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凉山州 >> 盐源县 >> 盐井镇

盐井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盐井镇谷歌卫星地图)


盐井镇简介

  盐源县辖镇,县府驻地。1950年设盐井乡,1958年与干海、合哨合并为盐海公社,1985年建盐井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237.6平方公里,人口3.1万,盐木公路过境。辖安平街、中兴街、新街、太平街、工农街5个居委会和太安、中兴、蔡园子、盐灶房、龙口河、泡尔湾、大槽、刘家坪、花碉、三根桥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畜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镇南5公里的公母山,以其山石之奇,林泉之幽,佛寺之古而远近闻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1万人 237.6平方公里 513423100 615700 0834 查看 盐井镇谷歌卫星地图

盐井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盐井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盐井镇

  盐源县辖镇,县府驻地。1950年设盐井乡,1958年与干海、合哨合并为盐海公社,1985年建盐井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237.6平方公里,人口3.1万,盐木公路过境。辖安平街、中兴街、新街、太平街、工农街5个居委会和太安、中兴、蔡园子、盐灶房、龙口河、泡尔湾、大槽、刘家坪、花碉、三根桥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畜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镇南5公里的公母山,以其山石之奇,林泉之幽,佛寺之古而远近闻名。.  

卫城镇

  盐源县辖镇。1950年设卫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310.6平方公里,人口1.9万。盐木、盐(源)树(河)公路过境。辖卫城1个居委会和打柴坡、大埝沟、罗家村、北门场、东关、中河、西街、大窝、香房、城门洞、半山、磨盘、岔河、比古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豆类。畜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东街烈士陵园安葬烈士294名,刻有-“为人民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题词。.  

梅雨镇

  盐源县辖镇。1951年置梅雨乡,1958年与兴隆乡合并改飞跃公社。1961年析建梅雨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208平方公里,人口2万。盐木、盐左公路横穿镇内。辖虾耙、杉坝窝、小河边、八家、梅雨堡、娃儿嘴、西家坪、河坝、双狮、三沟、黑山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畜牧业以猪、禽为主。.  

白乌镇

树河镇

  盐源县辖镇。1952年设树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草坝乡、麦地乡、甘塘乡并入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0公里。面积370.6平方公里,人口0.9万。盐树公路直通。辖核桃坪、大水田、白岭岗、春天坪、草坪、麦地、小槽、官房、竹林、石门坎、团山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种植甘蔗、花生,畜牧业以牛、羊、马、猪、禽为主。镇办企业有干沟铁矿。.  

黄草镇

  盐源县辖镇。1952年设黄草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427.4平方公里,人口1.3万。通公路。辖岔秋、黄草坝、老麦沟、泡木林、黄腊沟、格郎河、王家坝、耳如、大拉箩、杨家坪、巫木河、远宝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水稻。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  

平川镇

  盐源县辖镇。1952年设平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7公里。面积468.2平方公里,人口1.3万。西木公路过境。辖禄马铺、平川、糯米沟、土工铺、庙子山、海子、青天铺(堡)、嘎洛、灰折、杉树坪、麦盛库、园田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禄马堡摩崖“金生丽水,润盐古道”系明朱簋所题。.  

泸沽湖镇

  盐源县辖镇。1952年设沿海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洞海蒙古族乡,1992年建泸沽湖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隔泸沽湖与云南省相望。距县城118公里。面积283平方公里,人口1万,盐左公路直达。辖母缓、多舍、八家、海门、布树、纳洼、直普、舍夸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杂粮、马铃薯,双边白瓜子出口创汇。畜牧业以牛、马、羊、猪、鱼、禽为主。泸沽湖自然风光优美,人文风情更引人入胜,系省级风景名胜区。格撒村有战国至汉初土坑墓群一处,面积2万平方米。.  

双河乡

  盐源县辖乡。1951年设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157.4平方公里,人口1.7万。通公路。辖杨柳、黄沙沟、五洞桥、凤凰、小堡子、古柏树、杨柳塘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杂粮。畜牧业以猪、禽为主。1987年从毛家坝古墓群0土文物30余件,其中的铜鼓为春秋占国时期铸造。.  

干海乡

  盐源县辖乡。1951年建干海乡,1958年与盐井乡、合哨乡合并改盐海公社,1961年更名干海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5.5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1.4万。盐果(场)、盐白公路过境。辖龙塘、滑泥、盐河、鱼脊、蔡家坪、柳树湾、马场、十五股、拦河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黄豆、杂粮。畜牧业以猪、禽为主。.  

下海乡

  盐源县辖乡。1951年置兴隆乡,1958年与梅雨乡合并改飞跃公社,1961年析建兴隆公社,1981年更名下海公社,1984年置下海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115.8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上海、龙泉、下海、沙坝、清水5个村委会。通公路。农业主产水稻、玉米、杂粮。畜牧业以猪、羊、禽为主。.  

棉垭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棉垭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294.4平方公里,人口1万。盐木公路过境。辖核桃园、汪家山、清河、塘泥湾、木邦营、绵垭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  

甘塘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甘塘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建树河镇,1994年析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90公里。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0.7万。辖甘塘、顺河、松坪子、大堡、白条河、海子坪、芭坪子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  

马鹿乡

  盐源县辖乡。1951年设马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95公里。面积86.2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大坪子、芭蕉湾、上荒田、下荒田、五台山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畜牧业以牛、羊、猪、禽为主。.  

藤桥乡

  盐源县辖乡。1953年设新民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藤桥公社,1984年置藤桥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30公里。面积99.7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荞地、藤桥、麻柳、荞山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畜牧业以猪、羊、禽为主。.  

田湾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田湾乡,1958年改公社,1992年德石乡并入,1994年析出德石乡,复田湾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10公里。面积83.5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沿江、吉隆、蘑茹、德壁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畜牧业以猪、羊、牛、马为主。.  

德石乡

  盐源县辖乡。1958年设德石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田湾乡,1994年析复德石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90公里。面积73.8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德石、摸鱼、赶马地、槽房、老村子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  

大河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大河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52公里。面积375.8平方公里,人口0.7万。辖北山、虎跳岩、马鹿塘、大园子、平坝、李子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苓薯,牧业以牛、羊、猪、禽为主。.  

盐塘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辣子乡,1972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4年更名盐塘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与云南省接壤,距县城43公里。面积299.7平方公里,人口0.8万。盐(源)左(所)公路贯通乡境。辖坝窝、腊子沟、地来角、郑家田、庄子、东瓜林、花龙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黑盐塘岩盐储量巨大,开采历史悠久。.  

巫木乡

  巫木乡位于四川凉山州盐源县。下辖:   513423211200 220 冬瓜林村   513423211201 220 花龙村   513423211202 220 杨家坪村   513423211203 220 大拉箩村   513423211204 220 耳如村   513423211205 210 巫木河村   

大草乡

  盐源县辖乡。1956年设大草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70公里。面积301.8平方公里,人口0.5万。辖挤瓜瓜、水简坪、大草坝、沙拉地、麦架坪、白杨坪、红岩子、石花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畜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  

博大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博大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216.9平方公里,人口0.6万。盐左公路过境。辖几波、马道子、甘生、西沟、砖楼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  

金河乡

  盐源县辖乡。1951年建金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72公里。面积174.7平方公里,人口0.6万。西(昌)木(里)公路过境。辖温泉、得力铺、松树坪、田坝、麦地沟、干海子、深沟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马铃薯、小麦、玉米、甘蔗。经济林木以油桐、核桃、花椒、甘橘为主,畜牧业以牛、羊、猪、禽为主。.  

右所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右所自治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75公里。面积206.6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花果、大村、五道河、塌尔堤、南天、距马坪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  

巴折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巴折乡,1972年改为东风公社,1981年更名巴折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0公里。面积325.2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辖卖米寨、双堡厂、篾丝箩、干沟、巴折、马丝缧、麻纱纱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  

阿萨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阿萨乡,1972年改跃进公社,1981年更名阿萨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5公里。面积273.6平方公里,人口0.5万。辖马桑坪、阿梯坝、河坝、大树子、马鹿、和平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  

长柏乡

  盐源县辖乡。1952年设长柏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97公里。面积246.8平方公里,人口1万。盐左公路过境。辖黑地、中梁子、长柏、故支、荞满、白杨、央脚、扶马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杂粮。畜牧业以牛、羊、猪、禽为主。.  

桃子乡

  盐源县辖乡。1953年设桃子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1公里。面积239.8平方公里,人口0.4万。盐左公路过境。辖草鹿、桃子、玻璃、甲米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铜矿储量畜大。.  

盖租乡

  盐源县辖乡。1972年析碧基乡置三河公社,1981年更名盖租公社,1984年置盖租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30公里。面积360.5平方公里,人口0.6万。盐(源)左(所)公路过境。辖盖租、回项、碧基、三家村、马扎、格洼、阿石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  

前所乡

  盐源县辖乡。1953年设桃子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81公里。面积239.8平方公里,人口0.4万。盐左公路过境。辖草鹿、桃子、玻璃、甲米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铜矿储量畜大。.  

沃底乡

  盐源县辖乡。1951年设活底乡,1972年改为团结公社,1981年更名活底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80公里。面积278.5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甲拉、曲米、大圈、巴拉喜、大湾子、黑支落、瓦渣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畜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  

大坡蒙古族乡

  盐源县辖乡。1956年设西林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大坡公社,1984年置大坡蒙古族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20公里。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大地、吉米、格居、拉牯、花椒坪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  

洼里乡

  盐源县辖乡。1951年设洼里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35公里。面积226.7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新街子、老街子、庄房、老衙门、解放沟、手爬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杂粮。牧业以牛、马、羊、猪、禽为主。雅砻江沿岸沙金丰富,清曾设洼里金矿局,田坪子金矿、历采不绝。清宣统元年(1909)洼里金矿工人叶焕文采获巨大自然金一块,重31斤,1913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陈列。.  

梅子坪乡

  盐源县辖乡。1956年建民胜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梅子坪公社,1984年置梅子坪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60公里。面积245.7平方公里,人口0.2万。通公路。辖甘家沟、梅子坪、甘家堡子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杂粮。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  


盐井镇特产大全




盐井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