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官营乡,位于磁县北部,乡人民0驻地花官营,在县人民0驻地北偏东17公里。总面积36平方公里。33673人,均汉族。含13个自然村,辖13个村民委员会。
-历史沿革
1956年11月划归邯郸市,1965年3月划归磁县,4月成立花官营公社,因驻地得名。1984年4月改称花官营乡。1996年1月,将东城营乡并入。东与成安县商城镇为邻;西与台城乡、邯山区马头镇交界;南与辛庄营乡接壤;北与邯郸县北张庄乡、南堡乡毗邻。
-地理环境
地处低洼平原和冲积扇平原,地势西部略倾,东部平坦,海拔60~90米之间,地下水位1~4米。滏阳河纵贯南北,牤牛河在中部汇入滏阳河,四支渠、五支渠、六支渠从境内通过。主要土壤为水稻土、潮褐土、潮土和固定风沙土。总耕地3.58万亩,是重要产粮区之一,尤其以优质稻米闻名。
-经济产业
2005年粮食总产1.85万吨,工业总产值6.2亿,国民生产总值为6.96亿元。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藕等。乡办企业有水泥厂、家具厂、植物油加工厂、面粉厂、恒通玻璃制品厂等。闫浅为刺绣专业村,花官营为水泥制品专业村,石桥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村,屯庄为木器加工专业村。
-科教文卫
乡办初中1所,小学8所。乡办卫生院2处。另磁县育杰私立中学和北方汽车汽修学校校址均在辖区。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邯济铁路从境内穿过,有吴庄至马头、南左良至花官营及屯庄辛庄营的乡级公路。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36平方公里 | 130402203 | 056500 | -- | 查看 花官营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火磨街道 |
火磨街道(Huomo Jiedao)地处火车站和107国道附近,是市区交通中心,也是市区商业繁华地域。面积0.46平方千米,人口1.50万人(2002年)。辖2个社区,办事处驻小光明街4号。 沿革 1956年建火磨街道,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改火磨街道。1997年,面积0.5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火磨、火磨南、邯山南、陵西、南大路、南货场、焦窑街、大时代8个居委会。2002年辖2个社区:邯山南、陵西。 |
陵园街道 |
陵园办事处简介 1962年1月从中华公社分建陵园公社,1980年改为陵园路街道办事处。陵园办事处地处市中心地理位置,以中华大街为界,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华大街以西部分地理分布状况:南至劳动路,北至和平路,西至陵西大街,东至中华大街。中华大街以东地理分布状况:南至陵园路,北至和平路,西至中华大街,东至绿化路,整个地理图形呈刀把状。总面积0.65平方公里,居民4775户,总人口15065。(男性7855,女性7210)人口密度23176.923。主要街道有6条,小巷有条;交通方便,市场繁荣,商业集中,辖区内市属以上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余个(中心医院、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工人文化宫、体育场、医药大厦、殡葬管理处、按摩医院、总工会、日报社、规划设计院、南关小学、建管办、建工集团、市政公司、巡警支队等等)。办事处下设两个社区居委,一个劳动保障事务站,社区干部14人,办事处现有职工32人,其中行政拨款11人,事业费7人,自筹14人。 |
滏东街道 |
滏东街道办事处简介 滏东街道办事处机关位于邯山区滏乐胡同1号,辖区位于邯山区东部,与丛台区、邯郸县接壤。西起滏阳河,东至东环路,北起和平路,南至滏东(其中滏东大街以东,地方铁路处小铁道以南属邯郸县),面积约3.2平方公里,人口29833人。滏西大街、滏东大街、陵园路、滏园街、滏漳路呈“井”字形贯越全境,市公交线路4、8、11、22、23、28、41、55、59、60、67、71、102自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办事处成立于1994年6月,成立之初辖区滏一、滏二、滏三、滏四、滏五、水利局、幼师、滏漳管理处、邯县院、小火车站、桥一、桥二、桥三、桥四、中柳林、传输局、二八五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矿山局医院、运输北院、运输南院共二十一个居(家)委会。2002年3月—2002年12月,根据市、区精神,进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地域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将二十一个居(家)委会合并为六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滏园新村第一社区居委会、滏园新村第二社区居委会、滏园新村第三社区居委会、滏园新村第四社区居委会、和桥巷社区居委会、柳林东社区居委会。受市区东扩影响带动,滏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建小区较多。到2007年止,驻辖区市属以上行政和企事业单位22家,分别为市文化局、城市信用社、市锅炉厂、市电磁线厂、市畜牧服务中心、市车管所、市政管理处、地方铁路处、中西医结合医院、二八五医院、矿山局医院、市商检局、煤气公司、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市中心血站、市计生中心、市工贸学校、市六中、幼儿师范学校、滏阳公园、市运输八公司。大型民营企业4家,分别为世纪家园装饰城、滏瑞特工贸有限公司、德得尔工贸有限公司、启信汽配城、东信家园装饰城。 |
罗城头街道 |
邯山区罗城头街道办事处是邯郸市邯山区人民0的派出机构,管辖区域西至中华大街,东与邯郸县接壤,北至渚河路,南至南环路,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人口7.6万余人,是邯郸市最大的办事处。罗城头辖区是我市著名的高校区,辖区各类企事业单位200余家,是邯郸市高教区所在地。 |
渚河路街道 |
渚河路街道(Zhuhelu Jiedao)位于邯郸市邯山区中部,距邯郸火车站2.5千米。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3.93万人(2002年)。辖7个社区。办事处驻育才街41号。 沿革 建于1981年1月。1997年,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邯郸国棉一厂一、二、三、四、五、六、七,农林一、二、三、四和绿化南、立新、交通、渚河北、水电学院、纺机等17个居委会。 |
浴新南街道 |
邯山区浴新南街道办事处地处邯山区南端城乡交界处,面积约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住户14000余户,总人口5万余人,办事处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是:浴新南社区居委会、陵西南社区居委会、干河沟社区居委会、绿德源社区居委会、罗二社区居委会、邯峰社区居委会、公安院社区居委会、水文队社区居委会。浴新南街道办事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为辖区居民服务作为街道的最高宗旨,在街道建立了政务超市、行政服务大厅、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实行一条龙服务、一门式办公,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实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达到了群众满意的目标。近几年,街道先后在社区成立了单亲俱乐部、爱心超市、爱心小屋、外来务工人员维权中心、流动信访站等便民服务机构,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农林路街道 |
邯山区农林路街道办事处位于邯郸市区南部,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下设2个社区,辖4278户, 20184人,其中,70%以上的人口为全国工业战线一面旗帜---邯钢集团公司的职工家属。辖区内有邯钢医院、市第二十七中学、兴华小学、邯钢一幼、游泳馆、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等20余家单位,提供教育、医疗、餐饮、娱乐、体育、休闲等项服务,是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性社区。 2005年6月,农林路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机关效能工作的要求,设立了群众事务办理中心,将与群众有关的行政职权和事务服务全部集中在一个80平方米的行政事项服务大厅和一个150平方米的社情民意服务大厅集中办理。使群众办事进一个门,跑一趟腿,盖一次章就能解决问题。行政事项服务大厅设有计生、民政、劳动保障、安监委托执法4个职能服务区,行使9项行政职权;社情民意服务大厅设有信访接待、党建服务、民情热情、卫生服务、价费服务、打假维权服务等6个服务区,受理信访、民事调解、环境卫生监督、价费咨询、困难群众救助等42项服务。我们以“公开、透明、优质、高效”为服务宗旨,倡导“您的需要,我来做到”的服务理念,制定了“首问负责,一次告知、AB角双岗受理、全程代办、失职追究”的规范工作程序,向社会做出了“有求必应、有事必办、有困必解、有难必帮”的服务承诺。设立了24小时开通的热线电话,并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做到了有事您说话,其他我来办。 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型街道正在蓬勃兴起。 |
贸东街道 |
贸东街道(Maodong Jiedao)位于邯郸市邯山区中部。面积0.44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2002年)。辖3个社区,办事处驻太平沟1号。 -沿革 1956年建贸易街道,1958年改贸易公社,1962年析置贸东公社,1980年改贸东街道。1997年,面积0.5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贸东、胜利、农林、纺机、太平沟、农林东、利民、利民东、二二、中华南、劳动路、二医院、运输公司等13个居委会。 -经济发展 贸东街道办事处于中华大街开办贸东街道办事处母婴护理家政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贸东街道办事处今年初建立的再就业一条街重新走上了再就业之路。近几年,邯山区贸东街道办事处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再就业。他们通过帮扶创办“好孩子”幼儿园、“帮嫂”家政公司、伊祥旅游制品厂贸东街道办事处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社区党建服务居民新平台,在利民社区创建了“党员会客厅”,由具有奉献精神、党性观念强的离退休党员轮流值班,受理居民来访、来电和来信,协助社区处理日常事务,解决居民中的一些热点、难点。 |
贸西街道 |
贸西街道(Maoxi Jiedao)位于邯郸市邯山区中部偏西,面积0.64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2002年)。辖4个社区,办事处驻南顺河街17号。 1956年建贸易街道,1958年改为贸易公社,1962年改贸西公社,1980年改为贸西街道。1997年,面积0.7平方千米,人口1.8万,107国道从辖区内经过。辖贸西、搬东、搬西、南辛庄、南辛街、农林一、农林二、专区社、十九号院、运输院、军分区、车站南、轧钢备件厂、纺织站、 百货站、飞机场16个居委会。 -发展 2006年以来,贸西街道办事处针对辖区内老城区较多,经济发展难度大、下岗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对辖区再就业工作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形成了"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站"、"社区工作室"、"楼院工作组"三级保障网络拓宽就业渠道和工作思路,完善劳动保障服务,给予下岗职工最大的帮助和扶持。把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做为一件温暖人心的大事来抓。以"发挥组织网络优势、更新观念提高技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全力营造’零失业’社区"为工作指导思想,多措并举,在辖区内全力开展劳动保障再就业互助活动,取得一定实效。 多形式提供就业信息 利用劳动就业大厅与劳动力信息网络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社区配备了电脑并实现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及时联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到市劳动力信息网,摘录相关就业信息在社区再就业信息公告栏上公布,供下岗失业人员浏览选择。 与辖区单位签订共建联建协议,提供就业岗位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人员主动上门,联系辖区单位,积极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其关心社区就业工作,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做好事、办实事、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今年以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先后到辖区的十多个单位走访,采集岗位信息,建立起空岗报备制度。利用辖区单位多的资源优势,社区建立起社区居民代表、议事协调委员会协0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签订共建联建社区就业协议,为社区就业创造条件。主动与辖区内的贸西市场和现代轻纺城取得联系,为下岗职工提供专用摊位26个,带动51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兴办经济实体,开辟社区公益性岗位 社区先后办起了门卫岗亭、副食小卖部、自行车修配摊位等,同时作为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全部面向社区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人员。经过多方联系,与哈药集团、珍奥核酸等有经济实力的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共识,办起了老人之家,设置了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医疗保健室,定期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为社区老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同时设施的管理服务工作也先后安置了5名"4050"人员就业。 全程跟踪服务 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于有一技之长和创业愿望的下岗职工,从申请营业执照到落实优惠政策,都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扶持他们办起了修鞋、配锁、自行车修理、复印打字、美容美发、电器维修、服装干洗、饮食服务、小学生餐桌等30项便民利民服务,共有下岗失业人员101人实现了再就业。 |
光明路街道 |
光明路街道办事处位于邯山区东北部,辖区面积0.64平方公里,下辖3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居民3745户,总人口12823人,驻街道单位26家。 |
马头镇 |
马头镇,位于邯郸市南部,距市政府15千米,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2002年),辖7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中大街18号。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邯长铁路、邯济铁路、京深铁路交会过境。镇内有马头火车站,镇北5千米处有民航邯郸机场。境内有马头大墓、车骑关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有高树勋将军率部起义旧址。马头镇为区域性物资集散地和贸易交流中心,辐射半径达20公里,是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2003年市委、市政府确立在马头镇建立马头生态工业城。200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镇,同年被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
高臾镇 |
高臾镇面积50.75平方千米,人口4.07万。辖18个村委会:高臾一街、高臾二街、高臾三街、高臾四街、高臾五街、高臾六街、西玉曹、东玉曹、甘草营、十里铺、柳儿营、南西、白塔、阿庄、赵庄、兴善、中马头南街、中马头北街。高臾位于磁县东北部,镇人民0驻地高臾,在县人民0驻地东偏北7.6公里。1953年6月始置高臾乡,因驻地得名。 河北省磁县高臾镇:高臾原名膏腴,意思是土地肥沃,风水好的地方。又传在磁县西部向东看去,只能见到此村,地势较高,战国时期建村,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古老相传,村名以前还叫上马头,村北有中马头,大马头,因滏阳河从村中穿过,运输业繁荣,由磁州窑运往各地的瓷器,由此码头中转,起重要作用,本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盛产大米,莲藕。曾作为贡品进宫,久负成名.镇0驻高臾村 -【人口种族】 7494户,35148人,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含9个自然村,辖15个村民委员会。 -【工业农业】 2005年粮食总产1.8万吨。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谷子、甘薯、花生、大豆、西瓜等。乡镇企业有水泥厂、水泥制品厂、塑料厂、面粉厂、陶瓷厂。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形成四大产业基地:东部万亩林果基地,南部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北部万亩水稻、莲藕基地,中部千亩洼水养殖基地。 -【历史地理】 历史:位于磁县东北部,镇人民0驻地高臾,在县人民0驻地东偏北7.6公里。1953年6月始置高臾乡,因驻地得名。1958年8月并入中马头公社。1959年12月中马头公社改为高臾公社。1984年4月改称高臾乡,同年5月改称高臾镇。1996年1月,将白塔乡并入。地理:东与成安县长巷乡相连;东南与临漳县章里集乡毗邻;西与光禄镇接壤;南与磁州镇交界;北与辛庄营乡、邯山区马头镇相连。总面积50.75平方公里。地处低洼平原、冲积扇平原,海拔在60~90米之间,地下水位4~6米。土壤为沼泽潮土、潮土,东部有部分固定风沙土。滏阳河、丰收渠从境内流过。总耕地5.16万亩,水浇地3.56万亩。镇办初中2所,小学13所。镇卫生院1处,个体诊所20个。白塔至西光禄公路与开河至李庄公路从境内通过。 -【名胜古迹】 高臾奶奶庙.高臾奶奶庙位于县城北7公里的高臾镇。俗称“平顶山”,是原磁州的官方奶奶庙,由磁县、临漳、成安三县共建。该庙占地面积十余亩,山门后并列为三大院落,中院为玉皇殿、五圣阁,东院为三皇殿、佛祖殿,西院为碧霞宫、0殿等。该庙历史悠久,民间信仰浓厚,建筑规模宏大,为磁县的道教圣地。 -【高臾学区】 高臾学区,位于磁县东北部,下辖16所学校,其中2所初中,14所小学,在校学生4628名,教职工189人。还设有乡成人学校1所,村成人学校18所。从建国初到1955年,辖区各村(阿庄除外)成立了小学。1957年中马头人民公社成立。甘草营、十里埔、白塔、兴善、柳儿营等8个村设立了高小班。1959年,中马头公社改为高臾人民公社。高臾一至六街和阿庄成立联校。这一时期,学区设校长1人,负责教育管理工作。“文革”期间,学校处于混乱状态。1983年公社改为镇0。当时教育机构名为镇文教,设校长、教导主任、会计各1名。1996年,县机构改革合并乡镇,高臾镇与白塔乡合并,镇文教改为高臾镇学区。设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会计等职,负责学区的各项工作。近几年来,高臾镇的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不少村盖了教学楼,适龄儿童都能够入学就读。镇内建了两所中学,占地面积和各项设施均达到标准化要求。特别是白塔中学在管理上独具特色,教学成绩显著,成为当地学生向往的中学。 |
北张庄镇 |
邯山区北张庄镇位于邯郸市区南部,总面积43.5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25933人。耕地面积2781.2公顷、水浇地面积767.39公顷。全镇人均耕地面积0.15公顷。 |
西光禄镇 |
西光录镇位于磁县城北8公里处,京广铁路、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该镇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塑料加工、劳保用品、种植业、养殖业远近闻名。全镇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122亩,辖12个行政村,人口为32876人。全镇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达3.1188亿元,粮油及农副产品均获较好收成,粮食总产值达10186吨,油料总产量达60吨,实现了财政收入284.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40元,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确保了农业的全面丰收,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建成三个养殖专业村,养殖专业户达110余家,新打机井17眼,防渗渠道3500余米,5000亩大葱基地得到巩固。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乡镇企业总产值2.3618亿元,实现税金270万元,塑料和劳保市场蓬勃发展,产品由原始加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该镇被县委、县0评为“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 |
河沙镇 |
河沙镇镇(Heshazhen Zhen)位于邯郸县境东南部,距县09.5千米。京深高速、邯(郸)大(名)公路过境。镇0驻南街村。1953年建河沙镇乡,1956年辛里乡、文庄乡和南泊乡合并为河沙镇乡,1958年划归永年县属河沙镇公社河沙镇管理区,1961年改河沙镇公社,同年划归邯郸市郊区,1962年复归邯郸县,1984年改镇。 1996年七岔道乡划入。1997年,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河沙镇东街、河沙镇南街、河沙镇北街、夹堤、北文庄、南文庄、柴庄、苗庄、徐庄、南大屯、辛里、朱冀庄、东堤西堡、裴庄、王庄、西堤、西堤西堡、南泊、小堤、梁家町、马堡、七岔道、阎庄、西里堡、史东堡、王东堡、邢东堡、范庄、南榆林、北榆林、杜家寺、贺庄、李庄33个行政村。 -河沙镇镇-生态村建设 1、村庄规划 村村制定创建规划,完成“两图一书”的制作。 2、村庄硬化 到今年年底,首批3个创建村和沿邯大路5个重点村在完成主要街道硬化的基础上,实现街街通、巷巷通、户户通。2006年—2007年全镇33个村街巷实现全部硬化。 3、村庄绿化 按照“村在林中,树在院中,人在绿中”的目标,结合创建规划要求,要达到“五个绿化”,即路渠绿化、农田绿化、环村绿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 4、村庄净化 各村要粉刷墙壁、书写创建标语和书写墙头诗,进(出)村口树立文明生态村标志牌,在庭院大力推广“一建四改”,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治理,重点整治农村“九乱”(柴草粪肥乱堆、畜禽乱跑、车辆乱停、建材乱放、广告乱贴、污水乱流、违章乱建、秸秆乱烧,小庙乱建)。各村要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将卫生管理制度上街上墙,并做到“五个一”(一支清洁队伍,一辆垃圾清运车,一个垃圾存放池,一个垃圾填埋点,一条文明卫生示范街)。村内主要街道两旁铺设便道砖,做到齐整统一,美观大方。 5、村庄亮化 村庄亮化对首批创建村和沿邯大路5个重点村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安装路灯,体现农村特色,富有农村气息。 6、文体建设 修建街心花园或休闲广场,建立和完善“四室两栏”(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医疗卫生室、宣传栏、村务公开栏),要配备必要的文体器材,规范制度,活动经常。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标兵、诚信农户、好婆媳、好妯娌等创评活动,“十星级文明户”的参评率达到100%,挂牌率达到85%以上,诚信户要达到60%以上,并要造册建档。村村配齐专兼结合的宣教队伍,成立文艺宣传队。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经常。举办秧歌队表演、农-动会、农民读书读报活动等,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 7、民主建设 组织开展好以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两强一促”活动,进一步深化“一制三化”的推广和创新。大力推进干群恳谈例会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切实搞好民主议政日活动,村务公开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8%。进一步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奠定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要充分发挥两室作用,提高使用率。要提高公开栏的公开质量和效果,真正成为干部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河沙镇镇-文体——庙会 何为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庙会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庙会形成的历史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时,佛像有千余尊。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元、明以后,行像之风才衰落,很少见于记载。农村赶庙会,一般都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杯斛交错“不醉不休”,或走街串巷烧香拜佛,更有甚者酒后打架滋事,让原本热闹的聚会大煞风景。如何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让农民过一个文明祥和、欢乐有趣的庙会?近年来,邯郸县文联注重农村文化活动的扶持和引导,建立了乡村艺术人才库,相继成立了县美术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戏剧协会、书法协会等组织,把乡村文艺骨干吸收到各种协会中。充分发挥这些文艺带头人的作用,先后成立书画社、诗社、文学社等各类群众性团体,大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南街书画社就是由此产生的。从成立最初的4人已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利用重要节日,开展文化创作交流。10余年间举办了12届农民书画展,辐射带动了周边10余村的农民参与,一大批作品先后在省市乃至全国获得大奖。 -河沙镇镇-农业建设 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综合效益,走农业耕作机械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主体组织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立足城郊优势,重点培壮奶牛养殖、林果花卉种植、绿色小杂粮种植三大基地。 一、培壮奶牛养殖业基地。 奶牛养殖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继续发展蛋鸡养殖和瘦肉型猪养殖,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努力实现“发展奶牛10万头,人均增收2000元”目标,培强做大滏阳乳业、辰翔奶牛良种繁育中心、虹桥饲料等龙头企业,搞好畜禽改良、技术推广、疫病防治、饲草饲料四大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保障奶牛养殖业健康顺利发展。 二、做特林果花卉基地。 充分发挥赵王仙桃的品牌效应和绿源农业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优质林果,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拓宽销售渠道,逐步实现订单销售、网上销售。积极发展花卉种植业,加快花卉、苗木新优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逐步扩大花卉种植规模,使之成为市区花卉苗木主要供应地。 三、做优绿色小杂粮种植基地。 按照区域化开发、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原则,建设绿色小杂粮种植基地,扩大小杂粮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红豆、绿豆、荞麦、谷子等特色小杂粮种植,扶强壮大瑞禾庄园酒业有限公司、佳佳兴小杂粮精选加工厂等龙头企业,发挥“黄粱青酒”、“佳佳兴小杂粮”品牌效应,带动西部小杂粮种植基地发展,形成“龙头 基地 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的产业化格局。 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延伸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促进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培育扶持大地长青无公害蔬菜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错季菜、品牌菜等。加快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速优良种苗繁育等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建立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节水灌溉、集雨蓄洪等水利工程,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马庄乡 |
邯郸市邯山区辖乡。原名张庄桥乡,1958年改张庄桥公社,1982年更名马庄公社,1984年改马庄乡,归属郊区,1986年撤销郊区划入邯山区。位于市境南部,距区府3.5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罗城头、小北堡、马庄、三堤、西南街、南河边、西街、北街、东街9个村委会。工业有轧钢、锻造等。农业主产蔬菜。林果、养殖业发达。境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赵都故城赵王城。. |
南堡乡 |
南堡乡位于河北省邯郸县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城郊乡,南与磁县交界,西北与邯郸市邯山区、复兴区接壤,乡0所在地南堡李,距县0驻地4.2公里,全乡所辖东小屯、北堡高、北堡张、北堡场、北堡王、中堡、南堡李、南堡中、南堡前、南堡崔、刘村、刘王庄、刘张庄、刘朱庄、刘高庄、刘巩庄、孙庄、北寨张、北寨中、北寨前、崔曲、赵庄、南上宋、沙口、北泊、李南泊、谢南留、王南留、东城子、西城子、西留庄、院上宋、陈上宋、常张策、宋张策、赵张策、西上宋前、西上宋后、李上宋、李家口40个行政村,总面积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077亩,总人口56331(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人,总产值100997万元,人均纯收入2780元。 -交通 该乡地理位置特殊,境内交通便利。京深高速公路、309国道、邯济铁路、邯大(大名)公路、邯馆(陶)公路横穿而过,全乡各村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茶常(棚)路、幸福路等几条乡间主干道路南北纵贯,形成密集交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建设网络。 -地形 该乡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多为壤土,有部分沙土和粘土,利于耕种,境内渠道纵横,排灌两利,北有支漳河、南有邯肥渠、中有团结二支渠横贯东西,西有磁邯排水渠,三八排碱渠纵贯南北。 -经济 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东北部侧重发展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养殖业、畜牧业;东南部以林果业栽培种植为主,西南部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导;西北部以养殖业为主,全乡林果面积现有17201亩,总产量达到10875吨,位居全县第一,产值1521万元,畜牧业发展也比较快,总产值5933万元。乡村企业、私营企业有造纸厂、轧钢厂、保温厂、虹桥饲料、九鼎农业园区、环亚挂车厂等,乡镇企业个数1934个,总产值90477万元,利润5980万元,上缴税金876万元。乡境内驻地企事业单位比较多,有农业科贸城、邯郸摩托城、邯郸市农科院、滏阳乳业、丛台酒厂、邯郸师专、河北建筑学院等。 -沿革 1953年建南堡乡,1956年北寨乡、刘王庄乡和北堡乡合并建南堡乡,1958年划入永年县,属河沙镇公社南堡管理区。1961年建南堡公社,同年冬划归邯郸市郊区,1965年复归邯郸县,1984年改乡。1996年南上宋乡并入。 |
辛庄营乡 |
位于磁县东部,乡人民0驻地辛庄营,在县人民0驻地北12.5公里。1961年5月始置辛庄营公社,因驻地得名。1984年4月改称辛庄营乡。1996年1月,将李庄乡并入。东与成安县商城镇、长巷乡搭界;西隔滏阳河与高臾镇、邯山区马头镇相望;南与高臾镇相连;北与花官营乡接壤。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5336户,22184人,均汉族。含6个自然村,辖6个村民委员会。 -地势地貌 辛庄营乡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60~80米之间,地下水位在4米左右。东部为漳河故道,有沙丘数个,土壤为潮土、盐化潮土和固定风沙土。境内有滏阳河、红旗渠、东风干渠、三支渠、四支渠经过。耕地1.5万亩,全部为水浇地。 -主要产业 2005年粮食产量1.19万吨。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和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藕。渔业、养鸡、养猪业居全县前列,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乡镇企业形成以莲藕加工、活性炭厂为龙头,带动砖厂、榨油厂共同发展的格局。 -教育及其他 县办初中1所,乡办初中1所,小学6所。卫生院1处,个体诊所8个。马商公路、李家庄至开河公路、京深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 辛庄营学区 辛庄营学区,位于磁县东北部,共辖9所学校,其中有3所乡办初中,6所村办小学,有教师177人。建国初,以辛庄营中心校为中小区,以北豆公中心校为东小区。1954年10月,小区调整,以王庄中心校为东小区。1955年设学区。1958年撤区并乡,成立了辛庄营乡。同年又成立人民公社,辛庄营、小马庄、王庄、徐庄为管理区,李庄、北豆公、郭小屯为管理区,大马庄、南豆公、太平为管理区。1961年大县分开,辛庄营管理区由所辖4所小学扩大到所辖6所小学,改为辛庄营公社。李庄管理区由所辖3所小学扩大到所辖4所小学,改为李庄公社。设校长1人,负责教育管理工作。1984年,公社改为乡0,教育机构称乡文教。1996年,乡镇合并,辛庄营乡文教与李庄乡文教合并,名为辛庄营学区。设校长、-、副校长、教导正副主任、会计、出纳等。 |
花官营乡 |
花官营乡,位于磁县北部,乡人民0驻地花官营,在县人民0驻地北偏东17公里。总面积36平方公里。33673人,均汉族。含13个自然村,辖13个村民委员会。 -历史沿革 1956年11月划归邯郸市,1965年3月划归磁县,4月成立花官营公社,因驻地得名。1984年4月改称花官营乡。1996年1月,将东城营乡并入。东与成安县商城镇为邻;西与台城乡、邯山区马头镇交界;南与辛庄营乡接壤;北与邯郸县北张庄乡、南堡乡毗邻。 -地理环境 地处低洼平原和冲积扇平原,地势西部略倾,东部平坦,海拔60~90米之间,地下水位1~4米。滏阳河纵贯南北,牤牛河在中部汇入滏阳河,四支渠、五支渠、六支渠从境内通过。主要土壤为水稻土、潮褐土、潮土和固定风沙土。总耕地3.58万亩,是重要产粮区之一,尤其以优质稻米闻名。 -经济产业 2005年粮食总产1.85万吨,工业总产值6.2亿,国民生产总值为6.96亿元。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藕等。乡办企业有水泥厂、家具厂、植物油加工厂、面粉厂、恒通玻璃制品厂等。闫浅为刺绣专业村,花官营为水泥制品专业村,石桥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村,屯庄为木器加工专业村。 -科教文卫 乡办初中1所,小学8所。乡办卫生院2处。另磁县育杰私立中学和北方汽车汽修学校校址均在辖区。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邯济铁路从境内穿过,有吴庄至马头、南左良至花官营及屯庄辛庄营的乡级公路。 |
代召乡 |
代召乡(Daizhao Xiang)位于邯郸县境东部,距县06.5千米。乡0驻代召村。面积44.2平方千米,人口3.01万人(2002年)。辖27个行政村。沿革 1956年建代召乡。1958年并入永年县,属河沙镇公社代召管理区,1961年划归邯郸市郊区,改代召公社,1962年复归邯郸县,1984年复置乡。1996年聂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代召、堤南堡、张策前、刘庄、西井头、前井头、后井头、裴堡西、裴堡东、小裴堡、曹乐堡、大乐堡、小乐堡、张策后、梁庄、城东堡、贾庄、邢胡庄、李胡庄、杨胡庄、东王庄、西大夫庄、东大夫庄、高里堡、东聂庄、西聂庄、贾堡27个行政村。 |
台城乡 |
台城乡(Taicheng Xiang)位于磁县北部。面积23.5平方千米,人口2.41万人(2002年)。辖15个行政村,乡0驻台城村。京深铁路、邯峰铁路、107国道过境。忙牛河从中部穿过。境内有南北朝时期古墓群。 -沿革 1961年建东城基公社,1982年改台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林峰乡并入。1997年,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东城基、中城基、西城基、东郝村、中郝村、西郝村、台城、河北、赵拔庄、车角、林峰、严庄、白村、东贺兰、西贺兰15个行政村。 -代码 代码 130427206:~201台城村 ~202东城基村 ~203中城基村 ~204西城基村 ~205东郝村 ~206中郝村 ~207西郝村 ~208河北村 ~209赵拔庄村 ~210车角村 ~211林峰村 ~212严庄村 ~213白村 ~214东贺兰村 ~215西贺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