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巴孜乡位于伽师县城西南部6公里处。东邻塔克拉玛干戈壁,南接克孜勒博依乡和夏普吐勒乡,北靠巴仁镇和英买里乡,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20公里,总面积204平方千米,省道213线、312线越境而过,县乡有柏油路相通,东北距伽师县城仅6公里。全乡辖27个村委会,135个村民小组。2004年,有初中1所,有中心小学10所,学生6116名教师256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8.5%。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6人。全乡共有6447户,27300人,有维吾尔、汉、回、壮等民族,非农业人口1141人。全乡耕地面积4.9万亩。主要渠道共4条,总长62千米。现有机井15眼,现正在开凿的4眼。农业机械总动力4422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364台,大中型机引农具81台。
2003年末,农业总产值478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36元。小麦播种2.3万亩,总产达9200吨,人均占有粮540公斤。扩种苜蓿3500亩,建设标准化棚圈1615座,牲畜存栏总数达到7.2万头(只)。江巴孜乡以盛产唛饴赛木早熟杏、赛买提中熟杏,获“中国杏子之乡”称号。现有杏园面积4.3万亩。2003年,产鲜杏1.1万吨,产值1000万元,人均占有366元。
继续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路子,到2005年果园达到村组成园、区域连片。到2007年杏子一项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125元,以招商引资的形式,与经销商联手发展果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唛饴赛木早熟杏的知名度。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利用我乡优势产业,鼓励和支持农民、个体户、私营老板参与农产品的流通。计划建一个杏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和果品运销大户开拓市场、促进产品流通的作用。抓好其它各项工作,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73万人 | 204平方公里 | 653129202 | 844000 | 0998 | 查看 江巴孜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巴仁镇 |
巴仁镇所辖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39个,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316亩;总户数4204户,人口169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21人。有党总支2个,党支部14个,党员328名,团员386人;有小学4所,教职工60人,在校学生878名,有幼儿园1所,敬老院1所;有184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纯收入)1936万元,比上年增长12.75%,第一产业1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5%;第二产业2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第三产业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6%,镇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843元,人均增收252元,比2002年增长15.84%。 2004年预计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216万元,增长15%,,第一产业1144万元,增长10%;第二产业295万元,增长20%,第三产业,780万元,增长20%,镇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以上,增长14.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13‰以内。 ". |
西克尔库勒镇 |
西克库勒镇是伽师县的窗口,地处314国道和南疆铁路两侧,距南疆重镇喀什80公里,距伽师县城60公里,交通 十分便利。临近的西克尔水库面积数十平方公里,鱼虾相伴,来这里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是开发旅游区的好地 万。. |
卧里托格拉克镇 |
伽师县辖乡。1958年成立卫星公社,1960年划归农三师伽师总场,1964年退还地方成立卧里托格拉克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星公社,1984年改卧里托格拉克乡。位于县城以东,距县城52公里。面积514平方公里,人口2.9万,有维吾尔、汉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9.9%。辖巴扎、卧里托格拉克、尤库尔克阔什库勒、塔格艾日克博依、阿亚格阔什库勒、托格拉克斯木、喀塔尔墩、喀让古鲁克、色日克托格拉克、阿吉日克勒克、托特库勒、巴什喀让古鲁克、布开纳、夏普吐勒买里斯、苏坎阿斯提、亚帕勒托格拉克、帕尔恰托格拉克、龙口、拜什吐普、肖尔杰依乃克、艾孜尼宁库木、乌堂、喀赞库勒、阿克代日亚、喀尕买里斯、英买里、喀拉尤勒滚、吐盖奥勒迪、尤干托格拉克、恰拉乌萨、阿亚格阿克达日亚31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安息茴香和伽师瓜。畜牧业以饲养牛、羊、马为主。乡镇企业有粮油棉加工、农机修理、加油站、铸铁制造等。辖区为地震多发地区,1996年3月19日发生6.9级地震。. |
克孜勒博依镇 |
克孜勒博依镇位于伽师县城西南,距县城24公里,东邻本县江巴孜乡、英买里乡;南缘岳普湖县夏巴扎乡和岳普湖镇;西接本县米夏乡和疏勒县罕南力克乡;北连本县夏普吐勒乡和江巴孜乡。全乡土地面积36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3万亩,果园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1.5万亩,草场面积2.7万亩。现有人口3.57万,主要为维吾尔族。乡党委下属2个党总支、53个村党支部。全乡共有党员1242名,其中女党员198名。有团员2346名,三老人员176名。全乡共有学校12个,其中有中学1个,小学11个。有教职工329人,有学生8595人。有卫生院1个,有医护人员20名,设有内科、外科、妇科,有50张床位。乡里有1个邮电所,业务包括汇总、报刊发行、邮件发送。全乡有280余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拥有400余部。 2003年生产棉花1850万公斤,玉米4000余吨,小麦总产达8000余吨。全乡以畜牧业以养牛、羊、马、驴等为主,现有各类牲畜9.6万头(只)。全乡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150多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有粮油加工、农机维修、燃气供送、服装、运输、餐饮及其它相关服务行业。2003年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为1228.42元。 畜牧业发展:三至五年时间里,可望存栏数能到达到12万头(只),而且每年的出栏数能达到3万头(只),能使每年人均增收150元;林果业发展:到2005年,全乡发展林果业能达到人均30棵果树的目标,能使每年人均增收100元;在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我乡交通道路即将建设完毕,这样为我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能奠定良好的基础,激活了经商人员的能动性,能使每年人均增收60元。 |
和夏阿瓦提镇 |
和夏阿瓦提镇地处克孜河中下游,位于县城东北17公里,东西长48公里,西北宽14公里。辖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有41个行政村,2个农场,17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258户,人口40166人。全乡现有耕地面积8.5万亩.自然草场10万亩。 2003年全乡农村经济生产总值10038.3万元,粮食总产2.4万吨,棉花2.9万吨,畜牧存栏9.04万头(只),人均纯收入达1607.62元。 强化畜牧业:一是实施科技兴牧战略,突出规模效益;二是玉米秸杆和饲草深加工,实现农牧结合,林牧结合,转换增值;三是进行棚圈建设改造,扩大养殖规模。突出伽师瓜产业,依靠科技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晚熟伽师瓜的商品率,依托土法保鲜库,反季节销售,做大做强伽师瓜。大力发展林果,在现有林果种植规模上,以发展酸梅为重点。落实林果管护技术措施,促进林果业良性发展。 |
铁日木乡 |
铁日木乡位于伽师县城北郊,乡政府驻地距县城仅1.5公里,省道213线贯穿全境,全乡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下辖10个行政村,有人口12368人,全乡设有2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526名党员。林果业面积1.1万亩,其中酸梅800亩,林果业发展已具有较好基础。 2003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455万元,比上年增长8%,粮食总产达591万公斤,棉花总产达1.4万担,牲畜存栏头数3.2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1423元,比上年增收201元。科技、文卫工作不断发展:落实“科教兴乡”战略,大力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医疗卫生不断得到改善,全乡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750万元,增长12%;粮食总产达600万公斤,增长2%;棉花总产1.5万担,牲畜存栏3.6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达到1623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进一步调减粮棉面积,主攻品质单产,保持粮棉生产能力。加大畜牧业发展的力度,发挥城郊畜牧业优势。以嫁接酸梅为主,初步形成全县最大的酸梅基地。围绕县城对水果的需求,发展桃、梨、石榴、葡萄、无花果等满足县城的需要。发展设施农业,大棚和大小拱棚瓜种植,每年以50-100亩的速度递增,力增使大小拱棚达到500亩。建设土法保鲜库,使瓜果保存到次年的四月底。通过设施农业的建设,使产品增值。进一步把大棚蔬菜规模扩大,增加品种。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是:餐饮、运输、建筑、经商、手工业等。努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有钱办事的能力。 ". |
英买里乡 |
英买里乡位于县城以东6公里处,东连卧里托格拉克乡,西与县城驻地巴仁镇相连,南接江巴孜乡和哈里胡其农场,北邻铁日木乡。省道喀—伽公路由西向东横穿全境,西达伽师县城,东连314国道及其西克尔镇,全乡交通便利。下辖20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为420平方公里(合62.9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林果面积1.7万亩,其它如红柳、芦苇、甘草、天然胡杨33.3万亩,主要渠道有英阿瓦提干渠、库买艾尔干渠、英买里干渠共三条,共长50公里。全乡共有5427户,24917口人,58035亩耕地,人均耕地2.3亩。有机井12眼,农业机械总动力11025瓦,有大、中型拖拉机500台,农用车10辆,大、中型机引农具50台。全乡设有2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903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699名,占党员总数的77%。 2003年有小鸡孵化室、育雏室1000平方米,牲蓄养殖棚圈3个,每个1200平方米,3个棚圈可养殖1500只羊或600头牛。有3个可容纳500吨饲料的青贮窖,300平方米的草料棚,两台小鸡孵化设备。均纯收入1607.28元。 稳定发展种植业,积极调整粮食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和地块,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产业。合理发展棉花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主攻单产,保证质量,增加总产。种植小茴香、蔬菜、甜瓜等,形成农作物、经济作物等多元化种植结构。重点发展畜牧业,力争到2004年底,全乡牲畜存栏突破9万头(只),出栏4万头(只),形成以畜牧业为主发展乡村经济。大力发展园艺业,增加科技含量,建成一批以林果为主的专业户、专业村。同时,加大劳动力转移,积极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实现多元化增收。 ". |
江巴孜乡 |
江巴孜乡位于伽师县城西南部6公里处。东邻塔克拉玛干戈壁,南接克孜勒博依乡和夏普吐勒乡,北靠巴仁镇和英买里乡,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20公里,总面积204平方千米,省道213线、312线越境而过,县乡有柏油路相通,东北距伽师县城仅6公里。全乡辖27个村委会,135个村民小组。2004年,有初中1所,有中心小学10所,学生6116名教师256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8.5%。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16人。全乡共有6447户,27300人,有维吾尔、汉、回、壮等民族,非农业人口1141人。全乡耕地面积4.9万亩。主要渠道共4条,总长62千米。现有机井15眼,现正在开凿的4眼。农业机械总动力4422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364台,大中型机引农具81台。 2003年末,农业总产值478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36元。小麦播种2.3万亩,总产达9200吨,人均占有粮540公斤。扩种苜蓿3500亩,建设标准化棚圈1615座,牲畜存栏总数达到7.2万头(只)。江巴孜乡以盛产唛饴赛木早熟杏、赛买提中熟杏,获“中国杏子之乡”称号。现有杏园面积4.3万亩。2003年,产鲜杏1.1万吨,产值1000万元,人均占有366元。 继续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路子,到2005年果园达到村组成园、区域连片。到2007年杏子一项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125元,以招商引资的形式,与经销商联手发展果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唛饴赛木早熟杏的知名度。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利用我乡优势产业,鼓励和支持农民、个体户、私营老板参与农产品的流通。计划建一个杏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和果品运销大户开拓市场、促进产品流通的作用。抓好其它各项工作,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
米夏乡 |
伽师县辖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6年析建东方红公社,1971年更名米夏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29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2.0万,其中维吾尔族占99%。辖江尕勒霍普伊拉、恰喀、琼库尔克什拉克、喀孜艾日克、琼霍伊拉、米夏、托万塔尔夏、艾提尕、依勒提孜霍伊拉、英塔木、尤库日塔尔夏、英巴格、结努普其拉克、希玛勒其拉克、托格热拉苏、吐格巴斯提、夏合亚迪、巴什英温、英温、巴什奥依托格拉克、奥依托格拉克21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小茴香等。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羊、马、家禽等。乡镇企业有汽车农机修理、粮棉油加工、水利、电力、铸铁制造等。. |
夏普吐勒镇 |
夏普吐勒镇有22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5579户,26504人。现有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小学12所23个教学点,有教职工307人,在校学生5948人。全乡有1个党总支,4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53人,团员1235人,“三老人员”296人。有耕地4.9万亩,草场13万亩,林带6.5万亩,果园1.6万亩。 2003年,全乡完成农业生产总值5874.3万元;粮食总产1751.5万公斤,棉花皮棉总产172.5万公斤;年末牲畜存栏8.55万头(只),出栏6.25万头(只),出栏率73.1%,交易总额3100万元。全乡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597.38元。 林果业和畜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10月,位于我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伽师县活畜交易市场,成为南疆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由于地处喀—伽公路两侧,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今后带来了独特的发展优势,现在,我乡除第一产业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正方兴未艾。 ". |
克孜勒苏乡 |
伽师县辖乡。1958年建先锋公社,1964年改为超美公社,1967年更名五星公社,1971年改称克孜勒苏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以北,距县城19公里。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2.7万,其中维吾尔族占99.9%。辖巴什兰干、巴什里格勒迪玛、乌吐拉里格勒迪玛、阿亚克里格勒迪玛、托喀依、阿亚格兰干、英艾日克、阔什托格拉克、库台买、古勒巴什、琼艾日克、夏勒艾日克、约勒其、巴格艾日克、阿克艾日克、温塔木、拜什塔木、克日克塔木、阿克托喀依、麻扎库木、乌斯塘博依、阿克墩、阿亚克奥依塔格、吐库勒、巴什奥依塔格、苏巴斯提26个村委会。盛产甘草。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甜瓜、小茴香、油料等。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羊、马、驴和家禽等。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粮棉油加工、铸铁制造等。. |
古勒鲁克乡 |
伽师县辖乡。1971年成立古勒鲁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38公里。面积385平方公里,人口1.8万,有维吾尔、汉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9.9%。辖哈尼喀、兰干、古勒鲁克、亚勒古孜塔勒、英巴格、奥吐拉古勒鲁克、阿亚克卡勒鲁克、阿克提坎、巴什阿里喀库勒、阿里喀库勒、喀日木库木、阿亚克拜什塔木、尤库日拜什塔木、奥吐拉拜什塔木、喀让古鲁克、唐力其、科克塔勒、阿克托喀依、阔若克、阿恰勒20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甜瓜等。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羊、马、驴和家禽等。乡镇企业有粮棉油加工、农机具修理。. |
玉代克力克乡 |
伽师县辖乡。1950年为一区,1953为改为三区,1958年成立卫星公社,1959年归伽师国营机械化农场管辖,1971年析出后成立玉代克力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以东,距县城90公里。面积161平方公里,人口1.1万,均为维吾尔族。辖玉代克力克、堂力恰普提、英艾日克、库荣、希依提里日木、多兰买里斯、恰依拉、拜什喀帕、同干麻扎、加依库木、巴扎11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甜瓜、油料等,盛产甘草。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羊等。乡镇企业有农机具修理、粮棉油加工、铸铁、缝纫、制靴鞋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