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延安市 >> 宜川县 >> 丹州街道

丹州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丹州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丹州街道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6万人 154平方公里 610630001 716000 0911 查看 丹州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丹州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丹州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丹州街道

秋林镇

  秋林镇位于宜川县城东12公里处,仕望河绕镇奔流,青兰高速,309国道穿境而过,是我国着名风景名胜--黄河壶口瀑布的必经之地,又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蟒头山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闫锡山旧址的所在地。全镇辖秋林镇、牛家佃社区、鹿川社区,共计44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5157户,18620口人,总土地面积4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00亩,主导产业以苹果为主,苹果面积56600亩,人均3亩,是全县果业大镇之一,是优质苹果生产区,省市级优质苹果示范基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强果富民、旅游兴镇、项目带动、科学发展”的镇域发展战略,以建设“和谐、富裕、生态”秋林为目标,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科技培训为动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城乡统筹统领工作全局,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做精做优苹果产业,大力开发旅游业,全力争资引项惠民生,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突破转型发展。  

云岩镇

   云岩镇位于宜川县北部,是宜川的“北大门”,下辖2个社区(新市河社区、0社区)。镇域国土总面积470.4平方公里,距县城40公里,壶口瀑布50公里,延安市区90公里。全镇辖57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257户29430人。共有党支部59个,党员1110人。耕地总面积10.47万亩。退耕还林11.9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43万亩,荒山造林5.54万亩。   截止2014年年底全镇苹果面积9.7万亩,其中挂果8.3万亩,人均3.3亩。2014年苹果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5.48亿元,人均果业收入1.86万元,农业总产值6.35亿元,有低保1345户2086人,五保46户48人,2014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2015年苹果新建园9070.91亩,核桃建园40亩。   云岩镇是全县果业大镇,主导产业为苹果,是商贸重镇,素有“一鸡鸣三县”之称,是周边8个乡镇农产品及生产生活用品的集散地,有个体工商户367户,镇区常住人口10525人;是交通要镇,延壶路、渭清路交错过境,是两黄两圣旅游环线必经之地,每天过境车辆3000辆以上;是资源富镇,天然气资源丰富,初步探明储量达100亿立方以上;是文化名镇,北宋理学家、“关中学派”创始人张载,曾在云岩任过三年县令,他的治世明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始终启迪着我们。   云岩镇紧紧围绕“加快城乡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创新社会管理,建成小康云岩”的发展思路,持续快速推进云岩镇各项工作。云岩镇2009年被确定为全省107个重点镇之一,2011年调整为市级重点镇。云岩重点镇建设规划总面积2.2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到2020年)人口聚集达到1万人以上。截止2014年完成投资3.05亿元,建成了云岩新区、云岩商厦、云岩大桥、文化广场、河堤护岸、沿河护栏、镇区供水、客运站、劳动保障所、文体综合中心等45个项目,镇区骨架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迅速提升、经济发展潜能已初步显现。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孙家坡农综项目、西逥农综项目及辛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已投用,惠及1244户,5116口人。产业链条持续延伸,胜云果品综合服务中心、28座冷藏库、泡网厂、果袋厂、果筐厂等设施覆盖全镇。社会管理不断进步,科教文卫、武装、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稳步推进,社会安定和谐。  

集义镇

  集义镇位于宜川县城东南部52公里处。南接韩城,东隔黄河与山西乡宁相望,西临黄龙,北靠丹州镇,猴儿川河傍镇区而过。    全镇土地总面积762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共有3812户11724人,镇区常住人口1800人。耕地面积3.99万亩,人均3.4亩。主导产业以花椒、核桃为主,现共有核桃3.22万亩,花椒2.8万亩。养殖有牛、猪、蜂、芦花鸡等。生猪存栏2989头,养蜂户142户,养殖6700箱,芦花鸡存栏4000羽。2015年我镇将进行10万只科学养羊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年底建成核心种羊繁育场1个、千只规模种羊场2个,辐射带动规模养殖户200户,羊子存栏达到3万只。2014年我镇工农业总产值17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9元。   集义镇大部分村庄分布在猴儿川、白水川川道中。小部分分布在沿黄河西岸的上梁上。该区气候适宜,为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500-650毫米,无霜期180天,年日照时数2300-2500小时。最低海拔500米,最高海拔1212米。   集义是文化古镇,北宋时建镇,境内有陈家庄的石浪松、郭东的千年白皮松、辿里的将军台、峪口的盘古山、麻岔沟的八郎山、桃池周围6大旅游景观等自然景点。且地下能源丰富,煤炭储量23.9亿吨,煤层气储量100亿立方米。  

壶口镇

  壶口镇位于陕西省宜川县东部塬区,黄河壶口瀑布前沿,东临黄河与山西吉县隔河相望,西靠秋林镇,南隔仕望河与秋林镇鹿川管理区接壤。全镇地形复杂,地貌支离破碎,属典型的残塬沟壑区域,气候干旱多风,降雨量低而不均。   镇政府驻地位于宜川县川口六公里处,紧靠青兰高速陕西段出口,距县城42公里,309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镇共辖21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2437户9727口人,其中低保609户948人,五保13户15人。土地面积192.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26亩,果园面积3.43万亩。主导产业为梨果业,2013年总产量3.7万吨,产值11385万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6950元。   壶口酥梨是壶口镇地方特产。壶口酥梨,又名砀山梨,是从安徽砀山引进壶口的,由于受壶口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其品质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壶口梨越来越呈现出果色亮丽、果皮细嫩、果肉酥脆、汁多味甜等优点,取名壶口酥梨。壶口酥梨经陕西省果树研究会多年跟踪鉴定,被鉴定为唯一没有“石芯细胞”的梨中极品。壶口酥梨以其美丽的外观、极高的含糖量、细腻的果质、酥脆的口感,赢得了专家的认可和广大客商的青睐。   壶口斗鼓是陕北民间传统鼓舞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旁,流传于陕西省宜川县黄河沿岸的壶口镇一带。 壶口斗鼓使用的乐器不多,只有鼓、锣、镲三件,却能打出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壶口斗鼓融舞蹈、武术、打击乐为一体,具有高亢昂扬,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威猛刚烈等特点。表现了黄河儿女征服困难的豪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乐观奔放、坚韧不拔的性格。  

英旺乡

  英旺乡位于宜川县西部稍林区,309国道横贯东西,境内主要地理单元为一川、两塬、六沟,是典型的川塬结合地貌。林、草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盛。全乡总面积49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 1475户,5943口人,党支部15个,党员216名,建有高标准党建活动室12个。全乡现有学校10所,教师36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村村通上了砂石路,人畜饮水得到了基本解决。   全乡现有耕地14800亩,全乡人均占有粮食810公斤,经济基础较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现有蔬菜大棚594座,年创产值700余万元;苹果面积3870亩,年创产值180余万元;烤烟面积6400余亩,年创产值640余万元;香紫面积3000余亩,年创产值180余万元。养殖业发展迅猛,肉牛、猪、羊子养殖已初具规模,配套320余口沼气能源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旅游产业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现有“农家乐”6个,旅游景点2处,旅游综合效益显着。  

交里乡

  交里乡位于宜川县城以北14Km处,东与牛家佃乡接壤;西与英旺乡毗邻;南与丹州镇相连;北与云岩镇相接。地处北纬36°,东径110°,海拨1322米,最高气温30℃-40℃,最低气温-22℃--23℃,年降雨量580-590mm,地势呈西高东低,东西长35Km,南北宽15Km,版图面积288K㎡,林地面积18202.71公顷,辖12个村委会,43个村民小组,呈五塬二川分布,农业总户数1624户,总人口7299人,全乡耕地面积4.62万亩,人均基本农田6.3亩。   全乡共有13个党支部,其中机关支部1个、村支部12个;共有党员293人。   交里乡是典型的农业乡,依照“城镇辐射、项目带动、强果壮畜、稳烟兴游”的发展战略,果业、种植、草畜业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现已发展苹果3.1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7万亩,2015年新建园面积2000亩。2014年苹果总产量达3.5万吨;产值2.5亿元。累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96万亩,其中退耕17053亩,荒山造林12570亩。201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0元。  


丹州街道特产大全




丹州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