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唐山 >> 曹妃甸区 >> 十里海养殖场

十里海养殖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十里海养殖场谷歌卫星地图)


十里海养殖场简介

  十里海养殖场
  一、基本情况
   十里海养殖场始建于1985年,集苗种繁育、大田养殖、工厂化养殖、人工越冬于一体,是我国北方名副其实的海珍品繁育、养殖基地,技术水平全国先进。中国对虾养殖曾连续获得单产、总产、规格、效益、出口创汇五项指标全国第一,二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农业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励。1997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区。2001年先后被农业部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水产局命名为“南美蓝对虾引进繁育示范基地”、“河北省东方豚类原种场”、“河北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十里海养殖场位于唐海县城南20公里处,距离正在兴建的曹妃甸港口18.4公里,是临港经济区的第一着陆点,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行政机构、领导班子
   十里海养殖场辖三个养殖分场、水电服务公司、养殖服务公司,机关设党群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生产办公室、财务室四个办公室,场内设有小学、医院,驻场单位有边防派出所、变电站。
  养殖场领导班子成员共6名。
   -、场长:刘宝珍,男,汉族,41岁,大学文化,0党员,高级水产工程师。
   党委副-、纪委-、工会主席:李继顺,男,汉族,32岁,大学文化,0党员,政工师、水产工程师。
   党委委员、副场长:李时怡,男,汉族,49岁,大专文化,0党员,政工师。
   党委委员、副场长、武装部长:柴友明,男,汉族,47岁,高中学历,0党员,政工师。
   党委委员、副场长:田刚,男,汉族,43岁,大学文化,0党员,政工师。
   挂职副场长:郑玉军,男,汉族,32岁,大学文化,交通工程师。
  三、经济发展特色
   十里海养殖场是国有大型海水养殖专业场,养殖面积2.64万亩。近年来,这场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面向市场,依托科技,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渔业、设施渔业、现代渔业,加速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滨海特色渔业产业带。
   品种结构不断推陈出新,特色养殖方兴未艾。狠抓了“种子工程”建设,按照“品种调新、引优育强、多中求活”的发展思路,在搞好传统的中国对虾育苗、养殖的基础上,从1996年开始积极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先后引进了日本对虾、河豚鱼、牙鲆鱼、海蛰等10余个新品种,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的特色养殖之路,多项苗种繁育攻关项目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技术达到我国北方海区先进水平,形成完善的自繁自育体系。
   依靠科技挖掘资源潜力,大田养殖体系渐趋完善。该场拥有400余个连片虾池,配套设施完善,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集约化经营,具有很强的规模优势。几年来,该场不断借鉴成功经验,优化养殖模式,先后探索并推广了“多、稀、混”养殖模式、一年双茬养殖模式、海蛰与虾类混养等多种模式,有效降低和转化了养殖风险。实施了虾池改造项目,建设了专业化小型渔塘,促进了河豚鱼等特色鱼类养殖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大力开发设施资源,工厂化养殖势头强劲。自1999年以来,先后投资近千万元用于新建和改造工厂化养殖设施。目前,全场拥有五座育苗室(7660立方米)、一座越冬温室大棚(3300平方米)、海水养殖工厂化车间3座(9000平方米),设施渔业总面积达到19960平方米,成为一个多功能、现代化、高标准的工厂化养殖基地。基地以种苗生产为中心,以工厂化养殖作拉动,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地区海水养殖业,对繁荣京、津、唐以及周边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特色产业:中国对虾养殖、日本对虾养殖、河豚鱼养殖、牙鲆鱼养殖、海蛰养殖、梭子蟹养殖
   特色产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鱼、牙鲆鱼、海蛰、梭子蟹
  五、招商引资项目
   《日本对虾与海蛰养殖项目》。该项目规模15000亩,总投资124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0万元,流动资金1032.5万元。预计收获海蛰787.5吨,车虾405吨,年平均总产值2452.5万元,新增纯利润855.1万元,投资回收期1.5年,项目建设期2003—2004年。
   《中国红鳍东方豚生物繁殖及树脂交换—碱化提毒工艺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项目建设期2002年6月—2004年10月。建成后,年可产河豚仔鱼300万尾,大规格鱼种200万尾,成鱼2000吨,提取毒素4000克,将使河豚鱼的药用价值得到开发,实现大幅度转化增值。
   《河北省国家级东方豚类原种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800万元,项目建设期2004年3月—2005年2月。建成后年可产生销售收入1528万元,投资回收期3.1年,投资利润率32.4%。
   《海水滩涂及浅海生态健康综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建设期2004—2006年。建成后年可生产河豚鱼800吨,牙鲆鱼80吨,车虾150吨,海蛰300吨。年均总产值22046.5万元,税后利润5274.5万元。
   《南美蓝对虾引进与推广》项目。该项目已与国家948办公室正式签约,引资80万元,计划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无特定病源(SPF)亲虾1500尾,培育SPF健康苗种和SPF亲虾,项目建设期2004年7月—2006年7月,利用三年时间推广北方三省一市养殖面积15万亩,投资收益丰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30230413 063200 -- 查看 十里海养殖场谷歌卫星地图

十里海养殖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十里海养殖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垦丰街道

  根据冀民函【2016】30号新设街道   130209002垦丰街道  

中山路街道

  根据冀民函【2016】30号新设街道   130209003中山路街道  

唐海镇

  全镇辖16个农业村队、7个居委会,25家工、建、交、商企业,固定资产5.5亿元,是集农、林、牧、副、渔、工、建、交、商为一体,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县城镇。2003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2639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50万元,引进内资880万元,完成区域实交税金总额1795.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7元。农业,通过实施“一带四区”结构调整战略,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3.5万亩耕地,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6万亩,棉花、玉米等旱作物种植面积1.9亩;淡水养殖面积3179亩,全部实现精养;畜牧业发展迅速,养殖户达472户,生猪存栏7146头,牛存栏114头,羊存栏1335只,鸡出栏68500只,全镇实现畜牧产值681万元。工业,全镇25家国有工建交商企业已完成改制20家,通过改制,盘活存量资产2亿元,吸引增量投入2400万元。海丰纸业、龙海用呢等骨干企业积极加强产品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镇20家改制企业中有14家步入了产销两旺快速发展之路。个体私营,全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359户和142家,注册资金78179万元,从业人员8027人,实现产值、营业收入13.3亿元,注册资金超50万元的私营企业大户发展到83户。   四、特色产业    1、稻米加工业,年产绿色优质大米1.8万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绿色稻米生产基地;    2、淡水养殖业,年产淡水鱼1000吨;    3、林果业,果园3000亩,年产果品600吨,园艺苗圃105亩,可对内对外供应多种苗木花卉;    4、造纸业,拥有国家大二型造纸企业1家,5条造纸生产线,年抄造能力4.38万吨;    5、服装加工业,拥有大型服装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生产能力100万件套。   五、特色产品    1、绿色优质大米;    2、人工养殖的淡水鱼;    3、涂布白板纸;    4、“翔舞”牌全化纤无纬针刺造纸毛毯和高限压尼龙综丝底网造纸毛毯;    5、服装。.  

第一农场

  一、基本情况    唐海县第农场位于唐海县东南部,距县城12.5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1000多人。整个辖区以场部为中心分为15个生产队和1个居委会,涉及全场3500多户。水稻种植业和稻田立体种养业是全场的特色经济产业。全场耕地面积3.3万亩,农业职工2647人。近两年来,由于水情的好转、稻谷价格的上扬,农工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2004年、2005年全场水稻种植面积均达到了3万亩以上,年产优质大米1.9万吨。稻田立体种养面积也呈恢复性增长,达到了1.5万亩的养殖规模。水产养殖面积相对比较稳定,总面积7961亩(不含立体种养面积),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206亩,淡水养殖面积6755亩,年产淡水鱼虾蟹达1000吨左右,海产品200吨左右。同时,不断探索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向集约型、科技型、精深特方向发展。目前,全场已有工厂化养殖面积4000多平方米。以稻田养蟹为主的水稻立体种养成功推广规模发展后,围绕蟹苗孵化的个体蟹苗孵化站发展较快,达到40多座。国有企业全部完成产权改制,私营企业日渐增多。目前,比较突出的有唐山宏兴纸业有限公司、唐山宏源制衣有限公司、唐海县新宇制衣有限公司、唐海华星家具厂等,吸纳企业职工和下岗人员近500多名,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另外,投资1000万元的建筑安装材料厂已成功注册落户我场,预计2006年底可投产生产。    二、行政机构、领导班子    唐海县一农场辖1-15个生产队、1个居委会。农场机关设有党委办公室、场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项目办公室、经营审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信访办公室、民政司法办公室、财政所、工会10个科室。同时,场内辖电力、邮电、电信、信用社、工商、法庭、国税、地税、土地、公安等驻场所站。    农场行政领导设场长、常务副场长、副场长。场级领导9人,其中:-1人,党委副-、场长1人,党委副-1人,常务副场长1人,副场长5人。    三、 济发展特色及典型    一农场是农业大场,多年来以水稻种植为主产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单一的稻粒经济已远远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自1992年发展稻田立体种养以来,现已逐渐形成规模化发展。到目前,场域经济形成优质稻种植和稻田养蟹两大支柱产业。尤其是稻田养蟹独具特色,支撑了场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具体讲,一是总量初具规模。到2002年稻田养蟹面积已达到1.65万亩,占全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半数以上,年产系列蟹产品1000吨左右,产值达到2500万元左右。二是模式产品齐全、系列多样化。从单一稻田养殖扣蟹,发展到幼体孵化、大棚豆蟹、稻田成蟹。主要生产蟹花(大眼幼体)、豆蟹、扣蟹、成蟹系列化产品,年产蟹花(大眼幼体)3.2吨,豆蟹30吨,扣蟹600吨,成蟹400吨,产品远销京、津、唐、秦及南方各省。三是促进了配套产业的发展,蟹苗孵化业。全场达到40多家孵化站,有效水体0.6万立方米,豆蟹大棚达到300座。目前,一农场的稻田养蟹初具产业化格局,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稻田养蟹产业的逐渐形成,挖掘了资源潜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带动了整个场域经济。独具特色的稻田立体种养,打出了生态牌、绿色牌、特色牌,曾被世界农业组织称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杰出典范”,生产的绿色食品稻米、河蟹远近闻名。    四、 招商引资对外信息    农场规划了280亩空地作为工业项目区,专门为各方有识之士投资置业、开发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环境便利。农场西距北京230公里,天津130公里,东距秦皇岛140公里,北距唐山60公里,南距京唐港20公里、曹妃甸港40公里。前临渤海港,有京唐港、曹妃甸港通达四海;后依京、津、唐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环海公路横贯场域东西,京沈、津唐、唐港三条高速公路连线,与正在施工建设的曹妃甸通港铁路相映,形成了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的交通网络。二是服务设施完备,电力能源充足。场区内有30千伏安高压变电站一座,与华北及京津唐电网相连;有线电话直拨国内外,移动电话网络及宽带覆盖全场,拥有先进的通讯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场区内建有中小学校、医院,设有信贷、工商、税务、法庭等社会职能机构,足不出场,便可享受优质快捷的服务。三是投资条件优越,发展环境宽松。土地国有、临港依路、政策优惠等投资机遇与优势得天独厚   

第三农场

  第三农场   一、基本情况    三农场是位于县城南4公里处的小城镇,沿海公路横贯本场腹地,全场总人口6457人,职工1674人。所辖8个农业生产队,3个水产养殖公司,2个工厂化养殖厂,有工建交商企业12家,其中:大型企业年产焦炭120万吨焦化厂1家(建设中)、年加工各类服装100万件服装厂1家和年产丙纶丝500吨丙纶丝厂1家。服务单位6家。经营面积45平方公里,农田面积18892.8亩,海淡水养殖面积12549亩。年产稻谷11335吨,绿色大米3800吨;年产草鱼、梭鱼、鲫鱼、莲鱼、牙鲆鱼、河豚鱼等3000吨,东方对虾90吨,河蟹500吨;年存栏牛、羊、 猪、鸡等10000头(只),貉子、獭兔、鸽子、肉狗等达11余种。焦化厂、海联公司、服装公司等187家个体私营企业和工商户,年产各类丙纶丝、服装、皮鞋、纯棉鞋带、纸板、饵料等十多种轻工产品及水产品,年可创产值3500万元,利税350万元。   二、行政机构、领导班子    行政机构:    党政办、财务办、经审统计办、劳资办、工业办、农业办、计划生育办、综合治理办、资源办、畜牧办、国土资源所、基层派出所、工会。    领导班子:    -:张继生,男,0党员    场 长:张秀山,男,43岁,大学学历,0党员    党委副-、纪委-:高庆良,男40岁,大学学历,0党员    党委副-:王玉顺,男43岁,大专学历,0党员    副场长:赵桂芳,女,40岁,大学学历,0党员    副场长:李海明,男,42岁,大专学历,0党员    副场长:王和平,男,46岁,大专学历,0党员    副场长:吴守君,男,38岁,大学学历,0党员      三、经济发展特色    2003年底,全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046万元,同比增长9.3%,完成年计划的100.6%。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3736万元,同比增长1.4%,完成年计划的101.4%;二产增加值完成1330万元,同比增长16.2%,完成年计划的100.3%;三产增加值完成3986万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年计划的101.2%;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50万元,同比下降2.6%,完成年计划的102.7%;乡镇企业实现税收93万元,同比增长24%,完成年计划的100%。人均纯收入达到2957元。   四、特色产业   (一)农业:    (1)种植业:农田面积18892.8亩,年产稻谷11335吨,绿色大米3800吨;    (2)海淡水养殖业:海淡水养殖面积12549亩。年产草鱼、梭鱼、鲫鱼、莲鱼、牙鲆鱼、河豚鱼等3000吨,东方对虾90吨,河蟹500吨;    (3)畜牧养殖业:年存栏牛、羊、 猪、鸡等10000头(只),貉子、獭兔、鸽子、肉狗等达11余种。   (二)工业:    (1)服装    (2)丙纶丝   支柱企业:    (1)焦化厂,年可生产焦炭12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2)服装厂,年可加工各类服装100万件,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利税100万元;(3) 海联公司,年可生产各类丙纶丝500吨,创产值350万元,利税50万元。   五、招商项目    一、畜牧园区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在场部以东、油毡厂以北选址,建设占地150亩的大型畜牧养殖园区。境内饲草资源丰富,重点发展肉牛、奶牛养殖。此外,可利用外部资金和现有资源,在青龙河西埝南北8华里的区域内建成一个放养畜牧区,重点发展肉牛、奶牛等品种,采取人放天养的形式,重点发展畜牧业绿色食品。    二、平原水库项目:投资450万元,将农场西南部干涸、返碱鱼池建设成大型高标准平原水库,主要用于储存冬灌水。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00亩,库容设计储水能力600万立方水体。项目建成后,一方面可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现状,形成对农业结构调整强有力的支持,减少农工水费支出,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水体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淡水养殖面积,增加农工和农场的收入。    三、工厂化养殖场扩建项目:根据市场需求,投资100万元,再增加工厂化养殖面积2000平米,使工厂化养殖总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养殖品种以河豚、牙鲆鱼为主,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和供应京、津、秦、唐以及大城市市场,预计项目建成后,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焦化项目:利用靠近曹妃甸大港、通港铁路货运站设在我场的区位优势,面向首钢搬迁,引进外部资金,重点发展焦化项目。    五、铁路货场建设项目:在铁路货运站附近,谋划建设投资5000万元,占地300亩的货场项目,已经和唐山海科有限公司达成建设意向,准备采取联合开发的形式,主要从事仓储、装卸和服务行业。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六、重盐碱地开发及大棚建设项目。投资2-3千万元,规模200亩,主要建设植物园、温室大棚,培育、驯化适宜在沿海种植的耐盐碱苗木品种,增强沿海地区绿化能力。   

第四农场

  第四农场   一、基本情况    唐海县四农场始建于1958年,地处唐海县城南,南临渤海,交通通讯便利,国家沿海公路与正在兴建的青林线通曹妃甸港口公路纵横交汇,可与京、津、唐、秦、承等大中城市直接相通。全场占地总面积5500公顷,人口6615人,职工总数1819人,辖10个农业生产队,1个淡水养殖公司,工业企业包括塑编、服装、机米加工、饲料加工、水泥铸件、建筑安装等。全场有水稻种植面积1.9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1万亩,果菜种植面积60亩。   二、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2年全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772万元,实现税收8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0万元,农户人均纯收入达2343元。   三、经济发展特色    水稻种植业上,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立体种养。巩固百忠特种米种植场基础地位,叫响“蟹田”米、“富硒”米两个农场自创品牌,培育扩大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带动作用的米业龙头,使农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迈出坚实步伐。淡水养殖业依托精养开发较多、养殖品种较多的现状,继续实施精养开发,提高单位效益,大力调整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扩大精品养殖规模,提高精品占有率。畜牧业是近年来农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按照“园区养殖、集约管理、滚动发展、体现特色“的思路,在全场率先建成三队、五队、八队、十队生猪养殖园区、畜牧队特禽养殖园区、鸽狐养殖园区,并配套水电路基础设施,以园区发展带动群众的广泛养殖。目前全场生猪存栏达6000头以上,特种养殖品种发展到10多种,成为拉动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农场

  130230405001 123 场部社区   130230405201 220 杜林村   130230405202 123 大坨村   130230405203 220 临河村   130230405204 220 北坨极村   130230405206 220 坨东村   130230405207 220 林港村   130230405210 220 陡坨新村   

第六农场

  第六农场    一、机构设置    (一)领导机构    1、设中国0唐海县六农场委员会,农场党委班子有9名成员组成,其中:-1名,副-1名,党委委员7名。    2、设0六农场-委员会,农场纪委有5名成员组成,其中:纪委-1名,副-1名,委员3名。    3、设唐海县第六农场,农场设场长1名,常务副场长1名,副场长5名。    4、设唐海县第六农场人民武装部,农场武装部设部长1名,副部长1名。    (二)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    1、唐海县第六农场机关内设11个职能科室:党委办、场办、纪委办、农办、民营办、经审办、司法所、计生办、综合办、工会、合作医疗办。    2、农场下设10个农业生产队(其中8个村队),1个林业队。    3、下属事业单位3个:水电站、兽医站、卫生院    二、领导班子    场级领导班子成员8名:    党 委 书 记:李迅    党委副-、场长:孙素慧    党委委员、常务副场长、纪委-、工会主席:王东平    党委委员、副场长:梁桂秋    党委委员、副场长:胡锦豹    党委委员、副场长:孙昌伟    党委委员、副场长、武装部长:刘爱东    党委委员、副场长:兰云江    三、经济发展概况    全场下辖10个生产队、辖区内共有14家民营企业,2005年全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888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0万元,完成区域税收23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在一、二、三产当中,六农场以农业为主,农业中又以设施农业最具特色。从1998年起,正式拉开了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的序幕,经过近8年的精心运作,全场设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05年底,全场共兴建蔬菜大棚1410亩,年产各类蔬菜7000吨,年创产值1000万元。全场种植经济作物9000亩,亩产值达2743元。农场畜牧业发展迅速,全场养殖大户达132户,建畜牧园区5个,占地总面积达230亩,共有26个养殖大户进园区养殖,2005年全场实现畜牧产值3238万元。农场工业基础扎实,唐山三越化工、万通铁路机车配件厂、九州油脂等优势骨干企业落户农场发展,场域经济发展迅猛,目前,农场正在进行建设用地的开发与整理,等待各方投资商到农场落户发展。    四、特色产业    1、设施农业,年产蔬菜7000吨,远销北京、天津、东北等各大城市市场;    2、林果业,果园360亩,年产果品180吨;    3、化工业,三越化工有限公司年产硫酸4.5吨。"    五、特色产品    1、绿色无公害蔬菜;    2、“锦丰”沙地梨;    3、硫酸。    六、支柱企业    1、唐山三越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位于六农场曾家湾村东,占地面积4333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员工120人,固定资产1200万元,年产各种浓度的硫酸4.5万吨,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唐等地,年产值1800万元,利税600万元。该企业目前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沸腾焙烧,干法排渣,酸洗净化,二转二吸的生产工艺,生产105%、98%和92.5%三种浓度的硫酸,企业计划争取在2—5年内把公司发展成为县内最大的化工企业,成为唐海的化工基地。    2、唐山万通机车配件厂,位于唐海六场工业区,企业占地面积7055平方米,固定资产760万元,拥有高工2名,专业工程师6名,有专业的技术开发人员5名,拥有高级技工15名,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一线专业操作队伍,确保产品制造工艺过程中的精度和质量,完全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企业加工生产的铁路机客车配件已在国内铁路制造行业中拥有了长久的立足之地。    3、唐山九州科技有限公司唐海油脂分公司,始建于2000年,该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184万元,总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5282平方米,现有管理人员8人,技术人员9人,生产工人68人。日膨化米糠120吨,日浸出能力为60吨,年产米糠油3000吨,糠粕15000吨。    唐海县六农场地处环渤海京、津、冀三角洲腹地,是未来曹妃甸港口城市的北大门.随着曹妃甸港口的开发建设,这片沃土将成为港口后方工商业投资的集聚地,开发潜力极大。   -:李 迅  电话:0315-8807968                    农场场长:孙素慧  电话:0315-8806058  招商引资联系人:兰云江 电话:0315-8806254   

第七农场

  第七农场   一、基本情况    唐海县七农场位于渤海海之滨,比邻京、津、唐、秦,自然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并有难得的湿地自然生态景观,双龙河纵穿全场流入渤海,农业生产资源得天独厚。七农场建场四十年来,经几代人不断开拓创业,全场形成各类资源用地100000亩,其中海、淡水养殖面积50000亩,高产苇田25000亩,绿色水稻10000亩,是冀东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其所产恒行牌河蟹畅销全国各地。1989年以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累计投资3500万元,兴建了年产20000吨各种文化纸的造纸厂。   二、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国民生产总值5716.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实际利用外资16.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2%;农民人均收入3180元;实现利税134万元。   三、经济发展特色    (一)围绕培育特色经济,做活湿地文章,壮大“恒行”产业。    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农场实际,将湿地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农场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举全场之力,发展湿地经济,打造“恒行”产业。 2000年5月份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恒行”品牌,2001年12月唐海县以七农场为基地,申报成为了中国河蟹之乡,2002年9月1日,集观光、垂钓、观鸟、野炊为一体的“恒行”蟹园试运营,到2002年底,共接待北京、天津、唐山等大中城市游客上万人次。2002年12月,所产“恒行”牌河蟹被河北省质量审定委员会、河北省技术监督局授予省优质产品。“恒行”河蟹已经成为唐山市水产业发展的三大品牌之一,国家、省、市等多家新闻媒体都给予广泛报道,为全场农产品走向市场,拓宽了渠道。“恒行”产业产值已占到农场总产值的85%,已经成为农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积极应对农业旱灾,加快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损失。    七农场处于用水下梢,农业生产困难重重。面对农业旱情,我们积极应对,一手抓农业抗旱,探索节水途径,一手抓结构调整,提高比较效益。    在结构调整上,重点抓了三个调整:一是品种调整。推广津稻308、9618等优质水稻品种8000亩,新品种覆盖率达80%。二是模式调整。淡水鱼蟹养殖突出轮捕轮放,鲜活上市,改过去秋冬出池为春、夏两季出池,打季节差,提高经济效益;海水养殖实现“两多一双”,两多:多中求活,打破单一中国对虾的养殖格局,从品种上、结构上加以调整,引进、示范、试养了蓝对虾、梭子蟹、杂色蛤、蛏、河豚鱼、大棚车虾等;多稀混养殖模式,即多品种、稀放苗,立体综合混养。一双:“一季双茬”养殖,避免了第一茬中国对虾发病早造成的损失,提高综合效益。三是产业调整。在稳定发展水稻种植和海淡水养殖的同时,鼓励发展畜牧养殖和林木种植,畜牧业和林业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业经济重现发展生机。    多年来,由于企业机制僵化、包袱沉重,场办工副业企业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场经济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改制方式,特别是在抵债出售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    拥有2100万元固定资产的滨海造纸厂,自从1988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亏损,负债经营,3229万元的银行贷款使企业难堪重负,滨海纸厂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问题。我们党委一班人经过反复酝酿、磋商,与中国农业银行唐海县支行达成了以资抵债协议,我们虽然牺牲了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农场剥离了不良资产,卸掉了债务包袱,清除了发展中的障碍;企业改制后,轻装上阵,资产负债率从98%降低到85.1%,目前,该厂已安置290名农工就业,并已带动起相关产业的发展,滨海的启动在安民、立场乃至强县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第八农场

  第八农场   一、基本情况    八农场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其中场部驻地面积1.02平方公里。全场辖24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总人口28012人,职工7890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26970.41亩,水产养殖面积2713亩,果菜种植面积1530亩。   二、行政机构、领导班子    八农场内设行政机构7个:党委办公室、行政事务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生产经营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项目统计办公室、财务审计科。    八农场现有领导班子成员9人,其中-1人,党委副-2人,副场长6人,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   三、经济发展特色    八农场农业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65931.19亩,农产品种植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蔬菜、棉花为主,其中大宗农产品水稻亩平均单产565公斤,总产3.7万吨,淡水养殖面积2713亩,养殖效益显著。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省农业产化示范基地——京东养殖总场位于农场中部,固定资产雄厚、产业产品结构合理,示范效应显著,辐射带动本场、本县、本市各县及京、津、辽、吉、蒙等地的广大农户进行商品鸡、蛋鸡养殖,形成了“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蔬菜种殖规模初具,全场地菜种植面积10499亩,温室大棚面积1117亩,年产各种蔬菜近47379吨;场内林果资源丰富,全场果树种植面积1530亩。场内林网密布,全场现有各种经济林木226591万株,苗圃85亩。    八农场工业基础雄厚。 境内有大中小型企业40家,涉及造纸、服装加工、机械制造、陶瓷生产、建材、饲料加工、汽车修理、纸制品加工、农资服务、农产品加工、印刷等15个门类。    造纸业作为八农场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冀东地区最大的造纸工业基地;其下属河北康达企业集团现有总资产1251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4319万元,集团现有员工8850人,拥有各种机制纸生产线46条,年生产能力40万吨,主要产品有一次涂布白板纸、二次涂布白板纸、普通白板纸、灰板纸、高克重灰板纸、复合灰板纸、牛皮箱板纸、普通箱板纸、黄板纸、瓦楞原纸、高强瓦楞原纸、书写纸以及蜂窝纸板十三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九十多个省市地区及港澳地区,集团注册生产的“兴发牌”高克重灰板纸荣获河北省轻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在珠江三角州被列为免检产品,“兴发牌”高克重灰板纸荣获河北省轻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在珠江三角州被列为免检产品,“兴发牌”高定量强韧灰板纸和“海征牌”二次涂布白板纸1998年被省0命名为“名牌产品”。    八农场地缘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充分利用农场近邻京津、地处联结唐山、丰南、唐海三角带的区位优势,依托小城镇规划建设和丰富的地产资源,用足用好一切优惠政策,并在规划、布局、水电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力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入区从事商贸、流通和交通运输等么三产业,以小城镇和繁商带建设带动了全场个体私营经济和么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场现有个体工商户686户,形成了以商饮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   

第九农场

  第九农场   一、基本情况    唐海县第九农场土地肥沃,季风气候宜人,地处环渤海、环京津开放的开发区地带,西距北京市240公里,东距京唐大港20公里,南距在建的曹妃甸深水大港50公里,北连滦南县,西接唐海县,东与乐亭县接壤,总面积66平方公里。秦唐沧沿海线横贯东西,连接京唐、唐港高速公路的胡柳公路竖穿南北,公路干线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便捷。   二、行政区划、领导班子    九农场共辖21个村队。名称是: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五生产队、王庄子、刘庄子、郭庄子、港东、城子、三家子、老营上、张海庄子、太平庄子、新立庄子、桑庄子、西青坨、东青坨、刘家铺、邱家铺、李家房子。    领导班子介绍    郑新生:-。    马万里:党委副-、场长。    李文武:党委副-、纪委-、工会主席。    郑旭东:党委副-(挂职)。    李 军:党委委员、副场长、武装部长工。    郑 勇:党委委员、副场长。    李百仲:党委委员、副场长。    郑 颖:副场长(挂职)。    张金英:党委委员、党办室主任。   三、特色产业、产品    九农场物产丰富,是闻名的“鱼米之乡”。特别是近年来,农场应对“入世”,积极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着力培育区域特色经济,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全场已初步建成了1万亩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万亩无公害设施果菜生产基地、优质奶牛养殖基地、10万头猪养殖基地、优质种狐养殖基地为框架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总占地5万亩。    粮食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粮食生产基地”为依托,省龙头企业――唐山天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龙型经济。基地地处驰名中外的“小站稻”生产带上,自然条件优越。以北京农科所、河北农大雄厚的科研实力为依托,充分发挥了科研优势及人才优势,将种植品种科研成果相结合,基地种植的小站稻、杂粮等十几个品种,全部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公司不断加强技术开发,扩大生产能力,增强优质农业品加工转化能力,公司年产能力达到5万吨,生产的新小站稻米、八宝米、黑香糯、白饭豆等系列产品,荣获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誉为全国绿色食品发展的旗帜。    无公害果菜生产依托科技,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生产错季无公害黄瓜、甘蓝、蕃茄、西葫芦、油桃、葡萄等新品种。为提高产业的规模和质量,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唐山天源高效观光农业绿色长廊”,集蔬菜、林果、花卉、种苗、交易、服务、观光、旅游为一体,促进农场农业向科技化、规模化、专业化、效益化发展。全场错季无公害果菜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年产优质无公害果菜4万吨,远销京津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深受市场欢迎。    畜牧业发展迅速,投资400万元建成张海庄子畜牧园区,投资700万元,建成万头猪场,引进英系长白、丹麦长白、美系杜洛克种猪自繁自养,投资50万无建成自动化奶站;全场养殖小区达到20个,全场生猪的年饲养量达到13万头;存栏奶牛800头;饲养禽类20万只,狐狸、貉、貂等毛皮动物5000只。水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草鱼、鲢鱼、鲤鱼、南美白虾等。    九农场没有大型工业企业,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粮食加工、造纸等多个厂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日用品零售批发、修理、加工、服务等行业门类齐全,使九农场商要云集,富甲一方。   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础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所有关爱九农场这片热土的各界朋友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沃土,农场人民热诚欢迎各界仁人志士光临合作,共创辉煌。   四、2004年唐海县长九农场招商引资项目    1、唐山天源绿色食品产业化项目    唐山天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该项目的主要载体,唐山天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拥有总资产3040万元,企业职工80人,技术人员28人,年加工普通米3.6万吨,小包装免淘米1.5万吨,所生产的“格绿牌”产品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自1997年至现在,公司连续几年被命名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该项目是在天源公司现有基础上,仍以唐山天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由万亩无公害果、菜、花卉公司、海淡水养殖公司、畜禽养殖公司、农贸公司等29家公司组成的天源集团公司,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特色运行机制,以“订单农业”和“公司契约”的方式,对农户生产的产品按不同价位予以补贴,带动基地农户6000户共同构成公司的产业链条。天源公司在扩大系列产品规模的同时,努力促进产品的多元化。该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天源公司在绿色食品精洁米和小杂粮系列产品的基础上,还要开发有机果菜、有机蛋奶、有机水产品等无公害食品,在统一品牌“格绿”品牌包装下,推向市场,实现“粮、菜、畜、鱼”等四元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该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申请拨款6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企业自筹300万元,其他投资500万元。该项目建成占地2000亩的特种稻种植园区、占地2000亩的优质米种植园区、占地10000亩的经济作物种植园区、占地1000亩的畜牧养殖园区和占地3000亩的高效观光农业绿色长廊设施农业园区,新增产值12000万元,利税700万元。    2、5000亩平原水库开发项目    一期计划投资120万元,对5000亩平原水库进行深度开发,发展鱼蟹水禽混养,开发旅游观光,增加餐馆娱乐休闲设施;二期工程寻求合作,使平原水库发展成为集生态储水、旅游观光、高效养殖等为一体的特色基地。    3、芬兰狐养殖基地项目    一期工程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6亩,存栏狐狸3000只,年可创产值800万元,效益550万元,并可为全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全场特种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月底投入生产。二期工程在不断滚动发展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建成大型工厂化养狐基地,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创造效益。   五、九农场投资环境和保障措施    九农场录属唐海县,多年以来,农场十分注重招商环境的开发和建设,始终坚持尽全场之力诚招五洲宾朋共同发展。    为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制定了招商引资优越政策,政策中规定:“外企在用电、用水等方面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同时对外商企业在土地、税收方面经予特殊优待。”目前,九农场除提供大量的廉土地作为股权外,尚有大量的闲置厂房、车间、仓库可供选择和利用。同时,农场郑重承诺,外商企业充分享受优惠政策,即:公司前二年应上缴的所得税免收,第三年采取减半征收的办法,鼓励公司的发展。   

第十农场

  第十农场    一、基本情况    十农场场区面积73583亩,共有人口11581人,职工3309人;共有耕地面积33646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0971亩,旱田种植面积2675亩;有水产养殖面积2000亩,果树种植面积955亩;设施农业园区一个,占地面积260亩;畜牧园区一个,占地面积达70亩。农场下属12个农业村队,4个农业生产单位,4个场直事业单位,其他场属单位3家,各类私营企业家。    二、行政机构、领导班子    农场下属13个生产队和10个场直单位。分别是:一至十三生产队、园艺队、农试场、养殖场、林道站、敬老院、中学、小学、医院、水电站、机米厂。场部机关共有14个科室。包括党委办公室、场长办公室、纪检办公室、经营审计办公室、劳资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老干部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工业办公室、工会办公室、统计站、规划办公室、清欠办公室。另设财会室(县财政局派出机构)。    张庆平:-,男,0党员,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孙秘珍:党委副-、场长,男,0党员,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李文武:党委副-、纪委-,男,大专文化,政工师。    孙全旺:常务副场长,男,0党员,大专文化,政工师。    刘瑞民:党委委员、副场长,男,0党员,大专文化,政工师。    孙俊存:副场长,男,大学文化,政工师。    李百忠:副场长,男,大学文化,助理会计师。    张广庆:副场长,男,大学文化,政工师。    齐鸿升:副场长,女,大学文化,政工师。    三、经济发展特色    农场土地面积48平方公里,引滦主渠三用干及淡水流量充足的双龙河、戟门河横亘于农场边界,境内河渠交错,林带纵横,其自然条件有益于大农业发展。    农场有耕地面积33646亩,年产水稻2000吨,棉花350吨,玉米3300吨;有淡水精养鱼池、虾池2000亩,年产各类水产品3400吨。有设施农业园区1个,年产西红柿144吨,产芹菜48吨;畜牧园区1个,年出栏肉猪7000头。    四、特色产业及产品    农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建成了以服装、印染、建材、食品、机械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体系和产品。以兴达服装公司为龙头的服装加工企业数量达到12家,年产各类服装530万件;唐山盛达陶瓷公司进行股份组合后,实施了内墙砖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瓷砖450万平米,产品远销东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唐山巍屹印染有限公司年产量规模达到900万米;唐山三旺食品厂年产酱油3000吨,产各类糕点1000吨,生产的“伟英”酱油被河北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五、招商引资项目    1、总投资3268万元的唐山海丰瓷业项目,是该场2005年5月引入唐海城西民营经济园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导产品为高档卫生洁具,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生产卫生洁具95万件,年可实现产值10600万元,利税600万元。项目生产工艺为天然气窑炉烧成,目前项目厂房主体全部完成,设备安装接近尾声,梭式窑炉已达到生产状态,隧道窑炉正处于初修调试阶段,待天然气引入厂区后,即可开工生产。    2、秦皇岛首钢长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机械加工项目正在紧密洽谈,即将引入城西民营经济区。该项目总投资22322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目前,县市环保手续已办理结束,正在进行省环评,下步将到省发改委进行立项审批,同时办理项目的征地手续。   

十一农场委会

  十一农场委会位于河北唐山市唐海县。下辖:   130230411204 123 西北灶村委会   130230411215 123 沽南灶村委会   130230411216 123 李家灶村委会   130230411217 220 三角坨村委会   130230411218 220 三合村委会   130230411219 220 孙家坨村委会   130230411220 220 占子井村委会   

八里滩养殖场

  八里滩养殖场   一、基本情况    八里滩养殖场建于1985年,现有养殖水面1.5万亩,职工619人,是国有大型专业化海水养殖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河豚鱼、牙鲆鱼、东方对虾、日本车虾为主导产品的四大养殖园区,以工厂化养殖、生态立体养殖为代表的新技术养殖格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被确立为唐山市科技兴海示范园区。其中,河豚鱼养殖成为国内最大的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填补了河北省一项空白。养殖场下设三个对虾养殖公司、一个水电公司、一个饵料厂。辖区有1个鑫鑫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4个化工厂。   二、行政机构、领导班子   1、行政机构设置:    党政办电话:8822244 8822247    项目办电话:8822244   2、领导班子介绍:    艾文国:县政协副主席兼-、场长,47岁,经管专业,大本    翟成友:党委副-、副场长、纪委-、工会主席,42岁,经管 大本    刘春生:副场长,50岁,经管专业,大本    王永祥:副场长,46岁,经管专业,大专    张 永:副场长,40岁,经管专业,研究生    申立春:副场长,41岁,经管专业,大本    赵恩才:武装部长,51岁,经管专业,大专    郝树增:副场长,42岁,电大财会,大专   三、经济发展特色    河豚鱼养殖——稳步发展    该场自1995年开始引进一龄河豚鱼进行养殖生产,养殖面积由1995年的800亩发展到现在的3000亩,配建了3座高标准越冬温室大棚,总水体达1.5万立方米,可供30万尾一龄河豚鱼越冬。2004年新建冷库一座,目前,已累计销售商品鱼河豚鱼630吨,创产值5214万元,出口创汇额达632万美元。获利税2088万元。   养殖管理上,按照“降成本、促规格、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对市场进行充分考察调研,走规模不变、增大养殖数量的道路。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实行多品种立体混养,增加效益,降低成本。    2003年,该场在考察日本市场及国内周边地区的河豚鱼情况后,正确分析我场河豚鱼养殖所处的位置(处于低劣势),必须采取降成本、攻大个、提规格、早销售的措施,抢占市场,面积不变,增加总量,适时适量投喂,通过措施的采取,使我场的河豚鱼较去年同期规格增大200克,早上市销售较往年提前两个月,养殖的150吨二龄河豚鱼全部销往南韩,赢得了客户,抢占了市场,获产值990万元,获利170万元,创汇额达119.2万美元。产一龄河豚鱼40万尾。    工厂化养殖——加大科技含量    该场自1995年从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发展设施渔业的高度出发,建立高标准名贵鱼养殖工厂。由1998年的6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10000平方米(1999年建了3000平方米、2000年建了4000平方米、2003年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44万元。在养殖试验中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以净化水质为目的,采用新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科技含量,使名贵鱼工厂化养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已累计销售牙鲆鱼279吨,创产值2954万元,获利728.4万元。    2004年,养殖场仍以科技为先导,引进新品种,抓住新机遇,以设施渔业的发展为龙头,为临港经济强县的建设做贡献。   

十里海养殖场

  十里海养殖场   一、基本情况    十里海养殖场始建于1985年,集苗种繁育、大田养殖、工厂化养殖、人工越冬于一体,是我国北方名副其实的海珍品繁育、养殖基地,技术水平全国先进。中国对虾养殖曾连续获得单产、总产、规格、效益、出口创汇五项指标全国第一,二十余项科研成果获农业部、省、市科技进步奖励。1997年被列为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区。2001年先后被农业部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水产局命名为“南美蓝对虾引进繁育示范基地”、“河北省东方豚类原种场”、“河北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十里海养殖场位于唐海县城南20公里处,距离正在兴建的曹妃甸港口18.4公里,是临港经济区的第一着陆点,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行政机构、领导班子    十里海养殖场辖三个养殖分场、水电服务公司、养殖服务公司,机关设党群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生产办公室、财务室四个办公室,场内设有小学、医院,驻场单位有边防派出所、变电站。   养殖场领导班子成员共6名。    -、场长:刘宝珍,男,汉族,41岁,大学文化,0党员,高级水产工程师。    党委副-、纪委-、工会主席:李继顺,男,汉族,32岁,大学文化,0党员,政工师、水产工程师。    党委委员、副场长:李时怡,男,汉族,49岁,大专文化,0党员,政工师。    党委委员、副场长、武装部长:柴友明,男,汉族,47岁,高中学历,0党员,政工师。    党委委员、副场长:田刚,男,汉族,43岁,大学文化,0党员,政工师。    挂职副场长:郑玉军,男,汉族,32岁,大学文化,交通工程师。   三、经济发展特色    十里海养殖场是国有大型海水养殖专业场,养殖面积2.64万亩。近年来,这场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面向市场,依托科技,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渔业、设施渔业、现代渔业,加速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滨海特色渔业产业带。    品种结构不断推陈出新,特色养殖方兴未艾。狠抓了“种子工程”建设,按照“品种调新、引优育强、多中求活”的发展思路,在搞好传统的中国对虾育苗、养殖的基础上,从1996年开始积极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先后引进了日本对虾、河豚鱼、牙鲆鱼、海蛰等10余个新品种,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的特色养殖之路,多项苗种繁育攻关项目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技术达到我国北方海区先进水平,形成完善的自繁自育体系。    依靠科技挖掘资源潜力,大田养殖体系渐趋完善。该场拥有400余个连片虾池,配套设施完善,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集约化经营,具有很强的规模优势。几年来,该场不断借鉴成功经验,优化养殖模式,先后探索并推广了“多、稀、混”养殖模式、一年双茬养殖模式、海蛰与虾类混养等多种模式,有效降低和转化了养殖风险。实施了虾池改造项目,建设了专业化小型渔塘,促进了河豚鱼等特色鱼类养殖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大力开发设施资源,工厂化养殖势头强劲。自1999年以来,先后投资近千万元用于新建和改造工厂化养殖设施。目前,全场拥有五座育苗室(7660立方米)、一座越冬温室大棚(3300平方米)、海水养殖工厂化车间3座(9000平方米),设施渔业总面积达到19960平方米,成为一个多功能、现代化、高标准的工厂化养殖基地。基地以种苗生产为中心,以工厂化养殖作拉动,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地区海水养殖业,对繁荣京、津、唐以及周边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特色产业:中国对虾养殖、日本对虾养殖、河豚鱼养殖、牙鲆鱼养殖、海蛰养殖、梭子蟹养殖    特色产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河豚鱼、牙鲆鱼、海蛰、梭子蟹   五、招商引资项目    《日本对虾与海蛰养殖项目》。该项目规模15000亩,总投资124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0万元,流动资金1032.5万元。预计收获海蛰787.5吨,车虾405吨,年平均总产值2452.5万元,新增纯利润855.1万元,投资回收期1.5年,项目建设期2003—2004年。    《中国红鳍东方豚生物繁殖及树脂交换—碱化提毒工艺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项目建设期2002年6月—2004年10月。建成后,年可产河豚仔鱼300万尾,大规格鱼种200万尾,成鱼2000吨,提取毒素4000克,将使河豚鱼的药用价值得到开发,实现大幅度转化增值。    《河北省国家级东方豚类原种场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800万元,项目建设期2004年3月—2005年2月。建成后年可产生销售收入1528万元,投资回收期3.1年,投资利润率32.4%。    《海水滩涂及浅海生态健康综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建设期2004—2006年。建成后年可生产河豚鱼800吨,牙鲆鱼80吨,车虾150吨,海蛰300吨。年均总产值22046.5万元,税后利润5274.5万元。    《南美蓝对虾引进与推广》项目。该项目已与国家948办公室正式签约,引资80万元,计划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无特定病源(SPF)亲虾1500尾,培育SPF健康苗种和SPF亲虾,项目建设期2004年7月—2006年7月,利用三年时间推广北方三省一市养殖面积15万亩,投资收益丰厚.   

曹妃甸工业区

  曹妃甸工业区位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投资环境优越。建区以来,工业区坚持把不断优化软硬环境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高标准建设,形成了通畅的路、电、水、气、讯等网络。面对新的形势,曹妃甸建设者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牢记重托,大力弘扬曹妃甸建设精神,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建设曹妃甸新区中发挥好核心和领跑作用,成为拉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原本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击而成,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因岛上曾建有曹妃庙而得名。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顺应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北方地区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现代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开发建设伊始,国家就对曹妃甸给予高度重视,把它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和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正式批准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曹妃甸要依托深水大港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及两个市场,建立以现代港口物流、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从开发建设伊始,曹妃甸始终把加快产业聚集作为重中之重。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配套,产业聚集的步伐开始逐步加快。去年,工业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33亿元。2010年,曹妃甸工业区更是提出实施“产业聚集攻坚年”活动,全力打好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攻坚战,产业聚集再提速。2010年预计完成产业投资610亿元,实施续建、新开工和前期项目达81项。   -   自然地理优势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是曹妃甸最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港条件优良   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深槽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30米等深线水域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水道和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曹妃甸成为“钻石级”港址。正因为如此,2005年4月,0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视察曹妃甸后,称其为“国宝之地”。  


十里海养殖场特产大全




十里海养殖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