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克孜勒苏州 >> 阿图什市 >> 阿湖乡

阿湖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阿湖乡谷歌卫星地图)


阿湖乡简介

  阿湖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北部,博古孜河中游,距市区 9公里,东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红旗一场为界,南至博古孜塔格山与市区相接,西与上阿图什乡相连,北接吐古买提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400米,边境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全乡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全乡有3419户,15297人。由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98%。全乡有1所中学,7所小学,在校学生2800人。乡有文化站1座,村级文化站6座,职工之家10处,度假娱乐景点4处,全乡调频广播覆盖率100%。
   阿湖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农业乡,也是阿图什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胡麻、油菜,还种植少量的水稻。 2003年,种植粮食31385亩,粮食总产量1014.67万公斤,小麦单产311公斤;复播玉米13955亩,亩产307公斤,水稻305亩,亩产297公斤;退耕还林2550亩,荒山造林1554.4亩,林果兼作种植杏树12032亩,种植葡萄1557亩;牲畜存栏总数23011头(只),其中牛2088头,羊19597只,马驴1335头,牛羊育肥8300头(只),暖棚建设336座,建青储窖281座,牧业养殖示范小区6个,养殖示范户359个。2003年实现国民总产值2309.25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499.9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61万元,园艺、林果业总产值128.5万元,全乡财政收入1765.3万元,人均收入为1256元。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53万人 609平方公里 653001202 845000 0908 查看 阿湖乡谷歌卫星地图

阿湖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阿湖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幸福路街道

  653001001001 111 帕米尔西路居委会   653001001002 111 昆山产业园居委会   653001001003 111 天山路居委会   653001001004 111 吾斯坦路居委会   653001001005 111 环城南路居委会   653001001006 111 幸福路居委会   653001001007 111 松他克路居委会   653001001200 112 塔合提云村委会   

光明路街道

  653001002001 111 光明路居委会   653001002003 111 建设路居委会   653001002004 111 文化路居委会   653001002005 111 团结路居委会   653001002007 111 吉米提拉路居委会   653001002008 111 友谊路居委会   653001002009 111 帕米尔东路居委会   653001002010 111 菜窖路居委会   653001002011 111 群众路居委会   

上阿图什镇

  上阿图什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部,距阿图什市 38公里,距喀什3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通往乌恰县及边境口岸的必经之路。土地资源总面积7.8万亩,耕地面积4.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1亩。上阿图什乡林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特别是沿河土层较厚,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植树造林。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5%。上阿图什乡是以维吾尔维主的民族聚居乡。2004年全乡总户1.026万户4.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8万人,非农业人口3998人,流动人口4080人。全乡辖16个行政村,党委下属32个党支部,55个党小组,党员总人数1277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387人,占党员人数的30.31%,农牧民党员652人,占党员总人数的52.97%。乡团委下属35个团支部,团员人数1826人,党团比例1:1.5。全乡有24所中小学,其中中学3所,小学21所。村级干部一百多人,其中下派国家干部到村任职88人。    上阿图什乡的经济发展坚持以“调优种植业,强调畜牧业,调大园艺业,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为思路。 2004年全乡总产值8310.1万元,纯收入为6099万元,比去年增长197.11万元,人均纯收入1634.52元,比去年增长78.52元,增长率5%。农业生产总值3256.8万元(小麦收入2093.1万元、玉米收入693.86万元、油料收入4.6万元、蔬菜收入234.5万元、果品收入198.3万元、其他32.44万元),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9.19%,人均增收24元,增长9.6%。牧业收入1688.5万元,占总收入的20.32%,人均增收58元,增长率16.3%。林业收入554万元,占总收入的6.6%,人均增收12元,增长率9.9%。乡镇企业收入2644.3万元,占总收入的31.82%,人均增收31.24元。劳务输出收入491.78万元,占总收入的5.9%,人均增收3元。    2004年,全乡畜牧存栏达6.98万头(只),产羔、产犊4.49万头(只),完成了4244头牛的品种改良。上阿图什乡积极进行畜牧业配套建设,全乡配种站16个。新建成4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羊圈720个。修建青贮饲料池1860座,已实现青贮饲料1.85万吨。    上阿图什乡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松他克乡

  " 松他克乡位于阿图什市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市中心 3.5公里。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7公里,全乡总面积183千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1个牧场,3 所中学,10所小学。全乡总人口29268人,总户数6332户。全乡地貌为平原地带,平均海拔在1200米,可耕地土地肥厚,发源于天山南脉的玛依丹山河流,即博古孜河,从该乡阿孜汗村、买谢提村、托库勒村、瓦克瓦克村、克青孜村穿越,长约20公里。乡境内土地资源的特点是荒滩、盐碱地多,可耕地少。    松他克乡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同志的故乡,其故居就座落在该乡瓦克瓦克村。    园艺业是该乡的传统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发展,园艺业的生产正以传统的庭院模式向农田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4.7%来自园艺业的收入。松他克的木纳格葡萄可贮存到来年3—4月份,故有“四季皆鲜的木纳格”之称。目前全乡有木纳格葡萄1.5万亩左右,年产鲜果10万余吨,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松他克乡已将木纳格葡萄作为重点开发项目,2005年将全面快速实现园艺乡的目标,使农民在发展葡萄产业中得到实惠。    在发展好园艺产业的同时,松他克乡人民也在不断继承和发扬善于经商的优良传统,努力拓展增收空间。谈起经商该乡的独特的传统。90年代末在著名的“香港巴扎”,70%的商铺都是该乡的农民,有的农民不但在国内做生意,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经商仍然是该乡世代相传的民风,极大地拓宽了农民增收空间。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的领导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确定了:“发展园艺经济,提高牧业效益,进军三产市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发展思路。全乡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喜人景象,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松他克乡实际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特别是在引导鼓励农民发展园艺业,拓宽二产市场等方面乡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了可喜的成绩,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003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72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735.16元。.  

阿扎克乡

  " 阿扎克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部,离市区 4.5公里。全乡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732万亩,有14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34367人。2004年阿扎克乡国内生产总值7699.3万元,增长5.9%,农民人均收入1830.78元,人均增收79.77元,增长1.05%,劳务输出3595人次,收入647万元,财政收入902.9万元,是自治州和阿图什市确定的园艺大乡。2004年全乡共销售葡萄2万吨。    2004年,阿扎克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州市确定的发展大园艺思路,以实现5万亩园艺面积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惊天动地地宣传鼓动,铺天盖地地干,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目前全乡已发展园艺4.43万亩,挂果面积达2万亩,年产鲜果2.4万吨,全乡葡萄收入2641万元,人均从葡萄产业中收入1284元,已基本实现园艺大乡的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以建设开发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园为主,引导农民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园艺种植迈进,并以示范园为辐射加快示范村、示范户、示范点的培育力度,完成了在下西达其村投资25万元建设百亩优质木纳格葡萄示范园项目。在英瓦克村投资27万元种植800亩白木纳格葡萄项目。二是加快保鲜库建设,努力提高葡萄的市场竞争力。2004年全乡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保鲜库10座,塑料周转箱厂2个,纸箱厂1个,项目总投资890万元,现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实现葡萄保鲜储藏能力达1.32万吨。目前全乡已有保鲜库18座,保鲜储藏能力达1.64万吨。三是采取由农村经纪人牵头,政府协调,成立葡萄协会,现已成立协会1个,分会14个,葡萄的种植、管理、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都由葡萄协会参与,形成协会管理,农民参与,提高了葡萄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在阿图什市木纳格葡萄品尝评比会上,荣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四是成立了由70多名干部组成的信息服务站,为葡萄的销售提供信息服务。五是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及时了解国内外葡萄市场行情,成立了阿扎克乡政府网站,开设了葡萄信息网页,不定期的发布全乡葡萄种植、管理及销售情况,让外界对阿扎克乡木纳格葡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目前已有贵州、北京、广东及北疆等地的客商通过上网联系葡萄销售业务。六是积极申请阿扎克乡木纳格葡萄的商标权,已申请注册了“啊吐仕木纳格葡萄”商标,切实保护了果农的利益和权益及我乡木纳格葡萄的品牌。.  

阿湖乡

  阿湖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北部,博古孜河中游,距市区 9公里,东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红旗一场为界,南至博古孜塔格山与市区相接,西与上阿图什乡相连,北接吐古买提乡,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400米,边境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全乡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全乡有3419户,15297人。由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汉族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98%。全乡有1所中学,7所小学,在校学生2800人。乡有文化站1座,村级文化站6座,职工之家10处,度假娱乐景点4处,全乡调频广播覆盖率100%。    阿湖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农业乡,也是阿图什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胡麻、油菜,还种植少量的水稻。 2003年,种植粮食31385亩,粮食总产量1014.67万公斤,小麦单产311公斤;复播玉米13955亩,亩产307公斤,水稻305亩,亩产297公斤;退耕还林2550亩,荒山造林1554.4亩,林果兼作种植杏树12032亩,种植葡萄1557亩;牲畜存栏总数23011头(只),其中牛2088头,羊19597只,马驴1335头,牛羊育肥8300头(只),暖棚建设336座,建青储窖281座,牧业养殖示范小区6个,养殖示范户359个。2003年实现国民总产值2309.25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499.9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61万元,园艺、林果业总产值128.5万元,全乡财政收入1765.3万元,人均收入为1256元。   ".  

格达良乡

  格达良乡位于阿图什城以东 47公里,南疆铁路和314 国道横穿其境,213省道经过乡政府所在地,东接巴楚,南 接伽师,西连松他克,北连哈拉峻,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 土地面积152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农业开发定居 点,72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695产,14418人,以维 吾尔居民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甜瓜等农作物,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 国家重点贫困乡。格达良乡的卡拉库赛甜瓜和羊肉驰名全疆,是阿图什市主要的棉花和肉食生产基地。    近年来,格达良乡党政“一班人”紧紧围绕稳定与发展 两大主题,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按照“突出畜牧业,调优种 植业,发展林果业,壮大二、三产业”的总体思路,实施“科 教兴乡”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稳固解决农民温饱问题 的基础上,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使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03年全乡总产棉花1518.2 吨,粮食3710.1吨,生产总值2482.75万元,比2000年增 长606.01万元;人均纯收入1203元,比2000年增长433.9元。    社会服务事业明显改善。水、电,通讯、广播、电视、医疗覆盖全乡。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乡、村两级办公设施齐全,农牧民文化娱乐丰富。全乡有五好村党支部4个,“十星级”站所6个,安全文明村5个,“十星级文明户” 2387户,科技示范村3个,科技示范基地4个,科技示范户50个,2003年被市委命名为“文明乡镇”。全乡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2001年以来,格达良乡先后3次受到自治区、自治州的表彰。2001年被自治州授予“12.24特大铁路路外交通事故”先进集体;2002年被自治州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3年被自治区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  

哈拉峻乡

  哈拉峻乡位于阿图什市东北部,座落于哈拉峻盆地中央。海拔 1550米,它东接巴楚接和柯坪县,南连伽师县,西与吐古买提乡为邻,北与阿合奇县和吉尔吉斯坦共和国接壤。乡境东西长约153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国土面积约15300平方公里。天然草地122万亩,森林面积15万亩。全乡下辖9个村委会,28个生产小队,人口12357人,耕地1.2万亩,而可开垦荒地达500余万亩,是块尚待开发的宝地,其经济结构主要是以牧为主,以农为辅,主要牲畜有马、牛、羊、骆驼等,全身都是宝的塔河马鹿养殖也已形成规模。主要民族是柯尔克孜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7.4%。境内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约有2.3亿立方米,有70多眼泉水。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较细且肥沃,宜于开垦为农田、人工草场和人工森林。全年日照时数2792.8小时,年平均气温8.7℃,最高月为7月,达23℃,最低为1月,仅有-10.9℃,年降水120毫米,蒸发2637.6毫米,无霜期171天。交通便利,306省道横穿乡境,而哈拉峻小城镇建设也已进入实质性规划建设期。    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查明的金属矿藏主要有:皮羌钡钛磁铁矿, 1957年圈出的矿区部分矿体总面积为84500平方米,品位高的矿体在1000米以下,有益元素平均含量占25.6%。个别可达48%,伴生有钴、镍、镓等元素;奇吉尔布拉克铜锌矿,平均品位铜为0.58%,锌为0.19%;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储量约为25万 吨,平均品位在10%左右,其中铅8.21万吨,平均品位3.69%;锌17.16万吨,平均品位7.16%;艾西曼铜矿,铜品位为5%-6%,金5-6克/吨。赛斯布拉克金矿,初探约在2万吨以上,含金5-6克/吨。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磷、石灰石、大理石、盐、云母、水晶等,其中:皮羌含磷砂岩矿、矿区长5.6公里,含磷厚度达4米以上,内含细砾及粗砂级磷块岩碎屑约占5%,石英及燧石约占80%,并含少量铁;硝尔库勒盐湖面积90余平方公里,盐层厚度约在0.5-1.5米;吐孜盖特盐湖面积为50余平方公里,盐层厚度为30-60厘米;皮羌大理石岩矿从上至下可分为三层,钙质板岩层,厚约180米,大理石岩层厚约180米,硅质板岩层厚325米,质地优良,色彩艳丽,开发利用前景异常广阔。    野生动物有雪鸡、石鸡、狼、狐狸、黄羊、野猪等。.  

吐古买提乡

  “吐古买提”系柯尔克孜语意为“水磨”。吐古买提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北部、距市区直线距离 33公里,地处东经75°51′-76°44′,北纬30°50′-40°37′。北部与吉尔吉斯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多公里,境内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面积3108平方公里。    全乡辖有 5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1个牧场,23个村民小组,有居民200多户,7548人,主要为柯尔克孜族,乡政府在吐古买提村,海拔1630米,距市区80公里。 “吐古买提”系柯尔克孜语意为“水磨”。    吐古买提乡地处高原山区,地貌起伏不平,山脉连绵不绝,北部有喀拉铁克、迈丹等山,南部有喀拉塔格等山,四周群山环抱,屏障重重,中间为吐古买提盆地,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适宜耕作。主要经济产业是以牧业为主,以农业为辅,可利用草场 226万亩,人工草场1.5万亩,林地3000亩,仅有耕地0.6万亩。该乡地处布谷孜河上游,水源丰富,水质清澈,主要用于阿湖谷地,博孜塔格山前平原及阿图什城镇用水。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豆类等作物,果类有杏树等,牲畜以牛、羊为主,另有马、驴、骆驼、牦牛等,矿产资源有铁矿、水晶、冰洲石、石灰石等。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吐古买提乡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的大力支持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扶持下,全乡的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吐古买提乡科克塔木村境内,有一处 100多年前的伊斯兰宗教圣地—加依其帕木。这里山深谷幽,怪石突兀,天蓝水碧,灰鹤翱翔,泉水清冽,雪鱼畅游,空气清新,实为消夏避暑、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2003年,阿图什市通往吐古提乡的公路已经修通,联通移动电话覆盖全境,为吐古买提乡连通外界架起了一座金桥,也为吐古买提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依达良万亩草料基地建设是自治州 25 万亩高效节水人工喷灌草料基地示范工程,也是“北畜”战略的重头戏。在吐古买提全乡干部群众历经三载的奋斗与若干实干下,目前依达良草料地建设已开发种植8000亩,修筑道路15公里,种植防护林带30公里,打埂子125公里,种植杨树20万株、杏树3万株、沙枣树5万株。.  


阿湖乡特产大全




阿湖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