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湾镇位于安塞县南部,北依县城,南与宝塔区毗邻,延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全镇辖28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102个村民小组,3490户、16556人(其中农业人口16100人)。总土地面积210.64平方公里,有农耕地39800亩。全镇有机关站所14个,干部职工426人,其中镇政府64人。中小学校25所,教师192名,学生3298名;中心卫生院1个。
近年来,该镇认真实施“菜瓜立业、林果富民、科教强镇”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狠抓特色产业开发,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6410万元,财政收入2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2560元,人均生产粮400公斤。人口自增率控制在了4.2‰以内。1999年,被评为省级小康镇,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一、农村主导产业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棚栽业开发。该镇从1992年起,率先在全县引进推广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累计建成大棚4140座(其中2005年新建700座),弓棚3300座(其中2005年新发展弓棚500座),蔬菜品种由92年的西红柿、黄瓜两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60多个品种,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8000元左右,形成了候沟门、杨家沟、茶坊等12个蔬菜专业村,全镇蔬菜年产值达2800多万元,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草畜业开发。按照“以草定畜,草畜配套”的发展思路,大面积实施人工种草,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和养牛、养鸡等各类特种养殖业。全镇养殖户发展到226户,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1.8万亩,形成了孙家砭、闫塔等10多个专业村。
林果业开发。坚持“庭院起步谋发展,区域开发上规模”的工作思路,共建成高效优质苹果园14000亩,幼园3000亩,涌现出了寨子湾、方塌等8个果业专业村。三大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的80%以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7万人 | 210.64平方公里 | 610603102 | 716000 | 0911 | 查看 沿河湾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真武洞街道 |
真武洞街道位于延安市北部30公里处,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0.7公里,是安塞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地下储藏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地上土地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很适宜“果、菜”的发展,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基础设施完善。全镇辖18个村,9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65户,农业人口13779人,总土地面积214.4平方公里,有耕地104059.8亩。 近年来,真武洞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一道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村主导产业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党的建设,保证了全镇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112万元,较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608万元,较上年增长2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9元,同比增长11.5%元。今年上半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243万元,地方税收完成320万元。 一、粮食生产 以“品种优良化、种植科技化、管理科学化”为重点,狠抓良种选用、适时和科学播种,加大投入,规范种植。二OO五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3750公顷,其中种植粮食作物3677公顷,油料413公顷,蔬菜200公顷,瓜果类60公顷,实现粮食总产7236吨,完成产值1530万元,人均生产粮526公斤。 二、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基础设施较好,条件便利,信息畅通,延(延安)——靖(靖边)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真(真武洞)——招(招安)、徐(徐家沟)——张(张坪)连乡公路,各村、各组四通八达。目前,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自来水,电话、移动、联通通讯覆盖全镇。 三、主导产业开发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农村主导产业的实施意见,牢固树立产业富民的思想,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思路,确立了以棚栽业为龙头,林果业为支柱,草畜业为补充的三大主导产业。. |
砖窑湾镇 |
砖窑湾镇位于安塞县南川中部,宜定公路穿境而过,有耕地17415亩,总土地面积197.7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村,1个居委会,43个村民小组,1770户,6492人,其中农业户1521户,5982人。有17个站所单位,其中有中、小学校7所(村级小学5所),在职教师92人,其中民办教师8人,学生1675人。有镇中心卫生院1所。2004年人均生产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880元,同比增长10.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内。财政收入突破50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3万元。 全镇有党支部13个,其中机关支部6个,农村支部7个,有党员274名,其中女党员35名,预备党员14名,农村党员210名,机关党员73名,25岁以下党员12名,占党员总数4.4%,26岁—35岁党员54名,占党员总数20%,36—45岁党员75名,占党员总数27%,46—54岁党员48名,占党员总数18%,55—59岁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7.4%,60以上党员64名,占党员总数的23%,平均年龄47岁,大专以上党员19名,占党员总数13.5%,初中80名,占党员总数29.2%,小学86名,占党员总数31%,文盲29名,占党员总数11%。 一、主导产业开发 1、棚栽业。坚持“抓创联、树典型,保先进、兴产业,夯基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导群众实行区域化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建大棚385棚,弓棚80棚,推广发展订单农业,引进美人籽、京秀、京优弓棚葡萄102棚,二民、安德烈茄子267棚,玛瓦西红市210棚,东玉葫芦85棚。探索发展大棚鲜桃,反季节水果、花卉种植技术,逐步使棚栽业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目前全镇累计弓棚273棚,大棚1025棚,户均0.8棚,实现千棚乡镇目标。 2、林果业。加快发展果业生产,改变过去只栽不管、品种混杂、管理粗放、质量低、无效益的现状,推广普及“四大”苹果管理技术。自2003年以来落实专人完成老园改造1680亩,品种改良210亩,打破以往没有商品果的先例。今年新建苹果、干果示范园3个,516亩。在果农中形成“赶、超、帮、争、攀、比”的良好氛围。. |
沿河湾镇 |
沿河湾镇位于安塞县南部,北依县城,南与宝塔区毗邻,延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全镇辖28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102个村民小组,3490户、16556人(其中农业人口16100人)。总土地面积210.64平方公里,有农耕地39800亩。全镇有机关站所14个,干部职工426人,其中镇政府64人。中小学校25所,教师192名,学生3298名;中心卫生院1个。 近年来,该镇认真实施“菜瓜立业、林果富民、科教强镇”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狠抓特色产业开发,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04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6410万元,财政收入2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2560元,人均生产粮400公斤。人口自增率控制在了4.2‰以内。1999年,被评为省级小康镇,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一、农村主导产业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棚栽业开发。该镇从1992年起,率先在全县引进推广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累计建成大棚4140座(其中2005年新建700座),弓棚3300座(其中2005年新发展弓棚500座),蔬菜品种由92年的西红柿、黄瓜两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60多个品种,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8000元左右,形成了候沟门、杨家沟、茶坊等12个蔬菜专业村,全镇蔬菜年产值达2800多万元,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草畜业开发。按照“以草定畜,草畜配套”的发展思路,大面积实施人工种草,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和养牛、养鸡等各类特种养殖业。全镇养殖户发展到226户,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1.8万亩,形成了孙家砭、闫塔等10多个专业村。 林果业开发。坚持“庭院起步谋发展,区域开发上规模”的工作思路,共建成高效优质苹果园14000亩,幼园3000亩,涌现出了寨子湾、方塌等8个果业专业村。三大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的80%以上。. |
招安镇 |
招安镇位于杏子川中部,距离县城35公里,辖22个村,120个村民小组,3659户,13748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3人。总土地面积27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35亩。全镇有学校24所,共有师生3346人,其中初级中学1所,在校师生960人,六年制小学3所,在校师1780人。有卫生院1个,卫生室23个。近年来,全镇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1‰左右。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933万元,财政收入9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人均生产粮食415公斤。 一、 主导产业开发 近年来,招安镇在产业开发中,立足实际,提出“主攻林果业,发展草畜业,壮大棚栽业”的产业开发思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棚栽业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镇累计日光温室大棚达到2191棚,弓棚686棚,主要分布在龙石村、李塔村、枣湾村、桥沟村、周石尧村、王沟门村、招安村、白坪村、闫庄村。今年,我镇建成大棚520棚,弓棚310棚,弓棚头茬种植已售完,第二茬种植了大白菜和白萝卜这两种蔬菜。大棚建设进展较快,建棚工作已经完成,有部分大棚已进行了移苗。全镇所有旧棚的清棚工作和育苗工作已经结束,将在10月5日前可全部完成栽植。 (二)草畜业 目前,全镇人工种草面积已达33150亩,通过走“以草养畜,以畜兴牧”的发展路子,重点发展了3个种草养畜区,建成6个养殖专业村,发展较大规模养殖户109户,其中:养牛户26户,存栏480头,养猪户34户,存栏710头,舍养羊子户19户,存栏490只,养鸡户14户,存栏32100只,养兔户6户,存栏260只。 (三)林果业 近年来,全镇共建成果园面积49609亩,其中苹果面积21984亩,集中分布在“两线”和“四区”(“两线”即:沿杏子川公路一线,沿枣贾公路一线;“四区”即:李塔至杨圪堵区域,张新尧至周屯区域,王沟门至岳中庄区域,闫庄至武圪堵区域)。全镇累计完成果树“大改型”面积15000亩,当年完成果品套袋1200万枚。截止目前,全镇人均果园面积3.7亩,其中人均苹果面积1.6亩。2004年,全镇果业总产值850万元,人均果业收入630元。. |
化子坪镇 |
化子坪镇位于安塞县城北40公里处,属于白于山区。镇内交通便利,延靖公路和正在施建的阿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20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133个自然村,3110户,13621人,其中农业人口13213人,总劳动力4952人。总土地面积325.4平方公里,上报耕地面积43245亩,现有林地面积14.3万亩。全镇有机关站所19个,地段医院1所,个体工商业150多家,现有学校25所(其中中学1所),教师161名,在校学生3896名。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党建统领、石油强镇、城镇带动、产业富民、全面提高”为总体发展思路,带领全镇人民励精图治,向经济强镇和产业大镇目标迈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三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全镇现有基本农田39000亩,现存淤地坝30座,实施自来水工程的村有33个,解决了1086户人畜饮水问题,有8个村组,192户,1032人口实施了易地搬迁工程。小城镇建设不断扩展,街道基础设施和环境不断改善,加之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个体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村个体工商业的发展。以棚栽业、草畜业、林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385座,大弓棚200座;现存种草面积28900亩,发展舍饲养殖326户(其中20个羊单位以上的舍饲大户30户),逐步走上以羊为主,鸡、猪、兔、牛等多元化、多畜种发展的路子;享受国家退耕还林钱粮兑现面积115670亩(其中山桃山杏50000余亩)。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5‰以内,人均生产粮450公斤。. |
坪桥镇 |
坪桥镇位于安塞县城北38公里处,东与子长县相邻,南、西、北分别与本县建华、化子坪、王家湾等乡镇接壤,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21.7公里,总面积314平方公里,合470604亩,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100—1530米。 全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86个村民小组,2826户,12257人,农业人口10071人,有学校18所,在校学生2116名,入学率达98%,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全镇年均工农业总产值3600万元左右,财政收入稳定在1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1870元,人均生产粮食331公斤。 一、主导产业开发 1、棚栽业:近年来我镇根据现有立地条件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共发展温室大棚284棚,弓棚200棚,建百棚基地1个,水、电、路、产、供、销有机结合。 2、草畜业:按照“立草为业打基础,饲舍养殖求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畜业。几年来,共发展舍饲养殖户109户,其中养鸡4户,1014只;养猪70户,2800头;养牛17户,156头;羊子存栏342只,基它特种养殖18户,全镇累计种草面积达5.4亩。 3、林果业:坚持“增面积、强管理、求质量、上效益”的原则,全镇近年来,新建果园4950亩,旧园改造2870亩。 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显著 按照“谁的地、谁治理、谁管理、谁受益”的治理原则,在退耕还林,德援项目,山北四期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160000亩。 三、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 本着“山顶农田,坡洼造林、沟底打坝”的综合治理模式,全镇累计基本农田达11350亩(其中2005年新整农田1250亩),有淤地坝36座。 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1、水:全面实施甘露工程,“百村百井,双万工程”,采取上面扶持一点,个人集资一点,集体补助一点的办法,几年来新打水井224眼,深水机井13眼,新建自来水管网工程5外,高抽5处,解决全镇近7000多人的饮水问题。 2、电力、交通:紧抓“三通”机遇,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目标。村民小组通电、通路率达98%。. |
建华镇 |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建华镇位于于距安塞县城北9公里处,总土地面积155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66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2505户、10598人(其中农业户2257户,农业人口9750人)。有党支部21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5个,机关支部6个,有党员563名(农民党员475名,机关党员88名)。有镇属机关站所9个。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4705亩,人工造林面积12.3万亩,退耕还林面积91843亩,种草保留面积25450亩。现有存栏大家畜556头,舍饲养羊13只,生猪存栏2724头,其它家禽2.18万只。全镇各村网络覆盖率达100%,电话入户率达2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5%。人均住房面积22平方米。 [1]建华镇位于安塞县城北9千米处,东径109°21',北纬37°00'。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12839人(2005年),其中农业人口9680人。辖15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此处数据均不含谭家营管委会) 行政代码 610624106:~200仙仁桥村 ~201龙安村 ~202杨桐村 ~203雷家河村 ~204窑湾村 ~205新窑坪村 ~206肖官驿村 ~207寺沟村 ~208新茂台村 ~209蛇沟村 ~210桥坪村 ~211郝家坪村 ~212王龙塌村 ~213畔沟村 ~214园子湾村 ~215谭家营村 ~216瓜地沟村 ~217沐浴村 ~218郭塔村 ~219孟新庄村 ~220高桐村 ~221武家湾村 ~222曹家河村 ~223贺家洼村 ~224张家河村 ~225桃树湾村 ~226西庙沟村 相关资料 附:谭家营管委会位于安塞县北部,延河两岸,东径109°13′,北纬36°59′,距县城20千米。面积150.5平方千米,人口7175人(2005年)。辖12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阿北高速公路、延(安)靖(边)公路过境。 [沿革]1936年2月至l2月,谭家营乡梁坪为0陕北省委、陕北省0的驻地。1945年8月设立安塞县四区谭家营乡,1958年9月改为前进公社,1958年底并入子长县。1961年9月更名安塞县谭家营公社,1983年9月复改乡。1989年底,全乡东靠郝家坪乡仙人桥,南接真武洞镇东营村,西连王窑乡小里坡村, 北交坪桥乡刘渠村,面积163.84平方千米,人口7154人,其中农业人口7024人,辖12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l6个废村。1997年,面积163.8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谭家营、瓜地沟、龙安、沐浴、郭家塌、孟新庄、高桐沟、桃树湾、张家河、西庙沟、武家湾、贺家瓜、曹家河13个村委会。 村落(1983年资料,括号里为自然村,分号后为废村):谭家营(谭家营、张家沟、房滩、二道河、梁家坪;中嘴山、米家园子、新坪崾岭、崖窑台),孟新庄(孟新庄、孟家洼、吴家圪堵、夏家湾、贾家峁子、沐浴塌;酸刺湾),淋浴(沐浴、拓桥玉、上崾峻、乔家窑;崖窑湾),龙安(龙安、黄河石岸),郭家塌(郭家塌、兔窝、九渠湾;黄家湾),瓜地沟(瓜地沟、太黄塌),贺家洼(贺家洼、马河庄、塌坪湾、野家山、玉家河),武家湾(武家湾、佛道崾蛤、红柳湾、狐尾巴嘴、梁山、河庄湾、梁山渠;西山、阳安、中峁、杏树嘴、铁匠湾、寨子),曹家河(曹家河、野家沟、榆树盖、干沟壕、元峁湾、梁家河;狗头峁),西庙沟(西庙沟、榆树湾、杏树沟、杏子沟、刘家沟、大佛寺),桃树湾(桃树湾、井阳湾、阳山台、张家河;刘庄),高桐沟(高桐沟、吴家新庄、哈巴沟;王家坡)。 附:郝家坪乡位于安塞县中部偏东北,延河上游支流的小沟河北岸,距县城直线距离16千米。延(安)子(长)公路过境。1937年9月设安塞县五区郝家坪乡,l949年2月调整为四区郝家坪乡。1958年9月改为明星公社,年底并入子长县。1961年9月更名安塞县郝家坪公社,1983年9月改乡。1989年底,全乡东起延安市张坪乡南塌村,南到真武洞镇庙湾村,西连谭家营乡郭塌村,北靠坪桥乡林家河,面积l49.49平方千米,人口8380人,其中农业人口8271人,辖14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1个废村。1997年,面积149.5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郝家坪、桥坪、仙人桥、新窑坪、肖官驿、园子湾、新茂台、寺沟、畔沟、三龙塌、蛇沟、窑湾、雷家河、杨桐14个村委会。 附 村落(1983年资料,括号里为自然村,分号后为废村):郝家坪(郝家坪、小塌子、阳湾、鹰嘴沟),桥坪(桥坪、孟家塌、石家安),蛇沟(前蛇沟、中蛇沟、后蛇沟、曹家湾、窑寨塌),窑湾(窑湾、黄柏刺湾、桑林湾),杨桐(杨桐、俞家沟、陈家砭、自家安、雷家河、拓新庄;高家砭),仙人桥(仙人桥、王家窑、土窑峁子、剑华寺、白老庄),园子湾(园子湾、拓家峁子、大野家安、新庄沟),新窑坪(新窑坪、张家山、党家湾、西寺沟、新窑湾、刘庙坪),肖官驿(肖官驿、蔡阳坪、野家砭、赵家沟),寺沟(寺沟、毛庄科、九园沟、拓家洼、窑子沟、柏树墒、寺峁子),新茂台(新茂台、小里沟、太春、马家沟、唐家河、湫沟、杨台),畔沟(畔沟、孙里沟、大里沟),王龙塌(王龙塌、庙峁子、王家洼、薛家沟、西塌沟、陈家窑子、榆树安、拓家山、小南沟)。 |
高桥镇 |
高桥镇位于安塞县城南,座落在延老公路25公里处,毗邻本县砖尧湾、沿河湾、招安、楼坪四镇,东与宝塔区枣园乡接壤,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全乡辖12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1425户,7446人。总占地面积122.9平方公里。全乡有林地8.7万亩,常用耕地1.2万亩。 全乡村村通电,51个村民小组村村通公路,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一期流域治理内的穿山公路,高沿联乡公路,延老公路。将高桥乡紧紧联系起来,交通比较便利。全乡12个村有6个村安装遥控电话,移动、联通通讯覆盖全乡。 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积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始终按照“主攻棚栽业、壮大林果业、发展草蓄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将全乡12个村划分为两大产业带,由楼坪等5个川道村为主的8个沿村组成棚栽业产业带,由高兴庄等四个拐沟村组成林果业产业带,这两大产业带的建立,使全乡户户都有了稳固的致富产业。截至目前,累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136棚,户均达到1.5棚,其中专业村中的专业户户均达到3棚以上,棚均产值突破7000元;累计发展各种经济林果1.5万亩,人均达到2亩,其中专业村中的专业户,人均达到5亩以上,亩产值在250万元以上,2004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2181元。 面对目前所取得的成就,高桥乡党委、政府,-远瞩,制定了今后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力争在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实现户均2棚菜,人均5亩果,人均3只羊的目标,达到“科技兴乡、产业富民”的目标。. |
镰刀湾镇 |
镰刀湾镇位于安塞北部,地处志丹、靖边、安塞三县交界处,辖13个村,69个村民小组,2089户,9660人(其中农业户口9513人)。 该乡土地资源广阔,地下石油储蓄量丰富。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镰刀湾乡党委、乡政府带领全乡人民顺应改革要求,发展农村经济,形成了财政收入靠石油、农民增收靠棚栽业、草畜业、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可喜局面。2004年,乡级财政收入达到了2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累计建成日光温棚310座,人工种草30000亩,发展舍饲养羊10000只,发展经济林果10000 亩,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一)基础设施建设 1、规划新修和改造8个扶贫村开发重点村125公里村级公路,努力提高公路等级水平,使乡村一级公路沙石化。 2、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解决全乡贫困人口6555人的饮水困难,完成8个开发重点村的6处(其中机井4口)人饮工程,彻底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 3、十年内因为8个行政村,新建淤地坝8个,可新增地预计920亩,以确保贫困人口粮食增产增收。 组织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在现有的林果面积基础上,再发展2000亩,新建“双杏”基地7000亩。抓住退耕还林(草)的大好机遇牢固确立“立草为业、以草兴牧、以牧富民”的思想。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种草放牧习惯,实行科学种草、科学养殖。大力培育和发展牧草业,发展舍饲养羊15000只。与此同时,根据我乡土地资源广阔,地下石油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本乡实际情况,结合三大主导产业开发、小城镇建设,新建一个集贸市场,改造和硬化镰刀湾街道。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综合功能。欢迎社会各界到我乡投资办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