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 阿瓦提县 >> 多浪乡

多浪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多浪乡谷歌卫星地图)


多浪乡简介

  多浪乡位于阿瓦提县城以北2公里处,辖4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总占地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总户数1470户,总人口7447人,有维、汉两个民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95%,全乡共有5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4个,有党员199名,其中农牧民党员145名,有6个团支部,512名团员,2001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503元;先后被中央及自治区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荣誉称号,自治区级“文明示范乡”;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绿化造林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合格乡”;以及县“民族团结模范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称号。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寻找一条适宜我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多浪乡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立足本地实际,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出了“稳粮、优棉、强畜、增果、上蚕桑”的工作发展思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调整粮棉种植比例的同时,更加注意调整粮棉品种内部结构,积极培育特色作物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和多种经营,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树立创名牌意识,2002年我们注册了“多浪牌”水果系列商标,目前我们所生产的香犁、反季节西瓜已远消到上海、云南等地,为使林果业发展上规模,我们计划组建瓜果公司,建立农民龙头企业,以龙头带领农民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点。并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城郊乡的优势,大力发展运输饮食服务,以及乡二、三产业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不 断改变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增强了抵抗市场经济的冲击能力。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5.8平方公里 652928203 843200 0997 查看 多浪乡谷歌卫星地图

多浪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多浪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阿瓦提镇

  阿瓦提镇地处阿瓦提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7个社区,2个行政村,全镇人口23432人;少数民族17375人;汉族6314人。主要经济作物以棉花、瓜果、蔬菜为主,2001年我镇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农民种植瓜果、蔬菜,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节止年底蔬菜单产达2114公斤,瓜果单产1912公斤,比往年有较大的增长。针对我镇人多地少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以城郊特色为基础的农业农村工作方向,抓住地区、县提出的关于充分放开农民经营自主权政策的机遇,对镇辖区的农产实行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   “九五”期间,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各族人民,以-理论为指导,艰苦奋斗,拼搏奋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硕果。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10元,居(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业发展概况   阿瓦提镇地处阿瓦提县城郊,2002年上半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00余亩,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178座,占地210亩;大棚950座,占地300亩;常规蔬菜地420亩,年蔬菜产量达3000吨,占全县蔬菜的65%以上,总产值达230万元。   阿瓦提镇近年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采取招商引痪等办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新建“博斯坦综合市场服务中心”,成为县综合批发和零售网点,还成立了“阿瓦提县建新建筑安装公司”、 “地下商贸中心”、 “煤气供应服务站”、 “农业机械修理厂”、 “木赛来斯酒加工厂”和‘榨油厂”。有力推进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    远景目标   该镇将按照地、县两级三干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依托镇缄郊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以菜蓝子基地为核心的城郊农业经济。在做强、做大菜蓝子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工业。继续调整优化城镇农业经济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的特色优势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  

乌鲁却勒镇

  一、行政区域   乌鲁却勒镇位于阿瓦提县东南部18公里,东与阔如勒墩农场毗邻,西与阿依巴格乡相连,南与巴楚、墨玉、洛甫等县相连,北与丰收一场,阿瓦提镇为界,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37.2公里,总面积744平方公里。    二、管辖范围   乌鲁却勒镇辖有25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108个生产小组,3个居委会,29个   机关单位,一所中学,22所小学.    三、人口   辖区内现有人口36765人,有7598户人家,其中少数民族34825人、汉族1940,   其中劳动力14155人.    四、农牧业生产情况   全镇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共有耕地面积127600亩,今年棉花种植面积95000亩(其中,长绒棉20000亩,细绒棉56000亩,彩棉20000宙),粮食种植面积为31500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其它作物4700亩;2001年牲畜存拦 148400头,其中牛8382头,羊137463只,家禽208719只. 200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357万元,人均纯收入2570万.    五、工业企业发展状况   全镇目前有中型榨油厂1座且处于亏损状态,棉花加工厂2座,但所有权均属县棉麻公司;有私人面粉厂6家,油厂 10家,总产值约在200万元左右,纯利润在48万左右.   ".  

拜什艾日克镇

  拜什·艾日克镇位于阿瓦提县北部,地处阿克苏新大河与老大河之间。地形狭长,地势平坦并由北向东南缓慢倾斜, 为冲积平原,海拔,1040--1062米。东临阿克苏新大河,与阿克苏市哈拉塔镇隔河相望, 西与塔木托格拉克乡、东风草场毗邻,南接丰收一场、巴格托格拉丸乡,北与阿克苏市的库木巴什乡接壤。东西宽18千米,南北长27千米,总面积486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拜什·艾日克巴扎,南距县城,)8千米,北距314国道及阿克苏市约40千米,省进208途经此处,是阿瓦提县与外界来往的交通要道。    拜什艾日克镇辖区内有27个行政村, 1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7011户,总人口为33867人,其中维吾尔族农户 6834户,人口31542人, 占总人口的93%,汉族农户410户, 人口2012人, 占总人口的5,9%, 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农户67户,人口313人, 占总入口的”1,1%。全镍有耕地面积10.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1亩。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情况。(一)历史沿变拜什艾日克为维吾尔语,意为“上首的水渠”。新疆建省后,为温宿府所辖的拜什艾日克庄。民国2年(1923年会)阿克苏置县时,为县辖六区。[958年由阿克苏县划入阿瓦提县,同年底人民公社化时,改为公社。1967年,更名为红旗人民公社,1986年恢复原名~1984年8月改公社为乡人民政府。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乡属昆其宋村委会分设2个村委会,即托万克塔勒克村委和昆其来村委会。 1998年,10月,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同意撤消拜什艾日克乡,改设拜什艾日克镇。    拜什艾日克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拜什艾日克巴扎)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居民450户, 人口6278人 ,其中维吾尔旅5900人,汉族378人;非农业人口1631人。镇政府规划周围6平方千米区域内, 有主要街道约300米,呈“十”字状柏油路面,街道两侧分布有商业、饮食、服装、农机修理等服务场所99个 中心集贸市场(巴扎,)占地面积17316平方米,有固定摊位1000个;镇政府对面有团结棉油加工厂 (即现在的陆和康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棉花加工厂、面粉厂等企业。阿瓦提至阿克苏来往运输车辆每天200余 辆途经拜什艾日克镇驻地,从镇政府驻地到各行政村,都有便利的沙石路面。.  

塔木托格拉克镇

  塔木托格拉克乡地处阿克苏老大河灌区中游,阿瓦提灌区上游。全乡土地总面积约为26165公项,其中农业耕地面积4125.6公项。全乡农田土质肥沃,淡水资源充沛,十分适宜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全乡总人口为15673人,由维、汉两个主要民族和回、藏等2个少数民族成分组成,其中维吾尔族14728人,占全乡人口的94%,汉族,占5%,其它少数民族仅占1%。乡政府驻地距阿瓦提县城以西7公里。, 主要经济作物以粮食、棉花、瓜果为主,生产力水平较高。目前全乡种植高产优质小麦16000亩,水稻2000亩,棉花55000亩,玉米8900亩,林果业总面积达到10966亩,其中香梨、苹果、核桃、葡萄、石榴、杏、桃、李子、酸梅、红枣等经济林面积已达6457亩,年产量达到3200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我乡农业产业化已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正呈现出强劲势头,截 止2002年7月,全乡牲畜(禽)养殖存栏总数已达到36365头(只)。以“纳西甘”为主的特色甜瓜更是享誉整个阿克苏地区,并已远销上海、广州、琛圳等地,成为我乡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的知名晶牌产品,深受社会各界青睐。    特色产品“纳西甘”甜瓜   “纳西甘”甜瓜是我乡以库吾尔尕村为中心的玉吉买农业灌区内生产种植的一种比较具有特色的甜瓜之一。它肉质橙红,香甜清脆,可口怡人,甜度较高,在新疆种植的各类甜瓜中可谓“佼佼者”,名享整个阿克苏地区,深受社会各界人民的喜爱。   “纳西甘”甜瓜在我乡种植历史悠久,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目前采用先进技术种植的“纳西甘”甜瓜面积达到了4500亩,已占领了阿克苏地区 96“纳西甘”甜瓜市场,并且经过2001年和2002年两年的精心策划与努力,市场还拓展到了乌鲁木齐、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产业规模渐具雏形,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平均亩产量达到2吨以上,每亩纯收益达到了1500元以上。 2002年7月,为将这一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我们以阿瓦捉县塔河林果业公司和丝路伽师瓜公司两大公司的依托,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 66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阿瓦提县‘纳西甘’甜瓜协会”, 入会全员达到253户。.  

英艾日克镇

  英艾日克镇莅于阿瓦提镇西北部32公里,东南与塔木托拉丸乡相按, 西北与阿克苏市为邻,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045一。一105g米。东西宽14公里,南北长44里,地形狭长,总面积6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4万亩,单场1,85万亩,林地9500亩,果园3045亩。其绿洲面积为10.3亩。辖有23个村民委员会,90个村民小组, 23个自然村。全乡共有4450户,居民27800。其中:维吾尔族26225人, 汉族1497人, 回族71人, 壮族8人。乡政府驻泊万拉村。   据说在400多年前,人们利用阿克苏老大河的冰源,首先开:挖了库木巴什,拜什艾日克、阿音柯水渠引灌开荒, 而后又在此升挖了一条新水渠,称之为“英额艾·日克”,“英额”是“新的”意思,“艾日克”即“水渠”。地名.便随渠名而定。后来语音演变人们逐渐把它称为“英艾日克”   英艾日克乡原属阿克苏县管辖,1955年将该区的玉古买乡划归阿瓦提县唐木托拉克区。到1958年才将整个区划归阿瓦提县,成立洋瓦力克人民公社 。 1967年”文革“期间, 曾改名为“向阳”公社。1980年恢复原名,1984年8月建立英艾日克乡人民政府。     英艾日克乡,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45.6毫米。元霜期190天。境内有喀皮力玛沙漠,该乡处县西北部的风口区,属风沙,冰雹两条线路的进口处,因而历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据记载,1977年7月的一次冰雹,使全乡棉花受到损失,葡萄叶子被打光,灾情相当严重,该乡建有其水利设施主要以洋瓦力克:广渠为主,该渠长达76公里,从阿克苏老大河引水,经22条支渠分水到各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12.26万宙, 目前渠道上已建7座闸口,3座渡槽,5座大桥, 自,1975年以来,全乡开挖了两条总长55公里的主排十渠,32条总长40公里的支排,基本实现了水利灌排配套。该乡大部分村庄都有大小不同的水湖28个,仅艾西:曼湖就有1,5万亩,兰干湖面300亩,发展渔业,前景广阔。   全乡以潮土类中的黄潮土、腰沙灰潮土、盐化潮土、退潮灰土、水稻土、草甸土、风砂土为主。据土壤普查资料记载,全乡土二壤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氮少磷。 该乡以农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胡麻。 八连是水稻集中产地。.  

阿依巴格乡

  阿依巴格乡位于阿瓦提县正南7公里,东临乌鲁却勒镇,南接天丰种业有限公司,西北与塔木托拉克乡毗邻,南北长:5千米。东西宽:1千米,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乡,全乡辖16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5个民族,总人口:19521人,其中维吾尔族18220人。有耕地面积7万亩,草场10.35万亩,林地2593亩。   阿依巴格系维吾尔语,意为“月亮园”。乡境内地势早坦,海拔高度1039米。气侯条件较好,年降水量46毫米,无霜期210天左右。永土资源较为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尤其适宜瓜果的种植,主要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水稻、油料、西瓜、甜瓜等。   改革开放以来,阿依巴格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001年,全乡国民经济总收入3019.5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6140.8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310万元、牲畜年未有栏达4.8万头 (只)、人均纯收入达2621元。    近年来, 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产业布局逐渐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了粮棉种植业,牛、羊养殖业, 以葡萄为主的林果业等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格局。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光热资源,特别适宜葡萄等瓜果生长,到目前为止,全乡葡萄面积1.5万亩.挂果面积6000多亩、葡萄收入达200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3%,成了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葡萄的种植也由以前约庭院种植发展到现在的道路种植、大田种植,葡萄的品种主要以木纳格和和田红等品种为主.基本形成了葡萄供种,种植、加工等产业链条,每到葡萄成熟季节,来自广州、上海.成都、乌鲁木齐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定购.尤其是维吾尔族群众压传统的艺术工艺加工酿造约葡萄饮料一穆塞勒斯,其口味甘甜,纯正绵延、芳香四溢,具有滋阴壮阳,活血通络,美容之功效,素有“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之雅称! 因此,倍受各族消费者的青睐而闻名全疆.   “葡萄乡”的葡萄十分甘甜爽口,穆塞勒斯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葡萄乡的人更是热情好客,真诚欢迎您一一远方的朋友,请来这里作客、参观、投资开发葡萄   ".  

多浪乡

  多浪乡位于阿瓦提县城以北2公里处,辖4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总占地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总户数1470户,总人口7447人,有维、汉两个民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95%,全乡共有5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4个,有党员199名,其中农牧民党员145名,有6个团支部,512名团员,2001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503元;先后被中央及自治区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荣誉称号,自治区级“文明示范乡”;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绿化造林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合格乡”;以及县“民族团结模范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称号。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寻找一条适宜我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多浪乡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立足本地实际,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出了“稳粮、优棉、强畜、增果、上蚕桑”的工作发展思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调整粮棉种植比例的同时,更加注意调整粮棉品种内部结构,积极培育特色作物的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和多种经营,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树立创名牌意识,2002年我们注册了“多浪牌”水果系列商标,目前我们所生产的香犁、反季节西瓜已远消到上海、云南等地,为使林果业发展上规模,我们计划组建瓜果公司,建立农民龙头企业,以龙头带领农民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点。并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城郊乡的优势,大力发展运输饮食服务,以及乡二、三产业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不 断改变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增强了抵抗市场经济的冲击能力。   ".  

巴格托格拉克乡

  巴格托拉克乡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处,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40.3平方公里,耕地1.8万亩,果园1450亩,草场17227亩,辖4个村民委员会,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全乡有635户,2950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7.7%。   全乡以农业为主,2002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5000亩,总产1957吨,单产达391公斤,棉花播种面积1.5万亩,总产1231吨,牲畜年末存栏头数达13183(头)只,人均纯收入3425元。该乡的“加南”杏驰名全县,畅销区外。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速度较快,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3所,卫生院2所,广播放大站1所,各类农业科技人员10人,几年来该乡的农田基本建设发展较快,水利工程基本配套,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农业机械使用较为普遍,现有各类大中小型拖拉机271台,配套农机具375套。   近几年来,巴格托拉克乡党委、政府确立了新的目标,依托资源优势求发展,坚持走新型农业之路,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园林化,努力实现全乡小康建设目标。   ".  


多浪乡特产大全




多浪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