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勒泰地区 >> 阿勒泰市

阿勒泰市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阿勒泰市谷歌卫星地图)


阿勒泰市简介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缘。北与蒙古国接壤。面积1.0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7万。民族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塔塔尔等。“阿勒泰”系蒙古语,意为“金子”。1921年设承化县,1953年改为阿尔泰县,1954年设阿勒泰县。1984年设阿勒泰市。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市境东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额尔齐斯河冲积平原,西南部有大片沼泽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牧业以饲养牛、马、羊为主,阿勒泰大尾羊是全国有名的肉用品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水稻、胡麻等。工业有电力机械、皮革、毛纺、棉纺、制糖、畜产品加工、粮油和食品加工等。阿勒泰森林资源丰富,以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是新疆林业重点地区之一。境内有克尔木齐石人及墓葬、岩刻画等突厥文化遗物。阿勒泰地区与三个国家毗邻,所属六县一市均为边境县,境内先后开放了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吉木乃口岸、阿黑吐拜克口岸,其中吉木乃口岸为国家一级陆路口岸。
  在阿勒泰1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等三十六个民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现阿勒泰地区下辖辖 6县1市,行署驻地阿勒泰市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 216线为 666公里,217 线为707公里。全地区总人口56.83万人,主要是哈萨克族(占地区总人口50.1%)、汉、蒙古、维吾尔、回等民族。
  辖区大部分位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中段,仅西南一角跨入准噶尔地槽褶皱系的北缘。两褶皱系间以额尔齐斯大断列相隔。具有典型的山麓地貌牲。自北向南,呈明显的梯降式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可分为北部山区、南部丘陵区、山间冲积平原区3个自然地貌单元。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苏木达依列河三大水系,大小湖泊上百个。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干热,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冬春多风。
  阿勒泰市辖3街道、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金山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团结路街道、北屯镇、阿苇滩镇、红墩镇、切木尔切克乡、阿拉哈克乡、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拉斯特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巴里巴盖乡、切尔克齐乡。境内有:喀拉尕什牧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兵团一八一团、兵团一八九团。
  自然资源
  水土资源:阿勒泰市现有耕地34.69万亩,宜垦荒地50万亩,土地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发展大农业。阿勒泰市是新疆的丰水区,额尔齐斯河、克兰河、苏木达依列克河三大水系横贯市境,河流总长667公里,年径流量60亿立方米。阿勒泰市水产资源丰富,哲罗鲑、梭鲈、丁鱼岁、白斑狗鱼等珍稀鱼类已被列为国家科技部研究项目,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阿勒泰市是全国六大找矿区之一、新疆重点有色金属开发带,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丰。现已探明有利成矿带4个,初步探明储量和可开发矿种24种,潜在价值数百亿元,矿业开发前景广阔。
  林业资源:阿勒泰市是新疆的重要林区,有山区自然林103万亩,河谷次生林9.4万亩,木材蓄积量达1656万立方米。额尔齐斯河流域生长的欧洲黑杨、银灰杨等8种天然林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天然的多种类杨树基因库,也是全国唯一的天然多种杨树林自然景观。阿勒泰市还有全国独有的树种盐生桦。
  畜牧资源:阿勒泰市是新疆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有四季天然放牧草场1368万亩,刈割草场40万亩。阿勒泰市是新疆重要的肉食品基地,阿勒泰大尾羊、新疆细毛羊、新疆褐牛、阿勒泰马在区内外久负盛名。2006年,阿勒泰市牲畜最高饲养量达89万头(只),其中牛最高饲养量13.02万头、良种奶牛2.6万头。
  旅游资源:阿勒泰市四面环山,地形奇异。全市有国家A级景区13处,其中:3A级4处(桦林公园、五指泉、金山森林公园、金山葡萄园),2A级7处,A级2处。市区有旅游宾馆28家(其中星级宾馆6家),日接待能力达3000余人次。旅游公司2家,旅游车队3家,旅行社29家,农(牧)家乐46家(其中自治区星级农(牧)家乐9家),旅游商品店56家,旅游特色餐饮500余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2005年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金山银水”、“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额河奇石主产地”、“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喀纳斯旅游集散中心”、“千里岩画长廊”等旅游品牌。
  发展优势
  地缘优势:阿勒泰市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陆路相接,距有“人间净土”美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湖200余公里。阿勒泰市周边有红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和阿黑吐拜克四个口岸,具有发展地边贸易的独特优势。阿勒泰市交通便捷,216、217国道和320省道贯穿境内,距首府乌鲁木齐公路距离670公里,航空距离450公里。阿勒泰机场可起降波音737-707机型飞机,每日起降班机达20班次。
  阿勒泰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目前,乳品加工、造纸、矿业勘探开发等已形成一定规模,奠定了加速发展的基础。为加快发展,阿勒泰市对外来投资者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实施大力优惠,加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了新疆第二家政务服务中心,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宁夏美利纸业、上海光明乳业、福建天宝、广东汇力等大型企业进驻阿勒泰市,促进了企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阿勒泰市正以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
  名胜古迹
  高山风光、冰川雪岭、湖泊温泉、岩画石刻、古墓群为阿勒泰的旅游提供了条件。主要风景名胜有闻名遐迩的喀纳斯湖风景区、布尔根河河狸自然保护区、福海海滨风景区、蝴蝶沟、乌伦古湖海滨浴场、白沙湖、鸣沙山,以及高山风光、冰川雪岭、湖泊温泉、岩画石刻,切木尔切克古墓群及草原石人、浓郁的草原风情及凉爽宜人的夏日气候等,为开辟独特风格的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此外,在阿勒泰广阔林海中,有许多珍贵野生动物,已经开展的对外狩猎活动,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主要旅游景点:
  禾木草原:位于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处的山间断陷盆地中,海拔1124~2300m。盆地周围山体宽厚,顶部呈浑圆状,河流多切割为峡谷,地形复杂,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其间,将草原分割为两半,山地阴坡森林茂密,苍翠欲滴,马鹿、旱獭、雪鸡栖息其间;而阴坡绿草满坡,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蜜蜂在采花酿蜜,牛羊满山遍野觅食撒欢,一派迷人的广袤草原景色。
  白沙湖景区:位于新疆哈巴河县境内,直线距离60公里,西北距中哈边境约2.5公里,有公路相通。海拔约650米,其水域面积为0.5平方公里,是一个被沙丘环绕的沙漠小湖。 有人把“白沙湖”称作“仙女湖”,天外仙境,瑰丽多姿,五彩斑斓,犹如翩然而至的天仙,美不胜收。
  行政区划
  阿勒泰市辖3街道、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金山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团结路街道、北屯镇、阿苇滩镇、红墩镇、切木尔切克乡、阿拉哈克乡、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拉斯特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巴里巴盖乡、切尔克齐乡。
  境内有:喀拉尕什牧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兵团一八一团、兵团一八九团。市人民政府驻金山路。
  金山路街道 代码:654301001 辖10个社区:金山路社区、金山北路社区、文化路社区、公园路社区、幸福路社区、林场路社区、六道巷社区、八道巷社区、园林路社区、水塔后街社区。
  解放路街道 代码:654301002 辖8个社区:解放路社区、解放北路社区、解放南路社区、将军山路社区、东街社区、园林东路社区、览景社区、广厦社区。
  团结路街道 代码:654301003 辖8个社区:团结路社区、团结南路社区、银水路社区、矿山路社区、交通路社区、红石路社区、白杨桥路社区、红墩路社区。
  北屯镇 代码:654301100 辖4个社区:团结路社区、天山路社区、西北路社区、西大街社区。
  红墩镇 代码:654301102 辖16个村委会:乌图布拉克村、阔克萨孜村、博肯布拉克村、玛依阔勒特克村、萨亚铁热克村、喀木斯特村、多拉特村、萨尔喀木斯村、克亚乌特开勒村、阿克塔斯村、阔克布喀村、夏勒根喀木斯村、克勒铁克依村、比铁吾尔格村、锡别特村、克孜勒加尔村。
  阿苇滩镇 代码:654301101 辖21个村委会:青格劳村、阿苇滩村、库布村、萨克阔拉克村、阿依罗德罗木村、墩克尔曼村、江阿塔木村、阿克托别村、阿克库都克村、阔克塔勒村、萨斯克巴斯陶村、加依勒玛村、喀拉铁热克村、克孜勒乌英克村、喀拉塔斯村、阿克喀仁村、阿克阔买村、艾达尔塔勒村、阿克阿热勒村、希力克德村、喀拉干德阔拉村。
  切木尔切克乡 代码:654301200 辖15个村委会:切木尔切克村、森塔斯村、喀拉塔斯村、洪吾尔托呼特村、别斯巴思陶村、拜格托别村、希巴尔齐村、阔尕勒村、也克阿恰村、吉特库勒村、巴勒喀木斯村、肯迪尔里克村、多尔根村、也尔特斯村、阔克什木村。
  阿拉哈克乡 代码:654301201 辖11个村委会:阿拉哈克村、阿克齐村、托普乌英克村、赛克赛吾勒吐别克村、窝依玛克村、喀拉库木村、塔尔浪村、阿热勒村、铁斯克别依特村、比铁吾塔勒村、喀拉塔斯村。
  喀拉希力克乡 代码:654301204 辖4个村委会:喀拉希力克村、比铁吾铁热克特村、加勒齐村、阿克布勒根村。
  萨尔胡松乡 代码:654301205 辖5个村委会:萨尔胡松村、散德克库木村、喀拉铁热克村、库尔尕克托干村、库尔特村。
  巴里巴盖乡 代码:654301206 辖6个村委会:巴里巴盖村、喀拉尕什村、阔克尔图村、巴鲁万塔斯村、喀巴克克勒希村、萨尔喀仁村。
  切尔克齐乡 代码:654301207 辖5个村委会:克孜勒希力克村、库早齐村、阿克恰普巴村、康格村、克孜勒喀英村。
  拉斯特乡 代码:654301203 辖7个村委会:拉斯特村、诺改特村、墩巴扎尔村、喀拉吉拉村、阔克苏村、喀拉铁热克村、喀拉阔里村。
  汗德尕特蒙古族乡 代码:654301202 辖7个村委会:汗德尕特村、霍布勒特村、阿尔恰特村、塔拉特村、乔尔海村、达布勒哈特村、角萨特村。
  喀拉尕什牧场 代码:654301400
  阿克吐木斯克牧场 代码:654301401
  兵团一八一团 代码:654301402
  兵团一八九团 代码:654301403
  历史沿革
  因阿尔泰山而得名,曾称金微山和金山。阿尔泰系蒙古语和突厥语,意为“金子”,因此山产金,故名。
  从汉代起,先后为塞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游牧地。唐代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后改隶于北庭都护府。元代先为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后为岭北行省辖地。明及清初为蒙古瓦剌部(后称卫拉特)的游牧地。清代又有哈萨克克烈、乃蛮、乌孙等部落迁居此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在克兰河畔修建喇嘛庙“承化寺”,翌年即光绪元年,庙宇竣工,始有固定居民。地名亦称作承化寺,为阿勒泰地区之雏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与阿尔泰分治,另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承化寺。
  民国元年(1912年)为阿尔泰办事长官治所,成为阿尔泰地区政治的中心。民国八年(1919年)撤阿尔泰办事长官,置阿山道;由中央政府直属改由新疆省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置承化县,先后隶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1953年改为阿泰县。1954年,改阿山专区为阿勒泰专区;改阿泰县为阿勒泰县,属阿勒泰专区。1970年后隶属阿勒泰地区。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勒泰县,设立阿勒泰市。BR>
  元代为蒙古诸王封地。明代属杜尔伯特部的牧地。清代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阿尔泰办事大臣。民国二年(1913年)设承化县佐,属阿山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八年(1919年)划归新疆省阿山道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设承化县。1953年改称阿泰县。1954年改名为阿勒泰县。为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2000年,阿勒泰市辖3个街道、2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78510人,其中:金山路街道 26172人、解放路街道 18840人、团结路街道 12606人、北屯镇 28553人、阿苇滩镇 10319人、红墩乡 13059人、切木尔切克乡 12937人、阿拉哈克乡 9127人、汗德尕特蒙古族乡 3719人、拉斯特乡 4814人、喀拉希力克乡 4871人、萨尔胡松乡 4975人、巴里巴盖乡 4197人、切尔克齐乡 4501人、喀拉尕什牧场虚拟乡 3529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虚拟乡 4359人、兵团一八一团虚拟乡 11632人、兵团塔尔浪云母一矿虚拟乡 300人。
  民族禁忌
  生活在阿勒泰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哈萨克族,他们有一些民族禁忌,一定要多加了解和尊重。在哈萨克族家中做客要注意:主人做饭时,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拔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割给你吃的肉或是送给你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地接受,否则主人会以为你瞧不起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把人当作牲畜清点;在哈萨克族人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7万人 10800平方公里 654301001 836500 0906 查看 阿勒泰市谷歌卫星地图

阿勒泰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金山路办事处 0 0

----

查看 金山路办事处谷歌卫星地图
解放路街道 0 0

----

查看 解放路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团结路办事处 0 0

----

查看 团结路办事处谷歌卫星地图
北屯镇 0 0

----

查看 北屯镇谷歌卫星地图
阿苇滩镇 0 0

----

查看 阿苇滩镇谷歌卫星地图
红墩镇 0 0

----

查看 红墩镇谷歌卫星地图
切木尔切克镇 0 0

----

查看 切木尔切克镇谷歌卫星地图
阿拉哈克乡 0 0

----

查看 阿拉哈克乡谷歌卫星地图
汗德尕特蒙古族乡 0 0

----

查看 汗德尕特蒙古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拉斯特乡 0 0

----

查看 拉斯特乡谷歌卫星地图
喀拉希力克乡 0 0

----

查看 喀拉希力克乡谷歌卫星地图
萨尔胡松乡 0 0

----

查看 萨尔胡松乡谷歌卫星地图
巴里巴盖乡 0 0

----

查看 巴里巴盖乡谷歌卫星地图
切尔克齐乡 0 0

----

查看 切尔克齐乡谷歌卫星地图
喀拉尕什牧场 0 0

----

查看 喀拉尕什牧场谷歌卫星地图
阿克吐木斯克牧场 0 0

----

查看 阿克吐木斯克牧场谷歌卫星地图

阿勒泰市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阿勒泰市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缘。北与蒙古国接壤。面积1.0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7万。民族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塔塔尔等。“阿勒泰”系蒙古语,意为“金子”。1921年设承化县,1953年改为阿尔泰县,1954年设阿勒泰县。1984年设阿勒泰市。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市境东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额尔齐斯河冲积平原,西南部有大片沼泽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牧业以饲养牛、马、羊为主,阿勒泰大尾羊是全国有名的肉用品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甜菜、水稻、胡麻等。工业有电力机械、皮革、毛纺、棉纺、制糖、畜产品加工、粮油和食品加工等。阿勒泰森林资源丰富,以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是新疆林业重点地区之一。境内有克尔木齐石人及墓葬、岩刻画等突厥文化遗物。阿勒泰地区与三个国家毗邻,所属六县一市均为边境县,境内先后开放了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吉木乃口岸、阿黑吐拜克口岸,其中吉木乃口岸为国家一级陆路口岸。   在阿勒泰1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等三十六个民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现阿勒泰地区下辖辖 6县1市,行署驻地阿勒泰市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 216线为 666公里,217 线为707公里。全地区总人口56.83万人,主要是哈萨克族(占地区总人口50.1%)、汉、蒙古、维吾尔、回等民族。   辖区大部分位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中段,仅西南一角跨入准噶尔地槽褶皱系的北缘。两褶皱系间以额尔齐斯大断列相隔。具有典型的山麓地貌牲。自北向南,呈明显的梯降式垂直分布,自上而下,可分为北部山区、南部丘陵区、山间冲积平原区3个自然地貌单元。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苏木达依列河三大水系,大小湖泊上百个。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干热,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冬春多风。   阿勒泰市辖3街道、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金山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团结路街道、北屯镇、阿苇滩镇、红墩镇、切木尔切克乡、阿拉哈克乡、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拉斯特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巴里巴盖乡、切尔克齐乡。境内有:喀拉尕什牧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兵团一八一团、兵团一八九团。   自然资源   水土资源:阿勒泰市现有耕地34.69万亩,宜垦荒地50万亩,土地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发展大农业。阿勒泰市是新疆的丰水区,额尔齐斯河、克兰河、苏木达依列克河三大水系横贯市境,河流总长667公里,年径流量60亿立方米。阿勒泰市水产资源丰富,哲罗鲑、梭鲈、丁鱼岁、白斑狗鱼等珍稀鱼类已被列为国家科技部研究项目,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阿勒泰市是全国六大找矿区之一、新疆重点有色金属开发带,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丰。现已探明有利成矿带4个,初步探明储量和可开发矿种24种,潜在价值数百亿元,矿业开发前景广阔。   林业资源:阿勒泰市是新疆的重要林区,有山区自然林103万亩,河谷次生林9.4万亩,木材蓄积量达1656万立方米。额尔齐斯河流域生长的欧洲黑杨、银灰杨等8种天然林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天然的多种类杨树基因库,也是全国唯一的天然多种杨树林自然景观。阿勒泰市还有全国独有的树种盐生桦。   畜牧资源:阿勒泰市是新疆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有四季天然放牧草场1368万亩,刈割草场40万亩。阿勒泰市是新疆重要的肉食品基地,阿勒泰大尾羊、新疆细毛羊、新疆褐牛、阿勒泰马在区内外久负盛名。2006年,阿勒泰市牲畜最高饲养量达89万头(只),其中牛最高饲养量13.02万头、良种奶牛2.6万头。   旅游资源:阿勒泰市四面环山,地形奇异。全市有国家A级景区13处,其中:3A级4处(桦林公园、五指泉、金山森林公园、金山葡萄园),2A级7处,A级2处。市区有旅游宾馆28家(其中星级宾馆6家),日接待能力达3000余人次。旅游公司2家,旅游车队3家,旅行社29家,农(牧)家乐46家(其中自治区星级农(牧)家乐9家),旅游商品店56家,旅游特色餐饮500余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2005年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金山银水”、“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额河奇石主产地”、“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喀纳斯旅游集散中心”、“千里岩画长廊”等旅游品牌。   发展优势   地缘优势:阿勒泰市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陆路相接,距有“人间净土”美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湖200余公里。阿勒泰市周边有红山嘴、塔克什肯、吉木乃和阿黑吐拜克四个口岸,具有发展地边贸易的独特优势。阿勒泰市交通便捷,216、217国道和320省道贯穿境内,距首府乌鲁木齐公路距离670公里,航空距离450公里。阿勒泰机场可起降波音737-707机型飞机,每日起降班机达20班次。   阿勒泰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目前,乳品加工、造纸、矿业勘探开发等已形成一定规模,奠定了加速发展的基础。为加快发展,阿勒泰市对外来投资者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实施大力优惠,加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了新疆第二家政务服务中心,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宁夏美利纸业、上海光明乳业、福建天宝、广东汇力等大型企业进驻阿勒泰市,促进了企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阿勒泰市正以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   名胜古迹   高山风光、冰川雪岭、湖泊温泉、岩画石刻、古墓群为阿勒泰的旅游提供了条件。主要风景名胜有闻名遐迩的喀纳斯湖风景区、布尔根河河狸自然保护区、福海海滨风景区、蝴蝶沟、乌伦古湖海滨浴场、白沙湖、鸣沙山,以及高山风光、冰川雪岭、湖泊温泉、岩画石刻,切木尔切克古墓群及草原石人、浓郁的草原风情及凉爽宜人的夏日气候等,为开辟独特风格的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此外,在阿勒泰广阔林海中,有许多珍贵野生动物,已经开展的对外狩猎活动,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主要旅游景点:   禾木草原:位于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处的山间断陷盆地中,海拔1124~2300m。盆地周围山体宽厚,顶部呈浑圆状,河流多切割为峡谷,地形复杂,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其间,将草原分割为两半,山地阴坡森林茂密,苍翠欲滴,马鹿、旱獭、雪鸡栖息其间;而阴坡绿草满坡,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蜜蜂在采花酿蜜,牛羊满山遍野觅食撒欢,一派迷人的广袤草原景色。   白沙湖景区:位于新疆哈巴河县境内,直线距离60公里,西北距中哈边境约2.5公里,有公路相通。海拔约650米,其水域面积为0.5平方公里,是一个被沙丘环绕的沙漠小湖。 有人把“白沙湖”称作“仙女湖”,天外仙境,瑰丽多姿,五彩斑斓,犹如翩然而至的天仙,美不胜收。   行政区划   阿勒泰市辖3街道、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金山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团结路街道、北屯镇、阿苇滩镇、红墩镇、切木尔切克乡、阿拉哈克乡、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拉斯特乡、喀拉希力克乡、萨尔胡松乡、巴里巴盖乡、切尔克齐乡。   境内有:喀拉尕什牧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兵团一八一团、兵团一八九团。市人民政府驻金山路。   金山路街道 代码:654301001 辖10个社区:金山路社区、金山北路社区、文化路社区、公园路社区、幸福路社区、林场路社区、六道巷社区、八道巷社区、园林路社区、水塔后街社区。   解放路街道 代码:654301002 辖8个社区:解放路社区、解放北路社区、解放南路社区、将军山路社区、东街社区、园林东路社区、览景社区、广厦社区。   团结路街道 代码:654301003 辖8个社区:团结路社区、团结南路社区、银水路社区、矿山路社区、交通路社区、红石路社区、白杨桥路社区、红墩路社区。   北屯镇 代码:654301100 辖4个社区:团结路社区、天山路社区、西北路社区、西大街社区。   红墩镇 代码:654301102 辖16个村委会:乌图布拉克村、阔克萨孜村、博肯布拉克村、玛依阔勒特克村、萨亚铁热克村、喀木斯特村、多拉特村、萨尔喀木斯村、克亚乌特开勒村、阿克塔斯村、阔克布喀村、夏勒根喀木斯村、克勒铁克依村、比铁吾尔格村、锡别特村、克孜勒加尔村。   阿苇滩镇 代码:654301101 辖21个村委会:青格劳村、阿苇滩村、库布村、萨克阔拉克村、阿依罗德罗木村、墩克尔曼村、江阿塔木村、阿克托别村、阿克库都克村、阔克塔勒村、萨斯克巴斯陶村、加依勒玛村、喀拉铁热克村、克孜勒乌英克村、喀拉塔斯村、阿克喀仁村、阿克阔买村、艾达尔塔勒村、阿克阿热勒村、希力克德村、喀拉干德阔拉村。   切木尔切克乡 代码:654301200 辖15个村委会:切木尔切克村、森塔斯村、喀拉塔斯村、洪吾尔托呼特村、别斯巴思陶村、拜格托别村、希巴尔齐村、阔尕勒村、也克阿恰村、吉特库勒村、巴勒喀木斯村、肯迪尔里克村、多尔根村、也尔特斯村、阔克什木村。   阿拉哈克乡 代码:654301201 辖11个村委会:阿拉哈克村、阿克齐村、托普乌英克村、赛克赛吾勒吐别克村、窝依玛克村、喀拉库木村、塔尔浪村、阿热勒村、铁斯克别依特村、比铁吾塔勒村、喀拉塔斯村。   喀拉希力克乡 代码:654301204 辖4个村委会:喀拉希力克村、比铁吾铁热克特村、加勒齐村、阿克布勒根村。   萨尔胡松乡 代码:654301205 辖5个村委会:萨尔胡松村、散德克库木村、喀拉铁热克村、库尔尕克托干村、库尔特村。   巴里巴盖乡 代码:654301206 辖6个村委会:巴里巴盖村、喀拉尕什村、阔克尔图村、巴鲁万塔斯村、喀巴克克勒希村、萨尔喀仁村。   切尔克齐乡 代码:654301207 辖5个村委会:克孜勒希力克村、库早齐村、阿克恰普巴村、康格村、克孜勒喀英村。   拉斯特乡 代码:654301203 辖7个村委会:拉斯特村、诺改特村、墩巴扎尔村、喀拉吉拉村、阔克苏村、喀拉铁热克村、喀拉阔里村。   汗德尕特蒙古族乡 代码:654301202 辖7个村委会:汗德尕特村、霍布勒特村、阿尔恰特村、塔拉特村、乔尔海村、达布勒哈特村、角萨特村。   喀拉尕什牧场 代码:654301400   阿克吐木斯克牧场 代码:654301401   兵团一八一团 代码:654301402   兵团一八九团 代码:654301403   历史沿革   因阿尔泰山而得名,曾称金微山和金山。阿尔泰系蒙古语和突厥语,意为“金子”,因此山产金,故名。   从汉代起,先后为塞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游牧地。唐代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后改隶于北庭都护府。元代先为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后为岭北行省辖地。明及清初为蒙古瓦剌部(后称卫拉特)的游牧地。清代又有哈萨克克烈、乃蛮、乌孙等部落迁居此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在克兰河畔修建喇嘛庙“承化寺”,翌年即光绪元年,庙宇竣工,始有固定居民。地名亦称作承化寺,为阿勒泰地区之雏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与阿尔泰分治,另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承化寺。   民国元年(1912年)为阿尔泰办事长官治所,成为阿尔泰地区政治的中心。民国八年(1919年)撤阿尔泰办事长官,置阿山道;由中央政府直属改由新疆省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置承化县,先后隶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1953年改为阿泰县。1954年,改阿山专区为阿勒泰专区;改阿泰县为阿勒泰县,属阿勒泰专区。1970年后隶属阿勒泰地区。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勒泰县,设立阿勒泰市。BR>   元代为蒙古诸王封地。明代属杜尔伯特部的牧地。清代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阿尔泰办事大臣。民国二年(1913年)设承化县佐,属阿山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八年(1919年)划归新疆省阿山道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设承化县。1953年改称阿泰县。1954年改名为阿勒泰县。为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2000年,阿勒泰市辖3个街道、2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78510人,其中:金山路街道 26172人、解放路街道 18840人、团结路街道 12606人、北屯镇 28553人、阿苇滩镇 10319人、红墩乡 13059人、切木尔切克乡 12937人、阿拉哈克乡 9127人、汗德尕特蒙古族乡 3719人、拉斯特乡 4814人、喀拉希力克乡 4871人、萨尔胡松乡 4975人、巴里巴盖乡 4197人、切尔克齐乡 4501人、喀拉尕什牧场虚拟乡 3529人、阿克吐木斯克牧场虚拟乡 4359人、兵团一八一团虚拟乡 11632人、兵团塔尔浪云母一矿虚拟乡 300人。   民族禁忌   生活在阿勒泰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哈萨克族,他们有一些民族禁忌,一定要多加了解和尊重。在哈萨克族家中做客要注意:主人做饭时,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拔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割给你吃的肉或是送给你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地接受,否则主人会以为你瞧不起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把人当作牲畜清点;在哈萨克族人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   

布尔津县

  邮编:836600 代码:654321 区号:0906 拼音:Bu"erjin Xian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中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国界线长218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发源地。东北部毗邻蒙古国,东邻阿勒泰市,西邻哈巴河县,南与吉木乃县和福海县相连。全县总面积10369.45平方千米,总人口65217人(2003年)。有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布尔津镇。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分三部分:北部的高、中山区,中部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南部的半荒漠低山区。主要有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两大水系。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夏季干热,冬季严寒,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全年多季风。   历史沿革   县因布尔津河而得名。“布尔津”,卫拉特蒙古语。在卫拉特语中,把三岁公骆驼称为“布尔”,“津”则为放牧者之意。当地哈萨克语还称此地为“奎干”(为汇合处之意),因布尔津河在这里汇入额尔齐斯河。   在西汉时期是西匈奴的游牧地。三国时属鲜卑,隋唐时期属突厥。清朝在平定准噶尔部后,布尔津一带属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下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同时这里也是阿尔泰乌梁海左翼属下的游牧地。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阿尔泰办事大臣的管辖地。1919年阿尔泰划归新疆省,设阿山道。同年,布尔津正式设县,先后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阿勒泰专区辖。1970年后属阿勒泰地区。1956年设布尔津镇。   行政区划   2000年,布尔津县辖1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布尔津镇、阔斯特克乡、杜来提乡、窝依莫克乡、也格孜托别乡、冲乎尔乡、禾要哈纳斯蒙古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1633人,其中:布尔津镇 17066人、窝依莫克乡 15289人、杜来提乡 7659人、阔斯特克乡 4184人、冲乎尔乡 11210人、也格孜托别乡 4395人、禾木哈纳斯蒙古乡 1830人。   布尔津镇 代码:654321100 辖6个社区、1个村委会:环南东路社区、胜利路社区、向阳北路社区、民族路社区、幸福中路社区、幸福东路社区、切克台村。   窝依莫克乡 代码:654321200 辖20个村委会:窝依莫克村、强吐别克村、恰尔巴克奥提克勒村、阿勒特拜村、阿克别依特村、江格孜塔勒村、库尔木斯村、克孜勒喀巴克村、窝依阔克别克村、喀拉加勒村、托库木特村、也拉曼村、阿克布勒根村、喀拉库勒村、哈太村、阿克吐别克村、蒙艾提巴斯村、阿克加尔村、也格孜托别村、通克村。   杜来提乡 代码:654321201 辖11个村委会:杜来提村、喀拉塔勒村、阿合塔木村、库木吉拉村、阿肯齐村、草原一村、萨尔铁热克村、额尔齐斯村、草原新村、草原二村、草原三村。   阔斯特克乡 代码:654321202 辖9个村委会:阔斯特克村、克孜勒乌英克村、阿克铁热克村、结特阿尕什村、阔克达拉村、阔斯托干村、萨热库木村、喀拉墩村、吉迭勒村。   冲乎尔乡 代码:654321203 辖11个村委会:冲乎尔村、喀拉克木尔村、库希根村、孔吐汗村、布拉乃村、齐巴尔托布勒格村、阿木拉西台村、阿克齐村、江阿吉尔村、阿克阿依勒克村、克孜勒塔斯村。   也格孜托别乡 代码:654321204 辖9个村委会:也格孜托别村、托普铁热克村、喀拉阿尕什村、吉迭勒村、克孜勒加尔村、江阿塔勒村、阔斯阿尔阿勒村、克孜勒托盖村、尔格尔胡木村。   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 代码:654321205 辖2个村委会:禾木村、喀纳斯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布尔津县水资源极其丰富,地表水年径流量达74.72亿m3,为阿勒泰地区之冠,额尔齐斯河是国际性的外流河,自东向西横贯县境穿哈巴河县,注入北冰洋,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发源地。境内全长80.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8亿m3,最大年径流量62.52亿m3(1969)最小年径流量8.86亿m3(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92.0m3/s,最大流量1640 m3/s(1969年6月2日),最小流量1.79 m3/s(1974年12月5日),多年平均输沙量39.5万吨,最大年输沙量171万吨(1966年6月11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5 kg / m3,最大含沙量0.381 kg / m3,(1995年7月15日)。布尔津河是额尔齐斯河支流,源有友谊峰,自北向南纵贯全县,在布尔津镇西汇入额尔齐斯河,全长269.6km,流域面积9960km2,平均径流量42.73亿立方米,受降雨的影响,径流年际变化大,变差系数为0.224,年内分配不均6-8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4.9%,最大年径流量63.3亿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径流量26.4亿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135m3/s,最大流量1720 m3/s(1969年5月30日),最小流量7.78 m3/s(1975年12月30日),多年平均输沙量29.3万吨,最大年输沙量58.3万吨(1966年6月16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4 m3/s,最大含沙量1.90 m3/s(1966年4月25日)。我县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浅层地下水分布较普遍,便因地质构造的差异,承压水分布不均。全县地表么流和地下水都具有矿化度小,悬浮质少,水质良好的特点。   森林资源   布尔津县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木材蓄积量极高,全县森林分布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高中山针阔叶林,森林面积共有187.29万亩,木材蓄积量2862万立方米, 主要树种有新疆红松、落叶松、冷杉等。这些树杆直、木质优良,是优质的建筑材料;二是平原河谷次生林面积10.63恨亩,木材蓄积量74.89万立方米, 主要树种有白桦、新疆银灰杨、柳树等;三是荒漠植被乔灌林,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沙漠前沿,面积23.19万亩,主要树种有梭梭、沙棘、毛柳、胡杨等;四是人工林,分布于山前平原的灌溉农区,面积1.29万亩,主要树种有柳、杨、沙枣等。   据统计,全县森林覆盖北14%,在新疆和阿勒泰地区是较高的。   野生动植物资源      布尔津县是野生动植物的王国,全县野生动物有月熊、棕熊、猞猁、扫雪、狼、豹、野猪、草兔、沙鸡、等,野生药用植物有贝母、党参、掌参、麻黄、甘草等100余种,菌类有蘑菇、赤灵芝、虫草等。水产资源比较丰富,新疆土产鱼类种类有2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当地珍稀鱼种,鲟鱼、哲罗鱼、长颈白鲑、细鳞鲑是布尔津县四个名贵鱼种,还有鲤鱼、鲫鱼、河鲈、东方真鳊及中小白鱼等品种多达21种,另外还有河虾、菱角、河蚌、芦苇、藻类等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布尔津县是矿产富县,经地质部门勘查探明,全县地质构造复杂,矿藏资源古分丰富,到目前为止,顺县境内已通过多种途径民现49种矿产计120多个矿床、矿点、矿化点,它们多集在于县境中部人烟稠密区,主要有沙金、岩金、铍、铌坦、铜、铅、锌、白云母、滑石、高岭土、大理岩、耐火粘土、兰晶、以及紫牙乌、碧玺等12余种宝石,北半部则以沙金、铜、镍、矿点和矿化点。占全县近1/4面积的南部山区,主要有金、铜、镍、钛、锰、煤等矿产。   经初步探明,开采或正在工作产菜一定经济价值的矿产13种,多分布在县境中部地区,主要是:切巴拉尕什等地6个大中型的云母矿,储量达万吨;铍矿,分布在也拉曼等地,储量近4吨,滑石矿产分布在海流滩,储量228万吨,质量优良,硅石分布于阔帕地区,储量25万吨,石灰石分布于托乎木台地区,储量1900万吨,高岭土分布于阔斯特克等地,总储量近1500万吨,另外,还有煤矿、芒硝、石榴石、兰晶石、沙金、等矿藏,都有不同储量的分布。此外,哈纳斯等地矿泉水,因为处于北部原始山区,人烟稀少,无污染,经水样分析,含2—3项微量元素,含有丰富的硒、锌、锂、碘、偏硅酸等,已达矿泉水标准,全县有近200个泉水点。   在已有的各类矿产中,待扩大开采的有滑石、石灰石、硅石等,待开发的有高岭土、建材大理岩及也拉曼的硅灰石矿和矿泉水。此外,金、铜、镍、宝石和菱镁矿等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农业与野生动物   布尔津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春大豆、春小麦、玉米、油葵等作物。布尔津县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全县有狗熊、棕熊、猞猁、狼、豹、狐狸、马鹿、驼鹿、野猪、獾、北山羊、盘羊、鹅喉羚、雪兔、草兔、天鹅、雪鸡、沙鸡、石鸡等100余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旅游风光   布尔津县有新疆五大景观之首, 布尔津县风景独特,新疆五大自然景观之首——中国惟一的古北界动植物分布区,境内拥有久负盛名的高山湖泊、雄伟壮丽的冰川河流,气象万千的原始森林,绚丽多姿的草原秀色,令人神往的高山雪原,巧夺天工的雅丹地貌,绝无仅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悠久淳朴的人文古迹。而中国唯一的古北界动植物分布区,有着“亚洲唯一瑞士风光”之称的喀纳斯自然生态景观区就在该县境内。闻名于世的哈纳斯自治区景观区,景观区内的哈纳斯湖是有名的“变色湖”、“浮木长堤”。传说中的“湖怪”更为哈纳斯湖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其独特风光被誉为“亚洲惟一的瑞士风光”,还有鸭泽湖、卧龙湾、吾木尔台墓等名胜古迹。   

富蕴县

福海县

   福海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勒泰地区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00′~48°10′、东经87°00′~89°04′,东邻富蕴县,西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吉木乃县,南跨准噶尔盆地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靠阿勒泰市,最北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55.67公里。县境南北长350公里,东西宽25~150公里,总面积3.65万平方公里。县城南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637公里,距克拉玛拉市300公里,北距行署驻地阿勒泰市100公里。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蒙古等18个民族,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1%。   邮编:836400 代码:654323 区号:0906 拼音:Fuhai Xian   福海县是阿勒泰地区开发较早的县(市)之一,境内留有大量人类文明的遗迹。   在县境内的乌伦古湖东南面,有库依热克巴依登阔腊期古遗址,据此不元,有数座古墓。这些古墓大多为土封堆,也有石封堆。据专家初步考证,它们属于战国、汉、唐时期的墓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另外,在山区夏牧场的辉腾阿夏和小乌土布拉克,还发现了石棺墓和草原石人,这些石人大多立于石墓前,圆头、尖额、大圆目,有的手中还执有石质酒杯等物。说起这些石人的建造时间,距今最少在一千二百年以上。   除上述古迹,县境内还出土有古代的黑陶罐、五铢币、秦半两等鲸钱币、铜镜、铁犁等文物。这些文物大多工艺精美,既有实用性,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有解特阿热勒乡发现的铜镜,在直径7.8厘米的镜背面,容纳有十二件古代乐器。能清晰辩认的有芦笙、横笛、古筝、羌鼓等。这些乐器排列紧凑,布局合理,充分利用了空间,作为浇铸工艺品,显示了制作者高超的技艺与过人的智慧。这些文物上至汉唐,下到明清,它们的出土,展示了当地社会发展的文明与中原灿烂文化的历史渊源。   福海县概况可以用“草多、畜壮、水足、鱼香、景美、矿富”形容。草多——全县共有可利用草原面积2294.41万亩,饲草贮量11.21亿公斤,理论载畜量为216.77万只羊单位,是发展畜牧业的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资源;畜壮——福海是全疆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县之一,是地方优良绵羊品种阿勒泰大尾羊的故乡,是全疆的阿勒大尾羊良种繁育基地;水足——福海水资源十分丰富,有“一湖、两河、两库”:“一湖”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乌伦古湖,水域面积为1035平方公里,“两河”是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额尔其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内陆河,“两库”是福海水库和哈拉霍英水库。丰富的水资源是农牧业、旅游业和水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鱼香——福海是全疆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乌伦古湖盛产鲤鱼、东方欧鳊、白斑狗鱼、梭鲈等几十种淡水野鱼,风味独特,是纯天然的绿色水产品;矿富——福海县境内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0多种,主要有黄金、宝石、水晶、煤炭等;景美——福海的自然景观融大漠奇观、海滨风情、草原风光于一体,已开发的景区有新疆第一海滨浴场、蝶泉谷、“雪海孤岛”红山嘴边防哨所等。   城市建设   到2006年年末,福海县城镇住宅面积为47万平方米,城镇人口为18713人,人均住宅面积为25.12 平方米,大于规定的人均住宅面积21平方米; 2006年年末福海县城镇建成区规划面积为4.72平方公里,城镇绿地面积14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1.57%;城镇公共绿地为13.95公顷,城镇人口为1.65万人(不含家在城镇,人在乡场工作人员),人均公共绿地为8.45平方米;投入2万元资金用于垃圾场的填埋,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为解决城镇污水污染问题,于2005年10月排污技改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77%。   近年来,福海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整合资金,在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及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县财政的投入下,相继实施了供水改扩建、排污技改、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7917.36万元。   供水设施建设   此项目于2002年由自治区计委审批立项,项目总投资2420万元, 2003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04年共铺设管道32.5公里,2004年完成投资1000万元。在2004年主体管线贯通投入供水运行的基础上,各项附属配套工程于2005年8月份全面竣工。截止2006年年底该工程完成投资1600万元。   排污设施建设   2003年投资130.5万元完成了二级泵站至氧化塘段850米排污主管道玻璃加砂管改造及城镇1330米污水管道的安装埋设。   2005年该县实施了排污技改工程,该工程新建延伸排污管道6.5公里,计划总投资356万元,2005年完成投资215万元。该工程为2003年开始的排污处理工程的一部分,该县排污处理工程总投资为959万元,目前到位资金486万元。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县三角地将建别墅小区,天海小区两个小区,楼房将向县城以北发展,现有的污水泵站已不能满足需要,2007年计划将排水管道延伸1100米,新建提升泵站一座。主要建设内容:铺设D300双壁波纹管821米、新建检查井28个、新建泵站一座、估算投资100万元。近期解决一农场开发小区及团结北路别墅小区的排污问题。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前期计划。   供热设施建设情况   2004年该县总投资450万元实施了第一供热热源建设工程,增加锅炉一台(20吨)。   随着城市间的发展,2007年该县实施了城镇供热二期工程建设,该工程2007年计划投资1300万元实施管道铺设安装,完成锅炉房建设、锅炉购置与安装。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220万,铺设管道1120米。   道路建设情况   2004年该县实施了永安路道路改造工程。永安东路和永安西路两部分,全长1825米。   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福海县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属大陆性中温气候区,平原多于山区、沙漠多于绿洲。气候特点呈现为:春季冷暖变幅大,夏季短促,冬季严寒且漫长。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春、冬季大风较多,无霜期短,积雪覆盖时长达5个月之久。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寒潮、低温、干旱、大风、干热风、冰雹、雷电、霜冻、雪灾等。   1、光能:太阳总辐射量126-135千卡/厘米2。光合有效辐射量为太阳总辐射量的48%,最高值为7月,最低值为12月。光温配合较好,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788小时,作物生长的4至10月,日照时数在1900小时左右,作物生长旺盛的6至8月,各月日照均在300小时以上,一日最长日照时数可大于14小时。   2、热能:年平均气温4.0℃。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42.7℃,分别出现于7月和1月,气温年较差达83.7℃;≥0℃的积温为3272.6℃;≥l0℃的积温为2882.4℃,无霜期147天。   3、水份:年平均降水量121毫米,年蒸发量为1844.4毫米以上,属于干旱区,农业为灌溉农业。空气相对湿度小,年平均相对湿度在50%-70%,作物生长季节空气相对湿度为35%-60%。干燥日(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30%)3-8天,均出现在作物生长期。   (二)水能资源   福海县地处阿勒泰地区中部,位于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之间的河谷平原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较好的水资源,两河流域都有着大面积的天然森林,生态环境较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修建水库,历时20年,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四座大中型水库。其中:1975年建成中型水库—哈什温水库,该水库以额尔齐斯河河水为水源,库容为0.1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138亿立方米,死库容0.012亿立方米;1976年在乌伦古河北岸建成大型水库—福海水库,该水库地处乌伦古河福海境内顶山段,是一座大型注入式平原水库,正常蓄水位574M,总库容1.4亿立方米,随着下游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该水库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加固,总库容2.2亿立方米,死库容0.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4亿立方米,灌溉下游灌区面积32万亩,是集引洪、调节、灌溉、民用饮水、发电、水产养殖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性水库;1990年在乌伦古河南岸建成中型水库—哈拉霍英水库,该水库以乌伦古河河水为水源,库容0.5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43亿立方米,灌溉下游河南灌区面积13万亩,是集引洪、灌溉、水产养殖为一体的功能性水库;1994年引额尔齐斯河水建成中型调节水库—团结水库,该水库库容0.1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07亿立方米,灌溉下游灌区面积10万亩。水库的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县农牧业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全县80%的灌区实现水库调节供水。   1、地表水:福海县降水稀少而水域辽阔,地表水源比较丰富。额尔齐斯河在福海县境内年径流量约34.88亿M3,乌伦古河在福海水库龙口年径流量约为5.65亿立方米。哈拉额尔齐斯河年径流量19.3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61.4立方米/S,河道全长195KM,总落差2153M,按可利用落差800M,以中等干旱年(P=75%)计算,哈拉额尔齐斯河水能蕴藏量为38万千瓦,加上乌伦古河水能蕴藏量0.5万千瓦,福海县总的水能蕴藏量为38.5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小水电站两座共计2600千瓦,水能资源开发前景看好。   2、地下水:福海县地下水蕴藏丰富,额尔齐斯河以北春秋牧场有山间裂隙水或露头泉眼,最大涌水量达1公升/秒。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以南索索沟至三个泉,富有第三系承压水。乌伦古河最下游三角洲地下水位高,地下潜水储量大,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6000万立方米。地下水(潜水)的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之水均为阿尔泰山融雪水,额尔齐斯河水矿化度低于0.1g/l,PH值大于7,呈弱碱性反应,水质优良;乌伦古河矿化度为0.4-0.6g/l,PH值大于7.8,河水清澈,水质良好,宜于人畜饮用和灌溉。   (三)渔业资源   福海县境内的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由大、小海子组成。大海子即闻名全国的布伦托海,面积123万亩;小海子即者勒库勒湖(又称考勒湖、吉力湖等),面积27万亩,两部分湖体之间由7公里长的库依尕河相连,统称为乌伦古湖,面积约150万亩;乌伦古湖是我国内陆流域十大淡水湖泊之一,被誉为“准噶尔明珠”,是北疆最大的天然渔业基地,湖内鱼类品系独特而丰富。在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连通之后,额尔齐斯河水系的鱼类如东方欧鳊、鲤、湖拟鲤、梭鲈、粘鲈、白斑狗鱼、江鳕等进入湖中,改变了湖泊原有的鱼类区系组成,极大丰富了乌伦古湖的鱼类种类。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池沼公鱼、白斑狗鱼、东方欧鳊、额河银鲫、贝加尔雅罗鱼、丁鱼岁 、河鲈、鲢、鳙、鲤、草、江鳕等二十余种天然野生名特优冷水性和亚冷水性鱼类。   县境内另有水产养殖坑塘(池塘、水库)共128口,养殖总面积14.4万亩,其中大型水库3口,养殖面积4.3万亩;坑塘35口,养殖面积8.8万亩,养殖秋片鱼种人工池塘90口,面积1.3万亩。主要分布在一农场、乌伦古湖东部沿线、中线干渠及阿克达拉,利用自然低洼地灌水及水库水面进行水产养殖。另外,额尔齐斯河福海河段等处水产开发潜力较大,福海发展水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乌伦古湖另有1.9万亩的芦苇湿地,不仅是鱼类产卵繁殖的优良场所,而且是鸟类的栖息繁衍之地。每年芦苇的采割量在1.2万吨左右,是造纸业的优质原料。   近年来,福海县不断加大渔业基础设施设备、新品种移植、增殖放流等方面的投入,在“十五”期间渔业总投入达1250万元,2006年全县渔业发展投入资金达700万元,引进高白鲑夏花鱼种20万尾、移植200万尾青虾苗增殖放流到乌伦古湖骆驼脖子水域;向吉力湖投放中华绒螯蟹苗1100万只,投入资金120万元,大水面增殖放流大规格鱼种400余吨,价值200余万元。福海渔业已形成湖泊、水库、坑塘养殖综合开发、同步发展的格局,年渔产总量达4500吨左右,2006年产值近5000万元。福海县在发展渔业生产过程中坚持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促进了水产养殖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福海县将在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福海县境内的湖泊、水库、面积坑塘以及山涧冷水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在资金投入、科技投入、科学管理三个方面做好工作,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四)生物资源   福海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列为珍稀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驴、赛加羚羊、雪豹、河狸、丹顶鹤、蒙新野马等15种;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盘羊、猞猁、天鹅、北山羊等20种;其他野生动物数百种。野生植物千余种,其中药用植物200余种,分布较广,产量较大的有甘草、党参、大芸、贝母、黄连、冬虫夏草、阿蘶蘑菇等。列为自治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西伯利亚冷杉、云杉、胡杨、雪莲花等。   (五)森林资源   福海县的森林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分为山地、平原直至沙漠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北部山区中低山阴坡、半阴坡生长着云杉、冷杉、落叶松等针叶林;平原河谷生长着杨、柳等阔叶林及铃档刺、柽柳等灌木林;平原农区以人工农田防护林为主;沙漠中主要是天然荒漠灌木林。福海县属林地总面积398730.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8865.9公顷,疏林地面积346.7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84859.87公顷,灌丛地面积204658.27公顷。   (六)草原资源   福海县是新疆主要畜牧业基地县之一,县境天然草场总面积3500万亩,宜牧天然草场总面积2300万亩。其中:夏牧场107万亩,春秋牧场862万亩,冬牧场1336万亩。主要分布在县境阿尔泰山高山带、低山带、山前,南至准噶尔盆地的广阔平原地区和乌伦古河河谷及下游三角洲地带。草原气候凉爽、湿润,土质肥沃,盛产苔草、湖草、紫花苜蓿、羽衣草、燕麦草等近百种优良牧草。四季牧场载畜量可达155万余只羊单位。主要畜种有马、牛、羊、骆驼等,较优良的畜种有:阿勒泰大尾羊、绒山羊、新疆褐牛。其中历史悠久的阿勒泰大尾羊,是福海县哈萨克族牧民经过千百年辛勤培育而成的我国优良地方绵羊品种。史籍曾记载“西域出大尾羊,尾房广,重10斤”、“新疆羊大如牛,尾大如盆”,指的就是阿勒泰大尾羊。阿勒泰大尾羊因其原产地和种羊繁育基地都在福海县种羊场(齐干吉迭乡)而曾得名为“福海大尾羊”。该羊成年种公羊最重达171公斤,成年母羊最重达126公斤,当年羔羊最重达120公斤。具有耐粗饲、善跋涉、抗严寒、体质坚实、适宜放牧等特点,以其体格高大健壮、肉脂生产性能高,生长速度快、长膘能力强、肉脂鲜嫩味美、无膻味著称。目前,阿勒泰羊被山东、四川、海南、沈阳军区和哈萨克斯坦大量引种,商品羊、肥羔肉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哈萨克斯坦、日本等国。   (七)土地资源   福海县北踞阿勒泰山,南至准噶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部有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横流,形成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河间古老冲积平原,乌伦古河以南是准噶尔盆地北缘的丘陵平原区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总的地形起伏不大,局部地区形成较深的洼地。海拔高度约550米,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面坡降3.30‰。土壤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土壤属性为草甸土,土壤质地为沙壤至中壤,土层较厚,耕性良好,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0.7%,含氮0.04%-0.13%,碱解氮30PPM,速效磷12PPM,速效钾152-341PPM,土壤呈中性PH=7-7.8。经2005年勘测,福海县土地总面积3325073.88公顷。农用地3038560.95公顷,其中:耕地48110.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5%),园地204.17公顷,林地83077.49公顷,牧草地2877772.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其它农用地29396.31公顷;建设用地11372.65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303.15公顷,交通用地259.99公顷,水利设施6809.51公顷;未利用地275140.29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97501.67公顷,其它土地77638.62公顷。   (八)矿产资源   福海县地跨阿尔泰和准噶尔两大构造单元,多样的地质构造形成了优越的成矿条件,矿产资源较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20余种,主要有:燃料矿产-煤、石油;黑色金属矿产-铁、锰;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贵金属矿产-金;稀有金属矿产-铍、锂、铌、钽、铯;特种非金属矿产-白云母、宝石及水晶矿产;化工原料及建材矿产-芒硝、盐、粘土、石灰岩、石英砂、蛋白土等,共有矿产地40处,其中大型白云母矿床1处,中型锂辉石矿1处,矿点矿化点62处。 1、燃料矿产-煤、石油。县内已发现的两处均为矿点,虽有开采但规模很小。煤矿位于县城偏东35公里处,可采煤层长10-100米,宽0.1-15米,共4层煤,层位不稳定,以往曾由农十师开采。石油主要分布在乌伦古河以南,新疆油田公司正在加紧勘查,现已在彩南油田彩8井区,滴12井区,滴西10井区相继投入开发,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2、黑色金属矿产-铁、锰。目前发现的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锰矿,位于额尔齐斯河以北,沙尔布拉克南东8公里处,以将古斯塔尔为主。在长达5公里的矿化带有13个铁矿化体露头,露头一般长15-50米,宽3-20米,最长120米,最宽40米。对其1-4号矿体进行了评价,其余未作评价。矿石储量800万吨。本区铁矿床工作程度低,目前预测储量为1亿吨,铁矿石以易采、富矿比例大为特点。   3、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目前已发现的仅有铜,除乌尔腾萨依和艾尔登布拉克进行了普查评价获得少量储量外,其余均为矿点、矿化点。在长达5公里、宽500米的铜矿化带上,经普查共圈出28个矿体,一般长15-60米,宽1.5-8米,品位0.25-2.64%,高者达到7.68%。属富矿、特富矿,目前矿石量140万吨,铜金属9833吨。铅、锌矿产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的中部,304大桥一带,从分布上看与富蕴可可塔勒铅锌矿在一条成矿带上,有一定规模。近几年,共投入地勘资金260万元,布置4个钻孔,储量仍未确定,但深部矿体品位高,开发难度较大。   4、贵金属矿产-金。目前已发现的以砂金为主,岩金很少。砂金分布较广,勘查程度相对较高,砂金4275公斤,主要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上游河道及河漫滩,现砂金已禁采。岩金矿床(阿克希克金矿)。共圈出矿(化)体21个,品位1-2克/吨的10个矿化体;品位2-3克/吨的4个矿化体,3-5.05克/吨的为7个矿化体,共计金储量607公斤,价值9000万元。其中3号、6号矿体较大,储量500公斤以上,潜在价值极大。该矿曾由县雅饰公司开采过,目前停采。另外,阿尔泰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其源头在红山嘴一带。这两年已有队伍进行勘查。据专家预测可望探明一个中型岩金金矿,储量在20吨黄金以上,价值超过30亿元。   5、稀有金属矿产-铍、锂、钽、铌、铷。铍、锂伴有钽、铌和铷,且多伴绿柱石型海兰宝石和碧玺,多为综合矿床,目前铍、锂均探明了一定的储量:中型锂矿床一处,小型铍矿床15处,求得锂21218吨(库卡拉盖),铍5469吨,铌钽382吨。   6、特种非金属矿产-白云母。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已查明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5个,小型矿床3个。储量:5244吨(克里克)。 7、化工原料及建筑材料矿产。芒硝、盐岩、蛋白土、石灰岩、粘土、石英砂岩等。上述矿产除蛋白土勘查程度高外,其它矿种勘查程度较低,特别是规模巨大的石英砂矿基本未进行地质勘查。   风景旅游   福海县主要资源景观有:阿尔泰山区自然风光、森林公园、金塔斯草原森林保护区、阿拉善温泉、蝴蝶沟、霍加雪夫岩画、卡拉额尔奇斯河、卓尔特河风光区、萨尔布拉克奇石沟、乌伦古湖内陆湖泊、海上魔鬼城、乌伦古湖南岸硅化木滩等。   1、国家AAA级景区福海黄金海岸景区:福海黄金海岸位于乌伦古湖大海子东北岸,距离福海县城22公里。银色沙滩绵延十几公里,湖水清澈,负离子浓度大,海鸥、天鹅翔集。夏季湖中水温保持在零上20℃左右,沿岸近100米的天然浅水滩,是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也是新疆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的胜地。   2、乌伦古湖首湖吉力湖(小海子)景区:吉力湖(俗称小海子)是乌伦古湖的首湖,盛产23种名贵北冰洋冷水系鱼类,集万亩芦苇荡、千鸟岛等独特景观于一体。   3、渔家美食一条街:位于福海县14公里处的地方渔场,几十家本土渔民开设以乌伦古湖野鱼风味和特色鱼宴为主的鱼馆,吸引了疆内外众多游客。   4、海上魔鬼城景区:海上魔鬼城地处吉力湖(小海子)东岸,乌伦古河入湖口处,俗称东河口。距离福海县城14公里,交通便利。站在湖口东望,距湖岸百米处,遗存着一片十分罕见的亚丹地貌,呈南北走向,绵延十余里,坡体呈斗圆形,环绕着小海子。依次排列着情人谷、蛇谷、断桥谷、绝情谷、九曲回肠谷、仙鹤谷、迷魂谷、神鹰谷、猎隼谷各具特色的九大峡谷。坡体垂直高度平均可达20多米,由于长年的风蚀雨剥,由此形成造型奇特的地貌景观。远远望去,就象一座飘浮在水面上的城堡,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海上魔鬼城。   5、阿拉善温泉景区(待开发):阿拉善—是蒙古语温泉之意,它位于福海县境内阿尔泰山脉中部喀鲁温,地处阿尔泰山中部卓尔特河的一个小支流间。距福海县城190公里,全长25公里,海拔1310米。温泉地带森林茂密, 阴坡主要以红松、云杉为主,阳坡则是白桦、青杨交错,陡峭怪石直立相间分布。被牧民视为“神泉”的阿拉善温泉,24口泉日夜涌流,血泉、奶泉、蛇泉等各泉独具特色,温泉常年水温在零上30-60℃之间,水中含多种微量原素,对人体十分有益。尤其是含有氡气的氡泉,更是不可多得,对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胃病、皮肤病及外伤引起的腰腿疼等均有显著疗效。   6、阿拉善蝴蝶沟景区(待开发):神奇的阿拉善蝴蝶沟,每逢7月初这里山花烂漫,彩蝶翩翩,群山峻岭、幽幽芳草、潺潺流水相得益章美不胜收。   7、金塔斯草原森林保护区(待开发):是新疆重要的草原和高山植物物种保护区,保护区内草原广阔、森林密布、花草繁茂,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哈萨克牧民与这里的山峦草木融为一体,是体验民族民俗文化风情的理想去处。   8、霍加雪夫岩画群:发现于2003年,是一处高山古岩画群,位于距福海县210公里的阿尔泰山脉霍加雪夫山峰2190米处。岩画群长约700米。它的发现填补了福海县没有岩画群的历史。   9、哈拉额尔奇斯河、卓尔特河黄金谷景区:位于福海县179公里处,历史以来,这里就是我国重要的黄金产地。   10、萨尔布拉克奇石沟:位于福海县178公里处,七条山谷,奇石林立、形态怪异,给人无限遐想。   口岸贸易   红山嘴口岸距福海县城280余公里,沿途有阿拉善温泉、蝴蝶沟等旅游景点,风光秀丽。该口岸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对蒙古国开放,1992年7月开始过货,属国家一类双边季节性口岸,开关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9月。2004年5月中蒙两国政府在北京的第三轮会谈调整了红山嘴口岸的开放时间,为每年的6月21日至7月5日、8月1日至20日、9月1日至15日。截至2006年12月,该口岸出入境人员8.1万人次,交通工具0.6万辆次,进出口货物1.73万吨,进出口贸易额5000余万元。使我县有了对外运输的直接通道,不仅促进了我县外贸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我县运输、内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从整体看,红山嘴口岸的效益效能还没有得到发挥,2005年进出口贸易额仅为6万元人民币,2006年有了较大回升,达到235万元人民币,但仍与口岸通过能力相差很大,其原因主要是口岸基础建设薄弱,交通运输困难,外贸运输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红山嘴口岸区域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该处山势险峻,林木葱茏,每到夏季,满山遍野开满鲜花,自然风光秀丽,其本身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正在修建的阿勒泰市至口岸230公路2007年完工后,口岸交通将十分便利,经口岸公路到阿勒泰市仅180公里,该口岸距蒙古国大洋口岸40公里,距其巴彦列盖省省会乌列盖190多公里,并且通过该口岸经蒙古国巴彦省至俄罗斯塔尚塔口岸仅有280公里,口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名优特产   打瓜种植简介   福海县现有耕地面积35万余亩,光热水资源丰富,省道318线从县内穿

哈巴河县

  邮编:836700 代码:654324 区号:0906 拼音:HaBaHe Xian    哈巴河县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东邻布尔津县,南连吉木乃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东乡族、撒拉族、塔塔尔族等24个民族。总面积8186平方千米。总人口8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阿克齐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673千米。境内有:兵团一八五团。   自然资源   1、气候条件   哈巴河县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其特点是四季不明,春旱多大风,夏短炎热,秋季凉爽,冬长寒冷;空气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丰富,温差较大,随纬度高低垂直地带性气候变化明显。   (1)光热资源   光照和热量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据哈巴河县气象站观测,哈巴河县年均日照时数2950小时,最多的年份达3123小时,最少的也有2621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历年平均为63%。在农作物生长旺季的六月至八月,日照达10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4.7%,日照百分率高达72%以上。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34.4大卡/平方厘米,生物辐射量64.5大卡/平方厘米,这对植被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由于哈巴河境内地形复杂,不同区域温差较大。从历年平均气温看,海拔600米以下为4℃左右,1200米以上为0.5℃。七月份平均气温平原和山区分别为21.6℃和16℃,极端最高气温39℃,但七月份往往出现干热风,影响小麦灌浆而减产。冬季时有寒潮出现,常对牧业生产构成威胁。平原区>0℃积温平均为3133.9℃,>10℃活动积温平均为2658.6℃;平原区无霜期(<0℃)的气温在平原的东部和西部略有差异,在平原东部为144天和126天,而山区则最短,只适合种植喜凉作物。据有关资料表明,纬度每增加一度,>10℃积温将平均减少100℃左右,海拔每升高100米,>10℃的积温减少120℃-150℃,持续日数也随之减少。   (2)降水、降雪   阿勒泰山系构成了哈巴河县北部的天然屏障,西风环流被山势高抬后,容易凝云积雨,故山区降水较多。但是,雨量自北而南逆减、且空间分布不平衡,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原为172.2-178mm,中山丘陵268mm,海拔2000米以上达500mm,滋润夏季牧草生长。降雨的时间分布也不均匀,年度和季节间变化很大,平均东部多雨年为250mm,少雨年只有90mm;平原西部多雨年与少雨年的雨量分别为300mm以上和72.33mm。虽然降水量少,但由于农作物生长大量需水期的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起到积极作用。多年资料证明,在多雨年农牧业增产幅度大,相反生产则受到影响。   降雪期以平原西部最短,东部较长,丘陵和山区最长。一般而言,平原西部年均降雪时间约为179天,平原东部约为190天,山区和丘陵地带降雪期更长。就降雪日数而言,平原西部年均降雪天数约为30天,东部40.5天,丘陵和山区降雪天数亦更多。从降雪量看,平原东部年均降雪量44cm,西部54cm,丘陵地区约为88cm,山区则更多。   哈巴河县冬季刮大风,使得在村庄、防风林带附近和背风雪处积雪较厚,而在平坦无阻挡的戈壁滩和大田中积雪较薄,并成东一堆、西一垄,甚至有的地面无雪覆盖。山区积雪较厚、降雨较多,在山区形成了大量的冰川,融冰水源不断补给河流水量,起到高山降雨平原用、全年降水一季用的效果。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丰富,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风能资源   阿勒泰山和沙吾尔山之间的额尔齐斯河谷风口区,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一般情况平原风多于丘陵和山区。即使同时平原区风力也不尽相同,平原东部年平均风速为4.5米/秒,西部为3.9米/秒,主风向为东西风向。八级以上大风历年平均62.2天,最多年份达102天,全年日平均风速4米/秒,平均为187天(最少的为152天),尤其是早春和初冬大风天气不利牧业转场;春季多大风造成土地失墒和沙流,作物出苗和保苗困难;七月大风造成庄稼倒伏减产。风力资源丰富,可以用来发电,提水磨面等,缓解能源不足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并且还可以做到兴利避害。   (4)气象灾害   哈巴河县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风灾、低温、寒潮、霜冻、冰雹和干热风等,每当它们出现,一般人力难以抗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   哈巴河县由于属于亚寒带气候条件,其光热资源只能满足农业一年一熟制的要求,但由于能见度高,日照强度大、昼夜温差大,有助于绿色植物干物质的积累而形成果大、质优的农产品。对于农业种植结构而言,只能种植粮食等大宗农作物及其他对光热资源要求不高的经济作物,该地区有效积温达不到棉花种植要求。   2、水资源   哈巴河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地下水、冰川和湖泊是其主要水资源载体。   (1)河流   全县有四条主要河流:即哈巴河、布列则克河、额尔齐斯河和阿拉克别克河。干流总长433公里,年径流量100.0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水量12379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量的27倍,是全疆人均水量的63倍。其丰富的水资源甚至可与江南水乡媲美。哈巴河纵贯县境南北,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该河22年平均年流量21.53亿立米,年际水量变化不大而季度变化明显,一年中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5-9月份是丰水期,水量占全年78.08%达16.81亿立方米,与作物生长大量需水期相吻合,10月-翌年4月份是枯水期,水量4.39亿立方米,占全年水量21.92%。现仅开发利用3.78亿立方米,占来水总量的17.56%。全县共有余水95.94亿立方米,其中哈巴河余水17.75亿立方米,白白流往国外。由于水土组合地域分布不平衡,目前对水的开发有限,故灌溉草场面积不大,部分农田受到干旱威胁,冬季牲畜饮水困难等问题急待克服。   另据测哈巴河的水能蕴藏量为45万千瓦,开发水电潜力大,但水电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冬季,全县生产、生活用电均无保证,电力不足成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哈巴河属额河水系,牵涉到分水的问题,有必要尽快加以解决。   (2)地下水   哈巴河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在山区,由于降水和积雪融化,一部分汇入河流,一部分通过基岩裂隙补给了地下水,形成裂隙水。其中一部分以泉水形式流出直接补给河流,另一部分被引用灌溉。据测算,哈巴河县每年引用山间泉水灌溉面积约为0.3万亩,引用总量0.4亿立方米。   由于地势的差异,哈巴河县平原区水资源分布状况差异很大。河东平原地下水埋藏深度依地势而有差异,一般在0.5-2.0米之间,但随着季节的变化、灌溉的需要,地下水位也是在不断变化,其深度变幅在2-10米之间。河西平原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在10-40米;而额尔齐斯河以南地区除利用一些基岩裂隙水和地下水埋藏较浅地区已打井解决了人畜饮水外,其他大片春秋草场地下水埋藏较深,深度一般在20米以上。目前,由于未系统的对全县地下水资源进行勘探,地下水储量尚不明确。   (3)冰川   阿尔泰山在冻土带以上,高山顶上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390条,冰川总面积247.55平方公里,储冰量达147.93亿立方米,折合储水量133.14亿立方米。其中,哈巴河的上游及源头有冰川35条,冰川面积31.26平方公里,估算储水量16.81亿立方米,是哈巴河水量的稳定来源。冰川的下线分布着大片的冰沼原,面积400.4平方公里,储藏着大量的水源,对保持哈巴河水量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4)湖泊   境内有大小湖泊10余处,总面积1.73平方公里,折合2590亩,一般水深在0.5-6米之间。较大的湖泊有:却限湖,面积0.5平方公里、水深2.5米;阿忙拜湖,面积0.52平方公里、水深1米;阔尕勒库勒湖,面积0.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米。湖泊是发展渔业优势资源。   哈巴河县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对于干旱区而言,丰富的水资源是大规模的水土开发先决条件。随着水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全县未开垦荒地将得到进一步利用。尤其是额尔齐斯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调度,将有效的缓解疆内其他地州、城市缺水问题。哈巴河县丰富的水资源将逐渐成为北疆人民的福祉。   3、土地资源   哈巴河县幅员辽阔,平原面积大、土地连片、土壤肥沃,开发潜力大。2005年年底全县有耕地19万亩,占总面积1.56%;森林面积63.95万亩(1989年地区林业处核实数据),占总面积的5.32%;草场面积790.66万亩,占总面积65.76%(不含林下草地和农垦荒地)。由于粗放式经营,土地重用轻养、耕作粗放,造成肥力逐年下降。目前,土壤一般肥力状况为:“缺氨少磷钾丰富”。   土层薄、质地粗、多砾石、通透性强,易受侵蚀,保水、保肥能力较差,而且下伏第三纪泥岩在耕层下存在大量淀积层。这种土体结构,一方面有减少水肥渗漏的作用,另一方面会因为灌溉不当,容易引起土地下潮,次生盐渍化。全县低产土地面积大约占到耕地面积的70%以上,对农业产量的提高影响甚巨。   4、动植物资源   哈巴河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1)野生动物资源   ①兽类:14科,其中有猞猁、扫雪、马鹿、赤狐、河狸、野山羊、紫貂、雪兔等。②禽类:34科,其中有天鹅、松鸡、雪鸡、金雕属珍稀类。③鱼类:9科,其中西伯利亚鲟、哲罗鲑、细鳞鲑、长颈白鲑等四种属额尔齐斯河名贵鱼种。④两栖类:7科9种。⑤昆虫类:39科100多种,多数为农林害虫。此外还有其他类动物几十种。   (2)植物资源   ①森林植物:山区有原始森林、河谷有次生林,平原有荒漠林、树种达20-30种。其中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属于国家珍稀植物。②牧草植物:因地理原因,形成了季节性草场,可划分为十个大类、二十九个亚类、八十一个草场型植物。③药用植物:境内有药用植物200余种,其中麻黄、柴胡、贝母、百合、百里香、沙参、党参、冬虫夏草等属于珍稀药材。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其密切相关。它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保存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业生物物种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物种不断驯化和选育的结果。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维护中国粮食与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矿产资源   哈巴河县地跨哈纳斯—忙代恰推覆体和喀拉额尔齐斯地槽褶皱带两个主要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复杂,沉积构造多样,岩浆活动较为频繁,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已发现的矿种近30种,矿产地18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其中一处为共生矿),小型矿床12处,矿化点、矿点71处。   (1)黑色金属矿产:目前在哈巴河县境内发现的铁、锰主要分布在黑汗呼都克、哈巴河中游西岸、别斯萨拉东、凯勒克赛依、达汗的黑、萨拉焦克、别斯铁热克、哈依北等地。   (2)有色金属矿产:目前县内发现阿舍勒一号大型铜矿和与其共生的锌为中型矿。在此矿种富含硫、金、镉、银,少量含有铅、镓等多种矿物元素。阿舍勒大型铜矿1号蚀变带呈近南北向分布,长2300米,宽50-400米,以硅片、绢云母化、黄铁矿化为主,一号矿床共圈出4个矿体,矿体长似层状,透镜状。据粗略估计有锌金属40.8万吨、铜含量91.9万吨,硫化铁含量1222.6万吨,金含量1.81万吨。此外,县内还有20余处铜矿点、痛矿化点,分布在那仁上游科尔恰特西、白哈巴、哈图河南公路旁、昆贵等地。   (3)贵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主要指的是金和银。县境内已发现原生金矿床3处、伴生金矿1处、砂金矿床2处、伴生银1处、原生金矿点4处,砂金矿点1处,伴生金银均在阿勒舍一号矿床内。目前,县内有五个较大的金矿区,分别是:多拉纳萨依金矿区、托库孜巴依金矿区、恰奔布拉克金矿、别列则克河砂金矿、喀拉塔斯砂金矿。此外县内还有8处金矿点、金矿化点。   (4)稀有金属矿产:县境内稀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主要是伟晶岩型绿柱石、铌钽和锂云母,其次为稀有砂矿、独居石(已达工业品位)、磷钇矿、铌钇矿、铌锂矿。   (5)其他矿产:宝石、水晶在县内分布矿点较多,能达到一定规模的有7处;化工原料有伴生在阿舍勒一号铜矿内的钾长石、重晶石和硫;有粘土矿2处,规模为中等,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利用。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亮点,尤其是阿舍勒一号铜矿的开发,使得全县铜的产量在2005年底达到1.5万吨以上,以采掘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十五”期间年均增幅达到43.5%,其已逐渐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经济发展   有阿舍勒铜矿(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阿勒泰地区   哈巴河县,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注册资金2.5   亿元,是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有色   金属工业(集团)公司、新疆地矿局等五家共同投   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还有华泰公司,商业宾馆,东川市场,边贸市场,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哈巴河县蓝月亮精品屋 等。   行政区划   哈巴河县辖1个镇、6个乡:阿克齐镇、萨尔塔木乡、加依勒玛乡、库勒拜乡、萨尔布拉克乡、铁热克提乡、齐巴尔乡。境内有:兵团一八五团。   阿克齐镇    代码:654324100 辖6个社区、2个村委会:民主东路社区、民主中路社区、解放东路社区、解放中路社区、民主西路社区、解放西路社区、阿克齐村、坎门尔村。   萨尔塔木乡    代码:654324200 辖22个村委会:萨尔塔木村、却限村、马胡村、克孜勒哈克村、铁克吐尔玛斯村、阿克托别村、马迪村、喀拉奥依村、塔斯乌特克勒村、阔什喀尔拜村、阔克吐木苏克村、库尔米希村、金巴村、什坎齐村、阔克塔斯村、吾尔达拜村、克依克拜村、布孜塔勒村、萨尔乌楞村、阔尔合热玛村、喀布尔哈塔勒村、塔依索依干村。   加依勒玛乡    代码:654324201 辖19个村委会:加依勒玛村、玛依沙斛村、阿克墩村、巴特斯加依勒玛村、切格斯加依勒玛村、喀拉阿尕什村、玉什库木村、托普阿尕什村、加依勒玛却限村、阔克萨孜村、阿克托别村、博旦拜村、科勒迭能村、阿克阿热勒村、萨乎拉特村、科尔达拉村、沃尔塔喀布尔尕塔勒村、喀拉铁热克村、塔木齐村。   萨尔布拉克乡    代码:654324203 辖23个村委会:萨尔布拉克村、比列则克村、阔克阿尕什村、阔斯阿热勒村、科克托海村、克孜勒喀英村、玉什阿夏村、喀拉翁格尔村、加朗阿什村、农科村、喀拉加勒村、阔克塔斯村、克孜勒喀克村、喀拉塔斯村、加勒格孜阿尕什村、喀拉阔布村、阔斯阿尕什村、阿克塔木村、吐勒克勒村、塔依什拜村、托布勒格吐别克村、克孜勒珠勒都孜村、阿勒喀别克克孜勒喀英村。   铁热克提乡    代码:654324204 辖5个村委会:铁热克提村、阿克布拉克村、齐巴尔希勒克村、阿克哈巴南村、阿克哈巴北村。   库勒拜乡    代码:654324202 辖23个村委会:库勒拜村、姜居勒克村、喀拉布拉克村、铁热克提胡拉克村、萨尔塔克太村、吾什托别村、托喀勒别依特村、阿克加尔村、萨尔沃依村、喀拉阔布村、塔斯喀拉村、均塔斯塔克村、萨尔合亚克村、巴勒塔村、希托别克村、喀尔乌特克勒村、喀拉希力克村、吐勒克勒村、阔斯阿热勒村、阿克齐村、阿萨村、喀英德阿热勒村、那勒村。   齐巴尔乡    代码:654324205 辖19个村委会:齐巴尔村、塔勒德村、齐巴尔喀拉塔斯村、齐巴尔玛拉沙斛村、阔克苏村、姜阿乌增村、克孜勒喀英村、阿勒喀别克村、克孜勒加尔村、四十一公里村、喀拉乌泽克村、阿勒尕村、喀拉塔勒村、提尔明塔斯村、萨亚铁热克村、艾林阿克齐村、拜乔拉克村、阿依达尔乌英克村、别斯库都克村。   兵团一八五团   代码:654324400   历史沿革   1930年升县佐为哈巴河县,县因哈巴河而得名。哈巴,系蒙古语,意为河床坡度大,多跌水;一说意为“鳑鮍”(即五道黑)鱼,指一种小鱼,因此河产此鱼,故名。哈萨克语亦可解释为森林茂密。《西域图文志》称:“准语哈巴为小鱼名,河出此小鱼故名。”又名阿克齐,哈萨克语,意为白芨芨草;过去该地是芨芨草滩,故名。   唐朝辖于北庭都护府,元朝归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清朝由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统领。1912年,哈巴河地区属布尔津县管辖。民国10年(1921年)设哈巴河县佐,1930年升为县。先后隶属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阿勒泰专区。1970年属阿勒泰地区。   1984年置阿克齐镇。   2000年,哈巴河县辖1个镇、6个乡:阿克齐镇、萨尔塔木乡、加依勒玛乡、铁热克提乡、齐巴尔乡、库勒拜乡、萨尔布拉克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340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阿克齐镇 14184 萨尔塔木乡 10921 加依勒玛乡 10608 库勒拜乡 12516 萨尔布拉克乡 10320 铁热克提乡 2135 齐巴尔乡 9438 兵团185团虚拟乡 3281   自然条件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部有高山环绕,中部是丘陵、平原地带,南部有河流。有额尔齐斯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阿拉克别克河四条主要河流。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四季不明,春夏相连,炎热期短,寒冷期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年均气温4.0℃,年均降水170毫米。   旅游资源   哈巴河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草原文化景。其中最有名的是被称为“人间净土”、终年峰峦叠障、密林丛生极具探秘色彩的白哈巴村;被喻为“天然画卷”的那仁夏牧场;绿草茵茵、白桦亭亭的我国西北最大的天然白桦林带;嶙峋怪石的哈龙沟;天簌之音——鸣沙山;还有被称为沙漠之湖的神秘的白沙湖、睡佛山及奇特的科克亚大峡谷。这些犹如一幅绮丽的山水画卷,给人们极大的享受。   白哈巴村   出县城往北走117公里,就会看见一条沟谷,沟谷 中有一片村落,远远看见,尖顶木头房子,错落有致。丰茂的桦树,杨树点缀其间,两条清澈的小河蜿蜒环村流过。山村的西面遥对中哈界河,南面是高山密林,山顶是七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变化多端,漂亮又壮观,一年四季,都象是一幅幅完美的油画。   “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原始木质尖顶建筑保存完好,已成为中外游客在喀纳斯湖旅游的一个重要驿站,具有浓郁的哈萨克乡情和图瓦人风情,原始的村落面貌,强烈的吸引游客,这里已建成白哈巴度假村。   那仁夏牧场   那仁夏牧场那仁夏牧场位于哈巴河县北部山区相对平缓的山间盆地之中,海拔1390米,那仁河缓缓流过,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白色的毡房星星点点,点缀着美丽的草原。游人沿山间小路行走,宛若置身于花海草浪之中,各种花粉争奇斗艳,绚丽多姿,红的似火,白的如雪,赤黄如金,花海草浪的尽头是由云杉、冷杉、红松等珍贵树种,组成的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泰加林,莽莽苍苍,雄辉壮观。   极目北眺是阿尔泰山终年不化的冰川,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焯焯生辉。草原风情浓郁,民俗情韵古朴独特,您会感到无限的惬意和悠然。那仁夏牧场环境保护完好,来哈巴河游客大多愿意转道前去那仁夏牧场,一睹阿尔泰山所特有的风景。   桦林度假村   桦林度假村位于哈巴河县的库勒拜乡境内,有二级柏油马路从桦林中穿过,白桦林带长约28公里,宽大约1.5公里,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天然生长的白桦林带,亭亭玉立的白色树干远看高洁脱俗,近观质朴高贵,春夏两季林中铺满赤黄色的落叶,俨然一幅欧洲风格的油画,引来众多的摄影师,画家在此捕捉美的瞬间;冬季白银玉琢的白色世界,又成为人们踏雪寻幽的好去处。   

青河县

   青河,蒙古语“青格里”,意为“美丽清澈的河流”,青河县由此而得名。青河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东南麓。西面与富蕴县相邻,南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接壤,东面和东北面同蒙古国交界,国界线长达255.8公里。   青河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东南麓。东、北两面同蒙古国接壤,边界线长280千米。西邻富蕴县,南连昌吉州奇台县。南北长258千米,东西宽97千米。总面积15790平方千米。总人口6万人(2004年),有哈、汉、蒙、回、维等16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约占总人口的76%,汉族约占18%。县人民政府驻青河镇,距乌鲁木齐市530千米,距阿勒泰市320千米。   县城海拔高度1218米,境内最高点海拔3659米,最低处900米。极端最低气温为-53℃,最高达36.5℃;年平均气温0℃,年均降水量161毫米,蒸发量达1495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03天。   行政区划   青河县辖2个镇、5个乡:青河镇、塔克什肯镇、阿热勒乡、阿热勒托别乡、萨尔托海乡、查干郭勒乡、阿尕什敖包乡。境内有:青河农场。   经济状况   青河县境内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水源充裕。有乌伦古河、大清河、小清河、查干河和布尔根河等五条河流横贯青河县全境。土地肥沃是阿勒泰地区重要的春小麦基地,适宜种植春小麦、油菜、油葵等作物。五大河流域也是青河县畜牧业基地及平原森林的分布地带,是牲畜春秋冬季的天然草场。矿藏丰富已发现煤、铁金、银、锂、铀及宝石、白云母等。青河县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就有麻黄、雪莲、党参、甘草、灵芝、五灵脂、阿魏、大芸、鹿茸等100余种。阿魏蘑菇产于阿魏戈壁,味美鲜嫩,营养丰富,除具有一般食用菇特点外,还有良好的药物价值,享有“素鲍鱼”的美称。   自然历史   青河在秦汉时期是匈奴游牧地。隋代居西突厥。唐代归北庭都护府管辖。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科市多参赞大臣管辖。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属阿尔泰办事大臣管辖。民国26年(1937年)设置青格里河没治局。民国 30年(1941年)升格为县,称青河县,先后隶属第六行政区和阿山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隶属阿勒泰专区和阿勒泰地区。   青河县自然环境复杂是珍禽异兽繁衍生存的生态保护区,拥有河狸、鹅喉羚、北山羊、盘羊、紫貂、红隼、雪豹、棕熊、天鹅等几十种珍禽异兽在此地繁衍生息。特别是河狸作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世界仅分布两处,青河布尔根河狸保护区是其中一处,布尔根河流域密林丛生,水流平缓,素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河狸在树从中觅食、嬉戏、憨态可掬,是人们观赏研究野生动物的重要窗口。   青河县境内高山、兵陵、盆地纵横交错,大小青河、查干河、布尔根河及交汇河流乌伦古河横贯县境,形成了高山湖泊、河谷丛林、奇山峻岭独具特色的景区。套查干郭勒湖景区,海拔2396米,每年有10个月为冰封期,湖泊周围山石峥嵘,奇峰凌空,一年四季,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湖水清澈如镜,天上的日月星辰,周围奇峰峻岭、湖边花草树木映入湖中,美不胜收。河谷沿岸的万亩白桦林,棵棵清秀挺拔、绿草如茵、野花遍地、点点毡房点缀其中,是休闲避暑、体验民族风情的绝好去处。东部哈林高山林区,风景自上而下各不相同,针阔林混交构成多树种、多层次的优美森林环境,雨季瀑布迭起,景观神奇状丽。奇特的地理景观。有1931年8级大地震形成长达176公里的二台地震断裂带,最深达78米,终年不见阳光,强罕沟世界三大铁陨石群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陨石分布奇特,三五一堆,七八成群;近年又发现了黄泥滩处2.5公里的硅化木群,场面状观,实为罕见。   旅游风景   青河风光秀丽多姿。 青河县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河谷有数万亩连绵成片的白桦林,有古松参天、野花遍地、空气清新的高山夏牧场,是夏季旅游避暑的胜地。旅游景点众多,边境线上的套查干湖风光如画,二台地震断裂带壮观奇险,分布于阔布苏的硅化木生成于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株型大,轮廓清晰,极具观赏和考古价值,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尤以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道海子”(经专家鉴定初步认为是成吉思汗之孙贵由汗的陵墓)、古栈道、鹿石、岩画长廊、草原石人,熊猫山,科克班是依喇嘛庙等闻名。  

吉木乃县

   吉木乃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葛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47°00′-47°59′,东经85°33′-87°09′。东与福海县毗邻,南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相连,北接哈巴河、布尔津两县,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41千米。东西长约120千米,南北宽约110千米。总面积7145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托普铁热克镇。   山地占总面积的22.3%,丘陵占2.4%,平原占60.9%,沙漠占12.9%,沼泽占0.9%,水面占0.6%。   2005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3662万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700元,地方财政收入101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18元。   吉木乃县自然草场资源丰富,全县自然草场总面积达923万亩,其中萨吾尔高山草原是全疆四大优良草场之一。萨吾尔山牛羊肉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绿色无污染,在新疆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中心论证。2006年全县最高牲畜饲养量将突破40万头只。   环境气候   县境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县城无霜期151天,北沙窝无霜期126天。最高极端气温37.2℃,最低极端气温-38.8℃。县境气候干燥,降水量为202.2毫米。   吉木乃县地处北疆北部,纬度偏北,远离海洋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春旱多风,夏季凉爽,秋季短暂,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气温日、年较差大,无霜期短,灾害性天气较多。因吉木乃县地形复杂,特别是地形差异大,因此将全县由南向北分为四个气候区:南部山区气候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区域;中部倾斜平原气候区,海拔600-1000米地区;北沙窝气候区,海拔450-600米。   自然资源   吉木乃县土地光热资源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盛产春小麦,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全县可开垦耕地面积88万亩,现已开垦24万亩。近年来,全县大力推行现代节水喷灌,累计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喷灌面积达12.6万亩,实现全喷灌县,成为新疆最大的喷灌节水示范县。同时全县有10万亩耕地被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为优质无公害春小麦生产基地。   吉木乃县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金、铜、煤、粘土、天然碱、石膏、石灰岩、珍珠岩、萤石矿、锌、镍、钴、铀等,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煤、金、天然碱、盐、大理岩、粘土、硭硝、石膏等。2005年,已初步探明县境内布尔合斯岱金矿黄金储量达20吨,开发前景及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已注册资金1000万元,组建了吉木乃金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已开始进行金矿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发展   吉木乃县境内拥有常年通关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吉木乃口岸,发展边贸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吉木乃口岸设施完备,已有百年通商史,2002年3月1日实现向第三国开放。口岸距县城22公里,距阿勒泰市220公里,距乌鲁木齐680公里,距哈国斋桑县仅68公里,是我国通往中亚、俄罗斯、欧洲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2005年,吉木乃口岸过货量达19万吨,进出口总额达35.4亿元人民币,在全疆口岸中名列第三位。新疆第二大对哈边民互市市场―吉木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于2006年3月1日正式运营。市场内设置了行政区、生活区、贸易区和仓储区,可进行一般贸易、转口贸易、边境贸易、旅游购物等业务。市场内经营的货物以中方为主,主要有家用电器、服装百货、装饰建材、水暖配件、手工艺品、针织品、各种水果、副食品以及哈方食品、百货、工艺品等。自3月1日开通营业以来,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已有740余名哈国公民通过一日免签进入互市贸易区开展商贸活动,完成销售450万元,口岸经济效益凸显生机。   吉木乃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夏季旅游避暑胜地。木斯岛冰山距县城正南45公里,海拔3864米,常年冰海雪原。木斯岛冰峰相对高度不到1500米,有边防公路直达雪线。中国滑雪协会田有年秘书长在2005年亲临冰山考察时指出:“无论木斯岛的雪质、地势,还是雪道长度,都可谓是全国罕见的夏季天然滑雪场地。”今年5月下旬,中国滑雪协会将组织美国冰雪专家亲临冰山考察。从2005年开始,我县本保护先行的原则,加快了冰山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直达雪线的简易公路,修建了冰雪园、冰情园、冰雕园、冰凌园,并将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冰山旅游和国际滑雪训练基地,力争用五年时间将冰山建成夏季冰雪运动、旅游休闲的胜地;国门位于口岸以南,周边战壕、雕堡、硝楼和中苏军方1-4代会谈会晤室等冷战遗址保存完好,有“中华西北第一门”的美誉,独具神韵;萨吾尔草原辽阔壮丽,第四季冰川造就了诸多奇山怪石和劲健新奇的民间文化;有蒙古文化与沙吾尔文化交融汇通的神秘的“神石城”;有集瀑布、小溪、怪石、草原、森林为一体的三线柏杨沟风景区;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冰臼遗迹、草原石人、岩画;在县城西北40公里的北沙漠地区,银胡杨、沙棘、沙拐枣、梭梭等千姿百态的植物编织出巧夺天工的绿毡地毯,把整个沙漠染成了十分独特的绿色大漠景观。近年来,吉木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夯实基础,打造 “国界风光、冷战遗址、百年商埠、跨国体会”边城旅游精品,为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跨境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开辟了-的空间,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到吉木乃旅游,探现代冰川,观绿洲沙漠,游国界风光,品哈萨克族文化,逛边民互市商城,将成为新疆旅游新的时尚。开放的吉木乃,必将成为中国西部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近几年来,吉木乃县城市面貌得到日益改善,人流、物流逐年增多,金融、邮电、餐饮、通讯、文化娱乐等服务机构应有尽有,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十纵十横的县城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覆盖面积达130.4公顷,覆盖率达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县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公益基础设施和邮电、通讯、集中供水供热、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吉木乃县新宾馆将在今年7月阿肯弹唱会期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县城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交通概况   吉木乃县省道有两条:S31965线,吉木乃县城--老吉木乃(186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自然路,1989年前是砂、石路面。1989年由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5月由阿勒泰公路总段协助吉木乃县公路段施工修建,全长22.86千米,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1989年10月竣工。由吉木乃县公路段养护。S22965线,吉木乃县城--黑山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自然路,1984年--1986年,由原工交局牵头,县养路队施工,按无等级公路设计,修建了吉木乃县第一条公路。   1991年县委、政府牵头申请改建吉木乃--黑山头公路。199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交通厅投资,由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同年5月动工,全长84.378千米,1992年已由阿勒泰养路总段工程队完成15.5千米,还有68.878千米由吉木乃县总承包施工。路基宽12米,路面宽8米,1995年由阿勒泰公路总段铺成沥青路面,总投资1000万元。全程共设中桥2座,小桥4座,涵洞142道,桥梁设计车辆荷载汽40、挂100,桥面净宽一般地段为7+2*0.25米,通过人口密集地段桥梁增设人行道。跨径小于8米的单孔小桥,桥面宽度及涵   悠久历史   吉木乃县在历史上是我国北方古代诸多民族的游牧地。2000多年来始终在我国中央王朝的有效管辖、治理之下。公元前五世纪塞种人在此地游牧。秦汉时,呼揭、匈奴相继驻牧于此。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驻牧。隋唐之际,为西突厥葛逻禄牧地。唐王朝先后设大漠、阴山、金山都护府管辖其地。五代宋、辽时期,克烈、乃蛮等部在此游牧。西辽曾在此设西部招讨司。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铁木真征服乃蛮,乃蛮西迁,斡亦剌惕部崛起,本地为窝阔台封地,设尚书省、行省。   明朝之际,称斡亦剌惕为瓦剌,即史称四卫拉特。清领正朔之后,四卫拉特部先后臣属清廷,时准噶尔部噶尔丹隶叛无常,康熙帝曾三次亲征,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尽服准噶尔部,准噶尔由定边将军治下。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清廷准左列将军策凌奏议同意喀尔喀与准噶尔部牧地以阿尔泰岭、哈巴、博尔济(县名异译)为界。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本地属将军治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理。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兼领塔城、阿尔泰事务,1869年撤布伦托海办事大臣,阿尔泰仍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1906年科布多、阿尔泰分治,吉木乃始属阿尔泰办事大臣治下,直属清理藩院。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阿尔泰作为特别区,直属中央政府,任原阿尔泰办事大臣帕勒塔亲王为阿尔泰办事长官。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1919年4月北京中央政府决定改阿尔泰区为阿山道,归入新疆省统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月,吉木乃县佐升格为县,属阿山道管辖。1933年达列里汗·艾林任吉木乃县县长。1934年后,阿山道改为行政区、行署、专员公署。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区别蒙古国和苏联的阿尔泰名称,改称阿勒泰专区,吉木乃县一直隶属阿勒泰地区。设县之初,吉木乃区域较大,后因与和布克赛尔县划分萨吾山界线,以及草场隶属,陆续减少部分辖区面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阿勒泰地区又对吉木乃县与邻县相邻的牧场和耕地作了部分调整。1989年,阿勒泰地区行署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指示,组织各县进行县界勘定工作,第一次全面确定各县的行政区划界线。  


阿勒泰市特产大全




阿勒泰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