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街道地处“红色之都”志丹县中部,是志丹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人口3.8万人,其中城镇居民29322人,农村8678人,共有25个党支部,69个党小组,474名党员。土地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三个社区。实现了村村通路,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保安镇在志丹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抢抓西部开发和入世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秀美山川建设步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狠抓“羊、杏、草、果、菜”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周河建材厂、保安镇羊绒精梳厂、孙岔砖厂等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乡镇企业。2004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970万元,农业总产值124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345万元,财政收入突破520万元大关,粮食总产560万公斤,人均纯收入2546元。2004年以来,保安镇党委、政府在积极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布局,将过去五项主导产业调整为草畜业和棚栽业两项主导产业,把舍饲养畜的重点向养牛这项主导产业倾斜。2004年在冯坡村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已发展了5个养牛专业村,共落实养牛户287户,养牛数量达到3880头,除此以外,还鼓励扶持农户发展其它养殖,共发展养猪户35户,养殖数量达到3500头,养鸡户40户,养殖数量达到了10000只以上。棚栽业发展上,注重科技含量,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县城居民吃菜大部分靠外调的现状,制定了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鼓励川道村民大力发展棚栽业,仅2004年春全镇共建起大棚45棚,大小弓棚456棚,使全镇各类棚总量达到了736棚。为了使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具备良好的市场预测能力和竞争能力,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填,镇政府成立了“保安镇草畜业开发公司”和“保安镇棚栽业开发公司”。制定优惠政策欢迎和鼓励广大投资商投资入股。
红色保安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在这片被誉为“红都”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毛主席旧居、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及1936年埃德加·-到保安采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央在保安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等众多文物遗址和历史事件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仰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8万人 | 239.2平方公里 | 610625001 | 716000 | 0911 | 查看 保安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保安街道 |
保安街道地处“红色之都”志丹县中部,是志丹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人口3.8万人,其中城镇居民29322人,农村8678人,共有25个党支部,69个党小组,474名党员。土地总面积239.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三个社区。实现了村村通路,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保安镇在志丹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抢抓西部开发和入世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秀美山川建设步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狠抓“羊、杏、草、果、菜”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周河建材厂、保安镇羊绒精梳厂、孙岔砖厂等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乡镇企业。2004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970万元,农业总产值124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345万元,财政收入突破520万元大关,粮食总产560万公斤,人均纯收入2546元。2004年以来,保安镇党委、政府在积极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布局,将过去五项主导产业调整为草畜业和棚栽业两项主导产业,把舍饲养畜的重点向养牛这项主导产业倾斜。2004年在冯坡村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已发展了5个养牛专业村,共落实养牛户287户,养牛数量达到3880头,除此以外,还鼓励扶持农户发展其它养殖,共发展养猪户35户,养殖数量达到3500头,养鸡户40户,养殖数量达到了10000只以上。棚栽业发展上,注重科技含量,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县城居民吃菜大部分靠外调的现状,制定了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鼓励川道村民大力发展棚栽业,仅2004年春全镇共建起大棚45棚,大小弓棚456棚,使全镇各类棚总量达到了736棚。为了使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具备良好的市场预测能力和竞争能力,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填,镇政府成立了“保安镇草畜业开发公司”和“保安镇棚栽业开发公司”。制定优惠政策欢迎和鼓励广大投资商投资入股。 红色保安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在这片被誉为“红都”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毛主席旧居、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及1936年埃德加·-到保安采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央在保安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等众多文物遗址和历史事件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仰慕。. |
杏河镇 |
杏河镇位于志丹县城东30公里处,全镇辖18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9928人。总土地面积245.3平方公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高沟大,18个村地处杏子河畔两岩地带。镇城内石油资源丰富,杏、羊、草、果特色产业己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 杏河镇政府立足实际,狠抓管理,使杏河镇发生了巨变,全镇村村通路、通电,8个村通了程控电话,16个村用上了自来水。全镇封山育林68524亩,两杏建国28265亩,核桃建园6300余亩,人均梯田3.6亩,水浇地1.2亩。. |
顺宁镇 |
顺宁镇位于志丹县北部,距志丹县城20公里,全镇辖17个村委会,92个村民小组,人口9000人,土地机积275平方公里,有学校25所(初级中学1所),县驻镇机关单位1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元,人均生产粮660公斤。该镇被确立为全省山川秀美建高示范乡镇以来,人均3亩田保吃饭,5亩园、20亩草、5头畜保花钱,封山打坝保生态是顺宁镇己基本形成和正在深化的建设和发展格局。全镇林草覆盖率74%,人工种植优质牧草12万亩。引进了皮埃蒙特种牛及胚胎移植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牛繁育基地是顺宁镇产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顺宁镇约有流动人口8000余人(以长庆石油基地为主体),沿川道一线发展起个体工商户600余家。. |
旦八镇 |
旦八镇位于专丹县城西部51公里洛河沿岸处,全镇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9.2公里,总土地面积322平方公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镇平均海拔为1411米,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镇辖18个行政村2179户9952人。 1998年以来,该镇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狠抓落实与发展,使旦八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单位整修一新,农贸市场、餐饮服务业齐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使旦八镇成为西川四乡镇(金丁、旦八、昊堡、义正)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交通要道和商贸集散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旦八镇借助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形成了以“发挥地方特色经济,主攻羊、杏、草”的稳定增长的产业化格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质量效益 中心,全民一心,奋力拼搏,努力开拓新世纪经济腾飞的新局面。. |
金丁镇 |
金丁镇位于志丹县西南部,距县西部,距县城60公里,是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东与旦八相接,西与吴旗相连,全镇辖21个行政村,有2438户12718人,镇域面积396平方公里。镇区座落在洛河流域属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金丁村,有驻镇机关单位22个。镇区中心座落古建筑物金丁寨古有文化尘厚约二斗之称。全镇有中小学36所,在校学生2742名,在岗教职工162名。学教设施全在达标,镇城内有丰富的石油、白土资源,植被覆盖率达70%。 富有地域优势的“羊、杏、烟、豆”四大主导产业己成为全镇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近年在秀美山川一与小城镇建设的逐步实施下,镇城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随着甘定公路的开通,我镇将成为甘定路的主要交通要道。势必带动镇域经济腾飞。. |
永宁镇 |
永宁镇位于县城南38公里的林区,因地处永宁山寨而得名。区域总面积810平方公里,东与安塞接壤,南与甘泉、富县为邻,西部与甘肃合水县相连,北与双河乡毗邻。全镇辖22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2409户12090人。总耕地面积8.4万亩,人均7亩(基本农田1.1万亩),退耕5万亩。现有天然草场12万亩,人工草场4.7万亩,羊子存栏8.5万只;有学校所(其中: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各1所,完全小学5所,初小26所);在校学生1862人,教职工156人;现有党支部23个,党员363名;有机关单位16个,工商个体户40家;青年、民兵、妇女、治保、调解组织健全。 永宁镇建国初为人民公社,1998年撤乡后建镇为永宁镇,驻地刘河村,该地域地广人稀,农民居住分散,矿产资源匮乏,农民文化素质低,交通、通信发展缓慢;境内多山少川,沟壑遍布,属黄土丘陵地貌,地形东西较长,南北略宽,两岭两川(即东岭、西岭、洛河川、县川)是其他地域的显著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850米,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半干旱气候,的平均温度7.8℃,最高温度37.4℃,最低-25.4℃;年平均降雨量450—49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0天左右。. |
义正镇 |
义正镇位于志丹县西南部,属林区半林区,距县城71公里。全乡共辖16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1431户,8个站所单位。全乡总人口8370人,其中农业人口7608人。总土地面积389平方公里,人均1.9亩,林地30万亩,草地和荒地12.5万亩,非生产用地8.4万亩。 义正乡有丰富的林草和地地资源,全乡现有仁用杏园1.7万亩,山杏园2.4万亩;羊子存栏3.7万只,其中舍养羊6400只;人工种草5.5万亩。年产鲜杏4.4万吨,杏胡0.9万吨,杏皮1.3万吨;年出栏羊子1.4万只,产羊肉14万吨,羊毛7.6吨,羊绒11.4吨。羊杏产品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全乡基础设施和文化、卫生、科教事业发展迅速,村村通路,农电入户率达到90%以上,建成完备的程控电话和手机站。义正乡热忱欢迎有志之士来乡洽谈投资,共同发展,创造辉煌。. |
双河镇 |
双河镇位于志丹县城南7.5公里处,北靠周河,南连永宁,西接旦八,东临安塞。全乡辖的1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2126户9636人(农业人口9415人)分布在周河两岸“一川两岭”28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乡总土面积43.38万亩,其中现耕地56490亩,人均8亩(“三田”面积28245亩,人均3亩),林地面积10.4万亩(经济林57490亩,人均6亩),种草面积57490亩,人均6亩。生猪存栏4530头,大家畜存栏4804头,羊子存栏9890只。近年来,该乡以党的十五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双解双创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全乡人民共同努力下,全乡经济得经跳跃式发展。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75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19万元,工业产值2201万元,粮食总产434万公斤,人均450公斤,人均纯收入1590元,乡财政收入实现27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