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皋镇地处白水县西北部,是一个并乡建制后的农业大镇。距县城22公里。共辖20个行政村, 106个村民小组,5364户23280口人;总面积92.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00亩,其中苹果面积11000亩.东部与本县杜康镇、尧禾镇相连,南、西、北三面环沟,南与蒲城县高阳镇、铜川市高楼河接壤,西与云台乡相邻,北与宜君县棋盘镇相交。属白水县第二大乡镇。
镇政府所在地林皋村居全镇偏南部,驻有公安、土地、工商、税务、医院、金融、邮政、电信、电力、学校等单位,是白水西北部的中心乡镇。白(水)云(台)、白(水)铜(川)公路横穿而过,是白水通往铜川的咽喉要道,白(水)林(皋)公路纵贯全乡,305省道从境内通过,每天有发往西安——渭南的直达班车,交通方便。全镇15个村通上柏油路,其它村均有公路相通。
境内地域广阔,塬、沟、川、河并存,有陕西省最大的国营人工林场——新卓林场和镇办林场,南有白水最大的水库——林皋水库。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条是林皋河,另一条是铁牛河;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的雁门山,横跨我镇北沿,形成白(水)宜(君)天然屏障,全镇最高海拔1508米。
全镇塬面斜度较大,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低下,西北沟壑纵横,东南较为平坦。近几年,按照“抓果、强农、活商、促牧、兴企”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步伐,到2001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0万元,粮食总产273万公斤,苹果总产1650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4万人 | 92.51平方公里 | 610527105 | 714000 | 0913 | 查看 林皋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街道 |
城关镇地处白水县城,既是白水政治文化中心,又是渭南通往陕北的交通要道。渭清公路,西宜公路穿镇而过。该镇东面与冯雷相接,南面和西面与蒲城交界,北面与北井头相连。全镇现有16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1万人,面积40.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万余亩,苹果面积8000亩。2002年9月并镇以前,城关镇“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00亩,辖3个行政村,两个街道办事处;(1998年设立,2002年撤消),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约3.2万人。 城关镇大事记 1、1984年,镇上成立“科普协会”设主任一名,工作人员9人。 2、1985年5月,城关镇政府在县城汽车站南边修建了城关镇初级中学,占地17875平方米,建筑面积6520平方米,当年招收初一学生320名,教职工22人,设6个教学班。 3、1989年10月,东关村寺前社与两委实业公司总投资60万元联办了全镇第一个大型企业——秦阳化工厂。 4、1992年,集资120万元。创办了全镇大型骨干企业——城关面粉厂;安置待业青年35人,村民27人。 5、1996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寺前商业街,为128户无地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 6、1997年6月,投资420万元建成了仓颉游乐园,主要设施有摩天轮、小火车、人工湖等,开白水县公园设立先河。 7、1997年8月,投资210万元建成北关逸夫小学,当年正式招生,解决了城区学生入学难问题。 8、1998年3月,城关镇老龄工作受到省、市表彰,被省老龄委评为“老龄工作先进镇”。 9、1998年10月,县上决定成立城东、城西两个街道办事处,设两个党总支委会,副科级级别,编置12人,主要负责城区居民管理工作,属城关镇党委政府领导。 10、1999年,城关镇党委被渭南市委评为“奔小康镇先进党委”。 11、2002年1月,全县撤乡并镇,原城郊乡并入城关镇。 12、2003年7月,城关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向“二华”灾区捐赠衣服5400件,苹果420箱、现全1.2万元,编织袋10000只,镇机关18名青年干部踊跃报名,积极奔赴渭河抗洪一线,胜利完成抗洪任务,受到市领导赞扬。 13、2004年,城关镇政府被渭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镇”。. |
尧禾镇 |
白水县辖镇。1961年建尧禾公社,1984年改乡,次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铁牛河南岸,距县城14公里。面积61.7平方公里,人口1.9万。白(水)洛(川)、白(水)宜(君)、白(水)林(皋)公路穿境而过。辖尧禾、满义、周家、薛家圪劳、东恒寨、水苏、安乐、百草、田家洼、汉寨、子阿、富妥、麻家、阿东、井耳、楼洼16个村委会。镇境有铁牛河水库,供县城生活用水。农产以苹果为主。乡镇企业以粮食加工、建材为骨干,有榨油厂、机砖厂、纸箱厂和水泥制品厂。集镇建设规模较大,有新建的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有金融、邮电、工商、税务、电力、粮食、农技等县属单位。. |
杜康镇 |
白水县辖镇。1992年析北井头、大杨、城郊等乡部分地设杜康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公里。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0.5万。罕(井)东(坡)铁路及白(水)宜(君)、白(水)云(台)公路穿境而过。辖通积、汉积、和家卓、康家卫、石狮5个村委会。煤炭资源丰富。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工业以煤炭、建材、服务业为主。辖区内有陕西省杜康酒厂、凉水泉煤矿、通积变电站、县纸箱厂、冷库和磷肥厂等,是白水主要工业区之一。古迹有杜康庙、杜康墓、杜康泉。. |
西固镇 |
白水县辖镇。1949年为西固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9.6公里。面积63.4平方公里,人口1.8万。西(安)延(安)铁路及白(水)澄(城)公路穿境而过。辖西固、东文化、中文化、潘家、杨家、梁家、南峁、东固、扶蒙、器休、马嘴、田家河12个村委会。属林皋水库自流灌区。乡镇企业有煤炭、建材、储运等。有中外合资的陕西省天果果品有限公司和西固苹果联营中心,是全县苹果大乡之一。1995年省政府授予“三秦明星乡镇”称号。. |
林皋镇 |
林皋镇地处白水县西北部,是一个并乡建制后的农业大镇。距县城22公里。共辖20个行政村, 106个村民小组,5364户23280口人;总面积92.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00亩,其中苹果面积11000亩.东部与本县杜康镇、尧禾镇相连,南、西、北三面环沟,南与蒲城县高阳镇、铜川市高楼河接壤,西与云台乡相邻,北与宜君县棋盘镇相交。属白水县第二大乡镇。 镇政府所在地林皋村居全镇偏南部,驻有公安、土地、工商、税务、医院、金融、邮政、电信、电力、学校等单位,是白水西北部的中心乡镇。白(水)云(台)、白(水)铜(川)公路横穿而过,是白水通往铜川的咽喉要道,白(水)林(皋)公路纵贯全乡,305省道从境内通过,每天有发往西安——渭南的直达班车,交通方便。全镇15个村通上柏油路,其它村均有公路相通。 境内地域广阔,塬、沟、川、河并存,有陕西省最大的国营人工林场——新卓林场和镇办林场,南有白水最大的水库——林皋水库。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条是林皋河,另一条是铁牛河;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的雁门山,横跨我镇北沿,形成白(水)宜(君)天然屏障,全镇最高海拔1508米。 全镇塬面斜度较大,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低下,西北沟壑纵横,东南较为平坦。近几年,按照“抓果、强农、活商、促牧、兴企”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步伐,到2001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0万元,粮食总产273万公斤,苹果总产1650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 |
史官镇 |
|
雷牙镇 |
雷牙乡位于白水县城东北10公里处,省道渭清线穿境而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所辖12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3208户,13250口人,设有17个党支部,441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12个,党小组51个,农民党员369名。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5元,国民生产总值6500万元。近年来,全乡上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和树立“五个好支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 以新农村建设为发展方向,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乡域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截止日前,全乡苹果面积1.9万亩,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依托雷牙畜牧商贸公司,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化,实现畜禽存栏3.8万头(只),积极推进果、畜、沼一体化的农业生态模式,建成沼气池200余口;境内红(青)砂石储量丰富,石材开发工作已具规模;乡域三面环沟, 以花椒、金银花种植为主的多种经营及退耕还林工作卓有成效,平均提供农民收入450余万元,成为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面对新机遇,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发展大旗,自觉实践“-”, 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北塬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