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镇是一个县城镇,是东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塘沽港200公里,距黄骅港100公里。全镇辖60个行政村,总面积70.5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人口3.06万人。
历史沿革
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4年改城关镇,1989年更名东光镇。1997年,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5.3万,辖东街、东关侯、东北营、东南营、南关、西南营、西街、西关、西关辛、西北营、北街、北关、小庄、赵洪、袁庄、老马庄、小圈、夏庄、杨双楼、南侯、菜王庄、戈新庄、东码头、东关、金庄、油坊口、西安屯、东安屯、香匠王、李通判庄、西洪庙、东洪庙、前洪庙、麒麟卧、徐庄、郑庄、刘八里、十二里、李坊、张庄、三里庄、王桥、高八里、王隆吾、曲庄、薛庄、庄楼、邹路庄、小罗庄、五里庄、何庄、李树、李财神、井韩庄、马负图、张达、西郭桥、白马刘、小赵庄59个行政村。
气候条件
东光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分明。年降水量平均572mm,年平均气温12.6℃,无霜期约210天。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土质优良,农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为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果品为天津鸭梨、金丝小枣等。
社会发展
东光镇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总耕地的95%以上,主要以粮、棉种植为主。东光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前洪蔬菜协会、戈辛棉花协会、宝丰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重点发展了前洪设施蔬菜基地、小袁、东屯、西北营架子牛育肥和养鸡等养殖专业村。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90元。东光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商贸流通发达。京沪铁路、-公路、104国道、武千路纵贯全境,镇内60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固定电话。境内电力资源充足,第三产业、商贸流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东光镇党委0按照“抓技改、搞创新、出名牌、增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将县城向南104国道两侧划为“包装机械十里长廊”,东光现有包装机械企业38家,30余家包装机械企业座落在这里。其中百力包装机械厂、冀星纸箱机械厂、通宝纸箱机械厂固定资产已超1000万元,能生产整机20多种,配件500多种,上千个规格。三层纸板生产线、五层纸板生产线、全自动高速印刷机等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有的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创造了较高的市场效益。2005年,包装机械产业实现行业总产值1.5亿元,利税2000万元。在抓好塑料印刷和包装机械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东光镇还坚持突出特色,多业并存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为企业服务,促使不锈钢制品、焊接材料、汽车减震器配件、起重电机、草编工艺等产业的充分发展,东光镇的草编、包装机械等产业已成为东光县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宇光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宇光”牌焊接材料用于“神五”、“神六”号航天飞船,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是该县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优惠的投资政策、良好的投资服务,吸引了众多投资客商的目光。东光镇这片投资热土,得到了温州、北京及国外投资客商的青睐,纷纷前来洽谈合作。2005年,东光镇共计引进县外项目21个,到位资金10110万元,同比增长30%。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06万人 | 70.5平方公里 | 130923100 | 061000 | -- | 查看 东光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光镇 |
东光镇是一个县城镇,是东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塘沽港200公里,距黄骅港100公里。全镇辖60个行政村,总面积70.5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人口3.06万人。 历史沿革 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4年改城关镇,1989年更名东光镇。1997年,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5.3万,辖东街、东关侯、东北营、东南营、南关、西南营、西街、西关、西关辛、西北营、北街、北关、小庄、赵洪、袁庄、老马庄、小圈、夏庄、杨双楼、南侯、菜王庄、戈新庄、东码头、东关、金庄、油坊口、西安屯、东安屯、香匠王、李通判庄、西洪庙、东洪庙、前洪庙、麒麟卧、徐庄、郑庄、刘八里、十二里、李坊、张庄、三里庄、王桥、高八里、王隆吾、曲庄、薛庄、庄楼、邹路庄、小罗庄、五里庄、何庄、李树、李财神、井韩庄、马负图、张达、西郭桥、白马刘、小赵庄59个行政村。 气候条件 东光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分明。年降水量平均572mm,年平均气温12.6℃,无霜期约210天。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土质优良,农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为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果品为天津鸭梨、金丝小枣等。 社会发展 东光镇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总耕地的95%以上,主要以粮、棉种植为主。东光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前洪蔬菜协会、戈辛棉花协会、宝丰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重点发展了前洪设施蔬菜基地、小袁、东屯、西北营架子牛育肥和养鸡等养殖专业村。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90元。东光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商贸流通发达。京沪铁路、-公路、104国道、武千路纵贯全境,镇内60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固定电话。境内电力资源充足,第三产业、商贸流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东光镇党委0按照“抓技改、搞创新、出名牌、增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将县城向南104国道两侧划为“包装机械十里长廊”,东光现有包装机械企业38家,30余家包装机械企业座落在这里。其中百力包装机械厂、冀星纸箱机械厂、通宝纸箱机械厂固定资产已超1000万元,能生产整机20多种,配件500多种,上千个规格。三层纸板生产线、五层纸板生产线、全自动高速印刷机等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有的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创造了较高的市场效益。2005年,包装机械产业实现行业总产值1.5亿元,利税2000万元。在抓好塑料印刷和包装机械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东光镇还坚持突出特色,多业并存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为企业服务,促使不锈钢制品、焊接材料、汽车减震器配件、起重电机、草编工艺等产业的充分发展,东光镇的草编、包装机械等产业已成为东光县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宇光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宇光”牌焊接材料用于“神五”、“神六”号航天飞船,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是该县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优惠的投资政策、良好的投资服务,吸引了众多投资客商的目光。东光镇这片投资热土,得到了温州、北京及国外投资客商的青睐,纷纷前来洽谈合作。2005年,东光镇共计引进县外项目21个,到位资金10110万元,同比增长30%。 |
大单镇 |
大单镇位于东光县东部,南临山东省宁津县,东接河北省南皮县,处于两省三县交界处,全镇共有45个行政村,44581人,耕地7.74万亩,全镇总面积89.6平方公里。全镇交通便利,省级公路千武路、辛霞路横穿全镇,全镇村村通柏油路,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全镇建有程控交换机房9处,固定电话总容量6000门,建有移动通讯机站4座,移动通讯快捷、方便。 主要农作物为棉花、玉米、小麦,镇域面积89.6平方公里。距县城30千米。镇0驻大单村。 -代码 代码 130923106:~201 大单村 ~202 仉于村 ~203 仉祥崔村 ~204 仉祥王村 ~205 刁庄村 ~206 孙家营盘村 ~207 张家营盘村 ~208 李家营盘村 ~209 东芦塘村 ~210 西芦塘村 ~211 史庄村 ~212 前刘村 ~213 曹庄村 ~214 王行村 ~215 小崔家村 ~216 木庄村 ~217 砥桥村 ~218 寺后杨村 ~219 小单村 ~220 孙家柳林村 ~221 赵家柳林村 ~222 王家柳林村 ~223 宫家柳林村 ~224 洼里崔村 ~225 洼里高村 ~226 洼里杨村 ~227 崔达家村 ~228 刘连村 ~229 太平辛村 ~230 刘大瓮村 ~231 辛店村 ~232 左庄村 ~233 落坡李庄村 ~234 李池庄村 ~235 大宫家村 ~236 司庄村 ~237 东姬庄村 ~238 大刘家村 ~239 小刘家村 ~240 前高家村 ~241 南果头村 ~242 东果头村 ~243 北果头村 ~244 孙庄村 ~245 后高家村 -沿革 1958年建大单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89.6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大单、穆庄、小崔家、芦塘、太平辛、前刘庄、曹庄、王家行、史庄、刘大瓮、崔达家、刘连、洼里杨、洼里高、洼里崔、仉祥于、宫家柳林、王家柳林、赵家柳林、小单、寺后杨、刁庄、仉祥崖、仉祥王、砥桥、李家营盘、孙家营盘、张家营盘、大刘家、孙庄、司庄、小刘家、后高家、东果头村、西果头村、南果头村、东姬庄、落坡李、大宫家、李池庄、前高家、左庄、辛店45个行政村。后撤乡设镇。 -经济 全镇经济以历史悠久的化工为主导,产业群体集中分布在省道千武路沿线,交通、通讯便利。现全镇化工企业总数已达100多家,形成了润滑油、润滑脂、乳化油、芳烃油、植物油酸五大系列二十余种产品,主要有:各种润滑油、润滑脂、齿轮油、乳化油、硫化油、切削液、芳烃油、硬脂酸、动植物油酸、机油、机械油、柴油、汽油、工业酒精等等,涌现了“邦南”、“杰强”、“金狮”、“志通”、“瑞海”、“意达”等区域性名牌,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多次荣获省部级名优产品奖。市场覆盖华北、东北、华东等省市。现整个群体固定资产总额已达到2.1亿元,流动资金达到3.6亿元,年销售收入8.5亿元,是大单镇经济支柱产业。 近年来,该镇紧紧依托化工主导产业,精心构筑两大工业长廊,即建设武千路宫柳林至仉王的十里化工长廊和沿砥大路大宫段为主的油棉加工长廊;突出化工、油棉加工、五金三大产业;建设了四柳林、大单、镇东、大宫四大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重塑化工重镇形象,开创了大单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该镇依托四柳林、大单、镇东三个化工园区的优势,沿千武路两侧构建了十里化工长廊,将各村内的化工企业集中到千武路两侧,沿路发展,使该镇化工产业的群体规模进一步壮大,截止2005年,全镇入园企业已达60余家,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1.5亿元,促进了化工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该镇将实力雄厚、产品稳定的意达、大洋、金狮、杰强、金星、邦南、兴达、志通、东方、鲁东十大化工企业确定为龙头培育对象,积极引导,加强管理,提供帮助,促其摆脱“土”气,上科技高新项目,努力打造该镇化工企业的“航母舰队”。同时注重发挥其龙头效应,扩大企业辐射力,培养一个,带动一批,基本形成了化工产品系列化、规模化。该镇化工企业注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大型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引技术、引专利、引人才,努力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安装导热炉、反应缶、淋漓酸洗等现代化生产设备,完善化学实验设备,搞好产品的开发和研制,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创立了一部分自己的化工品牌,从而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如沧州大洋化工公司立足企业发展,与京津鲁三地的5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异地培训技术人才10多人,建起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并投资500万元更新设备,使企业又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镇党委0不断引导,推动了企业放远眼光,开阔视野,加强与外地企业的对接合作,树立了“大单化工重镇”这个全局观念,企业向产品系列化、包装小型化、工艺科技化、行业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该镇党委0千方百计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打响招商引资的“三优”品牌,一是优良环境;二是优质服务;三是优惠政策。为此,近年来,该镇党委0重新规划了宫柳林、大单、镇东三大化工园区,并投资改善了园区的硬件环境,全部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讯、通宽带、通有线电视以及道路硬化的“五通一硬”的标准;在占地协调方面,积极运作合理补偿,尽量减轻企业投资成本;在政策扶持方面,该镇先后出台了《大单镇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大单镇关于鼓励招商引资上大项目的奖励政策》等若干专件,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进行重奖,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着力优化招商环境,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强化“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的社会氛围,努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 |
连镇镇 |
河北省东光县连镇镇位于东光县西南部,南与吴桥县接壤,西邻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公路、104国道纵贯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89.3平方公里,辖64个村,总人口4.2万人,耕地面积8.8万亩。 -代码 代码130923101:~201 连镇二街村 ~202 连镇前一街村 ~203 连镇后一街村 ~204 连镇三街村 ~205 连镇四街村 ~206 连镇五街村 ~207 连镇六街村 ~208 连镇七街村 ~209 连镇八街村 ~210 连镇九街村 ~211 秦庄村 ~212 古树于村 ~213 南徐庄村 ~214 西张辛村 ~215 邢家寨村 ~216 李快手村 ~217 南高庄村 ~218 付庄村 ~219 火炉王庄村 ~220 陶庄村 ~221 庄庄村 ~222 皂户陈一村 ~223 皂户陈二村 ~224 皂户陈三村 ~225 于集村 ~226 小屯村 ~227 大屯村 ~228 官道徐村 ~229 前王庄村 ~230 后王庄村 ~231 刘庄村 ~232 任现龙庄村 ~233 卧虎孙庄村 ~234 小于庄村 ~235 南姜村 ~236 毛庄村 ~237 孙家寺村 ~238 武祖行曹庄村 ~239 陶家店村 ~240 小鲁庄村 ~241 大石庄村 ~242 程庄村 ~243 庞庄村 ~244 王新建村 ~245 东杨庄村 ~246 西杨庄村 ~247 千佛堂郑村 ~248 姜太公村 ~249 陈董庄村 ~250 三官庙村 ~251 周英庄村 ~252 大张村 ~253 小张庄村 ~254 大邢庄村 ~255 小邢庄村 ~256 孙家园村 ~257 郑家园村 ~258 陈家园村 ~259 毕家园村 ~260 李四维庄村 ~261 诸洼村 ~262 焦庄村 ~263 李家楼村 ~264 马海庄村 -沿革 1958年建连镇公社,1984年改连镇镇。1997年,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连镇前一街、后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及西张辛、秦庄、傅庄、庄庄、古树榆庄、邢家寨、陶家店、火炉王庄、南徐庄、李快手庄、陶庄、于集、刘庄、周英庄、后王庄、三官庙、官道徐、大屯、小屯、千佛堂郑庄、姜太公庄、陈董庄、前王庄、王新建庄、西杨庄、东杨庄、庞庄、任现龙、卧虎孙、皂户陈一、皂户陈二、皂户陈三、程庄、小吴庄、小于庄、大石庄、大鲁庄、武祖行曹庄、姜庄、毛庄、孙家寺、大张庄、李四维、毕家园、陈家园、郑家园、马海庄、孙家园、诸洼、焦庄、李家楼、小张庄、小邢庄、大邢庄64个行政村 -经济发展 2005年,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12元。 连镇镇农业形成了棉花、养殖、食用菌和牛羊屠宰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棉花播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各类养殖大户发展到300余家,形成了千佛堂郑养鸡养猪、庞庄养牛养羊、张辛养牛、后王养猪和连镇前一村养鸡5个养殖专业村,牛羊屠宰大户达到500多个。该镇机械化牛羊屠宰加工厂即将投产,年加工生产能力2600吨。目前该镇成为沧州市清真牛羊肉屠宰加工基地之一。 工业主要以包装机械、化工、油棉加工三个行业为主。现有个体私营摊点450余家,年产值11亿元。包装机械业是该镇主导产业,素有“江北包装机械第一镇”的美誉,现有企业223家,从业人员3500名。李四维村是全县包装机械行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县规模最大的民营经济开发区。光明公司、鑫田公司、胜利公司是该镇包装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均在1500万元以上,其中鑫田公司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科技含量高,出口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新开发建设的包装机械十里长廊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500多亩,前期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部分企业已开工,全部工程预计2—3年完成,建成后年可创产值2亿元,届时我县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依托中化建华戈公司而发展的化工业成为该镇新兴起的第二大主导行业,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其中华营化工公司在2001年纳税突破100万元,成为全县第一家纳税超百万元的个体私营企业。根据当地棉花产业优势,棉花加工行业发展迅速。到目前,棉花加工小区已注册新老棉花加工企业55家,集棉花脱绒、轧棉、纺纱于一体。其中,福平纺织厂、华翔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纱能力均达到5000绽以上,预计两年内,该镇棉纺能力可达到10万绽。特色行业的发展与骨干企业崛起,使该镇成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近年来,连镇镇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积极帮助企业寻求稳固的技术合作,缩短与市场前沿的距离。到目前,全镇共有32家企业与北京包装协会、江苏包装协会、河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立了多个产品研究、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机构,切实为企业的二次创业和稳步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鑫田包装机械集团在南方设立了两家产品开发中心,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速印刷机。同时又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成立了包装机械研究所,目前,研究所已正常开展了产品开发研制工作。其中新研制开发的CNC电脑控制印刷机、636高速水性伺服全电脑印刷机已出口俄罗斯吉尔吉斯坦等地。胜利纸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生产的全自动电脑控制五、七层瓦楞纸板线和数控三、四、五色高速水性印刷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企业并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光彩之星”、“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质量信得过单位”等荣誉,其“永利”注册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该镇坚持把培树龙头企业做为民营经济工作中的重点,千方百计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促其辐射带动整体行业的崛起。到目前,全镇成功组建了包装机械两大集团(鑫田包装机械集团、胜利包装机械集团)培树了十大龙头企业(鑫田、胜利、新光、红光、新华、宏峰、方正、光明、泰日、五洲);在棉花加工产业确定了四大龙头企业(于兴、福平、永辉、华翔);化工行业确定了两大龙头企业(华光、华营)。目前,鑫田集团投资1200万元新建科研所和包装机械展厅项目已全部顺利投产,胜利集团的母公司建设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福平纺纱厂投资5000万元的纺织项目和华翔纺织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纺织项目已顺利投产。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
找王镇 |
河北省东光县找王镇 共有38个自然村,6万亩耕地,2.8万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3124元。距县城11千米。镇0驻找王村。找王镇近邻县城,省道千武路横贯东西,市道南吴路纵穿南北,-公路出口距该镇只有2公里,即将修建的-铁路穿镜而过,河北省唯一的客货车站又将建于镇内,全县九个乡镇中有六个乡镇必经此地,交通异常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代码 130923102:~201 找王村 ~202 班庄村 ~203 刘药包村 ~204 张辛村 ~205 马辛村 ~206 马庄村 ~207 小郝家寺村 ~208 大郝家寺村 ~209 郭庄村 ~210 孟庄村 ~211 肖庄村 ~212 复兴村 ~213 大崔村 ~214 王橛村 ~215 东窦村 ~216 中窦村 ~217 西窦村 ~218 西姬庄村 ~219 宋井村 ~220 后屯村 ~221 前东村 ~222 前西村 ~223 后周村 ~224 前周村 ~225 双庙王村 ~226 张良庄村 ~227 王校店西村 ~228 王校店东村 ~229 杨卷毛村 ~230 白眉庄村 ~231 大曹庄村 ~232 小曹庄村 ~233 冢孙村 ~234 吴庄村 ~235 杨世恩村 ~236 宋庄村 -沿革 1958年建找王公社,1984年改找王乡,1988年改找王镇。1997年,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找王、肖庄、孟庄、郭庄、马庄、班庄、白眉张、宋庄、杨庄、吴庄、大郝家寺、小郝家寺、张庄、马辛、刘药包、大曹庄、小曹庄、冢孙庄、后屯、西宋庄、史家井、西窦、中窦、复兴、东窦、大崔庄、西姬庄、王橛庄、后周、前屯、杨卷毛、双庙王、张良庄、王校店东、王校店西36个行政村 -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该镇确立了“打区位牌,唱人气歌,走工业化道路,奔城市化目标”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工业兴镇强镇,商贸活镇富民”的工作思路,并实现了2004年全市经济各项指标跨越式发展排名第一。形成了以发展棉花深加工为主的油棉深加工、玻璃制镜、塑料彩印三大主导产业,及无公害葡萄种植和草柳编加工两大特色产业。目前,全镇有玻璃制镜专业村(小曹)一个,玻璃制镜企业20家;无公害葡萄专业批发市场一个(白眉张无公害葡萄专业批发市场),葡萄种植专业村两个(孟庄、白眉张),种植葡萄1000亩;草柳编加工专业村20余个,草柳编加工户1000余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棉花交易市场一个(冀东棉花交易市场),油棉加工企业79家,其中皮棉加工53家,棉籽加工26家,油棉机械2家,纺纱厂1家,制线厂1家。并逐步形成了以培育棉花良种、壮大油棉加工企业、扶持棉花经纪人队伍、提升棉花机械制造档次、建立冀东棉花交易市场、发展棉花深加工企业(3万锭银龙纺纱项目)等为主的棉花产、供、销及深加工一条龙的链条产业。2005年涉棉企业税收占整个税收任务的60%,总投资3000万元的银龙棉业3万锭环锭纺纱项目是找王镇的新兴立镇项目,预计年产值9000万元,年纳税300万元。 -管理理念 找王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施与县城的全面“对接”。 一是增强招商成效。充分运用本地的区位、人文优势,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优化经济环境,努力营造“引商爱商、重商亲商、知商安商、富商乐商”的浓厚氛围,在全镇叫响“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的口号。积极倡导: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先予后取的观念;服务全局的观念。做到满腔热情搞服务,及时了解客商的“急、难、盼、怨”问题。并实行片、区经济指导员包企业制度,改过去的“企业上门”为“上企业门”、改“让企业跑”为“替企业跑”,为企业的安家落户提供工商、税务、电力等各方面的全程服务,从而打造招商平台,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突破。 二是推进项目建设。紧抓立镇大项目不放,积极扶持银龙棉业公司环锭纺纱项目二期工程,努力打造小巨人企业。同时实施“星光工程”,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推进中小项目建设,在全镇形成群星聚集、遍地开花的项目建设氛围。 三是实施产业升级。对油棉、玻璃两大特色产业加大服务扶持力度,在推动总量扩张的同时,突出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鼓励企业抓管理、创品牌、提档升级。 近年来,该镇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做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力推进草柳编加工业。成立 了草柳编协会,为编织妇女结对子。自草柳编协会成立以来,全镇新发展草柳编织村10余个、300余户,1000余人,使草柳编成为找王镇妇女致富的主导产业,出口创汇挣大钱,大大加快了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步伐。 |
秦村镇 |
秦村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早,近年来,已逐步形成以 化工、机械加工、铸造、地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 为主导的生产体系。乡镇企业起步较早,近年来,已逐步形成以 化工、机械加工、铸造、地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行业 为主导的生产体系。精细化工、空压机配件、油棉加工已成为全镇的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其中,化工行业共有企业43家,生产橡胶油、润滑剂、各种粘接剂等十余种产品,素有“化工之乡”的美誉。 河北省东光县秦村镇位于东光县东南部冀鲁交界处,距县城20公里,省道千武路横贯全境。全镇辖3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38万亩,总人口2.9万人。距县城20千米。镇0驻秦村。 代码 130923103:~201 张彦恒村 ~202 林桥村 ~203 崔站家村 ~204 王茂家村 ~205 刘官民村 ~206 南姜庄村 ~207 盐场吴村 ~208 盐场侯村 ~209 东朴村 ~210 西朴村 ~211 大付庄村 ~212 大宁村 ~213 镇店孙村 ~214 于渤海村 ~215 邵庄村 ~216 河沟李庄村 ~217 碱场郑村 ~218 小杩口村 ~219 大杩口村 ~220 高台马村 ~221 北小胡村 ~222 王木匠村 ~223 小郭庄村 ~224 秦一村 ~225 秦二村 ~226 秦三村 ~227 秦四村 ~228 秦五村 ~229 李全庄村 ~230 田庄村 ~231 崔三道村 ~232 白庄村 ~233 小高台村 ~234 大高台村 ~235 前孙庄村 ~236 后孙庄村 ~237 二马陈村 ~238 李季庄村 沿革 1958年建秦村公社,1984年改秦村镇。1997年,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秦村一、秦村二、秦村三、秦村四、秦村五、后村庄、李全庄、前孙庄、崔三道、田庄、高台马、大高台、小高台、白庄、二马陈、李季庄、王木匠、小郭庄、北小胡、张彦恒、刘官民、王茂家、林桥、盐场吴、盐场侯、河沟李、南姜庄、崔站家、邵庄、西朴、东朴、大宁、大傅庄、盐场郑、大马口、小马口、镇店孙、于渤海38个行政村。 -经济发展 空压机配件行业有企业42家,生产空压机整机及各种零部件,产品达10多个系列近百个品种,其产品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0%,是国内最大的空压机配件生产基地,有大型油棉加工企业15家。2005年,乡镇企业共完成总产值9.7亿元.营业收入8.7亿元,利润总额8 8 4 2万元,入库税收完成2 6 2万元。 农业生产:已初步形成了粮食、棉花、畜牧、林果 全方位协调发展的布局。粮食总产8万多吨、棉花 36000余亩、果品772吨。该镇是全县有名的肉牛养殖特色镇,全镇肉牛存栏常量达到1.2万头,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已达18家。镇内拥有冀东南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专业市场-----张彦恒肉牛交易专业市场,占地22亩,交通便利,设施完备,日上市肉牛3000头,成交量达1200头,年成交额2.1亿元。2003年,建成了占地100余亩的大康肉牛养殖有限公司,饲养区18个,牛舍3240平米,青贮池3000立方米,年养殖效益135万元。林果业是该镇传统优势产业,秦村园艺场集林果生产、教学实验、示范推广于—身,是全县最大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该场现有果树1400亩,生产“佛喜”牌红富士苹果、美国黑红提葡萄、香酥梨等20余个果品。果品在北方市场享有很高声誉,曾在2000年在上海果品展销会上荣获银奖。秦村园艺场被河北省定为科普示范基地和产品重点保护单位,同时北京农业大学和沧州市农科院将此场作为试验和实习基地。 秦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0驻地张彦恒村沿千武路两侧建成了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传统特点的高标准楼群,街道宽敞美观,为沿街工商业开发和提升城镇整体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
灯明寺镇 |
河北省东光县灯明寺镇位于东光县东北部。全镇幅员面积8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万亩。辖43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距县城21千米。镇0驻灯明寺村。南距省道千武路4公里,西距-公路、京沪铁路及104国道20公里,纵横交叉的交通网为该镇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代码 130923104:~201 东灯村 ~202 东于庄村 ~203 中灯村 ~204 西灯村 ~205 前马庄村 ~206 后马庄村 ~207 马家院村 ~208 孙卜庄村 ~209 于达庄村 ~210 东曲庄村 ~211 大安达村 ~212 小安达村 ~213 南于庄村 ~214 李相家村 ~215 东小邢村 ~216 管庄村 ~217 尹庄村 ~218 寇庄村 ~219 王三广村 ~220 卢庄村 ~221 东大邢村 ~222 王东吾村 ~223 前齐村 ~224 后祁庄村 ~225 杜庄村 ~226 东源流寺村 ~227 西源流寺村 ~228 张拔贡村 ~229 李干庄村 ~230 板打王村 ~231 周安乐村 ~232 木金王村 ~233 赵皮袄村 ~234 前李庄村 ~235 后李庄村 ~236 东金庄村 ~237 小吴庄村 ~238 郑家集村 ~239 大柳树张村 ~240 小柳树张村 ~241 王起庄村 ~242 东大吴村 ~243 西大吴村 -沿革 1958年建灯明寺公社,1984年改灯明寺镇。1997年,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后祁庄、东大邢、后马庄、前祁、王东吾、管庄、尹庄、寇庄、卢庄、马家院、孙博庄、前马庄、东灯、中灯、西灯、东于庄、李相家、东小邢、王三广、于达庄、王学堂、东曲庄、小安达、大安达、南于庄、郑家集、小柳树张、大柳树张、李干庄、王起庄、木金王、赵皮袄庄、板打王、周安乐、张拔贡、西源流寺、东源流寺、杜庄、西大吴、东大吴、后李庄、前李庄、东金庄、小吴家43个行政村。 -经济 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0772万元,企业总产值31575万元,粮食产量2675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46元,被县委、县0命名为“升级乡镇”。 灯明寺镇素有“五金之乡”的美誉,五金弹簧加工企业达20多家,从业人员420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五金弹簧成为镇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此外,汽车配件、铁路配件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全镇民营经济的支柱产业,使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五金弹簧为主导,汽车配件、铁路配件为支点的三大产业同步发展的格局。 -宗旨 灯明寺镇民营企业以“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为宗旨,不断开展技术更新,提高产品质量。目前,惠利汽车有限公司、华煜铁路器材有限公司、顺达弹簧有限公司均具备研制、开发、生产的能力。民营企业生产的弹簧多达五大类、200多个品种;汽车配件6大类130多个品种,铁路配件3大类80种产品。其中东光惠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刹车调隙系列产品已成功替代日本生产的同类产品,顺达弹簧有限公司生产的P-11尼龙刹车管的工艺水平国内领先。 多年来,该镇把发展民营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任组长的民营经济发展小组,并制定了包扶企业制度,推行企业经营状况与班子成员工作考评挂钩的考核机制,明责加压,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实施“帮优扶强”工程,对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进行培植,不断增生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采取“以情招商, 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有效引进县外资金,夯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坚持“以农稳镇”的发展战略,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了“南果北菜”的产业发展格局。2006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4891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799公顷,推广蔬菜种植面积350公顷,林果面积61公顷,种植面积比为80:46:6:1,农业种植结构日趋合理。目前,该镇5000亩的农业开发项目正在进行,农业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目前,全镇干部群众戮力同心,热情满怀,正向着“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共同铸造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
南霞口镇 |
河北省东光县南霞口镇位于河北省东光县西北部,距北京市26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黄骅港100公里。全镇幅员95平方公里,耕地6116公顷。辖54个行政村,人口3.8万人。距县城12千米。镇0驻南霞口村。 -代码 代码 130923105:~201 鹿林张村 ~202 李方袍村 ~203 段庄村 ~204 赵庄村 ~205 姬家院村 ~206 燕台西街村 ~207 燕台南街村 ~208 燕台东街村 ~209 卞庄村 ~210 许铁匠村 ~211 西油周庄村 ~212 大油周庄村 ~213 东油周庄村 ~214 张申庄村 ~215 北肖庄村 ~216 仓一村 ~217 仓二村 ~218 仓三村 ~219 仓四村 ~220 仓于村 ~221 柴庄村 ~222 厦子郭庄村 ~223 鹿林村 ~224 徐庄村 ~225 南霞口村 ~226 杨昂庄村 ~227 李卜吉村 ~228 蒋庄村 ~229 豆腐杨村 ~230 谭庄村 ~231 郭家坊村 ~232 王青庄村 ~233 丰果村 ~234 西孙庄村 ~235 北高庄村 ~236 北穆庄村 ~237 魏庄村 ~238 西塘上村 ~239 东塘上村 ~240 新四村 ~241 堡子村 ~242 北霞口村 ~243 火把刘村 ~244 吴振刚村 ~245 则王庄村 ~246 任庄村 ~247 常竺村 ~248 小宋庄村 ~249 胡集村 ~250 小胡集村 ~251 许庄村 ~252 丁庄村 ~253 北金庄村 ~254 王交庄村 -沿革 1958年建燕台公社,1984年改燕台乡,1993年更名南霞口镇。1997年,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燕台东街、燕台南街、燕台西街、杨昂、豆腐杨、南霞口、鹿林徐、鹿林张、李卜吉庄、蒋庄、李芳袍、段庄、厦子郭、鹿林、柴庄、赵庄、姬院、卞庄、沧上一村、沧上二村、沧上三村、沧上四村、沧余村、西油周庄、大油周庄、东油周庄、张绅庄、北肖庄、徐铁匠庄、胡集、堡子、北霞口、火把刘、吴振刚、责王庄、任庄、常竺庄、小宋庄、王青庄、北穆庄、北高庄、丰果、西孙庄、魏庄、西塘上、东塘上、前祝庄、小胡集、徐庄、丁庄、北金庄、王交庄、谭庄、郭家坊54个行政村。 -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3.7亿元,固资投入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5元。 工业经济 为加快工业强镇步伐,该镇通过政策激励、资源整合、服务拉动等措施,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民营企业152家,其中投资超100万元的企业36家,超300万元的企业22家,超500万元的企业18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14家,年产值达到8.4亿元,形成了玻璃器皿、蜂蜡、冲床、电焊机、塑料和五金机械加工六个主导产业,其中玻璃器皿、五金机械加工、电焊机是该镇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玻璃器皿产业属外向型产业,产品全部出口。现有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三家,占该镇税收的五分之一。尤其是投资600万元完成池炉技改项目后,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产品市场竞争力获得较快提升,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五金机械加工产业在该镇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现有11家企业,产业总资产达6000万元,主要生产焦化设备、矿山设备、除尘设备等。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认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印度、吉尔吉斯坦等国。点焊机产业是该镇的新兴产业,现有投资3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家。该产业多头气动点焊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现已申请国家专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农业经济 近几年来,南霞口镇按照“多予、少取”的原则,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近几年来,该镇投资近700万元,打井38眼,铺地下节水管道1.6万米,上变压器32台,铺设高、低压线路4万米,清理沟渠2万米,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实施“种子工程”、“科技兴农工程”,粮棉等农业主导产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镇党委、0制定落实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民种粮的优惠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小麦、玉米复种面积年均达到9万亩以上,2005年粮食总产量突破4000万公斤。为实现棉花产业的科学化、标准化种植,该镇成立了棉花专业协会,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迅速提升。2005年,棉花播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优质丝光棉1万亩,年产优质籽棉460万公斤。林果业是该镇传统优势产业,现有果树面积8000亩,年产干鲜果品6600吨,其中梨树5600亩。利用嫁接改良技术使梨产业又焕发了第二次生机,水晶、华山、黄冠成为梨产业的新秀,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以口感细腻、肉质绵甜、色泽鲜亮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为增强果晶存贮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该镇投资200万元对原有的三座冷库进行了维修扩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为创造“零障碍”的发展环境,按照“优惠政策、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四优”要求,营造“人人想招商、议招商、抓招商、促招商”的浓厚氛围,打造“廉洁、务实、高效”的0形象,实施“以诚招商、以商招商、以信养商、服务兴商”的招商工作思路,全力争取外来企业的信任和支持。为构建招商引资的高竞争力平台,该镇利用京沪铁路和104国道从境内穿过的优势,沿线规划了堡北工业区。该区位于东光、泊头、南皮、阜城四县交界处,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1200米。该镇党委、0共投入资金180万元,在区内建35KY变电站一座,修水塔一座,打深机井3眼,铺区内柏油路5公里,实现了“四通一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
龙王李乡 |
位于东光县东南部,是两省(河北、山东)、三县(东光、吴桥、宁津)交界处。下辖48个行政村,人口3.7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总占地面积79.4平方公里。沙河、龙王河、革新干渠、漳卫新河及漳龙干渠分别流经境内,水电设施完善。南吴路、连耿路等交通干道纵横交错,通行便利。距县城15千米。乡0驻龙王李村。 河北省东光县龙王李乡 -代码 代码 130923200:~201 龙王李村 ~202 吴家集村 ~203 吴家集二村 ~204 吴家集三村 ~205 吴家集四村 ~206 龙王庄村 ~207 小蔡庄村 ~208 桥上村 ~209 塘坊村 ~210 小任庄村 ~211 朱庄村 ~212 陈庄村 ~213 龙王徐村 ~214 徐官庄村 ~215 陈英庄村 ~216 小侯庄村 ~217 小李庄村 ~218 刘袍庄村 ~219 闫家梨村 ~220 双庙赵村 ~221 后杨庄村 ~222 李庄村 ~223 大郑庄村 ~224 小郑庄村 ~225 后店村 ~226 前店村 ~227 冯家村 ~228 财董庄村 ~229 沙杨贵村 ~230 高集村 ~231 周庄村 ~232 大孙庄村 ~233 徐集村 ~234 胜利村 ~235 侯梦吉村 ~236 小邱村 ~237 南小胡村 ~238 西洼刘店村 ~239 东洼刘店村 ~240 王家营盘村 ~241 雷家营盘村 ~242 刘英庄村 ~243 耿前村 ~244 耿东村 ~245 耿西村 ~246 东厂村 ~247 西厂村 ~248 大耿庄村 -沿革 1958年建龙王李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79.4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龙王李、小任庄、塘坊、朱庄、陈庄、桥上、龙王李庄、小柴庄、吴家集一村、吴家集二村、吴家集三村、吴家集四村、刘炮庄、小李庄、阎家梨、小侯庄、陈英庄、龙王徐、徐官庄、双庙赵、后杨庄、小郑庄、大郑庄、李庄、后店、高集、纱杨贵、财董庄、大耿庄、东厂、周庄、大孙庄、胜利村、徐集、小邱庄、南小胡庄、前店、冯家坊、西厂、耿前、耿东、耿西、侯梦吉、东洼刘庄、西洼刘庄、刘英庄、雷家营盘、王家营盘48个行政村。 -经济 棉花产业 传统的棉花产业使该乡棉花生产和加工业两翼齐飞。作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主产地,棉花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6万亩左右,年产量1500万公斤。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全乡上下认真贯彻“开放兴乡、项目立乡、工业强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棉油加工业。截至目前,共拥有各类棉油加工摊点260多处,其中,获省级以上资格认证的棉花加工企业超过36家,并形成以塘坊、徐官、龙王徐为代表的10余个棉油加工专业小区。2005年,启动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17个,300—500万元项目8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全行业实现产值10.4亿元,利税8618万元,年加工籽棉,棉籽能力分别是本地产量的11倍和14倍,形成全省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棉花加工集散地。棉油加工业成为全县继包装机械、塑料、化工业之后的四大产业群之一,对乡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乡党委0全力倡导下,全乡人民积极打造招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投资超500万元的棉油加工项目、超1000万元的100吨油脂浸出项目、超300万元的2万纱锭项目等7个大中型项目先后上马,投资亿元的6万锭棉纺项目一期工程也正在筹划之中。棉花深加工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良好前景。 乡镇企业 本着资源配置适度、布局合理的原则,乡党委0科学统筹,支持各类项目建设同步发展。除主导的棉油加工行业外,全乡另有地毯加工企业2家,瓦楞纸加工企业1家、纸箱加工企业1家,砖瓦加工企业4家,木器加工企业10家、铸造加工企业6家、饮料加工企业2家。 蔬菜业 该乡蔬菜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迅猛。目前,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6万亩,温室大棚数量达370多个。现已建成以陈英村为中心的露地菜生产基地、以吴集二村为中心的设施菜生产基地,“美宇”牌青椒作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绿色品牌产品,畅销北方五省市区的上百个县市,并被2008年-指定为特供产品。在种植模式上,探索出棉瓜套种、棉椒套种等种植方法,省、市、县三级先后两次在该乡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河北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就此做了专题报道。围绕提升蔬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2004年,荣业食品厂蔬菜深加工项目正式上马,第二条生产线的扩建项目现正处在紧张筹备之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即可投产。 畜牧业 畜牧养殖业是该乡农业的又一主导产业。猪、牛、羊、鸡以及肉鸽、蓝狐等特种养殖遍布全乡各村,畜禽总存栏量达到45万头(只)以上。其中,肉、蛋鸡养殖是养殖业优先发展的目标,具有较大养殖能力的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超过30家,并已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6个专业养殖户也从中获得了丰厚了经济收益。 棉花生产与加工、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有力地推动了富民强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不足1600元猛增至2005年的292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均跻身全县先进行列。 |
于桥乡 |
河北省东光县于桥乡位于104国道以东10公里处,距京沪铁路东光站20公里,距-公路出口15公里,南吴路、辛霞路交汇于此,交通便利。距县城15千米。乡0驻于桥村。辖区总面积84平方公里,现有59个行政村,3.3万人,7.2万亩耕地,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6亿元,完成工商税收667万元,农民人纯均收入2921元。 代码 130923201:~201 于桥村 ~202 大柴庄村 ~203 张庄村 ~204 房庄村 ~205 刘西河村 ~206 马恒河村 ~207 侯庄村 ~208 杜桥村 ~209 任家坊村 ~210 陈家桥村 ~211 丁楼村 ~212 碱郭庄村 ~213 徐家蒲洼村 ~214 杨家蒲洼村 ~215 郭家蒲洼村 ~216 孟家坊村 ~217 小柴庄村 ~218 辛庄村 ~219 大黄庄村 ~220 赵篡庄村 ~221 小黄庄村 ~222 小康庄村 ~223 吴定杆村 ~224 陈家坊村 ~225 韩庄村 ~226 马祠堂村 ~227 菜园村 ~228 冯庄村 ~229 吴指挥村 ~230 大0店村 ~231 小0店村 ~232 王庙村 ~233 小刘庄村 ~234 果园村 ~235 大双楼村 ~236 小双楼村 ~237 马黑牛庄村 ~238 柳庄村 ~239 赵之安庄村 ~240 双柳树村 ~241 马晓三村 ~242 东崔庄村 ~243 西小崔村 ~244 王宗于村 ~245 张挑庄村 ~246 王佐庄村 ~247 李习庄村 ~248 王喇村 ~249 前生庄村 ~250 赵东吴村 ~251 前尹庄村 ~252 郭家桥村 ~253 前崔庄村 ~254 流口丁庄村 ~255 后崔庄村 ~256 大生庄村 ~257 流口姜庄村 ~258 后尹庄村 ~259 小生庄村 -沿革 1958年建于桥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89.8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于桥、辛庄、丁楼、房庄、北张庄、杜桥、任家坊、侯庄、马恒轩、陈家坊、碱郭庄、徐家蒲洼、杨家蒲洼、郭家蒲洼、大柴庄、刘西河庄、小柴庄、孟家坊、吴定杆、小康庄、赵纂庄、小黄庄、大黄庄、陈家坊、双柳树张、小0店、大0店、赵子安庄、柳庄、马晓三、西小刘、马黑牛庄、果园、小双楼、大双楼、王家庙、西小崔、东小崔、王宗于、韩庄、马祠堂、菜园、冯庄、吴指挥、王喇、大生庄、郭桥、后崔庄、前崔庄、流口丁、流口姜、李习庄、前生庄、赵东吴、前尹庄、后尹庄、小生庄、王佐庄、张挑庄59个行政村。 -经济 方针 近年来,于桥乡党委0把发展乡域经济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集中精力抓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确定了“围绕’一个主题(大发展、快发展), 突出三大重点(富民、强乡、壮村),狠抓三个关键(抓工业、抓项目、抓开放),实施四大突破(主导产业在提档升级上求突破,特色村建设在规模扩展上求突破,项目建设在高、大、外上求突破,招商引资在利用外资上求突破),实现两增一保(财政增实力,农民增收入,确保社会事业和谐进步)。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完善落实了《党委0班子成员包项目、职能部门包企业制度》、《关于对各区各村经济工作的考核办法》、《关于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对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形成了塑料、五金、化工三大行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 支柱企业 塑料产业是于桥乡的支柱产业,目前,拥有塑料加工生产企业230家,固定资产达到2亿元,2005年创产值6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形成了塑料包装机械制造、吹膜、复膜、彩印、制袋一条龙生产流水线。引进的高低压吹膜机、GPP吹膜机、高性能三边封复膜机和光电跟踪的单多色凹印机等机械设备,科技含量高,生产技术先进。生产的肠衣膜,以其密封性强,保质期长,保鲜性好,深受欢迎;卫生巾包装又以精良的做工、完美的图案、温馨的色调受到了卫生巾厂的赞誉;冷饮袋以独、特、新的风格占领了江北冷饮包装市场的半壁江山,因此有“江北塑料第一乡”的美称。该乡还建设了冯庄、菜园两个塑料专业村,引导企业提升档次。目前入区企业40多家,其中固定资产投入超千万元的企业4家,成为全乡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基础性产业 五金机电产业是于桥乡基础性产业。现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从业人员2500人,已有1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主要产品有滑环、刷握、压簧、线路板、风叶等,占据了全国各大钢厂、煤矿的电机配件市场。其中进口碳刷国产化研制厂固资投入达到1000万元,拥有专家级技术顾问5人,中等技术骨干30人,生产的碳刷系列产品,已经替代进口产品。 化工 化工是于桥乡的新兴产业。现从业人员600人,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2005年产值达到1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产品主要有三大类:蜂蜡、橡胶、酸性染料等。其产品有30多种,100多个规格。其中宏浩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酸性染料系列产品畅销天津、江苏、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蜂蜡产品以纯天然、结晶细密,光泽度高而受到广大客户青睐,广泛应用天化工、中药药壳、抛光材料、油墨等。橡胶制品(胶轴、胶垫、胶圈等)以独特配料,性能的稳定,在纺织业、机械制造业(防震用)以及印刷业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