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南力克镇距离县城45公里,310省道横穿该镇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7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总人口2.2万人。下辖22个行政村,1个林场,17个站所社,1所中学,9所小学、110个村民小组。罕南力克镇古为重镇,历史悠久,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南疆最大的集贸市场就在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展较快。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元。
近年来,该镇在疏勒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依靠南疆最大的商贸市场集散地的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罕南力克系列西甜瓜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推动小城镇建设,搞活第三产业,合理调动劳动力转移,使全镇社会经济快得到了速发展。目前,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31000亩,林果业面积已达13000亩。牲畜存栏达17800头(只),西甜瓜种植面积达8000亩,预计年底人均纯收入实现1650元。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该镇将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品牌优势,把双膜瓜和林果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重点把罕南力克系列西甜瓜作为主栽品种,以此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2万人 | 75.8平方公里 | 653122101 | 844000 | 0998 | 查看 罕南力克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疏勒镇 |
疏勒镇地处疏勒县城郊,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4公里,全镇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80亩,人口28397人,共辖3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委会。该镇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享有蔬菜镇的美誉。毗邻城区,商业网点林立,已初具规模的交易市场有3处,商贸经济繁荣。2003年全镇人均收入达到2028.98元。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和近临城郊的地缘优势,以做大做强近郊农业为主导产业,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力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产品等,除满足城区供应外,还源源不断地向喀什、周边县城输送,带动了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蔬菜为主、二三产业并重的多元化发展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面对新的形势,该镇决心以正在建设的集科技示范、良种育苗和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型千亩林果基地为契机,以开展“农家乐”旅游服务为目标,大力发展城郊旅游业,使之尽快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 |
罕南力克镇 |
罕南力克镇距离县城45公里,310省道横穿该镇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7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总人口2.2万人。下辖22个行政村,1个林场,17个站所社,1所中学,9所小学、110个村民小组。罕南力克镇古为重镇,历史悠久,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南疆最大的集贸市场就在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展较快。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元。 近年来,该镇在疏勒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依靠南疆最大的商贸市场集散地的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罕南力克系列西甜瓜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推动小城镇建设,搞活第三产业,合理调动劳动力转移,使全镇社会经济快得到了速发展。目前,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31000亩,林果业面积已达13000亩。牲畜存栏达17800头(只),西甜瓜种植面积达8000亩,预计年底人均纯收入实现1650元。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该镇将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品牌优势,把双膜瓜和林果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重点把罕南力克系列西甜瓜作为主栽品种,以此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
牙甫泉镇 |
疏勒县牙甫泉镇位于县城东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7公里,全镇总面积17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500亩,辖21个行政村,1个农场,111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5473人。该镇交通十分便利,除315国道穿境而过外。驰名全疆的牙甫泉小刀可与英吉沙小刀相媲美。 牙甫泉镇是疏勒县重要粮棉产地之一,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11915吨,棉花2607吨,牲畜年末存栏64113头(只),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314.6万元,人均纯收入1464.93元。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该镇决心以更大的气魄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做大做强林果业、畜牧业,形成集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路子。紧紧抓住国家把该镇列为100个重点建设小城镇之一,自治区列为25个小城镇建设示范点之一的历史机遇,依托地缘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促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商业贸易为重点的集散地。2004年,该镇力争实现人均纯收入1650元,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 |
巴仁乡 |
疏勒县巴仁乡地处城郊结合部,全乡占地面积10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总人口2.7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7%。全乡有15个行政村,2个农场,10个站所社,2所中学,9所小学。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境内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11892吨,棉花1800吨,农业总产值达到6707.5万元,年末牲畜存栏53000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63元。 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把发展城郊农业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种植反季节蔬菜,不断引进名、优、特、稀蔬菜品种,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奶牛养殖为主的城郊畜牧业,在政策、资金、土地、技术上给予扶持和优惠,使该乡迅速成为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畜牧养殖业兼顾的典型城郊农业乡。 2004年,该乡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扶持设施农业专业村,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目标,以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瓜果为主攻方向,按照“突出特色、壮大规模、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的原则,着重在壮大规模、提高效益上狠下功夫。2004年人均收入可望达到1975元。 ". |
洋大曼乡 |
疏勒县洋曼乡位于县城东南部,全乡总面积94.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4.2成为,其中耕地面积4.3万亩,辖16个行政村,2个农场,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81人。目前,全乡社会稳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该乡地处克孜河流域,水利资源丰富,设施完善,土壤条件好,是疏勒县的粮棉主产区。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全面推行“多熟制”的栽培模式,林果业和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收入达5599.76万元,牲畜年末存栏58705头(只),人均纯收入达1937.59元,较2002年增加213.44元,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该乡围绕“稳粮、优棉、兴牧、扩园”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名、优、特、稀”以及“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改善和提高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04年人均纯收入实现2100元。 ". |
亚曼牙乡 |
疏勒县辖乡。1958年属羊大曼公社,1984年析设亚曼亚乡。位于县城东,距县城42公里。面积119.7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维吾尔、汉两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9.6%。乌(鲁木齐)伽(师)公路过境。克孜勒河从境内流过。辖色格孜勒克、阿亚克色格孜勒克、协开尔巴格、温塔什、阿亚克盖米桑、尤喀克盖米桑、喀拉吉勒尕、麻扎墩、喀勒塔皮拉勒、哈达提克、阿亚克科克其、尤喀克科克其、麻扎、苏吾汗安拉、巴依托喀依15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畜牧业牧养牛、羊、马、驴等。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粮油加工、建筑等。. |
巴合齐乡 |
疏勒县辖乡。1965年由城区四、五公社及塔孜洪一公社合并组建巴合齐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南,距县城13.5 公里。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1.9万,有维吾尔、汉两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9.6%。辖斯日勒玛、尤喀克斯日勒玛、吐格其、罕库木、巴合齐、巴什布其、亚尕其喀勒克、阿克美其特、托帕克拉、阿亚克布其、依格孜艾日克、也扎巴格、喀克其、美其特阿勒迪14个村委会。境内有沼泽、苇塘、泉眼等。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畜牧业牧养牛、羊、马、驴等。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粮棉油加工、建筑等。. |
塔孜洪乡 |
塔孜洪乡位于疏勒县东南部,离县城16公里,境内315国道纵贯南北,310省道横穿东西,交通便捷。全乡辖20个行政村,1个农场,110个村民小组。全乡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196亩,总人口26600人,总户数6218户,其中农业人口24655人。境内地势平坦,水利条件较好。2001年被喀什地委命名“六好乡镇党委”。 塔孜洪乡属农业大乡,机械化耕作程度较高,全乡90%的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主要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为主。该乡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乡办企事业涉及面粉加工、皮革加工、生铁铸造、基建施工和轧花、榨油、冰糖加工等多种行业。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11924万吨,棉花2302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350.6万元,牲畜年末存栏63900头(只),人均纯收入达1339元。 面对新的形势,该乡坚持走“稳粮棉、促林果、上畜牧”的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好林果业和畜牧业。种植业继续按照稳粮增棉、提高单产、大力推广多熟制栽培模式的思路,发展“四熟制”。林果业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走建园式发展之路,不断加强园艺管理。畜牧业上重点抓好大畜养殖的基础设施,提高大畜和优良品种的总量和比重,积极鼓励有条件、有技术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扩大收入,力争到2004年底实现人均纯收入1550元,使全乡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 |
英尔力克乡 |
英尔力克乡位于新疆疏勒县城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6公里,辖18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4055户,总人口20532人,全乡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524亩;其中,小麦2100亩,玉米612亩,棉花18265亩,双膜瓜2989亩,温室大棚184亩,陆地甜瓜677亩,苜蓿4328亩,油菜30亩。全乡共有站所社14个,中学2所,小学7所;乡党委1个,党支部32个,党小组89个,党员781名,其中农民党员601名,“三老人员”共有107名。目前已有5个村党支部、1个站所和1所学校被县委分别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群众满意的站所”和“五好”学校党支部。乡机关干部31名,其中女干部4名,少数民族干部16名。站所社干部职工122名,学校教职工166名,在校学生4574名。 目前,我乡以加强乡党委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抓不懈工作机制,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了“两项制度”和“十户联防”等各项维稳措施,全乡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全乡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目前已形成粮食、棉花、林果、畜牧、设施农业(温室)等五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优势。是疏勒县粮食、棉花、林果、畜牧、设施农业(温室)主产区。 ". |
库木西力克乡 |
疏勒县辖乡。民国34年(1945)为南罕爱力克乡。1958年属罕南力克公社,1964年析建库木西力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35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9万,有维吾尔、汉两个民族,绝大部分为维吾尔族。辖色日克阿塔木、再艾日克、喀结克、 拍先拜巴扎、喀拉墩、贝希塔木、阿亚克浪喀勒克、尤喀克浪喀勒克、吾其、亚克什拉克、拍昆霍伊拉、托万昆、麦盖提、库尔干、库木西力克、克孜勒尤勒滚、托万艾日克、吉勒尕、帕合特勒克、明勒克艾日克、莫达依21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畜牧业牧养牛、羊、马、驴等。乡镇企业有农具修理、粮棉油加工、建筑、运输等。. |
塔合其乡 |
新疆疏勒县塔合其乡,辖5个村委会:阿尔文德尔文村、古努恩布呼村、祖鲁门苏勒村、浩尧尔莫敦村、赛尔恩莫敦村。 |
艾尔木东乡 |
疏勒县辖乡。1965年成立艾尔木东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35公里。面积174.6平方公里,人口1.1万,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5.7%,柯尔克孜族占3.7%。315国道穿境。辖阿亚克艾尔木东、尤喀克艾尔木东、尤喀克英吾斯塘、斯马库木、墩艾日克、喀然丹、索古鲁克、哈尼喀、努开、阿亚克英吾斯塘、柯尔克孜买里11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畜牧业牧养牛、羊、马、驴。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粮油加工等。. |
阿拉力乡 |
疏勒县辖乡。1964年建阿拉力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34公里。面积123.5平方公里,人口1万,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9.6%。辖马木克、海尼且、拉依旦艾日克、阿恰勒、阿热库尔干、英阿依玛克、帕其乔喀、塔尕尔其艾日克、阔纳乔喀9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畜牧业牧养牛、羊、马、驴等。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粮棉油加工等。. |
阿拉甫乡 |
疏勒县阿拉甫乡位于县城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总面积622.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农场,75个村民小组,1所中学,8所小学,总人口16898人,总户数4320户。全乡共有党支部24个,党小组83个,共有党员705名,在校学生4501名。 该乡是典型的农业乡,近年来,该乡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调活二三产业,加快劳务输出增收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粮、棉、畜、林为主的四大产业,特别是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引进了纯种美国安格斯牛,为今后畜牧业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基础。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65万元,人均收入1363元。 面对新的形势,该乡决心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力争到2007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045万元,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0元。 ". |
英阿瓦提乡 |
疏勒县辖乡。1958年属阿拉甫公社,1984年从阿拉甫乡析出设英阿瓦提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46公里。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0.9万,有维吾尔、汉两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9.9%。辖英阿瓦提、安居尔、滚独鲁库木、克什拉克、喀帕、 喀什艾日克、比纳木、喀拉亚、托普恰克艾日克、托普恰克10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畜牧业牧养牛、羊、马、驴等。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粮油加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