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22202200 220 塔本别勒切尔村委会
654322202201 220 阿什勒村委会
654322202202 210 库尔特村委会
654322202203 220 喀拉巴喀依村委会
654322202204 220 苏普特村委会
654322202205 220 达拉阿吾孜村委会
654322202206 220 萨尔巴斯村委会
654322202208 220 温都尔哈拉村委会
654322202209 220 布拉特村委会
654322202210 220 朔克尔德村委会
654322202211 220 吉拉特村委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654322202 | 836500 | -- | 查看 库尔特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库额尔齐斯镇 |
富蕴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前原为当地牧民的一个冬牧点,沿河两岸只有一个小片打草场,1959年县政府从可可托海迁入此地,1960年组建城镇公社,1984年设库额尔齐斯镇。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1.3万,有汉、哈萨克、回、蒙古等民族,其中汉族占62.6%。辖以序命名的4个居委会。驻有牧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电力公司、黄金冶炼中心、建筑公司、石油公司、珠宝公司等单位。境内珠宝加工业已形成系列产品。额尔齐斯河从城区南端流过。. |
可可托海镇 |
可可托海镇位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西北部,距县城距离52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88°50′,北纬47°20′,可可托海镇为山地,海拨1200米左右,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冬寒夏凉,素有"中国寒极"之称。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37℃,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51.5℃。极端最高气温37℃,年平均气温-1.9℃。夏季少雨日照长,冬季风大多雪。年均降水量250毫米,年平均风速1.4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冻土深度2.2米,无霜期120天。东临吐尔洪乡,西接铁买克乡,行政辖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全镇四面环山,额尔齐斯河由东向西流经全镇,将山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目前,全镇总人口6000余人,由汉、哈、维、回等七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占38.24%,哈族占40.88%,维族占13.88%,回族5.58%,其他少数民族占1.42%。镇辖三个居委会,一个行政村-塔勒特村,该村全为哈萨克族,有149户714人,耕地面积2280亩。行政区内有1个大型工矿企业--新疆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和15个行政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 可可托海镇是依托新疆稀有金属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小城镇,此镇曾是富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地三十年代初为游牧区,当时河两岸山青水秀,苍松、翠柳、白桦交错葱郁,为此哈萨克族牧民称之为"可可托海",语意为绿色的丛林。1935年在此地发现稀有金属矿藏,1951年由中苏合营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矿管处,开始大规模开采,到1955年苏方撤离时已基本形成一个矿山集镇,遗留下许多俄式建筑,是一个具有五十多年稀有金属矿产品生产历史,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稀有金属矿山企业,人口最多时达到3万余人。可可托海黑色金属居全疆之首,全国第二,特别是稀有金属、重金属闻名遐尔,可可托海镇辖区内稀有金属矿早在建国初期便响誉海内外,被称为世界第四大露天矿的“三号矿脉”,含有钽铌、钾、硅等84种矿物,被中外专家称之为“天然矿物陈列馆”。60年代,从三号矿脉开出的矿石就占了我国还苏联外债的三分之一。“三号矿脉”经几十年的开挖,现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坑,好似一顶草帽,深达200余米,“三号矿脉”现已通过申报获得“国家级地质公园”称号。. |
恰库尔图镇 |
2002年3月12日,恰库尔图镇经自治区政厅新民函[2002]023号文批复设立。恰库尔图镇隶属于富蕴县,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北缘,位于富蕴县中部,乌伦古河两岸,国道216线穿境而过,东、南、西、北面均与吐尔洪乡接壤,地处北纬46°19′47″—46°20′22″,东经89°31′05″—89°32′55″之间,镇政府驻地距县城80公里,北距阿勒泰市272公里,南距乌鲁木齐市396公里。报批镇域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两个社区居委会,镇域户数7500人,耕地面积5560亩,最高饲养量为21523头(只)。 2004年全年GDP共完成1396.53万元,较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达到581.93万元,较上年增长16%;第二产业达到547万元,较上年增长17%;第三产业达到267.6万元,较上年增长21%,实现财政收入31万元,较上年增收1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255万元,人均增长470元。 1、资源概况 恰库尔图镇中部有乌伦古河穿过,乌伦古河多年来平均径流量为9.7亿立方米,河谷地下水有良好的贮存和运动地层,有充足的补给源,水量丰富,埋深较浅,平均为5米左右,含水层厚度为15米左右,水质较好。恰库尔图地表水丰富,目前利用水量不多,主要用于灌溉周围农田、草场、林带,由于地表水丰富,地下水开采利用极少。 2、动物资源 恰库尔图镇地处中国最大的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卡拉麦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在保护区内约有鹅喉羚1.5-1.8万只,盘羊200只,蒙古野驴5000-7000只。 3、旅游资源 恰库尔图镇处于北疆旅游环线的枢纽地位,是新疆喀纳斯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区乌伦古河两岸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镇区内还有鬼斧神工的五彩城,卡拉麦里山国家级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蒙古野驴,该动物在我国仅分布于此、鹅喉羚、离镇区40公里还有普氏野马放养地,普氏野马在我国绝迹后,由国家林业局从国家引进并在此处放养,侏罗纪公园(移地保护硅化木园)和民俗风情园更以其浓郁的原始野趣、独特的自然景观、绚丽的民族文化,在阿勒泰地区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
喀拉通克镇 |
富蕴县辖乡。1959年成立热潮公社,1978年改称喀拉通克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南,距县城20公里。面积7 000平方公里,人口0.8万,有汉、哈萨克、蒙古等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84.5%。辖萨尔托海、阔克布克特、加勒帕克、小煤矿、奥尔塔阿尔格勒台、塔斯塔克、阔克塔勒、克孜勒库都克、阿拉布喀、白杨沟、阿克加尔、喀拉吉格特12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牧业以牧养牛、羊、马为主。境内有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喀拉通克铜镍矿。. |
吐尔洪乡 |
富蕴县辖乡。1959年成立吐尔洪公社,1966年为一牧场,1984年设吐尔洪乡。位于县城东,距县城24公里。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哈萨克、汉、回等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90.3%。辖阔孜克、达尔肯、克格尔拜、喀拉奥依、塔斯托别、康阔勒特克、托普铁热克、吐尔洪、拜依格托别、阔克铁热克、库热克特、塔拉特、恰库尔特东、恰库尔特南、塔斯莫依纳克、克孜勒塔斯、喀拉吉拉、阔协萨依、乌亚拜、阔斯阿热勒20个村委会。牧业以牧养马、牛、羊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豌豆为主。辖区位于帕米尔至贝加尔地震活动带。1931年8月8日5时18分43秒在吐尔洪(北纬47°、东经90°)曾发生(MS)8级地震,造成地壳断裂长达178公里,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
杜热乡 |
杜热乡位于富蕴县西南136公里的乌伦古河河谷,东接喀拉布勒根乡,西连福海县、南邻阜康县、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南北总长413公里,东西宽平均34公里,行政区域1.4万公里。拥有可耕地20万亩,其中已开垦43000亩,天然草场33330亩,人工草场5000亩,2002年全乡牲畜最高饲养量达30万头(只),牲畜年末存栏19.34万头(只)。全乡下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其中农业村7个,牧业村3个。巴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经我乡,其中喀拉额尔齐斯河纵流境内约50公里,水草丰茂。喀拉布勒根乡穿插在乡冬夏牧场之间,全乡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长,东西宽,呈长条形,大致可分为山区、丘陵区、阿克达拉地区、乌伦古河地区几类地区,全乡总人口约1.3万人,由汉、哈、回、维四个民族组成,哈萨克族占97%以上,其中农业人口占51.4%,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乡。 近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强基础、重科教、稳农兴牧,乡镇面貌极大改观,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2000年以来,我乡在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投入超过300万元,建立了一大批高标准圈、池、窖、井,牧业基础更加牢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为历所来的总和,完成了2项义教工程、2座逸夫学校建设,校舍建设总面积超过了3000平方米,初步完成了乡级2000年-2015年整体规划,交警中队、客运站、供电所、石油公司加油站相继建成使用,现有移动、无线通讯塔各一座,程控电话装机量达320部,无线电话18部,移动用户也已达300户,乡镇功能日趋完善。 杜热乡俗称阿勒泰大尾羊的故乡,阿勒泰大尾羊饲养量大、品种纯正,冷配等技术掌握程度也处于地区前列,我乡同时又是全县玉米主产乡,2003年玉米种植面积将达1万亩以上,优良的种畜、充足的饲草料供应是我乡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今后我乡将抢抓乌河大通道建设、峡口水库南干渠建设机遇,合理开发万亩土地,突出利用好优良品种,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新时期,杜热乡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建设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杜热。". |
库尔特乡 |
654322202200 220 塔本别勒切尔村委会 654322202201 220 阿什勒村委会 654322202202 210 库尔特村委会 654322202203 220 喀拉巴喀依村委会 654322202204 220 苏普特村委会 654322202205 220 达拉阿吾孜村委会 654322202206 220 萨尔巴斯村委会 654322202208 220 温都尔哈拉村委会 654322202209 220 布拉特村委会 654322202210 220 朔克尔德村委会 654322202211 220 吉拉特村委会 |
克孜勒希力克乡 |
654322203200 210 萨尔托海村委会 654322203201 220 塔斯巴斯陶村委会 654322203204 220 奥尔塔阿尔格勒泰村委会 654322203205 220 塔斯塔克村委会 654322203207 220 克孜勒库都克村委会 654322203209 220 白杨沟村委会 654322203210 220 阿克加尔村委会 654322203211 220 喀拉吉格特村委会 654322203212 220 阔协萨依村委会 654322203400 220 铜镍矿社区 |
铁买克乡 |
一、基本概况 铁买克乡位于富蕴县城东北约54公里处,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年均气温-2.1oC,极端最低温度-53oC,全年无霜期为95天左右,海拔1100—1400米。全乡共有7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有农牧民1015户,4303人,由汉、哈、蒙、回等八个民族组成。2002年全乡完成耕地总播面积19000亩,完成工农业总收入4633万元,牲畜最高饲养量为4.82万头(只),年末存栏2.63万头(只),人均收入达到2945元。 二、洪木吉拉人工草料地建设概况 铁买克乡洪木吉拉约1.5万亩的人工草料地项目建设位于东经89o30 ,北纬 45o40 的乌伦古河河流域下游河区,距萨尔铁列克电站0.5公里,该项目北至就业局金矿,南至乌伦古河河道,西以峡口为界,在乌伦古河以北二级阶地,地势平坦。 该地域年均气温3.51OC,极端最低气温-42.7OC。年均降水112.6mm,年均蒸发量为18445mm。光热资源较佳,年日照时数为2889.8小时,日照百分率达65%,纬度偏高,日照东短夏长,无霜期148天。因此草料地位于萨尔铁列克电站附近,所以通过此处进行提水灌溉,计工程设计流量φ=1.0立方米/秒,年供水720万立方米。 洪木吉拉人工草料地开发,优质饲草饲料基地的建设有着巨大的前景效益,其中,在以花芸豆等经济作物籽种培育为主的种植业中,便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科技新成果,整个基地建设最终要达到粮、油、料增产能力,实现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又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对实现项目区畜牧业大发展,促进该地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小麦生产及面粉深加工概况。 铁买克乡地处寒冷,属国家四类高寒地区,无霜期仅有90天,但由于地处海子边,土地肥沃,很适合小麦生长,长期以来,这里就以盛产优质小麦而著称,麦子品种多为“宁春16号”和“永良15号”,因此成为富蕴县独树一帜的小麦生产基地。2002年全乡实现总播面积19000亩,粮食总产达到554万公斤,平均亩产在433公斤左右,其小麦质量通过国家质量鉴定,定为优质小麦。该乡现有面粉厂一家,但规模较小,小麦精深加工不够,与小麦基地经营格局不相适应。. |
喀拉布勒根乡 |
一、概况 喀拉布勒根乡地处准葛尔盆地北缘,距离富蕴县城区110公里,在乌伦古河河谷中段。乌伦古河从其中间流过,将全乡分为南北两部分。它东邻库尔特乡,西与杜热乡相邻,北依阿勒泰山东段。南麓与蒙古国交界,南延准葛尔盆地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北狭长近400公里,而东西最窄处仅17.5公里。全乡行政总面积 为7000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由北向南地貌类型依次为山区、戈壁、河谷、沙漠四类。乡政府立于乌河中段河谷北岸,全乡共辖11村,乡境内驻有---联合商业牧场,2001年冬,全乡共有人口49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1人,总人口中有汉、哈、回、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3818人,占总人口76%以上。 二、历史沿革 1953年适立乡政权,时属当时二区吐尔洪区下辖四乡之一,喀拉布勒根乡。在1958年---1959年,公社化运动中成立五社两场,即:吐尔洪乡公社、热潮公社、红旗、幸福公社、杜热公社(文革时称永红)。公私合营第一牧场,第二牧场,即为二牧场。在世1960年,全县七个场合并为四个公社,第二牧场合并于杜热公社内(幸福,第二牧场),1961年2月又新分为七个牧场,仍为第二牧场,1969年各级人民委员会改称为革命委员会,即为第二牧场革命委员会,1972年引水开垦第二牧场沙滩高地,发展了种植业,1974年以第一、第二牧场支边青年为骨干,在杜热公社的巴拉额尔齐斯建立良种繁育场,直属县领导,1975年场部机关随迁于现处。1980年县镇两级恢复人民政府建置社场改称管理委员会,同年新命名的社场一律用原地名,第二牧场为喀拉布勒根牧场(即为喀拉布勒根乡)延用至今。 三、自然地貌 全乡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按其地貌特征可分为山区、戈壁、河谷、沙漠四类,山区中有冰雪带、高山带、中山带、低山带。其中:高山带、中山带海拔高2400--3100米,1400--2400米,是我乡优良的夏牧场,戈壁由南至北,以乌伦古河为界,可分为南戈壁、北戈壁。其中南戈壁为我乡优良的冬牧场,北戈壁为春秋牧场。河谷主要是乌伦古河河谷地带,海拔500--900米,开发较早,多已开发成农田和打草场,是我乡乃至我县重要的经济活动区,其沙漠地带多以乌伦古河以南部位,是无草、琵琶草等,是本乡主要冬牧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