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喀什地区 >> 疏附县 >> 乌帕尔乡

乌帕尔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乌帕尔乡谷歌卫星地图)


乌帕尔乡简介

  乌帕尔乡位于疏附县城西南32公里,314国道贯穿全境,是我国通往西亚南亚各国的运输中转站和必经重镇。全乡辖17个行政村(场),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180人,现有耕地面积52000亩。该乡历史文化悠久,有公元十一世纪维吾尔族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尔陵墓、四十眼泉等众多旅游景点,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和旅游业多元发展的乡。
   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人文环境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大力发展林果、畜牧和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9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98元。粮食总产2.36万吨,棉花总产达834.7吨,牲畜年末存栏8.4万头(只);经济林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建成的7000亩英其盖开发区采用以色列耐特菲姆现代灌溉和农业系统公司灌溉技术,定植了杏、石榴、大樱桃等特色经济林,发挥了节水灌溉示范、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三重效益。年接待游客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万元。
   该乡将紧紧依托地缘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重点发展以商贸、饮食服务和旅游业为主的二三产业,把乌帕尔建成中巴(中国-巴基斯坦)国际大通道的人流物流重要中转城镇,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2万人 ·疏附县旅游·疏附县特产·疏附县十大特产·疏附县十景·喀什旅 653121200 844000 0998 查看 乌帕尔乡谷歌卫星地图

乌帕尔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乌帕尔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托克扎克镇

  托克扎克镇距喀什市18公里,是疏附县委、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辖6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1.3万亩,是农、林、牧和二三产业综合发展的城镇。    近年来,该镇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城镇居民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稳步提升农业,保证城镇粮食、蔬菜、肉奶等农副食品供应,突破发展餐饮、娱乐、社区服务和建筑、交通运输等二三产业,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1809.7万元,人均收入达1367元。粮食总产3850吨,牲畜年末存栏33400头(只);特色产业及二三产业初具规模,有蔬菜温室大棚117座,运输、建筑、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引资150余万元,农村居民正逐步向城市转移,基本建成了以文化、娱乐、大众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社区。    今后,托克扎克镇将继续依托城镇地缘和资源优势,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丰富城镇居民“菜篮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重点发展壮大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建成现代化新型环保城市。      ".  

兰干镇

  栏杆乡位于喀什市以西17公里,距疏附县32公里,辖11个行政村(场),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31774.7亩,是一个以瓜菜和畜牧为主导产业的城郊乡。    近几年来,该乡以产业化经营为依托,以技术推广和品种改良为重点,发展壮大瓜菜、畜牧和林果业,推动了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的协调发展。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328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3元,牲畜年末存栏6.5万头(只),林果面积达1.9万亩、人均占有果树30棵。目前,全乡有畜牧业专业村1个、专业组10个,有畜牧大户16户、专业户252户;有林果专业村3个、专业组10个。近年来,该乡大力推广应用温室大棚、小拱棚和双膜种植瓜菜技术,“栏杆瓜”经济效益明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今后,栏杆乡将立足本地地缘和资源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栏杆瓜”等特色经济,加快培育农副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建成面向喀什乃至周边地区的瓜、果、畜、菜产品生产基地。   ".  

吾库萨克镇

  吾库萨克乡位于喀什市至疏附 县城中段,东北距喀什市6公里,西南离疏附县城8公里,314国道贯穿全境。全乡辖8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总人口3542户、15748人,有耕地面积26177亩,是一个农业、乡镇企业、民族手工业共同发展的城郊乡。    几年来,该乡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调整的同时,内引外联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发展以民族乐器为主的手工艺品制作,做大做强城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0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3元。目前,全乡各类企业已发展到23家,吸纳投资达3000万元。村级道路硬化、油化率达85%,照明电入户率达到100%。    该乡制作少数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有27大类、50个品种),做工精细,音色优美,极具使用和收藏价值,倍受国内外旅客青睐。制作的世界上目前最大的热瓦甫和都塔尔,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现已建成270户、480余人的民族乐器村,生产的各种各类乐器已达8000余件,年纯收入达52.35万元。目前,该村专门设立了民族乐器制作学校,有教师、艺人和工匠21名,开办专业6个,培养学生达650多名,促进了维吾尔民族文化传承光大。近年来,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国内许多新闻媒体和大批中外人士采访和观光过此地,其知名度已享誉区内外。    该乡将充分利用地缘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城郊旅游、水产养殖等产业;扶持发展民族乐器等特色产业,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各地,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  

乌帕尔乡

  乌帕尔乡位于疏附县城西南32公里,314国道贯穿全境,是我国通往西亚南亚各国的运输中转站和必经重镇。全乡辖17个行政村(场),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180人,现有耕地面积52000亩。该乡历史文化悠久,有公元十一世纪维吾尔族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尔陵墓、四十眼泉等众多旅游景点,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和旅游业多元发展的乡。    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人文环境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技,大力发展林果、畜牧和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9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98元。粮食总产2.36万吨,棉花总产达834.7吨,牲畜年末存栏8.4万头(只);经济林面积达到3.8万亩,其中,建成的7000亩英其盖开发区采用以色列耐特菲姆现代灌溉和农业系统公司灌溉技术,定植了杏、石榴、大樱桃等特色经济林,发挥了节水灌溉示范、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三重效益。年接待游客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万元。    该乡将紧紧依托地缘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重点发展以商贸、饮食服务和旅游业为主的二三产业,把乌帕尔建成中巴(中国-巴基斯坦)国际大通道的人流物流重要中转城镇,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塔什米里克乡

  塔什米力克乡位于疏附县城西南,距县城38.4公里,东与阿克陶县巴仁乡毗邻,南与阿克陶县乌依塔格镇相邻,西临盖孜河,北接铁日木乡。总面积333.14平方公里(57万亩),耕地总面积3.7万亩,人均占有1.5亩耕地。是一个以粮、棉、林、牧四大产业为主的农业大乡。    全乡辖村民委员会15个,即喀拉巴什村、拜什巴格村、亚果村、巴什亚果村、毛拉木巴格村、科克其村、库木巴格村、多格拉提村、墩吾斯塘村、约勒吉格代村、喀拉乌斯塘村、阿恰村、诺喀提村、阿依丁库勒村、阿克吾斯塘材,个一个开发区村民小组136,总人口2.5万余人,共5086户。这个乡地处盖孜河冲积扇中上部,海拔1470—1600米。西高东低,坡降最大28/500,一般为15/1000。耕地多为灌淤土,周围被灌淤棕漠土、普通棕漠土和风沙土包围。1998年平均气温9.8℃,无霜期208天。水源除有0.15立方米/秒泉水外,全靠盖孜河河水灌溉,矿藏有岩盐、石膏。    塔什米力克乡以粮、棉、林、牧四大产业为主,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辅,由于有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瓜果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塔什米力克乡所产的瓜果味道香甜可口,尤其是“木亚格杏”,称得上是“杏中之王”,其鲜杏“肉厚皮薄,水分充足,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杏中极品。晒干后制成杏干,可以补脑提神,延年益寿。目前全乡共有杏树面积3.4万亩,杏树520000株,每年产量可达1万吨,大部分都销往乌鲁木齐、昌吉、库尔勒及内地等地。    由于塔什米力克乡耕地面积少而人口多,有丰富的富余劳动力,塔什米力克乡现已经成立了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每年都向外输送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组织人员出去闯市场、开眼界、长知识、做贡献,实现劳动力的良性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塔什米力克乡矿产资源丰富,有盐矿,石膏矿等矿物质,品点高,均有较高开采价。塔什米力克乡对外进行招商引资,热烈欢迎广大投资商来塔什米力克乡考察投资,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为你们的到来服务。   ".  

铁日木乡

  铁日木乡东靠阿克陶县,西接乌 帕尔乡,南连塔什米里克乡,北临布拉克苏乡·东西最长11公里,南北最宽ll公里,总面积93.6平方公里。乡政府与县城的直线距离27公里。乡地处盖孜河冲积扇中部,海拔1470米。两边是砾-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土壤主要是灌淤土和棕漠土,有机质含量很低。多年平均气温11.3℃,无霜期208天。水源有益孜河。    民族人全乡共计910户、4499人,男2297人、女2202人,城镇人口占2.76%,农村人口占97.25;维吾尔族4395人、汉族89人、柯尔克孜族15人。    行政区划全乡辖村民委员会4个,即尤勒滚布格拉村、托万克铁日木村、尤喀克铁日本村、托特库勒村,村民 小组22个。      ".  

布拉克苏乡

  布拉克苏乡位于疏附县南部,距县城13.5公里,辖16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7.1万亩。该乡地势平坦,靠近盖孜河,河水、泉水资源丰富,是一个以大畜养殖育肥为主,农、林、牧多元发展的农业大乡。    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稳定粮、棉面积,主攻单产,突出发展以良种牛养殖和优质西瓜种植为重点的特色产业,鼓励发展以家禽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农民收入显著增加。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6332.2万元,人均纯收入1280元;小麦总产12.24万吨,棉花总产1340吨;定植林果2.4万亩,种植西瓜6000亩、苜蓿9000亩、青贮玉米10000亩;年末牲畜存栏9.25万头(只),其中,牛存栏2.4万头、羊5.61万只;家禽养殖土鸡7万只,鸽子7万羽。目前全乡建有专业养殖村5个,牲畜养殖、育肥大户100户,养殖专业户687户,百吨产肉村8个,十吨产肉户25户,农区畜牧业蓬勃发展。    今后,布拉克苏乡将把发展大畜养殖育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支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通过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和庭院经济,以经济的多元化促进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加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步伐。   ".  

萨依巴格乡

  萨依巴格乡位于县城南郊,东靠疏勒县,西抵乌帕尔乡、站敏乡,南隔盖孜河与布们克苏乡相望,北与站敏乡、吾库萨克乡接壤,314国道横穿我乡。东西最长27公里,南北最宽12.5公里,总面积210.26平方公里。乡政府与县城的直线距离3.5公里。乡辖村民委员会16个,计有皮拉勒村、肖古孜村、尤喀克喀帕村、托盖萨克村、阔勒其村、库普色额村、硝尔村、哈萨克拉地、尤喀克恰热克村、科克其村、阿克提其村、伊木来木其村、古勒曲曼村、托万克霍伊拉村、曲云其里斯村、帕夏西村、萨依巴格村、阿亚克恰日克村、阿亚克恰帕村,有村小组92个,总户数4448户,5266名劳动力。农业产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2002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90元。乡地处克孜勒河和盖孜河冲积扇中、下部及扇缘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坡降为6.2/1000,农区海拔1300一1400米之间。土壤中灌淤土面积占总面积46.43%,草甸土面积占17.93%,潮土面积占16.52%,棕漠土、风沙土、沼泽土、盐土面积共占19.12%。水源除古勒曲曼等村用盖孜河水灌溉外,其余全靠克孜勒河引水。    建置沿革1953年从托克扎克区析置为区,1955年撤销,1959年又调整建立为县园艺场(也称副食品基地),1960年改称萨依巴格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萨依巴格乡。    经济 年,全乡总收入4997.5万元,比上减少4.6%。农业年末耕地面积51269亩,总产粮食1501.7万公斤,比上年增长0.7%,单产292.9公斤;棉花29100亩,总产209.9万公斤,单产72.1公斤;油料总产2.02万公斤,比上年减少58.9%;牲畜存栏总头数58049头(只),比上年增长3.5%。    文教卫生体育 2000年,有中学1所、小学18所,教职员工305人,学生6628人。乡有医院、文化站、村有图书室、体育场、文娱活动室。全乡有医务人员39人,其中医生18人。护士13人,病床30张。      ".  

站敏乡

  站敏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5.8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总面积221.07平方公里,全乡有19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4606户人,总人口21305人;其中男10985名,女10320名, 6083名劳动力,其中男劳力2981人,女劳力3102人;总耕地面积9.8万亩,其中农业耕地面积4.6万亩,可开荒地1.2万亩。2002年全乡人均纯收入为1125元。    建置沿革1953年从托克扎克区析置为站敏区。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乡。 站敏乡地处盖孜河的上游,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以粮、棉、畜牧、林果为主的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业大乡,该乡党政一班人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坚持稳粮、减棉、强林、强畜方针,坚持扶优扶强政策,突出特色养殖和特色林果产业,走农、林、畜结合的路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畜牧业以引进黑白花牛和麦盖提羊,并以品种改良为基础,大力扶持养殖大户和专业户,在家禽养殖方面突出“鸽、鸡”的特色养殖,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大户给予支持,如:免去义务工,棚圈改造无偿划给土地、优先解决资金等优惠政策,从而推动全乡畜牧业的发展,目前全乡牲畜存栏数达6万头,在林果业主要依托丰富的光照和距地、县较近的地缘优势,以种植木亚格杏、巴旦木、桃子为主;在招商引资方面,想方设法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尽可能对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投资者落户和子女上学首先解决,经过多方努力,先后建成砖厂、面粉厂、加油站、养鸡厂和土地承包等项目,随着生产结构的调整,我乡第三产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走向劳务市场。乡鼓励只要是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允许经营的都要放开经营,保护非农的合法利益,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大户和个体经营实体,乡大力表彰,让他们真正感到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   ".  

木什乡

  木什乡位于疏附县西北端。东和兰干乡接壤,南隔克孜勒河与站敏乡、乌帕尔乡相望,西北隔克拉塔格、博孜塔格、阿克塔格跟乌恰县、阿图什市相邻。南北最长31公里,东西最宽29公里,总面积692.3平方公里。乡政府与县城直线距离22公里。乡沿克孜勒河流走向,由西向东倾斜,东西坡降7.14/1000,海拔1510、1410米。僻居山间的明尧勒村海拔1750一1700米。土壤除山区外,灌淤土面积只占4.39%,棕漠土面积占45.55%,盐土面积只占0.06%。多年平均气温9.6℃,无霜期210天。水源为克孜勒河,1998年实分水52528.57万立方米。    民族人口1998年,全乡2454户、12515人,男6397人、女6118人,城镇人口占5.19%、农村人口占94.8%,维吾尔族12236人、汉族85人、柯尔克孜族167人、乌孜别克族27人。    行政区划乡辖村民委员会9个,计有谢热克萨依村、库勒买里斯村、博斯塘村、区普拉特村、尼亚孜阿吾让萨依村、艾斯里木什村、吾斯塘博依村、明尧勒村、英吾斯塘博依村,65个村民小组。    经济1998年,全乡总收入2188.6万元,比上年减少18.95%。农业耕地面积20600亩。粮食总产743.84万公斤,比上年减少14.2%,单产361.1公斤;棉花14.5万亩,总产79.39万公斤,比上年减少9.6%;油料总产25.8万公斤,比上年减少25.7%;牲畜存栏总头数42046头(只),比上年增长2.8%,人均3。5头(只)。    文教卫生体育 年,有中学1所、小学8所,教职员工154人,学生3647人。乡有医院,村有保健站,共有医务人员18人,其中医生7人、护士4人,病床20张。乡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村有图书室、体育场、文娱活动室。    人民生活 年人均纯收入 元,在全县名列前茅,人均粮食 公斤。产业优势位于喀什城郊,盛产水果、蔬菜,可供应城市市场。   ".  

阿瓦提乡

  阿瓦提乡位于疏附县东北部,临近喀什市,距县城32公里,辖19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893人,现有耕地面积47003亩,是一个以特色林果和牲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乡。    近年来,该乡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扩大喀什噶尔石榴、长红枣等特色林果业发展规模,林果产业化优势日益显著。畜牧专业营销组织健全,初步形成了集牲畜养殖,畜产品流通、加工为一体的畜牧产业基地。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76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2元。经济林总面积达2.7万亩,其中:石榴1.5亩,红枣3000亩,红油桃4000亩,林果业人均纯收入605元。牲畜存栏达到10.5万头(只),有养殖专业大户300户,从事活畜运销专业户97户,从事畜产品初级加工的专业户30户,从事饲料购销的专业户达100多户,年购销饲料10000吨以上,活畜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5000头(只),全年进入市场交易的牲畜数达26.6万头(只),畜牧业人均纯收入650元。    今后,阿瓦提乡将继续按照“稳粮、扩园、增畜”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围绕特色林果、畜牧上规模、出效益,进一步扩大林果、畜牧产业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并依托林、畜优势产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重点引进和扶持以果品、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逐步把阿瓦提建设成为立足喀什市、辐射周边地区的特色林果及畜牧生产、销售基地。   ".  

英吾斯坦乡

  英吾斯塘乡东靠阿克喀什乡,西靠浩罕乡,南隔羊达曼河与疏勒县洋达曼乡相望,北接阿瓦提乡。东西最长25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总面积111.21平方公里。乡政府与县城直线距离33公里。乡地处克孜勒河冲积平原,海拔1250米左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多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7天。土壤西沙东盐,地下水位高,盐渍化灾害严重。水源是吐曼河。    建置沿革1953年从阿瓦提区析置为区,1958年成立英吾斯塘人民公社,1975年划归喀什市管辖,1982年又划回疏附县,1984年改称英吾斯塘乡。    行政区划乡辖村民委员会19个,计有裁缝艾日克村、托喀依艾日克村、墩艾日克村、盖孜尼博依村、托喀依村、艾热木巴格村、古恰其艾日克村、英乃喀什村、其且格勒克村、松古拉基村、喀什博依村、墩库勒村、兰干村、吉格代里克村、阿瓦提艾日克村、阿热买里村、英艾日克村、吾斯曼吐孜村、巴扎村,村民小组138个。    文教卫生体育 年,有中学2所、小学15所,教职员工239人,学生6466人。乡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医院。村有文娱活动室、电视室、图书室、体育场、保健站,全乡有医务人员31人,其中医生10人、护士12人,床位50张。   ".  

阿克喀什乡

  阿克喀什乡位于疏附县东北端,东南隔克孜勒河与伽师县毗邻,西靠英吾斯塘、伯什克然木乡,北和阿图什市接壤,东西最长25公里,南北最宽16公里,总面积266平方公里。乡政府与县直线距离48公里。乡地处克孜勒河冲积平原,海拔1250米左右,地下水位埋藏在3米以内。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12.3℃,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9.5℃,无霜期221天。土壤以盐土、潮土为主。水源有吐曼河和泉水,流量稳定。    建置沿革新中国成立初隶属阿瓦提区,1953年划归英吾斯塘区,1984年从英吾斯塘人民公社东北角的5个村庄析置为阿克喀什乡。    民族人口 1998年,全乡共计1800户、9007人,其中男4683人、女4324人,城镇人口254人、2.82%、农村人口占98.29%,维吾尔族9007人。    行政区划乡辖村民委员会6个,计有库勒村、库木买村、阿克喀什村、墩艾日克村、阿克艾日克村、西克尔巴格村,村民小组44个。    资源乡境90%的面积为荒地,普遍分布着洪积渗透很差的壤粘土层,地下水经流分畅,在极端干热气候条件下,表层形成氯化物的盐壳,当地群众广为食用。1998年全乡总收入2002.6万元,比上年增长9.5%。农业耕地面积1.7万亩。粮食总产量613.84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5%,单产361.1公斤;棉花1.18万亩,总产88.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8.5%,单产75.3公斤;油料总产5.3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1%;牲畜总头数34555头(只),比上年增长2.5%。    交通邮电 年,有农用汽车15辆、大小型拖拉机105台、大中型拖车9辆、小型拖车66辆、加工机械20台。乡有邮电所,村有简易公路,交通、邮电畅通。    文教卫生体育 年,有中学1所、小学5所,教职员工120人,学生2037人。乡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医院,村有图书室、体育场、文娱活动室、电视室和保健站。全乡有医务人员11人,其中医生4人、护士8人,病床6张。    人民生活 年,人均纯收入1125.1元,人均粮食619公斤。   ".  


乌帕尔乡特产大全




乌帕尔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