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信阳 >> 光山县 >> 弦山街道 >> 吕围孜社区

吕围孜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吕围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吕围孜社区简介

  吕围孜居委会位于兴隆路西侧、南至官渡河、西至胡围孜居委会和方楼村交界、北与上官岗村陈楼相邻。辖区8个自然湾,居民480户,户籍人口2100多人,常住人口4000多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有党员46名,居委会干部7人,居民主要收入以经商、自主创业及务工为主,其中以木器加工业和羽绒加工业居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11522001 464000 -- 查看 吕围孜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吕围孜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吕围孜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七星湖社区

  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七星湖居委会于2013年成立,位于九龙西路以北,兴隆路以西,光马路以南,西与胡围孜、上官岗相邻,辖区面积1.9平方公里,人口7200余人,属城乡结合部。  

千家堰社区

  1、地理位置   千家堰社区于2010年6月成立,位于光南西路兴隆路以东,智慧大道以北,东与朝阳寺相邻,西与兴隆路相连,北与园丁小区相连。   2.人口资源   全社区共有5个自然湾,10个居民组,2个小区,共300户1800人,社区正式党员48人,其中女性党员7人,大专生党员18人,全街低保40户49人,五保14户14人,土地面积2平方公里。   3.人员组成   我街正式党员48人,能参加换届选举40人。我街‘两委’班子7人,分别为:   支书:章成忠,男,58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   副支书:黄思元,男,54岁,中共党员,高中学历;   副支书:李传胜,男,45岁,中共党员,高中学历;   支部文员:黄业忠,男,60岁,中共党员,高中学历;   村委会:吴光珠,女,49岁,中共党员,高中学历;   支部委员:徐兴华,女,47岁,中共党员,高中学历;   村委:吴德峰,男,34岁,中共党员,高中学历。   4、小组区域为:分别为白东组,白西组,九塘组,李湾组,黄东组,黄西组,东小湾组,王东组,王西组,湾湖组。   5、小组组员配备分别为,邹纪才、翁明艳、吕纪高、李会学、黄存禄、黄业富、涂传友、黄思贵、王荣礼、李福根。  

吕围孜社区

  吕围孜居委会位于兴隆路西侧、南至官渡河、西至胡围孜居委会和方楼村交界、北与上官岗村陈楼相邻。辖区8个自然湾,居民480户,户籍人口2100多人,常住人口4000多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有党员46名,居委会干部7人,居民主要收入以经商、自主创业及务工为主,其中以木器加工业和羽绒加工业居多。  

张楼社区

  张楼居委会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张楼社区情   张楼居委会位于光山县城西部,隶属于弦山街道办事处,辖13个自然居民组、共582户,2914人。其中党员59人,村干部8人,总面积近四平方公里。(耕地3500亩、林地600余亩,东与弦山路接壤,南与上官岗村山水相连,西与椿树岗村、横大路村交界,北与十里镇寨新路相邻)   二、区位优势   县城弦山路、兴隆路从村东邻穿境而过,新建的西三环将张楼社区80%的区域圈入县城发展框架之内,,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全长五公里的无名河流自西向东穿流而过,给村内的农业灌溉和小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西三环以西的地貌依山傍水,是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业难得的自然基础。   三、产业情况   全村传统农业种植以水稻、油菜、花生为主,近年大部分农户转变创富思路,改变农业种植方式,大力发展劳务、经商、养殖业、水泥预制业、自发成立了土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充分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民宿、宾馆、农家乐等产业,极大的提高了居民收入,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正逐渐向信息化、规模化、机械化转变。   四、发展方向   沐浴十九大的春风,全村干群趁势而上,以提高二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党员干部学政策、学理论、学技能。争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强党员,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总抓手,增强整体素质,依托区位优势,加大力度发展水泥预制行业,引领已成立的合作社走规范化、规模化,带领餐饮、服务行业提高服务质量,美化整体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领全村群众为艰苦奋斗,为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走向共同富裕新道路。  

杨墩社区

  杨墩居委会2010年底成立,位于弦山办事处西四公里处,是原杨敦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水管所、粮管所、电管所、邮政所、信用社、光山二职高、光山第四中学、四小等单位落驻杨墩街。居委会地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4亩,所辖6个居民组。户籍人口600多人,街道其他人口3000多人。居委会现有党员31名,居委会干部6人。   近年来,我们居委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走健康发展的道路,完成了爱家小区、欣宜家园和渠西居民小区的建设工程,可解决近400户居民的入住问题,有效的拉大了集镇的框架。   我们积极努力,寻找资金来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投资几百万元完成了各街道的硬化;建跨河大桥一座;水冲式公厕一处。2017年底又投资10多万元完成了两条主干街道的亮化工程,安装路灯35盏。依据上级有关精神要求,我们狠抓人居环境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我们每年投入10多万元治理人居环境,配备保洁服务队及垃圾装运车辆,常年服务辖区,基本达到了街道两边“三无一眼净”。同时不断加强卫生宣传力度,人人讲卫生、讲卫生光荣的良好氛围在辖区已基本形成。   杨墩街是一个古老的小集镇,交通便利,农产品资源丰富,市场贸易繁华,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朝阳寺社区

  朝阳寺居委会于1995年元月由原南关村转变为居委会,位于弦山南路以西,小黄河以北,西与千家堰、上官岗相邻,九龙西路以南,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6个居民组2683户共11537人,共有党员68人,社区干部7人。   辖区内有农业局、工商质监局、中保财险公司、中国银行、珠江银行、信用社、县妇幼保健院等重要部门,有望水楼广场、光州公园、朝阳寺庙等景点,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理想的投资、创业和居住的风水宝地。   2016年8月19日开工建设新社区,2017年10月竣工。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饰,有望在2018年7月搬入新社区办公。  

杨墩村

  一、基本情况   1、村情基础:杨墩村位于弦山办事处西部,距弦山办事处约四公里,属丘陵地带,东与张寨村相连,南与曾湾村、韩楼村交界,西与陈湾村毗连,北与龚寨村交壤,村域地势南高北低。全村耕地面积4325亩,林地面积360亩,辖19个村民组,总人口397户1840人,其中贫困户166户703人。杨墩村主导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养殖产业基地,经济收入大部分是外出务工。   2、气候环境:杨墩村属典型的丘岗岭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属亚热带北部季风型潮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间1990小时,年平均气温15.4℃,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027.6毫米。   3、村级组织:杨墩村现有正式村干部7人,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3人,其中男党员37人,女党员6人,80岁以上2人,30岁以下7人,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24岁;小学文化程度党员18人,初中文化程度党员8人,高中文化程度党员9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7人。   4、产业发展:杨墩村现有光山县阳光房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光山县弦杨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斌玉家庭农场、正泰家庭农场、天泽林苗木合作社等6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投资达1600余万元。   二、贫困人口分布情况   杨墩村贫困户166户,总人口703人,其分布情况是:杨湾9户,37人,梅楼9户,44人,东李湾6户,28人,张底下8户,38人,南园16户,63人,李大湾17户,74人,明塘东9户,44人,明塘西11户,36人,南湾8户,35人,庙西湾6户,26人,杨东4户,22人,杨西10户,39人,董庄5户,25人,新队3户,18人,刘湾11户,47人,官新庄13户,53人,官大南9户,34人,官大北10户40人。   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1、杨墩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703人,现有帮扶责任人39人,帮扶单位是光山县森林公安局,村有驻村工作队一个,驻村帮扶第一书记一人。其中:脱贫户137户603人,(其中:2014年脱贫33户154人;2015年脱贫30户147人;2016年脱贫5户18人,2017年脱贫69户284人)未脱贫户29户100人;2017年新识别2户7人)。   2、全村共有五保户25户共27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4户15人;五保非贫困户11户12人)3、全村共有低保户32户40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5户33人;其中:贫困户中含政府兜底4户4人;低保非贫困户7户7人)。   1、村支部组织建设情况   杨墩村以党建为核心,全面推进“两委”班子建设,以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努力培养一支好队伍,建立一套好机制。通过充实脱贫攻坚力量,为0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2、精准识别情况   着重在“两严一实”上下功夫。一是严把标准。依据国家和省扶贫标准,通过入户调查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进行严格评定,禁止暗箱操作、禁止拆户、分户,确保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入。二是严格程序。严把农户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告公示关,确保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少,应有的环节一项不落。三是公开透明。在广泛宣传,确保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民主评议和公示两个环节,并公布监督电话,做到民主评议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公示公告按时如期进行,整体工作公开透明。经过精准识别、回头看等程序,对全村贫困户166户703人建档立卡,做到因人精准施策。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环境整治等方面制定了扶贫发展规划。   3、精准帮扶情况   按照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村共有结对帮扶人39人,结对帮扶166户703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通过帮扶责任人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   4、争资跑项情况   杨墩村为贫困户早日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及驻村工作队注重宣传,多方努力,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鼓励号召社会成功人士、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村干部都加入到脱贫攻坚战线上来,森林公安局、财政所、国土所、县交通局、麻纺厂、县诚信公司、新华宾馆等5个单位和2家企业先后到杨墩村进行慰问和资助贫困户。先后筹集资金2万元,用于帮助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同时,村两委鼓励引导成立了光山县弦杨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正泰农场等,为全村助力脱贫提供产业支撑。   近年来,杨墩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姚琳与村两委多方努力,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先后从水利、农业、教体、民政、社保、发改、电力等组织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千万元,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大批民生工程。   四、下步工作   1、继续加强村支部组织建设工作   抓组织强堡垒,为精准扶贫奠定基础。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抓好党建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契机,强化作风保障,努力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继续强化落实精准施策   下一步的帮扶措施主要以下几种,一是产业脱贫。依托杨墩村内企业全面实施精准扶贫,除专业技术人员外都从杨墩村贫困户中招劳力,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愿望,这是杨墩村脱贫的主要途径。二是转移就业脱贫。目前通过帮扶责任人多方介绍,转移贫困人口到广东、上海、光山县城务工,这部分人主要是25至55岁之前的中青年。三是通过技能培训脱贫。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学习装修、裁剪、电商等技能。  

横大路村

  横大路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横大路村位于县城西郊,弦山办事处北部,距西环路2.5公里,属丘陵地带,总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00亩,辖区有16个村民组,总人口384户1537人,其中贫困人口137户629人。受地理环境影响,横大路村缺乏主导产业,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的粮食种植为主,没有成规模的种植。养殖基地,经济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耕作方式落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差距很大。   横大路村现有正式干部9人,其中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由一人担任,支委委员5人,村委委员5人。全村共有正式党员35人,其中男党员34人,女党员1人,60发以上10人,80岁以上4人,30岁以下4人,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26岁;小学文化程度党员7人,初中文化程度党员12人,高中文化程度党员10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6人。流动党员9人,计划发展新党员2人。   横大路村现有田园牧歌、跃龙水产、天胜养猪、兴园花木、横大路土地信用合作社、浩然农业专业合作社、国宾农业、玻璃加工等8家上规模产业项目,总投资近4000万元。其中田园牧歌生态园是2013年横大路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项目。该生态园一期预计投资1.5亿元,目前投资6000余万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小杂果种植和水产养殖等,该企业紧紧围绕扶贫谋发展,优先安排横大路村贫用户在该园务工,男劳力每天80元,女劳动力每天60元,主要是除草、种苗、捕鱼、耕地等。正常情况下该生态园可解决就业50人,高峰期达80人,目前通过该生态园已实现脱贫358人,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横大路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户629人,其中2014年已脱贫18户106人,2015年脱货46户176人,2016年脱贫62户306人,2017年脱贫5户12人,2018年计划脱贫2户15人,尚有4户14人政府兜底。   (一)村支部组织建设情况   横大路村以党建为核心,全面推进“两委”班子建设,以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努力培养一支好队伍,建立一套好机制。经过组织安排,县发改委副主任周阳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现已经完成帮扶任务,又派遣刘峰为驻村第一书记。目前已经完成“两委”换届工作,选举出新一届‘两委’班子,村里还选举产生了监委会,细化了“4+2”工作法。   (二)精准识别情况   着重在“两严一实”上下功夫。一是严把标准。依据国家和省扶贫标准,通过入户调查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进行严格评定,禁止暗箱操作、禁止拆户、分户,确保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入。二是严格程序。严把农户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告公示关,确保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少,应有的环节一项不落。三是公开透明,在广泛宣传,确保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重点把握民主评议和公示两个环节,并公布监督电话,做到民主评议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公示公告按时如期进行,整体工作公开透明。经过精准识别、回头看等程序,对全村贫困户137户629人建档立卡,做到因人精准施策。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环境整治等方面制定了扶贫发展规划。   (三)争资跑项情况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驻村第一书记周阳利用在发改委工作的经验,多次带领村干部一起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汇报,先后从水利、教体、民政、安监、文旅、农业、发改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1000余万元。目前正积极争取环村公路、千亩荷花池、樱花大道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四)产业帮扶开展情况   横大路村现有四家“多彩田园”产业带贫企业,全村137户贫困户都参与了产业带贫,实现了产业带贫的全覆盖;同时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脱贫攻坚战线上来,共同谋划全村发展规划与脱贫计划,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三、气候环境   横大路村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属岗岭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北部季风型潮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间1990小时,年平均气温15.4C,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027.6毫米。   四、贫困分布情况   横大路村下辖14个自然村,其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吴洼12户81人、常湾7户29人、陈老屋8户43人、龚下6户22人、刘湾5户22人、程湾9户44人、曹染坊16户74人、李湾10户44人、高寨21户84人、上邹11户46人、下邹7户22人、徐湾9户43人、潘湾11户46人、谢湾5户29人,共137户629人。  

同心村

  同心村位于光山县弦山办事处西南,距县城17公里处,交通落后闭塞,是几乡交界偏远村,全村共19个村民组,469户,2012人。地域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0亩,山坡面积820亩,林地面积186亩。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国家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1户966人。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识别,脱贫攻坚的要求,2014年至2017年共精准脱贫155户762人,目前未脱贫66户户204人。低保73户80人,低保贫困户49户224人,五保户28户29人,五保贫困户27户28人,残疾人49户49人。村两委班子5人,党员34人,属于深度贫困村。   通过大力宣传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改革,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扩大经营面积,提高生产效率。近三年来引进艾苗种殖业,已初具规模。  

陈湾村

  陈湾村位于县城西部,距离乡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共23个村民组.全村共669户,现总人口2392人。耕地面积2709亩,山场面积200亩,现有村“两委”干部5名,村党组织现有党员50人,其中流动党员20人。2017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96人。其中:2017年5月新识别1户4人,梁庆和1家4口人因灾致贫;22017年底自然人口减少4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30户92人。   全村共有五保户29户共34人(其中:五保贫困户3户6人;五保非贫困户26户28人中有1人裴广友在乡敬老院被集中供养)。   全村共有低保户51户59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8户24人;贫困户中政府兜底2户2人(张家芝陈良玉),低保非贫困户33户35人)。   全村共有残疾人24户2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户8人)。   2017年底全村已完成安全饮水村村通,2018年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已达到全村安全饮水户户通,保证了全村的群众都能吃上放心水。   2018年全村2101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全部参保,已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2008年已建成了村标准化卫生室及配套设施,并有配3名合格医生值班,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陈湾村是以一个农业村,主要种植传统农作物,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各项惠农兴农政策和资金,2017年安排资金10万元,2018年拟安排资金30万元用作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作为集体经济创办实体、集体增收的启动资金,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以带贫方式增加农户和集体经济收入。  

曾湾村

  一、基本情况   曾湾村位于弦山办事处西南部,距办事处八公里处,属于丘陵地带,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93亩,林地面积210亩。   全村有19个村民组,总户数454户、1989人,党员4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支部书记1人,村主任1人,支委1人,文书1人,聘请工作人员2人,驻村工作人员2人,   二、经济发展   曾湾村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资源为土地资源,经济收入以水稻种植为主,部分村民以外出务工为生,水产养殖,羽绒加工等产业,曾湾村加强群众技能培训,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了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美丽乡村建设等,制定“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以发展金色水稻种植、黄色油菜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为主导,通过龙头示范作用带动精准扶贫,实行“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引导群众集中连片经营、成规模养殖,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张寨村

  一、基本情况   张寨村位于光山县城西5公里处,S338线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属于弦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全村共有25个村民组(蔡大山、代湾、王湾、张湾、潘湾、冷大湾、冷小湾、高元、南李楼、周楼、张小湾、小李湾、曾湾、邱大湾、陈洼、裴湾、宋湾、胡底下、曹弄、曾小湾、梅底下、平桥),全村面积共有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0亩,其中水田面积5100亩,旱地面积1100亩。   张寨村村级经济发展水平低,村经济收入微薄,主要靠上级财政拨款。村支部现有党员44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5人。2014年建档立卡户203户,876人,2017年5月份整改后人口为187户,875人。截止2017年底,已脱贫180户,813人,现有未脱贫户17户,62人。   张寨村现有工信委结对帮扶,为张寨村引进易城门窗厂项目,为张寨村修村村通水泥路出资14400元。   二、经济发展成效、特色产业情况   张寨村收入由上级财政拨付,及林场300亩租给李良全投资项目,年收入30200元,主要用于村级办公,公共卫生,特困人员生活救助,农田水利建设等。张寨村目前有光山县正全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光山县月亮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一个。  

韩楼村

  韩楼村位于光山县城西10公里处,全村共有19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513户2311人,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亩,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56人。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辅以劳务输出,近年发展稻虾共作取得了显具成效。  

椿树岗村

  椿树岗村位于光山县城西三公里,全村20个村民组,2580人,总面积9300亩,其中耕地面积3650亩。现有村干部8人,全村党员共有61人。    椿树岗村现有贫困户247户、1018人,通过产业带动、行业扶贫,目前已脱贫232户、970人,未脱贫户15户48人,计划2017年全部脱贫    椿树岗村两委通过“三大集中”,引领脱贫攻坚,带动全村发展。    一、引导村民居住向社区集中    椿树岗村新型社区,2011年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新建。社区高端设计,功能配套齐全,总投资2亿元,已建成联体别墅和多层电梯楼房共计568套,现已入住村民300多户,前期公共设施建设、道路硬化、环境绿化亮化、广场和人工湖美化等基本完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楼由武汉长江大学设计院设计,投资230万元,于201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为全村群众提供了高校、便捷的服务场所。    二、引导土地向规模集中    为解决农村土地撂荒和农民入居社区后就业问题,我村从2010年开始实施土地流转。目前已土地流转3000亩,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参与“光彩事业信阳行”项目,引进北京欣荣水利工程公司作为投资商,建设椿树岗村世旺农业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共分五大园区建设:1、酒文化工业园100亩;2、苗木花卉园600亩;3、葡萄、桑葚、草莓采摘园1500亩;4、特色养殖园500亩;5、休闲娱乐园300亩。产业园每年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100多户,人均年纯收入8000元以上,农民实现了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    三、服务向民生集中    椿树岗村发展不忘民生,几年中我们总结了本村服务民生的四大要点:一是抓党建工作为民生“引路”;二是抓“美丽乡村”建设为民生“壮骨”;三是抓扶贫开发为民生“输血”;四是抓阵地建设为民生“搭台”,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争做乡亲们的贴心人。    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坚持标准,真抓实干,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努力取得椿树岗村脱贫攻坚的0胜利。  

大张村

  大张村位于弦山街道办事处北处,距办事处约10公里,属丘陵地带,东与椿树岗村相邻,南与龚寨村交接,西与寨河镇段寨村相邻,北与寨河镇冷大塆村接壤,村域地势南高北低,耕地面积7686亩,受地理环境影响,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全村所辖19个村民组486户2482人,其中五保户38人,低保户57户61人,残疾户16户17人,老人户19户30人。大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112人,2017年11月已脱贫贫困户11户57人,2017年11月新识别贫困户7户13人,截止2018年4月30日,建档立卡数31户125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4.8%降到2017年的2.9%,2018年预脱贫10户47人,2018年底仍有贫困数10户21人,贫困发生率为0.84%。  

闸上店村

  一、基本情况   闸上店村位于弦山办事处西南部,距办事处六公里处,属于丘陵地带,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93亩,林地面积280亩。   全村有25个村民组,总户数680户、3068人,党员7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支部书记1人,村主任1人,支委4人,文书1人,聘请工作人员1人,驻村工作人员2人,   二、经济发展   闸上店村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资源为土地资源,经济收入以水稻种植为主,部分村民以外出务工为生,水产养殖,羽绒加工等产业,闸上店村加强群众技能培训,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了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美丽乡村建设等,制定“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以发展金色水稻种植、黄色油菜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为主导,通过龙头示范作用带动精准扶贫,实行“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引导群众集中连片经营、成规模养殖,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神埂村

  神埂村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鄂豫皖三省交界地的光山县境内,在光山县城的西南部,距光山县城10公里,属弦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全村属岗岭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村主干道长4.5公里,宽5米,东与光南公路连接,交通优势明显,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水域面积570亩,林地22亩,村内有小型一类水库一座,总库容量240万立方米,可自流灌溉耕地3000亩,全村辖9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共439户、2160人,党员36人,其中女性党员5人,村级组织健全,有光山县安监局派驻第一书记张健,工作队员向阳、代坤、村支部书记孙平海、村委会主任梁廷东。   神埂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村内道路、塘湖堰坝渠,水库除险、电网改造、安全饮水,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快速推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了达到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贫困户收入的目标,结合神埂村优势,神埂村成立了神泉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全村土地面积一千余亩,水面500亩,进行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稻虾共作等,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经营方式,将发展特色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基础,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推进神埂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尽快脱贫致富。  

方楼村

  方楼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弦山办事处方楼村共辖19个村民组,22个自然湾,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总人口2588人,共548户,耕地面积1800亩,林地面积2200亩。   二、经济发展   方楼村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资源为土地资源,经济收入以水稻种植为主,部分村民以外出务工为生,多彩田园带动贫困户19户。方楼村加强群众技能培训,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了农业种植、新农村建设等,制定“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以发展金色水稻种植、苗木花卉种植等产业为主导,通过龙头示范作用带动精准扶贫,实行“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引导群众集中连片经营、成规模种殖,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胡围孜村

  光山县弦山街道办事处胡围孜村,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北部季风型潮润、半潮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1公里,全村共有22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864人,760户,均为农业人口,共有劳动力人口3100人,其中外出务工642人。2017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8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户,12人。五保贫困户4户4人,低保贫困户21户,72人(其中享受低保贫困户33人)。2016年建档立卡27户89人,2017年新识别2户2人,其他原因增加3人,新生1人,清理退出1户5人,自然减少1人(呆傻人曹绪俐系湖北省人现已被娘家领回)。死亡1人。结合胡围孜村实际情况被光山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非贫困村。   总耕地面积6612亩,现有党员55人,村干部9人。全村共有党员55名,村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党员议事会成员15名,流动党员40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村民代表40名。胡围孜村无工业企业,系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主要以种养殖收入和务工经济收入为主。   村成立脱贫攻坚指挥小组,组长由办事处张东胜担任,副组长由村支书裴广才担任。成员由各包村干部担任。   村内有小学1所、教师10人、在校学生7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卫生室1个,从业医生1人,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3860人,参合率达99%。   村内主路基本已经硬化,为了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胡围孜村大力进行农村道路建设,实施“四清四改”,强制拆除私搭乱建、硬化美化公共场所,科学发展生态经济等。严格按照综治办布置的关于创建“平安村居”的目标要求,密切配合职能部门开展平安创建,全村多年来,没有发生过重、特大事故及群体性-事件,社会安定团结稳定。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全村所有村民组均已完成农网改造,电力基本满足群众用电需求;通讯方便,电话、手机入户率达85%。宽带连接已近30%,较以前已有较大改善。   村内有吉鸿昌将军旧居,每年吸引不少游客。水库有丁桥水库。  

龚寨村

  龚寨村位于弦山办事处西北部,距弦山办事处约8公里,属丘陵地带,东与大张村相连,南与杨墩村交界,西与吴大湾村毗连,北与大张村交壤,龚寨村耕地面积9890亩,全村共27个村民组,共661户,现总人口2734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5人,村委会干部5人。龚寨村属非贫困村,其中贫困户23户97人。传统产业为种植业,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草籽、棉花、芝麻、小杂果等。   通过大力宣传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改革,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扩大经营面积,提高生产效率。近三年来引进水产养殖业,已初具规模。  


吕围孜社区特产大全




吕围孜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