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乡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华北与东北的经济走廊之上,属东北部季风暖温带湿润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两山乡隶属河北省昌黎县,位于城关东北部、南与城关相连,东北与抚宁接壤,西倚碣石山,地处华北与东北咽喉要道。便利的海、陆、空运输,形成立体化交通网,两山乡境内设有独立的电信分局,由华北京津电网及秦皇岛电场供电,电力充足,两山乡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齐全。抚昌黄公路,205国道贯穿其中,把黄金海岸、北戴河、山海关连成一体,京山铁路擦肩而过,距秦皇岛港仅43公里,距山海关机场60公里。全乡行政区域面积50.4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人口20647人,耕地面积255.38亩,北部环山为半山区,南部为半山区、平原区,两山乡是久负盛名的花果之乡,主要果品有桃、苹果、京白梨、蜜梨、板栗等各种干鲜水果。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乡党员群众的齐心努力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我县“五带兴县、八业立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积极实施“2311”战略,即建立发展“两个园区”即沿205国道的工业园区,沿抚昌黄公路的工贸小区,发展“三条特色果品带”,一沿部山区干果节水型生态种植带;二沿205线的酒葡萄种植带;三沿抚昌黄公路的食用鲜果带,发展畜禽养殖和花岗岩产业。乡党委、政府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乡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总收入53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7.6%。
今后,两山乡将进一步实施“经济强乡、农业富乡、商业活乡”的发展战略。依托两个园区为载体,扩大招商引资,重点放在储备项目和续建项目上,深挖潜力,全力打造软、硬环境,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的服务。积极开发商贸小区,充分发挥果品生产基地优势,抓好果品产业招商,引进果品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深入挖掘项目的潜在资源;推动民营经济快速提升,激活民资、民智、向二、三产业转移,拉动小区经济快速发展。
依托商贸小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结合商贸小区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政治、经济、文化、商贸融为一体的小城镇,用城市的发展理念打造出精品。.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06万人 | 50.46平方公里 | 130322206 | 066600 | 0335 | 查看 两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昌黎镇 |
昌黎镇位于碣石山南麓,镇域面积3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94亩。人均0.61亩,总户数38248户,总人口89102,市民65527人,农民23575人,党委下辖53个党支部,党员2470名,下辖三个工委、办事处,9个行政村和23个居委会,是昌黎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是秦市唯一的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河北省重点小城镇,也是全国唯一的城关镇改革试点镇。是一个历史名镇、文化名镇、商业名镇,素有“花果之乡”、“小天津”的美称。 昌黎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段,地处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是渤海湾一颗耀眼的明珠。昌黎西临北京、天津、唐山,东邻秦皇岛、沈阳、大连。是连通华北、东北重要的经贸集散地。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交通便捷。镇域内205国道横跨东西,京哈铁路贯穿全境,境内北临京沈高速公路并有引路,南距京唐港80公里,距山海关机场45公里。昌黎火车站、汽车站座落在镇区中心,并辐射乐亭、抚宁、卢龙三县,镇区内27部公交车投入运行,开通了5条线路,覆盖全镇主要干道。 2、通讯发达。镇域内有邮政局、电信局,装机总容量为31500门,程控电话与全国联网,同时办理无线呼、电传、国内国际电话直拨等多项业务。 3、能源充足。镇域内有小型水库三座,常年蓄水227万立方米,境内电力设施完备,投资600万元的11.5万伏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有充足的电量供应。 4、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名胜古迹繁多,建于辽金时期的源影寺古塔,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朝时期为祭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而设立的韩文公祠、建于辽代的水岩寺,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名山碣石山更是闻名遐尔;镇域文化以“三歌”(地秧歌、吹歌、民歌)闻名全国。 5、科技发展迅猛。依托镇域内拥有省级科研单位——省果树研究所、省级本科大学——省职业技术师范学院、3所中等专业学校——昌黎师范学校、昌黎卫校、职业学校及28所中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有200多名教授,1868名讲师,初步构筑了科技创新体系框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5%以上。. |
靖安镇 |
靖安镇位于昌黎西南,滦河东岸,北接朱各庄镇,南临新集镇,东部与安山镇接壤,耕地面积90.2平方公里,人口4.2万,其中回族人口800多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镇。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镇经济及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692万元,人均生活水平达到3260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该镇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确立了以农富镇、以工强镇的发展战略,加快了民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以顶大食品公司和安丰钢铁公司为龙头的6个工业园区,构筑了以食品、钢铁、网袋加工三大优势产业。民营企业发展到428家,年创产值8.5亿元,利税3000多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了马芳营旱黄瓜等设施农业,旱黄瓜面积达1.2万亩,年产值5000多万元,在其带动下,近年来大力发展了棚式林果及新特蔬菜,品种达数十种。全镇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3万亩,形成了棚式林果,无公害韭菜、马芳营旱黄瓜并驾齐驱的局面,得到国家和地方多项荣誉和质量认证,成为全省五大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畜禽养殖业得到稳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靖安南北村为主的肉牛加工业逐渐发达,产品远销津、京及周边等地,成为又一立镇产业。该镇正由一个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迈步。. |
安山镇 |
安山镇位于秦皇岛市西60公里处,为东北、华北的咽喉要道,京秦公路(205国道)、京山铁路纵贯全境,设有九龙山客、货运站和汽车站,邻近京、津、沈、唐、秦大中城市,距秦码头60公里,天津港180公里,山海关机场65公里,同时,镇域内新增连村公路4条,贯穿了全镇几乎所有的村庄。全镇总面积81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全镇现有耕地9.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其中,由白薯淀粉精制而成的粉丝是出口韩国、东南亚的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全镇现有各类企业893家,产品结构主要可分为三大系列:一是麦芽加工业,二是以粉丝、面粉、挂面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三是以水泥、红砖为主的建材业。2005年新上百万元以上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2946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9290万元。已竣工投产的项目3个,已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我们紧紧依托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倾全镇之力,不断优化镇域内投资的软硬环境。我们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企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镇镇域内的优惠政策,对以各种形式来我镇投资办厂的企业或个人,均以一定程度的优惠让利于对方。我们不断加大我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工业小区建设更是成效显著,并被省乡镇企业局评为“河北省乡镇工贸示范区”。 我镇的“两个载体、五个园区”的典型示范发展格局日渐壮大,区域比较优势日趋明显:以小城镇和工贸小区为载体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区;以“方园公司”为中心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以白庄为中心的蛋鸡养殖示范园区;以徐新庄为中心的奶牛养殖示范园区;以王各庄、牛各庄为中心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在镇域发展中,我们立足现实,自我加压,形成了“以工兴镇、工农共进、抢抓项目,拉动全局”的发展思路。 到目前,我镇民营企业总数达1090个,粉丝企业总数达到436家,其中年产1000吨以上的企业34家。企业品牌意识和规模效应逐渐增强,“田利”、“三才”等品牌在全国内知名度逐年上升;“大井”、“淳昌”等厂,粉丝年实现出口创汇额均在40万美元以上;我镇粉丝与龙家店镇联成一体,安龙经济区内的粉丝的价格成为全国粉丝行业的指导价。. |
龙家店镇 |
龙家店镇位于昌黎县城西10公里处,总面积83.4平方公里,总耕地8.7万亩,辖44个行政村,人口4.3万人,京山铁路和205国道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几年来,龙家店镇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使全镇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1.7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800万元。 该镇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把玉米淀粉有限公司、神腾食品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确定为全镇的龙头企业,以龙头带龙身活龙尾的方式,改、扩、筹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展生产力,实现产值增加。到目前全镇已有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1家,年产值5.1亿元,其中超亿元1家,超5000万元2家,500万元以上的42家,年产值3.5亿元。为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镇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该镇兴建1080亩的工业园区,建立小区入住制度,并建立出台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奖励及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向小区集中,园区内现已入驻企业107家,从业人数7800人,现已形成玉米淀粉加工业,甘薯粉丝加工业、小麦面粉加工业、建材加工业、大麦麦芽加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同时把发展高效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确定为农业的两大主导产业,发展高效种植区5个。为变劣势为优势,该镇依托现有资源,把沙带作为资源开发,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发展万亩沙地退耕还林的同时,加大扶持沙带村畜牧养殖。 2002年被国家计委列为小城镇经济发展示范镇后,该镇强化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的意识,全面落实小城镇改造规划,已完成7092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新建商住楼40幢,面积19000平方米,修建绿化带1300米,新建城区发展商贸100余家,年创经济效益700多万元。. |
泥井镇 |
泥井镇位于昌黎县城南10公里处,省级公路261线穿境而过,距国道205线和102高速公路仅10公里。全镇辖36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总人口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8万人 泥井镇全境处于我县中部沙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泥井镇党委、政府按照我县“五带兴昌、八业立县”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调结构,农业增效益;上项目,工业图扩张;建城镇,增长求转变;更观念,服务促发展”的经济工作思路,镇域经济获得很大发展。2005年,完成社会总产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8.6%,财政收入278万元,增长35.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6万元,增长170.4%,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93亿元,实现利税1949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5%和8.2%。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0元。 镇域经济以农为主,种植业和养殖业比较发达。2005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总产3.1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3万亩,总产5.35万吨,产值3919万元。2005年末家禽存栏12.6万只,出栏36.5万只;貉、貂、狐等珍稀动物存栏6.3万只,出栏12.6万只,畜禽养殖业总产值达到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7%。 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全镇现有各类企业410家,其中工业企业78家,商业企业222家,其他企业110家。工业经济主要涉及服装、水产、罐头、木材和粮油食品加工等行业。1-5月份,全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118万元,同比增长 9.5%;实现增加值1535万元,同比增长4.7 %;利税468万元,同比增长7.2%。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持续实施三期旧改,先后完成拆迁总长852.9延长米,拆迁面积27854平方米,建成二层以上商住楼房80余栋、18824平方米,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以“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2005年,我镇的先教活动得到了中央和省巡视检查组以及市委-宋长瑞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成庄村作为市级文明生态村,不仅成为全县创建工作的示范村,而且还作为先进单位应邀出席省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会议。. |
大蒲河镇 |
大蒲河镇位于昌黎县东北部,北联抚宁县,南接团林乡,西邻葛条港乡,与旅游胜地黄金海岸接壤。总面积74.5平方公里,海岸线7.5公里,浅海水域面积20万亩,耕地面积4.8万亩。辖26个行政村,人口2.8万。205国道、京山铁路、沿海公路、京沈高速抚昌黄引道均从该镇经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农业资源潜力巨大。 大蒲河镇处碣石山东麓平原,地势平坦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适中,适应各类粮食、蔬菜、果树作物的生长,1994年以来,被省农业开发办列为农业开发重点乡镇,先后进行了2.9万亩土地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农业的耕作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1996年被省农业开发办列为河北省秦皇岛农业开发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园区500亩,为优质林果,杂粮,蔬菜新品种试验基地。粮食高产示范区1万亩。土地规模开发形成一定的模式。 浅海养殖资源丰富。 辖区沿海水域水质好,无污染、风浪小,非常适合浅海养殖业的开发。从1993起,全镇大力发展以扇贝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浅海养殖面积已达7万亩,2005年,实现产值1.4亿元。 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乡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主要行业有:干红葡萄酒行业。拥有田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渤海龙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和欧博葡萄酒业公司三家企业,年生产干红原酒5300吨,主要利用当地优质赤霞珠葡萄品种生产。食品罐头行业。全镇有食品罐头厂21家,生产能力达3.6万吨,实现产值2.1亿元,形成了以甜食玉米为中心的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并带动全县5万余亩甜玉米种植,年产销玉米罐头300余万箱,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半数以上。海产品加工行业。全镇有海产品加工冷冻企业10家,并已初步形成以禄权水产加工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其中部分企业已获得国家出口免检资格,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畜禽养殖业阔步发展。全镇畜禽养殖业实现产值近亿元。 其中禽类养殖形成以“老师傅”蛋鸡为龙头,以常庄、段庄、张庄等村为中心的蛋鸡养殖基地,养殖蛋鸡140多万只,产量2400吨,占全县蛋鸡生产量的90%。珍稀动物存栏达到3.5万只,成为全镇富民产业之一。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随沿海开发、开放深入和镇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新兴小城镇正在崛起,工贸小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成为小城镇的发展的有力依托。. |
新集镇 |
新集镇位于昌黎县西南部。西南部和南部分别与滦南县和乐亭县隔滦河相望,北部、东部与马坨店乡接壤,东南部与荒佃庄乡相接,西北部与靖安镇毗邻。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14.1公里。下辖42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91平方公里,是昌黎县八大乡镇之一。境内交通便利,有昌新公路、刘石公路、安新公路纵横穿过。镇政府所在地——新集村,位于本镇东北部,距昌黎县城21公里。新集镇区由贸易集市起步,成建制到今已有107年的历史,百年来始终是昌黎县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路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目前新集镇镇区内水电等配套设施完善,有完备的医疗、保险、金融、电力、文化等主要社会机构,除常设加工、修理、商贸、农资、餐饮、住宿、洗浴等服务行业外,还设有建材、小商品、蔬菜三个集贸市场,每5天两个集日,集贸辐射半径在30公里以上,各类蔬菜远销京、津、辽、黑等国内各省市并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 全域海拔高度在7——21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类型有潮土、褐土,质地多为轻壤和沙壤,渗水能力强、水净化能力高。桥灌木品种较多,以杨树为最。防风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强。新集镇地处滦河岸边,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崖上东沟、崖上西沟、亮子沟等大小沟渠纵横交错,防止了内涝的发生。水文、土地、交通、集贸、农副产品、劳动力、污染净化能力等七个方面都十分有利于发展工业,这对于新集镇的工业发展有着绝对良好的先决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集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镇,全镇总人口为32651人,其中农业人口30842人。近几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很快,开发两条经济带,壮大了五个工业园区,形成了特色无公害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多渠道发展的新型模式。特色农副产品有吴家坨村为中心的油桃、草莓,大周庄村为中心的胡萝卜,西新庄村为中心的西葫芦以及甘兰、芹菜、黄瓜等各类无公害蔬菜。马踏店村是全国有名的珍希动物养殖基地,近几年来在犬类饲养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农村的前列。 面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新形势,结合自身的优势,立足建设国内一流的农村工业园区,新集镇人民政府在2003年编制了《新集镇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将镇区内的黄金地段规划为园区用地,并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设施,现以完全得到落实。新集人将以饱满热情恭候每一位投资商的到来,期待着与您共同携手建设美好的家园!. |
刘台庄镇 |
刘台庄镇位于昌黎县城南19.8km处,东邻渤海,为昌黎县城南的中心镇、商品集散地。该镇辖26个行政村,镇域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802亩,现有人口23001人,总户数7641户。镇区内有青乐公路、刘石公路和沿海公路,全镇交通便利。 刘台庄镇依据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确立了“三区强镇,五业富民”的发展构想,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及工农业园区建设,推动镇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农业生产概况 刘台庄镇是农业生产大镇,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蔬菜面积为629亩,年产量1819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该镇林果业、畜禽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林果面积为10000亩,其中5000亩被市、县确认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年产鲜果9000吨。2002年,刘台庄镇为镇域果品统一注册了“金海”商标,并于2002年、200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鲜桃品尝会。畜禽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刘台镇另一大支柱产业,现有户外养殖场102个,存栏貉、貂、狐等珍稀动物691390只,猪18458头,牛1798头,羊4033只,鸡113710只,年创产值25803.1万元。 工业生产概况 刘台庄镇本着“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思想,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形成了木材加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大型企业有沿海木业公司、刘台庄镇木器厂等。到2005年底,全镇共有272家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888人。 小城镇建设概况 刘台庄镇自2001年进行小城镇建设,到2005年底,共拆迁土地面积8333平方米,完成建筑面积7716平方米。 到2005年底,刘台庄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911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63万元,增加产值1130万元,实现利润246万元,税金33万元。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引进内外资6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89万元。. |
茹荷镇 |
茹荷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但由于土壤地质气候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比较落后,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发展了各种特色农业产业,建立了西部特色果品蔬菜地, 滦河沿岸的速生杨基地、东部畜牧业养殖基地、浅海海产品养殖基地。 茹荷镇珍希动物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该镇紧紧抓住珍希动物养殖利润看好的契机,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狐、貉、貂为主的珍希动物养殖业,到目前为止狐存栏66440只、貉存栏76860只、貂存栏20070只,以此同时,积极引进彩狐、白貉等新品种,不断向多元化、规模化养殖发展。 茹荷镇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该镇有十余公里的海岸线和悠久的海洋捕捞史,现有大小机动船只800余艘, 从业人数达6000余人,年捕捞海产品产量4900吨左右,海产品主要有海蟹,对虾和各种鱼类,海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东三省以及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其次稳定海洋捕捞资源基础上,大力发展海水和滩涂养殖业,现已有浅海养殖4.5万亩,主要从事筏式扇贝养殖业,滩涂养殖以海参、车虾(基围虾),河豚鱼为主,并且向着多元化养殖发展,现有网箱养殖河豚和海参、海蜇、蛤蜊养殖等。到目前海参养殖面积达到4千亩。 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看,人们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的水产品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眯,市场前景广阔。 浅海经济是茹荷镇的经济支柱,茹荷镇人民政府由衷的欢迎八方来客的光临和投资,我们为各位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
朱各庄镇 |
朱各庄镇,位于昌黎县城西偏北31公里处,京哈铁路、205国道横贯东西,西面与北面与滦县相邻,东与卢龙县接壤,东南面与靖安镇毗邻。全镇总面积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65亩,共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3007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5人),共9917户。全镇确立了“三区突破、三带开发、四业强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农业以“四个一万”(一万亩林草间作模式、一万亩高效益农田、一万亩立架鲜食葡萄、一万亩各类水果生产基地)为增收渠道,工业以“三个小区”建设为依托,全镇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总投资额达2500万的宏兴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了该镇兴起的项目经济的典型性代表。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不含1.5亿元的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产值),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2.2:62.2:15.6,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往年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全镇超百万元的工业项目已达18个,工业产值实现27420万元,增加值2845万元,利率6.5%,税金626万元。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达3980万元,引进外资8380 万元,实际到位830万元。在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带动下,在2002年全镇财政收入403万元的基础上,2003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40万元,较上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54元,全镇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 |
荒佃庄镇 |
荒佃庄乡位于昌黎县西南部,南部隔滦河有唐山市乐亭县接壤,与我县的刘台庄镇、泥井镇、新集镇、马坨店乡相邻,省级公路蛇刘线从该乡境内穿过,正在建设的沿海高速公路从该乡东北到西南15个村穿境而过。全乡总面积71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总户数为9447户,人口达到29119人,随着我乡工农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底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3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8029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5969万. 我乡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65162亩,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农作物。另外,在东北部的河南庄、东腾远、冷各庄等几个村苹果、桃等林果产业也比较发达,皇后寨、黄土庙等村也存在一部分设施蔬菜。我乡广大农民80%以上农户从事狐、貉等珍稀动物养殖,成为我乡的支柱产业.近年,随着毛皮动物的价格上涨,该行业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乡工业发展以后双坨村工业缝纫机零件加工为主,全乡有缝纫机零件加工企业100多家,并成立了后双坨工业园区. 现年产值1.36亿元,年上缴税金400余元,被誉为“中国北方缝纫机零件城”的称号, 我乡从2004年开始着手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皇后寨、后双坨、小营为首批文明生态村。从2005年8月开始,第二批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随即开始,老君坨、冷各庄、后齐军庄村被我乡确定为第二批文明生态村创建村。. |
团林乡 |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团林乡东临渤海、北倚碣石山,团林乡共有行政区域面积93.3平方公里,23个行政村,总人口20061人。紧靠京沈高速公路和京哈铁路。距首都北京300公里,天津150公里,秦皇岛港45公里,京唐港40公里,距山海关机场60公里,形成了海陆空立体通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部有16.2公里的海岸线,是夏日游泳、垂钓的绝好去处。10.6万亩的浅海资源,是团林乡经济发展的动力源。1953年置团林乡,1958年属泥井公社,1961年建团林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赤洋口乡并入。1997年,面积93.3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团林东村、团林中村、团林西村、贾河北、侯里、冯庄子、赤洋口一村、赤洋口二村、赤洋口三村、李庄、王官营、赤洋口四村、小庄子、苟庄子、牛官营一村、大韩庄、瓦子坨、牛官营二村、小韩庄、潮河、牛官营三村、坨上、聂庄23个行政村。 - 资源优势 团林乡16.2公里海岸线孕育了二十余万亩的浅海及滩涂资源。被誉为“渔米之乡”和“中国河豚鱼养殖基地”。团林乡已有 23万亩浅海养殖区、3万亩滩涂养殖区和3000立方工厂化养殖水体获得“河北省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风光独特的京东大沙漠和国家级生态旅游区——翡翠岛被誉为“海洋与大漠的吻痕”,风景旖旎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七里海被誉为“海鸟的天堂”。碧海、金沙、蓝天、绿林蕴藏着巨大的海洋旅游资源。有风光独特的京东大沙漠,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翡翠岛是国家级生态旅游区。有风光旖旎的七里海,这里栖息着世界上四十多种珍稀鸟类,每年吸引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外国大批观鸟者。碧海、蓝天、金沙芳草地、绿色长廊、起落的群鸟,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旅游者前来观光。新开口港是中国北方较大的渔港码头,能停泊1500艘船只,吃水位在4米的船只也能顺利进出港。这里是北方较大的海产品集散地,水产品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天津、秦皇岛、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部分产品经过加工,出口到美国、韩国、日本、澳洲、欧盟等国。中部有18000亩的滩涂资源已全部开发利用,适宜于养殖车虾、河豚鱼等高附加值的品种。有3000亩的工业园规划区,水、电、交通设施配套齐全。西部有地势平整、土地肥沃的耕地38531亩,适宜于发展各类高效种植业。 天然优良渔港翡翠岛是中国八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黄金海岸南部沿海。其东、北、西三面由渤海和七里海(泻湖)环绕,是一座由黄色细沙和绿色植被相间构成的半岛,岛上沙山连绵起伏,造型优美,最高处达44米,方圆约七平方公里,素有“京东大沙漠”之称。岛上是鸟类的王国,几乎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鸟类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就有68种之多,是“世界珍禽”黑嘴鸥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之一。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的文昌鱼是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在浅海15米等深线附近密度达到1035尾/平方米,是中国文昌鱼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分布区域十分广阔。岛上还有沙参、白苇等多种药材。 - 经济发展 随着“海上昌黎”的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团林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京东大沙漠-翡翠岛团林乡创造性地提出了加速建设北方四个较大,即北方较大的水产品集散地;北方较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北方较大的渔港;北方较大的渔船排造基地。制定了大投入、大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方针,实施外引、外联、外拖的三外带动方针,发展个体、民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主导方针和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使团林乡经济飞速发展,2000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海水养殖业空前发展。团林乡现有浅海养殖面积5.8万亩,养殖扇贝130万笼,产量15802吨;底播面积8000亩,产量300吨。滩涂养殖面积1.2万亩,养殖成品河豚鱼44万尾,一龄河豚鱼260万尾,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豚鱼生产基地;养殖车虾1.2亿多粒,年收益6000万元。方兴未艾的工厂化养殖。2000年投资2610万元,新建工厂化养殖场10个,使团林乡的工厂化养殖场个数达30个,养殖水体6.2万立方米。蓬勃发展的水产品加工企业。2000年投资400万元新建2座无菌生产高标准冷库,增设单体速冻机11台,使团林乡的冷冻厂达到20座,库容2000吨,年交货值19520万元。快速发展的进出口业务。团林乡自营成立的“秦皇岛市团林乡水产养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2007年10月营运以来完成创汇150万美元。今年计划出口创汇350万美元,创利税300万元人民币。海洋捕捞业迅猛发展,团林乡现有80马力以上船只400艘,80马力以下的船只300艘,年捕获量在2万吨左右。 |
葛条港乡 |
一、基本情况 葛条港乡所辖14个行政村,全乡共有总人口23104人,总户数6992户。其中农业人口22679人,6667户;非农业人口425人,325户,总耕地面积45877亩。 葛条港乡位于昌黎县城东5公里外,属于县卫星乡镇。北靠205国道和京山铁路,昌黄快速公路从中部穿过,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位置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种植情况 葛条港乡是一个农业种植大乡。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其中小麦亩产361公斤,总产292.3吨,总产值321.5万元;水稻亩产494公斤,总产4221吨;总产值590.9万元;玉米亩产433公斤,总产6222吨,总产值622.2万元。 全乡现有果树面积5481亩,总产8030吨;蔬菜面积6316亩,总产18195吨。其中主要以苹果、桃、甘兰、白菜为主。 三、全民收入情况 全乡人均纯收入2632元,国民经济总收入23732万元。 四、乡企业情况 近几年,乡党委、政府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乡共有乡镇企业22个,其中个体22个,为我乡解决剩余劳力 728人,年总产值可达4608万元。其中以秦市利国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天利鞋业有限公司、太阳红彩色印刷厂为我乡的龙头企业。现昌黄公路两边的乡工贸小区已初具规模。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葛条港乡所辖14个行政村,现已村村通了山坡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农网低改、打井修渠等基础设施已趋于完备,为全乡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 为了解决乡南片农民购 、卖难的问题,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于去年在原有葛条港、西沙河两个集市的基础上,又在康官营村增设了一集贸市场,大大方便了周边群众,满足了市场交易需求。 六、科教、文化情况 葛条港乡成人教育学校,结合全县在农村再次兴起学习“-”新0的活动,积极组织培训,为全乡培养了1000余名科技致富能手。为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力度,乡文化站定期在全乡轮回播放科技教育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
马坨店乡 |
马坨店乡位于昌黎西南15公里处,辖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215亩,行政村32个,农业人口达3.8万人。 该乡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把“三农”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乡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本辖区地理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在充分审视乡情的基础上,确立了“三线开发、五业立乡”的发展战略,不断开创该乡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科学种植、立体种植,逐步形成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2005年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蔬菜大棚发展到4454个,2757亩,设施化程度达到13.8%。重点打造了小林上、白庄子、李家庄围杆庄四个无公害生产基地,由于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小林上旱黄瓜、围杆庄草莓、杨柳庄林果、李家庄西瓜等10个特色产业村。截止到2005年底,全乡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3707亩,设施林果146亩,甜玉米1.15万亩,土豆1.94万亩,已经拥有了“小林上”旱黄瓜、“李家庄”西瓜两个商标。今年经过乡政府与县有关部门的努力,建立了我乡第一个蔬菜种植协会——白庄子特色蔬菜种植协会,为全乡农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探出一条新的途径。 二、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依托,落实鼓励和扶持大户带动战略和“立大户、上档次”的方针,不断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几年来全乡建成规模养鸡场41个,养猪场170个,珍稀毛皮动物养殖场55个,年底肉鸡存栏9万只,生猪2.6万头,毛皮动物10万只、奶牛3600头、肉牛1300头。养殖业已经成为继种植业之后的第二大立乡产业。 三、坚持“促联合、上规模、创品牌”的方针,引导粮油食品加工业走上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之路。目前,我乡拥有榨油、酿酒为主的小型加工企业、小作坊近百家,花生米加工企业、个体加工户200多户,而且相对集中,形成了像张刘庄、马坨店、康艾庄这样的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专业村,每年可加工销售粮食2000吨,年创产值平均在400万元左右。 四、坚持“抓投入、上规模、抓管理、上水平、抓个体、促增长”的方针,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积极鼓励本地经济能人兴办经济实体,落实“十百千”项目13个,新上项目15个,重点扶持建设了马坨店工贸小区、杨坨——后马坨工贸小区和大夫庄工业区。. |
两山乡 |
两山乡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华北与东北的经济走廊之上,属东北部季风暖温带湿润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两山乡隶属河北省昌黎县,位于城关东北部、南与城关相连,东北与抚宁接壤,西倚碣石山,地处华北与东北咽喉要道。便利的海、陆、空运输,形成立体化交通网,两山乡境内设有独立的电信分局,由华北京津电网及秦皇岛电场供电,电力充足,两山乡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齐全。抚昌黄公路,205国道贯穿其中,把黄金海岸、北戴河、山海关连成一体,京山铁路擦肩而过,距秦皇岛港仅43公里,距山海关机场60公里。全乡行政区域面积50.4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人口20647人,耕地面积255.38亩,北部环山为半山区,南部为半山区、平原区,两山乡是久负盛名的花果之乡,主要果品有桃、苹果、京白梨、蜜梨、板栗等各种干鲜水果。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乡党员群众的齐心努力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我县“五带兴县、八业立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积极实施“2311”战略,即建立发展“两个园区”即沿205国道的工业园区,沿抚昌黄公路的工贸小区,发展“三条特色果品带”,一沿部山区干果节水型生态种植带;二沿205线的酒葡萄种植带;三沿抚昌黄公路的食用鲜果带,发展畜禽养殖和花岗岩产业。乡党委、政府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乡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总收入53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7.6%。 今后,两山乡将进一步实施“经济强乡、农业富乡、商业活乡”的发展战略。依托两个园区为载体,扩大招商引资,重点放在储备项目和续建项目上,深挖潜力,全力打造软、硬环境,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一站式的服务。积极开发商贸小区,充分发挥果品生产基地优势,抓好果品产业招商,引进果品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深入挖掘项目的潜在资源;推动民营经济快速提升,激活民资、民智、向二、三产业转移,拉动小区经济快速发展。 依托商贸小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结合商贸小区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政治、经济、文化、商贸融为一体的小城镇,用城市的发展理念打造出精品。. |
十里铺乡 |
十里铺乡位于碣石西麓,属半山区,西距县城5公里,205国道、昌卢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物华天宝。全乡方圆33.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 13496口人,耕地面积13484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11250亩,年葡萄总产量17700吨,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6578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 十里铺乡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400余年。这里山美、水美、气候适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佳葡萄产地之一,可以与法国“波尔多”相媲美。自98年以来,相继引进丘比特、万达、海峪、吉利、红堡、昌盛六合6家知名葡萄酒厂落户于此,年酿酒能力达10000吨,干红产业群已形成规模。全乡鲜食葡萄以玫瑰香为最,姹紫嫣红、甜润爽口,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碣石”商标,并被省廊交会评为“省级果王”。近年来又相继开发种植了红提、新华一号、美人指、奥古斯特、粉红亚都蜜等30多个新品种。全乡已建有葡萄恒温保鲜库67座、家庭酒堡8家,年增殖近200万元,加上冷温室葡萄生产,已是“葡萄香飘四季”。自2001年以来,十里铺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大葡萄沟开发力度,全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相继投入开发资金 400多万元,着力提升旅游氛围。2005年葡萄沟景区被国家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使我乡旅游产业得以上档升级。年接待游客达10多万人次,仅旅游一项农民增收近70万元。 近3到5年,我乡将全面落实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解放思想葆先进本色,扩权强县促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着眼于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总体发展思路为:以发展和稳定为基点,以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和小城镇建设为支撑,以高效农业、旅游开发、壮大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努力推动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按照“特色更突出、规模更扩大”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葡萄无公害生产、温室大棚生产、家庭酒堡建设、储藏保鲜等特色产业发展。 二是继续加大科技含量投入,全力实施品牌战略和农业优种工程,帮助农民积极引进特色优势品种,大力实施老品种的更新换代。 三是抓项目建设,着力拉动乡域经济支撑亮点。我乡继续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拓宽招商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