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清代为锡伯营正红旗,1958年为金泉公社四大队,1978年改称堆齐牛录大队,1984年成立堆齐牛录村委会,属爱新色里镇所辖,1988年设立堆齐牛录乡。位于县城西,距县城23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哈萨克、锡伯、汉、维吾尔、回、东乡、柯尔克孜、俄罗斯等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37.7%;锡伯族占33.8 %。公路横贯乡境。辖堆齐牛录、依兰舍里、佛营3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牧、渔、副相结合。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葵花、亚麻。牧业主要牧养牛、绵羊、山羊、猪、马。乡镇企业有鹿茸加工、制砖、采煤、榨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90平方公里 | 654022200 | 835000 | 0999 | 查看 堆齐牛录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察布查尔镇 |
察布查尔镇位于县城东南角,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与国内外程控电话相通,且距伊宁市仅14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现有面积12万亩,有锡、汉、维、哈等16个民族构成,镇行使农村和城市两种字处理职能,下辖两个村委会,四个居委会、一所小学。有常住居民26542人,其中,农业人口3762人,耕地面积1.2万亩。 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牢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牧业和乡镇企业,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7年全镇人均纯收入1482.76万元,分别较去年提高了20%和15%。全镇在农业上,以地缘优势,发展我种经营,庭院经济,扩大温室大棚蔬菜面积,保障了县城居民蔬菜的供应。牧业上改良畜种,扶持专业户,大力养殖并形成了夏洛来,西门塔尔等良种牛及天山马鹿基地。 乡镇企业上,招商兴企,现全镇共有企业及个体户1005家,有加工、生产、服装、原煤开采、食品、加油设备、建筑材料生产等上百种产品,其中编织袋厂和建筑预制厂成为镇龙头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852万元,利润20余万元。全镇85%的耕地位于大河灌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县六大生产基地中的棉花、甜菜、温室大棚蔬菜、良种年饲养基地成为镇今后的农牧业生产的增长点。 镇党委多年来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使全镇各项工作连年走在全县的前列,特别是从94年以来,连续被县评为“党建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双文明”先进单位。. |
爱新舍里镇 |
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地得县城西端,距县城30公里,离中哈边界线18公里,跑都拉口岸20公里,总面积为36万亩。是一个农牧为主,渔、林、副并举的建制镇。察布查尔县爱新舍里镇辖四个行政村,26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镇现有人口8242人,居住着锡伯族为主体的汉、维吾尔、哈萨克、俄罗斯、柯尔柯孜、回族等七个民族。1997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达3340.37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24.95元。爱新舍里镇始终坚持“以农米,科技兴牧”的方针,1997年农业总收入1407.5万元,粮食总产量达8110.1吨。由于该镇夏季高温,光照充足,将成为今后伊犁地区发展棉花生产最适宜地区之一。现棉花总产量已达4172.54吨,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爱新舍里镇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1997年牧业总收入202.9万元,年末牲畜存栏数为37338头(只)。目前,该镇各类企业97家,其中,5个乡办企业(铸钢厂、一、二煤矿综合加工厂、鹿茸加工厂等)。1997年乡镇企业总收入1603.2万元,1997年上缴国家税金44万元,就业人数达347人,主要产品:原煤、红砖、面粉、饲料、加工鹿茸等。爱新舍里镇愿意向全国、全世界敞开大门,欢迎您来这里作客。. |
堆齐牛录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清代为锡伯营正红旗,1958年为金泉公社四大队,1978年改称堆齐牛录大队,1984年成立堆齐牛录村委会,属爱新色里镇所辖,1988年设立堆齐牛录乡。位于县城西,距县城23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哈萨克、锡伯、汉、维吾尔、回、东乡、柯尔克孜、俄罗斯等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37.7%;锡伯族占33.8 %。公路横贯乡境。辖堆齐牛录、依兰舍里、佛营3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牧、渔、副相结合。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葵花、亚麻。牧业主要牧养牛、绵羊、山羊、猪、马。乡镇企业有鹿茸加工、制砖、采煤、榨油。. |
孙扎齐牛录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清代为镶白旗锡伯营管辖。1944年至1949年为孙扎齐牛录,1962年并入城镇,1967年建东方红公社,1984年改设孙扎齐牛录乡。位于县城西郊,距县城6.5公里。面积650平方公里,人口0.8万。有锡伯、汉、哈萨克、维吾尔、回、东乡、柯尔克孜等民族。辖孙扎齐牛录、乔勒潘、郎喀、阿帕尔、蒙霍尔5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油料、水稻、玉米。草场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有制砖、农具修造、粮油加工、家禽养殖等。孙扎齐牛录城堡内有清代伊犁河流域九大著名寺院之一“孙扎齐牛录-苏木”(靖远寺)遗址。. |
绰霍尔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1975年为团结大队和博斯坦大队,1978年合并为铁匠布哈大队,1983年改县属园林场,1984年更名为绰霍尔园林场,1987年改设绰霍尔乡。位于县城北,距县城3.5公里。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0.7万,有汉、维吾尔、锡伯、哈萨克、回、东乡、柯尔克孜、蒙古等民族,其中汉族占49.5%。绰霍尔河、阿吉比拉河由东向西流贯乡境。辖绰霍尔、布占、博孜墩、木杜力4个村委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亚麻、蓖麻、西瓜、打瓜。牧业以牧养牛、羊为主。古迹有清乾隆年间修建的铁匠布哈渠、麻斯木哈渠和阿甫开布哈渠。. |
纳达齐牛录乡 |
新疆察布查尔县纳达齐牛录乡(简称:七乡)地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腹心地段,位于县城以东,是进入县城的必经之地,与县城仅相隔2公里。伊犁至昭苏的公路横穿全乡南北,伊犁州七大工业园区之一-------伊南工业园区A区位于乡西北角,道路贯通,易于企业入住发展,潜力巨大。 纳达齐牛录乡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乡,光照资源丰富,适合水稻、小麦、棉花、甜菜等多种农作物和红枣、苹果、杏、桃等多种水果的生长,察渠和察南渠贯穿东西,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全乡下辖两个行政村,共有耕地13300亩,其中水稻种植达9000余亩,成为主导产业,由于无公害生产,口感好、色泽亮、颗粒大,市场销售较好,2005年试种山药取得成功,2006年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全乡以锡伯族为主,汉、维、哈等多民族聚居,共1501户、4622人,其中农业户921户、农业人口3806人。 纳达齐牛录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锡伯族民族英雄图伯特生长与此,经多年筹资维修的图公祠巍然屹立,已申报国家级旅游景点。 ". |
扎库齐牛录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1950年为八乡,1958年建火箭公社,1978年更名扎库齐牛录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距县城8公里。面积214平方公里,人口0.9万,有锡伯、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俄罗斯、满等民族。辖扎库齐牛录、铁尔曼布拉克、查干布拉克、纳尔浑、寨牛录5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亚麻、烟叶、甜菜。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乡镇企业有煤矿、专业养殖等。境内有雪莫霍尔自然风景区。. |
米粮泉回族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1966年属伊犁察布查尔奶牛场,1980年为察布查尔农林局直属大队,1984年设米粮泉回族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17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0.3万,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保安、壮等民族。辖米粮泉、克未其买里、阿顿巴3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亚麻。牧业较为发达。. |
坎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位于察布查尔县东部,察布查尔山北麓,伊犁河南岸,距县城45公里处。乡境域辽阔、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45公里、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可耕地5.7万亩,草原面积24万亩。全乡海拨介于650--3800米之间。其地貌特征呈阶梯状展布,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由南向北形成高山—低山地带高阶地-黄土丘陵地--平原低阶地和河漫滩四个不同地貌。境内有察布查尔沟、苏阿苏光沟、阿勒玛沟三条沟水,还有察渠和察南渠。按灌溉用水可分为河水灌区、扬水灌区、山水灌区。全乡属温凉农牧气候,年平均气温6--7.5度、年平均降水量170毫米,无霜期140天、气候干燥。全乡总户数2189户、10456人,以维吾尔和哈萨克族为主,全乡有7个行政村,经济以农牧并举。 特色资源: 1、矿产资源:境内有丰富的煤碳资源、年外销民用煤40万吨,目前年产60 万吨煤的现代化煤矿正在建设当中。除煤碳资源外还有黄金、铁铜矿石、水晶、粘土矿、石灰石、沙石料等矿产资源。 2、农牧业发展潜力大:全乡有5.7万亩可耕地和24万亩草场,盛产水稻、棉花、小麦、玉米、西瓜、蔬菜等农作物,年未牲畜存栏数为52800头/只,畜牧业发展潜力大,绒山羊种群数量大达12250只,年产山羊绒在4吨左右。 3、独特的自然风光:境内不仅有广阔河滩和次生林,还有高耸的青松雪山和野杏林,还有全县著名的察渠、察南渠龙口和卡拉塔木吊桥。正在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南岸干渠八十一达板隧洞口和伊犁河拦水枢纽工程也在本乡境内。察坎柏油路横穿本乡,交通便利。 ". |
阔洪奇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1951年由 ? 巩留县划归宁西县,1958年属东光公社,1962年并入向阳公社,1984年成立阔洪奇乡。位于县城东,距县城22公里。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0.5万,有维吾尔、回、汉、哈萨克、东乡、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壮等民族。辖阔洪奇、乌尔坦、 玉奇吐格曼、亚尔胡斯亚尕奇、琼塔木5个村委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油料。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乡镇企业发展较快。. |
海努克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1958年属东光公社,1962年析出成立海努克公社,1964年更名为向阳公社,1978年复称海努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距县城22公里。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0.7万,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汉、锡伯、东乡、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有切吉河等山水资源。辖海努克、切吉、 阿热吾斯塘、托普亚尕奇、琼布拉克5个村委会。境内蕴藏有煤、石英等矿产资源。盛产贝母。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古迹有元代蒙古金城“海努克古城”遗迹、准噶尔“银顶寺”遗迹、“夏尔巴格”(金色果园)、乌尔坦驿站等。. |
加尕斯台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1958年建红旗公社,1978年更名为加尕斯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正南,距县城30公里。面积384平方公里,人口0.9万,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民族。伊(宁)昭(苏)公路纵贯乡境。辖上加尕斯台、下加尕斯台、 加尕斯台、杭买里、努拉洪布拉克5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 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油料。境内煤炭资源丰富。. |
琼博拉乡 |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辖乡。1958年建团结公社,1978年更名琼博拉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40公里。面积454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维吾尔、哈萨克、汉、锡伯等民族。霍诺海河、克其克博拉河、索墩布拉格河、琼博拉河纵贯乡境。辖琼博拉、索墩布拉格、墩买里、克其克博拉4个村委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料、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