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县灵山镇,位于国家大型水库石山口水库上游,是国家AAAA级灵山风景区和国家级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省道339线横穿东西,涩(港)何(家冲)旅游公路连通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灵山风景名胜区和董寨鸟类保护区。集镇西距信阳市仅30公里。镇区下辖涩港、大马、檀墩、长山、张楼、祁堂、董桥、高寨、彭庄、袁冲10个行政村和南街、北街两个居委会,辖区总人口25184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3251人。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1.3万亩,耕地面积1.7万亩,水面面积8000亩。
近年来,近年来,灵山镇党委、政府坚持“生态名镇、旅游富民、美丽村庄、提升民营、和谐兴镇”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加快“三化”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富民强镇为中心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实现了镇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灵山山高林密茶质好。境内山多地少植被丰茂,种茶历史悠久,全镇现有茶园面积22000亩,可采茶叶面积8338亩。镇灵鼎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亿峰生态茶叶公司是河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其中,镇灵鼎峰茶叶专业合作社有茶园5000余亩,开发生产的“灵鼎峰”牌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灵山剑峰等名优茶,获郑州国际茶博会信阳红茶金奖,“灵山剑峰”被列为河南省级十大名茶之一,是罗山的特色茶产品。
灵山镇环境优美旅游旺。灵山镇充分整合境内佛教文化、鸟类研究科教文化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围绕打造高寨、董桥两村沿涩何路原生态富民旅游产业经济带,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了旅游支柱产业化水平。新建了以农家乐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化度假村、农家山庄等20余家,各类旅游服务型民营企业或商业门店已达到600余户,年接待外来游客70余万人次,旅游服务业总产值达亿元。
灵山镇城镇建设起点高。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标,以“六城联创”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新区,改造老街。先后筹资1500多万元,招商引资4000万元,实施了镇区亮化、美化、硬化、净化、绿化工程,高标准建成了风格优美、各具特色的商贸中心街、旅游街、灵山景观大道、商业步行街和北堰、金港、滨河、柳湾四个精品居民小区。硬化集镇道路60000平方米,硬化人行道5000平方米,绿化草坪4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完成给排水管道3600米,铺设彩砖5000平方米、路沿石2000米。建成了3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配套,篮球场等主要文化设施齐全,建成有1000平方米大型停车场。启动建设了灵秀新型农村社区,主要解决灵山镇居住在深山区的坛堆村和石山口水库淹没区的袁冲村、彭庄村等行政村群众就业、就学、居住和出行难题,建成后可安置农户664户,3652人。
灵山镇招商引资惠民生。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加快灵山发展建设,实现“项目带动、产业富民”的目标。先后成功引进河南银基地产公司计划投资1000余万元的灵山福临山庄和福临大酒店项目、外出务工成功人士投资800余万元新建灵山旅游购物中心及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信阳现代园林公司计划投资8-10亿元建设的滨湖万亩生态园。特别是滨湖万亩生态园项目,计划投资6.76亿元,力争用5-6年时间,在此建设一家以名贵珍稀苗木的科研、培育、种植、销售为主业,集园林设计、施工与园林观光、康体休闲、生态养生为一体的绿色高科技上市公司。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达7000余万元,群众受益2000多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在增加地方税收、拉动消费、促进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灵山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扎实,目前灵山镇在外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四人,县处级领导80多人,已成为豫南一座文化名镇。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镇、省卫生镇、省“清洁家园”活动先进镇、信阳市信访“四无”乡镇、罗山县目标管理一等奖。初步形成了开放文明、商贸活跃、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小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信阳市乡镇前20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6万人 | 125平方公里 | 411521103 | 464000 | 0376 | 查看 灵山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灵山村 | ·罗山旅游·罗山特产·罗山十大特产·罗山十景·罗山名人·信阳 | 0 |
---- |
查看 灵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罗山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设城关区,1965年改城关镇。位于县境北中部。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4.5万。开(封)武(汉)公路和312国道过境。辖北街、南街、东街、西街、新村、陶园6个居委会和大园、赵园2个村委会。镇办企业有皮毛、针织、化工、食品、机械、建材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亚麻、茶叶等。镇内北街福音堂是签订《罗山协议》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周党镇 |
罗山县辖镇。建国后设乡,1988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125.5平方公里,人口5.1万。镇政府驻周党镇。竹竿河横贯镇境,开(封)武(汉)、信(阳)叶(集)公路过境。辖桂店、水寨、朱楼、前乡、田河、周党、杨柳、雷畈、秦畈、吊桥、杨寨、闵湾、青龙、龙镇、桃园、中山、长安、杨冲、东峰19个村委会和东街、北街、南街、中心街4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硅肥、制板、工艺皮箱、轧钢、造纸、仿瓷工艺、电珠、机绣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盛产大蒜、黄桃、板栗等。是县农副土特产品集散中心。. |
竹竿镇 |
罗山县辖镇。1951年建河口区,1956年改中心乡,1958年置竹竿乡,同年建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4年改镇。位于县境东面,距县城12公里,北临淮河、竹竿河交汇口。面积101.8平方公里,人口4.8万。312国道横穿镇境。辖竹竿、姚集、联湖、新塘、淮河、尚庙、高庙、方窑、张老店、史河、闻湖、河口、黄湖、曾山、胡大塘、龙桥、朱湖、王集、汪河、付店、赵山21个村委会和东街、西街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面粉、酿酒、酱油、建材、精米加工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花生、蔬菜等。境内有建于明初的河口寨金龙寺大王庙,为以前祭水防患的圣地。. |
灵山镇 |
罗山县灵山镇,位于国家大型水库石山口水库上游,是国家AAAA级灵山风景区和国家级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省道339线横穿东西,涩(港)何(家冲)旅游公路连通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灵山风景名胜区和董寨鸟类保护区。集镇西距信阳市仅30公里。镇区下辖涩港、大马、檀墩、长山、张楼、祁堂、董桥、高寨、彭庄、袁冲10个行政村和南街、北街两个居委会,辖区总人口25184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3251人。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1.3万亩,耕地面积1.7万亩,水面面积8000亩。 近年来,近年来,灵山镇党委、政府坚持“生态名镇、旅游富民、美丽村庄、提升民营、和谐兴镇”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加快“三化”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富民强镇为中心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实现了镇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灵山山高林密茶质好。境内山多地少植被丰茂,种茶历史悠久,全镇现有茶园面积22000亩,可采茶叶面积8338亩。镇灵鼎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亿峰生态茶叶公司是河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其中,镇灵鼎峰茶叶专业合作社有茶园5000余亩,开发生产的“灵鼎峰”牌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灵山剑峰等名优茶,获郑州国际茶博会信阳红茶金奖,“灵山剑峰”被列为河南省级十大名茶之一,是罗山的特色茶产品。 灵山镇环境优美旅游旺。灵山镇充分整合境内佛教文化、鸟类研究科教文化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围绕打造高寨、董桥两村沿涩何路原生态富民旅游产业经济带,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了旅游支柱产业化水平。新建了以农家乐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化度假村、农家山庄等20余家,各类旅游服务型民营企业或商业门店已达到600余户,年接待外来游客70余万人次,旅游服务业总产值达亿元。 灵山镇城镇建设起点高。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标,以“六城联创”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新区,改造老街。先后筹资1500多万元,招商引资4000万元,实施了镇区亮化、美化、硬化、净化、绿化工程,高标准建成了风格优美、各具特色的商贸中心街、旅游街、灵山景观大道、商业步行街和北堰、金港、滨河、柳湾四个精品居民小区。硬化集镇道路60000平方米,硬化人行道5000平方米,绿化草坪4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完成给排水管道3600米,铺设彩砖5000平方米、路沿石2000米。建成了33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配套,篮球场等主要文化设施齐全,建成有1000平方米大型停车场。启动建设了灵秀新型农村社区,主要解决灵山镇居住在深山区的坛堆村和石山口水库淹没区的袁冲村、彭庄村等行政村群众就业、就学、居住和出行难题,建成后可安置农户664户,3652人。 灵山镇招商引资惠民生。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加快灵山发展建设,实现“项目带动、产业富民”的目标。先后成功引进河南银基地产公司计划投资1000余万元的灵山福临山庄和福临大酒店项目、外出务工成功人士投资800余万元新建灵山旅游购物中心及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信阳现代园林公司计划投资8-10亿元建设的滨湖万亩生态园。特别是滨湖万亩生态园项目,计划投资6.76亿元,力争用5-6年时间,在此建设一家以名贵珍稀苗木的科研、培育、种植、销售为主业,集园林设计、施工与园林观光、康体休闲、生态养生为一体的绿色高科技上市公司。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达7000余万元,群众受益2000多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在增加地方税收、拉动消费、促进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灵山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扎实,目前灵山镇在外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四人,县处级领导80多人,已成为豫南一座文化名镇。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镇、省卫生镇、省“清洁家园”活动先进镇、信阳市信访“四无”乡镇、罗山县目标管理一等奖。初步形成了开放文明、商贸活跃、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小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信阳市乡镇前20名。 |
子路镇 |
罗山县辖镇。1951年设子路区,1956年改中心乡,1958年改乡,同年并入楠杆公社,1961年建子路公社,1983年建乡,1996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128.8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子路、罗寨、陈湾、朱湾、庙湾、翁湾、张店、赵岗、廖岗、张寨、殷湾、黎楼、丰店、石山口、李楼、涂堰、袁堰、兴隆、同升、方寨、孟榜、陶榜、增建、长堰24个村委会和子路街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粮食加工等行业 。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盛产茶叶、板栗。养殖鱼和猪。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经此,遣子路问津。. |
楠杆镇 |
|
青山镇 |
罗山县辖镇。1956年建青山中心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建乡,1996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106.6平方公里,人口3.1万。伍(家坡)涩(港)公路过境。辖双桥街、双桥、童桥、王岗、岳山、寨里、夏寨、陈洼、青山、孙岗、洪河、冲口、周湾、孙楼、冯楼、五里棚16个村委会。矿藏丰富,有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瓷石、金、银、铀等。乡镇企业有农机、陶瓷、造纸、建材、精米加工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茶叶等。. |
潘新镇 |
罗山县辖乡。1956年建潘新中心乡,1961年设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3.4万。九龙河穿境。辖陡山、徐寨、肖庄、李堂、祁家、周家、潘新、九龙、庙冲、仙桥、宋楼、岳城、李桥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矿、运输、建筑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茶叶,盛产松、杉、中药材。. |
彭新镇 |
罗山县辖乡。1949年设彭新区,1958年改乡,同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202.9平方公里,人口4.3万。信(阳)叶(集)公路穿境。辖张墩、万寿、明月、八宝、马店、天竹、杨店、张洼、江榜、前锋、红堂、仁和、倒座、茶山、西湾、曾店、公山、张堂、小河19个村委会和彭新街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林木有松、杉、枫、杨等,兼产板栗和茶叶. |
莽张镇 |
罗山县辖乡。1958年设莽张乡,同年改公社,1961年设区,1962年改公社,1983年建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6.5公里。面积121.7平方公里,人口4.3万。开(封)武(汉)公路穿境。辖莽张、方棚、闵水、凉亭、朱洼、石头、天湖、李洼、郑洼、鲁堂、王楼、王乡、吴岗、甘岗、孙堂、蔡店、槐店、尚家、杨岗19个村委会和莽张街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建材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养殖猪、牛、家禽、鱼。古迹有天湖村商代古墓。. |
龙山乡 |
罗山县辖乡。1956年建龙山中心乡,1957年改乡,1958年改城郊公社,1983年复置乡。乡境环绕县城四周,面积91.7平方公里,人口3.4万。312国道、开(封)武(汉)公路穿境。辖桑园、岳冲、六里、沈畈、十里头、胡山、常岗、十里塘、双店、朱岗、龙山、高湾、曹堰、刘台、邵洼、严林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商贸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盛产莲籽。. |
东卜乡 |
罗山县辖乡。1958年建东卜乡,1960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淮河南岸,距县城10公里。面积89.3平方公里,人口4.2万。开(封)武(汉)公路穿境。辖新湾、淮河桥、孙店、东卜、烧盆、林寨、北马店、北杨店、瀛湖、瀛冲、黄湾、陈大寨、吴老湾、康店、龙泉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花生加工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花生、棉花,盛产水果和鱼。. |
庙仙乡 |
罗山县辖乡。1961年建庙仙公社,1962年并入城郊公社,1975年复建庙仙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10公里。面积91.6平方公里,人口3.4万。通公路。辖吴乡、围孜、项寨、熊林、姜嘴、高庄、章楼、柴乡、方集、庙仙、蒋洼、邢桥、赵洼、周店、南李店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厂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养殖猪、鱼等。古迹有杨寨新石器时代遗址。. |
定远乡 |
罗山县辖乡。1950年设定远区,1958年改乡,同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04.2平方公里,人口3.2万。开(封)武((汉)、信(阳)叶(集)公路过境。辖春秋、七湖、银山、定远、彭楼、黄洼、常胜、刘店、田洼、陈寨、徐楼、易店、朱庄、北洼、高冲、罗庄16个村委会和定远街1个居委会。矿藏有金、铁、萤石、花岗石、大理石。乡镇企业有花炮、砖瓦、农机、陶瓷、油脂加工、酿酒、选矿等。是豫鄂边界商品集散地。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等,兼产板栗、茶叶、桔梗。古迹刘店村御碑亭,是清代道光皇帝为表彰水利总督黎世序治水而建。. |
山店乡 |
|
铁铺乡 |
罗山县辖乡。1956年建铁铺小乡,1975年成立铁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边境,距县城49公里。面积123.7平方公里,人口1.5万。通公路。辖北安、青蓬、何冲、转蓬、易棚、蔡楼、铁铺、耿楼、文庙、九里10个村委会。乡村企业主要有采矿、运输和建筑等。以农为主,全面发展。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兼产板栗、茶叶等。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何家祠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朱堂乡 |
朱堂乡位于罗山县最西部。东以保安村西石岭与涩港乡交界,南抵天桥与灵山相连,西至曾家山与信阳县东双河乡接壤,北到黑虎庙与青山为邻。乡境东西长10公里,南北长13公里,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 朱堂乡是1991年11月从涩港分设的新乡。全乡11个村(镇),总人口26746人。耕地面积24400亩。全乡种植板栗8000亩,茶叶6000亩,有杉木、松木用材林50000亩。该乡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小麦。全乡有中小型水库3座万方以上大塘95口,有效灌溉面积2050亩。茶叶、板栗、杉树为本乡的三大支柱产业,每年可产干茶20万斤,板栗120万斤,杉木储量50多万方。朱堂地处灵山脚下,盛产优质茶,1992年在首届信阳茶叶节茶叶评审会上,保安、马河、老寨等三茶场荣获四项“兴申杯”奖。围绕茶叶深加工,乡建有固定资产20多万元的精制茶场,每年精制高、中、低档茶叶8000斤,以其质段价廉畅销内外市场。 全乡矿产资源丰富,铅锌、萤石矿岩居多,目前已有大小萤石开采点60余个,每年萤石开采量为30吨,畅销于山西、四川、河北、上海、天津、武汉等省市。乡在肖畈村开采一大型铅锌磁盘,含铅锌量高,销路好。乡内花岗石含量丰富,品种多样,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目前已开采的品种有朱堂红、灵山红、子罗红、墨玉黑等。 朱堂交通方便,距信阳市27公里。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东双河火车站,南信叶路贯通全乡。 街镇贸易市场繁荣,扩大后的朱堂新市场吸引内外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户100多户。 199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600万元,粮食总产量1060万斤,农民人均收入560元。 乡镇企业有砖瓦厂、预制厂、木器厂、精制茶场、萤石粉厂、矿产公司、建筑公司、铅锌矿、石材公司、印刷厂等。 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10所,成人教育学校1所,卫生院1个。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 |
尤店乡 |
罗山县辖乡。1957年设北李店小乡,1975年建龙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87.5平方公里,人口3万。乡政府驻北李店。辖龙店、钓鱼台、罗堂、罗洼、方湾、顾寨、田堂、李湾、北李店、双楼、管塘、沈湾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芝麻,盛产蔬菜,养殖家禽、鱼。. |
高店乡 |
罗山县辖乡。1956年设高店中心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建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地处浉、淮两河交汇三角地带。面积93.1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区内有高店、阎河、王湾、湖南、泗淮、高道、余畈、三合、中心、张何、陈堂、高庙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兼产油栗、西瓜、莲藕、花生。古迹有位于陈堂村的周代古城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