达耐火材料厂年创产值118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汇成硅酸钠制品厂年创产值630万元,实现利税56万元。原第四轧钢厂今年又投资80万元将原生产线改造为离心浇铸管生产线,年可生产离心浇铸管4000吨,预计产值可达2000万元,现已投产。另外,北京优力维特电梯制造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在我镇新组建滦南县优力维特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唐山金德商贸有限公司拟投资1200万元在我镇建立金属加工、汽车修理、服务业工厂,现已达到意向,近期签约。其他企业还有智丽制衣有限公司、石家庄华泰漆业防腐有限公司滦南分公司、华鑫面粉厂,纸箱厂,铸件厂,液化气站,4个加油站,2个服务中心等。 截止2004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29539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4824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36094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121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5万元,财政收入完成294万元,其中国税108万元,地税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78元。. |
柏各庄镇 |
柏各庄镇地处唐海县、乐亭县和滦南县三县交界之处,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38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辖45个行政村,其中有3个渔业村。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4元。 柏各庄镇靠近沿海,有25公里的海岸线,3.5万亩沿海滩涂,9000亩精养虾池,1.2万亩淡水养殖水面,8000亩养虾面积,新开发6000亩白对虾养殖面积,3万立方米工厂化养殖面积。全镇有水稻种植面积6.6万亩,是北方有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该镇已建成年出栏35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基地,华北最大稻糠经销基地,生猪销往东北、内蒙、京津唐,并打入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绿色柏各庄稻米和海淡水产品在京津等农村市场长盛不衰。 柏各庄东距京唐港30公里,南距新开发的曹妃甸大港25公里,距天津120公里、唐山40公里、北京200公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这里商贾云集,商贸发达,小城镇更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该镇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百家试点乡镇,小城镇内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建设已具雏形,城镇居住人口已达2万人,工业园区内一批大型钢铁企业全部启动,其中唐山永兴钢铁集团公司将投巨资建设50万吨高炉,年可创建产值2.5亿元,税金1500万元。目前全镇有个体工商户2300户,私营企业26家,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600万元。柏各庄镇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镇成立了民间票友协会参加省市县演出均获大奖。该镇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活动开展丰实,是有名的文化之乡,河北省体育之乡。. |
柳赞镇 |
滦南县辖镇。1958年属渤涛公社,1961年建柳赞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5公里,南临渤海。面积44.8平方公里,人口1.2万。胡(各庄)柳(赞)公路过境。辖柳赞一村、柳赞二村、柳赞三村、大-庄河、蚕沙口5个村委会。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为主,盛产对虾、黄螃、梭鱼、文蛤等。建有西河渔港码头。农业主产水稻。古迹有建于明代的妈祖庙。. |
南堡镇 |
南堡镇是河北省滦南县沿海重镇。全镇人口1.5万,辖18个村。该镇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东距京唐港25公里,西邻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南距正在建设中的河北省重点工程曹妃殿深水大港8.5公里。所辖咀东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连结京、津、唐、秦的沿海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近年来,随着"大北京"的规划,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双翼的格局初步形成, 环大北京地区的组合城市群必将迅速崛起。而南堡镇正地处渤海湾北侧,位居京、津、唐及环渤海经济圈内,其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前景孕育着无限的魅力。 南堡镇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全镇有15.7公里的海岸线,是北方沿海湿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为生物的多样性生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不仅盛产蜚声海内外的水产品,又是北方滨海地区优质稻米的主产地。水产品中尤以中国对虾、渤海毛虾、各种贝类味道鲜美品质上乘而久负盛名,年产量可达6万吨,除了畅销国内市场外,而且还远销日本、南韩、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1.5万吨。境内所产石油、原盐为国家石化工业提供着重要原材料。 伴着改革开放大潮的不断涌起,南堡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2003年,全镇GDP完成3.8亿元,人均纯收入3815元。并形成了以工厂化养殖新兴产业与海水养殖、捕捞传统产业相结合的特色经济格局,现在全镇工厂化养殖面积达5万平米、海淡水养殖面积23000亩、滩涂养殖面积21300亩,主要养殖品种为牙鲆鱼、河豚鱼、海蜇、半滑舌鳎、大鲮鲆、虾类及各种贝类,已成为河北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大镇。全镇现有远近海捕捞船只千余艘,年捕捞能力达到5万吨。南堡镇在全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紧紧围绕产业的形成,加快工业项目的建设,现在全镇工业主要以水产品加工、饲料、造纸为主。其隆泰纸业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酸性防霉玻璃衬纸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玻璃衬纸填补了我国造纸行业中的一项空白,其产品结束了我国玻璃行业专用纸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 |
方各庄镇 |
方各庄镇位于滦南县中部,面积41.6平方千米,人口3.09万人(2002年 方各庄镇在河北省内位置)。辖2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方各庄。 方各庄镇多个民营企业、种养大户先后与浙江、山西、北京、内蒙、迁安等地客商建立了良好关系。方各庄镇的经纪人围绕当地苇帘加工寻找门路,通过牵线搭桥,把当地加工的苇帘推销到欧美市场,激发了当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 区划人口 河北省滦南县辖17个镇:倴城镇、宋道口镇、长凝镇、胡各庄镇、坨里镇、姚王庄镇、司各庄镇、安各庄镇、扒齿港镇、程庄镇、青坨营镇、柏各庄镇、柳赞镇、南堡镇、方各庄镇、东黄坨镇、马城镇。 方各庄镇下辖2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方各庄。镇政府驻方各庄。面积41.6平方千米,人口3.09万。辖29个村委会:西杜方各庄、东杜方各庄、马方各庄、燕方各庄、庞方各庄、李方各庄、前曲荒店、后曲荒店、三甲庄、东万坨、西万坨、小陈庄、新庄子、小张庄、大张庄、高各庄、魏各庄、杨各庄、麻各庄、宋各庄、李家庄、军师庄、三义庙、西港北、屯里、坨上、高庙、潘庄、曹营。代码 130224115:~201前曲荒店村 ~202后曲荒店村 ~203高庙村 ~204新庄子村 ~205东杜方各庄村 ~206西杜方各庄村 ~207燕方各庄村 ~208马方各庄村 ~209三义庙村 ~210庞方各庄村 ~211李方各庄村 ~212麻各庄村 ~213杨各庄村 ~214潘庄村 ~215宋各庄村 ~216曹营村 ~217魏各庄村 ~218小陈庄村 ~219军师庄村 ~220西万坨村 ~221东万坨村 ~222屯里村 ~223坨上村 ~224三甲庄村 ~225李家庄村 ~226大张庄村 ~227小张庄村 ~228西港北村 ~229高各庄村 |
东黄坨镇 |
东黄坨镇位于滦南县西南部,与唐海县二农场、六农场接壤,辖17个行政村,4484户,16288口人,耕地面积46416亩。2003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148万元,财税收入255万元,人均生活水平3442元。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为切入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施了一系列富民爱民工程,取得了一个个可喜业绩:投资650万元,动土石方400万立方米,对原有低产苇田、荒滩进行了开发利用,建成高标准精养鱼池4000亩,粮田3000亩;投资750万元,新打机井282眼,架设高低压线路30395米,电力增容2300千伏安,完成稻改旱面积15000亩,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温室大棚发展到430个,其中温室棚桃50个,亩效益达万元。以林果、畜牧、水产 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经济迅猛发展,建成千亩速生片林2个,优质爱宕梨基地1个,果品年产量达到了2000吨;新建各类畜牧养殖小区12个,年生猪出栏可达10万头;淡水养殖面积5600亩,年产淡水鱼、虾、蟹达3400吨;投资30万元,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先后在西玉坨、许一村、新户三个村打深井3眼,为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受益人口达3380人。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目前正在进行1个国家级、2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截止6月底,项目区内已新打机井23眼,架设高低压线路5100延长米,电力增容250千伏安,开挖横河排干10条,45000延长米,动土方17.5万立方米,铺设节水管道5000延长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500亩,新增加耕地300亩。 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扎实推进,已建成东黄坨、东玉坨两个文明生态村,2004年度闫庄户、新户两个村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正在实施中。 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将原来的1所中学、14所小学合并成1所中学、5所小学,先后投资200万元,新建占地22亩的崔大-庄中心小学一座,新建东黄坨中心小学教室30间,多媒体教室1个;中学教室14间,并为中学购置微机38台,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的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
马城镇 |
马城镇位于滦南县东北角,距县城25公里,北与滦县接壤,东与昌黎隔滦河相望,平青乐公路南北穿境而过,总土地面积46046亩,其中耕地面积22672亩,全镇总人口15755人,辖23个行政村。 近年来,本着“特色化主导产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牌化优质产品”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鲜桃生产、蛋鸡养殖、民营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鲜桃生产。鲜桃生产是马城的传统产业,广大群众对鲜桃栽培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充分的积极性,近几年来,鲜桃面积迅速增加,截止目前,鲜桃面积已达80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0%,并形成了邸庄、刘庄、翟庄和滦河套两个鲜桃集中产区,产业化生产已具规模。通过高接换头、更新树种、无公害管理和套袋技术的实施,实现了品种的优种化,早桃有早丰王、选3号、沙子早生等新品种;中熟以久保系列为主;晚桃有重阳红、京玉、大京红、北京24、香山水蜜等优新品种,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并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于2002年取得5000亩无公害鲜桃认证,并注册了“滦河沿”品牌。全镇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无公害优质鲜桃9000吨。 畜禽养殖。全镇蛋鸡存栏量12万只,日产鸡蛋1.8万斤,现已建成马城、栗园营、大王庄等5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养殖方式已从过去的分散养殖过渡到规模养殖,形成了统一消毒、统一防疫的疫病防治体系。 民营经济。以铸造、选矿为主导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骨干企业有冀滦选矿厂、铁护栏铸造厂、拖拉机刹车铸件厂等。水泥地砖、农机修造厂生产的产品以其质优价格合理打开了市场。沿路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刀具加工、木材加工、面粉加工、机动车运输和农机车棚制造及商业、餐饮、服务等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1200多人,拓宽了全镇农民的增收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