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凉山州 >> 宁南县 >> 松林镇

松林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松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松林镇简介

  宁南县辖乡。解放前属竹寿乡第五保,1954年建松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0.6万。通公路。辖幸福、新街、卫星、花山、杨柳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烤烟、蚕茧、水稻、玉米。.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32.8平方公里 513427114 615400 0834 查看 松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松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松林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披砂镇

  宁南县辖镇,县府驻地。1935年设 ? 宁南县镇,解放后设披砂乡,1956年与惠田乡合并置披惠乡,1958年再与景星乡合并改东风公社,1984年建披砂镇。面积66.1平方公里,人口2.4万。省道西(昌)巧(家)公路过境。辖小田坝、码口、披砂、下村、后山、大花地6个村委会和平街、中心街2居委会。企业有建材、电力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蚕茧。养殖业以生猪和淡水鱼为主。.  

松新镇

  宁南县辖镇。1939年建松林坪乡,1944年与新村乡合并更名松新乡,1952年新村乡析出,1958年改松新公社,1983年复松新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0.9万。西(昌)巧(家)公路过境。辖五一、立新、上游、马桑坪、塘河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甘蔗、蚕茧、水稻。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竹寿镇

  宁南县辖镇。1944年长寿乡与阿竹乡合并置竹寿乡,1952年更名双塘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竹寿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44.4平方公里,人口0.6万。通公路。辖联合、红旗、长征、东风、阳甸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油桐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烤烟、蚕茧。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华弹镇

  宁南县辖镇。旧名洼乌场。清末为会理州洼乌分州辖区,1932年划归 ? 宁南县,1935年建华福镇,1952年更名华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面积73.2平方公里,人口1.7万。西(昌)巧(家)公路过境。公路、渡口连接川、滇两省。辖水塘、先锋、金江、永乐、灯塔、铜厂、金沙、武星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甘蔗、水稻、玉米、蚕茧。养殖业以猪为主。境内华弹糖厂生产的金沙-白砂糖1991年被轻工部授予部优产品称号。.  

白鹤滩镇

  白鹤滩镇原属云南省巧家县,民国二年(1913年)设行政委员会,民国四年(1915)设六城分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撤分县划入第一区。1952年划归四川省宁南县,1956年从倮格乡划出建六城乡,1958年建人民公社时更名金江公社,1981年复名六城,1994年撤乡设镇,2003年由四川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白鹤滩镇。   (一)自然概貌   白鹤滩镇地处宁南县东北部,位于金沙江西岸,距县城58公里,西与倮格乡接壤,南邻骑骡沟乡,北与跑马乡接壤,东与云南省巧家县大寨镇隔江想望。全镇幅员面积4893.93公顷,耕地面积823.06公顷,林地1072.7公顷,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最高海拔2000米,最低海拔600米。辖5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14人。   (二)经济发展情况   白鹤滩镇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全镇农业以粮食、甘蔗、蚕桑为主。镇党委、政府本着“稳定增蔗促蚕桑、发展畜牧繁市场、兴办企业争效益、富民增收奔小康”的治镇思路,坚持做到“有保有压、重点推进、非均衡发展”,到2005年全镇产蔗1.5万吨,养蚕6340张,产茧5927担,两项产业为农民创收700余万元。   至2005年全镇有乡镇企业157个,实现收入1400万元。作为巧家县大寨镇、宁南县跑马乡、倮格乡及白鹤滩镇的重要物资交易中心,1999年投资160万元的集市投入使用,形成了每月逢双号的赶集日,市场日趋繁荣。1996年白鹤滩至宁南县城60公里的沿江公路建成通车,1997年宁南至白鹤滩段沿江公路扩宽工程竣工,同年白鹤滩至布拖县、金阳县的公路也相继通车,至此,白鹤滩成为宁南县、金阳县、布拖县三县的交通中转站。到2001年,镇内蔗区公路遍布各村及各村民小组,公路实现了组组通。   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白鹤滩镇农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208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3816万元,增长17个百分点;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277元,增长到2005的3279元,增长10个百分点,各项产业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三)资源   由于白鹤滩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境内矿产资源较为稀少,水利资源丰富。在我镇境内继三峡、溪洛渡水电站之后,我国第三大水电站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即将上马。.  

葫芦口镇

   葫芦口镇位于四川宁南县城东南部的金沙江畔,距县城25公里,原为华弹镇的武星村,作为华弹镇的开发新区,在1997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建镇。东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距巧家县城仅8公里,南靠华弹镇,西   接红星乡,北连大同乡。地处黑水河与金沙江的汇合处,又是两省三县的结合部,西巧公路、宁会公路、沿江公路穿境而过,镇内的葫芦口大桥更是连接川、滇两省的重要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幅员面积35.57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4637人。   -气候条件   由于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2.3 C°,年降雨量600 mm,平均海拔650m,雨热同季,且干湿分明,光热资源丰富,是一年三熟区,盛产水稻、小麦,被列为全省甘蔗、蚕桑、香蕉、芒果、早熟蔬菜等亚热带水果重要基地开发区。   -资源分布   镇域内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仅黑水河下段就有6.26万千瓦,镇域内即可建设两座装机容量为1万千瓦的水电站;镇域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赤铁矿属国家大型铁矿床,工业储量达7385万吨,石灰石储量达3.57亿吨,石膏矿储量达300万吨;同时镇域内地热资源具有开发前景,属高温硫磺类型,其水温达72C°,可用于医疗、洗涤、养殖等,出水量约为36m3/小时,水质分析符合国家医疗标准。   -经济状况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4166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361万元,工业总产值18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56元,粮食产量达113万公斤,生猪存栏8026头,出栏7868头,产仔猪6030头。甘蔗产量14000吨,蚕茧产量137600公斤。  

西瑶镇

景星镇

  宁南县辖乡。1938年建乡时属云南省巧家县,1952年划归宁南县,1958年与披惠乡合并建东风公社,1961年析建景星公社,1983年置景星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公里。面积37.4平方公里,人口1.1万。西(昌)巧(家)公路过境。辖天鹤、梓油、黑泥沟、塘鞍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甘蔗、水稻、蚕茧。养殖业以猪为主。.  

大同镇

  宁南县辖乡。1938年建大同乡,1952年由巧家县划归宁南县,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面积63.4平方公里,人口0.6万。通公路。辖跃进、新场、庆华、印丰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玉米。养殖业以猪为主。.  

骑骡沟镇

  宁南县辖乡。原属云南省巧家县,1952年划归宁南县后建骑骡沟彝族自治乡,1956年更名梁子联合乡,1960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骑骡沟公社,1983年置骑骡沟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82.5平方公里,人口0.6万。通公路。辖江边、正坝、胜利、五四、果木沟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烤烟、玉米、蚕茧。养殖业以牛、羊、猪为主。.  

幸福镇

  宁南县辖乡。1939年在辖区内分别建大福、溜沙两乡,1944年合并为大沙乡,1952年分设溜沙、放羊两乡。1956年放羊乡并入溜沙乡,1958年建幸福公社,1983年复置幸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月塘、梨园、石笋、果林、茶岭、玉丰、顺河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油料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桐油、茶叶。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石梨镇

六铁镇

  宁南县辖乡。1952年建六铁彝族自治乡,1972年改公社,1983年置六铁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8公里。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辖树基、岔河、坡基、子各、增建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烤烟、甘蔗、玉米。养殖业以牛、羊为主。.  

松林镇

  宁南县辖乡。解放前属竹寿乡第五保,1954年建松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0.6万。通公路。辖幸福、新街、卫星、花山、杨柳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烤烟、蚕茧、水稻、玉米。.  

新华镇

  宁南县辖乡。解放前属竹寿区第三保。1952年建新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0.7万。通公路。辖横山、长坡、石马桩、中村、巫土、田坝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烤烟。养殖业以猪为主。.  

俱乐乡

  宁南县辖乡。1939年建俱乐乡,1945年并入惠田乡,1957年重建俱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57.3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柳树、中心、红岩、小田、青龙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油料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蚕茧、水果。养殖业以猪为主。.  

新村乡

  宁南县辖乡。1939年建新村乡,1944年与松林坪乡合并为松新乡,1952年重建新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7公里。面积53.1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辖碧窝、田湾、新竹、盐巴坪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油料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甘蔗、蚕茧。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海子乡

  宁南县辖乡。1951年建海子彝族自治乡,1956年更名马六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海子公社,1983年置海子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61公里。面积81.4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辖中坪、新农、关坪、李子坪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烤烟、甘蔗、玉米。养殖业以牛、羊为主。.  

新建乡

  新建乡位于四川凉山州宁南县。下辖:   513427206200 220 张堆村   513427206201 220 团结村   513427206202 220 红光村   513427206203 210 光明村   

稻谷乡

  宁南县辖乡。1952年建余家村彝族自治乡,1956年更名稻角乡,1958年改稻谷公社,1983年置稻谷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3公里。面积106.4平方公里,人口0.3万。通公路。辖花椒、大梁、笋子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烤烟。养殖业以牛、羊、猪为主。.  

杉树乡

  宁南县辖乡。1952年建大杉树彝族自治乡,1956年更名为杉树乡,1972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面积97.7平方公里,人口0.3万。通公路。辖营盘、湾地、滦树、冉坡、尖山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矿业。农业主产烤烟、玉米、马铃薯。养殖业以牛、羊为主。盛产家具用土漆,年产生漆1500公斤以上。.  

梁子乡

  宁南县辖乡。解放前名为皮古。1952年建皮古彝族自治乡,1956年更名解放乡,1981年更名梁子公社,1983年置梁子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0公里。面积90.6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辖梁子、元宝、垮山、水子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烤烟。养殖业以牛、羊、猪为主。.  

红星乡

  宁南县辖乡。1952年建红星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7公里。面积32.3平方公里,人口0.4万。通公路。辖双合、高峰、前卫、小河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油料加工厂。农业主产烤烟、蚕茧、水稻、玉米。养殖业以猪为主。.  

倮洛乡

  宁南县辖乡。原属云南省巧家县,1952年划归宁南县,1956年建倮格乡,1958年改公社,1960年复乡,1972年重改公社,1983年再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2公里。隔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面积102.1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辖友谊、梨树、杉木箐、红梁、拉堡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烤烟、玉米、马铃薯。养殖业以牛、羊为主。.  

跑马乡


松林镇特产大全




松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