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理位置
策勒县达玛沟乡位于自治区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它位于策勒县东南部,“315”国道横穿乡辖境内,东与于田县相邻,西与策勒县固拉哈玛乡相邻,海拔高度1380米,距县城27公里,距地区所在地和田市127公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00公里。
二、行政区划、民族人口
达玛沟乡行政区域面积420平方公里,有17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4923户,总人口19310人。以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农村劳动力5683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54亩。
三、地形地貌、自然资源
达玛沟乡属平原地形。南面为沙漠草滩,北面为戈壁荒滩,均属沙性土壤地。有自然草地、野生胡杨林、红柳绿地近3.6万亩,开垦宜农宜林荒地有很大余地。
达玛沟乡有丰收、普那克、卡提亚、卡尔曼 四个水库,水产丰富。其中,丰收水库蓄水量最大,冬季蓄水期能蓄水900万立方,占地面积 3600亩。水库四周沙丘环绕,上游是天然草场,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水库源头是天然泉眼,水质清冽,日涌量8.2万立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周围的野地还产有天然野生大芸、干草等珍贵中草药。同时,达玛沟乡还有两条横贯南北的自然沟,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有水产养殖的基础条件。
达玛沟乡有丰富的林果业资源,万米复接核桃长廊已初具规模,优质杏、红枣、葡萄示范园区也已初见效益。
四、发展情况
(一)农业
达玛沟乡现有耕地面积58539.69亩,(其中农村耕地为58539.69亩。去年计划种植作物面积58539.69亩,实际种植面积为58539.69亩。粮食播种面积47029亩。其中小麦22109亩,复播种玉米2492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7990亩;种植苜蓿1600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为3520.69亩。2002年种植小麦单产是464.9公斤,总产为8069500公斤;种植玉米(复播)单产是401.9公斤,总产是10015527公斤,种植棉花单产是93.2公斤,总产是435000公斤;瓜果单产是593.65公斤,总产为570500公斤。全年养蚕1000盒,单产是9.09公斤,总产为9091.5公斤。
(二)林果业
达玛沟乡现有林果面积为30335亩,其中生态林13760.5亩,经济林(挂果)面积为23175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93万人 | 420平方公里 | 653225202 | 848300 | 0903 | 查看 达玛沟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策勒镇 |
策勒镇虽坐落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面靠山、三面环沙,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策勒镇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不断创新,通过引洪灌溉,环丘造林固沙,成功建成了“万亩生态综合治理样板”;远观策勒镇,雪山、绿树、农田、民舍相映成趣;当您漫步街头,看到的是马路两边垂柳红花、带有民族风味的建筑、林立的店铺;色鲜味美的 烤制品 ,香气四溢;民族风味浓厚、色泽考究的地毯、饰物等手工艺品令您目不暇接;英俊的维族小伙儿、漂亮维族姑娘,拌着动人的旋律跳着优美的舞姿更让您心动不已;您还可骑骆驼,观大漠风情;游胡杨林,感叹顽强生命力;踏戈壁,寻戈壁奇珍宝玉。 策勒镇紧依托县城,有 315 国道贯通, 并已与各村形成便利交通网。 地处平原区,土层深厚,属沙质壤土,透气、透水性较好; 地热资源十分丰富, 水资源有保证。 全镇共有 10 个行政村, 3001 户 11566 人,其中劳动力 3357 人;现有耕地面积 16417 亩。镇党委、政府团结全镇各族人民,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地区六个“ 30 万”建设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走 林果为主,牧、农为辅,二、三产业齐发展之路。 全镇现有林果面积(包括庭院) 1.9 万亩(以石榴为主、杏子、核桃、红枣为辅),人均占有林地 1.7 亩( 80 株),努力建成生产、加工、销售、贮藏一条龙。 2004 年底年末牲畜存栏 29517 头 / 只,出栏商品畜 14800 头(只);棉花单产达到 110.45 公斤,总产达 717.925 吨;引导劳务输出 4480 人 / 次,创收 126.17 万元;果品冷藏加工业、设施农业、餐饮业、地毯加工业、建材加工业、旅游业蓬勃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349.27 万元,财政收入 18.1994 万元,人均收入达 957.3 元。 该镇把科技投入作为一种战略投资。镇党委、政府深刻剖析镇贫困根源总结出: 及时 提高广大干部、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引进先进技术、尊重科技实用人才,才是带领我镇走出困境的有效途经。依靠科技,走科技强镇之路。于是镇政府每年筹资,加大干部队伍科技培训力度并选派乡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到疆内外考查、学习,适时引进技术、设备,目前全镇兴起学科学、用科学热潮,达到人人都会使用电脑办公、上网查资料、发布信息要求;. |
策勒乡 |
一、自然地理状况 策勒乡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环绕策勒县周围,离县城仅0.5公里,总面积319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811亩,人均耕地1.7亩,粮食面积28050亩,其中小麦面积14025亩,玉米面积14025亩(套种),经济作物面积4800亩,林地面积19125亩,草地4500亩,荒地3000亩,其他面积7861亩。 二、行政区划: 全乡共有19个行政村,88个生产小组,7694户,29027人。 三、民族人口 全乡共7694户,29027人,其中男14804人,女14403人。城镇人口1600人,农村人口27427人,95%以上的农民信仰宗教。 四、自然资源 (1)气候: 本乡属大陆性暖温带内陆干旱沙漠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气温日差大,无霜期长,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旱多风,年平均气温11.6℃,日较差14.7℃,≥0℃的积温4627.5℃,≥10℃的积温4208℃,无霜期213天,年降水量45.6mm,蒸发量2479.8mm,全年总辐射量143千卡每平方厘米,五级以上大风年平均100-130天,干热风年平均为21.5天,沙暴日数19.5天,浮尘日数149.4天。/ (2)、土壤: 主要类别是棕漠土、灌溉土和沙土,质地疏松,结构差,肥力低,耕性和供肥性好,通气性强,气、热、肥力因素易于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但保水、保肥性能差,有机含量低0.622%,全氮含量0.06%,速效氮含量12.7PPm,全磷0.05-0.07%,速效磷含量1-3PPm,速效钾含量178PPm,含盐0.2%以下,属缺氮、少磷、富钾型土壤,只要进行必要的改造,追施有机肥氮、磷,农作物也可获得丰产。 (3)、水资源: 本乡主要靠河水其次是地下水灌溉,河水年平均径流量为12000万立方米、年径保证率为75%、年内分配为:春季(3-5月)平均流量26万立方米、夏季(6-8月)平均流量为10000万立方米、秋季(9-11月)平均流量为1600万立方米、冬季(12-次年2月)平均流量为140万立方米、河水平均含沙量为8公斤每立方米、全乡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动储量60000万立方米、可开采量3000立方米。. |
固拉哈玛乡 |
固拉哈玛乡位于策勒县城东部,315国道横穿其中,距县城直线距离18.5公里,东西宽3.6—32.4公里,南北长51.8公里,总面积面积1081平方公里,全乡辖区19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600人,其中:汉族21人,土家族1人。农业人口23000人,耕地面积57571亩,人均占有2.1亩,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3700万,人均纯收入808.95元。 一、 自然状况 固拉哈玛乡地处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南高北低最低海拔1,085.5米,最高海拔1,600米,平均海拔1345米。固拉哈玛乡属于暖温带荒漠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早,秋季降温快。夏季长秋季短,冬季较寒冷,年降水量60毫米。平均气温11.9摄氏度,年蒸发量29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9天。 主要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兔、野鸭等。 主要野生植物有:甘草、大芸、红柳、芦苇、胡杨、骆驼刺等。 全乡水流量26000000立方米,主要水源来自战斗渠的洪水,灌溉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二、经济状况 1. 农业 全乡耕地总面积57571亩,2002年种植小麦21808亩,单产398公斤,总产86889584公斤,投入产出比1:2.5。2002年种植玉米32487亩,单产431公斤,总产14002000公斤,投入产出比1:2.3。2002年种植棉花8500亩,单产169公斤,总产886076公斤投入产出比1:2.8。经济作物(油料、孜然、瓜果)9518亩,投入产出比1:4。 2、林果业 全乡林果业总面积33726亩,其中生态林3401亩,经济林包括:杏树7973亩,总产量520吨,核桃3956亩,总产量392.6吨,梨树1041亩,总产量161.3吨。葡萄60亩,总产量15吨,苹果983亩,总产量122.5吨。用材林4489亩。林果业投入产出比1:6。 3、畜牧业 全乡畜牧业2002年末,存栏牲畜886155头(只)。其中:羊76070只,牛2705头,马181匹,驴7120头,其它99头。包括商品畜33300头(只)。畜群结构情况:适龄母畜592056头(只),公畜26950头(只),幼畜521629头(只)。暖圈建设1800座,动物防疫覆盖率97.3%。畜牧业投入产出比1:5. |
达玛沟乡 |
一、 地理位置 策勒县达玛沟乡位于自治区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它位于策勒县东南部,“315”国道横穿乡辖境内,东与于田县相邻,西与策勒县固拉哈玛乡相邻,海拔高度1380米,距县城27公里,距地区所在地和田市127公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00公里。 二、行政区划、民族人口 达玛沟乡行政区域面积420平方公里,有17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4923户,总人口19310人。以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农村劳动力5683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54亩。 三、地形地貌、自然资源 达玛沟乡属平原地形。南面为沙漠草滩,北面为戈壁荒滩,均属沙性土壤地。有自然草地、野生胡杨林、红柳绿地近3.6万亩,开垦宜农宜林荒地有很大余地。 达玛沟乡有丰收、普那克、卡提亚、卡尔曼 四个水库,水产丰富。其中,丰收水库蓄水量最大,冬季蓄水期能蓄水900万立方,占地面积 3600亩。水库四周沙丘环绕,上游是天然草场,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水库源头是天然泉眼,水质清冽,日涌量8.2万立方,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周围的野地还产有天然野生大芸、干草等珍贵中草药。同时,达玛沟乡还有两条横贯南北的自然沟,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有水产养殖的基础条件。 达玛沟乡有丰富的林果业资源,万米复接核桃长廊已初具规模,优质杏、红枣、葡萄示范园区也已初见效益。 四、发展情况 (一)农业 达玛沟乡现有耕地面积58539.69亩,(其中农村耕地为58539.69亩。去年计划种植作物面积58539.69亩,实际种植面积为58539.69亩。粮食播种面积47029亩。其中小麦22109亩,复播种玉米2492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7990亩;种植苜蓿1600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为3520.69亩。2002年种植小麦单产是464.9公斤,总产为8069500公斤;种植玉米(复播)单产是401.9公斤,总产是10015527公斤,种植棉花单产是93.2公斤,总产是435000公斤;瓜果单产是593.65公斤,总产为570500公斤。全年养蚕1000盒,单产是9.09公斤,总产为9091.5公斤。 (二)林果业 达玛沟乡现有林果面积为30335亩,其中生态林13760.5亩,经济林(挂果)面积为23175亩。. |
恰哈乡 |
一、自然情况: 恰哈乡距离策勒县64公里,海拔2060米,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140亩,人均耕地2.21亩,粮食面积20000亩,草地面积1005008亩,荒地面积10000亩。 二、人口状况: 全乡共有20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有3145户,总人口12568人,贫困人口2902户,其中特困户510户2384人,低收入户2392户9623人,社会救济户183户426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95.5%。 三、社会经济状况: 全乡农业主要从事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2000年粮食总产量792.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30.56公斤,有少量经济作物,如瓜果、油料等。现有林业面积5138亩。目前,全乡牲畜存栏 5.7万只,人均占有牲畜 4.53只,2000年人均收入801元,2002年人均收入 806元。 四、发展总目标: 2004年解决温饱人口的增收问题; 2006年使 20 %人口达到富裕程度,富裕户达到小康。2004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2006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乡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各类组织,形成结构的合理化,符合恰哈乡发展实际,发挥积极作用,发展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不断发展经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普及活动全面推进,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新时期我乡要集中力量,利用天时地利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农业种植结构多元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超前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造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扶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进程,把尚未解决温饱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把我乡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五、基本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稳固和增加低收入贫困人口为对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品的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二)、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有长足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人均占有耕地增加。 (三)、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 |
乌鲁克萨依乡 |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乌鲁克萨依乡是策勒县南部的一个乡。位于昆仑山北麓,平均海拔2850米,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0公里,距奴尔乡25公里,距恰哈乡30公里。是个以牧业为主的乡。全乡辖8个行政村,其中3个农业村,5个牧业村。 (二)、人口状况: 共有人口1178户,4020人,主要都是维吾尔族。其中城镇人口164人,农村人口1018户,3856人;男女比例1:1.02,劳动力1283人。 二、社会经济状况: 全乡总面积98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250亩。可垦地面积23900亩,荒地面积27844亩。乌鲁克萨依乡位于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金矿、玉石。并且山区还有珍稀动物雪鸡,野生动物呱呱鸡(一种野鸡)、旱獭等。乌鲁克萨依乡牧场辽阔,山区草场丰茂,农区有和田大叶紫花苜蓿原种生产基地,乌鲁克萨依乡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乡,全乡牲畜存栏数达41060头(只),人均占有牲畜12 头(只),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开发旅游业也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白兰干草场,地处昆仑山脉深处,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独特的民风、民情,吸引了和田地区众多游客慕名前来避暑,旅游观光。 三、基础设施及其它类情况: 解决人畜饮水1178户,解决生产生活用电1018户。全乡基本开通乡村道路。已有四个村通自来水,全乡现安装程控电话102部,目前没有比较正规的村级卫生所。全乡共有学校所,教师90人,学生800人。 四、总目标: 2004——2006年三年时间解决全乡98%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共计1305人2004——2006年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增加人均收入100元;2006年——2010年使大多数贫困户人口收入大幅度增加,达到富裕程度,使现在的一般户、富裕户达到初步小康;2004年人均收入达到775元,2006年人均收入达到1115元,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1715元。 五、具体目标: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长足进展,全乡实现“四通”、“两增加”;“四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保证户户有照明电,使用自来水,村村通公路;“两增加”即:人均收入增加、人均耕地增加。. |
奴尔乡 |
努尔乡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策勒县城东南、距县城120公里。是典型的山区半农半牧乡,乡政府所在地海拔2350米,辖18个行政村(其中4个牧业村),4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225.5平方公里,总人口10437人,(其中汉族9人)耕地面积3.2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料等作物。2002年全乡农牧业产值达1200万元。粮食总产量5104.5吨,年末牲畜存栏头数5.4万头(只),2002年全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66.42元。 发展情况:全面落实地委提出的调大林果业的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把经济林建设作为我乡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03年我乡退耕还林已达5600亩。加大经济林建设的管理和投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畜牧业是我乡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2002年畜牧业收入占全乡人均收入50%以上,2003年我乡继续以畜牧业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的发展。一是以草为本,大力种植紫花大叶苜蓿,把草产业作为我乡畜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今年共新种植苜蓿5300亩。二是加速畜群、畜种结构调整。三是积极开展示范点建设,大力培育、扶持畜牧养殖大户。四是按照山区繁育、农区育肥的格局,依托优惠政策、“五个一”工程建设等有效形式,走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实现从原始养殖业到现代养殖业的转变。五是加大“科技兴牧”的力度,做好优良畜禽的引进、选育和品种改良,普及暖圈养殖、桔秆青贮、微贮等科学管理和饲养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提高了广大农牧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六是切实做好各类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畜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把农业生产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围绕农业标准化,立足我乡优势,在抓好基础农业的前提下,强化品牌意识,大力种植经济作物,走多种经营的路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保证人均占有足够粮食的前提下,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2003年,我乡小麦单产达到278公斤、玉米单产达到560公斤,产量比去年大幅度增加,基本解决了温饱。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健全和完善扶贫开发的各种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大扶贫到村入户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
博斯坦乡 |
博斯坦乡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下辖: 博斯坦乡 代码:653225206 辖14个村委会:巴格贝希村、加依吐孜村、墩巴格村、布藏克尔吐维村、乃则尔巴格村、亚喀喀什村、吉格代博斯坦村、阿其玛村、阿热萨依村、阿亚克喀拉苏村、迈丹吐孜村、巴什喀拉苏村、阿热勒力克村、阔如克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