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街道位于延川县中部,清涧河下游,总面积98.2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辖4个社区居委会,26个村委会。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而取名为延川镇。延川镇地理位置优越,渭清线、210国道穿境而过,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进镇城经济建设,调整优化菜、果、枣产业结构,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000万元;全镇已实现村通路、户通电、安装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目标。曾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集镇,市级文明单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7万人 | 98.2平方公里 | 610622001 | 716000 | 0911 | 查看 大禹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禹街道 |
大禹街道位于延川县中部,清涧河下游,总面积98.2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辖4个社区居委会,26个村委会。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而取名为延川镇。延川镇地理位置优越,渭清线、210国道穿境而过,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进镇城经济建设,调整优化菜、果、枣产业结构,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000万元;全镇已实现村通路、户通电、安装闭路电视、程控电话目标。曾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集镇,市级文明单位。. |
永坪镇 |
永坪镇地处宝塔、延川和子长三县(区)结合部,东连延川县城,西与子长相邻,南接延安宝塔,北通榆林、包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延川县最大的建制镇。本镇地下资源丰富,市场繁荣,自古是商贾云集之地。镇内拥有国家大型“I”档企业――延长油矿管理局的九个核心单位,2002年,延长油矿管理局被列入全国500强企业行列。 全镇共辖5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5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共有人口42538人,其中农业人口4037人,非农业常住人口16304人,流动人口22408。2004年全镇GDP指示完成1.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4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 特色经济 永坪镇自95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小城镇试点镇”以来,历届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带领全镇人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重点扶持私营企业。截止2004年,以延安兴旺集团公司、永坪明珠公司、永坪家园公司和永坪宏达公司为代表私营企业相继成立,使建筑建材业、饮食服务业、商贸业等都在快速、健康的发展壮大。. |
延水关镇 |
延水关镇位于延川县东南部25公里的黄河沿岸,辖23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73个村民小组,2726户,总人口10598人,其中农业人口10238人。全镇总土地面积134平方公里,红枣面积5.6万亩(农民人均近5.5亩),挂果面积达3万亩。 特色经济 1、红枣产业:延水关镇地处黄河西岸,是红枣最佳优生区,以盛产红枣而驰名中外,被誉为“红枣之乡”。全镇现有红枣5.6万亩,以骏枣、狗头枣、木条枣为骨干品种,特别是狗头枣驰名中外,金日成访华时品尝此枣后赞不绝口,随为朝鲜引种300株。全镇年产红枣3000吨,产值1080万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000元,占到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目前红枣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先后组建了“兴川枣业公司”、“红海枣业公司”两个加工和销售企业,年实现产值150万元;建成736个烘烤房,年烘烤红枣900吨,产值270万元。 2、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延水关镇围绕“黄河景观”做文章,建设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建成集吃、住、行、娱、游为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观光区。在北村建成黄河岸边“农家乐”庭院10户;延水关度假山庄建成了沙滩游乐场、水上游乐场,配置了沙滩摩托2辆、汽艇10艘,建成了沙滩排球场、沙滩摩托车场和旅客住宿平房。并把剪纸、民歌、传说等民间文化融入到景点景区中,激发游客兴趣,探寻原始文化。2004年接待游客200多批5000余人次,为宣传产业和振兴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黄河采砂厂产业: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特色矿产业资源,坚持以黄河小船坞砂开发为突破口,开发了延水关村、伏寺村的黄河砂子和王家渠的原始土砂资源,2004年共创产值680万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文安驿镇 |
文安驿镇位于延川县城西北15公里处,210国道穿境而过。全镇辖21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44个村民小组,1669户6943人,劳力1003个。总土地面积96平方公里,有耕地41667亩,“四田”面积13050亩。有挂果梨果园3000亩,年产水果4000吨;大家畜815头,羊子5000只,家禽5万只;冬暖式温棚130座,春暖式温棚123座,“四位一体”生态棚44座;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全镇共有学校12所,其中九年制学校一所,中心小学1所,农村初小10所,在校学生1400人。 特色经济 1、 棚栽业:全镇现有冬暖式温棚130座,春暖式温棚123座,棚栽生产以西甜瓜为主,年收入104万元。 2、 梨果业:全镇现有挂果梨园3000亩,年产水果4000吨,年收入400万元。马家河村苹果已成为省内外的知名品牌,仅苹果一项全村人均收入1000元。 3、 草畜业:坚持“小规模、大覆盖、精喂养、改良种”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户种20亩草、舍饲20只羊,年收入5000元“二二五”养殖模式。牛存栏1200头,羊存栏5000只,猪存栏4000头,家禽5万只。草畜业一项年创收达380万元。其中养殖专业村梁家河村仅养鸡一项就为全村人均创收千元以上。. |
杨家圪台镇 |
杨家圪台镇位于县城35公里处,辖45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3558户,14482人。总土地面积22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241亩,经济林14600亩,用材林48000亩,累计退耕还林83504.5亩。全镇林草覆盖率达52%。 人文景观 1、毛泽东旧居:位于县城南30公里处杨家圪台村。该院座北向南,一线两孔,毛泽东曾在左起第二孔居住。1936年5月4日,毛泽东率东征回师部队到达杨家圪台村,在该院住了5天,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高级干部会议,-、-等人参加了会议。 2、赫连勃勃墓:位于县城35公里处的白圪图寺村,原有7冢,现有2冢。墓冢为土丘,高10米,东西17米,两冢相距17.5米。四周群山环绕,连绵起伏。每逢云落雾起,欲晴欲雨,远望黛色环绕,如临仙境,且景色四季变换,一日三色。1984年3月,县政府将此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经济 1、红枣产业:全镇现有红枣面积8260亩,有梨枣、骏枣、狗头枣、冬枣和赞皇大枣等20多个品种,年产红枣120吨。共建立红枣烤房19个,加工南式金丝蜜枣、无核蜜枣,年加工量200吨左右。出产的鲜枣和蜜枣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客商的青睐。 2、苹果产业:苹果是全镇特色产业之一,现有面积5580亩,年产量420吨,全镇有重点村6个,果农人均收入1000元。. |
贾家坪镇 |
贾家坪镇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地处永延线中段。全镇辖25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87个村民小组,3200户13715人,总土地面积166.7平方公里,总耕地9.2万亩。 贾家坪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明朝大宦贾桂氏墓座落于贾家坪村。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各项产业发展较快。粉条加工业长久不衰,产品销往各个城市,享誉盛名。养殖业逐步壮大,主要发展牛、羊、猪养殖,现有万亩草场,资源丰富,建成大型养殖基地3处。设施农业空前发展,蔬菜生产质量达标,无公害“东升”南瓜远销国外,供不应求,国家颁发了“无公害生产基地”证书。枣果业生产发展平稳,全镇5000亩苹果园生产出高质量果子,销路甚广,1000亩苏梨生产争相订购,远负盛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机砖厂运行1处,石料加工厂60处,促进了个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
关庄镇 |
关庄镇位于县城西部青平川,全镇辖33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88个村民小组,下属12个机关单位,共2616户、13450人。全镇总土地面积212、4平方公里,耕地4.3万亩,“四田”1.78万亩。 特色产业 1、棚栽业:全镇共建大棚455座,十甲,关庄两村成为全镇的设施农业示范村。现已攻克4月初就可生产出品味具佳的“黑美人”瓜类的技术关,棚均收入8000元左右,最高达14000元,成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2、林果业:本着“改造老园要产量,管理幼园早挂果,革新中园上档次”的原则,发展林果20800亩,年产943吨。 3、畜牧业:全镇共有草场面积4.2万亩,养牛4600头,养羊5800只。畜牧业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为了加快草畜转换步伐,规划建设2个日产100吨的饮料加工厂,目前二八甲村草粉加工厂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就绪,关庄村饮料加工厂也正在申报争取中。. |
乾坤湾镇 |
乾坤湾镇位于延川县城南45公里处,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南接延长。全乡总土地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60个村民小组。全乡经济以红枣生产、种草养畜和黄河旅游三大产业为主。全乡林业面积62300亩,其中红枣3.1万亩(挂果9000亩),生态林3.13万亩。 特色经济 土岗乡自古就有红枣之乡的美誉,现有红枣经济林3.1万亩,挂果12000亩,每年产红枣90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倍受消费者喜爱。 招商引资――黄河文化旅游项目 黄河流经土岗,留下“天下奇观”――乾坤湾、千年古窑、清水关等。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先生多次实地考察之后,于2002年倡议并组织在延川召开民间剪纸研究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会,来自全国各地150名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家参观黄河乾坤湾等名胜古迹。省、市、县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先后多次考察,10多家新闻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土岗乡现以黄河文化资源为基础,开发黄河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投资400多万元修通了4条旅游专线53公里砂石化公路。投资12万元新修清水关至会峰寨3米宽的黄河古道马车路5公里;拓宽了环绕乾坤湾景点的3公里观赏路面;开通会峰寨、鞋岛、黄河石塌8公里人行便道;修筑了乾坤湾观赏台和安全护栏铁绳,分别在8个景点设立标志碑5块。投资40万元建成乾坤湾宾馆(30孔窑),停车场演出场1个;投资14万元修建土岗乡文化站1处。 人文景观 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黄河人文景观,乾坤湾、碾畔湾、清水关、会峰寨、千年古窑、汉代夯土古城、战国墓群、汉墓群等历史遗址和“一斗谷”、“伏羲河”、“太极阴阳八卦”及女娲的美丽传说,以及纯朴的民间秧歌、口头文学、民间剪纸、布堆画、刺绣等民间艺术。这些与黄河、黄土交融形成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符合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灵渴望,为华夏五千年黄河古老文化而震撼。这里既可以感受到黄土文化风情,又可以领略到黄河独特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