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承德 >> 平泉市 >> 小寺沟镇

小寺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寺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小寺沟镇简介

  平泉县辖镇。1956年置小寺沟乡,1958年并入南五十家子公社,1961年析置小寺沟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4.3公里。面积148.9平方公里,人口2.4万。锦(州)承(德)铁路、平(泉)大(青河)公路过境。辖万杖子、黑山口、南仓子、趟道沟、大梁底、姚杖子、南三家、佟杖子、杖东、桥西、苏子沟、小苏子沟、雅图沟、西大窑、单家店、袁家店、河沟子、水泉、胡杖子1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石粉、暖气片、米面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县暖气片厂在境内。.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4万人 148.9平方公里 130823105 067000 0314 查看 小寺沟镇谷歌卫星地图

小寺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寺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平泉镇

  平泉县辖镇,县府驻地。1948年建平泉市,1955年改平泉镇,1958年改公社,1968年改城关公社,1980年复建平泉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南,瀑河上游。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8.3万。锦(州)承(德)铁路、101国道、平(泉)大(清河)公路过境。辖房身沟、中大街、双桥子、东三家、老杖子、营房、上台子、西三家、哨鹿沟、白庙子、胜利街、城北街、向阳街、翠子街、双桥子街、和平街、胜利街、中大街、土城子、四合园、西坝、河南、二道河子、红山咀、瓦庙子、王杖子、哈叭气、瀑河沿、康杖子、南岭、东南沟、药王庙、赵杖子、双洞子、小道虎沟、黄杖子、红花沟、于营子、刘营子、猴山沟34个村委会和水泉街、吉祥街、喧哗街、南大街、东方街、河东街、城北街、新兴街、兴平街、东升街16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玻璃、制氧、石粉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盛产水稻、小麦,养殖肉牛。1995年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古迹有夏家店文化遗址。.  

黄土梁子镇

  平泉县辖镇。1956年置黄土梁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9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2公里。面积152.8平方公里,人口2万。平(泉)大(清河)、平(泉)榆(树林子)公路过境。辖黄土梁子、朝阳沟、梁后、茶棚、龙王庙、高台子、营子头、小庙、西山、小龙潭沟、双河、杨杖子、北三家、苏达营子、油房营子、傅家营子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粉、干鲜蘑加工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有明代富裕城遗址。.  

榆树林子镇

  榆树林子镇位于平泉县东北部,冀、辽、蒙三省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和小城子镇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五化乡比邻,西连茅兰沟乡,南与台头山乡隔山相望。该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2007年末实有耕地37224亩,粮食播种面积56484亩,年末粮食总产量23926874公斤。全镇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148个自然村,206个居民组,8821户,32104口人,有汉、蒙、满多个民族,属多民族杂居地。   榆树林子镇(YushulinziZhen)位于县境东北部,大凌河上游,距县城52千米。面积300平方千米,人口3.13万人(2002年)。辖3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榆树林子村。辖榆树林子村、郑家杖子村、金黄地村、吕家店村、沟门子村、果树园村、百岱营子村、当铺村、吴家店村、老爷岭村、半截沟村、北井村、-店村、付家店村、宋营子村、南台子村、敖牛沟村、两道河子村、嘎海沟村、二道杖子村、付家湾子村、土洞子村、范杖子村、炉上村、河北村、扣杖子村、红石砬村、小宋杖子村、连云海村、房身村   -   历史沿革   1956年置榆树林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9年改镇。1997年,面积301.7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榆树林子、郑家杖子、金荒地、吕家店、沟门子、果树园、百代营子、当铺、吴家店、老爷岭、北井、半截沟、-店、傅家店、宋营子、南台子、敖牛沟、两道河子、嗄海沟、二道杖子、傅家湾子、土洞子、范杖子、炉上、河北、扣杖子、红石砬、房身、连云海、小宋杖子30个行政村。   -   城镇建设   平泉县榆树林子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新农村建设方针,在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坚持把小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绿化、美化并举,亮化、净化同抓,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实施绿化工程,打造城镇“绿廊”。依托大凌河护村护坝工程,在公路两侧栽植杨树1万株,栽植棉槐20万株,栽植风景树2000株,绿化美化了村镇。实施亮化工程,打造亮丽风景线。在吕家店村至榆树林子村小城镇规划区内,新安装路灯100盏,沿路各工商业主门前悬挂彩灯,有效提升了城镇城市化品位。实施净化工程,建立保洁长效机制。镇政府组建了卫生协会,制定出台了《小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三包办法》,长期聘用保洁员2名,每天对街道进行清扫,建立固定垃圾池3个,公共厕所1座,定期组织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实施美化工程,营造和谐环境。聘请河北鸿图测绘规划建设研究院对小城镇规划区进行测绘,《榆树林子镇小城镇规划》已经制定,按照科学、实用、美观的原则,对新建、翻建房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筹建。对镇内所属单位实行门前三包,属地管理,限期栽植花草树木,进行美化,沿街各商贩摊点统一摆放,规范有序。通过多措并举,该镇小城镇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   特色产业   平泉县榆树林子镇紧紧扭住设施菜产业这个“牛鼻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优化升级为目 养殖业标,通过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效益拉动等措施,实现了新能源综合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为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全镇已发展设施菜冷暖棚6200个,总面积达1.27万亩,设施菜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一枝独秀”。   抢抓机遇,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自2004年以来,该镇抓住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有利时机,依靠国家的农村沼气池建设扶持政策,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典型带动,引导农民改厨、改圈、改厕,共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1300个。推进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转化利用,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新的生活能源。   榆树林子镇   开拓创新,发展循环生态农业。该镇以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农产品由无公害向绿色有机发展,由单一式向种养一体化循环型发展。一是积极推广叶面喷施技术。经过几年的科技培训和科学试验,引导农民利用沼液、沼渣喷施蔬菜,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了蔬菜产业上的提质增效。二是大力发展“猪、沼、菜”种养一体化新模式(养殖、种植、沼气)。通过在棚内建沼气池、养猪、种菜,实现三项产业的链条式发展,实现以畜养沼、以沼代柴、以沼肥田、以肥增产,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三是示范普及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积极引进山东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充分利用农村大量农作物秸秆资源,采用内置加外置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生物发酵,直接为棚内作物提供二氧化碳,无需施用化肥、农药,且棚均增产30%,使农产品真正达到有机标准,目前全镇已发展新技术大棚1000多个。   扩大培训规模,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推广沼气池、秸秆气化等节约性清洁能源利用,该镇投入3万元,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组织培训。到目前,已完成8个项目村培训工作,培训人员达1600人次,并组织人员参加市县专业技术培训。全镇现已有专业技术人员15名,并组建了专业队伍8支,配置沼液、沼渣清理专用车8辆,成立新能源物业管理站4个,保证了农户沼气池的安全使用和故障维修,使全镇的沼气池推广建设工作走向规范化,为农业产业结构向循环性、生态性、高效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经济发展   榆树林子镇立足实际,发挥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把设 种植业施菜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来抓,并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突破口。为适应市场需求,该镇加强标准化生产,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办公室,制定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规程。为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解决群众卖菜难问题,该镇于2001年建起了榆树林子镇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市场占地30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交易大厅500平方米。随着设施菜产业的不断壮大,为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他们先后投资200万元,对市场进行扩建,市场规模扩大到60亩。同时,该镇采取市场招商、异地寻商、优惠联商等办法,吸引了北京、吉林、黑龙江省、广东等地客商进驻市场。市场的投入使用,带动辐射了周边村,推动设施菜产业大规模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2475个,占地2950亩,该镇已成为全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500元。   -   所辖村屯   郑杖子村位于榆树林子镇政府西部4公里处,现村中有人口1850人,全村耕地面积是3100多亩,山场面积 榆树林子镇是8000多亩,村中的耕地用来种植玉米和大棚,玉米种植面积是2200多亩,现有蔬菜大棚400多个,冷棚63个。大棚种有黄瓜,豆角,此外还有2个大棚用来种植鲜花。村中将把发展大棚和冷棚,种植鲜花作为村中今后几年的发展计划,大力发展村中的经济提高村民的收入。村中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除大棚种植以外还有大面积的林果业,正在发展的养殖业,食用菌种植,旅游资源。有苹果树,种植面积是560多亩,山杏种植面积是230亩,松树种植面积是1500多亩,杨树,刺槐。村中的养殖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猪500多头,牛151头,羊380多只。现村中种植有食用菌4万多袋,有果园一处,种有大枣。村中有水景,泉水,可用来开发旅游业。   吕家店村位于榆树林子镇政府西侧1华里处,现村中有人口650人,耕地面积是10000亩,山场面积是2900亩。村中的耕地种有小麦,玉米,蔬菜大棚,种植面积是100多亩,种有各种涉时蔬菜,郑杖子村是拥有多种产业结构,有林果业,丰富的蓬润土资源。郑杖子村村中有着丰富的林果资源,种有苹果-果光,种植面积是260亩,山杏种植面积是300亩,松树种植面积是100亩,刺槐种植面积是2000多亩,林果业的发展带动了村中其它经济的发展,同时村-及村民还在积极加大对林果业的投资力度,在不断种植林果,一方面通过增加林果面积从而提高村中的经济,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村中的环境。村中的养殖业现还在发展阶段,现有羊300多只,牛30多头,蜂20多箱。郑杖子村将对外招商引资,在村中建立涉时蔬菜基地加工厂,从蔬菜种植,到蔬菜的销售一条龙产业。   -   农业发展   榆树林子镇素有“南果梨之乡”, “有机杂粮之乡”美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 榆树林子镇“民营经济强镇,牧果杂粮富民”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以铁精粉生产及深加工为龙头的民营经济产业格局,以畜牧业、南果梨、有机杂粮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格局。  

杨树岭镇

  平泉县辖镇。1956年置杨树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5.8公里。面积178.5平方公里,人口2.7万。锦(州)承(德)铁路、京沈公路过境。辖三座店、官窖、狮子庙、纪家营、方杖子、槽碾沟、狮子沟、铅南沟、小烈山、缸窑、水泉沟、北地、王家营、双庙、朱家沟2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炭、石粉、莹石、水泥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县杨树岭煤矿在境内。.  

七沟镇

  平泉县辖镇。1956年置七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9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老牛河上游,距县城19.5公里。面积383.1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京沈公路过境。辖七沟、头杖子、屈杖子、榆树林、东六沟、李家沟、三岔口、柳树底、三义庙、荒地、西干沟、崖门子、前杖子、西槽碾沟、新房子、北杖子、南杖子、三家村、赵家北沟、白石庙子、圣佛庙、茅兰沟、银窝沟、东庄、上平房2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石英砂、玻璃工艺制品、花岗岩加工、藤器加工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  

小寺沟镇

  平泉县辖镇。1956年置小寺沟乡,1958年并入南五十家子公社,1961年析置小寺沟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4.3公里。面积148.9平方公里,人口2.4万。锦(州)承(德)铁路、平(泉)大(青河)公路过境。辖万杖子、黑山口、南仓子、趟道沟、大梁底、姚杖子、南三家、佟杖子、杖东、桥西、苏子沟、小苏子沟、雅图沟、西大窑、单家店、袁家店、河沟子、水泉、胡杖子1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石粉、暖气片、米面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县暖气片厂在境内。.  

党坝镇

  平泉县辖镇。1956年置党坝乡,1958年并入幸福公社,1961年析置党坝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9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6.7公里。镇府驻党坝。面积224.3平方公里,人口2.8万。瀑河、平(泉)大(青河)公路过境。辖党坝、大石胡、四十亩地、永安、暖泉、刘巴店、煤岭子、黄木沟、朴家院、南沟门、四家、秦家店 、围场沟、大吉口、西杖子、大块地、龙泉、山子后、庄河庆、二泉地、党杖子、大东沟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砖、缸瓦、煤矿、农副产品加工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古迹有南沟门村金代石俑。自然风景区有黄木沟天然溶洞。.  

卧龙镇

  卧龙镇(Wòlóng Zhèn)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9.5千米。总面积235平方千米,辖22个行政村,115个自然村,总人口30094人(2005年)。   沿革 1956年置洼子店乡,1961年改公社,1982年改沙坨子公社,1984年改沙坨子乡(Shatuozi Xiang)。1997年,面积230.5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史家沟、八家、沙坨子、洼子店 、二十家子、下洼子、大庙、庙后、安杖子、娘娘庙、三十家子、杏树园子、南山、赶瀑河子、孟杖子、瓦房店、大樱桃沟、卧龙岗、头道沟、西窝铺、碾子沟、官坟梁22个行政村。2002年,面积233平方千米,人口2.80万人,辖2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沙坨子村。2004年12月,河北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沙坨子乡,设立卧龙镇,2005年8月24日正式设立。  

南五十家子镇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南五十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设南五十家子蒙古族乡,1989年设南五十家子蒙古族满族乡。位于县境中南部,瀑河西岸,距县城10.8公里。面积91.2平方公里,人口2.1万。锦(州)承(德)铁路、平(泉)大(清河)公路、平(泉)小(寺沟)铜矿公路过境。辖大杨杖子、会州城、西水泉、西南沟、干沟子、后甸子、姜杖子、西南山、下店、南五十家子、小马杖子、干沟门、西大杖子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石粉等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省属小寺沟铜矿在境内。有蒙古族中学。明代会州城遗址,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五十家子镇

  北五十家子镇地处平泉县最北部,是河北省的北大门,西、北与内蒙古宁城县接壤,东、南分别与平房乡和黄土梁子镇毗邻。2010年5月5日撤销蒙和乌苏蒙古族乡建镇。全镇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00个居民组,13569口人,是汉、蒙、满、回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镇内交通便利,平双公路贯穿全境。近年来,我镇坚持“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开放活镇、产业富民”的思路,全力打造冀蒙边界经济强镇、商贸重镇、特色城镇。2010年全镇实现GDP 4亿元,财政收入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2元。  

桲椤树镇

   桲椤树镇位于平泉县东南部,两省三县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凌源市接壤,南与宽城县相邻,著名的承德保卫战桲椤树战役发生地,是革命老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辖1个农村社区(桲椤树社区)、9个行政村,154个居民组。近几年来,老区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开放项目、农业特色产业、小城镇建设、民生改善等工作,使经济建设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社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辖区信用社存款余额达2亿元。   在“工业强镇、产业富民、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强镇战略的指引下,桲椤树镇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正在朝着一个充满朝气、散发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型山区大镇发展。   2013年12月4日,承德市平泉县郭杖子满族乡举行“撤乡建镇”挂牌仪式,郭杖子满族乡更名为桲椤树镇。挂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郭杖子乡撤乡建镇工作0结束。桲椤树镇的成立,标志着这个拥有近2万人口的革命老区走上了新的起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平北镇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平房乡,1958年并入苏土梁子公社,1961年析置平房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置满族蒙古族乡。位于县境北部,老哈河东岸,距县城35.5公里。面积125.5平方公里,人口1.6万。老哈河流境,通公路。辖-沟、吕泉子、马泉子、平房、小沟、化营子、孙营子、东樱桃沟、石洞子、北房身、红花营子、小茅兰沟、隔山沟、太平梁、白池沟、西樱桃沟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莹石矿、砖瓦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盛产苹果、梨、杏仁、蘑菇。.  

王土房乡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王土房乡,1958年并入平泉镇公社,1961年析建王土房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瀑河上游,距县城13公里。乡府驻单杖子。面积129.2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单杖子、东北沟、王土房、李台子、山弯子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砖瓦等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盛产榛子、蘑菇。.  

柳溪满族乡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柳溪乡,1958年改七家公社,1982年更名柳溪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置柳溪满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满族0.9万。老哈河源于境内,通公路。辖七家、韩杖子、薛杖子、张家营子、石虎、北老杖子、马架子、山咀、大窝铺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砖瓦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盛产榛子、蘑菇、蕨菜。古迹有辽代石羊石虎古墓群,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区有光头山上的辽河源。.  

七家岱满族乡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七家岱乡,1958年属七家公社,1961年析置九神庙公社 ,1982年更名七家岱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改七家岱满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0.3公里。乡府驻雹神庙。面积114.9平方公里,人口0.9万。通公路,老哈河过境。辖杜岱营子、雹神庙、徐家营子、朝阳沟、大地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金、木材加工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  

茅兰沟乡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茅兰沟乡,1958年并入长胜沟公社,1961年析置茅兰沟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9年改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4公里。乡府驻烧锅营子。面积169.5平方公里,人口1.9万。平(泉)榆(树林子)公路过境。辖前营子、五家、东雹神庙、烧锅营子、九神庙、-洞、章京营子、蒙古营子、白花营子、长胜沟、帽子山、杨家店、盘道梁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采金、农机修理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盛产苹果、梨、杏仁、蘑菇。.  

台头山乡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台头山乡,1958年并入打鹿沟公社,1961年析置台头山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1.6公里。面积190.7平方公里,人口2.1万。通公路,青龙河源于乡境。辖台头山、曹家梁、塔子山、小吉沟、-杖子、薛家沟、烧锅杖子、老窝铺、郑杖子、魏杖子、裁缝沟、高杖子、下窝铺、何杖子、三家、三官、榆树沟、东仓子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莹石矿、砖瓦、木器等厂。农业主产玉米、谷子、高粱、豆类,盛产大葱。.  

松树台乡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松树台乡,1958年并入杨树岭公社,1961年析置松树台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青龙河西岸,距县城18.8公里。乡府驻大庙东村。面积157.2平方公里,人口1.9万。青龙河流经,通公路。辖闫杖子、西梁、松树台、八牌、老道洼、东沟、北沟、营子、苏杖子、张杖子、庙沟、冯家店、小西梁、古山子、田杖子、杨树底、东窝铺、中心村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缸、砖瓦、煤炭、运输等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盛产苹果、梨、桃、杏。.  

道虎沟乡

  平泉县辖乡。1956年置刘家店乡,1958年并入南五十家子公社,1961年置广兴店公社,1984年复置刘家店乡,1989年更名道虎沟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73.3平方公里,人口1.7万。瀑河支流过境,通公路。辖刘家店、大河北、骑马沟、高创沟、老爷庙、大营子、李家梁子、东梁、张家店、广兴店、双峰、庙前、丁杖子、上泉子、杨树洼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炭、罐头、淀粉、砖瓦等厂。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盛产苹果、梨。.  


小寺沟镇特产大全




小寺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