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庄乡位于盐山县西南部,西临南皮,北接孟村,南通山东乐陵。全乡面积6470公顷,辖37个自然村,31350人。该乡农业基础条件优越,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工农业发展协调。随着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小庄乡正朝着全县经济强乡的方向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
小庄乡经济以农业征税为主,传统工业也相对发达。农业方面,小庄历来是全县有名的农业大乡,号称盐山的米粮之仓,全乡农作物以优质高产小麦、玉米为主,谷子、高粱、大豆、花生、棉花等杂粮和经济作物也十分丰富多产。林果业以苹果、小枣生产为特色产业,其中苹果生产已经形成以南徐村为中心,辐射尚宅、孙小庄等村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其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远销京、津、沪等各大城市。畜牧业方面,小庄乡依托农业发达的优势,培育形成了李长堤、十四户养牛、东许养猪等一批养殖专业村,并正在积极筹建标准化养殖专业小区,以推进全乡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工业企业方面,小庄乡自上世纪70年代末便形成了平板量具加工产业,是全省甚至全国平板量具生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平板量具生产作为全乡的传统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行销江、浙、沪、辽、鲁等地,营销队伍遍布全国。另外,管件铸造业以沧海集团为龙头,形成产品多元,质量认证,幅射面广等特色,已跻身全县管件强势发展企业行列。建筑扣件、挂毯生产等生产加工企业也在日益壮大。
资源优势
小庄乡拥有优质耕地5.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土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水利方面:早在1976年就率先实现了地下水利化,到目前,全乡共有深机井24眼,浅机井1540眼,2001年又投资400万元兴修了地上水引进工程,修通涉及全级37个村的引水河道60公里,全面实现了全面地上水利化。交通方面:沧乐公路南北贯穿,南临武千线,全乡村村通上了柏油路;2002年,又投资150多万元修通了贯穿全乡的辛霞公路小庄路段,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电力方面:2002年投资220万元兴建3.5万伏安变电站一座,为全乡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提供了充足的保障。通讯方面:全乡拥有程控电话交换机8个,程控电话2100部,电话普及率达305,同时,小庄乡民风淳朴,人民勤劳、俭朴,劳动力资源丰富,专业技术人员较多,具有发展第三产业和轻工业的人力资源优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2万人 | 64.7平方公里 | 130925205 | 061000 | 0317 | 查看 小庄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盐山镇 |
盐山镇所辖59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人,耕地面积8.029万亩,座落于县城驻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一、镇党委政府紧紧把握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完成各类企业总产值11.7万元,创利税1070万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镇经济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目前全镇已有十家企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形成了一批如中原公司、丰业公司、双环公司、金锁管件、河北凯瑞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国方管件公司等重点知名企业,带动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盐山镇地理位置优越,北靠京津,南距冀鲁,交通便利。205国道、武港路、沧乐线、沧庆路贯穿我镇境内,与全镇乡村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全镇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三、土地政策优惠,劳动力资源丰富。外地客商来我镇投资以从事生产性固定投资额100万元为基数,投资100万元以下者,镇免收耕地占用税30%;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者,免收耕地占用税的50%;投资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者,免收耕地占用税的70%;投资1000万元以上者免收所有耕地占用税。盐山镇由于盐碱地多,水利资源匮乏,需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较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客商投资建厂的理想场所。 四、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实施优化服务“安商”工程。 (1)充分利用我镇区位优势 “筑巢引凤”是我镇近期的主要工作之一。五里窑工业小区初具规模,沿沧乐路镇南的经济开发区正在开发建设中,水、电、讯设施现已配备齐全,为客商投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2)做到即能“引得来”,更能“留得住”,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谋划措施,并形成共识,在发展经济上全面实施优化服务“安商”工程。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镇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全权负责客商的接待、咨询、洽谈、合同的签订、厂址勘测及土地征用手续、上下协调工作,做好全方位跟踪服务。 (3)践行承诺,打造“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镇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凡是《盐山镇关于招商引资的暂行规定》中承诺的事项,都必须不折不扣地付诸实施。 (4)执法执纪部门全力配合招商引资工作,不得随意到企业检查、收费;更不准到企业吃、拿、卡、要、报,坚决落实县政府的三条禁令。 五、截止目前,全镇共引进资金385万元,超额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全年任务。. |
望树镇 |
望树镇位于盐山县城南30华里处,辖26个行政村,25507人。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促进了全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望树镇基本情况 望树镇共有耕地5.2万亩,劳动力1.2万人,去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503吨,农业产值40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0元。全镇财政收入共计250万元,镇政府在确保各项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不断加强路、水、电、讯等设施建设,改善了全镇经济发展的硬环境。目前,全镇26个村全部实现了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话、通小康路。镇区还建有国有金融机构2个、综合集贸市场1个、汽车站1个、卫生院1个、敬老院1个、镇办中学1所,拥有在校中学生1200人,在职教师80人,全镇共有村级小学22所,在校学生3800人,教师190人,其中实现了全镇适龄儿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5国道与正在修筑的辛霞公路在我镇交汇,使我镇成为一个小型交通枢纽。给我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我们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的步伐。 二、乡镇机构设置 为了促进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调整了镇政府机构设置,强化了政府服务职能,调整后的政府机构设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经办公室、广播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适应了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全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三、经济发展现状 望树镇始终坚持农富民、以工兴镇的发展战略,积极抓住国家发展退耕还林项目的有利时机,在205国道两侧规划了5000亩的退耕还林区,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截止2003年9月,全镇已种植苜蓿7000亩,年苜蓿产量可达5000吨,形成了农业特色项目。. |
庆云镇 |
庆云镇地处盐山县东南部,南以漳卫新河与山东省庆云县相望,东北西分别与杨集乡,望树镇,孟店乡接壤,总面积66平方公里,孟店公路,乡中心公路横穿东西,205国道纵贯南北;村级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沟渠纵横,自南至北有寺北干沟、王信干沟、无棣干沟等形成庞大的排灌体系。电力设施、通讯设备配套齐全。文教卫生事业较为发达,有镇中学两处,村级合作医疗基本普及。全镇辖45个村,人口3.9万,耕地面积5.35万亩,人均收入2000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 在农业生产方面,我镇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同时我镇盛产金丝小枣,原有枣粮间作面积2.2万亩,其它果树0.6万亩。农民在果树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近几年连续干旱少雨、地下浅层淡水匮乏、地上客水无保障的现实,传统的以生产粮食为主的模式因耗水量的,效益低已无法正常维持可持续性再生产,取而代之的应以推广旱作农业、设施高效农业为主体的模式。因此我镇确实在2010年前农业规划为:规模种植枣树、适当发展经济作物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畜牧养殖业。目标是:在2002年至2005年全镇基本实现枣林化、设计枣树面积2.5万亩、发展苜蓿1.5万亩。在养殖业上以扶持养牛、养猪、养鸡专业户为主,继而搞成王信、黑牛王、前堂、窦八里村养牛专业村;北尹、西木、于环珍、贾家、北邓等瘦肉型猪专业村;以冯家“绿色蛋鸡”养殖小区为龙头,辐射周围如石家、四合、西城、贾家、中秦、于环珍养鸡专业村,至2010年实现产值翻两番。 在工副业生产方面,根据我镇地理位置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借县委、政府招商引资的东风;利用三年时间,开发庆云北大街、开辟商贸街1.5千米,建成能容纳200个经商户的商贸新区,并利用庆云镇原有明代泰山行宫、衙署二堂和大成殿(文庙)等古建筑,开发庆云古城为集旅游、休假、商贸一条街。利用二O五国道通贯我镇的地理优势,开辟沿205国道两侧各100米,自玉皇崔至庆云西关近四千米的工业小区,主要经营拔丝、建材及预制、粮油、饲料加工等。进一步培育天发我镇现有的、市场前景较好的纺织配件、防护罩等特色产品,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以前堂、大杨、李家、王信等村为基地、辐射全镇的主导产业。. 据李氏谱书记载:自唐初李氏居此,称李太谱家,属庆云乡。《庆云县志》云: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为避燕王棣讳,将西无棣县改称庆云县。同年县治移至于此,遂改称庆云。 |
韩集镇 |
(一)、经济发展情况 韩集镇位于盐山城南二十公里处,南临漳卫新河,西靠沧乐路,中心路、辛霞线贯穿境内,北可直达京津,南可直接通往山东各省地,全镇辖四十八个行政村,总人口0七万,占地面积五十三平方公里,是远近闻名的管件生产基地,也是具有多种产业争艳的大乡镇。对我镇经济崛起奠定了坚实有利的基础。 (二)、资源优势 1、工业资源 我镇一直是管件的生产基地,镇党委、政府一直对该产业的发展保持高度重视,历经数年,管件产业已经成为我镇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镇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产业。目前我镇拥有超千万元资产的大型管件企业有:沧州恒通管件制造有限公司、韩集镇高压管件公司等重点企业: (1)、沧州恒通管件制造有限公司积极投资1000万元,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其产品即填补了国内空白,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县级“十强纳税企业”称号,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2)、韩集镇高压管件公司的管件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被命名为“省科技型企业”。 2、农业资源 (1)红枣产业 我镇枣林及枣粮间作已有4.5万亩,1998年以来,连续已三年被命名为“沧州市农业特色产业乡”,2002年被命名为“河北省红枣产业专业乡”, 我镇早于2000年按照“南枣北移”、“枣粮、枣菜间作向片林转移”和“传统金丝小枣向特种枣转移”的发展战略,共栽种枣树118万株,同时搞好枣树的嫁接改良工作,加快了特色化产业形成的步伐。 (2)养殖业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政策,对全镇养殖业,以科学技术为指导,规范化管理,使我镇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至今全镇的猪、羊、牛存栏量分别达到了6.7万头、7.2万只、3.7万头。 养殖业得到了发展,涌现出大批养殖明星,他们在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起周围群众养的殖积极性,共创业,一道奔小康,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不但使我镇养殖业走向科学化、规化,而且加快了我镇的经济发展。. |
千童镇 |
一、基本情况 千童镇位于盐山县城南20公里处,南面与山东省乐陵市隔河相望,沧(州)乐(陵)、武(强)千(童)两条省级公路分别在镇中心交汇而过,北达京、津,西至石家庄,南到济南,交通便利。全省35个品碑旅游景点之一的巍峨,壮观的千童文化园座落在镇区南侧,近几年来,随着对“千童文化”的研究和深入开发,“千童文化”和民间活动“绑信子”在国外轰动很大,来参观考察的国内外客人络绎不绝,千童镇有“中国历史第一侨乡”的美称。千童镇所辖29个行政村,镇政府座落在五街(五个行政村连在一起)之一的东街村,全镇有5517户,23061人,镇区面积38.1平方公里,耕地36503亩。 千童镇系西汉所建古老千童县城,自古就是商贾重镇,拥有悠久的“千童”历史文化。据《史记》载: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赵将庞援攻齐取饶安,为饶安见于籍之始。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曾以秦之徐福率千名童男女侨寓此邦而此置千童县。汉灵帝时改称饶安,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县址称至浮水(今孟村回族自治县新县镇),遂废县为镇。解放后曾改为旧县人民公社,1993年3月17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盐山县千童镇。 二、经济状况 农业产业方面。全镇种植苜蓿4000亩,示范方2000亩,建有龙头企业--千童草业公司一个,收购、加工苜蓿,产品主要有草捆、颗粒,出口加拿大。枣粮间作6000亩,枣树匹配林2000亩。特色种植业有棉瓜、棉椒间作,旱作甘蔗、枣蒜间作,庭院蒜黄窖种植。畜牧养殖方面,全镇共有养殖示范村6个,科技示范户105个,其中养殖猪存栏200头以上21个,养羊存栏200头以上18个,此外还有肉狗、水貂、肉鸽等特色养殖。全镇设施、露地蔬菜共有5000亩,形成了南片以小河流村为中心的露地蔬菜种植区,北片以马杯村为中心的设施蔬菜种植区,东片以孙庄村为中心的庭院套作蔬菜种植区,蔬菜种植年人均增收200元。 民营企业及第三产业方面,有大型面粉厂3处,加工生产“千童”牌各类面粉,销往唐山、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在沧乐路、武千路两侧分别建有畜禽、红枣、小杂粮、森材4个大型交易市场。 2002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单位”,2000年被沧州市委评为“文明乡镇”。. |
圣佛镇 |
盐山县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部,地处华北滨海平原。东邻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东,是-一带至京津、东北的必经之地。距北京市380公里,天津市150公里,济南市160公里。全县境辖北纬37°49′—3806′,东经116°56′—117°30′,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温度12.1℃,雨热共季,年平均降雨量624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县地势坦荡如砥,面积73万亩,盛产小枣、玉米、谷子、高粱等,经济作物有苜蓿、设施蔬菜、金丝小枣、棉花、花生等,菜、枣、草、畜为农业四大支柱,金丝小枣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菜、枣、畜发展势头迅。. |
边务乡 |
边务乡位于盐山县北部,乡政府驻地窦边务村位于县城北沿205国道4公里处,辖40个行政村,6470户,2.56万人口,总面积96.7平方公里。近年来,边务乡以“稳粮、增菜、抓棉、扩畜”作为农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农稳乡;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环境洼地、政策洼地、服务高地,聚集优势产业,以工富民。目前,全乡经济日新月异,百姓安居乐业。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该乡立足乡情实际,紧跟市场节奏,因势利导,强化服务,重点培育发展了“菜、枣、棉、畜”四大主导产业。 菜: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全乡设施蔬菜面积已发展到2200亩。其中黄瓜生产常年不断,以优等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稳固占领了京、津、塘蔬菜批发市场。 枣:制定了2003年至2005年发展规划,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种植枣树2.5万亩,建成金丝小枣基地,实现全乡人均1亩枣树的目标。去年冬季已完成种植任务4500亩,20万株。今年计划完成种植任务1万亩。目前,已经落实4000亩。 棉:全乡每年的棉花种植稳定在10000亩左右。在棉花种植中,加大对优良棉种的引进和推广,实施订单种植,以“销”定“产”,今年棉花产销两旺,群众植棉收入大有增加。 畜:以黄龙潭养牛公司和华龙养猪厂为龙头,带动了架子牛育肥和瘦肉型猪养殖的快速发展。2002年底,全乡牛存栏达到1.2万头,猪存栏达到8000头。黄龙潭养牛公司有3部运输车辆常年为养殖户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购牛,并与黄骅福骅肉联厂达成了定期组织货源,交售架子牛的购销协议。今年春季,以发展渤海黑牛为重点,又建成大南、魏郭庄、周边务、小龙潭养殖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牛场4个。预计到2003年年底,全乡牛存栏可达到1.4万头,实现户均饲养2头牛的目标。利用2至3年的时间,建成渤海黑牛第一乡。 边务乡不仅是全国的毛袜生产基地,而且边务的管件生产在号称管件之乡的盐山县也占有半壁江山。在近几年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扶持重点企业,使毛袜加工和管件生产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了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全乡现有毛袜、毛巾袜加工专业村8个,年加工毛袜、毛巾袜5000万双,产品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和新疆等地区并通过边贸市场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
小营乡 |
一、小营乡位于盐山县城东南约30华里处,交通便利(内有辛霞公路和新马王路两条交通干线穿乡而过),社会治安状况和经济发展环境良好。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总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逐年改善,小康建设日新月异。为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小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提出了“内学外宣、内抓外情、内蓄外培、内引外联、内查外治”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一、 企业概况:我乡现有两家规模较大型民营企业,一是奥祥体育器材厂,二是彭庄氧化锌制造厂。 二、 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通过近几年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小营乡的村级农贸市场蓬勃发展,个体工商业户迅猛发展,相继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村:东杨村的废品收购及其市场建设,小左村的毛衣加工,小丰村的拖斗制造,刘仁村的镜子装裱,大左村的棚室蔬菜,故城赵的冬枣种植,王姑娘村的养牛专业示范村等“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村域经济开始呈现,并将因辛霞公路的贯通而迅猛发展。三、 新上项目建设 2003年一季度吸引县外资金30万元,建成了韩将军村50亩速生杨育苗基地,目前该基地杨树苗长势旺盛。投资300万的大付庄立体生态种养良繁基地建设项目已上报审批立项,400亩土地已复恳规划完毕,玉米秸杆青贮已达20万吨,牛舍已规划建造20间,种养产业链初步形成。四、 近期活动 目前全乡正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为富民兴乡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为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提供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一系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正在积极酝酿即将出台,全乡正逐步掀起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热潮。真诚欢迎广大经济人士来小营乡洽谈合作事宜并投资创业。. |
杨集乡 |
(一)、经济发展情况 韩集镇位于盐山城南二十公里处,南临漳卫新河,西靠沧乐路,中心路、辛霞线贯穿境内,北可直达京津,南可直接通往山东各省地,全镇辖四十八个行政村,总人口0七万,占地面积五十三平方公里,是远近闻名的管件生产基地,也是具有多种产业争艳的大乡镇。对我镇经济崛起奠定了坚实有利的基础。 (二)、资源优势 1、工业资源 我镇一直是管件的生产基地,镇党委、政府一直对该产业的发展保持高度重视,历经数年,管件产业已经成为我镇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镇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产业。目前我镇拥有超千万元资产的大型管件企业有:沧州恒通管件制造有限公司、韩集镇高压管件公司等重点企业: (1)、沧州恒通管件制造有限公司积极投资1000万元,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其产品即填补了国内空白,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县级“十强纳税企业”称号,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2)、韩集镇高压管件公司的管件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被命名为“省科技型企业”。 2、农业资源 (1)红枣产业 我镇枣林及枣粮间作已有4.5万亩,1998年以来,连续已三年被命名为“沧州市农业特色产业乡”,2002年被命名为“河北省红枣产业专业乡”, 我镇早于2000年按照“南枣北移”、“枣粮、枣菜间作向片林转移”和“传统金丝小枣向特种枣转移”的发展战略,共栽种枣树118万株,同时搞好枣树的嫁接改良工作,加快了特色化产业形成的步伐。 (2)养殖业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政策,对全镇养殖业,以科学技术为指导,规范化管理,使我镇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至今全镇的猪、羊、牛存栏量分别达到了6.7万头、7.2万只、3.7万头。 养殖业得到了发展,涌现出大批养殖明星,他们在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起周围群众养的殖积极性,共创业,一道奔小康,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不但使我镇养殖业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而且加快了我镇的经济发展。. |
孟店乡 |
孟店乡地处盐山县城南15公里,北傍宣惠河,南依漳卫新河,东临205国道,西靠省干线沧乐公路,与全乡乡村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乡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耕地7.4万亩。县蒲洼城工业区坐落我乡北部,成为全县工业企业发展重地。 一、经济状况 乡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农业生产抓特色、工业经济抓招商、基础设施抓投入、精神文明抓典型”的工作思路,经济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全乡以蛋鸡养殖基地、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植树造林示范基地三大基地为龙头,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主攻特色,基地兴农。截至目前,全乡蛋鸡存栏量达30万只,占全县1/3,无公害苹果3000余亩,无公害冬枣1500亩,退耕还林5000余亩,农业产业化进程迅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发展方面,以蒲洼城工业区为基础,不锈钢市场、汽车配件市场、常惠公路两侧开发区为依托,大力招商引资,建立了资金协调、技术扶持、安全保障等服务制度,提供从一条龙式优质高效服务。目前,全乡37家企业运营状况良好,年产值逾1亿元,利税200余万元。 生态、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乡党委以引导农民移风移俗,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切入点,在全乡推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着力构建“发展、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资源优势 一)园区优势 1、县蒲洼城工业园坐落于孟店乡北部,我乡已为工业区协调土地3000余亩,储备土地10000余亩,协助县委、县政府打造良好的工业发展平台,安置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的企业30余家,工业区已经形成了工业发展集约化格局。 2、乡党委、政府科学规划、积极运作,重点扶持的常金不锈钢市场、加工园区已经投入运营,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废料集散地;东帽圈汽车配件市场正在积极建设;常惠线两侧开发区正在筹备、规划中。 3、乡党委重点扶持的东、西小卢蛋鸡养殖基地,蛋鸡存栏20万只,年可供鸡蛋300万公斤;乔庄、宫庄等6个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年可提供优质苹果400万公斤;东夏、孟店等3个无公害冬枣生产基地,年可提优质冬枣40万公斤。 二)基础优势 土地方面,2006年国家土地资源部投资1500万元的万亩土地平整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平整土地8500亩。. |
常庄乡 |
盐山县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环渤海经济区开发县”。 常庄乡是河北省指定的“优质红枣生产基地”,年出产优质金丝小枣二千万斤。 一、地理位置、气候 盐山县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部,地处华北滨海平原。东邻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东,是-一带至京津、东北的必经之地。距北京市380公里,天津市150公里,济南市160公里。全县境辖北纬37°49′—38°06′,东经116°56′—117°30′,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温度12.1℃,雨热共季,年平均降雨量624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 二、行政区划、人口 常庄乡属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辖。总面积24.4平方公里,26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 三、基础条件 交通:盐山县交通便利,205国道(山广线)、省道沧乐线、武港路,由县城交叉过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全县乡村公路368.1公里,已实现321个村通柏油路,3年内完成村村通公路计划。 距京福铁路沧州站43公里;距天津港150公里,黄骅港80公里;距-公里35公里。 电力:盐山县电力设施完善,供电充足,建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6.3万KVA,有35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总容量4.41万KVA,县境内共设24个供电所,34条10千伏高压线路纵横遍布盐山全境,形成了安全、经济、可靠的供电网络。农村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使城乡工业用电、居民用电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基本实现城区范围内24小时无断电现象。另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工程正积极兴建。 通讯:城乡电信线路纵横相联,井然有序,全县居民共装有固定电话33000余门,从深圳中兴公司引进40000门程控交换机并网开通,并建立了纵横交错的大型移动网络系统,集群移动通讯系统,所辖乡镇建有移动网络信号发射接收塔,大大保证了无线移动用户的通话质量和使用效率,为客户第一时间内获得保贵信息提供可靠的保证。 水源:黄河入海支流漳卫新河和宣惠河,由县境中部横穿入海,在加上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 |
小庄乡 |
小庄乡位于盐山县西南部,西临南皮,北接孟村,南通山东乐陵。全乡面积6470公顷,辖37个自然村,31350人。该乡农业基础条件优越,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工农业发展协调。随着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小庄乡正朝着全县经济强乡的方向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 小庄乡经济以农业征税为主,传统工业也相对发达。农业方面,小庄历来是全县有名的农业大乡,号称盐山的米粮之仓,全乡农作物以优质高产小麦、玉米为主,谷子、高粱、大豆、花生、棉花等杂粮和经济作物也十分丰富多产。林果业以苹果、小枣生产为特色产业,其中苹果生产已经形成以南徐村为中心,辐射尚宅、孙小庄等村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其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远销京、津、沪等各大城市。畜牧业方面,小庄乡依托农业发达的优势,培育形成了李长堤、十四户养牛、东许养猪等一批养殖专业村,并正在积极筹建标准化养殖专业小区,以推进全乡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工业企业方面,小庄乡自上世纪70年代末便形成了平板量具加工产业,是全省甚至全国平板量具生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平板量具生产作为全乡的传统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行销江、浙、沪、辽、鲁等地,营销队伍遍布全国。另外,管件铸造业以沧海集团为龙头,形成产品多元,质量认证,幅射面广等特色,已跻身全县管件强势发展企业行列。建筑扣件、挂毯生产等生产加工企业也在日益壮大。 资源优势 小庄乡拥有优质耕地5.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土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水利方面:早在1976年就率先实现了地下水利化,到目前,全乡共有深机井24眼,浅机井1540眼,2001年又投资400万元兴修了地上水引进工程,修通涉及全级37个村的引水河道60公里,全面实现了全面地上水利化。交通方面:沧乐公路南北贯穿,南临武千线,全乡村村通上了柏油路;2002年,又投资150多万元修通了贯穿全乡的辛霞公路小庄路段,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电力方面:2002年投资220万元兴建3.5万伏安变电站一座,为全乡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提供了充足的保障。通讯方面:全乡拥有程控电话交换机8个,程控电话2100部,电话普及率达305,同时,小庄乡民风淳朴,人民勤劳、俭朴,劳动力资源丰富,专业技术人员较多,具有发展第三产业和轻工业的人力资源优势。. |